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9000000004

第4章

次别明造论缘起。然所以造论者。如上所明。如来为失道故说经。论主为迷经故造论。为失道故说经。此是根本失。论主为迷经故造论。此是枝末失。又佛为失道者说经。此失谓一往失。论主为迷经故造论。此失即失中更起失。所以然者。以其迷道此是一失。如来说经为令入道。而复迷经故是失中失也一往之失谓利根人。闻经即悟。失中之失谓钝根人也。问何等是迷经之人。答即是诸部异执。言诸部异执者。或二部或五部。或十八部。或二十部。或五百部。言二部者。如来二月十五日入涅槃。诸圣弟子四月十五日于王舍城只阇崛山中结集三藏。尔时即有二部名字。一上座部。谓迦叶为上座。迦叶上陈如一夏。为佛以法付属迦叶名上座部也。迦叶所领但有五百人。依智度论则有千人。二大众部。即界外大众。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众生而泪堕也。即五比丘中之一人而年大迦叶。教授界外大众。所以有二众。迦叶有五百罗汉。前入界内结集三藏。后多人来结集三藏。迦叶并不许之。有二因缘。一者五百皆聪明人故。二者已羯磨竟故。依智度论。阿阇世王但设千人食。故余人来不得。从是以来至佛灭度后百一十六年。但有二部名字未有异执。百一十六年外有舶主儿名摩诃提婆。端正聪明作三逆罪。后入佛法。凡有二事。一者取诸大乘经内三藏中释之。诸阿罗汉结集法藏时。已简除此义。而大众部用此义。上座部不用之。因尔起诤遂成二部。二者摩诃提婆自作偈言。余人染污衣。无明疑他度。圣道言所显。是诸佛正教。以此一偈安置戒后。布萨诵戒竟亦诵此一偈。此偈有五事。一余人染污衣者。提婆不净出污衣。而诳弟子言。我是阿罗汉。实无不净。但是天魔女以不净污罗汉衣。故云余人染污衣。然此一语有虚有实。其实是凡夫。诳弟子说如上事。是故为虚。魔女实能以不净污罗汉衣。是故为实。其众诤其所说。或虚或实。故分二部。二云无明者。然罗汉乃无三界受生无明。而有无知习气无明。故云无明。时众或言罗汉有无明。或言无无明。因此起诤故分二部。三云疑者。须陀洹果乃于三解脱门无疑。而于外事有疑。故云疑也。四他度者。钝根初果而不自知得初果。问善知识。善知识为说。于三宝四谛无疑。是初果相。其自观察方知得初果。故云他度。五圣道言所显者。然得圣道时。亦有言所显。如身子当口诵偈时即得初果。故云言所显。时众诤此五义。或是或非。故成二部也。问此二部执何义异耶。答义异乃多。今略明其一。大众部执生死涅槃皆是假名。上座部执生死涅槃皆是真实。至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又出三部。于时大众部因摩诃提婆私度住央崛多罗国。此国在王舍城北。此部将华严般若等大乘经杂三藏中说之。时人有信者。有不信者。故成二部。不信者唯言阿难等三师所诵三藏此则可信。自三藏外诸大乘经皆不可信。复有信大乘者有三因缘。一者尔时犹有亲闻佛说大乘法者。是故可信。二者自思量道理应有大乘。是故可信。三者信其师故。是故可信。言三部者。一一说部。此部执生死涅槃皆是假名。故云一说。二出世说部。此部言。世间法从颠倒生业。业生果。故是不实。出世法不从颠倒生。故是真实。三灰山住部。前二从执义受名。此因住处为目(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以为名)。其执毗昙是实教。经律为权说故。彼引经偈云。随宜覆身。随宜饮食。随宜住处。疾断烦恼。随宜覆身者。有三衣佛亦许。无三衣佛亦许。随宜饮食者。时食佛亦许。非时食亦许。随宜住处者。结界住亦许。不结界亦许。疾断烦恼者。佛意但令疾断烦恼。此部甚精进过余人也。至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内又出一部。名多闻部。大众部唯弘浅义弃于深义。佛在世时有仙人。值佛得罗汉。恒随佛往他方及天上听法。佛涅槃时其人不见。在雪山坐禅。至佛灭度后二百年中。从雪山出觅诸同行。见大众部唯弘浅义不知深法。其人具足诵浅深义。深义中有大乘义。成实论即从此部出。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名多闻部。于二百年中。从大众部更出一部。名多闻分别部。佛在世时。大迦旃延造论解佛阿含经。至二百年。大迦旃延从阿耨达池出。更分别前多闻部中义。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云多闻分别部。于二百年满有一外道。名大天。尔时摩伽陀国有优婆塞。