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000000012

第12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2)

右所著录者,可分官修、私修两类,如王沈之《魏书》,韦昭之《吴书》,属于官修者也;其他诸作,多属于私修。至陈寿乃合诸氏之史,以为《三国志》,而集官私各书之大成焉。纂魏书者,有卫觊、缪袭、韦涎、应璩、王沈、阮籍、孙该、傅玄等多人,而终就其业者则王沈也。纂吴书者,有丁孚、项峻、韦昭、周昭、薛莹、梁广、华覈,其后韦昭独终其书。以上二书,皆承魏、吴二主之命而修者也。陈寿尝谓蜀汉国不置史,记注无官,而刘知幾以为厚诬诸葛,蜀以王崇补东观,许盖掌礼仪,卻正为秘书郎,广求益部书籍,其事具载《蜀志》(《史通 史官》)。兹考《华阳国志》(十一)《后贤志》,王崇于蜀为东观郎,入晋后著《蜀书》,颇与陈寿不同,今陈书不见崇名,知幾所见《蜀志》,若非崇之《蜀书》,即《华阳国志》也。《三国 蜀志 后主传》,景曜元年,亦有“史官言,景星见”之语,此所谓“史官”乃太史令之异称,实历官也。或据此以为蜀有史官之明证,殊为失考;而知幾谓寿之父为诸葛所髡,故加兹谤议,则亦未必可信也。王崇虽官于东观,而所作《蜀书》,仍为私修之史,其不著录《隋志》,以已早亡故也。《史通》谓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正史篇》),其时盖在王沈《魏书》之前,今其书佚文甚多,可以窥见大略,裴松之据以补注陈书之阙略,亦可称之名著已。

《晋书 陈寿传》云:

寿仕蜀为观阁令史,及蜀平,除著作郎,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卒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颈等上表曰: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原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华阳国志 后贤传》亦云: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中书监荀勗、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三国志》成于晋初,是时后汉史,仅有东观纪谢承书可资采撷,而谢书恐未大传于世,至范晔之撰《后汉书》,则远在陈寿之后,故其《外夷传》多取材于寿书,《隋志》以下,迄于今之二十四史,列范书于陈前者,盖以朝代为次,非论作者之先后也。《晋书》陈寿本传《论》云:“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自斯已降,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江汉英灵信有之矣。”其推许甚至,当代称寿有良史之才,以为马班之亚,不诬也。或谓寿不帝蜀汉,而为魏作本纪,又曾厚诬诸葛,谓将略非其所长,《晋书》又载其因乞米不与,而不为丁仪、丁廙立传,不悟晋以承魏,魏以承汉,寿身为晋臣,若帝蜀汉,必蒙骈首之诛,寿于《诸葛亮传》后,盛称其才,又为诸葛撰《集》,表上之,即有微词,决非谤语,至乞米事,尤为影响之辞,《晋书》好采杂说,故以入传,然于其上冠以“或云”,以明其事之难信(于诸葛髡其父亦然),究之马班而后,应推寿作为佳史,则千载以来,无异议者 。故刘勰论之曰:“魏代之雄,纪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徵,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晋人习凿齿作《汉晋春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其用意盖以裁正桓温之觊觎非望(《晋书》本传)。说者谓习氏生于晋室南渡之后,与蜀汉之偏安相类,异于陈寿所处之境地,故得奋笔而申其所见。其后朱熹作《纲目》,帝蜀伪魏,亦当南宋偏安之日,正其显证。若宋萧常、元郝经之作《续后汉书》,明谢陛之作《季汉书》,皆承习氏,而以帝蜀伪魏为旨趣者也。然陈书虽未帝蜀,而亦未尝尊魏,其以三国之史,并列而分署,曰《魏书》、《蜀书》、《吴书》,用示三分鼎足之势,若以帝魏为旨趣,则必仿《晋书》之例,为蜀、吴二国各撰载记,而统署曰《魏书》,不得以“三国志”题之矣。且寿虽官著作,而所撰实为私史,当撰著之时,见其稿者,虽有张华、荀勗、夏侯湛,而未尝上之于朝,又以撰魏志有失勗意,摈之于外 。盖晚年归老于家,其书始就,殁后,范頵乃得表上之。《晋书》纪之曰,官就家写其书,则不同于王沈、韦昭等官修之史明矣。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寿书高简有法,允矣。然宋文帝病其简略,乃命裴松之兼采众书,补注其阙(本《史通 正史》),及其奏上,文帝善之,称为不朽之作(《宋书》本传)。松之自谓作注之旨趣有四:一曰补阙,二曰备异,三曰惩妄,四曰论辨。清《四库提要》则曰:“松之受诏为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有六: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考裴注采录之书,约一百五十种,故搉论属于三国时之史料 ,谓之异闻错出,其流最多(本《史通 正史》),而裴氏悉加采撷,可谓极注家之能事,然吾谓与其谓裴氏为注史,无宁谓为补史,读《三国志裴注》,应作《三国志补编》读之,与读《史记》之三家注、《汉书》之颜注、《后汉书》之章怀注,大异其趣。惟刘知幾则讥其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恣其击难,坐长烦芜,观其书成表献,自比蜜蜂兼采,但甘苦不分,难以味同萍实,则失之过甚。盖刘氏之世旧典多在,可资博览,故深病裴注之繁,若在今日,转藉裴注以考见古籍之鳞爪,故弥觉其可珍,此因处境之异,而见地不同,未可执彼而议此也。

