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3400000002

第2章

〖仁宗朝 洪熙〗仁宗皇后张氏,河南永城张麒女也。麒由兵马指挥使封彭城伯,生二子,一女,即后也。后以洪武二十六年,册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四月,改册为皇太子妃。时仁宗体肥,腰腹经数围而累赘。上命与诸王驰马,仁宗辞不能。上大恚,命有司减仁宗膳,仁宗危甚。会上令监国、二王播流言中之,几易储。后内宽仁宗,而外事成祖及仁孝皇后甚谨,重得仁孝心。仁孝每言于成祖,成祖亦意解。尝曲宴内苑,仁宗侍成祖,见仁宗色变,唾而詈。移时指后曰:“此佳归,他日当承我家,脱微此,废尔久矣。”后起,顿首谢,顷之,忽失后所在。上怪,使觅后,则后方亲入宫庖,手汤饼出荐。上且感且喜,顾仁孝。

(原评曰:三字人所忽,此段传神全在此三字。)仁孝为慰劳泣下,乃呼仁宗及后前剧饮,尽欢乃罢。由是太子得不易。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仁宗既即位,命英国公张辅持节册皇后。明年仁宗崩,宣宗立,尊为皇太后。凡军国大事,悉上皇太后忝决。皇太后亦每事谘询,不敢以听政自居,擅外廷议。方是时,海内太平,上入奉起居,出侍游宴,四方贡献,虽瓜果微物,亦必先上皇太后,然后尝食,两宫慈孝闻天下。宣德三年,太后游西苑,上亲掖舆,皇后皇妃皆从行。泛舟登万岁山,上捧觞上寿,献诗颂太后。

太后亦赐觞谕上以保境安民至意,上稽首谢。五年二月,谒长陵、献陵,上亲橐,骑导至河桥下骑扶辇行。既过复骑,畿民观者夹道傍,皆感悦呼万岁。时陵园父老适迎至,太后顾上曰:“百姓以君能安民,故不惮远赴,趋承踊跃,争欲得一望颜色。倘无以安之,则天下之望君者,不止是矣。”上拜谢。及还,上奉太后过乓,召妇女问生业安否,妇女应对俚朴如家人然。太后喜,赐钞币饮食。

时有以野蔬、村酒献者,后尝讫,复赐上曰:“此乓味,当知之。”扈臣张辅、蹇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请候见行殿,太后慰劳之,赐酒馔及白金文绮,且曰:“尔等皆先朝旧臣,今日之清宁,得展游宴,虽祖宗实之,亦卿等辅相力也。其勉导嗣君无忽。”辅等顿首谢,是日谕上作《赏春赋》。他日上谓士奇曰:“太后谒陵还,悉能道汝辈姓名及所行事,谓张辅,武臣也,而达大义;蹇义,厚重小心,但少断耳;惟汝能正言无所避,先帝或数不乐,然终能从汝,以致不败,特三事未从,可悔也。”士奇谢。

太后遇外戚严,兄彭城伯、弟升忠安伯至醇谨,时谕以恭俭毖饬,保家族,不许预议国事。杨士奇每言“升果贤,非他戚比”。即所议事,鲜非是者,其预令议便,太后终不许。暨宣宗又崩,英宗方九岁。太后谓国福长君,欲召立襄王不果。英宗既嗣,大臣请太后听政。太后曰:“毋坏我家法,凡事付阁议,然后行。”致书兄及弟升,第朝参勿干预一切。特除去宣宗宫中诸玩物及不急诸务,特勖上以学,又数语洪宣间委任股肱事。故是时,天子尊师傅,兴学校,举任贤才,为一代极盛。

