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800000017

第17章

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寒而有立五饮之名,而痰饮居其一。庞安常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准绳》云∶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成者也,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是无火之痰,痰清而稀。阴虚火动,又

二陈汤

(《局方》)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为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加姜煎(姜能制半夏之毒。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栝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栝蒌。吴鹤皋曰∶渴而喜饮水者,易之;渴而不能饮水者,虽渴犹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湿极而兼胜己之化,非真象也。按∶贝母寒润,主肺家燥痰,半夏温燥主脾家湿痰;虽俱化痰,而寒温燥润各异,脱或误施,贻害非浅,用者宜审之。有血不足,阴火上逆,肺受火伤,整肃之令不得下行,由是津液混浊,生痰不生血者,名燥痰,当用润剂,如地黄、门冬、枸杞之类,滋阴降火,而痰自清,若投二陈,立见危殆;有痰饮流入四肢,肩背酸痛,手足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大凡痰饮变生诸证,当以治饮为先,饮消则诸证自愈。如头风眉棱骨痛,投以风药不效,投以痰药见功;又如眼赤羞明,与之凉药不瘳,畀以痰剂获愈;凡此之类,不一而足。有人坐处吐痰满地,不甚稠粘,只是沫多,此气虚不能摄涎,不可用利药,宜六君子加益智仁一钱以摄之)。

本方加人参、白术,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本方去茯苓、甘草,名陈皮半夏汤;再加桔梗,名桔梗半夏汤;本方去陈皮、甘草,名半夏茯苓汤;再加生姜,名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并治水气呕恶。本方加黄芩,名茯苓半夏汤(《宣明》)∶治热痰。本方加黄连、栀子、生姜,名二陈加栀连生姜汤∶治膈上热痰,令人呕吐。去生姜,治嘈杂。本方加砂仁、枳壳,名砂枳二陈汤∶行痰利气。本方加胆星、枳实,名导痰汤∶治顽痰胶固,非二陈所能除者(加胆星以助半夏,加枳实以成冲墙倒壁之功)。再加菖蒲,治惊悸健忘,怔忡不寐。

导痰汤加木香、香附,名顺气导痰汤∶治痰结胸满,喘咳上气。本方加枳实、栝蒌、菔子、山楂、神曲∶治食积痰嗽发热。本方加苍术、枳壳、片子姜黄,名加味二陈汤仁斋∶治痰攻眼肿,并酒家手臂重痛麻木。本方除甘草,加干姜,姜汁糊丸,名温中化痰丸(《宝鉴》)∶治胸膈寒痰不快。本方除茯苓、甘草,加黄连,面糊丸,姜汤下,名三圣丸∶治痰火嘈杂,心悬如饥。单用陈皮、生姜,名橘皮汤《金匮》∶治干呕哕,及手足厥者。单用半夏、姜汁,名生姜半夏汤(《金匮》)∶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本方半夏醋煮,除陈

润下丸

(即二贤散)治膈中痰饮。

广陈皮(去白,八两,盐水浸洗) 甘草(二两,蜜炙。)蒸饼糊丸。或将陈皮盐水煮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

桂苓甘术汤

(《金匮》)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稀者为饮,稠者为痰。痰饮积于厥阴心包,则胸胁支满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此足太阴药也。喻嘉言曰∶茯苓治痰饮,伐肾邪,渗水道∶桂枝通阳气,开经络,和营卫;白术燥痰水,除胀满,治风眩;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故《本草》曰∶甘草能下气当从

清气化痰丸

治痰热(热痰者,痰因火盛也。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变生诸证,不可纪极。火借气于五脏,痰借液于五味;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半夏(姜制) 胆星(半两)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去皮尖) 栝蒌仁(去油)黄芩(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栝蒌楼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犹民之反而为贼,贼平则还为良民,而复其业矣,水退则还

