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9000000001

第1章

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初门有二。一破邪。二显正

夫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教意。以通理为宗。但九十六术栖火宅为净道。五百异部萦见网为泥洹。遂使鹿苑丘墟。鹫山荆蕀。善逝以之流恸。萨埵所以大悲。四依为此而兴。三论由斯而作。但论虽有三。义唯二辙。一曰显正。二曰破邪。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故振领提纲。理唯斯二也。但邪谬纷纶。难可备序。三论所斥略辨四宗。一摧外道。二折毗昙。三排成实。四呵大执。问以何义故遍斥众师。答论主究其原。尽其理也。一源不究。则戏论不灭。毫理不尽。则至道不彰。以无源不究。群异乃息。无理不尽。玄道始通。是以斯文遍排众计。问既无法不究。无言不尽应遍排群异。何故但斥四宗耶。答初一为外。后三为内。内外并收。毗昙明有。成实辨空。空有俱摄。斯二为小。方等称大。大小该罗。略洗四迷。则纷累都尽耳。问此之四执优降云何。答外道不达二空。横存人法。毗昙已得无我。而执法有性。跋摩具辨二空。而照犹未尽。大乘乃言究竟。但封执成迷。自浅至深。四宗阶级。问外道邪言可得称破。余为内教。何得亦破。答总谈破显。凡有四门。一破不收。二收不破。三亦破亦收。四不破不收。言不会道。破而不收。说必契理。收而不破学教起迷。亦破亦收。破其能迷之情。收取所惑之教。诸法实相言忘虑绝。实无可破亦无可收。泯上三门归乎一相。照斯四句破立皎然(自此以来总明申破。从此已去别斥四宗)

所言摧外道者。夫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外道多端。略陈其二。一天竺异执。二震旦众师。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问云何名为邪因邪果。答有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若灭。还归本天。故云自在。天若嗔。四生皆苦。自在若喜。则六道咸乐。然天非物因。物非天果。盖是邪心所画。故名邪因邪果(自在既尔。七计例然)。难曰。夫善招乐报。恶感苦果。盖是交谢之宅报应之场。以不达义理故生斯谬。又夫人类生人。物类生物。人类生人则人还似人。物类生物物还似物。盖是相生之道也。而谓一天之因产万类之报。岂不谬哉。问云何名为无因有果。答复有外道穷推万物。无所由籍。故谓无因。而现睹诸法。当知有果。例如庄周魍魉问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是故无因而有果也。问无因自然此有何异。答无因据其因无。自然明乎果有。约义不同。犹是一执。难曰。夫因果相生犹长短相形。既其有果。何得无因。如其无因。何独有果。若必无因而有果者。则善招地狱。恶感天堂。问曰。有人言。自然有因。自然无因。万化不同。皆自然有。故无同前过。答曰。盖未审察之。故生斯谬。如其精究。理必不然。夫论自者。谓非他为义。必是因。他则非自矣。故自则不因。因则不自。遂言因而复自。则义成杅楯。问云何名为有因无果。答断见之流唯有现在更无后世。类如草木尽在一期。难曰。夫神道幽玄。惑人多昧。义经丘而未晓。理涉旦而犹昏。唯有佛宗乃尽其致。经云如雀在瓶中。罗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形坏而神走。匡山慧远释曰。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不得见形朽于一生。便谓识神俱丧。火穷于一木。乃曰终期都尽矣。后学称黄帝之言曰。形虽糜而神不化。乘化至变无穷。虽未彰言三世。意已明未来不断。问曰。云何名为无因无果。答既拨无后世受果。亦无现在之因故。六师云。无有黑业。无有黑业报。无有白业。无有白业报。四邪之问最为尤弊。现在断善。后生恶趣。问斯之纷谬起自何时。答释迦未兴盛行天竺。能仁既出殄斯谬计。佛灭度后柯条更繁。龙树后兴重加剪伐

次排震旦众师。一研法。二核人。问曰。天竺四术既是外言。震旦三玄应为内教。答释僧肇云。每读老子庄周之书。因而叹曰。美即美矣。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也。后见净名经。欣然顶戴谓亲友曰。吾知所归极矣。遂弃俗出家。罗什昔闻三玄与九部同极。伯阳与牟尼抗行。乃喟然叹曰。老庄入玄故。应易惑耳目。凡夫之智。孟浪之言。言之似极。而未始诣也。推之似尽。而未谁至也。略陈六义明其优劣。外但辨乎一形。内则朗鉴三世。外则五情未达。内则说六通穷微。外未即万有而为太虚。内说不坏假名而演实相。外未能即无为而游万有。内说不动真际建立诸法。外存得失之门。内冥二际于绝句之理。外未境智两泯。内则缘观俱寂。以此详之。短羽之于鹏翼。坎井之于天池。未足喻其悬矣。秦人疑其极。吾复何言哉。问伯阳之道道曰太虚。牟尼之道道称无相。理源既一则万流并同。什肇抑扬乃谄于佛(此王弼旧疏以无为为道体)。答伯阳之道道指虚无。牟尼之道道超四句。浅深既悬。体何由一。盖是子佞于道。非余谄佛。问牟尼之道道为真谛。而体绝百非。伯阳之道道曰杳冥。理超四句。弥验体一。奚有浅深(此梁武帝新义。用佛经以真空为道体)。答九流统摄。七略该含。唯辨有无。未明绝四。若言老教亦辨双非。盖以砂糅金。同盗牛之论(周弘政张机并斥老有双非之义也)