其次则晋史,唐太宗时,诏修《晋书》,有前后晋史十八家之语 ,兹以《晋书》及隋、唐二《志》考之,所得各家撰述,略如左表,《唐志》之卷数有异同者,亦附记焉。

书 名

卷 数

著者

存亡

附 考

《晋书》

《隋》九十三

《唐》八十六存八十九

晋王隐

荀绰有《晋后书》十五篇,见《晋书》本传。

《晋书》

《隋》四十四

《唐》五十八存二十六 晋虞预

(晋书)

《隋》十四

《唐》十四存一十

晋朱凤

《晋书》

三十余

晋谢沈

仅见《晋书》本传,隋唐二《志》无之。

《晋中兴书》

《隋》七十八

《唐》八十

晋何法盛

《南史》三十三。言法盛窃郗绍之稿而撰《中兴书》。

《晋书》

《隋》三十六

《唐》三十五

宋谢灵运

《晋书》

《隋》、《唐》一百一十

齐臧荣绪

《晋书》

《隋》一百又二《唐》九存十一

粱萧子云

《晋史草》

三十

粱萧子显

《晋书》

梁郑忠

《晋书》

一百一十

梁沈约

《东晋新书》

梁庾铣

以上纪传体。

《晋纪》

晋陆机

《晋纪》

二十三

晋干宝

《晋书》本传作二十卷。

《晋记》

晋曹嘉之

《汉晋春秋》

《隋》四十七《唐》五十四

晋习凿齿

《隋志》作《汉晋阳秋》,由于避讳。

《晋纪》

十一

晋邓粲

《晋书》本纪作《元明纪》十篇。

《晋阳秋》

三十二

晋孙盛

简文帝太后郑氏讳阿春,改春为阳,见《宋书 州郡志》。

《晋纪》

二十三

宋刘谦之

《晋纪)

宋王韶之

《晋纪》

四十五

宋徐广

《续晋阳秋》

二十

宋檀道鸾

《续晋纪》

宋郭李产

以上编年体。

右所列者,凡二十三家,谢沈之书,不见《隋志》,盖已不传,郑忠、沈约之《晋书》,庾铣之《东晋新书》,皆亡于唐前,故《隋志》注亡字以明之。唐初可考者,应为十九家,而刘氏谓之十八家者,岂以习氏之书,上包后汉三国,不专纪晋事,故去而不之数欤 或以其书主汉斥魏,故废不用,则臆说也 。