正统二年,太后御便殿,召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氵荧入。上东立近榻,辅等立西,下女官佩刀剑杂侍。太后召辅等前曰:“卿等皆旧臣,嗣君幼,幸同心为社稷计。”又语士奇、溥曰:“先皇帝监国,时念二卿孤忠。及在位,犹时时道之。言在耳,不忘也。”士奇等伏地谢,乃顾谓上曰:“此五臣皆先朝所简,帝其重之,凡事非五臣赞决勿行也。”先是中官王振者,在宣宗时,曾以技巧逆上意。后用英宗伴读,恩秉司礼监,恶未著也。然而太后知其奸,故当大臣请垂帘时,太后令一切政务,必阁下议决。越日,遣使一至阁,询若日议若事,俟阁臣列奏,太后亲验之始行。或出振不赴阁议者,必立召振,责格其事。其防如此,然终恐振不可制,(原评曰:急著此段则后之惩振自严。旧本或遗此,或将此记他处,俱失篇法。)至是令呼振。振至,太后色顿改曰:“汝侍帝起居多不法,今赐汝死。”女官抽刃加振颈。帝跪请,五臣随帝跪。太后曰:“此辈误人国多矣,帝乌知之。”既而曰:“且以帝及诸公故,宽汝勿再也。”由是振终太后世,不敢预大政。

七年乙巳十月,太后崩。遗诏曰:“吾自洪武中,配仁宗皇帝三十余年。及为未亡人,又十有八年。今得全归,从先皇帝地下足矣。惟是国家至重,当以爱人为保国之本。尔诸臣咸佐帝行仁政,秉忠勤勿懈。诸后妃家遵皇祖训戒,勿干预国事。丧服遵仁宗遗诏,以日易月。天地祖宗社稷之祭,不可以卑废尊。及百神之祀,皆循常例勿停。”十一月丁巳,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越日太庙,合葬献陵。后生宣宗及越王瞻墉、襄王瞻善。方太后大渐时,召大臣榻前,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举者。士奇言:“建庶人立四岁,虽已亡,当复其位号,修其实录。太宗诏‘有收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宜弛其禁。”太后默然未答,若不省者。诸臣受顾命遽出,故遗诏不及焉。

〖宣宗朝 宜德〗恭让胡皇后者,宣宗废后也,名善庠,济宁人,父荣生七女。洪武初,长女名善围,以才色给事掖庭,充尚宫,颇见任使。荣故于是时得授锦衣卫指挥。至永乐十五年,有诏选皇太孙妃。司天奏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使者下济宁,因以荣第三女进,则后也。按之合法相,遂于是年册皇太孙妃。先是邹平孙忠者,由太学生擢永城主簿,生一女,姣皙而慧。仁宗张皇后,永城人也,其母彭城伯夫人,曾见孙氏女于主簿官舍,奇之。会永乐八年,太宗谓皇太孙长当择配。彭城夫人称孙氏女贤,乃因张皇后言于太宗,太宗取孙氏入宫。甫十岁,即令张皇后育之,已七年矣。(原评曰:此以合传体叙二后事方有眉目,旧史如隔幔张炬,绝不明白。)至是诏选妃,以司天奏故,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之嫔。彭城夫人每为张皇后唧唧,而张皇后贤,不言也。(原评曰:著此句又著下句,俱见筋节。)是时仁宗知其事,故于仁宗嗣位,册孙氏嫔时,特赐孙氏得服妃冠服。

宣德改元,尊张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有旨,谓两家定位久,无可议,仍册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故事册皇后用金宝金册,皇贵妃而下,金册无宝。时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孙氏,特为孙氏请宝于太后。敕尚宝制金宝如后,赐孙氏,当时疑之。既而上颇事游幸,且好弄。后数数规讽,上稍厌后。适后疾无子,而贵妃,宫人有身者,贵妃隐之为已有。