大弘佛法。诸外道为利养故。皆剃头出家。便有贼住比丘。大天为贼住主。大天身自出家。所度弟子依大天众出家受戒。尔时众人共诤斯事。上座部云。和上无戒及破戒。阇梨有戒。大众亦有戒。受戒则得。戒从大众得。大众知和上无戒。而与共受戒者。大众得突吉罗罪。问戒既不从和上得。何故称和上名。答欲令受戒后和上摄录教诲弟子耳。萨婆多用此解。余部言。和上无戒及破戒。大众有戒则不得戒。戒从和上得故。因此诤论遂不容大天。徒众因尔别住山间。于此山间执义又异。故有支提山部及北山部。佛得道及转法轮处。大众处名支提。此处有山。名支提山。于彼山北别有山。名北山部也。大众部合别数。或五或七或八。言五部者。初一说部。二出世说部。三灰山住部。此初破成三也。次多闻部。次多闻分别部。故成五部。言七部者。因外道分成二部。谓支提山部及北山部。前五因内执起。后二因外道起。故成七部。言八部者。则数根本大众部也。次上座弟子部者。佛灭度后。迦叶以三藏付三师。以修多罗付阿难。以毗昙付富楼那。以律付优婆离。阿难去世。以修多罗付末田地。末田地付舍那婆斯。舍那婆斯付。优婆掘多。优婆掘多付富楼那富楼那付寐者柯。寐者柯付迦旃延尼子。从迦叶至寐者柯二百年已来无异部。至三百年初。迦旃延尼子去世。便分成两部。一上座弟子部。二萨婆多部。所以分成二部者。上座弟子但弘经。以经为正。律开遮不定。毗昙但释经。或过本或减本。故不正弘之。亦不弃舍二藏也。而萨婆多谓毗昙最胜。故偏弘之。从迦叶至掘多。正弘经。从富楼那稍弃本弘末。故正弘毗昙。至迦旃延大兴毗昙。上座弟子部见其弃本弘末。四过宣令遣其改宗。遂守宗不改。而上座弟子部移往雪山避之。因名雪山住部。三百年从萨婆多出一部。名可住子弟子部。即是旧犊子部也。言可住子弟子部者。有仙人名可住。有女人。是此仙人种。故名可住子。有阿罗汉。是可住女人之子。故名可住子。此部是此罗汉之弟子。故名可住子弟子也。舍利弗是罗睺罗和上。罗睺罗是可住子和上。此部复是可住子之弟子。舍利弗释佛九分毗昙名法相毗昙。罗睺罗弘舍利弗毗昙。可住子弘罗睺罗所说。此部复弘可住子所说也。次三百年中从可住子部复出四部。以嫌舍利弗毗昙不足。更各各造论取经中义足之。所执异故。故成四部。一法尚部。即旧昙无德部也。二贤乘部。三正量弟子部。有大正量罗汉。其是弟子。故名正量弟子部。此三从人作名。四名密林部。从住处作名也。三百年从萨婆多部复出一部。名正地部。有婆罗门。是国师名。正地部善解四韦陀。出家得罗汉。取四韦陀好语庄严佛经。执义又异。时人有信其所说。故别为一部。三百年中从正地部又出一部。名法护部。其本是目连弟子。得罗汉恒随目连往色界中。有所说法皆能诵持。自撰为五藏。三藏如常。四咒藏。五菩萨藏。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也。三百年中从萨婆多部又出一部。名善岁部。迦留陀夷是其父。及多比丘尼是母。七岁得罗汉。值佛闻法皆能诵持。撰集佛语次第相对。破外道为一类。对治众生烦恼复为一类。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别为一部也。三百年中从萨婆多部又出一部。名说度部。谓五阴从此世度至后世。得治道乃灭。亦名说经部。谓唯经藏为正。余二皆成经耳。从上座部都合有十一部。大众部有七部。合成十八部。足根本二部为二十部。而罗婆多传有异世五师。有同世五师。异世五师者。一迦叶。二阿难。三末田地。四舍那婆斯。五优婆掘多。此五人持佛法藏各得二十余年更相付属。名异世也。同世五师者。于优婆掘多世即分成五部。一时并起。名同世五师。一昙无德。二摩诃僧祇。三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又大集经亦明五部。而文殊师利经部执论及罗什分别部论。此三皆明二十部。所以有五部复有二十部不同者。取其始终异执故有二十。取其当世盛行故但说五部。而言五部一时起者。则与上二十部义相违。或可见闻各异故也。所言五百部者。智度论释般若信毁品云。佛灭度后五百岁后。有五百部。不知佛意为解脱故。执诸法有决定相。闻毕竟空如刀伤心。龙树提婆为诸部异执失佛教意故。造论破迷也。问论主为并破诸部。亦有不破耶。答凡有四句。一破而不取。若是诸部所说乖大小乘经自立义者。则破而不取。故智度论呵迦旃延弟子云。三藏无此说。摩诃衍中亦无此说。盖是诸论义师自作是说。即是其事。二取而不破。如文殊问经云。十八及本二皆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三亦破亦取。破诸部能迷执情。收取诸部所迷之教。四不破不取。就正道门。未曾有破。亦无所取也

