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6500000005

第5章

夏脉钩者,心属火而主血脉,其脉来疾者,其来少急而劲,气之升而上也;去迟者,其去少缓而弱,气之降而下也,此所谓下曲如钩也。秋脉毛者,肺属金而主皮毛,秋木凋零,其枝独在若毫毛,言其四面无所辅,而体又甚轻也。冬脉石者,肾属水而主骨,冬气敛聚,故沉而濡滑,水之象也,此四时之脉。然脏腑之与五行,各有所属,而春夏秋冬脉,皆以木为喻者,盖惟木能因时变迁也。

如有变奈何?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如有变,谓逆四时而失其常度也。春脉当微弦,其来濡弱而长,反是者为病。实强为太过,阳气盛而发于表也,故病在外,令人善忘,眩冒癫疾。虚微为不及,阴气不足,而怯于中也,故病在内,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满。厌厌聂聂,如循榆叶,乃微弦而有和缓胃气也,故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乃弦多胃少也,故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乃但弦无胃气,即所谓真脏脉也,故曰死。夏脉当微钩,来疾而去迟,反是者为病。实强者为太过,病在外,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虚微者为不及,病在内,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 ,乃微钩而有和缓胃气也,故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乃钩多胃少也,故曰病。

前曲后居,如操带钩,乃但钩无胃气也,故曰死。秋脉当微毛,其来轻虚以浮,反是者为病。实强者为太过,病在外,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虚微者为不及,病在内,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者,以其轻软微毛而有和缓胃气也,故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乃毛多胃少也,故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乃但毛无胃气也,故曰死。冬脉当微石,其来沉濡而微坚,反是者为病。实强者为太过,病在外,令人懈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虚微者为不及,病在内,令人心悬如饥, 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喙者,乃微石而有和缓胃气也,故曰平。

啄啄连属,其中微曲,乃石多胃少也,故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乃但石无胃气也,故曰死。是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故有胃气则生,胃气少则病,无胃气则死也。

按∶《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肝脉来, 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此两句,形容肝之平脉,濡柔和缓微弦之义;肺之平脉、浮薄轻虚微毛之义,此却以肺平引为肝平。又曰∶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今以脾病引为心病。

如乌之喙,脾之死脉,引为肾之平脉。若此多与经文有异。冯氏谓越人欲使脉之易晓,重立其义尔。然读是篇者,当与《素问》参观。

胃者,水谷之海也,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为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胃属土,位居中央,万物归之,故云水谷之海。旺于四时,水火金木,无不待是以生,为四时变病之要会,故云主禀四时也。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喙,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脾受谷味,在四脏之中,故不可见。盖脾寄旺于四季,不得独主于四时,四脏平和,则脾脉在中,衰乃始见。

雀喙,言其坚锐而无冲和之气也。水下漏,言其断续无常,散动而复止也。

此《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谓脾者土也。孤脏以灌溉四旁者也,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之义也。

十六难

十六难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脉有三部九候,见后十八难。阴阳详第四难。轻重详第五难。六十首见《素问·方盛衰论》,王注谓奇恒六十首,今世不存。或谓即各旺六十日之义。一脉变为四时,即十五难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也。

然脉法不一,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其是非长短也,是其病有内外证。言凡病但以内外之证验之,自得其真,不必拘于诸法也。

其病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得肝脉,诊得弦脉也,肝与胆合,为清净之腑,故善洁。青者木之色,肝属木,故面青。肝在志为怒,故善怒。此外证之色脉情好也。脐左为肝木左升之部,动气、真气不能藏而发现于外也。牢者,气结而坚;痛者,气郁而滞也;满,闭塞也。筋急则四肢满胀,《左氏传》云∶风淫末疾者是也。厥阴脉循阴器,肝病故溲便难。转筋者,肝主筋,故病筋。此内证之部属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 。

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得心脉,诊得钩脉也。心在色为赤,故面赤。心气通于舌,火上炎,故口干。心在声为笑,故喜笑。此外证之色脉情好也。脐上心之部,动气,按之牢痛,心烦,乃心包络受邪,非真心病也。若心病,则旦占夕死,夕占旦死矣。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行于掌心,故掌中热。 、干呕也,心病火盛,故 。此内证之部属、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得脾脉,诊得缓脉也。脾属土,在色为黄,故面黄。噫,嗳气也。《灵枢·口问篇》曰∶寒气客于胃,厥气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脾与胃合、故同病也。脾在志为思,故善思。

脾在窍为口,故善味。此外证之色脉情好也。脾位乎中,故动气当脐而牢痛也。脾主营运,运行不健,故腹满食不消也。脾主肌肉,故体重。阳明主束骨而利机关,脾与胃合,故主节痛劳倦伤脾,湿旺睥郁,皆主怠惰嗜卧也。脾主四肢,故四肢不收。此内证之部属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得肺脉,诊得毛脉也。肺在色为白,故面白。《灵枢·口问篇》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嚏。肺气通于鼻,故善嚏。肺在志为忧,故悲愁不乐。在声为哭,故欲哭。此外证之色脉情好也。