陆机《晋纪》,仅纪宣、景、文三世之事,谓之三祖,而三祖皆为追号;干、习二氏皆纪至愍帝;王隐、虞预、朱凤、谢沈,皆东晋初人,故所撰《晋书》,亦仅西晋四朝之事;何法盛始为东晋撰史,故称曰《中兴书》;邓粲之《纪》,仅记元明二帝,一称曰《元明纪》;徐广之书,虽无明文,所纪亦当限于东晋。其他如孙、王、檀、郭诸氏,或专详东晋,或兼记两晋,则史所未详,不能臆定。谢灵运之书,撰于晋亡之后,当兼详两晋,而书竟不就,本传亦明言之矣。其能囊括两晋之事,以成一代之典者,仅臧荣绪、萧子云、沈约三氏耳。据《南齐书 高逸传》,称荣绪之书一百十卷,纪录志传俱备。同时之褚渊,尝谓其蓬庐守志,沈深典素,追古著书,撰《晋书》十袠,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是其书之价值,可以窥见 。往者王鸣盛考论及此,以谓荣绪既勒成司马氏一代事迹,各体具备,卷帙繁富,谅有可观,即以垂世,有何不可,乃唐贞观中,房玄龄奏令狐德棻重修《晋书》,号为太宗御撰,而荣绪之书竟废,吾为荣绪愤之 ,是可为臧氏千载下一知己矣。萧、沈二氏之书,虽亦为完作,然《隋志》著录时,沈书已亡,萧书仅存十一卷,其视臧书何若,无从质证,可以勿论,惟刘知幾谓贞观撰《晋书》成,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竞从新撰(《史通 正史》),是诸家旧史之渐就湮废,本为自然之趋势。知幾又称,房玄龄所主修者为《新晋书》(见《史通》《题目》、《暗惑》二篇),是亦因臧氏之书具在,而系新旧之名以别之,亦犹两《唐书》、两《五代史》,各系以新旧之称也。臧氏《旧晋书》,当亡于安史之乱,其后惟存贞观新撰书,而后世遂不复知有《新晋》之名 ,此考《晋书》者所宜知也。

评骘诸家《晋书》之得失者,具于《晋书》“传论”,《晋书》第八十二卷所载,除陈寿、王长文、虞溥、司马彪四家之外,如王隐、虞预、孙盛、干宝、邓粲、谢沈、习凿齿、徐广,皆为私修《晋书》之史家,而复为之“总论”。云:

王氏虽勒成一家,未足多尚,令升(干宝《晋纪》)安国(孙盛字),有良史之才,而所著之事,惜非正典,悠悠晋室,斯文将坠,邓粲、谢沈,祖述前史,葺宇重轩之下,施床连榻之上,奇词异义,罕见称焉。习氏、徐公,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向荣,君子不取,,而彦威(习凿齿字)迹沦寇壤,逡巡于伪国,野民(徐广字)运遭革命,流连于旧朝,行不违言,广得之矣。

贞观二十年闰三月诏修《晋书》之文,亦云:十有八家,虽存记注,才非良史,书非实录,荣绪烦而寡要,行思(谢沈字)劳而少功,叔宁(虞预字)味同画饼,子云学堙涸流,处叔(王隐字)不预于中兴,法盛莫通乎创业,洎乎干、陆、曹、邓,略纪帝王,鸾、盛、广、松,才编载祀,其文既野,其事罕有(《玉海》四十六)。此即唐之君臣对《晋书》所下之评语也。所评骘未必悉当,然可窥见大略。至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始命房玄龄等主修《晋书》《旧唐书 房玄龄传》,谓玄龄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与其事者,有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令狐德棻、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等八人,分功撰录,以臧荣绪《晋书》为主,参考诸家,甚为详洽,然以好采诡谬碎事,论者所病。又以李淳风深明星历,主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最为可观。而太宗自著宣、武二帝纪及陆机、王羲之二传之四论,于是号其书为御撰。至二十年书成,凡一百三十卷,大略如此。此书为鸠集多人,设局纂修而成,虽用后汉东观修史之成法,亦实开后来官修诸史之先例,大异于往者私修诸史。是时所成诸晋史,以臧书为最完整,故取以为主,是又可考而知之者。

其次则十六国史,其可考者,多见《隋志》,具载后表;其有不见《隋志》者,亦撷其要籍列入,惟注所出于附考栏中,再有不足于此,则近人所辑《晋书》艺文、经籍等志,可

覆按也 。

书 名

卷数

著 者

存 亡

附 考

《汉赵记》

前赵和苞

记前赵刘氏事。

《赵书》

燕田融

记后赵石氏事,一名《二石集》,《唐志》作《赵石记》二十卷,徐光等撰《上党国记》早亡。

《二石传》

二 晋王度

度又作《二石伪治时事》二卷。

《汉之书》

晋常璩

记蜀李氏事,《唐志》又作《蜀李书》九卷。

《燕记》

燕杜辅

纪前燕事,见《史通》。

《后燕书》

三十

后燕董统

见《史通》。

《燕书》

二十

后燕范亨

合纪前燕、后燕慕容氏事,申秀亦撰《燕书》。

《燕书》

后燕封懿

见《魏书》本传。

《南燕录》

燕张诠

纪慕容德事,下同。《唐志》作《南燕书》。

《南燕录》

/、

燕王景晖

《南燕书》

游览先生

不详何时人。

《燕志》

魏高闾

纪北燕冯跋事,此书实韩显宗撰.