核人第二。问佛名大觉。老曰天尊。人同上圣。法俱妙极。苟欲存异。将非杜不二之玄门伤得一之渊府哉(盖是道士用三洞灵宝等经立义)。答悉达处宫方绍金轮圣帝。能仁出俗遂为三界法王。老为周朝之柱史。清虚是九流之派。子若欲令人一法同。何异堆阜共安明等高。萤烛与日月齐照。问同人者之五情。异人者之神明。迹为柱史。本实天尊。据实而谈。齐之一贯。答汉书亦显品类。以伯阳为贤。何晏王弼称老未及圣。设令孔是儒童。老为迦叶。虽同圣迹。圣迹不同。若圆应十方八相成佛。人称大觉。法名出世。小利即生人天福善。大益即有三乘贤圣。如斯之流为上迹也。至如孔称素王说有名儒。老居柱史谈无曰道。辨益即无人得圣。明利即止在世间。如此之类为次迹矣

折毗昙第二。一立宗。二破斥。有萨卫门人。序其宗曰。阿毗昙者名无比法。无漏慧根会理隔凡。其功冠绝。故云无比。超四执之外。越三界之表。群圣之所赞叹。六道之所归崇。敢有抗言。当屈之以理。问夫欲立理。先须序宗源。未知毗昙凡有几种。答部类甚多。略明其六。一者如来自说法相毗昙。盛行天竺不传震旦。二者邻极亚圣名舍利弗。解佛语故造阿毗昙。凡二十卷。传来此土。三者佛灭度后三百余年。有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姓迦旃延。造八犍度。凡二十卷。传来此土。所言八者。一杂。二使。三智。四业。五大。六根。七定。八见。言犍度者。翻之为聚。以其八义各有部类。因之为聚也。四者六百年间有五百罗汉。是旃延弟子。于北天竺共造毗婆沙释八犍度。毗婆沙者。此云广解。于西凉州译出。凡有百卷。值兵火烧之。唯六十卷现在。止解三犍度也。五者七百余年有法胜罗汉。嫌婆沙太博。略撰要义作二百五十偈。名阿毗昙心。凡有四卷。亦传此土。六者千年之间有达磨多罗。以婆沙太博四卷极略。更撰三百五十偈。足四卷合六百偈。名为杂心也。其间复有六分毗昙。释论云。目连和须密及余论师共造。并不传此土。唯众事分毗昙是六内之一。此土有之。复有甘露味毗昙二卷。未详作者。并传此土。毗昙虽部类不同。大宗明见有得道也

破斥第二凡有十门。一乖至道。二扶众见。三违大教。四守小筌。五迷自宗。六无本信。七有偏执。八非学本。九弊真言。十丧圆旨。盖无比之名有余。所明之理不足。非但远乖方等。亦近迷三藏。略举十门显其虚实。乖至道者。夫道之为状也。体绝百非。理超四句。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反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体。故七辨辍音。五眼冥照。释迦掩室。净名杜口。岂可以有而为道哉。第二扶众见。然道实非有。遂言见有得道。乃是见有。非见道也。故净名云。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是染着。非求法也。又夫见有者名为有见。非见道矣。故法华云。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问若执有无。此有何失。答正观论云。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等。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于彼有大过矣。第三违大教。思益经云。于未来世有恶比丘。说有相法得成圣道。佛垂此敕悬诫将来。既曰恶人。理是邪说。违背大教。宜须破之。第四守小筌。夫为未识源者。示之以流。令寻流以得源。未见月者。示之以指。令因指以得月。穷流则唯是一源。亡指则但是一月。盖是如来说小之意也。而毗昙之徒执固小宗不趣大道。守筌丧实。故造论破之。第五迷自宗。诸圣弟子有所述作。本为通经。而阿含之文亲说无相。故善吉观法空而悟道。身子入空定而佛叹。阿毗昙人但明见有。故自迷本宗。第六无本信。文殊问经云。十八及本二皆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十八者。谓十八部异执也。及本二者。根本唯二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而阿毗昙是十八部内萨婆多部。从大乘出。即大为小本。而执小之流闻大乘不信。是以破之。问何以知执小之人不信大法耶。答智度论云。旃延弟子答龙树云。我闻大乘心不都信。故外国执小乘者与学大乘人分河饮水。第七有偏执。大集经云。虽有五部。并不妨如来法界及大涅槃。而阿毗昙人保执自宗排斥他说。便违法界拒大涅槃。累障既深。宜须伤叹。第八非学本。大品经云。欲知四缘。当学般若。外人问龙树云。欲学四缘。应学毗昙。云何乃学般若。论主答曰。初学毗昙似如可解。转久推求则成邪见。问曰学毗昙云何乃成邪见。答若言四缘生诸法者。谁复生于四缘。若四缘更从他生。则他复从他。如是无穷。若其四缘自然而有不从他生者。万物亦应不由四缘。当堕无因。故从则无穷。穷则无因。由此二门则不信因果。故久学毗昙成于邪见。第九弊真言。大集经云。甚深之义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陈如比丘于诸法获得真实之知见。本起经云。頞鞞沙门即五人之一。为身子说偈云。一切诸法本。因缘空无主。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身子闻之即得初果。寻大小二经。皆明见空成圣。而阿毗昙谓观有得道。故隐覆真言。第十丧圆旨。涅槃经云。欲令众生深识真谛。是故如来宣说于俗。若使众生不因俗谛而识真者。诸佛如来终不说俗。毗昙之流虽知俗有。不悟真空。既惑真空。亦迷俗有。是故真俗二俱并丧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灵瑞禅师岩华集

