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2000000008

第8章 砥砺真功(21岁~39岁)(2)

孙思邈来到长安西市,找得一家客栈。客栈为双层木楼,看去颇为陈旧。门前街面不宽,显得有点拥挤。孙思邈礼貌地对掌柜的行礼,再打听是否有医生在客栈住过。

“医生?姓啥?”

“对不起,我也说不上。”

“我这儿住过的医生多了。”

“还会有医生来住吗?”孙思邈忙问。

客栈掌柜的随口再道:“当然会有。这些人腰上别个葫芦,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这给孙思邈极大希望,高兴地道:“太好了。我请求也住你这儿,每天给你干活,有一点儿吃的就行,不取半文工钱。”

客栈掌柜的将孙思邈看了两眼,不屑地道:“你瘦不拉几,能干什么?”

孙思邈立即回答:“我什么活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

客栈门口有一废弃石锁,约莫二三百斤。掌柜顺手一指,要孙思邈将它举起。孙思邈听罢,一本正经地弯腰,去抱那巨型石锁。石锁却实在太重,孙思邈几次都不能抱起,还差点砸了脚。孙思邈再一用力,几乎使尽所有力气,终将石锁抱了起来。围观者一片喝彩。

孙思邈放下石锁,累得跌倒在地。

这时来一老者,须发全白,对客栈老板道:“这石锁二百多斤呢。要是闪了腰,害他一辈子。”说时,弯腰去拉孙思邈起来。

孙思邈坐在地上,一眼看见老人腰间挂着个小葫芦,不由喜出望外。他立即膝行上前,跪于老人面前:“师父,请收了我吧。”言毕连连磕头。

老者转身问客栈掌柜:“刚才是怎么回事?”

“他想在我店里干活儿,希望有机会见识住店医生。我担心他力气不够,才决定试他一试。”

老者转身对孙思邈问道:“是这么回事?”

孙思邈继续磕头:“是是,确是如此。三生有幸,我就是奔您老来的。”

客栈掌柜也一旁怂恿:“这娃确也实在,你且收他为徒吧。”围观者明白了事情真相,也都力劝老先生:“这娃会有出息的。瞧他这决心,难得一个好人。”

诚意感动天地。老者再将孙思邈打量一番,终拿定主意:“好,你且起来,我收了你吧。”

老先生领孙思邈来到自己的住处。其住处乃郊外一座农舍,土墙垒成,房顶盖着干草、麦秸,压着木板、石块。房顶因盖得久了,长出许多绿苔。屋里地面啥也没铺,就是光溜溜土层,但扫得很干净。

老先生领孙思邈入内,抱来一捆干草,摊在地上,上面再铺一块白布,道:“你就睡这儿吧。睡得着吗?”

孙思邈高兴地道:“我倒下便能睡着。”

老者同样出身贫寒,理解孙思邈学医的迫切心情。他让孙思邈半跪半蹲,自己也席地而坐,盯了孙思邈好一会儿,才缓慢地道:“如今读书人都追求功名。你跟我学医,只怕后悔。”

孙思邈连忙磕头:“不后悔,不后悔,一万个不后悔。”

“你学医是想挣钱养家,还是别的?”

“救人,救别人,也救自己,还有……”孙思邈忽然想起双亲都已不在,不由鼻子发涩,眼圈发红。

老先生见问到伤心处,便将话题岔开,问他读过些什么医书。

孙思邈如实回答:“数量十分有限。我是找到一册读一册。”言毕打开包袱,掏出几本读过的医书,其中大半经过粘补。老先生见其中几册的字体不够规范,显系孙思邈手抄,便问:“抄书是何念头?”

孙思邈应道:“我的脑子笨,抄书为加深记忆。”

老先生顺手拿起一本,翻开其中一页,问:“你且背上一段我听。”孙思邈见他拿的是《黄帝内经·灵枢》中的一篇,随即如流水般背诵起来。

老先生又抽查了其他几篇,孙思邈全都倒背如流。

老先生由衷赞道:“不错。书就要这个读法,读了一册就是一册,一册一册烂熟于心。尤其医书,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过,光读这些还远远不够。”

老先生说着,引孙思邈走进另一间小屋,打开一个粗糙木柜,指着里面的藏书:“这些医书,全是上古大师传下的精品,你须一本一本熟读。”

孙思邈颇为惊讶:“都须熟读?”

