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0400000037

第37章

第三脩行住者。梵本中。名瑜伽住。瑜伽此云觀行。觀之名皆順所詮。如文可見。文中徵釋自分勝進。皆同前判。自分中四。一總標。謂於蘊處界等諸有為法。脩十觀行。二徵數可知。三列名中。一無常者。是總句脩行。此觀漸頓不同。漸有二種。一約時分位。二約性差別。前中三。一觀蘊等遷流性一期分位無常相。二觀剎那生滅無常相。三觀自體不成實無常相。二約性中亦三。一觀所執性。是無物無常。謂無物可常故。二觀依他性。是生滅無常。謂行隨故。三觀圓成實性。是離不離無常。謂障無障別故。如辨中邊說。頓者觀蘊等生滅相即不生滅。所以者何。法若有實生滅。則無常故。說身無常不厭身故。二苦者觀蘊等逼迫性。洞達空無所起故。所以者何。蘊等相盡。即性透徹無餘。由是違觸本來不起。以不起方有苦也。約三性觀。亦如中邊論說。三空者。觀蘊等究竟無所有故。又所執無相故空。依他無生故空。圓成無性故空。四無我者。觀五蘊界等中無主宰故。不自在故。又蘊等中我與無我。無差別故。所以者何。我以無我為自性故。五無作者。觀蘊等中假者既無。何有所作業。六無味者。業因尚無。況有所貪五欲實味。七不如名者。依名召體。推體非有。無體何以當名故。又如者稱順也。觀蘊等名體皆因生緣成待對假立。各無自實可相稱順。體若不如名。名豈有邪。名即是法。名亦有名。展轉相望。皆無實體。廣釋名義。不相稱順。如無性論第六四尋思觀處說。八無處所者。觀蘊等相。本無生起。離住方所。若在方所。則是有生故。九離分別者。觀蘊等無生。則離分別。分別即是差別異名。梵語通故。又心蘊相盡。誰有分別故。十無堅實者。觀蘊等虗假如幻幻相本盡故。

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列名中十句。准頌各有二義。一觀其事相因緣差別委細歷然。二觀彼事相平等一性。四徵可知。五釋中二。初別益者。欲使觀理事鎔融無障礙慧得明了故。二通益准前。

第四生貴住中二。初徵可知。後此菩薩從聖下釋。釋中初自分內四。一釋名及標數。生貴之名。准頌及此文。總有三種。一約教。謂此菩薩從多聞熏習等流無漏教法。而生其身。此即教法實為尊貴故。斯文是也。二約理。謂此菩薩悟平等理。得其自體。此即理法實是尊貴。故下頌云。了達諸有無所有。超過彼法。生法界。三約佛。謂此菩薩生佛種中。此即聖種尊貴故。下頌云。佛子於法如是觀。從佛觀生名佛子。准此三說。會之則一。所謂因佛聞教。因教會理。展轉相由。不相離也。二依數總徵可知。三依徵別列。於中。一於法界生勝解不退。二信佛心堅。三觀法寂滅。四至十皆了虗妄。所以者何。眾生依正皆妄因果故。菩薩離言念以言中。謂涅槃為寂靜無住等。亦為妄也。四結數可知。

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所謂下別列十句分二。初九約以性從相故。說三世佛法。佛所得法。名為佛法。謂菩提也。後一約即相之性故。說三世佛平等也。前中三。一解佛菩提。二依解起行。三依行得果。後一約即相之性者。謂三世及佛差別歷然。而即平等一性也。四徵意云。何以勸學此。故五釋中二。初別益。意云此菩薩生三世佛種中故。即應知三世佛及法相性鎔融之義。不爾不名生佛貴種。由此知故則真俗平等之智增進也。二通益准前。

第五具足方便住中二。初徵可知。二此菩薩所脩下釋。釋中自分內十句。初總。餘別。總中云此菩薩至皆為九字。貫通諸句。言救護者。免濟在苦厄者故。二饒益者。令脩善故。三安樂者。令得善果故。四衰愍者。令不著樂故。五度說者。令脩出離行故。六離灾者。令離三灾八難故。七出生死苦者。令出分段變易二種生死苦故。八發生信者。授八正法令除疑故。九調伏者。授與三學故。十證涅槃者。令得究竟三德果故。