顺气消食化痰丸

(《瑞竹堂》)治酒食生痰,胸膈膨闷,五更咳嗽(过饮则脾湿;多食辛热油腻之物,皆能生痰;壅于胸半夏(姜制) 胆星(一斤) 青皮 陈皮(去白) 莱菔子(生用) 苏子(沉水者,炒) 山一两。)姜汁和,蒸星无白点为度,去皂角、姜,切,同晒干用。

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麦芽燥脾逆者

清肺饮

治痰湿气逆而咳嗽(肺受火伤,则气逆而为咳;脾有停湿,则生痰而作嗽。病有五脏六腑之殊,而其要皆归于肺,以肺为五脏华盖,下通膀胱,外达皮毛,为气之主而出声也。大法新嗽以致五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有自外得者,肺主皮毛,风寒暑湿之邪,自皮毛入,内传脏腑而为咳也;有自内发者,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气上逆,肺为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蒸于肺而为嗽也。然风寒暑湿有不为嗽者,盖所感者重,不留于皮毛,径伤脏腑,而成伤寒温热诸病;七情亦有不为嗽者,盖病尚浅,只在本脏,未传入肺;所以伤寒以有嗽为轻,而七情饥饱之嗽必久而后发也)。

杏仁(去皮尖) 贝母 茯苓(一钱)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橘红(五分。)加姜煎,食远清降,加桑皮、栀、芩;冬多风栝蒌、海石;食天冬;午前嗽地、知、柏子敛而降之久嗽肺虚此手太阴之药,治肺之通剂也。杏仁解肌散寒,降气润燥;贝母清火散结,润肺化痰;五味能开

金沸草散

(《活人》)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风盛则气壅,气壅则痰生,故头目昏痛而咳嗽。《直指方》云∶咳嗽感风者,鼻塞声重;伤冷者,凄清怯寒;挟热为焦烦;受湿为缠滞;瘀血则膈间旋复花(即金沸草) 前胡 细辛(一钱) 荆芥(钱半) 赤茯苓(六分) 半夏(五分) 甘曰∶《局方》辛平,《活人》辛温)。如满闷,加枳壳、桔梗;有热加柴胡、黄芩;头痛加川芎。

此手太阴药也。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痰涎内结,前胡、旋复消痰而降气,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发散而缓中,茯苓行水,细辛温经,盖痰必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三因方》云∶一妇人牙痛,治疗不效,口颊皆肿,以金沸草散大剂煎汤熏漱而愈)。

百花膏

(《济生》)治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虚人尤宜。

百合 款冬花,等分。蜜丸,龙眼大。食后临卧姜汤下,或噙化。加紫菀、百部、乌梅,名加味百花膏∶治同。煎服亦可。

此手太阴药也。款冬泻热下气,清血除痰;百合润肺宁心,补中益气,并为理嗽要药。

三仙丹

(《百一方》)治中脘气滞,痰涎不利按∶气滞不通为气痰,走注攻刺亦曰气痰。

南星曲 半夏曲(四两) 香附(二两。)糊丸。姜汤下。

此足阳明、手足太阴药也。星夏以燥肺胃之痰,香附以快三焦之气,使气行则痰行也(《玉机痰自不分痰而宜也

半夏天麻白术汤

(东垣)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冷,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痰厥者,湿痰厥逆而上也。痰逆则上实,故令头痛、目眩、眼前见黑色也。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半夏(姜制) 麦芽(钱半) 神曲(炒) 白术(炒,一钱) 苍术(泔浸) 人参 黄(蜜服五钱。

此足太阴药也。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半夏燥痰而能和胃);头旋眼黑,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定(天麻有风不动,名定风草);黄 、人参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二术甘苦而温,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气(去湿故除痰,健脾故益气);苓、泻泻热导水;陈皮调气升阳;神曲消食,荡胃中滞气;麦芽化结,助戊己营运(胃为戊土,脾为己土);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寒,酒洗,以疗少火在泉发燥也(李东垣曰∶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令人头痛,身重恶寒,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手太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者,下虚上实也,病在足太阳、少阴,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次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每以风药治之者,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顶痛,或吐涎沫,厥冷,脉沉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补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清空膏,风湿头痛药也;白术半夏天麻汤,痰厥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吐之,不可执方而治。昂按∶以苦吐之,瓜蒂散

