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0200000022

第22章 中国时刻:埃博拉,我们来了(6)

“埃博拉肆虐,人民饱受痛苦。別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消灭埃博拉!”疫区群众唱着一首首民谣,迎来了不惧疫魔的真心朋友,垂危的生命看到了新生的曙光。

埃博拉属烈性传染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及疫苗。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以科学救治、顽强拼搏的过硬本领,创造出“打胜仗、零感染”战绩这是3棵象征健康、生命和美好未来的橄揽树,它种植在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也种植在西非人民的心中。它是1月12日由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和3名获得新生的埃博拉患者,―起亲手种下的。

就在前一天,诊疗中心传来好消息:3名患者血液检测埃博拉病毒连续2次均为阴性,根据世卫组织相关规定确定为治愈,这是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首批治愈的确诊患者。他们是2名年轻女性和1名7岁男孩,入院时均高烧、呕吐、腹泻,严重脱水,病情危重。经过近20天的精心治疗,相继度过了危险期和反复期,最终于12日上午康复出院。

“敬礼!”走到诊疗中心门口,那个叫罗伯特的7岁小男孩情不自禁抬起右手,向送别他的叔叔阿姨们敬了一个军礼,又跑回来抱着总护士长游建平,轻声说道:“711X011!”队员们的眼眶都红了,这是他们向病魔宣战以来打赢的第一场大胜仗。

为了这一天,各支医疗队在国内早就摆开了“战场”。第三〇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长陈昊阳记忆犹新:出征前,他们在“模拟留观诊疗中心”里展开了实战化训练演练,队员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在比照疫区营造出的30多摄氏度闷热环境下紧张工作,没几分钟就大汗淋漓,甚至产生窒息的感觉,每个人咬牙从半小时、一小时坚持到两个多小时……医疗队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探索创新了包括穿戴11件防护装备、36步穿脱流程在内的10余项防控措施,把各种风险预想得细些再细些,把治疗标准制定得严些再严些。“出发前怎么也得找出1000个问题,搞明白1000个为什么,想好1000个怎么办!”第三〇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段学章常常这样要求队员。到达疫区实际接诊中,医疗队围绕接诊流程、药品供应、垃圾管理、突发情况处置等方面,迅速制定完善了68类243条诊疗规章制度,还在每个病房和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对讲器,实行信息化管控,筑起防控病毒侵染的一道道“隔离门”。

“同‘防’一样重要的,是‘攻’!”在医疗队全体队员的心目中,只有“攻防兼备”才能真正实现“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追求。可是,埃博拉属烈性传染病,病毒等级比“非典”还要高一级,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及疫苗,这个难题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主任毛青折磨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检查诊治的每个环节,都一定要精细更精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作为首批援利医疗队的首席专家,毛青每天组织专家组和临床医生对每名患者都进行个性化会诊,研究制定精细治疗方案,特别要求医护人员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及时给药。

这一要求对诊治普通病号并非难事,在特殊的疫情面前却极其不易,大家永远也忘不了那“艰难的一针”——

这天晚上,一名女青年被送进诊疗中心,发热39°C,腹泻、呕吐不止,随即进人休克状态。抢救工作马上展开,当务之急是静脉补液给药,然而,由于病人昏迷不醒,血管壁塌陷,针很难扎进去。护士长王丽慧率第一批队员进入病房,穿着3层防护服,戴着4层手套,艰难地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消毒、找血管、穿刺,没有回血;再试,仍不见回血……时间一点点流逝,汗水从队员们的头上一直淌到长筒靴里,眼看停留时间已经超过规定的两个小时,指挥人员只好命令她们撤出病房。一番会商后,第二批队员进人,在规定时间内还是没有注射成功,又无奈撤出。第三批队员接着进入,继续进行静脉穿刺……功夫不负有心人,静脉通道终于建立起来,而此时已是翌日清晨。

惊心动魄寻常事,生死只在一瞬间。2014年12月1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孙李建和霍翠华像往常一样,穿戴好11件防护装备进人隔离区,对每个病人都认真地问诊检查,给最后一位病人发完药品后,已是疲惫不堪。回到第一缓冲区,两人互相喷淋消毒,开始脱身上的层层防护装备。突然,霍翠华看到孙李建脸色通红、呼吸急促,豆大的汗珠沿着护目镜边缘滚了下来,双腿也开始颤抖。

“要出人命!”霍翠华顿时意识到,由于在病区体力消耗过大,面部出汗太多,孙李建的口罩已经湿透,与口鼻紧紧贴在一起,他已经无法正常呼吸,必须赶紧摘掉口罩。但用带着污染物的手套去摘,极有可能让孙李建沾染上埃博拉病毒。

容不得他多想,此时,神志恍惚的孙李建下意识地抬起手来,要自行摘取口罩。情急之下,霍翠华环顾四周,一把抄起墙角的赛诺士消毒剂,猛地向孙李建的双手喷射过去:“搓手,快!”

在她的指挥下,孙李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手消、摘下口罩,剧烈地喘息起来……和战友谈起这一险情,孙李建至今心有余悸:“要不是霍翠华,我可能就要装到盒子里回来了。”

为了预防自身感染,各支医疗队都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大家遵照执行、严格落实。但为了挽救一个个极度痛苦、濒临死亡的患者,一些“违规”的事情还是不时发生。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首批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现在回忆起来,还不知道那些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但当时就是那样做了。

一一穿着密不透风、不露一丝肌肤的防护服进入病房,时间长了极易脱水、窒息、昏迷,按规定,每次进病房只能停留2个小时。但每当遇到婴儿、孕妇、老人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病患,常常需要连续工作3个多小时,连首席专家毛青都曾带头“违规”。那一天,他在病房里待的时间过长,出来后低头弯腰摘口罩,口罩里兜着的汗水、口水、鼻涕倒灌进鼻孔,他在咳嗽中呛然倒地……―女性生理期很容易感染,工作之初,医疗队不安排处于生理期的女队员进病房,但工作越来越繁重、人手越来越紧张,渐渐地,再也没有人愿意享受这个“福利”。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护理部主任、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宋彩萍很心疼自己的姐妹,更为她们感到骄傲:“在那种情况下,大家都忘了自己的性别,人人都是冲锋陷阵的钢铁战士!”

