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6600000009

第9章 续録(上)

蔵,即所谓如来蔵也,以其含蔵善恶种子,故谓之蔵。其所以为善为恶,识而已矣,故曰蔵识。蔵识一尔,而有本有末。曰真相,曰真识,曰真实相,曰无始流注,曰蔵识海,曰涅盘,曰平等智慧,曰不生不灭等是智;曰如来清浄智,曰自性无垢毕竟清浄,曰识宅,曰常住,此为一类,皆言乎其本体也。曰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曰业相,曰分别事识,曰识浪,曰乐种种迹境界,曰意识曰生灭等是识。曰识蔵生住地无明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曰识蔵名,曰心意意识及五识身,曰意及眼识等,此为一类,皆言乎其末流也。曰转相,曰现识,曰转识,曰觉想智随转,此为一类,言乎本末之所由分也。其言及修行处,又当自为一类,如曰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曰见习转变名为涅盘,曰妄想识灭名为涅盘,曰意识灭七识亦灭,曰无所有及胜,曰逺离思惟想,曰离无常过离于我论,曰“欲求胜进者,当浄如来蔵及识蔵名,若无识蔵,名如来蔵者,则无生灭”,曰自妄想慧灭故觧脱,凡此皆言其修行之法也。欲穷其说者,合此数类而详玩之,则知余所谓“灭妄识而契真识”,诚有以得其要领矣。夫识者,人心之神明耳,而可认为性乎!且其以本体为真,末流为妄,既分本末为两截;谓迷则真成妄,悟则妄即真,又混真妄为一途。盖所见既差,故其言七颠八倒,更无是处。吾党之号为聪明特逹者,顾不免为其所惑,岂不深可惜哉!

六、佛氏分本末为两截,混真妄为一途,害道之甚无过于此。不可但如此说过,湏究言之。夫以心识为本,六识为末,固其名之不可易者,然求其实,初非心识之外别有所谓六识也,又非以其本之一,分而为末之六也。盖凡有所视则全体在目,有所听则全体在耳,有所言则全体在口,有所动则全体在身。(只就此四件说,取简而易见尔)所谓感而遂通,便是此理。以此观之,本末明是一物,岂可分而为二,而以其半为真,半为妄哉!

若夫真妄之不可混,则又可得而言矣。夫目之视,耳之听,口之言,身之动,物虽未交而其理已具,是皆天命之自然,无假于安排造作,莫非真也。及乎感物而动,则有当视者,有不当视者,有当听者,有不当听者,有当言者,有不当言者,有当动者,有不当动者。凡其所当然者,即其自然之不可违者,故曰真也。所不当然者,则徃徃出于情欲之使然,故曰妄也。真者存之,妄者去之,以此治其身心,以此逹诸家国天下,此吾儒所以立人极之道,而内外、本末无非一贯也。若如佛氏之说,则方其未悟之先,凡视听言动不问其当然与不当然,一切皆谓之妄,及其既悟,又不问其当然与不当然,一切皆谓之真。吾不知何者在所当存乎?何者在所当去乎?当去者不去,当存者不存,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使其说肆行而莫之禁,中国之为中国,人类之为人类,将非幸欤!

七、楞伽四卷并无一理字,注中却多用理字训释其说,盖本他经之文尔。尝见楞严有云“理则顿悟乗悟并销。”圆觉有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事、理二障,在楞伽但谓之惑障、智障尔,非逃儒归佛者,谁能易之?虽其所用理字不过指知觉而言,初非吾儒所谓性命之理,然言之便足以乱真,不可不辨。

八、传习録有云: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又云: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又云:良知即是未发之中。雍语有云:学、问、思、辨、笃行,所以存养其知觉。又有“问: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答曰:人能存得这一点生意,便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又问:所谓生者即活动之意否,即所谓虚灵知觉否?曰:然。又曰:性即人之生意。”此皆以知觉为性之明验也。

九、达磨所尊信者惟楞伽,凡其切要之言,余既聮比而贯通之,颇为论断,以究极其归趣,其所以异于吾儒者彰彰明矣。自逹磨而下,其言之乱真者不少,欲一一与之辨明,未免失于繁冗,将一切置而不辨,又恐吾人尝误持其说以为是者,其惑终莫之觧也。乃杂取其一二尤近似者,别白而究言之。