次明诸部通别义。论有二种。一者通论。二者别论。若通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两教。名为通论。即中论是也。故前二十五品破大迷申大教。后两品破小迷申小教。二者别论。别破大小迷。别申大小教。名为别论。如摄大乘论地持论等。谓大乘通论。十地论智度论等。大乘别论。如成实论等。通申三藏。谓小乘通论。马鸣菩萨师名胁比丘。造四阿含优婆提舍。别释修多罗藏。善见毗婆沙别释毗尼藏。智度论云。八十部律八十部毗婆沙释之。善见律别释师子国要。用十诵律。舍利弗别释佛九分毗昙。如此别释三藏故。是小乘别论。就三藏中复有通别。若具释一藏名为通论。别释一藏中一部名为别论也。问中论既通释大小。应名大小通论。不得名为大乘论也。答虽释大小。但为显大故是大乘论。所以然者。以初分明大乘。中分明小乘。后分还明大乘故。以是义故名大乘论耳。问十二门论是何论耶。答是大乘通论。以始终破于大迷。通申大教。无破小迷别申于小教故。是大乘通论也。问百论复云何。答百论通破障大小之邪。通申如来大小两正。故是大小通论。但始终为明大乘故。属大乘通论耳

次明众论立名不同门。众论立名凡有三种。一从法为名。如成实论等。实谓四谛之理。成谓能成之文。故云为成是法故造斯论。谓从法立名也。二从人立名。如舍利弗阿毗昙等。智度论云。犊子道人受持此毗昙。亦名犊子毗昙也。三从喻立名。如甘露味毗昙等。亦如诃梨跋摩师鸠摩罗陀造日出论等也。四论立名。并是从法。非人非喻。就中自开四种。大智度论从所释之经立名。大谓摩诃。智谓般若。度谓波罗蜜。论释经题。故从所释为名。中论从理实立名。十二门从言教为目。百论从偈句为称也。若通而为言。四论通显中道理实。并得就理立名。四论同有言教开通理实。并得以教为称。同有偈句。通得从偈立名。今欲互相开避。故有四部差别。所以立名不同也