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所謂下別列中十句分二。初六知諸眾生數量眾多差別。後四知彼眾多差別即無差別平等一相。前中一無泥畔。二無分限。三非算計知。四非節度得。五色數廣。六非秤量盡。後四中轉釋之。以第四。釋第一。第一釋第二。第二釋第三。遞相顯意。謂一無自性者。蘊處界等俱緣成故。皆無自體。二由法尚無性故。假者何有三。假者既空誰復造業。四能起之業尚無。寧有所起之果。四徵意同前。五釋中二。初別益內。意云欲令此菩薩知眾生數量眾多差別。即非數量眾多差別。即非數量眾多差別。而亦不壞幻相。歷然可見。令此解心轉增勝故。二通益同前。

第六正心住中。初徵。後釋。釋中自分內四。一總標。二徵數可知。三列名中十句分三。初四約所教三寶及行脩音聲忍。次三約所度眾生脩音聲忍。後三約所知法界脩音聲忍。此十皆云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者。聞讚不加珍重。毀不起輕慢心。如故不改動也。上句顯非世間剛猛心頑愚心同。上句云。於佛法中者。非無記不善愚迷等心故。下句云。心定不動者也。知諸法自體故。無性理故。如幻如夢故。無分別故。於讚毀不見二相。由此忍解正解正見不動。如覺者知夢。幻師知幻。彼等豈復取幻相夢境為實邪。就初四句中。三寶及行是菩薩所欣仰境。聞讚應喜。聞毀應惱。由知讚毀同一無性故。無分別心不動也。次三中菩薩度生悉欲令盡。聞少無垢。易度應喜。聞多有垢。難度應憂。然則不爾。由前義故。准思可見。後三中法性離於數於數量成壞有無。今既聞之。理難忍受。由前道理正念思惟故。於彼言。無所動亂也。

後勝進中五。一標。二徵可知。三別列中十句准頌。此菩薩常樂聽聞此十法非脩觀也。初無相者。謂樂聞蘊處界中界如等相無差別故。二無體者。蘊等緣生故。三不可脩者。造業無故。四無所有者。所造業無故。五無真實者。所趣果虗故。六空者。真空故。七無性者。實性故。八如幻者。似有故。九如夢者。似實故。十無分別者。平等故。又以後五句。釋前五句。謂空故無相。無自性故無體。業如幻故不可脩。果似實故如夢。能聽聞心無真實故無分別。此十句前後相釋。十地論中有此體惑。四徵意云何須樂聽此十句邪。五釋中。初別益者。便此菩薩無生慧增明故。後通益准前可知。第七不退住中標釋。釋內自分勝進。自分中四。一標數。二徵可知。三別列中。聞十種言音不退轉者。菩薩得音聲忍。有淺有深。前位但聞讚毀三寶非總撥無。而心不動。為淺忍也。今此乃聞三寶有無言傷甚。不退為難。既得不退。為深忍也。十中初三約三寶。次二約菩薩行。次三約三世佛。後二約佛。智境不退。所因准前位釋。或隨所應。如理解釋。心不退轉。聞惡不退。聞善不轉。轉移轉也。謂一聞佛有者。應機現故。無者非世有故。二聞法有者。理法可證。教法隨機。行法尅果。果法讎因故。無者理教行果離妄有故。三有菩薩等者。大乘種性決定有故。無者佛種從緣自性無故四聞菩薩行有者。如前說無離三輪故。五聞菩薩脩行出離如前說不出離。若有出離。則無出離故。六七八中三世佛有無者。過未佛以今望彼無也。各據緣會時說有也。現在有無如初句說。九佛智有盡無盡者。此有二種。一約智用緣境。二約智體離相。前中二種。一分相。二融攝。分相亦二種。一緣世俗。二緣勝義。世俗境可破壞故。有限量故。了彼智名有盡也。勝義境無滅壞故。離分限故。了彼智名無盡也。二融攝者謂世俗境有盡。勝義境無盡。然此二境。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故。能了彼智名盡無盡。謂知世俗即勝義故。盡即無盡也。知勝義即世俗故。無盡即盡也。二境無礙故。了彼之智亦無礙也。二約智體離相者。謂智體即真。有無俱離。有相盡故名智有盡。無相盡故名智無盡。十聞三世一相者。三世平等故。非一相者。不壞世俗故。四結可知。