茯苓丸

(《指迷方》)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饮伏于内,停滞中脘,脾主四肢,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

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乳拌) 枳壳(五钱,麸炒) 风化硝(二钱半。如一时未易成,但以朴硝撒于盘中,少时成水,置当风处即干,如芒硝,刮取亦可用)。姜汁糊丸,姜汤下。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化硝软坚去坚痰,生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行气通,臂痛自止矣(喻嘉言曰∶痰药虽多,此方甚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

控涎丹

(一名妙应丸。《三因方》)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甲、延胡索此手足太阳、太阴药也(十枣汤加减,行水例药,亦厉剂)。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灼痛,入皮肉则瘰 痈疽,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唯善用者

三子养亲汤

(韩 )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痰不自动,因火而动。气有余便是火。气盛上涌故喘,痰火紫苏子(沉水者) 白芥子 莱菔子。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为君。

此手足太阴药也。白芥子除痰,紫苏子降气,莱菔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吴鹤皋曰∶治痰先理气,此治标耳,终不若二陈能健脾去湿,有治本之功也。

李士气虚

涤痰汤

(严氏)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心在窍为舌,心别脉系舌根,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脉侠舌本,三脉虚则痰涎乘虚闭其脉道,故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若三脉亡血,不能荣养而喑者,又当加补血药。风痰塞其经络,舌强不能言,其证为重;若壅热上攻,舌肿不能转者,其证为半夏(姜制) 胆星(三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心脾不足,风邪乘之,而痰与火塞其经络,故舌本强而难语也。人枳实破痰利膈;竹茹清燥开郁,使痰消火降,则经通而舌柔矣(喻嘉言曰∶此证最急,此药最缓,有两不相当之势。审其属实,用此汤调下牛黄丸;审其属虚,用此汤调下二丹丸,庶足开痰(附∶二丹丸∶丹参 熟地 天冬(两半) 麦冬 茯神 甘草(一两) 丹砂 人参 菖蒲远志(五钱。蜜丸)。安神养血,清热息风,服之得睡。有风中心脾者,有痰塞心窍者,有风寒壅滞者,致舌本木强;又有气虚、血虚、肾虚,及老人暴不能言者,宜十全大补汤加菖蒲、远志)。

礞石滚痰丸

(王隐君)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风木太过,克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上中二焦,回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八两。)先将礞石打碎,用朴硝一两,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昂按∶凡药必先入胃,然后能分布于若云膈药必须在膈,将随下,故为利痰圣药。

此手足太阴、阳明药也。礞石剽悍之性,能攻陈积伏历之痰;大黄荡热去实,以开下行之路也。然乃峻剂,非体实者不可轻投(王隐君曰∶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五饮诸饮之异,而究莫知似疼咯或梦寐奇怪之状;或足腕酸软,腰背骨节卒痛;或四肢筋骨疼痛,难以名状,并无常处,以致手臂麻痛,状如风湿;或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者;或浑身习习如卧芒刺者;或眼粘湿痒,口糜、舌烂、喉痹等证;或绕项结核,状若瘰 ;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息烦闷,有如烟火上冲,头面烘热;或为失志癫痫;或中风瘫痪;或劳瘵荏苒之疾;或风毒香港脚;或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或喘嗽呕吐;或呕冷涎绿水黑汁;甚为肺痈、肠毒,便脓、挛跛;内外为病百端,皆痰所致,其状不同,难以尽述,盖津液既凝为痰,不复周润三焦,故口燥咽干,大便闭结,面如枯骨,毛发焦槁,妇人则因此月水不通,若能逐去败痰,自然服饵有效,余用滚痰丸以愈诸疾,不可胜数,特相传于世云)。

