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0400000007

第7章

摄净义品第二之三

论曰。学十二种分别者。一差别分别。二生起分别。三转异分别。四能治所治分别。五能引胜生定胜分别。六顺法分别。七补特伽罗分别。八下中上分别。九瑜伽分别。十作意分别。十一引发分别。十二问答分别

差别分别者。谓分别三学差别增上戒学。差别者如经中说。若诸比丘尸罗成就住。守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悉皆具足。于微细罪深见怖畏。受学学处名具戒者

此中尸罗成就住者。谓于所受学处身业无犯语业无犯不破不穴。如是尸罗成就住

守别解脱律仪者。谓七众尸罗名别解脱律仪。即此尸罗众差别故。建立多种律仪。此中义者。唯依比丘律仪相说。是名守别解脱律仪

轨则具足者。谓或于威仪。或于所作。或于方便。修善品中轨则具足。随顺世间不违世间。随顺毗柰耶不违毗柰耶

云何于威仪中轨则具足。随顺不违世间及毗柰耶。谓若是时是处应行。及如是应行。即于是时是处如是正行。不为世间诃责讥毁。及不为聪慧正至善人同法者持律者学律者诃责讥毁。如行住坐卧亦如是知

云何于所作中轨则具足。随顺不违世间及毗柰耶。谓着衣服大小便利用水齿木入村乞食回还受用洗钵安置洗足敷具。又复略作钵业衣。及余所有如法作业。是名所作。如其所应。若是时是处。应作及如是应作。即于是时是处如是正作。不为世间诃责讥毁。及不为聪慧正至善人同法者持律者学律者诃责讥毁。是名于所作中轨则具足随顺不违世间及毗柰耶

云何于方便修善品中轨则具足。随顺不违世间及毗奈耶。谓读诵经典和敬师长。修承事业瞻侍疾患。互起慈心与欲宣说。方便修习。请问听法精勤无堕。于诸聪慧同梵行者躬自供事。奖劝他人修行善品。及为宣说深妙之法。入静密处结加趺坐。诸如是等及余善法。是名方便修诸善品。如是于方便修习。如所说善品中。若是时是处应修及如是应修。即于是时是处如是正修。由如是修故。不为世间诃责讥毁。及不为聪慧正至善人同法者持律者学律者诃责讥毁。是名方便修善品中轨则具足随顺不违世间及毗柰耶。若如是相轨则具足。是名轨则具足

所行具足者。谓五处非比丘所行。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王宫。五旃荼罗羯耻那家。及如来余所制不应行处。除此余是所行。如是以时行无过处。是名所行具足

于微细罪深见怖畏者。谓犯小随小学处犯已可出者。皆名微细罪。复次若犯已少用功出者。名微细罪。若于此中深见怖畏。谓勿令我因此犯故便不堪任得所未得悟所未悟证所未证。勿复令我堕于恶趣起恶趣行。勿复令我后自悔责。勿为大师诸天聪慧同梵行者以法诃责。又勿令我恶名称等流布十方。因见如是现法后法。不可乐事深生怖惧。为如是故。于小随小学处乃至命难因缘。终不故犯。设复失念。或时犯已。疾疾悔过如法而出。如是名为于微细罪深见怖畏

受学学处者。谓先受别解脱律仪时。由白四羯磨受具足故。略已得闻学处体性及于别解脱经所说过一百五十学处。唯自誓受我当尽学一切学处。复从邬波柁耶阿遮利耶及诸共谈论者。互问难者。数习近者。善同意者所。数数闻已。又半月半月闻说别解脱经。由如是受一切学处故。名得别解脱律仪。从是已后于诸所善学处无有毁犯。设有毁犯即如法出。若于先所誓受学处不善不达者。应如先所受。复于邬波柁耶阿遮利耶等所。数数请问听受令善达解。如尊所说不增不减。善修学已又无倒受持。若文若义。如是名为受学学处