後勝進中五。謂初標。二徵可知。三別列中十句五對。一一多相即者。約色心時方身處等。或約位相。或約業用說也。二文隨於義等者。約教義相即。此准純淨無漏。亦通位用。此上兩對四句。依事事無礙。後三非有即有者。無為即有為也。有即非有者有為即無為也。四無相即相者。真如德相即有為相狀故。相即無相者。有為相狀即真如德相故。五無性即性者。有為法無自性即真如自體故。性即無性者。真如自性即有為法無自性故。此上三對。依理事無礙說。四徵准前。五釋中別益意云。欲令於理事法中離限礙故。二通益可知。

第八童真住中。標釋自分勝進。文同前科。就自分中。徵名標數。徵數列名。結數並標。徵列結如前。標云十業者。即身語意之所為也。徵數可知。列中三。一初三無失三業為化體。無失有二種。一者無過失。謂若三業所作與惑相應。皆為過失。今此無礙故云無過失。二者無錯失。謂身無非威儀。語無猝暴音。意無忘失念。此三具獲唯果分得通因。或依法性鎔融。斯亦具足。二次一隨意受生者。若頓悟菩薩隨願生故。名隨意生。若漸悟菩薩。地前客受變易身故。隨所欲生發意須至彼故。名隨意受生。三次五化境。於中。初四知所化欲解性業。後一知所化依果。四後一既知所化根欲。隨應現通。結文可知。

後勝進中。標徵可知。列中十句分二。初六於剎自在。謂初及四意業。餘身業。後四於三業自在。謂一意。二身。三語四通。三業四徵五釋並可知。

第九法王子住中。徵釋自分勝進判亦同前。自分中標徵亦可知。三中十句。一知受生者。此通三。一知引淨業感總別報。二知九種命終心受生差別。三知彼種種受生而無來處。二知煩惱現起者。謂現行諸惑。三知習氣相續者。習氣謂諸煩惱種。熏而習之。同彼氣分故。相續者。無間斷故。非如現行故。四知所行方便者。此通二義。一脩自利善巧。二脩利他善巧。五知無量法者。謂廣知教法。六解諸威儀者。謂法師威儀庠序生善。乃至語言審諦。七知所化所依剎差別。八知所化所依時差別。九知所化宜聞四種世俗安立道理。十知所化宜聞不可言說法性時非安立諦。又知九十兩句不即不離鎔融無礙。四結可知。

後勝進中。初標。二徵可知。三列中十句。皆言法王者。此既法王子住故。應於此學佛施為。初六皆云處者。處猶位也。初善巧者。謂學佛隨機安立種種乘教。一乘三乘五乘。乃至無量乘八萬四千教門。乃至佛剎微塵數威儀路。攝化眾生。此皆善巧安立也。二軌度者。隨於佛果位中所應施作令佛位中所行法度也。三宮殿者。大悲故。四趣入者。三慧趣入三空門故。五觀察者。審機故。六灌頂者。學佛以佛所證甘露法性水灌位滿菩薩心頂故。七力持者。學佛以神力持菩薩故。八無畏者。學佛四無畏十無畏法故。九宴寢者。學佛所入定故。十讚歎者有二種。一學佛讚諸菩薩令增勇銳。二學佛讚諸曩所脩行今菩薩學故。四徵可知。五釋中二。初別益內二種。一為令所增。二為無障礙。二通益准前。

第十灌頂位中。徵起別釋自分勝進。判皆同前。自分中四。初標二徵。亦可知。三列名二十句。前十句明業用自在。後十句顯下位不測。前業用中。初五約所化依果。以顯以自在。於中。一動剎。二照剎。三住持。謂以神力持欲壞剎令住。四遊剎。五嚴剎作神變等。此五多依神境智通。以皆緣外色。或內身故。作轉變等。其第四或名如意通。以其往還自在故。或名身通。以內身轉變往還故。隨相立。此三名實是一通爾。第五嚴淨有二種。一宿因嚴。謂菩薩萬行皆為嚴士因故。如經序第一中說。二現力嚴。謂佛菩薩以神通力。變現嚴事故。如此所說。後五約能所益。以顯自在中。初三能益。一開示法門。二觀機欲樂。三知根生就。後二所益。一令信解趣入。二令心調起行。後十下位不測中三。初列。次結。後釋。初中。一身量。二身所作。三於情非情所作無擁。四於情非情轉變自在。五六七知三世境。八嚴土行。九緣眾生心為境。十緣佛智為境。次結難可知。後釋誰不知。後勝進中五。初標二徵可知。三列中。一學佛三達智。二明了佛法。三知理事無礙法界。四知法界無邊。五遍知一切世界。六光照一切剎。七神力持一切剎令住不壞。八知眾生根欲性。九知一切有為法性相。十知佛一切種智。四徵可知。五釋中二。初別益中。欲令一切種智因漸增長故。後通益可知。

