登陆注册
5229700000003

第3章

住于福田能消供养者。依福田地住罗汉道堪受供养故。大师世尊犹尚不能消诸供养。何况我等能消供养者。此明何义。如实知法性本来清净故。以是故言。大师世尊犹尚不能消诸供养。何况我等。此以何义。以离法界更无有人受供养者。以彼法界本来清净故。此以何义。以住福田地者住罗汉地堪受供养。以如实知清净法界故。以诸世间不知如来是胜福田。是故说言。大师世尊犹尚不能消诸供养。此以何义。以离法界更无别有清净法相。以波法界自性清净故。依受供养故问福田故。次问应受供养福田之人。何者是耶。如经次言不为世法之所牵者故。世尊如是依诸菩萨是世福田。说受供养福田之相。是故答言。不为世法之所牵故。此以何义。以诸菩萨摩诃萨等常在世间行世间法。不为世法之所染污。虽有胜负得失毁誉称讥苦乐世法等门皆不能牵。菩萨心体其心坚固不随如是八种世法。于如是等心坚不动。贪欲嗔痴所不能牵。如是人者。是受供养福田人也。是名福田能受供养是为清净。以是义故。因福田人故问清净福田之相

以诸菩萨虽复多受眷属利养。而不起心摄取一法执着一法。以是义故。能消供养。是胜福田能消供养。示现此义。是故次问能消供养无所取著者。示现能受福田胜相。是故得彼二相功德福田之名

以诸菩萨为诸众生不失安隐。起菩提心为诸众生修行彼处诸功德故。得彼功德供养恭敬福田中胜。示现此义。是故次问清净福田。以彼不坏菩提心故。是能受供清净福田以是菩萨能作福田摄取众生作善知识。示现此义。是故次第问善知识。直心修行如是次第入于禅定。从禅定起与诸众生安隐之乐。不舍一切诸众生故。示现菩萨胜善知识。菩萨如是能作善友。依如来教自利利他修行诸行不失师恩。示现此义。是故次问能报佛恩。为得菩提不断佛种故。心为利益他故。于如来自作所作胜报恩行

以报恩者有诸功德供养等行。示现此义。是故次问。供养于佛以法身实际自体不生。于如来身能知不生实际证相。为求彼法必得不失。于一切时供养如来。是故菩萨以胜供养供养诸佛

以为供养诸如来故。亲近诸佛。示现此义。是故次问亲近于佛。谓诸菩萨宁舍身命。终不舍于十地诸行。以为摄取十地行故。不舍禁戒得如法体。亲近诸佛及诸菩萨示现胜行故

以近诸佛及诸菩萨生尊重心恭敬如来。示现此义。是故次问恭敬于佛。以无差别一切诸根为一切根修行诸行。是故不生烦恼之心以能修行。善护诸根。是故得彼尊重胜心。菩萨如是正修行已得大果报。示现此义。是故次第问于财富。得出世间信等七种最胜法财。示现于此胜法大财而得上上胜欲心相。已得断除障行诸欲离诸欲相。受于法乐受饮食乐。得证如实法。如实修行信戒惭愧闻舍慧等。说财物施如次第说。又惭与愧二种法财。此依断除烦恼热法。应如是知

菩萨虽有七种法财不生心念我足不足。示现此义。是故次第问于知足。以为摄取诸众生故。菩萨虽求供养恭敬而心常求无上般若。不以为足不生具足心名为知足。既知足已离于诸欲。示现此义。是故次第问于远离。菩萨虽于三界中行而不求彼处。以得寂静胜上心故

既得寂静胜上心已远离身心。示现此义。是故次问无诸恶行。菩萨虽复受用种种胜妙境界。而心不为烦恼所染。以得胜心护诸根故

菩萨既得护诸根已。于一切处皆不怖畏。不怖畏故得受安乐。示现此义。是故次第问于乐人。菩萨虽受供养恭敬而不贪着。常不舍离一切众生。如实善知诸有为行离诸烦恼故。得胜乐

如是不着。离诸烦恼得胜乐已则得不舍受乐众生。如是则能到于彼岸。示现此义。是故次问。能到彼岸以诸菩萨示现诸趣六入之身。摄取一切六入众生为断彼欲。令得彼岸离贪欲心。是故名为能舍六入舍六入故则得胜心到于彼岸