如是广说尸罗律仪差别已。若略说彼义者。谓此中薄伽梵以三种相显了戒蕴。一无失坏相。二自体相。三自体功德相。此中如前所说。尸罗成就住者。此显尸罗律仪无失坏相。次言守别解脱律仪者。此显自体相。复言轨则所行悉具足者。此显如所受别解脱律仪观他增上功德名称相。何以故。由他见此轨则所行具足相故。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长。由未信者依此信故。心无轻毁无恶名闻。若不尔者。虽具足尸罗。由越轨则所行故。则无观他增上德称。若翻于此则无过失。后言于微细罪深见怖畏受学学处者。此显观自增上功德名称相。何以故。虽复轨则所行具足故得观他增上功德名称。然毁尸罗已。由此因缘或生恶趣。或不堪任得所未得悟所未悟证所未证。若能于微细罪尚见怖畏。何况上品。又受学学处。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又复堪任得所未得悟所未悟证所未证。以是缘故。名尸罗律仪观自增上功德名称相

复次此中薄伽梵显三种尸罗性。一受尸罗性。二出离尸罗性。三修习尸罗性。初说尸罗成就住者。此显受尸罗性。次说守别解脱律仪者。此显出离尸罗性。何以故。由别解脱律仪所摄尸罗。说名增上戒学。依增上戒学故。能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由依此故。能令一切苦永尽出离。如是出离。先依尸罗行然后方得。是故别解脱律仪。说为出离尸罗性。后说轨则所行悉皆具足。于微细罪深见怖畏。受学学处者。此显修习尸罗性。若依如是相修习别解脱律仪尸罗者。是名修习善修习。如是名为增上戒学差别分别

增上心学差别分别者。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复寻伺寂静内遍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三摩地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复离喜故住舍念正知身受乐圣者宣说有舍念乐住第三静虑具足住。复断乐先已断苦及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具足住。此差别义如前已说。是名增上心学差别分别。增上慧学差别分别者。若比丘于苦圣谛如实知苦。于集圣谛如实知集。于苦灭圣谛如实知灭。于苦灭趣行圣谛如实知趣行。是名增上慧学差别分别

生起分别者。谓由尸罗成就故。无悔由无悔故。生悦生悦故。心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观如实观如实故。起厌起厌故。离欲离欲故。解脱解脱故。自谓我证解脱。复起如是智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转以分别者。谓或有增上戒学无增上心无增上慧。或有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无增上慧。若有增上慧学。必有增上戒及增上心

能治所治分别者。谓增上戒学是烦恼缠。止息对治。增上心学是烦恼缠。制伏对治。增上慧学是烦恼随眠。永断对治。能引胜生定胜分别者。谓增上戒学增上心学能引清净地及清净胜生。增上慧学能引出世决定胜德

顺法分别者。谓十种随顺学法。一先因。二顺教。三如理方便。四无间殷重修。五猛利乐欲。六修持力。七身心粗重安息。八数数观察。九无怯怖。十无增上慢。先因者。谓先世根熟及根成满。顺教者。谓无倒次第之教。如理方便者。谓如教修行。如是修时能生正见。无间殷重修者。谓如是方便时无空过。修习善品及至诚。速疾引发善品。猛利乐欲者。谓于增上解脱起证乐欲念。我何时证于众圣具足住处。修持力者。谓二因缘得修持力。一性利根故。二长时纯熟修故。身心粗重安息者。若由身疲倦起身心粗重。则易夺威仪令得安息。若由极寻伺起身心粗重。则内修寂静令得安息。若由励意极摄敛心及沉下心惛沉睡眠缠起身心粗重。则修慧观及净胜作意令得安息。若由自性未断烦恼顺烦恼品身心粗重随逐不离。则正修圣道令得安息。数数观察者。谓依尸罗数数观察。恶作善作如实了知。若于恶作不为不应舍离。若于善作不为则应舍离。若于恶作为之则应舍离。若于善作为之不应舍离。如是观察作意增上力故数数观察。一切烦恼已断未断。若知已断应深庆悦。若知未断数数应修此对治道。无怯怖者。谓于时时中应知应观。于法由不知不观不证入故。生于怯怖。心有萎悴心有虚乏。如是数数生时。心不执着除断弃舍。无增上慢者。谓于所得所悟所证中。离增上慢不颠倒执。于已得中起已得想。于已悟中起已悟想。于已证中起已证想。如是十法乐正修行诸学处者。由初中后随顺学处。是故名为随顺学法。此十法中先因一种随顺增上戒学最胜。余之九种随顺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最胜