一〇、达磨告梁武帝有云:浄智妙圆,体自空寂。只此八字,已尽佛性之形容矣。其后有神会者,尝着显宗记,反复数百语,说得他家道理亦自分明。其中有云“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诃般若,真空即清浄涅盘。”此言又足以发尽达磨“妙圆空寂”之旨。余尝合而观之,与系辞传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殆无异也。然孰知其所甚异者,正惟在于此乎!夫易之神,即人之心,程子尝言“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是也。”盖吾儒以寂感言心,而佛氏以寂感为性,此其所为甚异也。良由彼不知性为至精之理,而以所谓神者当之,故其应用无方,虽不失圆通之妙,而髙下无所凖,轻重无所权,卒归于冥行妄作而已矣。与吾儒之道,安可同年而语哉!

一一、程子尝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佛家亦有“心佛众生,浑然齐致”之语,何其相似也?究而言之,其相逺奚啻燕越哉!唐相裴休,深于禅学者也,尝序圆觉经疏,首两句云: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此即“心佛众生,浑然齐致”之谓也,盖其所谓齐同,不出乎知觉而已矣。且天地之间,万物之众,有有知者,有无知者,谓有知者为同体,则无知者非异体乎?有同有异,是二本也。盖以知觉为性,其窒碍必至于此。若吾儒所见,则凡赋形于两间者,同一阴阳之气以成形,同一阴阳之理以为性,有知无知,无非出于一本。故此身虽小,万物虽多,其血气之流通,脉络之聮属,元无丝毫空阙之处,无湏臾间断之时,此其所以为浑然也。然则所谓同体者,亦岂待于采揽牵合以为同哉?夫程子之言,至言也,但恐读者看得不子细,或认从知觉上去,则是援儒以助佛,非吾道之幸矣。

一二、“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诗乃髙禅所作也。自吾儒观之,昭然太极之义,夫复何言?然彼初未尝知有阴阳,安知有所谓太极哉?此其所以大乱真也。今先据佛家言语觧释一畨,使彼意既明且尽,再以吾儒言语觧释一畨,然后明指其异同之实,则似是之非,有不难见者矣。

以佛家之言为据,则“无始菩提”,所谓“有物先天地”也;“湛然常寂”,所谓“无形本寂寥”也;“心生万法”,所谓“能为万象主”也;“常住不灭”,所谓“不逐四时凋”也。作者之意,不亦明且尽乎?求之吾儒之书,“太极生两仪”,是固先天地而立矣;“无声无臭”,则无形不足言矣;“富有之谓大业”,万物皆一体也;“日新之谓盛徳”,万古犹一时也。太极之义,不亦明且尽乎?诗凡二十字,其十七字彼此意义无甚异同,不足深辨。所当辨者,三字尔:“物”也,“万象”也。以物言之,菩提不可为太极,明矣。以万象言之,在彼经教中即万法尔,以其皆生于心,故谓之能主,然所主者实不过阴、界、入,自此之外,仰而日月星辰,俯而山河大地,近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逺而飞潜动植、水火金石,一切视以为幻而空之矣,彼安得复有所谓万象乎哉!为此诗者,盖尝窥见儒书,遂窃取而用之尔。

余于前记尝有一说,正为此等处,请复详之。所谓“天地间非太极不神,然遂以太极为神则不可”,此言殊未敢易。诚以太极之本体,动亦定,静亦定。神则动而能静,静而能动者也。以此分明见得是二物,不可混而为一。故系辞传既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矣,而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由其实不同,故其名不得不异。不然,圣人何用两言之哉!然其体则同一阴阳,所以难于领会也。佛氏初不识阴阳为何物,固无由知所谓道,所谓神。但见得此心有一点之灵,求其体而不可得,则以为空寂,推其用而偏于阴、界、入,则以为神通。所谓“有物”者,此尔。以此为性,万无是处。而其言之乱真,乃有如此诗者,可无辨乎!然人心之神,即阴阳不测之神,初无二致。但神之在阴阳者,则万古如一;在人心者,则与生死相为存亡,所谓理一而分殊也。佛氏不足以及此矣,吾党之士,盍相与精察之?

