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300000007

第7章 文不为仕负才名(4)

孟浩然、王迥在昔日庞德公栖卧的石床上坐下来,二人对庞德公当年从襄阳岘山来到鹿门山隐居之事,各抒己见,相互探讨,意犹未尽,就已日斜西山。二人自鹿门山怅然而下,由于孟浩然执意要赶回襄阳,王迥留他不住,只好把他送到山外泊船的渡头上,二人约日再会,依依惜别。

孟浩然划着小船沿着小溪,进入汉江。夕阳向晚,天边落霞洒在波澜起伏的江面上,宽阔的汉江金波粼粼。他不时地回过头来,看见远处的鹿门山渐渐地模糊在了一片如烟如梦的暮色里。

孟浩然情思激荡,油然吟诗一首,感物抒怀: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

从鹿门山归来,孟浩然的心情反而变得平静了许多。

过去,他曾胸怀一腔报国之志,意欲步入仕途,好去匡正社稷,施惠万民。可是,当今皇上昏庸,就算张柬之这样为朝廷披肝沥胆、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贤良忠臣,到头来还不是被贬居一隅,最后落得连在家乡养老都不被允许吗?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当今昏庸之世,与其入仕混迹官场,还不如就像东汉的庞德公那样,用蔽日林荫做盖,以石壁苔藓为毯,日日和清泉流水做伴,天天与山鸟虫蛇为邻,到鹿门山做个清静无为的隐士去。

这样的想法在孟浩然的心里一经形成,过去曾经想要入仕为官的目标,便开始动摇而变得可有可无,进而没有了必须拔得襄州府试头筹的预期和重压,孟浩然的心情自然也就变得轻松平和了起来。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眼看着离襄州府试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就在这时,又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七月,随着朝廷即将从洛阳西迁长安,韦后、武三思为了将匡复李唐的勋臣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五人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武三思秘密派人将写有武三思与韦后通奸、要将皇后废黜的榜文,秘密张贴到市井繁华的洛阳天津桥一带。然后,他们与御史大夫李承嘉秘密串通,诬陷说是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五人使人所为。李承嘉在皇上李显面前,请求将此五人杀头治罪。

中宗李显虽然头脑昏庸,不辨忠奸,但是,他终因念及张柬之等五人匡复李唐,功盖社稷,并且曾经赐予他们铁券不死,所以,没有同意对张柬之等五人施与极刑,但是,却将他们五人定罪流放。张柬之及其家里年十六岁以上的子弟,被皇上李显下旨,流放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

张柬之自从五月离开家乡襄阳来到新州之后,每日都在新州的家里深居简出,他把官任上的事情几乎全部交给了下属们去做,自己毕竟已经是八十二岁的人了,那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应该交给年轻人去做。

张柬之在家里也没闲着,他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札记和诗歌曲赋,按照时间先后或类别顺序进行整理,一共编了十卷。他打算让人刻版翻印,连书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张柬之文集》,他想在自己死后,能给后人留下点儿东西,同时,他也想让后人了解他张柬之曾经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然而,七月里腥风骤来。

时年已经八十二岁的张柬之被戴上沉重的枷锁,押入了牢狱。第二天,他就被当作犯人从新州押往泷州,和他一起被押解的,还有他一家老小十余口。

已是迟暮之年的张柬之戴着枷锁,每日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加上岭南瘴气湿重,酷热难当,张柬之再也撑不住了,他一头栽倒在与家乡襄阳远隔千里的黄尘古道上。

匡复李唐的一代名相张柬之,带着深深的遗憾,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躺倒在荒郊野外的黄尘古道上,终年八十二岁。

天星陨落,九州同悲。

张柬之冤死在流放泷州途中的消息,在一个多月后,传回到他的家乡襄阳,襄州襄阳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无数的襄阳民众汇聚到襄阳城内,他们为蒙冤而死的张柬之烧纸叩头,当街上香。襄阳城内,一片悲咽。

离九月里的州府考试越来越近,眼看着就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却传来了张柬之冤死在岭南古道边的消息。

难道这样的朝廷,就是孟浩然想要效忠的朝廷吗?