菩萨如是以得胜心到彼岸故彼处正住。示现此义。是故次问住于彼岸。以不分别世间涅槃道。无分别智证无我法。住于无住涅槃得无生法忍。以是义故。第八地中得同不同智。是故名为到于彼岸住于胜处

菩萨如是住于彼岸满足出世间诸波罗蜜。示现此义。是故次问云何增长诸波罗蜜。以求一切智心故。施等增长以为施等展转增长。是故菩萨为诸众生说一切智心。诸菩萨等为令众生发菩提心增长施行。是故菩萨先世已曾令诸众生发菩提心修行布施。菩萨如是自行布施教人行施。余者复施教化众生令行布施。彼诸菩萨亦令众生发菩提心修行布施。彼诸菩萨复令众生发心行施。如是展转自心住施。令他住施。以是义故。施波罗蜜展转增长。以常不舍菩提心故。说持戒波罗蜜。余毁禁者令得持戒。以不舍离菩提行心为得大菩提故。为令住持戒故。以见一切智心不退故。说忍辱波罗蜜。于菩提心中说菩萨名为令余处诸余众生生忍心故。忍一切罪忍一切恶。思惟一切智心不得故。说精进波罗蜜。依精进波罗蜜不见彼岸不取苦行相。是故不生疲倦之心。以证一切智心寂静故。说禅波罗蜜法。所谓心自性清净不生不灭。以知寂静智故以散乱心一切不行故。不戏一切法故。说般若波罗蜜。以摄取无分别智故。以为示现余波罗蜜善清净故。为余波罗蜜依一切智心。说

障行烦恼对治法者。其唯如是见波罗蜜胜行无我。为佛法淳熟故。为教化众生故依于彼法。次问无量于诸众生不生有心而生慈心。此明何义。无异自身安隐心故。不生异身他众生想。菩萨依彼不生法想行于悲心。以见苦法不成就故。以诸众生着彼苦苦故生悲心。菩萨依彼不生我想行于喜心。依彼见自身相离于喜心。见他资生具足成就。起贪嫉意心不生喜。菩萨不尔。更无贪相随喜于彼。是故远离所治嫉妒。依离嫉妒行于喜心。菩萨依彼不生彼我想行于舍心。依见彼我想此对治故。行于舍心。第八地中无功用行以得无分别智力故。以得同不同智慧力故。能远离自他二心相故。于诸众生与离染因快方便故

如是依波罗蜜依于无量。为利自身亦利他身而修行者。复依上上欲心依受法乐依断烦恼。为如所说一切功德得增长故。次问云何住于信等。如彼次第能信无言之法住于信法。信第一法甚深法无我已。余甚深法难信得信。以不执着一切音声住闻慧中。如所闻法无有如是执着之心异求于法。虽少闻慧而能作多事故。但闻一行偈说多闻慧故。依内心相是故有惭。谓依他身自身不如法行。以知过失离于彼处。舍外入故愧行成就。他人说法不如法行。离彼过失。以他人身是外入故。嫉妒人说彼人如是舍于彼法名舍外入。此义应知。身口意业三种清净。遍一切处成就功德能受供养。净福田等乃至惭愧如是所说诸功德等。对治所治身口意业善恶相应。以是义故名为清净。依彼至到功德具足。是故名为遍行一切功德处也。如是应知。又复有义遍至一切功德处者。于彼所说一切功德法中住故

十偈之义一一如经

如是依世间法说能受供胜福田等诸功德已。即依彼义如是次第梵天发问。此义应知。云何菩萨过世间法者。以诸声闻亦过世间。是故如来示现胜法过诸声闻出世间法。是故说言出过世间法。又复示现虽在世间行世间法而过世间。又而不为彼世法所染着。现行世间化众生故。如经如实善知世间诸法故。又为聚集诸众生故。现巧方便为彼众生摄取令入世间法故。知世间集谛知世间所去。而依愿智生于彼处。不为世间集所生故。取如是生示现世间成就世谛依世谛故为众生说法。令诸众生出过世间故。菩萨虽于世间中行而终不为世间所染。得法无我住无住道。以为教化一切众生。是故虽生于世间。为彼摄取世间之道故