《秦书》

何仲熙

记前秦苻氏事。又有车频《秦书》三卷。

《秦记》

十一

宋裴景仁

此书实因赵整车频之《秦记》。

《秦记》

魏姚和都

记后秦姚氏事。

《凉记}

燕张谘

记前凉张氏事,下同。

《凉国春秋》

五十

凉索绥

见《史通》。

《凉记》

十二

凉刘庆

《凉书》

凉刘昞

《西河记》

晋踰归

《凉记》

凉段龟龙

纪后凉吕氏事。

《凉书》

魏高道谦

纪北凉沮渠事。

《凉书》 十

魏宗钦

同上。

《托跋凉录》

无撰人

纪南凉秃发氏事。

《敦煌实录》

凉刘昞

纪西凉李氏事。

《夏国书》

赵思群等

纪赫连氏事,早亡。

以上十六国史单行本,独缺西秦乞伏氏。

《十六国春秋》 一百

魏崔鸿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人鉴定期

    爱人鉴定期

    青梅竹马,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学,是好友,是知己,却不是情侣。几次失意,几多失落。她为弄清自己的真心,他为追随自己的真心,他们在一起了。校园却有劫难,拆散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心。几年后再重蓬,他痴心不改,她终于认清的心。只是,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令她无法跨越心头的那一道坎……
  • 我给物品加注释

    我给物品加注释

    一堵破墙显示,「曾经有个茅山道士,一头撞死在这面南墙上」?大佬大手一挥:“抢!”一面铜镜显示,「即将播放“白雪公主与七个葫芦娃”」?大佬稍加思索:“……抢?”一柄锈剑显示,「玩家“御剑跟着我”制」?大佬癫狂大笑:“抢,抢!抢他个香蕉棒棒锤!”望安放下刚添加好注释的物品,呢喃道:“这个大佬疯了,不如……”
  • 快穿之王妃有点狂

    快穿之王妃有点狂

    她,作为一个21世纪,穿越到拥有真凤之血的靖王妃身上,从此之后,生活就一塌糊涂,前有一堆美男子抢着保护她,后有一堆的贱人想要害她。好,既然生活现在变得一塌糊涂了,那她就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 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

    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飞了

    我飞了

    熟悉的跑道,神奇的感觉!男生单明明忽然飘然而起。我的天哪!他在心里大叫,我飞起来了!把跑道打开吧,我飞了!
  • 销售要读心理学

    销售要读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第二辑,是为从事营销、管理及谈判工作的读者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学视野中的营销策略方法及谈判谋略技巧。
  • 王子的野蛮御姐

    王子的野蛮御姐

    家族企业破产的李湘妍不得不由国外的贵族学校转入到国内,因为父母的坚持,依旧就读于贵族学校——淑明学院。我们的故事也围绕着一个强悍主观行事生猛的女主角展开,湘妍把在圣保罗的混迹经验拿到淑明,在一票人把她当作小人物对待的时候,大大的跌破了他们的眼镜。因为,湘妍根本就是个天生大姐大,不管是面对多难搞的女生或是多难缠的男生,都会露出最最坦率于执着的一面。而对于湘妍而言,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百分百为了御姐而生的人物。
  • 望儿山

    望儿山

    沛河边上,有座悬崖峭壁,苍松挺立的高山,人称它鱼龙山。人们所以称它为鱼龙山,并不是因它高大雄奇,而是它肚里有一洞,洞中有一潭,其深无比,直通东海龙宫,东海龙王的子女常来潭中,嬉戏作耍,散落下无数龙虱,变成世间稀有的小鱼,当地农民称叫龙鱼,又有叫着霉鱼,因为只在霉雨季节,在潭中方可捕捞到此鱼。不管是叫什么鱼,此山是因鱼而得名,故叫鱼龙山。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了。不过,潭中确有一种鱼,很为罕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