一三、南阳慧忠破南方宗旨云: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浄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南僧因问:“法华了义,开佛知见”,此复何为?忠曰:他云“开佛知见”,尚不言菩萨二乗,岂以众生痴倒,便成佛之知见邪?汾州无业有云: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齐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便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无穷。此二人皆禅林之杰出者,其言皆见于传灯録,何若是之不同邪?盖无业是本分人,说本分话。慧忠则所谓神出鬼没以逞其伎俩者也。彼见南方以见闻觉知为性,便对其人捏出一般说话,务要髙他一着,使之莫测。盖桀黠者之情状毎毎如此。

尝见金刚经,明有“是法平等,无有髙下”之语,佛与众生,固然迷悟不同,其知见之体即是平等,岂容有二?又尝见楞严中有两叚语,其一:佛告波斯匿王云“颜貎有变,见精不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其二:因与阿难论声闻,有云“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此皆明以见闻为性,与波罗提说相合。若浄名,则紧要在一离字,余前章论之悉矣。

先儒尝言佛氏之辞善遁,便是此等处。传灯録中似此尽多,究其渊源,则固出于瞿昙也。盖瞿昙说法,常欲离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然而终有不能离者,如云“非异,非不异。非有,非无。非常,非无常。”只楞伽一经,累累见之,此便是遁辞之根,若将“异”处穷着他,他便有“非异”一说,将“无常”穷着他,他便有“非无常”一说。自非灼然看得他破,只得听他愚弄尔。

一四、大慧禅师宗杲者,当宋南渡初,为禅林之冠,有语録三十卷。顷尝徧阅之,直是会说,左来右去,神出鬼没,所以能耸动一世。渠尝拈出一叚说话,正余所欲辨者,今具于左。

僧问忠国师古徳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国师曰:此是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乗了义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羣生前,随縁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又般若经云“色无邉故,般若亦无邉。”黄华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逺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又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云:襌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珠曰:法身无像,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曰:不了此意。珠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华着黄华,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宗杲云:国师主张翠竹是法身,直主张到底。大珠破翠竹不是法身,直破到底。老汉将一个主张底,一个破底收作一处,更无拈提,不敢动着他一丝毫,要你学者具眼。

余于前记尝举“翠竹、黄华”二语,以为与“鸢飞鱼跃”之言“絶相似,只是不同”,欲吾人识其所以不同处,盖引而未发之意。今偶为此异同之论所激,有不容不尽其言者矣。据慧忠分析语,与大珠成形、显相二言,便是古徳立言本旨。大珠所以不许之意,但以黄华翠竹非有般若、法身尔。其曰“道是亦得”,即前“成形、显相”二言;曰“道不是亦得”,即后“非彼有般若、法身”一言也。慧忠所引经语与大珠所引经语皆合,直是明白,更无余藴。然则,其与吾儒“鸢飞鱼跃”之义所以不同者,果何在邪?诚以鸢、鱼虽微,其性同一天命也。飞、跃虽殊,其道同一率性也。彼所谓般若、法身,在花、竹之身之外。吾所谓天命、率性,在鸢、鱼之身之内。在内则是一物,在外便成二物。二则二本,一则一本,讵可同年而语哉?且天命之性,不独鸢、鱼有之,花、竹亦有之。程子所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者,正惟有见乎此也。佛氏秪縁认知觉为性,所以于花、竹上便通不去,只得以为法界中所现之物尔。楞伽以“四大种色,为虚空所持”,楞严以“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其义亦犹是也。宗杲于两家之说更不拈动,总是占便宜,却要学者具眼,殊不失为人之意。余也向虽引而不发,今则舎矢如破矣。吾党之士夫,岂无具眼者乎?

