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2000000037

第37章 盛世作为(81 岁—108 岁)(2)

老三李元吉却不同了。他年幼受宠,乏真才实学,无领兵经验,曾在关键时刻丢了太原,气得父亲要劈了他。后跟着李世民参与洛阳围城,实际不起任何作用。如今虽说江山易主,他却自叹命运不济,上头竟有两个嫡亲哥哥压着,接任皇位比徒手上天还难。李元吉暗忖,自己既然做不了帝王,便须尽情享乐。本人既与大哥、二哥同父同母,就该过另一种帝王生活。

在争夺江山期间出力最少的李元吉,当察觉老二对老大很不服气时,便动开脑筋了:若能将老二除去,以老大之憨厚,没准自己能成为皇弟呢。李元吉便在两个兄长间挑拨离间,使之彼此猜疑。偶或主动向大哥靠拢,散布些老二如何不满的言论。有一回竟说得有鼻子有眼,硬称李世民已设下圈套,要将太子干掉。

李建成听了,吃惊不小。想自己一直待秦王不赖,秦王怎会这样算计自己?思来想去,乃决定来一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恰逢一日秦王提出,欲设宴款待家兄,以叙兄弟情谊,李建成便大着胆子来了。他先花钱买通秦王府内一个昆仑奴,通报秦王府内情。知秦王此举确是善意,旨在缓和兄弟间紧张关系。

李世民与兄长已多时不在一块儿喝酒,不知兄长近年留守长安后酒量大增。而他自己因为高兴,喝得太猛,因之先醉。

酒醉乱性。再喝下去,李世民便不能自持,酒水只一小半倒进嘴里,大半从嘴角流到宽大的胸襟上,嘴里同时溜出些不逊之词。意思是:你是太子,我啥都不是。如此等等。李世民最后突然站起,抱着那沉重的陶瓷酒瓮,“啪”地掼在地上。

李建成大为吃惊,联系李元吉此前所说,似乎一切得到证实。

也就在这时,李建成派人访得孙思邈五台山住地,即请老先生务必东宫一走。一是请他卜筮前程,二是想从孙思邈口中试探秦王行止。李建成知秦王与孙思邈关系非同一般,或许能打听些消息。

孙思邈对李建成之请无由拒绝,于是跟着入宫。

此前,孙思邈亦给太子并诸儿治过杂症,彼此相熟。在他看来,李建成沉稳自持,忠厚善良,只是军事方面逊于老二,故未能取得突出战功。然而在维持地方治安、巩固后方基地方面,仍有出色成绩。此项对夺取全国政权,关系无疑极大,因之还有人将他比作汉初萧何。

不幸的是,李世民功高盖主,对李建成威胁太大。

其时,李建成对二弟异常举动几无察觉,只是两眼向内。他之所想,一在如何协助父亲重建国家,为将来继位打下深厚基础;二亦有享乐之心,以为天下既定,不必再如战时那般过艰苦日子。故李建成稍有空闲,即与一班旧友频频相聚,吃喝玩乐兼议国事。拥聚在李建成周围的核心力量,为他亲自创建的“长林军”。

孙思邈一望李建成面容,但觉晦暗阴涩,疑似犯了凶煞,不由替他焦虑。此事却不可明言,只能以医治为譬。孙思邈避席顿首,恳切地道:“自古上医治病,主张‘安不忘危’。故太子殿下需见微知著、防范于未然才是。”

“那些我懂。曾闻先生有卜筮之功,可否领教?”李建成却道。

“禀太子殿下,任何隐疾皆显于面部,不用卜筮。”孙思邈故作不解其意。

李建成这才直言,欲知何时才能登基。

这让孙思邈吃惊不小。须知,太子盼望登基乃极大忌讳,一旦传出,可是杀头之罪。孙思邈知太子敢说这种话,乃是对自己极大信任。孙思邈不便面驳太子,乃委婉应道:“启禀太子殿下,老夫只管医疗,不懂卜筮之事。作为医者,老夫的追求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知晓未病者为高人。”

