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0600000012

第12章 抗战“沸点”洪子店(3)

刘桂云、栗政民上西街口,刘克成带两人上东街口。西口的鬼子喝得醉醺醺的。刘桂云从背后悄然上去,卡住他的脖子,脚下一绊,就把他平展展放到地上,没等他反应过来,栗政民一刀将他的头割下来。刘桂云划了一根火柴,朝高坡晃了三晃,黄胜斌等率领众队员迅速进街。东口的刘克成刚要下手,不料被鬼子发觉,鬼子撒腿就跑,刘追赶,西边的黄胜斌迎面赶来,鬼子见两面夹击,刚要扣动扳机,说时迟那时快,刘克成咔嚓一刀,鬼子脑袋开花了。真悬啊!要是这一枪响起,整个计划就泡汤了。

但是,面对紧闭的大门,足有两丈高的院墙,队员们没有飞檐走壁的本领,还真是着急。只见黄胜斌两腿一叉,两手扶墙,来个骑马蹲裆式,刘桂云马上踩到他的肩膀上,栗政民几个人搭起人梯,一连把八个队员送到房顶。到了房顶才知道,狡猾的鬼子把木梯拿掉,放在院子里。刘桂云着急啊,百十号人还在院外等着呢!他急中生智,用猴子捞月亮的办法,让两个队员沿着前屋檐下的明柱,悄悄下到院子里。他俩又轻轻把梯子靠在房檐上,几个队员都下来。两个人去开大门,其余人来到南屋的窗下,准备战斗。透过破窗纸,看到五间敞通的屋子里,马灯下,两个下岗的鬼子正围着桌子吃喝,其余的鬼子们都睡在两条木板通铺上。西墙的一个单床上,睡着个大块头的鬼子,身边放着一把指挥刀。东墙根一溜摆着一排枪支。刘桂云一见枪支来了精神,指挥几人扑向屋中。刘克成举刀劈向两个吃酒的鬼子,鬼子顿时把桌子掀翻,拦住他,接着拿椅子砸向他。鬼子小队长一个鲤鱼打挺起来,拿起指挥刀和刘克成拼杀起来。刘桂云、栗政民转瞬把一排枪先转移给屋外的队员,返回厮杀。黄胜斌率人上来,黄胜斌身经百战,勇猛无比,大刀翻飞,一气砍死两个。鬼子们毕竟赤手空拳,很快20个鬼子被消灭了。只有小队长挥刀和刘桂云厮杀,突然,被砍倒在地的一个鬼子忽然扯住刘桂云的一只脚,他弯腰砍向这个鬼子时,小队长也趁机向刘桂云刺来。只见刀光一闪,小队长却躺倒在地,原来是黄胜斌从侧面给了他一刀。

顷刻间,北正房、西厢房的医护人员都被俘虏,南院的伤兵和32匹战马以及库房里枪支、药品、各种物资都被缴获。不到半点钟,战斗全部结束,消灭敌人40多名,焚毁弹药库一座。这次出其不意的奇袭大获全胜,黄胜斌非常高兴,端起缴获的冲锋枪,朝天打了一梭子,庆祝这次胜利。108支队的队员们,也是平山团的战士们,第一次亲手消灭了鬼子,并且缴获巨大,斗志猛增。栗政民把三八大盖拿在手里,感慨万千,原先支队的那几条破枪和这好家当根本没法比啊!他和大家一样,由衷地佩服黄胜斌、刘桂云等老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

晚年的栗政民清晰地记得,当平山团集结完毕,即将离开平山时,他们又杀死了三个入侵者。那是11月3日上午,平山城东的公路上有3个日本兵向北大摇大摆走来,公路两侧地里有不少群众正在收棉花柴和白萝卜,看到头戴钢盔、脚穿大马靴的鬼子,纷纷躲避……当3个日本兵走到南义羊村时,家家关门闭户。村里有几个共产党员商量了一下,匆匆准备了些蔬菜,装作给日本兵做饭的样子,将3个日本兵领到本村三间无人居住的破房院中。不久,在后跟踪日本兵侦察的两名同志也赶到村里,和村民商量,决定收拾掉这三个鬼子。于是,组织一些青年在村西、村东布置岗哨,马上派人员向平山城西的八路军求援。这时,平山团三营正在孟贤壁村集结,得到报告后,由营长刘桂云亲自带领栗政民等几人迅速赶来。

