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5700000010

第10章

入,藏纳归宿也。五句本《灵·九针十二原篇》。经文流作“溜”,义同。)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由六十四难五行所属推之,则心下满为肝木之病,身热为心火之病,体重节痛为脾土之病,喘咳寒热为肺金之病,逆气而泄为肾水之病,然此亦论其一端耳。两经辨病取穴之法,实不如此,不可执一说而不知变通也。)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虚,血气虚也。实,血气实也。补之,行针用补法也。泻之,行针用泻法也。其说详《素·离合真邪论》等篇。以经取之,言循其本经所宜刺之穴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母,生我之经,如肝虚则补肾经也,母气实,则生之益力。

子,我生之经,如肝实则泻心经也,子气衰,则食其母益甚。详见下文七十五难。)不实不虚,(一本作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正经自病,如四十九难所云之类是也。自取其经,即于本经取所当刺之穴,不必补母泻子也。)七十难曰∶(一本有“经言”二字)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灵·终始篇》云∶“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两经虽互有异同,此其大较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也。(阳气,谓天地之气。人气,谓营卫之气。上,谓皮肉之上。下,谓筋骨之中。浅取、深取,必中其病之所在,则易已也。)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致,取也,谓用针以取其气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温,时令温也。

阳盛则阴不足,故取阴气以补阳也。沉之,谓深入其针至肾肝筋骨之位。引,谓引其气而出之至于阳之分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寒,时令寒也。阴盛则阳不足,故取阳气以补阴也。

浮之,谓浅纳其针至心肺皮血之位。推,谓推其气而入之至于阴之分也。此即经文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义。)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何谓也?(营主血在内,卫主气在外,营卫有病,各中其所,不得诛伐无过也。此即《素·刺齐论》所云∶“刺骨无伤筋,刺筋无伤肉,刺肉无伤脉,刺脉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之义。)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阳,卫也。卫在外,欲其浅,故侧卧其针,则针锋横达,不及营也。)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阴,营也。营在内,针必过卫而至营,然卫属气,可令得散,故摄按之使卫气暂离其处,则针得直至营,而不犯卫也。)是谓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也。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灵·终始篇》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引经文本此。盖阳经主外,故从四末始,阴经主内,故从五脏始。迎者,针锋迎其来处而夺之,故曰泻。随者,针锋随其去处而济之,故曰补。通阴阳者,察其阴阳之虚实,不得误施补泻也。详见七十九难中。)然∶所谓迎随者,知营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知往来逆顺,正经文所谓迎随之义,越人之所本也。诸家论说纷纷,皆属误解,盖经学之不讲久矣!)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阳主外、主表,阴主内、主里,察其虚实而补之、泻之,令调和也。)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诸井皆在手足指末上,故云肌肉浅薄。气藏于肌肉之内,肌肉少,则气亦微。不足使,谓补泻不能相应也。)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此泻子之法也。如用补,则当补其合,可类推。然惟井穴为然,盖以其气少不足为补泻,泻子补母,则气自应也。)故经言(一作云)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言泻则当以子,补则当以母,不可误施。)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五句经文无考)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此亦以五脏所属为言也。井与春皆属木,荥与夏皆属火,俞与秋皆属金,合与冬皆属水,故四时有病,则脏气亦与之相应,故刺法亦从时也。)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言有五者之证现于外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说详四十九难中。此举邪之在肝者,以例其余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言五者之变,不可胜穷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言病虽万变,而四时实有定数,治之之法,总不出此,其道简约易行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此又推言用针之道,其微妙之处,乃在秋毫之间,又非四时之所得而尽,学人又不可因易而忘难也。)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此即六十九难泻子之法。南方为东方之子,北方为西方之子、东方之母。说详下文。)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更相平,言金克木,木克土,循环相制,不令一脏独盛而生病也。)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此言五行本然之道也。)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实则泻其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木之母胜木之子也。)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木之子火,为木之母水所克,则火能益水之气,故曰子能令母实。水克火,能夺火之气,故曰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子能令母实,泻子则火势益衰,而水得以恣其克伐;母能令子虚,补母则水势并旺,而火不敢留其有余,如此则火不能克金,而反仰食木之气以自给,使金气得伸,而木日就衰,则金自能平木也。不字诸家俱以为衍文。