二年十一月,宫中传言贵妃生皇第一子,上遂召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入。谕之曰:“朕有一大事与卿等议,固出不得已,然亦决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辅等皆不答。上乃举后过一二顾荣,荣进曰:“是可废也。”上曰:“废后有故事耶?”义曰:“宋仁宗废郭后为仙妃是也。”时辅与原吉、士奇、嘿然无言。上特问士奇,士奇曰:“臣事帝后,犹子事父母也。宁有为人子而议废母者。”荣曰:“上命也。”士奇曰:“正惟上命,勿轻出耳。”辅与原吉是士奇,且曰:“此大事非群议不可。”上曰:“不贻外议乎?”士奇曰:“宋仁宗废后,孔道辅范仲淹极言其非,因率台臣十数人入谏见黜。夫廷臣非之,至今史册犹讥之,谁谓无议哉。”既退,荣谓原吉曰:“上志久矣,恐非臣下所能止者。”原吉曰:“然废之不可也。”士奇曰:“即上所举中宫过,亦何一当废者,而轻言若是。”明日,上召荣、士奇至西角门问曰:“昨议云何。”荣出怀中纸条“后当废事”以进。上览未及竟,艴然曰:“渠曷有此。”顾士奇:“尔何言?”对曰:“汉光武废后,诏书有曰‘异常之事,非国休福’。宋仁宗废后而后复悔之。顾陛下详慎,幸勿却休福而贻后悔。”

上不怿罢。他日又诏问五人,辅、原吉对如前。士奇曰:“皇太后神圣,岂无旨者?”上曰:“与卿等议即太后旨也。”是日议未决。最后乃独召士奇于文华殿,屏左右谕曰:“朕丐卿,必欲卿处之如何?”士奇曰:“此非臣所能处也。”上曰:“虽然,以丐卿。”如是者三。士奇俯久之,仰而曰:“中宫与贵妃无嫌乎?”

(原评曰有:明一代多废后,自此始。大臣依回处写出可惜。)曰:“无之,顷中宫病逾月,而贵妃日过视,且倍殷也。”士奇曰:“若然,曷若乘中宫有疾,而陛下导之使辞让焉。”上曰:“善,卿第勿言,俟朕入导之。”数日复召士奇曰:“如卿言,中宫果辞让,虽太后不许,贵妃亦不受,然中宫意决矣。”士奇曰:“若此,愿陛下待两宫均等,无厚薄、无崇庳,终之始之。昔宋仁宗废郭后而恩意弥笃,可监也。”上曰:“朕不食言。”明日以谕议等,议等皆曰:“善。”

上乃敕礼部:“皇后自罹多病,不能承馈祀。重以无子,怀谦退,上表请闲。朕念伉俪重,屡拒不纳。而后恳再三,不得已已从所请矣。夫因其谦德而遂尊之,礼也。其称号、服食、侍从悉仍旧不改如敕。”乃更立孙氏为后,而后竟废。后乃退居长安宫,性本恬不喜事华饰,至是学清净,奉黄老为仙姑。张太后甚怜之,特召入,居清宁宫。凡内廷朝会飨宴,必命后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后为皇太后,后益谦让,然视后如故。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后祭奠列名妃嫔中,竟不得与孙后齿,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下外庭议丧礼,时杨士奇病,在告诸臣就问之。士奇请用后礼葬,诸臣曰:“此非内庭意也。”士奇面床阴不言。诸臣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谥静慈仙师。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皇后钱氏,尝事后,知后贤,每为英宗言后无罪废。群臣畏太后,殓葬谥号皆无礼伤之。英宗问李贤:“胡母后以疾请闲耳,谥仙师岂令典耶?朕欲尊上皇后谥,且饰其陵寝,飨殿神主,皆得更制如奉先殿式何如?”(原评曰:英宗复胡后位号,与止宫妃殉葬皆足为千古法式。第复位号事,稍涉私嫌,犹不及孝宗之公,若止殉,则度越远矣。)贤顿首谢称善。上敕群臣:“皇考以胡母后多疾,听其请闲。朕以冲龄,当母后令终,上谥无状,心甚缺然。”其改议尊谥,令所司修葺陵寝,飨殿如制。七年七月己未,礼部尚书姚夔等议上尊谥,曰:“胡太后入嫔先皇,久专宫阃。嗣任姒之徽音,慕黄老之清净。让位别居,优游卒岁。顾典礼未行,重违素志。尊崇有自,特发宸衷。夫有至行者,必受令名。慎追远者,可风末俗。先太后谦让如彼,我皇上克念如此。