当他们赶到破院时,看到的景象真是“壮观”:3个日本兵所在的院子已被当地百姓手持铁锨、粪叉等团团包围住,院门也上了锁。鬼子不知围困他们的有多少人,躲在屋内不敢出来,只是不断向外瞎打枪。

刘桂云组织人向房内喊话,劝其投降,但鬼子兵根本不听,反而从窗户内向喊话人射击,打伤了一名战士的胳膊。刘桂云组织群众扛来梯子,栗政民和几名战士从后墙爬上房顶,用铁镐将草木灰沙做成的房顶刨开几个洞,向房内投掷手榴弹。鬼子听到房顶有动静,便向房顶开枪射击,栗政民感到脚下热辣辣的,却没有在意,继续从洞里向里面投弹。三间屋子有门连通,向东屋投弹,3个鬼子躲在西屋,向西屋投弹,鬼子又躲向东屋,还把手榴弹从窗户扔到院里。经过专业化军事训练的日本兵十分顽固。最后,战士们采取3间房同时投掷手榴弹的办法,连续投弹,终将3个鬼子全部炸死。

硝烟散尽,屋内再无动静,村民们打开门锁,一拥而进。北义羊村青年壮汉胡大娃,率先冲上前,伸手就去缴一日本兵的短枪,由于无经验,只顾从鬼子手里夺枪,没注意到已死的日本兵食指仍扣在枪机上,结果枪向外猛一拉,带动扳机,一颗子弹正好打在胡大娃的头上,胡大娃当场牺牲。冲到屋内的当地青壮年气极了,用铁锨、刺刀把3个鬼子打了个稀巴烂。

当冬日的阳光西斜时,战士们打扫战场,携带着钢盔、枪支,离开村庄。栗政民忽然感到千层底的布鞋湿乎乎的,低头看时,却是鲜血已经浸湿了鞋面。脚指头也疼痛起来。日本鬼子的子弹擦破了这个平山团子弟兵的脚趾。这是栗政民第一次受伤。此后征战20载,负伤10多次,是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最遗憾的是胡大娃这个热血青年,还没有走向战场,却被“死”鬼子射杀。这些没有摸过枪的战士,何等脆弱!但看看院外无数高高举起的粪叉、铁锹,看看平山子弟飞跃房顶、冲入院内,敢于战斗的劲头,你一定会感到中国农民昂扬的战斗精神!

八年抗战,面临敌人无数次的残酷“扫荡”,你可以随处可见战斗着的农民。藁城的梅花镇惨案中,人人强烈反抗,一个农民看见儿媳被侮辱,拿起日本的战刀,连劈两名日本鬼子;正定的农民张三月被8个日本兵包围,手持铁镐与日军搏斗,劈死两名日本兵,最后日军不得不开枪打死了“孤胆英雄”。灵寿营、阜平营、行唐营、藁无大队,这些农民子弟组建的队伍,战斗勇猛。

在胡大娃牺牲的两日后,平山团团长陈宗尧派专人向牺牲的胡大娃的父母送去一部分抚恤金,当时因经济还比较困难,抚恤金数量不多,但在当地群众中却影响很大。群众在悲痛中感到温暖,军民如同手足兄弟,平山团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啊!

采访手记:

在寻访中,对于率领108支队战斗的黄胜斌、刘桂云,两位老红军的下落没有找到。后来,终于在《萧锋征战记》中发现了刘桂云的记载,他为晋察冀部队的团长,抗战后期牺牲在河北。对于黄胜斌一直没有听人讲到过。

2011年我在贵州采访,栗家后人栗战书,讲到家乡的抗战事情,他突然问我:“你知道黄胜斌这个人的情况吗?”我说在资料里看到过名字,是跟随王震来平山的老红军。接着,他给我讲述了他父亲栗政修经历的一段故事。当时平山团走后,黄胜斌在他们家乡一带活动。黄胜斌长得高大威猛,使用双枪,在平山、井陉一带杀鬼子很出名,被传说得神乎其神的,“双枪将”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