脐右为肺金右降之部,动气按之牢痛者,肺气结也。肺主气,气逆故病喘咳。肺主皮毛。故洒淅寒热。

此内证之部属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得肾脉,诊得石脉也。肾在色为黑,故面黑,肾在志为恐,故善恐。《灵枢·口问篇》曰∶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故数欠。是肾主欠。此外证之色脉情好也。肾居最下,脐下肾之位,肾气结,故动气按之牢痛。肾气不足,伤于冲脉,故病逆气。少阴之脉循少腹,故小腹急痛也。肾者胃之关,今气虚,故为下重泄,谓食毕即思圊也。《灵枢·经脉篇》曰∶足少阴肾之脉,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 内,故病足胫寒而逆。此内证之部属及所主病也。泄如下重‘如’字,滑氏易作‘而’字,极是。

十七难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

此引《素问·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语错杂言之,非经之全文也。所问三者,答曰可尽知也,而下文止答病之死证,余无所见,或有阙简欤?抑不治自愈,即十三难之相生脉。连年月不已,即五十五难之积聚病欤?未可知也,故俟参考。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肝开窍于目,闭目不欲见人,肝病也。然肝之病,脉当弦急而长,今以肝病而诊得浮短而涩之肺脉,乃金来克木也,故主死。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

开目而渴者,心主热,热甚则开目而渴也。心下牢者,心痛现证,是实邪也,当得紧实而数之脉,今见沉濡而微之肾脉,乃水来克火,况阳病而得阴脉,不死何待。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失血,虚证也,其脉当沉细,而反见浮大牢实之脉,是阴病而得阳脉,病虚脉实,故主死。《灵枢·玉版篇》曰∶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即此义也。

同类推荐
  • 佛说法身经

    佛说法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

    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弥勒上生经宗要

    弥勒上生经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男二他又双叒叕重生了

    男二他又双叒叕重生了

    木宛作为原著最大女反派连男女主虐恋情深的吃瓜现场都不去了,这书还有什么看头?本文是作者看多了各种穿书文之后的产物,模仿某篇作者心头好而来,只喜欢写自己想写的场景,排雷慎入。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 俗人之贴身修神

    俗人之贴身修神

    【火爆爽文,霹雳来袭】来自大山彼岸的一位少年,机缘巧合的在京火车站广场的地摊上,买了一块金属手表。然而就是这块金属手表,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叮!主人,神级抽奖系统已为您开启,是否抽奖?“抽!”“叮!主人,已抽奖,请稍等……”“叮!恭喜主人,已抽到补肾丹一颗,是否使用?”“叮!恭喜主人,已抽到补血丹一颗,是否使用?”“叮!恭喜主人,已抽到太古红旗一把,是否取出?”“叮!恭喜主人,已抽到睡美人一个,是否取出?”“叮!恭喜主人,已抽到药园戒指一个,是否取出?”“叮!恭喜主人,已抽到四象神功一套,是否学习?”“叮!恭喜主人,已抽到蟠桃一个,是否食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被男神罩着的日子

    被男神罩着的日子

    某年仲夏,正值中考的乡村少女王梨花倒霉地错过了中考,更倒霉而让她没的选择的是顺了母命进城当了一名小小的修布工人。“你上学期预考分数超过重点高中线那又怎么样!你爸腿受伤就等于半瘫痪,你还有妹妹和弟弟要我操心呢,难道你这个老大闺女也要让我不省心吗?”乡重点初中就在距离王梨花家骑车十五分钟的路程内,而那个生了她不怎么善待她的懒惰妈故意拉着她进了深山去拾头发菜把中考硬生生地给耽误了。在王家是母系权威,虽然这个当妈的没有什么本事。即使是王梨花性子倔,因为中考错过而不吃不喝三天,甚至跑着跳河寻死偏偏那条河很浅她没死成还回来被王母打的生不如死。“我想念高中……”王梨花心里默念了很多遍的话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人对她回应了。“我的生活能力供你上个高中绰绰有余,但你答应我,要对你自己未来好好地负责。”说这话的人是牟志远,王梨花修布的工厂对面艺术学院的美术系男神。牟志远一个城市大学生,家境不错,个人谋生能力也强,那些年一他是怎么排除外人非议往返城乡面见王梨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二十年后实力派老戏骨牟志远身边千帆过尽之后,在他身后挽着他一起出席华丽盛会的正是当年那个被他资助长成的女孩王梨花。
  • 身为光的一生

    身为光的一生

    生前一直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我,在死前的那一刻看到了这短暂的一生中最美丽的东西——光。……是么,原来它叫光吗,如果有来世的话,真的好想变成一道光。即使它的生命相对于我的生命更加微不足道,但是能变成这么纯粹的东西,也没有遗憾了吧。我——一道光的一生开始了。
  • 剪灯余话

    剪灯余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金战道

    紫金战道

    同样是男人,为何我会如此辛苦!每天都要面对美女的骚扰,萝莉,御姐,美妇。同样是混混,为何我会如此烦闷!那些贵公子,富二代几近疯狂的要认我做老大。同样是平民,为何我会如此劳累!一天到晚要忙着数钱,看见人民币我都反胃了。
  • 冷历史

    冷历史

    《冷历史》绝对是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最好的一本书!书中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但又知之不详的历史常识,它们隐藏在生活中,每每提及又被人追问时,不免出现答不出的尴尬。例如,“五脊六兽”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用它来形容身体难受;为什么说祖坟冒青烟,而不是紫烟,白烟;谁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当“尚方宝剑”遇到“免死金牌”究竟谁胜谁败?古代的情人节究竟是哪天;张飞是莽夫还是儒将……
  • 中国式养生

    中国式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与形成也随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纷纷寻求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