同类推荐
  •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律苑事规

    律苑事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方歌括

    时方歌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填词杂说

    填词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厢有礼

    西厢有礼

    王筱西、陈礼易、邹森、李珠珠,是甜江三中的同班同学,从青葱岁月到步入社会,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拼搏奋斗与坚守,以及对婚姻爱情的取舍抉择,讴歌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坚强、隐忍、善良和无畏。献给我们早已逝去的青春年华,献给我们一起嬉戏玩乐寒窗苦读的同伴,献给我们为理想为现实而打拼的平凡人,献给我们所有有情有爱的红尘中人。带着前世的记忆,我们来到今生。曾经相爱过的两个人,不管相隔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劫,冥冥之中,都会被彼此心灵呼唤,再度相遇。
  • 她的守护

    她的守护

    世界上仅存的山海经神兽守护者…经过上一世的教训,鄙人决定一心习武,保护好他们,就好了。谁知道,爷爷这是竟然托孤?!竟然又跟那个混蛋遇到?!抱歉!这一世,劳资打死都不碰恋爱了,专心办案!所以,不管你是牛鬼还是蛇神,通通让路!
  • 灰楼无颜色

    灰楼无颜色

    实验室里没开灯,只有工作台上一盏台灯亮着,昏黄的灯光照在萧教授脸上。萧教授端坐在工作台电脑前,一头稀疏的白发纹丝不乱,神色安详,双目炯炯有神而又专注,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不仔细看,真的不知道萧教授已经死了。刚才,欧阳夏雪探长接到副局长陶大可的电话,说北方医大一位姓萧的教授死了,地点在灰楼。周力强支队长、警官罗格在另一个案子上,他们两小时以后才能赶到,让她先一步赶到医大,保护好案发现场。欧阳夏雪探长曾经来过北方医大,却还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灰楼。灰楼尖尖的顶子,圆圆的拱门,落地的窗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包括生活是一面镜子、快乐的人生两辑经典故事。
  • 大松寿司店的神秘客

    大松寿司店的神秘客

    “您来点什么?”听到师傅问,戴淡茶色太阳镜的神秘男人只是低声嘟囔着,一只手则在柜台前指指点点。“让您久等了。海胆、盐渍鲑鱼子、瑶柱、蟹酱,还有白虾!”寿司师傅精神十足地报着菜名,依次将刚捏好的寿司整齐地摆在神秘男人面前。每一样寿司都是两个。但男人每种只吃了一个,既不带走,也不去动另一个。时间一秒秒过去,寿司正慢慢变干。男人专注地盯着手中的茶杯,似乎不知道寿司师傅在一旁不时地看他。渐渐地,寿司师傅的脸涨得通红,鼻孔张大,浓密的眉毛皱成一个倒八字。
  • 黑鱼闹西游

    黑鱼闹西游

    封神一战,万仙来朝的截教土崩瓦解,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就连教主都被罚到紫霄宫面壁去了。阐教看似赢了封神一战,获得了极大的气运,可元始天尊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弟子,却也被西方挖了墙角。而人教教主老子更是装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此时世界的西方,准提接引两位圣人坐在一块,眺望东方,眼神中带有一丝希冀,现在天机渐明,再过千年西方就要崛起。而人物陈长生被一混沌至宝带去黑水湖,成为黑鱼精黑耀,他的到来会给这一切带来怎样的改变。……
  • 阿爸你的节操掉了

    阿爸你的节操掉了

    黑纸凤蝶在京都中灵活地飞舞,狭间中被放逐之神细长的瞳孔中闪烁着复仇的冷光,赤红的花海中将军发出了无声的嘶吼,沉默的撑伞人身前,绝美的歌伎伴随着雅乐起舞……微风吹拂的廊下,阴阳师被踏着丛生的杂草而来的小少年喊为兄长时,额头上缓缓地打出了一个“?”号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