补特伽罗分别者。谓此三学通诸异生及见谛者。下中上品分别者。谓由行故。及方便故。由行故者。谓苦迟通行名下品学。苦速通行及乐迟通行名中品学。乐速通行名上品学。由方便故者。不殷重方便及不无间方便修者。名下品学。随一方便修者。名中品学。具二方便修者。名上品学

瑜伽分别者。谓依四种瑜伽正学学处。一信。二欲。三正勤。四方便

信者。谓二行相及二依处。二行相者。一忍可行相。二清净行相。二依处者。一观法道理依处。二信解人威德依处。欲者有四种欲。一为证得欲。二为问论欲。三为证资粮欲。四为方便修欲。为证得欲者。如一行者于上解脱起证乐欲。广说如前。为问论欲者。如一行者起证欲已。趣僧伽蓝中。诣有识者。同梵行者。正行智者所。为闻所未闻。及已闻者明净故。为证资粮欲者。如有行人于尸罗律仪清净中。饮食知量中。觉悟方便中。正知住中。及进上中。起证乐欲。为方便修欲者。谓于无间方便中。殷重方便中。修圣道中。生希求作证乐欲

正勤者。谓四种正勤。一为闻法故。二为思惟故。三为修习故。四为障净故。为闻法故者。谓为闻所未闻。及已闻者明净故。策励于心方便修习所未委处。为思惟故者。如所闻法独在静处。思惟称量观察其义。为修习故者。谓处静室数修止观。为障净故者。谓为净诸盖昼夜精勤经行宴坐。策励于心方便修习所未委处

方便者。亦有四种。谓守护尸罗及守护诸根增上力故。令根律仪清净善住于念。由善住念故得不放逸。守护于心修习善法。由不放逸故。令其内心与止相应。及得增上慧观察诸法。如是四种瑜伽分为十六行。此中由信故。信当得义。由信当得义故。于诸善法起修作欲。由修作欲故。昼夜精勤。住于策励坚固勇猛。由正勤故。摄修方便为令得所未得义故。悟所未悟义故。证所未证义故。是故此四种法。说名瑜伽

作意分别者。谓了相等七种作意。了相作意者。由作意故。了达欲界粗相及初静虑静相。云何了达欲界粗相。谓六种寻思诸欲过失。一义。二事。三相。四品类。五时。六道理

寻思义者。谓寻思诸欲多诸过患多诸累恼多诸疫疠多诸灾横如是诸欲多诸过患。乃至多诸灾横。是为粗义寻思。事者。谓或于内诸欲起于贪欲。或于外诸欲起于贪欲

寻思相者。谓寻思自相及共相。寻思自相者。谓此是烦恼欲。此是事欲。如是诸欲或随顺乐。或随顺苦。或复随顺不苦不乐。随顺乐者。是贪欲依处及想心颠倒依处。随顺苦者。是嗔恚依处及忿恨依处。随顺不苦不乐者。是覆恼诳谄无惭无愧依处及见倒依处。如是诸欲或暴恶受之所随行。或不暴恶受之所随行。如是名为寻思诸欲自相寻思。共相者。谓寻思诸欲生苦乃至求不得苦。平等平等随逐随缚。受用欲者。虽复诸欲广备。亦应解了是生苦等法。此广备欲须臾变坏。如是名为寻思诸欲共相

寻思品类者。谓寻思诸欲堕黑品类。如连锁枯骨。如秽段肉。如草炬火。如一分炭火。如蟒毒蛇如梦所见。犹如假借庄严之具。如树抄果。又复寻思一切有情受追求所作苦。受亲爱离坏所作苦。受无厌足所作苦。受不自在所作苦。受恶行所作苦。又薄伽梵言。我说习近诸欲有五过患。一诸欲。少味。二习近欲者。多诸苦恼多诸过患。三习近欲者。无厌无足无休无息。四习近欲者。诸结增长。五习近欲者。无恶不造。又复聪慧正至善人。以无量门诃责诸欲。谓此诸欲增染无厌。众所共有非法颠倒。诸恶行因增长欲爱。智者舍远速疾散坏。依于诸缘放逸之地。其性无常为空为虚。诳失之法如幻如化诱诳愚夫。若现法欲。若后法欲。若天上欲。若人间欲。一切皆是魔之所行魔所住处。又依彼欲能令心生无量种种恶不善法。谓贪嗔恨等诸障碍法。诸圣弟子学学处时能为障碍。由如是等差别过失多分寻思诸欲堕黑品类。如是名为寻思品类

