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5000000017

第17章 叙(17)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之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顾与其徒说他事。(《列子杨朱》)(拔一毛以济天下不为,儒攻之,墨亦攻之,而孟孙阳竟能张其宗旨以绌人。杨朱得此后劲,老学所由遍天下哉?)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默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列子说符》)(孟孙阳、心都子俱称杨朱为先生,又能阐杨朱之意以拒外教,当为杨朱两大弟子。)

庚桑楚(南荣趎)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庄子庚桑楚》)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同上)

昔者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淬霜露,敕夭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百舍重跰,不敢休息,南见老聃。受教一言,精神晓冷,钝闻条达,欣然七日不食,如飨太牢。是以明照四海,名施后世,达略天地,察分秋毫,称誉叶语,至今不休。此所谓名可强立者。(《淮南子修务训》)

《庄子》作南荣趎,盖“趎”“畴”亦音转也。庄周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列御寇(百丰)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曰:“子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吕氏春秋观世》)

子列子适卫,食于道。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顾谓其弟子百丰曰:“惟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列子天瑞》)彭蒙田骈慎到接子环渊颜斶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摐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甗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鋔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庄子天下》)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着十二论,环渊着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齐策》)

(按,斶称引《老子》,又以“知足不辱”自处,必老子后学也。)

鬼谷苏秦苏代苏厉州侯张仪陈轸史举甘茂甘罗虞卿范雎蔡泽尉缭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荀子臣道》)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苏秦传》)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同上)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史记张仪列传》)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同上)

甘茂者,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茂有孙曰甘罗。(同上)(太史公云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则甘罗亦学纵横之术者也。)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夭担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虞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所著,有曰《揣摩》、《政谋》,则虞卿亦纵横家也。)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史记范雎蔡泽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同上)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纵横家乃鬼谷子后学,其原实出于老子,是即为老子后学。)申不害韩非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同上)(申、韩之学,皆出老子。盖老子为阴谋之宗,攻去仁义,自重刑名,乃势之必然。其托为道德,乃刑名之术耳。其所谓道,以无为为本,故视万物为刍狗,以天地圣人为不仁,与孔子之以仁为天心,义正相反。根本如此,枝叶安得不为刑名法术哉?)

——右战国老子后学。

河上丈人安期生毛翕公乐瑕公乐臣公盖公蒯通田叔乐巨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师。(《史记乐毅传赞》)

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史记乐毅列传》)

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项羽不能用其策。已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史记田儋列传》)

(上一条,叙老学名家巨子宗派最详。其大盛于汉,尚于文、景者,当即此脉。河上丈人五传至盖公。河上丈人于老子当去不远矣。然蒯通尚及见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或耆寿过人欤?称盖公教于齐,则当时老学亦开门授徒,如儒者矣。)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臣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史记田叔列传》)(乐巨公当即乐臣公也。)

——右秦、汉间老子后学。黄石张良“去!后五日复蚤来。”五日,良夜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是即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已。”遂去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良因异之,常习诵,居下邳,为任侠。(《汉书张良传》)

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后汉臧宫传》)

孔子改制考 卷07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伪《周官》谓“儒以道得民”,汉《艺文志》谓儒出于司徒之官,皆刘歆乱教倒戈之邪说也。汉自王仲任前,并举儒、墨,皆知孔子为儒教之主,皆知儒为孔子所创。伪古说出,而后{勿口}塞掩蔽,不知儒义。以孔子修述《六经》,仅博雅高行,如后世郑君、朱子之流,安得为大圣哉!章学诚直以集大成为周公,非孔子。唐贞观时,以周公为先圣,而黜孔子为先师,乃谓“特识”,而不知为愚横狂悖矣。神明圣王,改制教主,既降为一抱残守阙之经师,宜异教敢入而相争也。今发明儒为孔子教号,以着孔子为万世教主。)

礼义由孔氏出。(《盐铁论论儒》)

(儒教礼制义理,皆孔子所制,此条最可据,盖汉诸儒皆知之。)