三十五偈如经所说

依说世间法。如来亦依自身世间法世间。识知境界以乐说辩才说入世间法相。以如来法出过声闻出世间法。声闻亦过世间境界。如来过彼声闻境界。复说胜法说彼法者。为余众生过世间故。示现如是出世间方便。梵天言。世间者。我说五阴名为世间者。此中示现五取阴。应知依世间说故。贪着五阴者。贪着是爱也。名为世间集者。以依彼爱世间聚集故。过去未来现在诸阴灭故。以未来世阴因尽故。以更不种未来种子故名为灭。观察五阴不见二名为世间灭道者。求道不求道一。二一向不得圣道示现胜故。此明何义。世间对治非一向定。若有对治则能厌苦。若无对治则退彼法。若有一法为对治此法。则不对治余法。若有一法为对治下地则非上地对治。圣道对治则不如是。以一切时一切法对治故

如是依声闻乘对治之义。说世间等差别相已。次依大乘对治法之义差别相说。依于大乘说法相者。如经复次梵天如是等故。所言五阴五阴者但有言说者。于五阴中见闻知等但是名字分别说故。以依无始久远集来依分别体。是故执着彼法。菩萨观察若依如是名字分别是言语见之世间也若如言语名字分别贪着相者彼为邪见。离随顺行名世间集。如彼世间寂灭之相。如实观察灭相之体。如实观察所缘灭故名世间灭。以何等道不取彼见名世间灭道。向说分别能治分别示现无分别智。如是等世间境界如来已过。如来已得大涅槃故。摄取非过世间非离世间道

如是依世间世间等说苦谛等。已依胜圣谛。次下复问如来所说四圣谛者。以彼圣人虚妄分别苦等诸谛。如来示现真实圣谛则不如是。此以何义。谛有二种。一者相谛。二者心谛。以依如是二种谛故。依相谛者。说苦谛等所有法相所有法体所有实体。依彼非圣谛圣谛无差别故。说道圣谛。依心谛者。说胜圣谛。彼圣谛中知颠倒心不颠倒心故。此以何义以非圣者。说苦谛者。彼但受苦不知苦谛。说集谛者。彼人但闻虚妄集法不知集谛。说灭谛者。彼闻灭名堕于断见不知灭谛。说道谛者。彼人但闻业与烦恼有为之法。如是之法但是有为世间集法不知道谛。如是分别苦谛等四谛。若如是等皆有谛者生三恶道诸众生等。皆应有谛而彼无谛。以为示现如是义故。如经梵天若彼苦是实圣谛者。一切牛猪诸畜生等应有实谛。何以故。以彼皆受种种苦故。以是义故苦非实谛如是等故。以何义故。诸畜生中唯说牛猪余不说者。以畜生中唯牛与猪最愚朦故。以诸世间皆知牛猪最为钝故。如是非圣虚妄分别谓以为谛。此义应知。以世间人依于苦门虚妄执着以为苦谛。依于集门虚妄执着以为集谛。依于灭门欲离有漏法虚妄执着以为灭谛。依道对治门虚妄执着以为道谛。又苦集二谛无彼体相。以彼自体不成就故。以彼自体本来不生不和合故。以依彼虚妄执着心对治故。说知无生无和合是名圣人圣谛。诸有漏法亦一切时无如是体。以彼法体无可离故。以依彼虚妄执着心对治。依真如清净彼一切法本来寂灭故。说知无生无灭是名圣人圣谛对治。对治亦无彼体相以彼自体不成就故。以彼道谛非对治谛故。以依彼虚妄执着心对治依自性清净心。依平等观可观。依淳熟智依观察智依彼诸法一切法平等无二无修道故。说以不二法得道。是名圣人圣谛。以说第一圣谛涅槃异名名为道谛。是名圣人圣谛。以不诳故以不生故说为圣谛。又从无生乃至不二。谓依涅槃所修之道依圣道谛一切法平等故。说一切法不二说涅槃者。以真如法清净得名。以彼涅槃离于可取能取法故。以依彼法而得名故。如是次第