寻思时者。谓于去来今世常恒相续。寻思诸欲多诸累恼多诸灾横多诸过患。如是名为寻思于时

寻思道理者。谓此诸欲由大资具由大追求由大劳倦。复由种种杂功业处方得圆备成立增长。虽复如是外资生物增长成满。然其法尔速疾散灭。又复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业者朋友官僚兄弟亲族等。虽暂集会不久散坏。又复内身粗色。四大所生。糜饭所长。常弃秽恶澡浴按摩等。虽复暂治所生苦恼。终是离散坏灭之法。为治饥渴苦故受诸饭食。为治寒热苦恼及为覆障可羞惭处。受畜衣服。为治惛睡逼苦及为对治行住疲苦。受诸卧具。为治诸疾病苦。受诸医药。如是诸欲皆为治苦。不应贪着。唯除应如重病所执治病之药。或依圣教寻思如是如是诸欲粗相。或复内自智见发起或复寻思随顺道理或复寻思诸欲自性。无始世来法尔成就。不思议法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如是名为寻思道理。如是六种了知诸欲粗相已。又复了知初静虑静相。谓于初静虑中无如欲界极粗重相。由离如是欲粗相故。名初静虑静相。如是名为了知初静虑静相。由定地作意故。了知欲界粗相及初静虑静相。是名了相作意。此中犹有闻思间杂。应知

胜解作意者。谓如其所应寻思了达欲界粗相及初静虑静相。不为闻思之所间杂。纯起修行胜解缘粗静相。修习止观修习之时。如所寻思粗静之相数起胜解。是故名为胜解作意

远离作意者。谓多修习此种类故。为欲断除初分烦恼。起对治道与断烦恼。能对治道俱生作意。名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者。谓已断欲界初分烦恼。及已远离彼品粗重。于后胜品断及远离起于喜乐。又于断处见胜功德。证于少分远离喜乐。于时时中以净胜作意而自庆悦。为欲断除惛沉睡眠掉举缠故。是名摄乐作意。观察作意者。谓如是正修乐断乐修已善品方便之所扶持。令欲界系诸烦恼缠。若行若住不复现行。如是行者复自思惟。我此身中为有贪欲为无贪欲。而于诸欲境不执受耶。为自观察故。随于一境思惟胜妙清净之相。而彼行者。由未尽断诸随眠故。思惟如是净妙相时。随顺染习趣向染习临至染习。不住于舍亦不厌毁遮止违逆。行者尔时如是自知。我于诸欲未正远离心未解脱故。诸欲行系摄我心。犹如持水法尔摄伏。我今定当倍修治道。令余随眠无余断故。倍复欣乐胜断胜修。是名观察作意

方便究竟作意者。谓倍修习止品乐断乐修故。双修止观数数观察。如是行者修习对治。时时观察断与未断。令心远离欲界烦恼系缚。此暂时伏离非是究竟永拔种子。行者尔时得初静虑方便道。究竟一切烦恼对治作意。是名方便究竟作意

方便究竟果作意者。谓从此后无间由前因缘故。证入根本初静虑定。此根本初静虑俱生作意。是名方便究竟果作意。如初静虑有七种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如其所应。尽当知

复次粗相者。谓于一切下地。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略有三种。诸下地法而可厌离。应知。一极苦住性。二极不寂静住性。三极短寿住性

引发分别者。谓四种引发。一果引发。二离欲引发。三转根引发。四胜德引发

问答分别者。谓无量门问答分别今少显示。问增上戒学云何不清净云何清净。答有十种因戒不清净。何者为十。一初不如法受尸罗律仪。二极沉下。三极浮散。四放逸懈怠所摄。五发起邪愿。六犯轨则摄。七犯邪命摄。八堕于二边。九不能出离。十违越所受