至德大孝,古今罕有。臣等躬逢盛事,不敢掩忽。”谨议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乙丑修陵寝。甲戌遣驸马都尉石诣陵所上册宝焉。

宣宗继后孙氏,邹平人。永乐八年选入宫,十五年为皇太孙嫔,二十二年改称皇太子嫔,宣德改元册贵妃。时虽立皇后胡氏,而后以无子且多病,将逊位与妃。妃乃谬敬后,后病,妃故朝夕视,阳为忧劳。及妃称有子,后上表退让,请定国本。妃犹固辞曰:“皇后病已自有子,吾子敢先皇后子耶?”

宣德三年三月,以后表逊,故竟册贵妃为皇后。子为皇太子,是为英宗。英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车驾北狩,后用于谦策,斥议迁者,而命成阝王入监国,社稷安。成阝王即位,尊后曰上圣皇太后。时英宗在迤北,后尝寄御寒衣裘,手自缝织。及居南内,后时时遣使问候,遗珍馔,且数自入视。会守者王城舒良密谋,伺后入,当白景皇帝,留后南内。后闻始不往。

既而石亨、曹吉祥等谋夺门,密白后,后许之。英宗复辟,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先是宣宗册后为嫔,时赐嫔冠服。及册妃赐妃宝,皆非制。(原评曰:此用略笔,后用详笔,一详一略,当与胡后记参看。)明初,宫闺无上尊者。时岷王徽享,因礼部尚书杨善以请,英宗难之曰:“恐非祖宗法,贻后议也。”

其后尚宝卿钱溥、兵部尚书陈汝言复以为请,且曰:“复辟时非太后有诏,谁敢提兵入禁门者。今曹石等皆受赏,而太后尊号缺然,是逮卑而反遗尊也。”上从之。然而明代之废后上后徽号,凡宫闺破例,皆自后始矣。后端慎而有裁决,然故识大体,其待外家皆有法。初王振肆横,祭酒李时勉遇振车不下,振怒。廉时勉他过,械其首示文庙前。太后闻,大惊,召上曰:“祭酒者,国子师也,至重。

即有罪,奈何戴囊头辱之,谓观瞻何?”上谢不知,太后大怒曰:“即不知,何用汝作皇帝。”帝遣问,知振所为,立释之。

土木之变,太后知于谦能任难,即以侍郎升本兵。复辟后,太后怜谦忠社稷,以不赏死,面诘上曰:“何为不留谦。”上称悔悟。至若后父忠,在永乐初为永城主簿。母董氏,年九十,有子五人,继宗、绍宗、显宗、续宗、纯宗及诸孙数十人,并以后故,赐官爵,继宗爵会昌侯。董兴,董太夫人弟,亦以夺门功,封海宁伯。然太后无私外家意,时继宗已侯,复有为绍宗言者,上谓李贤曰:“孙氏授官,必数请而后得之,然太后犹怫怫不乐,曰‘我家有何功而冒滥至此’。

今左右复为之求恩,谓慰太后心,不知正不尔也。”贤顿首称叹,因曰:“祖宗家法,外戚总不得预政。今会昌侯典禁中,太后知之乎?”上曰:“近侍初言京营者,所以禁非常,非皇舅领之不可,故与之。实非太后意,且太后未尝不悔也。”

会显宗奴客夺庄田,私造店房,夺估人货,上命议如法。其兄会昌侯乘间请,且乞太后念董太夫人,太后曰:“岂可以亲故,国法也。”敕还田,毁店房,械其奴客戍之。天顺四年,清冒迎驾功,许检举。继宗检举其子弟家人,共二十馀名。上用李贤言,令革去家人,存子弟名。曰:“若白太后不侯矣。”六年九月崩,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主庙。

景泰吴太后者,宣宗妃,景帝母也,丹徒人。宣宗以宣德中册吴氏为贤妃。

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复辟,复称宣庙皇贤妃。成化中死,父彦忠,先官都督卒。子安,封安平伯,天顺元年削爵。