老先生肯定地道:“不假。”接着介绍,中华医学数千年一脉相承,殷商时期初具规模,周代正式纳入王官。然而起初只有零篇,少有结集。延至春秋末期,医学才渐成体系。经历代学人补充整理,始有《黄帝内经》横空出世。此乃中华医学发韧之作,多少代人心血的结晶。

老先生说到最后,从书柜里掏出数册《黄帝内经》抄本。纸面虽有些发黄,字迹却工整清晰。

孙思邈眼前一亮,如见至宝,忙小心接过,捧在手里,激动地道:“太好了,我此前读的只是残篇,总也找不到全本。”

老先生再从书柜里掏出几册,一边解释:“约与《黄帝内经》成书同时,《神农本草经》亦整理问世。此书托神农氏遍尝百草的寓意,实则集数千年药学之大成。可惜该书真本早佚,今多以晋代陶弘景校定本为据。”

老先生言毕,取出数册《陶弘景集注神农本草经》。

孙思邈更喜,道:“多谢师父。此书弟子闻所未闻。”

老先生继续指着柜内藏书解释:“自《内经》《本草》之后,年代渐近,才有流传。主要有《甲乙经》《素问》《难经》《伤寒论》等,每个著者都费尽苦心,一字一句皆有出处。”

孙思邈兴奋地道:“太好了,也显得我太没学问了。师父所说的许多经典,好些我都从未听说。还有的虽知其名,却无缘见得。乡下医生们多半保守,不肯将医书借出。楼观台藏书虽多,医书却少,我全读过了。师父您肯将这许多书给我阅读,太难得了,我要争取全背下来。”

老先生听了,没立即表态,只盯了他半晌。

孙思邈自此便和这些书粘上了。无论是花蕾初放的早春,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硕果累累的秋日,雪花飘飞的冬夜,孙思邈除了给先生做些杂务,或一同上山采药,余下时间便是读书。他在草坪里读,在树阴下读,在灶间火光前读,也在雪天寒风里读。那书被他一本本轮着抽下,又轮着放回。他不仅是读,还认真抄写。经他手抄的稿纸,叠成一堆一堆的,再细心装订成册,又成为一卷卷新书。

老先生口里不说,心下甚是满意。

那日师父来到书房,指着一排书柜问孙思邈。听孙思邈说不仅读了,还都抄了一遍,甚至两遍,便随手抽出一卷。此为《甲乙经·自序》,晋代皇甫谧所作。孙思邈不假思索,随口背诵:“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百草而知方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老先生另抽出一本《难经》,指着其中一节“一难”,孙思邈即又背诵:“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老先生接连抽考了几本,见孙思邈都能背出,这才高兴地夸他“有出息”。

不过,孙思邈并非天生之才。那日老先生对他提出,能否画一张人体经络图。孙思邈顿时傻了眼,因从未接触。老先生抿嘴一笑,表示理解。同时强调,真正的经典,尽皆披沙沥金,万里挑一,经得起时间检验。一页经典,抵得上十卷平庸之作。故面对经典,须满怀恭敬之心,方能百读不厌。孙思邈听了,连连点头。

孙思邈自此潜入书的海洋,重拾儿时死记硬背之法,一册一册背诵医学经典,对事关人命的一个个药方,尤其不惜笨功。有时人在梦中,嘴里还絮叨不已。

这一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直相伴孙思邈终生。

孙思邈在漫长的一生中究竟读书多少,其中多少卷帙可以倒背,实难数计。翻开两部《千金方》,厚如长城方砖一般,便可想见他曾涉猎多少古籍。因书中所载方术,除直接经手者外,还对前人部帙浩博的方书“删裁繁重,务在简易”。内容之广,几乎涉及他所在时代古今所有优秀医书。若无海一般的阅读量,根本无从下手。

到了晚年,孙思邈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恳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18]

这还不是孙思邈读书心得的全部。他之体会,欲为大医,光是熟读医书不够,尚须旁通其他经典:“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19]

看了上述文字,读者或许感叹:难怪今日医药大家甚少,庸常之辈遍地,似孙思邈这般发奋苦读者,业界又有几人?欲在其他行业有大作为者,或许都可从孙思邈身上得到启发。

三 丝毫不苟 辨析病症慎之又慎

孙思邈自跟定老先生后,便有了正式接诊机会。老先生接诊处为一茅舍,四壁皆竹篁木片,房顶盖着麦秸干草。每临大风,茅舍“吱嘎”作响。一座破旧屋舍,却成了患者圣殿。多少人远道而来,就为着能与老先生聊上片刻,求剂良药。而老先生总不会让他们失望。

那日来一重症患者,满头白发,举步维艰,腋下拄着双拐,看似六十老人。孙思邈忙奔到门外,敏捷地扶他进屋。老先生热情地请他坐下,和颜悦色地问:“多大年纪?”