在他的理想中,朝廷应该政治清明,为天下的百姓共谋福祉。然而,面对韦后、武三思这群奸佞小人把持的朝廷,忠义秉正之臣蒙受冤狱,趋炎附势之徒青云直上。对于这样一个唯权力马首是瞻的一片混乱的朝政,善于投机钻营者,必然大行其道。如此一来,有谁还会去考虑社会融洽、百姓生死?

孟浩然在心里,对国家,对朝政,感到深深的愤怒和失望。

这段时间以来,孟浩然本来已经为即将参加的襄州府试,做好了准备。并且他知道,凭着自己才学,如果参加这次襄州府试,自己就能够去参加朝廷的进士科举,但是,他觉得这样的考试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诚然,对于自己来说,选择罢试,就是在选择去走一段命运多舛的苦旅。然而,个人的命运算得了什么?为了国家的政治清明,必须得有人挺身而出,敢于和那些奸佞之徒去进行抗争。哪怕自己的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还有人心怀大义,就能让那些邪恶势力胆战心惊。孟浩然要用自己的罢试之举,来表达对国家朝政的愤怒和不满。

孟浩然没有想到,父亲听说自己想要罢试的消息,竟然会气得大发雷霆。在父亲看来,孟浩然县试高第,孟姓一族的老老少少,哪个不是盼着他能考举人、中进士,从而为孟姓一族光耀门楣?偏在这个时候,他却提出要罢试,他这样做,会让孟家的所有族人都感到难以接受。

随着年事渐长,过了不惑之年的孟老爷,已经没有了当年愤世嫉俗的满腔激情,在他心里,他只是盼着已经夺得县试高第的儿子,能够科举及第,为孟姓一族光耀门楣。因为在孟老爷眼里,就凭儿子浩然的才学,他府试高第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往前再走一步,一旦进士及第,就会前路光明,一片坦途,他从心底里不希望儿子浩然就此放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当然,做母亲的孟夫人和做弟弟的孟洗然,他们想的也和孟老爷大致一样。

孟浩然做出的罢试决定,首先就面临着来自全家人的巨大阻力。

在孟浩然的眼里,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张柬之蒙冤而死,身为襄阳学子,岂能敛声静气,麻木不仁?他觉得自己不事科举对朝廷进行抗议,这是大义之举,他认为他没有错。他甚至觉得,父亲肯定会对他的如此义举表示支持。然而,他没想到,他的罢试之举,竟然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在孟家人眼里,即使张柬之丞相蒙受冤狱,就不要说你一个襄阳的学子不参加考试,就是全襄州的学子都不参加科举考试,那朝廷就会为张柬之雪冤平反吗?如果不能如此,那选择罢试,岂不是白白地放弃了自己的仕途?

对于家人读书就是为了求仕的观点,孟浩然在心里一点儿都不认同。

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孟浩然觉得,读书做人,首先当以义字为先。在古人看来,读书是用来修正人们的品德,陶冶人们的性情,引领人们的思想的。孔子身为万世师表而辞官不仕,庞德公具满腹之才而拒刘表之请。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可卷而怀之。”张柬之心系万民,却蒙冤而死,自己身为襄阳学子,岂能充耳不闻,寂寂无声?孟子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文不为仕,非为空庸无志。只因当今朝廷,奸佞当道,自己就是中了进士,还不是要为权奸谋事?与其同流合污,倒不如洁身自好。

孟浩然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视大义如性命,秉性耿直,遇有不平之事,敢于仗义执言。对于罢试之举,即使遇到了父母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也丝毫不愿妥协退让。

正是由于浩然在罢试之事上,与父母间产生的巨大矛盾,让他与自己的家庭开始产生了裂痕,这也形成了他日后隐居鹿门的思想前奏。

孟浩然的罢试之举,在襄阳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襄州刺史韩思复闻知孟浩然意欲罢试的消息,不禁心生忐忑。