郭嫔,名爱,字善理,凤阳人。颖悟警敏,有文章名。宣宗闻之,纳为嫔,入宫二十日卒。嫔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哀,其词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独惭乎予之孝也。心傍徨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英宗朝 正统 天顺〗睿皇后,英宗后也。姓钱氏,直隶海州人。洪武初,有钱万者,以军功封昭勇将军,世袭金吾指挥使。再传及贵,由金吾指挥使升中军都督,追赠安昌伯。(一作后族微外家无封误)娶明威将军燕山卫指挥佥事包谅女,(一作后父贵以燕山护卫升指挥佥事误)生后。正统六年正月,奉太皇太后懿旨,敕礼部选择直隶、南京、凤阳、淮徐、河南、山东、陕西官民家女子年十三至十五、容貌端洁、姿性纯美、中礼度者,有司聘给其父母,亲送诣阙。时后年十四,中选,迎入宫。八年四月册为后。十四年,上北狩,后尽出中宫所有赀仗变之,佐迎贺费。每夜露告天罢,即卧地,因坏一股。复以久泣故,伤目。

景棠元,迁后仁寿宫。及迎上还,后乃随上居南城。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先是,太后阴以上为子,人无敢言者。至是太后崩,后具言状,且为胡废后白所枉,上始悟。然终莫知母宫人者为谁也,甚恨。会后弟钦钟,以从征殉土木难。上念之,欲封其子雄,而后辞甚至。上以是益重后。然终念后无子,恐他日蹈胡后辙,特于弥留时,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大学士李贤书册,藏阁中。

宪宗立,上两宫尊号。周贵妃倚子责,故不欲与后齿,曰:“岂有皇帝非其子而称太后者。”倡言钱后无子,损肢体,久病,当视胡废后故事,独尊上生母为太后。遂传贵妃意,使太监夏时集外廷议。大学士彭时、李贤交争之,且曰:“胡太后以让位故,迟于上尊。今太后名位在,未尝让也。”夏时曰:“即让,何不可?”时曰:“胡皇后让位,宣庙在也。先帝已大行,臣子谁敢为太后让者。”

夏时厉声曰:“公等敢二耶,二即罪矣。”彭时仰天立语曰:“两宫同尊,皇上之孝也。臣子所不敢不尊者,正为皇上全孝德耳。钱太后已无子,又谁利耶。有太祖、太宗之遗法在,又谁二耶。”夏时入请命,良久出,令草并尊诏。时复与贤议,特加正宫二字以别之。乃上后曰:慈懿皇太后。而上周后曰皇太后。

当是时,上方营裕陵,时与贤复疏营三圹以俟,而上不之许。成化四年,太后崩,复集廷臣议葬事。彭时首言:“梓宫当合葬裕陵,主庙,故制也,有何议。”夏时曰:“所议者,谓慈懿无子,损肢体,必难以入山林耳。”彭时曰:“慈懿母仪三十年,当先皇帝在时,未尝以损肢体无子违寝御也。夫先皇帝不异室,而为臣子者,反谓其难与同穴,吾未敢闻。况先皇帝遗命在耶,(原阙约四百余字)前既共所尊,而身后更同其享,此后衤冀观型所由起也。”疏入再下议。

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廷臣九十九人,皆议如时言,且曰:“万一大行皇太后与皇太后千秋万岁后,不合葬同,安保后来无议改者。”上曰:“卿等言是也,但朕屡请皆未得,乖礼非孝,违亲亦非孝,卿等为朕图之。”明日詹事柯潜、给事魏元等疏上,又明日尚书姚夔等合疏上,皆执议如初。内旨犹传别揆葬地,夔等乃率百官跪伏文华门候旨,自己至申。上谕群臣退,众叩首曰:“不得旨不退。”于是商辂刘定之等皆入内劝,上降旨如群臣议,群臣齐声呼万岁退。