又彼谛者。因不正念名为虚妄语非实圣谛。又即彼谛因正念故名为实语亦非实圣谛。是故示现妄语实语皆不成就。如经梵天实圣谛实圣谛者非妄语非实语故。彼非正念取我相等示现应知。如是诸句于一一法中生执着故。以异异义相缚。应知。谓有一我我体是有以为根本。依根本我故有种种。以我不断名为众生。依命根住故名为命。数堕六道故名丈夫。如是等见自身是一虚妄执着。取我相等。即于彼我虚妄分别。常与无常堕于常见堕于断见。见我是色我是无色。如是种种虚妄分别异异执着。着我是一。以我是物以虚妄分别。是故取相。依彼我虚妄分别取无明等生。虚妄分别。而取生相。即依彼我虚妄分别取无明等灭。虚妄分别取断灭相。如是生灭依于我相。次第成彼虚妄分别。取世间相取涅槃相。取彼世间取涅槃者。如前所说诸取相等。所谓。取者希乐信等虚妄分别坚执定取。唯此是实余者虚妄是名为着。以彼诸见不可舍离。虚妄执着是名为触。不离彼触是名为取。如是次第不着不触不取等者是名实语。示现正念

如是依丈夫无我非妄语非实语说法已。次依法无我说苦等分别。离无分别智是故名诳。以是诳故名为妄语。是故示现彼二乘谛虚妄不实。分别三世一切法故彼念虚妄。是故示现无分别智。此以何义。以忆过去一切法门。分别现在一切诸法。念未来世一切法门。以是义故离于正念。菩萨住彼无分别智中不戏一切法相。观法无我得无住涅槃。以不住世间涅槃中故得平等见。菩萨如是善知法已诸谛如说示现。不见成就谛故。圣人谛者。彼处无实语无妄语。以是义故。示现彼义

虽有正念不正念心二种差别。而彼圣谛犹不成就。若住实相成就谛者。则一切时古今常尔恒如是住自此以下示现彼义。如经梵天言实。实者古今实故。此明何义。彼法性法体示现胜法体圣法体因。世间涅槃无差别故。是故名为常圣谛也。依世间涅槃示现二二圣谛成就。如是依真如相圣谛。示现不离世间圣谛。示现不取涅槃圣谛。如是说法相谛证已而说者示现彼人名为实说。彼人说圣谛名为邪说。自此以下示现彼义。示现彼人无增上戒学因。彼人不能守护诸根示现少因故。示现彼无增上戒学无彼增上定学因。示现彼无增上定学无彼增上慧学因。示现彼无增上慧学。示是生相是苦谛等执着虚妄法。次第自配此义应知

如是彼婆伽婆以为世尊。而彼声闻但是外道。次下示现彼声闻人成于外道。以彼愚人失物为谛说物为谛。示现彼人堕于恶道故。以自不说。以如来得无言语法故。苦等诸谛自体不成示说谛相。我如是证示现不立有法相故。示现他不取故。菩提不可得以无分别体故不取。我已得菩提法。无如是取离一切有以离三界离五道故。以过彼法得出世间圣道法故。如是不见一切诸法是菩提相。不证一法而证诸法。是故说为应正遍知。若如来于法无所得者。以何义故。说如来坐道场名为佛者。此问如来。遮有物得故如来说言我不得物闻说法名世谛摄故。分别相故。依无体相法无我说。次依法无我问。彼法相彼法无我以一切法无体为体。遮有无二法。示现何义。示现彼法非有物可证非无物可证。以彼法离于二相。是故说证

如是说已自下次说。非谓一向不证实法。以见虚妄执着法无故如实善知自性不生。以依颠倒他体而生。所谓染等分别体性。常一切时自性不生。知真如我如是。证法云何而知。如常不知不觉而知。言知识者。此为示现彼真如相亦不分别。以不见彼真实法体。以彼法体一切言语不可得故。是故示现彼证智因。不知不识不可见等者。于见闻觉识堕四种语。此诸句等。上上起门示现。应知。不可取等如彼法体如是彼法不可以彼见等取故。此以何义。以诸名字不可得故。过心境界故。以无戏论事故。相应法中不可相当故。以诸言语不能至到故。相应法中不可相当故。不可问答故。过六根故过名字故。内身一切不可说故。无世间相故。世间法不行故。离于所作以有为法所不行故。以无世间心意意识分别相故。出过世间以无彼体故。以过於戏论无可对事故