韩思复,字绍出,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京兆长安人。韩思复年少丧父,少年早成,举秀才高第,袭祖封为官。做梁州仓曹参军时,遇梁州大旱,他不顾州府刺史的斥责,毅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转迁汴州司户时,宽厚仁恕,议废鞭罚,深得民众拥护。后来迁任礼部郎中,因其为驸马都尉王同皎所荐,深为韦后、武三思嫉恨,贬为始州长史,随之迁任滁州刺史。滁州产铜,在滁州的一年多时间里,韩思复不断想办法帮民众改进挖铜炼铜的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民力,而且还增加了民众的收益,从而深得滁州人民拥戴。六月里,张柬之自襄州刺史贬任新州司马之后,韩思复方从滁州刺史迁任襄州刺史。

韩思复离开滁州时,滁州城内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当时的情景把韩思复感动得热泪盈眶。

对于张柬之的不幸辞世,韩思复的心里同样万分悲痛。所以,对于孟浩然的罢试之举,他不仅对孟浩然的人格品性感到钦佩,而且也对张柬之的死并没有在襄阳沉寂无声感到欣慰。

对于孟浩然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才子,难道真的能够让他不事科举?如果像孟浩然这样的英华才俊,在自己的治下不被识拔,虽为自己之惑,却为国家之失啊!韩思复的心里,一片沉重。

贾弁是四月襄阳县试的主考,孟浩然也是经过他的手,选拔出来参加襄州府试的优秀学子。现在,参加襄州府试的时间迫在眉睫,想要劝孟浩然参加今年的襄州府试,只有贾弁是最合适的人选。

韩思复的想法与贾弁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襄阳主簿贾弁的眼里,孟浩然是自己在县试中选拔出来的学子,他当然希望他能在科举仕途上走得更远,他觉得就凭孟浩然的学识,不要说州府考试,就是朝廷的进士科举,孟浩然考中个进士,几乎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现在却传出了他要罢试的消息,这让贾弁觉得既痛心,又惋惜。

九月九日重阳节,按照惯例,县府衙门要休沐放假一天。重阳节又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而孟浩然的家,就在岘山脚下。这对劝试来说,真可谓是个天赐良机。

重阳节这天,贾弁叫上几个县府同僚,以到岘山登高的名义,前往涧南园。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劝孟浩然放弃罢试的决定,把握好机会,前往洛阳去为襄阳、为襄州争得荣誉。

襄阳主簿贾弁屈尊枉驾前来,顿时让孟家觉得蓬荜生辉,于是,孟老爷摆上丰盛的酒宴,对贾弁一行进行盛情接待。

孟老爷专门拿出为重阳节酿制的菊花酒,与众人举杯相邀,酒宴上,由于孟浩然和贾弁各怀心事,不知不觉间,他们就都多喝了不少酒。吃过酒饭之后,贾弁邀孟浩然和他们一起登山,因为酒宴上只是喝酒,他还没有和浩然谈及自己此行的正事。

孟浩然带着贾弁一行人,往孟家屋后的岘山上攀去。

一路之上,贾弁和浩然谈了很多,他一再劝他不要轻易放弃迫在眉睫的州府考试。贾弁觉得,浩然闭门十年,潜心致学,如今诗书满腹,正当为心向洛阳之才,不能就此半途而废。贾弁用孟浩然和西汉的贾谊作比,他觉得孟浩然就像西汉的贾谊一样才华横溢,心忧国事,看淡自己的生死荣辱,这是好事。但是,他更希望孟浩然能和贾谊一样,向世人展示自己经邦济世的才华,而参加科举考试,是眼下能够如此的唯一途径。

面对贾弁的谆谆相劝,孟浩然向贾弁坦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闭门读书十年,只为明志,非为求仕。他觉得当今无道之世,奸佞横行,国风淫靡,已经让他屈心抑志,心灰意冷。他决意罢试,非为一时冲动之举。面对云诡波谲的国家朝政,他觉得,大唐王朝前行的方向,一片迷茫。

孟浩然最终没有接受襄阳主簿贾弁的劝言,去参加九月的襄州府试。他的大义之举,很快就在整个襄州声名远扬,但是,由此也让他背负上了文不为仕的才名,这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很多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的心理影响,从而让他的思想和理想变得摇摆不定。

如此一来,原本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渐渐有了与佛家的遁世思想和道家顺乎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开始进行慢慢融合的可能。

