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3900000014

第14章

论书序有今古文之异史记所引书序皆今文可据信

西汉马班皆云,孔子序书,东汉马郑皆云,书序,孔子所作,论衡须颂篇曰,问说书者,钦明文思以下,谁所言也,曰,篇家也,篇家者谁也,孔子也,陈乔枞谓论衡以钦明文思以下,为孔子所言者,盖指尧黄序书序,实孔子所作也,据此则书序孔子作,今古文之说同,而今古文之序,实有不同,书正义曰,安国既以同序为卷,捡此百篇,凡有六十三序,同序而别篇者三十三篇,通明居无逸等四篇,不序所由者,为三十七篇加六十三,即百篇也,锡瑞案伪孔古文尚书序,即马郑之书序,其稍异者见于释文,如金序武王有疾云,马本作有疾不豫,康王之诰序康王既尸天子云,马本此句上更有成王崩三字,文侯之命序云,马本无平字,则其余皆同矣,史记不戴典谟之序,禹贡,甘誓,五子之歌,允征,帝诰,女鸠,女房,汤誓,典宝,夏社,中[B216],作诰,汤诰,咸有一德,明居,伊训,肆命,徂后,太甲,沃丁,咸艾,皆与马郑古文序说略同,惟典宝在夏社前,咸有一德在明居前,次序不同,伊陟让作原命,与古文序作伊陟原命异,仲丁云,书阙不具,河甲祖乙,亦必有书,史公不云作书,盖省文,盘庚三篇,以为小辛时作,高宗梦得说,序事与古文同,不言作说命,亦省文,高宗肜日西伯戡耆微子略同,惟父师作大师为异,大誓牧誓武成略同,惟三百作三千,归兽作归狩为异,洪范分器略同,金无周公作金明文,序事至周公薨后,大诰微子之命归禾嘉禾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毋逸略同,君以为周公摄政当国践阼,召公疑之,则当在大诰前后,与古文序次异,蔡仲之命虽序事同,无作命明文,其次序亦无考,书正义云,郑以为在费誓前第九十六,则与孔本又异,成王政将蒲姑序事同,不言作书,蒲字作薄,多方立政周官贿肃慎之命同,肃之作息,毫姑序事同,不言作书,盖即毫姑之序,孙星衍据之,疑金秋大熟以下为毫姑文呈入,顾命康王之诰略同,康王之诰作康诰,毕命ぁ命吕刑文侯之命费秦誓略同,惟ぁ作A7,吕作甫,费作兮为异,文侯之命,以为周襄王命晋文公,秦誓以为封ゾ尸之后追作,此史记引书序,与马郑伪孔书序不同之大致也,段玉裁曰,按书序亦有古文今文之殊,汉志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此盖今文二十八篇为二十八卷又逸书十六卷,并书序得此数也,伏生教于齐鲁之间,未知即用书序与否,而太史公胪举十取其八九,则汉时书序盛行,非俟孔安国也,假令孔壁有之,民间绝无,则亦犹逸书十六卷,绝无师说耳,马班安能采录,马郑安能作注,以及妄人张霸安能窃以成百两哉,孔丛子与连丛子皆伪书也,臧与安国书曰,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古文乃有百篇耶,学者因此语,疑百篇序至安国乃出,然则其所云弟素以为尧典杂有舜典,今果如所论者,岂亦可信乎,其亦惑矣,惟内外皆有之,是以史记字时有同异,如女房女方,登鼎耳升鼎耳,饥A8,纣受,牧坶,行狩归兽,异母异亩,饣鬼禾归禾,鲁天子命旅天子命,毋逸无逸,息慎肃慎,伯A9伯ぁ,誓誓粊誓,甫刑吕刑之类,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之异也。