“虚岁二十六。”病人的回答有气无力。

“你才这个年纪?”立于一旁的孙思邈,不由脱口而出。

老先生以眼神制止孙思邈,再问患者发病多久。听病人介绍,他已发病十二年,拄双拐五年。说话时两眼枯涩,似显绝望。老先生立即安慰患者:“既到我处,你且放心,必帮你把拐杖扔掉。”

患者听了,稍事迟疑后即将拐杖扔下,“扑通”跪地,连连磕头。因过于激动,身子失衡,歪倒在地。孙思邈忙扶他在几上坐下,又帮他拍去身上灰尘。老先生再问他此前服药情况,患者称所服之药堆积逾山。老先生复问,医生们诊断他所患何疾?患者回答,诊断结果几乎一致,都说他患的是风湿病。

老先生有意通过实际病例,教授孙思邈真传,故要他先给诊断。孙思邈认真观察病人脸色、舌苔,又给病人把脉,然后报告师父:“是风湿病,没错啊。”

“再看,再看看。”

孙思邈再看一遍,搔了搔头:“怎么感觉有点像心脏病了?大概是风湿病引起的吧。”

老先生听了,哈哈一笑:“猜谜啊。”乃靠近患者,亲察病情。他先是认真把脉,观看舌苔,又帮他活动关节,轻叩膝头。孙思邈半蹲在旁,仔细观察。

老先生边看边耐心询问:“还有哪儿不舒服?”

“关节。平时不疼,一活动就抽筋,一受凉也抽筋,抽筋就疼得迈不开步。”

老先生接过话说:“你是否皮肤干燥,有时痒得难受啊?”

“正是。有时痒得真想用刀子刮。”

老先生应道:“明白了,你先歇着吧。”回头对孙思邈道,“你与他此前所见的医者一样,都把病给看反了。”

见孙思邈吃惊的表情,老先生不急于解释,转身再对患者,很有把握地道:“我给你开个方子,服过十剂就会有变化。如感觉对症,可再来找我。”

“十剂?”

“十剂!”听老先生说得如此肯定,病人面带狐疑,拄杖艰难而去。孙思邈见他无力迈过门坎,忙又起身搀扶。

十天后的巳时一刻,那患者再次出现,虽仍拄着拐杖,步子却轻松多了。孙思邈忙迎上去,询问究竟。患者连夸老先生神医,那药水头一天喝下就有感觉,再服九剂果然明显见效。

老先生见患者往外掏钱,且是一个银锭,忙要患者把钱收好,微笑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根治顽症,性急不得,再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还要继续花钱买药呢。”说毕,给患者再换了一个方子,要求照此连服四十剂。“将这四十剂服完,你才能把拐杖扔了,重新挺直腰杆走路”——老先生说得极为肯定。

患者千恩万谢,拿着方子去了。

孙思邈一旁看了,直觉如见幻术,忙向师父讨教。

老先生让孙思邈一旁站着,认真讲解:“患者这病,貌似风湿,实为阳虚。病人受凉腿就抽筋,说明体内有寒。再伴以皮肤瘙痒,说明阴血不足。病家准确病症是:体寒阳虚、筋脉失调、阴血不足,而非简单的风湿类症。处方唯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若当作风湿、类风湿、痛风来治,便是南辕北辙了。故古人有言:‘治病必求于本,辨症必穷本究源。’”

孙思邈茅塞顿开。“我把这方子抄下。遇上类似病人,当可派上用场。”说时,赶紧去找笔墨。

先生却摆手制止,道:“树有千姿百态,人有千差万别。处方再好,也切忌生搬硬套。云有多变,病无常态,故不可万人同方。即便表面是同一个方子,用在不同患者身上,其君、臣、佐、使配伍,以及剂量调配,也需有所增减。”

这次经历,给孙思邈留下极深印象。自此他时刻牢记师父教诲,每遇患者皆反复诊断,慎之又慎。

那日孙思邈独自接诊,患者为一体胖男子。孙思邈满面笑容地问:“感觉哪儿不适?”