临出门时,李建成一再向孙思邈打听李世民动静,让他更觉为难,亦更觉忧虑。他能说什么呢?何况确有一段时间未与李世民谋面。出得东宫,孙思邈惊恐地预感到,又一场皇室子弟间帝位争夺战迫在眉睫。他想到李世民势力之强,不由替李建成捏一把汗,同时想自己该如何应对,估计李世民不会忽略自己。

果然,孙思邈才入东宫,李世民即便侦知。原来李世民亦在父亲和兄长身边安了耳目,手段类似杨广。这些被收买的宫人,说来也没啥事,不过是向李世民通报皇上与太子行踪,或彼此间的简短谈话。李渊与李建成谈话时,有时对宫人不避忌讳,故他们能听得三言两语。这片言只语在宫人听来平淡无奇,李世民却看得很重,视作决策依据。

且说李世民酒醒之后,知孙思邈被太子载着去了东宫,顿时大怒,当即着人前往东宫,欲将孙思邈接来,给王妃长孙诊治。听说孙思邈已经离去,李世民即命人去住处将他载来。

孙思邈来到李世民府上时,秦王余怒未消。只见李世民立于中殿门首,板着面孔迎客。他与孙思邈才一照面,即质问为何要去东宫。孙思邈双腿跪地,礼貌地道:“启禀秦王,太子确有顽疾。”

“你说什么?太子顽疾?”李世民对这话忽来了兴趣,忙问究竟。

孙思邈知秦王之意,再次揖首:“医家本不该向他人透露患者病情,此为职业操守。然而秦王并非外人,对太子一贯关心。太子染疾这事……”孙思邈故作神秘,要求秦王摒除左右。

李世民兴趣愈浓,特将孙思邈引入书房。二人坐定后,李世民让人递上茶来,才听孙思邈如此这般,介绍李建成病情。

“可会危及生命?”李世民急切地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恙若治愈不及,后果皆难预料。”孙思邈明知秦王心思,故意闪烁其词。

李世民挑不出孙思邈的碴儿,稍作沉思,于是吩咐:“本王不责难你了。你可继续去东宫诊治,只将一些情况及时告知。太子乃本王胞兄,我怎可不闻不问。但本王及长孙王妃这边,你须得使出全力,确保健康平安,否则决不饶恕。”

孙思邈磕头不止,庆幸一场风波巧妙化解。

孙思邈见秦王书屋壁上,有一幅秦始皇泰山封禅图,室内各种藏书自地面叠至天花板。他由此想到,秦王曾发起文学馆,意在结党组团,可见抱负之大。征得秦王允许,孙思邈看那书脊题目,涉及兵、略、文、史、医、农、道、释诸多方面。其中不少书籍尚未启封,说明秦王许多读书计划尚待实施。

孙思邈暗自哀叹,天既生李建成,何必再生李世民?或曰,天既将降大任于李世民,何必不让他赶在李建成之前出生?

孙思邈散布太子身患小恙,旨在让李世民宽心,不必对太子过分警觉。这善良老人只想在兄弟间起缓冲作用,可惜双方都不买账。

李建成这边,那日对孙思邈所言当时反感,过后却咀嚼出一些滋味,不由忐忑不安。那回兄弟聚会所留的阴影拂之不去,使得他如一头棕熊关进笼子里,焦虑地来回走动,手抓着什么就扔什么。他将秦王自洛阳大捷后种种言行逐一梳理,竟无一不是冲着太子之位而来。原来老二是在为他自己打江山,甚至不一定甘心老父久坐朝廷。

李建成百思不得其解,乃决定向父亲禀报。

勤政殿为新建宫殿,楠木廊柱,朱漆大门,金色拱顶拼成盘龙图案。室内置几张特大书案,每张书案都堆满各类奏折。李渊俯身靠近窗台的大书案前,正手持朱笔批阅奏章。李建成不及内史通报,便一头闯了进去,“扑通”跪下,伏地不起。父亲问他,也不说话,只是磕头。见问得急了,才道:“我请求父皇,废去‘太子’称号,做一普通平民。”

李渊一听,立刻将朱笔放下,眼睛瞪得老大:“谁让你说这等疯话?”