第六瑞應分中二。初此界。後如此下結通十方。就此界中二。先動地。後雨供。前中三。一動因。二動處。此望行向最劣故。表動一萬佛剎塵數剎也。三動相後雨供中十種可知。後結通中二。初標。後十方下結。前中略標三事。一處。二所說法。三神變。後結可知。

同类推荐
  •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梁京寺记

    梁京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既夕礼

    既夕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诸天世界之上

    诸天世界之上

    逆天回来之后的洛灵发誓,无论怎样这次都不会作死,只会躲在暗中默默发育。最后却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假的,没有逆天回来,只是经历了一次时间线的体验。
  • 楚辞芳草谱

    楚辞芳草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学者、研究员孟慧英多年来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论文汇集。本文集深入探讨了萨满教的起源,萨满教在不同民族中的特点,萨满巫师是如何沟通人神的,萨满在原始宗教、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萨满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主要收录了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考古发现与萨满教、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论萨满文化的演变、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等内容。
  • 末世之我是僵尸王

    末世之我是僵尸王

    这是什么世界?为何是非人类?我又是什么鬼?为何是只丧尸?这是什么情况?为何沦落于我?我抗议…才怪!整个世界就我最六!不服?来战!我还怕你不成?你要问我遇到人类怎么办?当然是凉拌炒鸡蛋!【系统已开启,请确认】系统什么鬼?可以吃吗?【请输入名字!!】诶?别生气,我叫安慕祁!【系统认主成功!】本文为欢脱文,求表嫌弃。新坑已挖,等待着你们跳进。hhh,表嫌弃哦,期待入坑。
  • 夫君,一言难尽

    夫君,一言难尽

    渣男伤痛我心。如今成你母亲。。重生后,我嫁给了前世的公爹。本以为会是青灯古佛常伴一生,然而我万没想到,前世那位清风明月的人今生会疼惜我至极。。他道:今夜月色很美。。1.本文早九点更新。2.男女主上辈子只有亲情(真的)。3.大纲成迷、文笔不定、想到什么写什么,作者经常性抽风,慎!4.虽然是甜饼文,但女主黑心、男主人渣,圣母会生理不适请绕路。5.渣男儿子和男主并非亲生父子,无血缘、直系亲属关系。。果这些都不介意,那么:。蛇蝎心肠女主在男主心中是白莲花;权欲滔天男主在女主眼中是青松竹。#滤镜太厚快瞎啦,在一起相互祸害叭#
  • 随身系统之先欠一个亿

    随身系统之先欠一个亿

    前世当警察的顾菲菲,一朝穿越成县令家的小千金。枉死就罢了!还背上了债!系统又给安排了担忧天下苍生的活!看她如何定下挣一个亿的小目标,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多年以后,樱花树下“夫君,你对我的第一印象?”“小仙女”“第二印象?”“小傻瓜”“第三……”“全都是你” 深情一吻,地老天荒
  • 六部成语

    六部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鹿灵攻略反派手册

    快穿之鹿灵攻略反派手册

    鹿灵飞升成仙却遭遇意外,魂魄散落在三千小世界中。为了收集遗失在外的魂魄,从此踏上了攻略反派之旅。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拿他没办法!”……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拖延为题而苦恼,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到你!台湾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告诉我们:停留在出现问题的思维水平上,不可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动因,“催”只能让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其实,每个拖延的孩子内心并不想拖延,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恐惧和焦虑,他们也担心做不好招来责罚,影响自己在父母和老师面前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削弱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力。本书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