本方加玄明粉一两,朱砂为衣∶治同。本方减大黄、黄芩各六两,加橘红、半夏各二两,甘名

牛黄丸

治风痫迷闷,涎潮抽掣(风痫,或因母腹中受惊,或因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以致痰迷心窍。或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数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螈抽掣,胆星 全蝎(去足,焙)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洗、焙) 防风 天麻此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也。牛黄清心解热,开窍利痰;天麻、防风、南星、全蝎辛散之味,僵蚕、蝉蜕清化之品,白附头面之药(去头面之游风),皆能搜肝风而散痰结;麝香通窍,水银劫痰,引以姜、芥者,亦以逐风而行痰也(按∶牛黄丸之方颇多,互有异同,然大要在于搜风化痰、宁心通窍,多用冰、麝、牛、雄、金、珠、犀、珀。若中脏者宜之,如中腑、中血脉者,反能引风入骨。此方药味颇简,故姑录之以概其余也。喻嘉言曰∶牛黄丸与苏合丸异治∶热阻关窍宜牛黄丸;寒阻关窍宜苏合丸。若手撒口开遗尿等死证,急用参附峻补,间

辰砂散

(《灵苑》)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诸痫因惊恐忧怒,火盛于心,痰塞心窍。发时卒倒,抽掣叫吼,吐涎难辰砂(光明者,一两) 乳香(光莹者) 枣仁(五钱,炒。)温酒调下,恣饮沉醉,听睡一此手少阴药也。辰砂镇心泻心火,乳香入心散瘀血,枣仁补肝胆而宁心。

本方加人参一两,蜜丸,弹丸大,名宁志膏(《本事》),每服一丸,薄荷汤下∶治同。

白金丸

治癫狂失心(癫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不能制,证属有余。此病多因惊忧、痰血塞于心窍所致。《难经》曰∶诸阳为狂,诸阴为癫。喜属心,怒属肝,二经皆火有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薄荷糊丸。

此手太阴药也。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痰已矣

青州白丸子

治风痰涌盛,呕吐涎沫,口眼 斜,手足瘫痪,小儿惊风(皆风痰壅塞经络;及痰盛泄泻肥人滑泄,多属之痰;脉滑责之痰,不食不饥责之痰)。

白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二两) 半夏(水浸生衣,生用。七两)川乌(去皮脐,生暴夜露瘫痪,酒下;惊风,此足厥阴、太阴药也。痰之生也,由风由寒由湿,故用半夏、南星之辛温以燥湿散寒,川乌、白附子辛热以温经逐风,浸而暴之者,杀其毒也(喻嘉言曰∶此治风痰之上药也,然热痰迷

星香散

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为末,服。或加全蝎。

此足厥阴药也。南星燥痰之品,制以牛胆,以杀其毒,且胆有益肝胆之功(肝胆之经属风木);佐以木香,取其行气以利痰也(木香能疏肝气,和脾气)。肥而不渴,宜燥可知。加全蝎者,以

常山饮

(《局方》)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疟初起不宜 , 则邪气未尽,变生他证,发久则可截之)。

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姜(三片)、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渣用酒浸煎,待疟将发时先服。一方有良姜、甘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行痰。阴阳不和则疟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知母滋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草果辛热,能治太阴独胜之寒;贝母清火散结,泻热除痰;乌梅酸敛涩收,生津退热(敛阴故退热);合为截疟之剂也(赵以德曰∶尝究本草,知母、草果、常山、甘草、乌梅、槟榔、穿山甲皆云治疟。集以成方者,为知母性寒,入足阳明,治独胜之热,使退就太阴;草果温燥,治足太阴独胜之寒,使退就阳明,二经和则无阴阳交错之变,是为君药。常山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结,是为臣药。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是为佐药。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入阴阳,贯穿经络于荥分,以破暑结之邪,为使药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李士材曰∶常山生用多用则吐,与甘草同用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每见奇功,未见其或吐也,世人泥于老人久病忌服之说,使良药见疑,沉 难起,抑何愚耶。李时珍曰∶常山、蜀漆劫痰截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得甘草则吐,得大黄则利,得乌梅、穿山甲则入肝,得小麦、竹叶则入心,得秫米、麻黄则入肺,得龙骨、附子则入肾,得草果、槟榔则入脾。盖无痰不作疟,一物之功,亦在驱逐痰水而已)。