同类推荐
  • 捍疆卫土张自忠

    捍疆卫土张自忠

    《捍疆卫土张自忠》小说从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开始,重点描写张自忠喜峰口抗战、台儿庄抗战等抵御外侮时的忠勇英烈。即使在担任天津、北京市长期间,因为特殊的岁月,主要的作为仍然是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全书不仅较完整塑造了张自忠的形象,更以流畅凝练的语言,把一些次要人物和小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达到了史实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撼人心魄的民族沉重感。
  • 高语罕传

    高语罕传

    高语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本书叙述了高语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参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 钱钟书家族: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钟书家族: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基博、钱锺书、杨绛、钱媛……回首过去的一个世纪,饱览群书、博古通今者大有人在;精多国语言、学贯中西者不乏其人;专于治学又擅创作者,也不只一人……但钱锺书是独特的,他从儿时起便“锺”情于书;沦陷孤岛的战乱岁月,他将平日里积攒的种种不屑不满化为“忧世伤生”的诗话集《谈艺录》与长篇小说《围城》;历经十年浩劫、走过一个花甲后,他那些“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的批注,对世相种种的感悟,渐渐汇成历史、现实、人生的大江大海,积淀为浩瀚深沉的扛鼎之作《管锥编》。最终汇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家族。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热门推荐
  • 叫我尸王大人

    叫我尸王大人

    魔族大殿黛若为逃王位继承躲进南荒巫山之巅,却不慎落入从渊之渊转入轮回,化为一只黑蛋落入苍梧之野,被玄蛇带进卵民国,投身一户普通人家。本来平平淡淡一世便罢,却无故与季禺国主牵扯不断,做了季禺这小儿三年的皇后。不过人生苦短,熬完二十岁的黛若终于死在战场。谁知这从渊之中的孔雀真身竟被焚毁,难道还要继续顶着个尸身做个尸仙不成?
  • 牧夫人的小娇花

    牧夫人的小娇花

    上辈子被奸人欺骗,与他相爱却也因为误会不断远离。当血淋淋的现实裸露在自己的面前,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最渴望的亲情才是最恶毒的蛇。重生后,时暧无时无刻都只想抱着自家的大狼狗睡觉。可是总有那么些跳梁小丑在自己面前瞎掰掰,怎么办?当然是做掉了!(微笑.JPG)时暧:我很自私,也很贪心,我只希望往后轮回,生生世世都是你。
  • 木叶之白色睿智

    木叶之白色睿智

    峡谷养爹一朝二度穿越,成了自来也。作为穿越的男人绝不能步入原著后尘,所以改命就从改名开始吧。“大家好,我叫自来水,是要成为划水王的男人。”––––某个自称白色睿智的少年在忍校的自我介绍。新书《系统叫我不做人了》已上线,求关注了
  •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这部小说是以我的真实人生经历为题材,概括的叙述了我从青春花季的少女,经历人到中年的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无钱、无房、无业,迫不得已离开家乡只身闯荡一线大都市,成了中年打工的职业保姆,最后在五十岁的时候回归故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前半生,只不过我没那么好命,没有一个白马王子一样的男人戏剧性的出手搭救,只能学习落在井里的驴子,一步步踩着垃圾吃着垃圾逃出生天!路过繁华,坐看风起云涌,历经沧海桑田,此刻的我,已经是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生煎日本民主史

    生煎日本民主史

    国会政治≠清廉政治。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以宏观叙时和微观叙事为视点,展示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民主发展与改革的庞大画卷,让你可观、可感地领略到制度与人性的冲击力,一扫先前因不了解真相而对日本民主史产生的误读。它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日本政府所推行的民主措施,还有民间人士维护民主制度所做的努力,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回避不夸张的全景式无缝隙透明读本。
  • 遗忘日记之孟如君

    遗忘日记之孟如君

    孟如君是个安静的女子,一直都是。只是从2002年,他离开之后更加安静了。他,是周睿,如今,她已经跟另外一个男人结了婚,深知自己不能再继续昏沉下去。一段失去的感情,她却将自己的心固执的留在那里,不肯离开,让这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在漫无边际的云翳之下放肆飘忽、游荡。但是,这种日子已经很久了,不能再继续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中寒论辩证广注

    中寒论辩证广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