“启禀父皇陛下,儿臣实心实意。二弟功大,太子之位就让与他吧。”

于是李渊意识到兄弟俩之间有事了。他却绕开正题,只将李建成痛骂一顿,骂他整天不干正事。李建成跪地听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背上渗出一层汗水。父皇所说,确是事实。他虽说每日照例上朝,脑子却从不认真想事。退朝之后,更只想如何轻松安闲打发时光。李建成除宠幸一堆年轻女人,最大嗜好便是打猎。他打猎倒不是非得领着一班人马,闹得惊天动地,而是邀上十几个人,轻装出门,于山野闲逛,在水边横卧,或带着帐篷与宠妾们在野地里嬉戏,至天黑方归。有时还身着便装,去曲江池畔的楼亭坐着听戏,至午夜才返。更有些时候,他携上三五个心腹侍从,潜入长安城里娼妓集中的街巷,与那全城顶级舞女共度良宵,如醉如痴。

李建成挨过父皇一顿狠批后,心里倒是踏实了许多。因看出父皇只是训他,并无废太子之意。李建成退出之后,高兴得往肚里直灌黄酒。

李渊其时确实维护太子,毫无废立之意。故当山东刘黑闼二次兴兵作乱时,李渊未再给李世民立功机会。李建成则采纳太子洗马魏征之言,主动请缨,以求战功。父子俩一明一暗,配合可谓默契。李渊哀叹,若窦氏在世,兄弟间断不会闹得这样。

李建成出征时,曾有让孙思邈随军之意。孙思邈顾虑秦王情绪,乃以年高体衰为由予以婉拒。且再次提醒太子,务必牢记“防重于治”的道理。

李建成出征顺利,终将刘黑闼平定。班师回朝时,李建成又是好一阵欢喜,以为从此平安无事,承继大统有如探囊取物。

李建成却忽视了老二的势力。当李世民知父亲对太子并无恶感时,即发动各方人等游说皇上左右,尤其各位贵妃娘娘。系列动作不可告人,长孙王妃亦参与其中。

那日孙思邈正在长安东市寓所写作,却听得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孙思邈放下笔,赶紧开门,抬头一看,不禁呆了。出现在面前的,竟然又是太子李建成。他穿一件赭红长衫,戴一顶褐色席帽,显得倒也随意。待入院门,李建成将侍从们阻住,把小院门关上,大步走向里屋,同时摆手让孙思邈切莫高声,也不必躬行大礼。

“免了免了。”李建成气吁吁地道,“在先生面前也不避讳,只千万请先生替我卜筮,近日吉凶何如?”

孙思邈闻言,颇为吃惊,赶忙跪道:“启禀太子殿下,这个老朽确实不懂。”

“你当然懂的,怎能不懂?本殿下可是诚心诚意。”太子固执地道。

“启禀殿下,老朽的确不谙此道。”孙思邈态度坚决,只是摆手。

李建成急了,乃欲弯腰鞠躬。孙思邈忙上前制止,同时提议:“殿下若确有诚意,容老朽替殿下去楼观台求签,或许能得真谛。”李建成却相信坊间所传,孙思邈大德之人,修炼完臻,必有预测之功,只不愿直言罢了。

孙思邈见推却不能,便字斟句酌地道:“太子目前尚无大碍,只诸事留些心眼,既不可强进为退,亦不可强退为进。”