同类推荐
  • 大乘经纂要义

    大乘经纂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Beldonald Holbein

    The Beldonald Holbe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更生斋文集

    更生斋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龙寺求法目录

    青龙寺求法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中国钢琴艺术文化认知与音乐风格研究

    中国钢琴艺术文化认知与音乐风格研究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作为在西方已经辉煌发展200年的艺术形式,钢琴随着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引入而逐渐被中国民众认识并接受,并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成为各类音乐院校中音乐学生学习的重要乐器,从而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到广泛流传和运用。最终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和教育手段,使西方钢琴音乐在中国得到很好的传播。
  • 独宠鬼颜太子妃

    独宠鬼颜太子妃

    她,颜如魔鬼,心比毒蝎,天启王朝第一嚣张纨绔女。他,貌似谪仙,气若幽兰,天启王朝第一惊才美男子。她,相府嫡女,五岁当街调戏良家美男,七岁玩翻京城,十岁…十六岁无人问津,待嫁闺中。他,东宫太子,七岁能为国献策,十岁临朝听政,十二岁…二十岁孤身一人,太子府无一美人。一道圣旨,天下华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相府嫡女,徳才兼备,今赐婚太子,为太子正妃,即日完婚。钦此。相府嫡女,确实“得财”兼备。“得”,吃得,玩得,混得。“财”,爱财,敛财,贪财。一纸赐婚,让处在极端的两人有了交集。渐渐的,众人才知,原来,她竟是这般…精彩对话抢先看:[谪仙太子]水月华(慵懒说道):爱妃,本宫人都是你的了,银子自然也是你的。云莲箬(顿时大喜):银子留下,太子殿下可以离开了。水月华(委屈):爱妃,难道本宫在你眼里还不如这些银子?云莲箬(挑眉,你答对了):在我眼里心里,银子永远排第二。水月华(暗喜,心中无限YY):那第一呢?云莲箬(免费送一记白眼):第一,自然是金子了。水月华(脸黑了)…云莲箬…[自大王爷]水千傲(霸道地):女人,离开水月华。云莲箬(眨巴着无辜的眼睛问):啥?水千傲(理所当然的样子):做本王的侧妃。云莲箬(一愣,再魅惑一笑):不干。水千傲(怒):别不识抬举。云莲箬(摊摊手):本小姐从不知抬举为何物。[异国王子]耶律枫(深情):箬儿,跟本王子去南夷,做我的王子妃。云莲箬(不留情面,狂揍他一顿):本小姐不弱。耶律枫(捂脸):打人不打脸。云莲箬(勾唇一笑):我打的不是人。…[潇洒庄主]江水寒(摇着桃花扇):箬箬,我天下第一庄财富万千,要不要去数数?云莲箬(纠结一番,果断拒绝):不要。江水寒(挑眉询问):为毛?云莲箬(摆摆手):有人让我去国库数过了。…本文女强男强,无虐无误会,互宠。喜欢的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天纵之废材狂女

    天纵之废材狂女

    不会御兽,成兽尊。不懂炼药,成药祖。还有比这个更疯狂的事情吗?当她重生,升级前世疯狂,颠覆一切,重组世界!她、便是天地唯一法则!丑小鸭一样的她成了城中第一人--风华绝代的天才少城主的小妾,也成了所有女子的公敌。侮辱谩骂嫉妒接踵而至,她玷污了少城主的尊贵。灵力普通,呆头呆脑的她怎配站在少城主的身边,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当某个腹黑女人重生在丑小鸭身上,褪去往日旧貌将嚣张发挥到极致。一场对决,宣告天下,谁配不上谁。自此后,世人从她的身上见识到了何为极致嚣张--打人?抱歉,这不符合她的作风。无需她出手,自然有人甘愿充当打手。仗势欺人?哎呦,不要这么说,她哪里欺负人了?美目一瞟,看向被揍成猪头的众人。顶着姹紫嫣红的一张脸,众人谄媚齐笑:“我们是自己撞的,自己撞的…”飞扬跋扈的她却遇到了自己命中的克星。“不许…不能…不准…”丫丫的,他当他是谁啊?敢管她的事?只是为什么看到他不顾一切,冒死挡在她身前的时候,她的心隐隐抽痛。难不成真的是一物降一物?万丈红尘,终有一人与她携手并肩傲世而行。偶的微博http://m.pgsk.com/u/1041120032亲们有空可以来玩O(∩_∩)O~推荐朋友的文——《总裁好强大》甜蜜缠绵爱情文《嫡女玲珑》忆冷香姐姐最新力作《嫁做商人妇》夜纤雪《神秘BOSS的情人》现代高干文《毒凰邪凤》迷恋死亡佳艳《狐尊异世》熠煌由安小宁抱走夏馨炎由zhaoruqing抱走段恒倪(小狐狸)由小漾mly抱走何浠源由shanshankun抱走明鑫(阴阳蛇)由tracy970903抱走断魂(断魂刀)由朵朵1990617抱走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天纵:废材狂女可翻天》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提炼了90条富含哲理的人生经验,从道德修养、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寓意深远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向人们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心灵得陶冶,领悟成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航向。
  • 最甜的一颗糖