平山南沟的栗家,青壮年几乎都参军参战了,家里只剩下一群妇女孩子。他的父亲栗政修入党参加革命工作后一直活动在家乡,一大家子都由他照管。当时,偏僻的南沟日本兵还没来“扫荡”,一天,却被一群不知道哪里来的土匪兵给占据了。他们在家里吃喝住下,逼迫家人供养着。弄得家里无法过活。全家人无奈,又不敢惹。最后实在忍受不下了,栗政修就去找黄胜斌。黄胜斌胆子很大,当天晚上,一个人就跟着栗政修赶回南沟。趁着夜色,黄胜斌来到一帮土匪们睡觉的屋子外面,突然间黄胜斌飞起一脚踢开门,双枪一举,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声音大得像炸雷一样,这帮土匪在被窝里乖乖地被擒了。黄胜斌在栗政修的帮助下,麻利地把缴获的枪支捆成一大捆,背在背上,然后继续手持双枪,押着这帮土匪回部队驻地了……

南沟,从此留下了黄胜斌的传奇。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两个穿军装的人突然来到南沟,找到村里的负责人栗政修,询问黄胜斌的一些情况。当时正是“文革”期间,栗政修因为不明白是怎样的调查背景,因为当时有人传说,黄胜斌是林彪集团的黄某某,出于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栗政修没敢多说什么……从此再无黄胜斌的任何消息。

贵州采访回来后,我留心了一下,终于在浩瀚的资料堆里发现了一小段回忆文字:

1939年夏天,平获游击队在政治部黄胜斌主任率领下在平石公路的胡家庄截击敌人,我占据了山坡制高点,敌人一部向石家庄逃窜,一部迂回到我军背后,我发觉处境不利,在突围中黄胜斌主任在指挥作战中牺牲……黄主任是长征干部,文武兼备,有党的优良传统,善作政治思想工作,作战勇敢,深受士兵的爱戴。获鹿县崔德清县长,带领当地群众支援作战,亲自抬黄主任的遗体,泣不成声,非常悲痛。

百度搜索,两行字:“黄胜斌,1912年出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东北胡庄作战中牺牲。”这和老同志的回忆非常吻合。而和林彪关系密切的黄某某,当时在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工作,和黄胜斌完全是两个人。

那天,我无意中重新翻看在平山小觉镇烈士墓拍摄的照片,这里葬有四分区司令周建屏、5团团长陈祖林等烈士。墓地林立着许多小块的墓碑,由于石质不好,几十年的风吹日晒,字迹已不太醒目。突然,一块碑上的文字跳入眼帘:“黄烈士名胜斌,江西永新人……1939年7月28日牺牲在获鹿……”

这就是黄胜斌烈士的墓碑了,平山没有忘记这位英雄!

今天想来,如果那次到南沟的是一次正面的调查,那么就有一点点遗憾了。但栗家人念念不忘黄胜斌。今天,在这里我用文字写出,把墓碑的照片贴出,以慰藉英雄的魂灵吧。

有无数南方烈士血洒北方,也有平山团的许多战士倒在南国的土地上,无论英魂何处,他们最值得我们感激、敬佩、尊重、记忆!

农会给力抗战

姜占春和梁雨晴听到八路军到来,激动的心都要蹦出来。他们领着几个党员急匆匆赶去洪子店。路上正碰上平山一个党员带着黄胜斌一行去找他们。姜占春看着这位威猛坚毅的红军,喊了一声同志,眼泪几乎溢出眼眶。黄胜斌传达了扩军的任务,让他们重新返回村子,展开工作。全村的穷苦人都围拢来,热情地烧水做饭,招待亲人。党员第一时间都报了名,全村转瞬间就报了34名,附近的村民都听说了,纷纷前来,三天就扩大到100多名。梁雨晴和姜占春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了洪子店。梁雨晴直接参加平山团。

1937年10月下旬,平山县在洪子店成立了抗日救国自卫会,栗再温兼任主任。他协调方方面面的事情,动员参军,动员平山有影响、为人正派的人参加抗日工作。一天,栗再温对姜占春说:“你去成立农会吧!把韩一钧调过来当秘书。”姜占春从民训处领了一斗米、一条被,在洪子店找了一间房,韩一钧写了“农会”两个大字贴在门口,就活动起来。农会一开张,很多党员都找去了,青年学生们也找去了,如赵焕然、杨玺、齐辑瑞、冯云亭、康天祥、魏靖章等,他们都接收了。那时就是光管饭,吃的是面片汤等。没有铺盖,一人发两条麻袋,铺一个,盖一个,人们给农会起个名字叫“麻包队”。就这样,农会里这些头上蒙着白毛巾的庄稼人,变成了农民和共产党、八路军之间的联络员。(同年12月底,在罗荣桓将军的提示下,平山县抗日人民政府成立。徐达本任县长,王昭任县委书记。)