―体表有伤暴露于空气极易沾染病毒,医疗队曾严令不得带伤进人病区,52岁的沈阳军区总医院麻醉科主任护师陈红,对此牢记于心。但是有一次,她的手指不小心擦伤了,恰巧所负责的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正在值班的她立刻贴上创可贴、多戴了2层手套冲进病房处理……事后领导严厉批评陈红,陈红既感到很后怕,又感到“很委屈”,小声说道:“这种事,又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这样做啊。”

埃博拉隔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但无法阻隔心与心的融合。解放军援非抗埃医疗队以高度负责、播撒大爱的真挚情怀,赢得了非洲人民的生死友谊“埃博拉病毒凶猛而恐怖,我们没有能力挽救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但可以竭心尽力、倾情相待,让他们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存留一丝丝温暖。”第三〇二医院政治部主任、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政委王锦秋的这番感悟,是全体医疗队队员共同心声的真情流露,也是他们在西非大地上勾绘出的美丽风景。

雅尤玛是个9岁女孩,她刚刚失去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病魔推到死亡线上。幸运的是,这位“埃博拉孤儿”遇到了一位中国妈妈。

雅尤玛已经3天没有进食了,高烧、呕吐、腹泻、牙龈出血、大小便失禁……死神随时可能把她掠走,她虚弱无力地蜷缩在病床上,一双无助的大眼睛时而睁开吋而紧闭。那是惨遭病毒袭击后痛苦、恐慌的眼神,那是痛失亲人后忧愁、迷茫的眼神。第三〇二医院重症监护中心内科护士长、第二批援塞医疗队护理组组长黄顺,被这眼神深深地刺痛了。

同类推荐
  • 非洲的青山(海明威文集)

    非洲的青山(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也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率性坦诚和真男人的人格魅力,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收录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剧本、译文以及建筑方面作品,共分四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林徽因全集》。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增补版)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增补版)

    《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一稿根据厉以宁讲授唐诗宋词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总论诗词理解的境界,包括诗词创作和诗词的主体分类;第二章具体论说唐宋诗、五代宋词、金元诗词、明清诗词;第三章分析厉以宁创作诗词的主题与情怀。该书是对厉以宁教授关于诗词的第一次系统整理,体现了厉以宁教授对诗歌本质、诗词流派以及诗人成就深入且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火影之黑色羽翼

    火影之黑色羽翼

    无意穿越到火影的世界,却没想到却和四代做了同门,这可怎么搞啊,什么,要我当四代火影,那怎么可能,我才不干这傻事呢。
  •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述而批评丛书:珀金斯的帽子

    忠于幽暗的自己,不驱一时之趣味,不满足于流行。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小说的素材、写作对象、语言以及作者本身出发,挖掘出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文本的独到之处,对这些作品做了充满激情的评述。“珀金斯的帽子,作为一个来自生活的被文本和电影固化之后的细节,在我心里变成了一种象征,孤独的、退后的,却又是坚定的。从生活的真实到文本的真实,中间就隔着珀金斯的这顶帽子。在这本评论集中,作者从成长小说、新校园小说、科幻小说、官场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多部作品入手,结合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文本、写作者与批评者进行了多维度的评析。
  • 灵幻双飞记

    灵幻双飞记

    天下之大,化为九界,主掌天下,望你陪侧。而于圣意,千幻成风,灵御承天!
  • 民国灵兽

    民国灵兽

    一段分裂的历史,一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家族兴衰史。
  • 汐泽我心

    汐泽我心

    遵从自家老妈的命令,从美国大老远飞回来,本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了,但这是什么回事?是怪她太天真了吗?回国读书是什么鬼?还有,她旁边的那中二病谁啊?
  • 撞南墙的墨先生

    撞南墙的墨先生

    墨琛自小便是个自私自利之人,这点从他为了继承家产连亲爹都坑就不难看出,在他心里没人能配得上自己,除了简沫。要说对简沫是真爱,却眼睁睁看着她嫁给别人,还一本正经随了礼,不过在墨琛看来结婚都是小事,结了也不是不能离,既然好不容易瞧上个女人,可不能让她再跑了。简沫天生纯良,也不知倒了什么霉碰上墨琛这尊瘟神,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底线认知都是因为他,以为随手找人嫁了就万事大吉,没想到墨大公子说,“女人,二婚我也能接受。”
  • 偶谭

    偶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来暗失

    后来暗失

    这是一个无疾而终的故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
  • 转生勇者之诗

    转生勇者之诗

    受命运捉弄、苦恼现世无趣的“我”死后竟然有幸转生到梦寐以求的游戏世界,还重新拾起了埋藏心底的勇者梦想。然而偌大自由开放的世界仿佛只有“我”一人拥有独特的游戏视角,一段奇幻未知的冒险就此展开。“我”只是一名对事物抱有好奇心的新秀冒险家,没有刻意的苦大仇深、没有征服世界的野心熊胆,难得来到精彩的游戏世界走一趟,只想轻松愉快地体验前所未有的乐趣、找寻属于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