七月丙子,上尊谥曰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庚申裕陵,然犹异隧,去英宗元堂约数丈,中窒之而虚右圹。待周太后,则隧道通焉,且又不得与于奉先殿配祭。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崩。孝宗问刘健、李东阳、谢迁,出裕陵图指示曰:“此有二隧,然是隧中通,而是隧独否。此当日中官为之,外廷未晓也。朕见成化间有彭时、姚夔等疏,叹先朝大臣,为国如此,而犹有遗憾尔尔。”健迁等乃极言当时委曲先帝不得已之意。上曰:“当时先帝亦惑于形家言耳。司天诏上干陵堂,恐漏风气,故因循听之,朕今欲为之一决。”因以指画币曰:“皇堂窒,天地闭。[叶音必列反]皇堂一通,风气流行。朕意既定,可无虑此。”健等力赞之。他日御便殿问健等曰:“太后庙礼如何?”健等言:“二后自唐人始也,三后自宋人始也,汉以前一帝一后而已。曩者定议合配享,以孝庄太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如唐宋故事,臣等以是不敢复请。”上曰:“二后已非,况三后乎?”迁曰:“彼三后者,谓一继立,一生母也。”上曰:“凡事须师古,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朕岂敢忘,顾私情耳。祖宗旧制,一帝一后。今设并,则改坏祖制,自朕始矣,不可。且卿辈尚不知奉先殿祭也。皇祖特座,一饭一匙而已。夫孝穆皇太后生朕,朕且设奉慈别祀之。今仁寿宫前殿宽,朕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王太后于傍,岁时享祀,如太庙礼如何?”(原评曰:圣主举动可威。)东阳对曰:“陛下言是也。”上曰:“虽然,此大事须卿等确议。”时吴宽以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立议曰:“鲁颂姜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别庙也,汉唐亦然。自宋始祭,其礼已谬。然犹是诸帝继室,生前作配,非后世子孙所追尊者。惟李宸妃没,仁宗悲恸,乃为追。虽至情,然实非礼不足法。”上览议大喜。翼日,出奉先殿图示群臣,指仁寿宫前可庙处曰:“庙成,并迁孝穆太后于此。”皆对曰:“善。”再问再对,遂命为庙名。孝肃太皇太后殿在仁寿宫前,奉先殿西,其制中奉孝肃,左奉孝穆,中外称合礼。顷之,奏监天钦陵事岁向不利,内官监亦言英庙寝傍,难以轻动,竟不行。

上意终不已,就陵殿移英庙神座居中,孝庄居左,孝肃居右。

宪宗太后周氏,英宗妃也,昌平人。初入宫为贵嫔,正统十二年十月生太子,即宪宗也。天顺元年四月册为贵妃。八年正月,宪宗立,尊为皇太后,与慈懿并。

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徽号曰圣慈仁寿皇太后。是年十月,孝宗即位,加尊为太皇太后,而徽称如故。太后当宪宗时,宪宗孝,所以事养者备至,五日一朝,宴飨必躬亲。每出游,至尊必躬导宝舆。太后意所欲得,惟恐不得当。稍不豫,即忧疑见颜色。以故慈懿葬事独难太后,意久不能决。及孝宗入宫,纪太后暴死,惧罹不测,太后亲育之。饮食起居,必护视得以无恙,故孝宗之事太后,过于宪宗。日夕问寝膳,定省不辍。太后偶疡,孝宗夜吁天。适春郊当宴,以太后未安,诏罢。太后病已,特诏谕群臣谓:“畴昔宪宗,以天下养,克尽子道。今皇帝嗣位,实能绍述先志,奉养加厚。予偶婴疡疾,皇帝夜起吁天,为予请命。春郊罢宴,问视惟谨。顷者医药奏功,饮食如旧。以昔视今,父子一道。予甚嘉焉。”

又谓:“予感帝孝,以为天下物皆帝所有,无以报帝意。故托之语言,以彰圣德。”