论马郑伪孔古文书序不尽可据信致为后人所疑当以史记今文序为断

朱彝尊曰,说书序者不一,谓作自孔子者,刘歆班固马融郑康成王肃魏徵程颢董铢诸儒是也,谓历代史书转相授受者,林光朝马廷鸾也,谓齐鲁诸儒次第附会而作者,金履祥也,至朱子持论,谓决非夫子之书,孔门之旧,由是九峰蔡氏作书传,从而去之,按古者书序自为一篇,列于全书之后,故陆德明称马郑之徒,百篇之序,总为一卷,至孔安国之传出,始引小序分冠各篇之首,后人习而不察,遂谓伏生今文无序,序与孔传并出,不知汉孝武帝时即有之,此史迁据以作夏殷周本纪,而马氏于书小序有注,见于陆氏释文,又郑氏注周官引书序文以证保傅,故许谦云,郑氏不见古文而见百篇之序,考马郑传注本漆书古文,是孔传未上之时,百篇之序,先著于汉代,初不与安国之书,同时而出也,锡瑞案宋儒疑书序与伪孔传同出,孔传伪,则书序亦伪,朱氏已辨之矣,戴震尚书今文古文考以序为伏书所无,王鸣盛尚书后案,以书序亦从屋壁中得,陈寿祺今文尚书有序说,列十有七证以明之,以欧阳经三十二卷,西汉经师不为序作训,故欧阳章句仍止三十一卷,其证一,史记于书序胪举十之八九,说义文字,往往与古文异,显然兼取伏书,其证二,张霸案百篇序造百二篇,即出今文,非古文也,其证三,书正义曰,伏生二十九卷而序在外,必见石经尚书有百篇之序,其证四,书传云,遂践奄三字,明出于成王政之序,其证五,书传言葬周公事本于毫姑序,其证六,传曰,武丁祭成汤,有雉飞升鼎耳而ず,此出高宗肜日之序,其证七,大传曰,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此述召诰之序,其证八,大传曰,夏刑三千条,此本甫刑之序,其证九,大传篇目有九,共帝告A7命序,又有嘉禾掩诰,在二十九篇外,非见书序,何以得此篇名,其证十,白虎通诛伐篇称尚书序曰,武王伐纣,此大誓序及武成序之文,其证十一,汉书孙宝传曰,周公大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此引君之序,其证十二,后汉书杨震传曰,般庚五迁,殷民胥怨,此引般庚之序,其证十三,法言问神篇曰,书之不备过半矣,而习者不知,惜乎书序之不如易也,书不备过半,唯今文为然,其证十四,法言又曰,古之说书者序以百,而酒诰之篇俄空焉,今亡矣,夫,酒诰唯今文有脱简,其证十五,论衡正说篇曰,按百篇之序阙遗者,七十一篇,亦据今文为说,若古文有逸篇二十四篇,不得去阙遗者七十一篇,其证十六,杜予春秋左传后序曰,纪年与尚书说太甲事乖异,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详预此言,直以书序为出自伏生,其证十七,十七证深切著明,无可再翻之案,惟陈氏但知今文有序,而今文序之胜于古文者,尚未道及,史记引书序是今文,马郑伪孔序是古文,今文序皆可信,古文不尽可信,崔应榴谓书序可疑者有数端,舜典备载一代政事始终,序只言其历试诸难,则义有不尽,伊训称成汤既殁,太甲无年,则与孟子及竹书纪年不合,泰誓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则不与今文合,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则句意为难通,又左传祝它称鲁曰,命以伯禽,称晋曰,命以唐诰,此二篇何以序反无之,案百篇序无伯禽康诰,孙宝侗顾炎武已言之,此二篇或在百篇之外,无庸深辨,作册毕下脱一公字,故难通,据史记有公字,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与伪泰誓不同,伪泰誓从刘歆古文说,十一年观兵,十三年克殷,泰誓序从史记今文说,九年观兵,十一年克殷,故年岁两歧,序囗不误,若舜典序只言历试诸杂,遂开梅姚分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之妄说,伊训序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中,失外丙仲壬两朝,遂启宋人以孟子所云二年四年为生年之谬论,又如周公东征摄王,成王不亲行,古文序于成王既黜殷命,成王既伐管蔡,皆冠以成王字,后人遂误执为周公未摄王之证,周公作君,史记引序在践阼当国时,古文序列于复政后,遂有召公疑周公贪宠之言,此皆古文之不可信者,宋人一概疑之,固非,近人一概信之,亦未是,惟一以史记引今文序为断,则得之矣。