截疟七宝饮

(《易简》)治实疟久发不止,寸口脉弦滑(浮大者脉弦为肝风,滑为痰,浮为在表,大为阳。若脉沉涩微细者禁用),不问鬼疟、食疟,并皆治之疟(有经疟、脏疟、寒疟、风疟、温疟、暑疟、湿疟、常山(酒炒) 草果(煨)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等分。用酒水各一钟,煎熟,丝棉盖其已发,为其气发而服药,反能助寒助热)。

此足少阳、太阴药也。常山能吐老痰积饮,槟榔能下食积痰结,草果能消太阴膏梁之痰,陈痰也(《玉机微义》曰∶上方乃温脾燥烈之药,盖作脾寒治也。用之亦效者,值病患阴阳相并,脾气郁结,浊液凝痰,闭塞中脘,因得燥热,亦以暂开,所以气通而痰止;若中气虚弱,内有郁火之人,复用燥热,愈劫愈虚,咎将谁执。杨仁斋曰∶疟有水有血,惟水饮所以作寒热,惟瘀血所以憎寒热。常山能逐水固也,若是血证,当加五灵脂、桃仁为佐,入生姜、蜜同煎;苟无行血之品,何以收十全之功耶。《保命集》云,疟夜发者,乃邪气深远而入血分,为阴

同类推荐
  •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箭堂述古

    圣箭堂述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弥陀经通赞疏

    阿弥陀经通赞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棋诀

    棋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淡定王后不争宠

    淡定王后不争宠

    美丽的公主身骑白马,嫁的却是自己喜欢的男人的哥哥,当鲜血染红了嫁衣,当爱人成为陌路,唯有让烈火燃烧真爱。
  • 我在废土有个商店

    我在废土有个商店

    “商店,我要兑换这个东西。”“不能。”“那我要你有什么用?”“爱要不要,是我强迫你了?”......废土之上,胜者为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平线上的爱

    地平线上的爱

    落叶,是衰败和凋零的象征,它的情调几乎是悲伤的。但那些在半空里飘摇,在街道上颠倒的小树叶儿,也未尝没有它们的妩媚、它们的颜色、它们的意味。一个人静静的趴在电脑前,手中的烟还在燃烧,周围的寂静让人很烦,只有噼啪的键盘声。久远的事情似乎并不久远,只因它还清晰的存在脑海里,永远的。“多谢你们的摧残,使我得到解放、自由”落叶无情地对秋风说。“劳驾你们了,把我踩成粉,揉成泥,使我得到解脱,实现消灭”落叶对不经心的人们这么说伤感日志。
  • 苏悉地羯啰经

    苏悉地羯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4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4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你是那七月

    你是那七月

    “顾千城!”听到熟悉的声音传来,顾千城往后看去。夜色挡住了来的人,可顾千城还是知道是他来了。看着他着急跑过来的样子,顾千城微微勾起嘴角对他笑了起来:“谢谢你,可我终究是做不到。”他还是没有说话,可胸口起伏的动作顾千城却看见了,在看着他的眼睛,顾千城第一次这么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我知道的,你可能是这个世上对我最好的人了,还有她,可是……对不起。”说完顾千城转身,奋不顾身的就跳了下去。“顾千城,你是我这辈子唯一想娶的人!”
  • 红莲剑神

    红莲剑神

    陈玄无意间吞下一株奇异的红莲,竟然获得了传说中的剑神系统!天阶武器?削铁如泥?!不好意思,在我+17大宝剑面前都是渣渣!生命不息,氪金不止!只要能变强,花点小钱算什么!衣衫褴褛的少年望着金光闪闪的大宝剑,开心的咬了一口半个月前剩下的馒头:嗯,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