如是示现所说法体无有一切诸分别已。示现彼法虚空相似。应知。彼法虚空相似。有二种相应知。一者遍去。以离有无戏论法故。以得诸佛不可思议毕竟法故。二者无碍以大慈心第一忍苦所不可作而能作故。以无言法依言说故。以依彼法令诸众生得入法故。为示何义。诸有众生依于黠慧我慢心故。不能信此所说法相。以为示现彼诸众生善根微薄故。说彼法相为明何义。明此法门一切世间所难信者。以世间意于同法中常颠倒故。此义云何世间人意念云我等应证实谛。依三学法修行满足。我依彼法应得涅槃。一向修善法以依彼法现受法乐此善行次第依佛出世以为根本。次有说法次有如实修行伴侣众僧。如是此法实谛等如实而住以无戏论故。诸世间人所不能信。此义应知。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者。为示何义。以为示现烦恼如火以非寂静体。远离彼体故菩提如水以其能灭烦恼火故。以彼不信与信相违相应法而不相应。此义应知。言烦恼者。所谓一切愚痴凡夫。如是执着戏论言有烦恼染我为彼愚人遮烦恼体不成就故。以观察法不可得故。以出世间智乃证得故。以识不能分别知故。以对治所治学修道故。以不执着能治所治二相法故。以得真如清净法故。以无有心取得法故。能令彼障无势力故。以彼障法本性不生故。如说法相若人不生诸法相者。则得远离一切邪见而得解脱。以得远离取不实相能治所治分别心故

自此已下。依诸菩萨摩诃萨信。法功德赞叹彼菩萨。有七种功德。此义应知。何等为七。一者所作诸行满足功德。二者修行功德。三者入位功德。四者以自在心生有功德。五者善练功德。六者能集佛法修行功德。七者得果功德

云何所作诸行满足功德。示现过去于诸佛所能作所作种种功德皆悉已办故。复有何义。依二种义。一依功德。二依智慧。以能供养恭敬给侍。诸修行等如威仪故。闻正法故。如是次第菩萨如是满足功德智慧行已。次应修行入地诸行。是故次说修行功德四句。示现有诸功德智慧增上。以饮食法食二种摄故。以依善知识复修诸行。能于义中能于法中作巧方便。随顺正法如实修行故。以得上妙善根力故。依巧方便故。妙有二种。一者能作所作妙。二者深妙。能信彼处以闻如是二种大妙不惊不怖故。以善护如来妙法藏故。以如说法。一一随顺如实修行故。以不自见以不自触法故

菩萨如是如实修行。自身毕竟入菩萨位。是故次说入位功德。二十五句示现此义。云何名为生如来家。以是菩萨依佛家生得佛法故。以能舍于分别烦恼。尔时摄取无分别智故。示现修行施等行故。以断所治破戒法故。此以何义。以持戒故对于破戒。能起破戒诸烦恼灭。是故持戒治彼所治。以得对治惜身命故。以得对治懈怠心故。以对欲界恶不善故。以对一切诸不正见乃至对于小乘见故。如是名为入位功德。是出世间波罗蜜行功德。应知以于如来如实所说甚深之法正入功德不颠倒故。以彼不能作诸功德障所谓天魔烦恼魔等不能作障。如是次第说以能说法入功德故。以深意说不颠倒法功德入故。说法功德以如世谛第一义谛真实说故。如次第说。此明何义。法自性者。所谓诸法自体相等入彼。应知住持功德入法门流位得清净法故。以依如来住持之力能作所作故。是诸菩萨不共住功德同梵行故。以得持戒平等行故。以是菩萨有善法分增长功德。以出世间信等功德皆现前故。此是以不触诸食功德。此明何义。随宜而得。谓依乞食住处卧具及汤药等知足功德。圣人所行随何资生皆不触故。乐离诸欲修行之相不触功德对触。应知此复何义。不依于他智慧命活。是故易满易养。应知以能随顺证智功德。自身毕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以心毕竟我定得故。当知是人为能度者。以是人能度未度者。如是等八句为他利益修行功德。应如是知。以能安慰烦恼所缚诸众生等令入道故。能安众生解脱法中故能令众生得解脱故。二句次第示现胜处能为说道故能与解脱故。二句次第示现能知对治法故。示现能与对治所治能治法故