初不如法受尸罗律仪者。如有一人或避王逼恼。或避强贼之所逼恼。或避债主逼恼。或因恐怖逼恼。或怖不活等故。出家受戒。不为营修圣道不为清净梵行。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不为自涅槃。诸如是等是为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极沉下者。如有一人无惭无愧。悔心微劣其性慢缓。于诸学处慢缓修习。如是名极沉下。极浮散者。如有一人僻执所受非处生悔。于不应悔处而生悔。故于他人所非处而生陵蔑之心及损害心。数习不舍。如是名极浮散。放逸懈怠所摄者。如有一人于过去世已有违犯。由忘念故而不如法起于对治。如是于未来现在起于违犯。由忘念故而不如法起于对治。先亦不起猛励乐欲。当于禁戒终不违犯。谓我当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如所应行如所应住令无所犯。又复如是行如是住应可犯者而有毁犯。此人于前中后际及先时所作俱随行时。皆现成就于放逸故。又执睡眠及与偃息。以之为乐。慢缓懒堕不乐修营。于梵行智人身不供侍。如是名为放逸懈怠所摄

发起邪愿者。如有一人发起邪愿行于梵行。谓我今所修戒禁梵行。当为天主。或作余天。或复乐欲利养尊敬。谓从他人求诸利养及与尊敬。或唯愿证利养尊敬。如是名为发起邪愿。犯轨则摄者。如有一人于诸威仪。或于所作。或于方便。修善品中如前所说。凡有所行违于世间越毗柰耶。如是名为犯轨则摄

犯邪命摄者。如有一人为性大欲及不知足。难养难满。又以非法求觅一切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及余资具。不以法故。此人为求衣服饮食等因显己功德。故于他人前诈现非其自性及非串习威仪。又现诸根寂静无有掉动。意令他人谓己有德。当有所施及以供事。谓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及余资具身业给使。又复此人形貌躁恶发言粗犷无所忌惮。严饰其身称扬己名及与种姓。或复多闻。或广持法。为得利养及恭敬故。而为他人宣说诸佛及佛弟子所演之法。或自说己实有功德。或少增益。或令他人称显异相。为求多胜衣服饮食及余沙门种种资具。虽复衣服无所阙少。故现受用弊坏衣服。意令信我长者居士知阙少故。便多施与上妙衣服。如衣服余沙门资命之具亦复如是。又于信敬婆罗门诸长者所不得如所欲物。或是所无或是受用不可与故。而便逼切诃骂求索。或得下劣之物。轻毁退还。对施主前说如是语。咄善男子。有余善男子善女人。若比于汝族姓下劣资财贫匮。尚能舍施如是如是妙可意物。况汝于彼族姓高胜富有财产。而以如是鄙可恶物施于我耶。诸如是等。或依诈现威仪。或依非法言说。或依称显异相。或依逼切诃骂。或依以利比引于利非法求觅衣服饮食坐卧之具。病缘医药及余资具。不以法求。是谓邪命。如是名为犯邪命摄

堕二边者。如有一人乐着受用。诸欲妙乐从他而得衣服等具。或如法或不如法。不见过患不知出离。而受用之。此谓一边。又如一人修自苦行。无量种种苦事煎迫其身。受行种种极苦禁戒。或依处棘刺。或依处灰。或依于杵。或依于板。或依髑髅。或复蹲住。或修蹲定。或复事火乃至日三。或复处水乃至日三。或翘一足视日随转。诸如是等及余修自苦行。是第二边。如是名为堕于二边

不能出离者。如有一人执见尸罗及余禁戒。谓唯修习尸罗禁戒。当得清净解脱出离。又复执见善守善净诸外道戒。当得清净解脱出离。如是二种非究竟净故。不能出离。如是名为不能出离。违越所受者。如有一人都无羞耻。曾不顾惜沙门仪范。违毁禁戒行诸恶法。内怀朽烂随顺下流。如秽蜗虫螺音狗行。非沙门称沙门。无梵行称梵行者。如是名为违越所受。由是十因增上戒学而不清净。若翻此者。是则清净

增上心学。净不净义者。如摄事品清净静虑中说。又由此清净故。增上慧学清净应知。如是等类问答分别无量无边准义应知

菩提五种分别者。一种性。二方便。三时。四证觉。五解脱

种性者。声闻菩提依钝根种性。独觉菩提依中根种性。无上正等菩提依利根种性

方便者。声闻菩提由行六处善巧方便。独觉菩提由多分行甚深缘起善巧方便。无上正等菩提由五明处善巧方便

时者。声闻菩提极少三生修行而得。独觉菩提由百大劫修行而得。无上正等菩提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而得