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言治金虚之法当如此,不可止取一经以为补泻也。若此义不明,则治虚之法且不能,安能治他病乎?二语经文无考。)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言取何气以为补;而其所泻之气,则置之何地也。)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卫主气,故取气于卫。其法详下七十八难中。从营置气,谓散其气于营中也。)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此承上文而言补泻之法,尤当审其阴阳虚实也。卫为阳,营为阴,卫虚而营实,则补阳泻阴;营虚而卫实,则补阴泻阳,而其补泻之法,则又有先后也。《灵·终始篇》云∶“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此其说之所本也。)营卫通行,此其要也。(阴阳得其平,则营卫之气通畅流行矣。要,谓要法也。)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木旺侮土也。)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补其脾气,则能御肝,不受克贼也。)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专治肝而肝邪入脾,则脾又病,经所谓“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者也。)故曰治已病也。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素·离合真邪论》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合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此呼吸出内之法,越人以为其道不尽于此,当如下文所云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信其左,谓其法全在善用其左手,如下文所云是也。信其右,即上呼吸出内针也。持针以右手,故曰信其右。)当刺之时,(一本有必字)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弹,指击也。努,揉也。)爪而下之,(以爪掐至肉中也。)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动其血气,则气来聚如脉口之动,此左手所候之气也。)顺针而刺之,得气,(谓气至针,此针下所候之气也。)因推而内之,(推入其针,气亦从之入也。)是谓补;动而伸之,(谓摇动而引出其气也。)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男则候之于卫之外,女则候之于营之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候气而气不至,则营卫已脱,针必无功。十死,言无一生也。)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迎随,解见七十二难。经语见《灵·九针十二原篇》。按此子母即以本经井、俞所属五行生克言,非如七十五难指五脏所属子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心病属火,本当取荥。阴受气于五脏,其经气从俞及荥、及井,泻俞则迎其来处而夺之,俞属土,心之子也;补井则随其去处而济之,井属木,心之母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一作濡牢)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气,指针下之气也。

其气来而充实坚牢为得,濡弱虚微为失,言得失则有无在其中矣。)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二句经文无考)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即七十八难所谓“动脉之状”是也。滑氏谓∶“有见如入下当欠有见如出四字。”)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气尽,其气来而复散也。)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滑氏《本义》∶“如读若‘而'”,古字通用。)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言实者宜泻,而反补之;虚者宜补,而反泻之;不足者,反损之;有余者,反益之,皆误治也。经文见《灵·九针十二原篇》。)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一作也。言所谓虚实者,不知其指脉言,抑指病言也。)其损益奈何?(言其损益之法,将何如而得也。)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说详七十五难中。)当知金平木。(言当泻南方、补北方也。)假令肺实而(一作故知两字。)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如此则肺益甚,而肝益虚矣。)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害,谓不惟不能治其病,而反害其人也。)

同类推荐
  • 隆平集

    隆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太清词选

    顾太清词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刊误

    刊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西游之乾坤天厨

    西游之乾坤天厨

    孟游来到西游世界,获得拥有混元金仙修为的法体。孟游:我是与三清等量齐观的人物?那岂不是逆天了?我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啦……脑海中,梦游道君的声音泼下来一盆冷水:天意会有令,十年之内做出一道乾坤菜,否则形神俱灭,永不超生!”孟游:乾坤菜?那是啥?识海中的声音:乾坤菜材料齐全,只缺一味九转金蝉唐僧肉。孟游:……唐僧肉,要我抓唐僧?!我……市坊顺口溜曰:你修仙问道,他拜佛求真,到头来,终归是人力胜天。
  • 三国之项氏天下

    三国之项氏天下

    千年之后的项羽的狂热粉竟然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几千年最动荡的三国后期并且最难以置信的就是还成为项家的五世孙,主角说“嘿嘿,有了金手指,名臣武将,当然了还有美人……都只属于我六世项王的!
  • 湘江之战

    湘江之战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政治现实。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辫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决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拥有你给的温柔

    拥有你给的温柔

    后来南山的风吹散了谷堆北海的水淹没了墓碑陆忆然,故事的开头是你,故事的结尾还是你谢谢你赐我空欢喜
  • 律宗问答

    律宗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门之青城长老

    玄门之青城长老

    神奇穿越,得灵体修玄法。众人修仙为长生,我为修仙得逍遥;众人修仙为权贵,我为修仙得自在;众人修仙逆天行,我为修仙顺人性。我为自己修行,我叫杨青城,我为自己代言。群号:648864458
  • 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月江湖

    日月江湖

    由破月剑和残日剑这两大神兵天器引发出江湖中沉寂已久的冤案,传说中得日月神剑者便可得天下。这两柄剑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呢?主人公陈澜驯和独孤水月无意之中得到日月神剑,并练成天下第一的日月无光剑法。从此,两人联手破解了江湖中最大的冤案——少林方丈和丐帮帮主同日而死的前因后果。原来,这一切都是魔教莫无敌的惊天大阴谋,他想一统江湖,然后兴复北元,而最终……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1)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1)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