洪子店的店铺商家,看到农会是宣传抗日的,都来捐粮。有的穿着长袍恭恭敬敬地递个条子,写上送麦子的数量。有一户一下子送了十石。不几天,农会就收了一百多石麦子。有了粮食,盘了大锅,农会工作更活跃了。

一个集日,农会给各村农会“飞条子”,一下子聚集了七千人,在木枣园开了大会。会上每人发一斤馒头,农民们对农会充满信心。栗再温派韩一钧去找在阜平的河北省委汇报工作后,省委组织部长李葆华(化名赵振声)非常兴奋,骑着一头小毛驴,和韩一钧一起来到洪子店,看到这近万农民开会的火爆局面,对平山农民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当时没有县政府,一切权力归农会,开个路条也是由农会盖章,粮食没有农会的条子不能运出。农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支援抗战。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农民从政治上得到解放,从经济上减轻负担,于是推行减租减息。但推行起来非常困难,有的地主不给减,有些农民不敢减,有的明减暗不减。有些地主依然阻碍抗日工作。根据这种情况,农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拔旗杆”。

同类推荐
  • 不装

    不装

    王小柔最新段子《不装》延续以往“把日子过成段子”叙事风格,全书文字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话题直抵人心,涉及话题从都市白领的职场生活到从侧面观察教育及亲子关系,从互联网包裹的游戏人生到闺密的相处。每一个话题由头都是从大众关注点出发,不失热度,把最真实的百姓日子用风趣幽默的态度呈现出来。
  •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芝麻与百合:追求生活的艺术

    芝麻与百合:追求生活的艺术

    本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青少年读物,该书共分为3讲,第1讲谈为何读书,以及如何读,读什么的问题;第2讲谈女性的地位、权利和教育;第3讲谈生活之谜及其艺术。演讲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既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给人启迪,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热门推荐
  • 你在高原9:荒原纪事

    你在高原9:荒原纪事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今天,猫酱依然高冷

    今天,猫酱依然高冷

    沐家养女沐南叶奉家主之命,暗中保护前往云城云巅大学读书的沐北樱。家族纷乱,恩怨情仇,将云城变成了漩涡的中心。
  • 赵玫自选集

    赵玫自选集

    赵玫的作品真切感人,深邃幽远,独具特色的心灵剖白方式和贯穿写作始终的浓郁抒情性,以及其挚爱生活的人文情怀,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文学张力和广阔的心灵视野。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赵玫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漫随流水》、《武则天》、《上官婉儿》、《我们家族的女人》;中篇小说:《62号公路拐弯处》、《寻找伊索尔德》、《流动青楼》;短篇小说:《巫和某某先生》、《和英雄舞蹈》、《无调性短歌》;散文:《从这里到永恒》、《一本打开的书》等篇章,全面展示了赵玫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三国之说书先生

    三国之说书先生

    二流演员张杰穿越到汉末,沦落成说书艺妓,手无缚鸡之力,凭脸厚黑腹,人妻控,争天下,无所不用其极。本文主角没有外挂,没有王八之气一呼百应。更没有脱离历史的后世变态发明。尊重历史,尊重对手………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 不作不爱

    不作不爱

    陶旻,女,年二八……二十八,海归博士。潜心学术的高冷女学霸惨遭父母逼婚,一筹莫展之时,碰巧杀出了个楚公子。陶旻心一横,不就是结婚吗,男人就是四条腿的蟾蜍,谁都一样!何况这只蟾蜍长得还真不赖!怀揣着这样奇葩的想法,她走上了漫漫骗婚路。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放得下而我却放不下

    你放得下而我却放不下

    在初一与金相遇,接下来金带给莹喜、怒、哀、乐。……与金相遇有好有坏,但还是庆幸吧!金马上毕业了,与金相见的时间不多了。莹只能珍惜与金的一点一滴。……
  • 酒侠神医

    酒侠神医

    袁梧见贫女始终未向少年叩头,只谢了两句,一言不发,眼望少年,仿佛遇见亲人一样,越发疑心,当时未说。等抄手面下好,贫女乘热拿走,行时少年已早归座,朝向老好谢了又谢,朝少年只望了望,欲言又止,略一迟疑,便转身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