证觉者。声闻菩提由师证觉。独觉菩提唯誓自利无师证觉。无上正等菩提自利利他无师证觉

解脱者。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所证转依。解脱烦恼障解脱身摄。无上正等菩提所证转依。解脱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解脱身摄及法身摄

同类推荐
  • 西斋话记

    西斋话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浩然斋雅谈

    浩然斋雅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末藩镇演义

    唐末藩镇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在阳秋

    行在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门要略

    禅门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别让情绪失控害了你2:关于情绪问题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别让情绪失控害了你2:关于情绪问题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如同身体经常遭受创伤,我们的情绪也一样。失败、焦虑、不安、内疚、后悔等负面情绪就像偶尔擦伤皮肤和拉伤肌肉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自然而然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应对情绪伤害的急救箱却空空如也——它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我们总是对情绪创伤放人不管,那么最终会导致创伤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情绪问题会进一步转化为心理问题甚至人格的问题,以致积重难返。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十种疗愈的具体方法,仔细分析了多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多名心理学家、心理医师的疗愈经验,得出了全面而深入的自我疗愈方案......
  • 交涉的艺术

    交涉的艺术

    这是一本教你做人、做事、做生意的交涉课程。卓越的人,懂得如何赢得友谊与影响他人。交涉不仅是处理危机的艺术,实际上,任何时候当需要跟另外一个人面对面地讨论一件事时,你就是在进行交涉了。如果不懂交涉谈判,你就无法开创一个双赢的局面。本书从人际关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入手,着眼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种交涉问题,告诉你如何做好交涉前的准备和掌握哪些语言技巧。
  • 我的美团连三界

    我的美团连三界

    美团外卖为您自动接单!您刚刚接到新订单了哦,请尽快处理!啊啊啊啊,又是订单,又要跑腿。商家的任务,不是备好顾客点的商品就可以了么?可徐海的店铺,似乎出了点差错。有些订单,需要他亲自配送。
  • 能控制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能控制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一本让人告别负面情绪的实用读物。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真正的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各种琐事杂事意外之事层出不穷,让我们生气、烦恼。那么,如何正确地去解决,便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实际上,当负面情绪到来时,明智的做法是,找出问题本质,剥离负面的不好的情绪,让情绪为己所用,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绪的俘虏。面对负面情绪,如果一味地逃避、怨怼甚至暴跳如雷,人就将变得更加消沉,最后可能会陷于极大的危机之中无法自拔。因此,要想更好地应对种种问题,拥有良好的情绪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元素。本书通过旨在教给读者怎样摸清情绪的规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让读者明白,能控制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重生之山寨皇妃

    重生之山寨皇妃

    青梅竹马宇文铎突然失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女孩季荷伊前往古城凤凰寻找,宇文铎留下的一句“此情不过烟花碎”,让季荷伊穿越到了天朝二十五年,阴差阳错成为了东汶的和亲公主,并成为少年天子——步琅飞的第一位妃子。令她惊诧的是,步琅飞竟然与她的青梅竹马宇文铎长得一模一样,到底他与宇文铎有何关系?
  • 繁星修仙记

    繁星修仙记

    网游程序猿穿越到了修真界,本来打算搞点黑科技闷声发大财,无奈总有人跟她过不去。为了星辰大海,拼就拼吧。天外人:我是!造化青莲:我种的!五色石:我炼的!魔之泪:?妖之心:?某人掀桌:MMP,这个也找我,要你们何用?老娘单干了!粉丝交流群:574738292
  • 无限制旅者

    无限制旅者

    茫茫旅途,忘记了过去,看不到未来。只知道,我于路上,寻觅零件,一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该有的零件。“我”于路上,探求答案,一个机器抑或兵器无法理解的答案。仅此,而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此枝可依

    此枝可依

    从泥沼里走出来的蒋柠不再敢奢望天上的白云,只想随便找个小树枝栖身,结果不小心踩到了梧桐树上,从此有了成为凤凰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