论二十九篇皆完书后人割裂补亡殊为多事

尚书以今文为断,经义本自了解,即云不见全经,二十九篇皆完书,无缺失也,而后人必自生葛藤,任意割裂,或离其篇次,或搀入伪文,使二十九篇亦无完肤,诚不可解,且其说不仅出于宋以后,并出于汉以前,今举尧典一篇言之,尧典本属完书,舜事即在尧典之中,故大学引作帝典,而汉传逸书十六篇,首列舜典之名,意必别有一篇,非尧典杂有舜典也,舜典不传,仅得其序云,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即尧典之明明扬侧陋,至帝曰予闻云云也,历试诸难,即我其试哉,至纳于大麓云云也,郑君亲见逸书者也,其注书序云,入麓伐木,尤即纳于大麓之明证,然证逸书所谓舜典,亦即分裂尧典之文,并非别有一篇,或即从明明扬侧陋分篇,亦未可知,伪孔古文从慎徽五典分篇,盖因马郑之本小变之耳,其后伪中又伪,增入十二字,复增入二十八字,释文王氏注相承云,梅颐上孔氏传古文尚书,亡舜典一篇,时以王肃注颇类孔氏,故取王注从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以续孔传,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此十二字,是姚方兴所上孔氏传本,阮孝绪亦云然,方兴本或此下更有哲文明,温恭允塞,元德升闻,乃命以位,此二十八字,异聊出之于王注无施也,夫尧典为二千年之古籍,开宗明义之第一篇,学者当如何宝爱信从,岂可分裂其篇,加增其字,且序事直至舜崩之年,则舜事已备载,不可再安蛇足,舜典既名曰典,必有大典礼,大政事,不可专说逊位,而逊位历试已见尧典,不可重复再见,乃自伪孔分裂于前,方兴加增于后,当时梁武帝为博士已议曰,孔序称伏生误合五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误,舜典首有曰若稽古,伏生虽昏耄,何容合之,遂不行用,隋初购求遗典,刘炫复以姚书上之,又撰哲文明十六字,与尧典钦明文思四句相配,伪中又伪,实自东汉古文逸书启之,此刘逢禄宋翔凤所以不信逸书也,赵岐未见逸书者也,其注孟子曰,孟子时尚书凡百二十篇,逸书有舜典之叙,亡失其文,孟子诸所言舜事,皆尧典当作舜典,及逸书所载,自有此说,又开舜典补亡一派,阎若璩谓舜往于田,只载见瞽瞍,与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等语,安知非舜典之文乎,又父母使舜完廪一段,文辞古崛,不类孟子本文,史记舜本纪亦载其事,其为舜典之文无疑,毛奇龄作舜典补亡,遂断自月正元日以下为舜典,采史记本纪之文,列于其前,又取魏高堂隆改朔议,引书粤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建皇,授政改朔,冠于篇首,以代二十八字,朱彝尊经义考所说略同,不知高堂所引,乃中侯考河命文,见太平御览皇天部引,史记本纪载使舜完廪一段,或即取之孟子,何以见其为舜典文,圣经既亡,岂末学所能臆补,如以为可臆补,则伪孔古文,固应颁之学官,唐白居易补汤征,亦可用以教士子矣,四库提要曰,司马迁书岂可以补经,即用迁书为补,亦何可前半迁书,后半忽接以古经,混合为一,其毛氏之失,深切著明,王柏书疑于舜让于德弗嗣下,补论语尧曰以下二十四字,敬敷五教在宽下,补孟子劳之来之以下二十二字,皋陶谟,益稷,武成,洪范,多方,立政,皆更易其文之次序,苏轼黄震皆移易洪范,苏轼又改康诰篇首四十八字于洛诰上,金履祥亦移易洪范,疑洛诰有缺文,武成伪书不在内,不知诸儒何仇于圣经,并二十九篇之完书,而必欲颠倒错乱,使无完肤也,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诸儒为此纷纷,是亦不可以已乎。

同类推荐
  •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门禅经要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观音经疏

    请观音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盘古至唐虞传

    盘古至唐虞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警世

    警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陆总裁的一眼万年

    陆总裁的一眼万年

    对你,是一眼万年。对你,是日久生情。你的霸道,你的宠爱,都是我生命中最亮的光。陆琛霆:你只要负责开心就好,其他的由我来。白陌璃:你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爱你,就是这么简单,只因为那一次的偶遇.......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枪符

    枪符

    修命轮,以符炼枪,元气为弹,射穿苍穹!枪士、枪师、大枪师、枪王、枪皇……王飞以一把普通的弹药手枪开局,一步步踏上巅峰。
  • 沧海陵

    沧海陵

    南洋中的某片海域,海水呈现出近乎于黑的深蓝色白小舟抱着一片木板在水中挣扎,蹬着双腿瑟瑟发抖。木板很薄。白小舟要很努力地踩水才把脑袋探出水面,还必须不时地吐一吐灌入口中的海水。周围除了水还是水。没有船,没有岛,连海鸟也不见半只。此时的海浪并不算高,然而在白小舟看来,从远处滚来的浪花像足了巨兽大张的白牙。在大约半个时辰之前,白小舟还好好地躺在奚国水师的某条官船上;而官船的目的地,是奚国南方海上的属国沙罗国。
  • 苍穹十二灵

    苍穹十二灵

    苍穹初始,混沌虚无,孤老山中生有一棵先天灵藤。十二元灵寄生其中,创造元灵觉醒,毁灭灵藤,打落元灵化作世灵脉。天地生,阴阳现,百族孕育,沧桑巨变,沧海桑田。先天灵脉相继觉醒,开启一场轮回争斗…决定世界的未来,是毁灭还是新生…
  • 善待婚姻

    善待婚姻

    本书为婚姻生活提供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可以帮助婚姻中的或是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人们,正确认识婚姻,了解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巩固婚姻关系,有助于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善待婚姻》是一本夫妻可以共同阅读和探讨的书,在共同阅读与探讨中也能进一步增进感情。
  • 仙武战帝

    仙武战帝

    【玄幻最新爽文,美女读者追更!】修武道,练气海,战九天十地,终成世界之极。诸天万界,唯我不败!
  • 佛说作佛形像经

    佛说作佛形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毒门奇女之踏血归来

    毒门奇女之踏血归来

    她是毒门乃至江湖上都百年一遇的奇女子,三年就将毒门推上顶峰,却毫无征兆的就高调宣布归隐,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此花想容这个名字在江湖上只是一个过去的传说。三年后,一个接着一个的世家门派被人在一夜之间灭了满门,皆是剧毒身亡。放眼整个江湖,有如此令人生畏的毒功只有一人——花想容!毒门奇女,踏血归来!看她如何再次掀起江湖风云!
  • 不羡不慕

    不羡不慕

    这十年,没有细看过天空飞鸟和大地,这座她出生的小镇……然而,宋白决定离开。去往她的梦想之城,漂。下一个十年,她要完完全全只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