儒家之宗孔子也,墨家之祖墨翟也。且案,儒道传,而墨法废者,儒之道义可为,而墨之法议难从也。(《论衡案书》)

(王仲任时,尚知孔子为儒者之宗。《周礼》“儒以道得民”之说,盖未行也。又知儒道传而墨法废,又知儒之道义可为,墨之法议难从。两两对校,合《韩非》、《论衡》观之,可见二家兴废之由,亦知儒于先王无与矣。)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孔子集语》引《淮南子要略》)

(“儒者之学生焉”一语,为孔子创儒教之确据。今幸得此微言,以考见吾教所自出。然则刘歆抑儒为九流,其罪直上通于天矣!或者惑于修成、康,述周公,以为孔子之道,皆本诸此。不知此即刘歆所据,作伪经以夺孔子者。然改制托古,当时诸子皆然。韩非谓儒、墨皆称先王(《五蠹》),又谓儒、墨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显学》)。夫称先王而不同,非托而何?通乎此,儒为孔子所创,益明矣。)

鲁国服儒者之礼,行孔子之术。(《淮南子齐俗训》)(儒为孔子所创,故服其礼而行其术,所谓鲁人皆以儒教也。)——右孔子创儒显证。

同类推荐
  • 佛母经

    佛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无上处经

    佛说无上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陶记略

    陶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是近代诗词大家俞陛云先生创作的古诗赏析入门读物。《诗境浅说》包括《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两个部分,是俞陛云先生为教育家中儿女学习古典诗歌选编的诗歌启蒙读物。《诗境浅说》收录了王勃、骆宾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等100多位诗人的400余首诗歌及诗歌摘句,并加以阐释点评,意在启发诗歌初学者领略诗歌的声调格律、字法句法之美。文字浅近纯正,点评阐幽发微,是学诗、读诗的指路之书。
  • 农家有点田

    农家有点田

    一个二十三岁的现代女,穿越成一个八岁因被退亲而跳井自杀的小麻杆,面对内家徒四壁,外遭人欺凌的悲惨状况,江度月决定要做一个女汉子!刁蛮邻居欺负人,直接打出去!极品亲戚打秋风,直接打出去!商业强敌来捣乱,直接打出去!俊朗帅哥找上门,直接……扛回去再说……总之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不,是成为悠闲地主婆!就在江度月几乎要忘记自己还是个女人的时候,某男娇羞而来:“江姑娘,你何时娶我进门?”
  • 重生之我只想好好生活

    重生之我只想好好生活

    “生无源,死无穴。”这是她的上一世。这一世,身世成谜,身份被替,惨遭灭门。三年后,迅速崛起的破雪阁亦正亦邪,谁也未曾见过那翩翩阁主的真面容。一直默默无闻的九皇爷突然频频出现在众人眼前。好似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兽神·帝国攻盟

    兽神·帝国攻盟

    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食人魔小谷一日比一日兴旺,人类冒险者和投机者纷至沓釆,他们同样为半兽人部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在碧叶丝的精心。可护下,金龙也吸引了大量人类贵族的目光,他们为了看一眼这种传说中最伟大的生物毫不吝惜地抛出手中的金币。但是利益总会引来觊觎者的目光,就像是一大块鲜美的肉总会引来兀鹫和豺狼。哈茵城堡城主狮人男爵派遣狮人战士前往食人魔小谷传达自己的命令,要求食人魔小谷臣服,成为自己的附属部落。道格拉斯断然拒绝。强大的哈茵城堡派遣出雷因族联军攻打食人魔小谷,道格拉斯率领着半兽人部队奋起反击……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永不消逝的人类

    永不消逝的人类

    我在清晨醒来,四周寂静无声,身处最原始的丛林。我无法理解我所处的状况。后来一步步所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已经超越了我的认知,这简直令我发疯。直到最后,我才发现这一切的谜底,以及背后那双无形的手。
  •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 花看半开

    花看半开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收录了多篇精美的散文,包括“人淡如菊”、“相忘于江湖”、“去留无意”、“天然之趣”等。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