(原评曰:孝宗实有可感语,亦谆切堪念。)且命副藏内阁,传之无穷。而上于是时,亦奉表称谢,一时中外称慈孝焉。

十一年十月,太后以清宁宫灾,迁居仁寿宫。越一年,清宁宫成,太后还居之。先是太后家以恩泽封者甚众,太后父能由庆云伯进侯,加太傅。及死,进赠宁国公,谥荣靖。弟寿嗣庆云侯,封长宁伯,寻加世袭。寿子璋瑾、瓒瑛、子瑭晋皆授锦衣卫指挥,千百户。尝与张鹤龄忿争,哄闻上前,上以太后故不问。至是家有赐田,有司请厘正,上难之。太后闻曰:“奈何以我故,令皇帝不得守法。”使归田于官。而后有长弟名吉祥者,儿时好游,游即去其家。尔时太后未入宫也,久之不归,至天顺中为僧大觉寺,好游如故,昼游他所,夜即宿报国寺伽蓝殿中,太后亦忘之。报国寺者,都城宣武门外小寺也。太后夜忽梦枷蓝神来告妃“弟在我殿中宿,妃知之乎”?其夜英宗梦亦如之,醒而相语,初不信,遣小黄门物色之。至则小黄门见吉祥坦腹卧伽蓝殿中,遂拥以行,入白太后。

大后时为妃以告帝,帝召入大喜。使具言生平,太后泣下,因曰:“弟为僧,何如为皇亲耶?”吉祥曰:“为皇亲何如为僧。”(原评曰:其前后行径只此一语已了)乃遣还寺,厚赐之。宪宗嗣位,太后为拓报国寺,建大慈仁寺居之,赐庄田数百顷。其后寿与归所赐田,身后随见夺。而吉祥庄田藏寺中者,虽至今犹存焉。

弘治十七年三月,太后崩,议上尊谥曰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太皇太后。

诏撰册,文未及上,孝宗寻与刘健、谢迁议立奉慈殿,别祀不庙。遂罢谥,仍称太皇太后,语在睿皇后记。嘉靖十五年,迁太后奉慈殿主与纪邵二太后主并祀于陵殿,不系睿纯别嫡庶云。

王皇妃,顺天人。与胡惠妃皆有宠,英宗遗命止宫妃殉葬。有云王妃他日宜合葬,惠妃葬桃山,亦宜迁来。以下诸妃,皆任其年终,次第陪葬。其后惠妃仍葬桃山,诸妃皆别葬金山,然竟无殉者。初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以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

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由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

人进为本所千百户,其官皆世袭。以诸人皆西宫殉葬宫人父兄,世所朝朝天女户者也。成祖以十六妃葬长陵,中有殉者。仁宗殉五妃,其余三妃以年终,别葬金山。兴熙元年七月,宣宗追谥皇庶母贵妃郭氏,谥恭肃;淑妃王氏,谥贞惠;丽妃王氏,谥惠安;顺妃谭氏,谥恭僖;充妃黄氏,谥恭靖;其郭妃、二王妃,即永乐二十三年十月所册立者。宣宗殉十妃。

宣德十年八月,英宗追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靖;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恭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其册辞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嗣后皆无殉,自英宗始,惟景泰帝尚以唐妃殉,则天顺元年事,在遗诏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白霜

    白霜

    四哥死了。死于喉癌。去年十月里,四哥先是右耳朵下侧淋巴肿大,说话呜呜哝哝地不清晰,拖上两个月才去医院,一检查是喉癌,都晚期扩散了。癌细胞沿着淋巴向内脏“哗啦哗啦”地洇染。四哥家住煤城,医疗条件自然不如省城,于是大姐领上儿子开车去把四哥和四哥的简单生活用品一车拉进了省城医院。医院离我现在的家不算远,这边刚安顿住下来,那边我跟妻子商量着就准备去医院看他。妻子遇事慌张,缺少主见,一个劲地抹眼泪,说“这可这么办”。妻子说这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得这种恶病,拖到这一地步,注定凶多吉少,活不长久;第二层,四哥这么多年来一直单身生活,生病住院谁个去照顾?四哥过去有老婆,老婆跟他离婚了;四哥过去有闺女,闺女跟他不来往了。
  • 天道燎原1