孙思邈对卜筮、推演之术,其实略通。这学问不仅在当时颇为时髦,于道教信徒中普遍流行,且至今仍有市场。《旧唐书·孙思邈传》中,有一段文字,专谈孙思邈预测之功。书云:“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五子侹、儆、俊、佑、佺以谒思邈。思邈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思邈曰:‘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吏,可自保也。’后齐卿为徐州刺史,思邈孙溥果为徐州萧县丞。思邈初谓齐卿之时,溥犹未生,而预知其事。凡诸异迹,多此类也。”

史传,孙处约曾官至宰相,公元六六四年出任东台侍郎时,孙思邈一百二十三岁,两人确有交往。不过卢齐卿在史书中有太子詹事之职,却无徐州刺史一说。其孙孙溥任县丞事,则不见诸他书。此事究竟如何,难作定论。

过不多时,齐王李元吉也来找孙思邈,要求看病。孙思邈亦不敢推却,只能拱手请进。果然,李元吉所关心者,亦是未来前程。这让孙思邈如何言语?孙思邈乃说些模棱两可之语,嘱他好自为之,同时一再劝善,讲那“仁者寿”的道理。最后以齐王房事过度、而致五劳七伤为由,给开处“人参汤”数剂,嘱其好生服食。

送走李元吉后,孙思邈更觉不安,秦王没准也会来找,求他卜筮。孙思邈知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影响局面,乃决定寻机远避,哪怕李世民怪罪也罢。

此事发生在“玄武门之变”之前。

正当孙思邈犹豫之际,却有长安一尼姑庵住持派人前来,请孙思邈出诊。孙思邈窃喜,正好借机离开是非之地。他乃将寓所大门锁了,立即上路。

三 食治为先 医霍乱谈病从口入

孙思邈在李渊主政的“武德”年间,有多处行医记载,皆为自述,表明他在巧妙脱离李氏兄弟纠缠后,始终坚守在医疗一线。除前面提到制作“玉壶丸”不成外,还有几件:

例一,亲验朴硝煎方。孙思邈自云:“武德中,有贵高人师,市奴谓之金石凌,非也。此方直用二硝、寒水石、石膏可也,即不劳金。有金者,贵高人所加也。”此处所言药方,名为朴硝煎方,主大热。“有人苦热不已,皆由服石所致,种种服饵不能制止,惟朴硝煎可以定之。”

贵高人之朴硝方构成为:朴硝一斤 芒硝八两 寒水石四两 石膏二两 金二两

孙思邈运用该方时,去金,以四味入药。其法云:

上五味,先纳二硝于八升汤中,搅之令消,以纸密封一宿,澄取清,纳铜器中。别捣寒水石、石膏,碎如豆粒,以绢袋盛之,纳汁中,以微火煎之。候其上有沫起,以箸投中,箸箸如凌雪凝白,急下泻著盆中,待凝取出,烈日曝干。积热困闷不已者,以方寸匕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搅和令消,顿服之,日三。热定即止。

此方由孙思邈亲验,确认无须以金入药。金为贵高人另加。[84]

其时,服食石药者多为富庶且有身份人士,困厄平民不在此列。故孙思邈治疗因服石药引发的疾病患者,或是达官,或是士人,甚至皇亲国戚;其活动范围,包括达官士人集中的京师地区。由此再得证实,孙思邈行医京城,非自李世民登基日始。

同类推荐
  • 黄金荣全传(下)

    黄金荣全传(下)

    众所周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亨”,他们各有各的招数,叱咤风云,闯的猛,玩的火,斗的凶。真是极尽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滩的黑白世界。大凡黑道枭雄总爱“狐假虎威攀高枝,借腹怀胎自发家”,总热衷“借高枝扶摇直上,会做人扬名江湖”。他们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总要为自己寻找理想的靠山,躲避官兵的清剿,防备百姓的报复,还有仇家的追杀,但是,他们决不甘为人下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靠山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霸业。
  • 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