    最甜的一颗糖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一颗糖,那一定就是你。木甜儿:“和你恋爱的唯一目的就是与你白头。”林佳炎:“当你闯入我的生活,你便是我的世界。”
  • 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

    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

    《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既是一部旅游地学佳作,又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科普读物。作者吴胜明对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欣赏,以一个资深的地学专家和一位热爱大自然的普通行者的双重身份,以科学和人文的视角、至情至性的表达方式,更像一个智慧的导师,带领读者一边走,一边欣赏,在领略美丽的外在景观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家亲近自然、研究自然这一过程的内在美,富有感染力。
  • 邪恶催眠师(全集)

    邪恶催眠师(全集)

    事实上,催眠术早被用于各行各业,心理医生用来治病救人,广告商用来贩卖商品,江湖术士用来坑蒙拐骗……意志薄弱的人、欲望强烈的人、过度防范的人,都极易被催眠术操控。在街头实施的“瞬间催眠术”,可以让路人迷迷糊糊地把身上的钱悉数奉上;稍微深一些的催眠,更可以让人乖乖地去银行取出自己的全部存款;而如果碰到一个邪恶催眠师,被催眠者不仅任其驱使,就算搭上性命也浑然不觉。意志薄弱的人、欲望强烈的人,容易被催眠;过度防范的人,警惕心越强,越容易被催眠。催眠师找准了催眠对象的心理弱点,利用人的恐惧、贪念、防备,潜入对方的精神世界,进而操控他们。瞬间催眠、集体催眠、认知错乱、删除记忆……
  • 你的世界,星光如初(下)

    你的世界,星光如初(下)

    超人气少女组合成员凌影原本爱情甜蜜事业顺利,然而,演唱会前后台的一幕让一切就此颠覆。好友兼搭档萧萧竟然依偎在自己男友的怀里!昔日好友反目成仇,萧萧步步紧逼,抢夺了她的创意和单曲,一意单飞。萧萧凭借单飞专辑一炮而红,人气更胜往日,而曾同组合的凌影则被压得暗淡无光。经历了愤怒、伤心、绝望后,凌影决心要重获新生。在品优娱乐总监陆瑜的帮助下,凌影转战陌生、但更有持续发展前景的影视圈,从零开始。同行的竞争与不屑,导演的讽刺,记者的刁难,演技的磨练,票房与口碑的压力……凌影的“重生”之路步步艰难。这条荆棘丛生的演艺之路,凌影究竟能走多远?这个世界始终万众瞩目,星光璀璨,而属于她的那片星光,是否依旧如初?
  • 深闺玉颜

    深闺玉颜

    她是当朝首辅丞相纪家遗弃在外的女儿。为挽救妹妹与纪家上下的性命,她代嫁入宫。她是当今皇上的第十一任皇后。帝都水深,各方势力倾轧,杀机四伏。她背负家族荣辱兴衰,无路可退,生死几度沉浮。当她为了他的天下帝业倾覆所有,才幡然醒悟,原来最大的报复,不是生死杀伐,而是爱。
  • 鸿蒙之下

    鸿蒙之下

    小镇少年,废铁原石。强者之战,立誓鸿蒙。再战乾坤,笑傲苍生。逐鹿天下,傲世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