    天道燎原1

    末日降临,预言重现!!仙术魔法注定碰撞,幻界神界接连浮现,树妖精灵纵横战场,剑侠神佛气冲山河,战魔灵、斗恶魂,千万强敌能奈我何?精彩纷呈的超凡世界,神奇莫测的召唤绝技,空前绝后又包罗万象的征途即将启程,你,准备好没有?……
  • 驱魔小女的杀怪指南

    驱魔小女的杀怪指南

    聪明伶俐武功高强的萌系女主和腹黑水深武功更高强的傲娇系男主一起打怪兽啦。
  • 与书为徒

    与书为徒

    读书是令人愉悦的事,在买书、淘书和阅读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都会成为有趣的文字被作者诉之于笔端,平实地记录下来,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其间有欢笑,有哀伤,有轻松抑或沉重的思索,亦有自在抑或拘谨的心灵放飞,这才是书式生活的五彩缤纷的呈现,读之是让人自然地有所思的,情何以堪。
  • 月白如琛

    月白如琛

    代号‘月白’,这是某个蔚蓝星球上的人对她的印象,总是趁着月色而来,得手后旁若无人的离去,然而,这只是过去,如今,她只是一个臭名远扬的花痴草包,宫宴上随意一指,就这么把自己给卖了!还卖给了一个傻子!月白无语问苍天,贼老天你玩我,上一次偷到个炸弹把自己炸死了,这次随手这么一指就把自己给卖了!“姑娘可是有什么不满?”某男一脸痞笑。“当然不满!姐姐我这么美的一朵娇花,凭什么要嫁给傻子!”“原来如此,那姑娘的意思……不傻就可以嫁了?”“嗯?我好像没这么说过!”“在下不才,出得厅堂,下得厨房,顺便还能暖暖床,来来来,床已经暖好了,姑娘请!”“嗯?……撒手,快撒手,你要抱着我去哪!”
  • 红莲剑神

    红莲剑神

    陈玄无意间吞下一株奇异的红莲,竟然获得了传说中的剑神系统!天阶武器?削铁如泥?!不好意思,在我+17大宝剑面前都是渣渣!生命不息,氪金不止!只要能变强,花点小钱算什么!衣衫褴褛的少年望着金光闪闪的大宝剑,开心的咬了一口半个月前剩下的馒头:嗯,真香……
  • Sylvia's Lovers(V) 希尔维亚的情人(英文版)

    Sylvia's Lovers(V) 希尔维亚的情人(英文版)

    Sylvia's Lovers is an 1863 novel written by Elizabeth Gaskell. The heroine, Sylvia Robson lives happily with her parents on a farm, and is passionately loved by her rather dull Quaker cousin Philip. She, however, falls in love with Charlie Kinraid, a dashing sailor on a whaling vessel, and they become secretly engaged. But Kinraid is forcibly enlisted in the Royal Navy by a press gang. Philip knows pgsk.com of kindness, he does not tell Sylvia of the incident nor deliver her Charlie's parting message. Believing her lover is dead, Sylvia eventually marries Philip. Later, Kinraid reappears, When Sylvia is informed by Kinraid that Philip knew everything, she is pgsk.com leaves her in despair and joins the army under a pseudonym, and ends up fighting in the Napoleonic wars, where he saves Kinraid's life. At last, when Sylvia realizes she is actually in love with Philip, he horribly disfigured by a shipboard explosion, then fatally injured while saving their daughter.
  •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60年代,全国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今年正值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留守知青年纪大的已年过古稀,年纪小的也将近花甲,作者从采访过的数百位对象中选出19位最有代表性的知青,这19条命运的曲线构成了16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述说着从下乡到坚守的过往岁月。北大荒留守知青用50年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坐标,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人生……
  • 苏娅的青春

    苏娅的青春

    苏娅作为女性的一个缩影,一生中承受着爱情,亲情、友情的或好或坏的感受,全篇描写细腻,情感饱满,2012年2月正式出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