    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

    做一个安静的人,缓慢地活。与世无争,简简单单过此生。亲人在,爱人在,狗也在。山川巍峨,河流清澈,天空湛蓝,花草繁茂。有善意,有信任,有团圆,有相伴。最好,也真的还有“一生一世”和“至死不渝”。这是我所有的梦想,大概也是最奢侈的。但我觉得,林徽因做到了。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与梁思成一起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等。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 )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热门推荐
  • 创造新思维(科学知识大课堂)

    创造新思维(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我的末法纪元

    我的末法纪元

    当太阳毁灭之时,全世界都濒临黑暗。科学家们将这个世界成为末法世纪。唯一能够在这个世纪幸存的只有进化的人。没有成功进化的人,将会蜕变成原始,成为异人类。
  • 斗龙战士之默恋

    斗龙战士之默恋

    他叫东方末她叫蓝天画她叫百诺他叫洛小熠他叫凯风她叫沙曼他叫欧阳零她叫路子园他是世界的宠儿她是树林的公主她是光之公主他是火焰之子他是海的的宠儿她是一个沾满血的弃儿他是家族里骄傲她是家族里的耻辱「我不甘啊啊!」「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洛小熠,我恨你!」「是不是无法挽回了?」「我们,不适合在一起」「不是说好一起面对的吗!?你这个逃兵!」「别让我想到你了,会难过,会痛啊!」「我累了…爱累了…」原创,不许抄袭战斗风加恋爱风
  • 追寻潘多拉

    追寻潘多拉

    传说中,古老的埃及,有不死的法老,遥远的东方,有开天辟地的仙人,而我们,有降下神谕的天使,这些我曾以为都是笑话而已,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一个活着的狼人,他口吐人言,有着惊人的力量和敏捷,历史掀开了一角,让我窥探到一丝丝真相。因意外和传说中的宝藏连接在一起,追寻隐秘的历史,寻找和神并肩的力量。成为孤独王座上唯一的王。第三人称,东方主角,非正经主角
  •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一睁眼,来到千年之后,师父成了亲爹,师娘成了亲娘,还附送一枚嫡亲小兄长。啥啥都要票的六十年代?关平安叉腰畅笑:怕啥!可这家伙是谁?齐景年:忍?!这是一对前世的夫妻穿过千年之后再续情缘的故事。
  • 修行本起经

    修行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奇的动物

    神奇的动物

    2002年7月,神秘“怪兽”再现长白山天池的消息不断从各路媒体传出。天池真的有怪兽吗?自从1908年有关“天池怪兽”的最早记载起,这个问题已困扰世人近一个世纪之久。
  • 蹩脚诗人流浪记

    蹩脚诗人流浪记

    一个人流浪,一个人远走他乡!一个人写诗,一个人挣扎彷徨!一个人爱恨,一个人跌撞人间。我不知道对错,因为有不同的喜好;我不知道方向,因为有不同的渴望;所以,只撒一片文字,只丢一抹情绪,只在沧海桑田的人途里,采撷一瞬!所以,只剥一粒种子,只画一颗心灵,只在深不见底的情海里,打捞一念。或许,诗歌之于我就像阳光般无色,眼睛是捕捉不到的,只有映照在流水般的情绪时,方会折射出内在的色彩。而诗歌之下的我却什么也不是,不是心思细腻的比喻,不是暗涌孤独的夸张,不是壮丽豪迈的铺陈,更不是左右难舍的修辞,至始至终,我只是一个不像样的名字罢了,一个蹩脚流浪的凡夫俗子罢了,一个被时代的风暴所扬起的尘埃罢了!
  • 凌云道传

    凌云道传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镇少年林亮穿梭世间,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追寻一切的真相而不断前行。且看平凡少年如何逆境重生,霸凌大陆!
  •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为胡适、唐德刚及龙应台所敬重,权威体制下最值得重读的斗士雷震唯一传记。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