    灵瑞禅师岩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夜传奇

    不夜传奇

    公元2014年8月9日储乐怡坐在电脑旁发呆。现在是周六的晚上七点半。储乐怡待在医生办公室的角落里,因为许久没有移动鼠标,计算机已经黑屏了。窄小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之外,散乱堆积着记号笔、圆珠笔、黑色水笔、科研记录本、第十一版《威廉姆斯内分泌学》、智能手机、喝了大半的珍珠奶茶、筷子,以及翻开的《盗墓笔记》。就这个弹丸之地,也不是获得住院医师资格才一年多的储乐怡自己的领地,这是她师姐王弗如的。月初,云南突发大地震,中山医院紧急成立抗震救灾医疗队,连夜赶赴灾区。王弗如半夜接到通知,立即整装集合,凌晨即从上海飞赴云南。经过连续多日的紧张救援,现在她即将胜利归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飞剑斜刺九霄巅

    飞剑斜刺九霄巅

    与现代生活共存的武侠江湖异兽,武功,忍术,科技同在的架空世界飞剑一刺,水煮(挂掉-_-||)谁主沉浮九霄惊雷,辣块麻麻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秘境之神级领主

    秘境之神级领主

    当秘境开启,白萧的命运将被改变,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成为秘境的主人。
  • 魔物世界的异客

    魔物世界的异客

    前言:我想要塑造一个魔物的世界,一个能够让哪怕不知道何为魔物的人,也开始明白什么是魔物,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正文:如果你穿越到了魔物世界,拥有着随心所欲的力量,却无法回到原来的世界,你会怎么做?徐义的答案是:孤独的人类一事无成。或许可以伪造身份,和一位美丽的魔物娘妻子结婚,度过像样的一生。但是他不想就这样怀揣着空虚的心灵,挂着魔物一族的虚伪名号,客死他乡。这份力量,或许可以帮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这个人类的归宿。
  • 十年未可期

    十年未可期

    五岁的小苏果的生命里突然闯入一个不速之客,韩梓沐对于她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然而,亲生父亲的到来让她猝不及防,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艰苦训练后,苏果心里更向往的是自由,她与父亲的约定,成了她最大的向往,她以为,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自己便能自由,然而,韩梓沐的深情却阻碍着一切,“如你所愿,我放你自由,十年之约,从现在开始生效”不过,苏果自始至终都没想到,十年之后的那天,她收获的却是…………
  • 原来我们这么低调

    原来我们这么低调

    多年之后,大家就收到了云堂高中‘’万年老二”要结婚的消息。众人懵,三班的人在班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着,最后推出“万年老大”去打探消息的虚实。几分钟之后,“万年老大”甩出几张图来,惊呆了旁人一脸。也有人表示:我就说他俩要成,是谁当时说不可能的,谁说的,站出来?害我少吃了多少瓜。两主角表示:原来我们这么低调啊!(简介无能,但文是高糖甜甜甜,无虐)PS:作者是个沙雕,啊哈哈哈,你懂的
  • 缥缈·阎浮卷

    缥缈·阎浮卷

    盛唐,长安,百鬼夜行,千妖伏聚。西市坊间,阴阳交界处,有一座神秘虚无的缥缈阁。缥缈阁中,贩卖奇珍异宝,七情六欲。人,妖,鬼,神往来其间。缥缈阁在哪里?无缘者,擦肩难见;有缘者,千里来寻。世间为什么要有缥缈阁?众生有了欲望,世间便有了缥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