“肚子胀满,大便困难,还放不出屁。”患者见孙思邈年轻,颇有些瞧不上眼,回话大不耐烦。

孙思邈让患者躺下,轻轻按其腹部。他不计对方态度,脸上仍带着微笑:“按着疼不疼?”

“不疼不疼。”

孙思邈扶患者坐起,再察探舌苔脉博,复问:“找谁看过吗?”

“吃过几个医生的药,越吃越糟。”

同类推荐
  • 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长期坚持读书学习的故事,通过他们,让读者感受到领袖们的热爱读书、追求进步、尊重知识高尚情操。
  •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他是能掐会算的大明帝师,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宠儿。建功立业、辅政称帝,却终究没能保住自身性命。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历史的宠儿,稀里糊涂的“神人”?也许,等您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您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这是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独的人生自述,其中也包括她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她用直白、坦诚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出生在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前往巴黎求学,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最终取得卓越成就的传奇一生。本书还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中国法治之路

    中国法治之路

    宪政是当代一种比较理想的政治制度。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一大文明成果,是各国人民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宪政?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如实行宪政,在政治制度上需要作哪些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理论认识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现在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本书就这些问题探讨充分,并就中国宪政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 杜甫文集2

    杜甫文集2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使命守望者

    使命守望者

    这是一个关于使命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你守护这个世界,我守护你的故事……秋风不离,北雁不弃——我不可为你负了天下,但亦不会为了天下负了你。我愿意为了你护这天下,只因为是你……这天下风情万种,值得觊觎一眼的——只有你
  • 凤落九天,冷王独宠刁蛮妃

    凤落九天,冷王独宠刁蛮妃

    钟楚本该是南楚国的公主,因为皇室权力斗争,她自幼流落民间。在逃亡中,她遇到了顾祁,从此便跟在他身边,随他一起回到了侯府。谁知,在侯府也并不太平,被旁人嫉妒、被夫人陷害、被小姐诬告,好戏轮番上演,却都被她一一化解,手到擒来!但在一次意外中她得知了自己身世不凡,为了查清身世之谜,她抛下他,凭着动人的容颜,得到皇上的宠爱,让她在这后宫中游刃有余。临走之前,他咄咄逼人:“钟楚,这一辈子都别想逃离我的身边,天涯海角我都会缠着你!”然而当真相揭晓,人皆将她视如蛇蝎,唯有他待她如掌中珍宝。可是谁料最后的最后,她却发现,原来她一直所求之事,皆不过是另一场阴谋罢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出

    七出

    我不住地点头,我的意识的确模糊了。电视正在播送畅销片子,我看见很多人质被劫持者所拘留,他们愁眉不展。我又想起关于妇女“七出”被休的一条条理由,在那个久远的过去,父亲究竟是出于哪一条理论根据,需要让母亲离开呢?我想不出结果。由此又想到我们姐弟依旧寄篱于父亲的恩泽之下,仰老人家的鼻息,托他的荫庇过日子的情景。从这个意义上去说,我们类似有点人质的味道,我们姐弟并不自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历史上,他是位圣人,知礼明义,正襟危坐,与人保持距离感政治上,他渴望出仕,渴望与当权者合谋,心灵却不肯被招安生活中,他爱好音乐,喜斟小酒,崇尚财富,却鄙视不义之财教学中,他诲人不倦,粉丝云集,却常有弟子质疑他、顶撞他,他是个苦孩子,做过保安、会计,自学成才他善于化解职场矛盾,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但他鼓励子女自由恋爱周游列国,率真的他对异性有说不清的萌动,这时的先生,很接地气,在他身上你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他是国人心中的夫子,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是我们的孔二先生。
  • 演戏从超神学院开始

    演戏从超神学院开始

    这是一个中二少年,不知得罪了哪一座神佛……得到了一个坑哥的演戏系统的故事……且看中二少年莫雨凡如何在被坑的情况下.....改变命运....脚踏诸天!书友群:872350294..本来没想发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发一下吧…
  • 佛说菩萨睒子经

    佛说菩萨睒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