同类推荐
  • 颜元集

    颜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砚斋词话

    砚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疑龙经

    疑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于忠肃集

    于忠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迷失方向

    迷失方向

    张扬,我们说好要去超市呢,你怎么还在睡呀?我妻子在屋子里喊我。我到底是谁呀,我是张扬么?我是杨光么?我是……我半眯着眼睛,呆呆地看着双手,还好,手里没有什么纸,也没有什么《迷失方向》。我茫然地看着四周,太阳呆呆地贴在空中,不像是真的。我突然觉得,我是不是还在梦里。周公梦蝶,醒来不知道是蝴蝶变成了周公,还是周公变成了只蝴蝶。我现在呢?不知道自己是梦醒了呢,还是刚进入了梦里。真实和梦幻,感觉都是真实的,又感觉都是虚幻的,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幻的,谁说得清呢?
  •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马铃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马铃薯优良品种,马铃薯种薯脱毒及种薯生产,马铃薯脱毒薯露地高产栽培.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本书内容丰富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学习应用,亦可供植保技术人员、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和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侯鲭录

    侯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暮秋临冬到不见春

    暮秋临冬到不见春

    我看到晨光熹微到落日余晖,又听到蝉鸣震耳,至闻到梅香扑鼻。我踏着皑皑白雪,穿越飒飒红叶。自始至终,我所期待的、希望的、深爱的只有你;你是我的世界、全部,所以,你可以喜欢我吗?一下也好,如果不行就算了…………
  • 独自去偷欢

    独自去偷欢

    大雨还在下,好久了。朱文楠坐在店里,心里的问号,便像气泡一样冒上来。浪里白条失踪了,至少有一个星期,他不再打理博客,论坛上也不见踪影,QQ头像更是一眨不眨。这人一个招呼都不打,突然就从网络世界蒸发——莫非遇到什么不测?猪也玩起失踪的把戏来了。猪是王絮菲的爱称,和朱文楠是死党,在论坛里最活跃,注册十几个马甲,看着不顺眼的帖子就骂,看着顺眼的帖子就猛顶——反正她马甲多,没人抓得住她,她爱怎么疯就怎么疯。马军带着大洋去浦安镇干活去了,那是一家汽车城,要刻好多字,还有招牌,还有室内布置,工程很大,七八万块钱的活,能挣多少呢?
  • 圣女太调皮

    圣女太调皮

    她,法力高强,为他甘愿隐藏法力,入王宫做最低级的侍女,可是,时隔不久,他要结婚,新娘却不是她……。。。千万千万不要被第一段沉重的气氛给欺骗了,其实这是一篇比较欢脱的文啦~~来个小日常^_^:“国王陛下,圣女大人她又去邻国找思怡公主了!”“别管,随她去吧。”/云淡风轻/“国王陛下,圣女大人她……她又不见了!!”“算了,反正我也管不着。”/温怒/“国,国王陛下……”“又怎么了?!”“圣,圣女大人她,她和她的侍女‘私奔’了!!!”“抓回来!”/震怒/好了,最后说一句,有些事情并不想你所看到的、你所想的那样的美好。
  • a逆天神王

    a逆天神王

    大荒世界,万族林立,这里没有绚烂的魔法,更没有斗气,有的只是真武修者,修肉身,凝气脉,生真气,筑神通,至无上,傲立世间,统御万疆,少年刘芒虽出生低微,却不甘平庸,偶然机缘让他执掌上界星辰宗,创无上道统,立万古第一宗,看其凝聚逆天英灵法相,成就逆天神王。
  • 五方帝六:月明篇

    五方帝六:月明篇

    何昭宇、白慕飞和白帝之间的恩怨情愁。他是傲睨天下、尊贵孤高的白帝,雄霸武林一方,未曾有过要不到的东西,更未曾为谁如此屈就,唯有何昭宇,这个为了所爱牺牲所有的人,能让他情牵意动,甚至不顾一切,毁誓下山。何昭宇苦,白慕飞苦,白帝也苦,这纠缠不清的缘,会让三人面临什么样的抉择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再见!夜先生!

    再见!夜先生!

    “签字。”男人从口中冰冷的吐出这两个字,同时修长的手指将那份文件冷冷地摔给病床上的她。“只要签了字,你就会放过萧氏,放过我得家人?”萧潇苦笑着用颤抖的双手拿起那一张————眼角膜捐赠协议。那一刻,萧潇感觉到,胸腔里有什么东西,碎了。两年后,Z城各大商业屏幕上,传来萧氏和齐氏联姻的消息,荧屏上的她,正挽着一个陌生而帅气的男人的胳膊,失掉焦距的眼睛溢满了幸福。“砰”地一声,坐在电脑前面的夜天玄捏碎了手中的红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