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300000015

第15章 家父亡故回南园(1)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八月,孟浩然坐船经水路离开襄阳,径直前往武昌,然后自武昌坐上前往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江船来到巴陵之后,他不敢稍作停留,再坐上自巴陵入蜀的江船,过洞庭湖,沿长江溯流而上,船到三峡时,已是秋末九月,江船在湍急的江流中,缓如蚁行。孟浩然每天坐在船上,望着两岸壁立的山峰,听着夜晚明月峡(今湖北宜昌西)的峡谷山间传来凄切哀婉的声声猿啼,他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想昔日,往事历历,然而自己此一远去,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回来。孟浩然走出船舱,舱外秋深露重,望着山峡之上的一轮皎月,想着远在家乡日渐年迈的父母,想着独守明月日夜盼归的妻儿,孟浩然的心都碎了,两行泪水自脸颊扑簌簌滚落而下。

孟浩然越想越觉得悲伤,他甚至觉得,他之所以会落魄到今天这样的境地,或许是因为自己年轻气盛,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凶险,所以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孟浩然似乎在心里隐隐地感到有些后悔。

自己离开襄阳前往巴蜀,他不想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除了害怕让他们担心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想在自己这样落魄的时候去给父母写信,因为他有他的自尊。但是,最起码应该让家里人知道自己去了哪儿呀,要不然,自己说不定倒在了巴蜀之地的荒郊野外,他们连自己死在了哪里都不知道。

于是,他决定赋诗一首,等江船中途靠岸时,往家里寄给弟弟洗然,而不是寄给父母。尽管他知道,弟弟已经离开家园到了南楚之地,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

入峡寄弟

吾昔与汝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淙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易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寄乡园。

江船在峡江之上又行了几日,船到巫峡,雄峙江边山影崔嵬的巫山已经近在眼前。孟浩然油然想到昔日在碧水茫茫的汉江上,自己与妻子韩襄客渔岛联句时,她弹奏的那首《巫山曲》,也想到了自己“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的联句赠诗,如今巫山近在眼前,眼望巫山,孟浩然俨然觉得襄客坐在了自己旁边,她正含情脉脉地望着自己,一双纤纤玉手不停地拨动着琴弦,她弹奏的曲子依然还是那日汉江漾舟时弹奏的那首悠扬凄婉的《巫山曲》。然而,待他定睛看时,却又一切皆空。孟浩然怅然若失,留在他脸上的只有切切思念,清泪两行。本来他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流落天涯,但是想到贤淑善良的妻子,想到年幼的儿子,他还是决定把自己为避灾祸离开襄阳这件事写信告诉妻子。

韩襄客在郢州得知孟浩然为避灾祸离开襄阳的消息,她日日为浩然担心不已。

已经有半年多都没有见到过浩然了,可是,他这一走,到底何时才能回来呢?世情险恶,他会不会在哪天被官府抓到?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对浩然无尽的思念和担心也在襄客的心里与日俱增,难耐的思念和牵挂,让襄客病倒了。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韩襄客只知道浩然前往巴蜀之地,却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

夜晚,襄客就着如豆的灯光,一针一线为浩然细细地缝着冬袍。秋深夜寒,娇儿仪甫已经躺在她旁边的被窝里安然入睡,襄客用手轻轻地抚了抚仪甫的小脸,想到远避他乡前路未卜的浩然,她鼻子一酸,两行清泪顺着她消瘦的脸颊,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别就有大半年不见,也不知道浩然是胖了还是瘦了,她不知道自己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冬袍,浩然穿了合不合适。怕他冷,她往冬袍的夹层里一层又一层地想多装些绒絮,然而,绒絮装得太多了,袍里根本就缝不住,她又不得不把多装的绒絮再拽些出来。

韩襄客一边流泪,一边给冬袍缝里,实在忍不住了,她就用袍子捂着脸轻轻地抽泣。为什么自己的命这么苦?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吗?

夜深人寂,韩襄客和着泪水终于把给浩然做的袍子全部缝好了。可是,这缝好的袍子怎么才能送到浩然的手上去呢?自己现在病得比先前更厉害了,有时一整天都觉得胸闷得喘不过气来。自己要是不病就好了,那就可以带着袍子到处去找他,说什么也要把这袍子亲自交到浩然的手上去,同时也可以知道些他的近况。

就在韩襄客对浩然心忧不已时,孟浩然坐在船上沿江而上,一路山重水复,险滩历历,在很多地方,都是靠纤夫在岸边背着绳索拉着船逆水上行,所以,船走得很慢,有时一天下来,船只能走出三四十里地,自夷陵(今湖北宜昌)到涪陵不到一千里的水程,孟浩然坐船竟走了半个多月。

每日坐在狭小的船舱里无所事事,孟浩然实在熬不下去了。他觉得自己徒步前行,欲快则快,欲慢则慢,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一路上游山赏水,岂不比整天都闷坐在船上要好多了?打定主意,孟浩然决定弃船登岸,于是,他便在涪陵下了船。

然而,真正下了船,实际的情形和孟浩然当初坐在船上的想法却又大相径庭。这一下了船,孟浩然才发现自己连峨眉山在哪里、该怎么走都不知道。他不得不找路人相问,可是这沿路之人大都说的是巴乡俚语,往往是别人跟他比划着说了半天,他还是觉得莫名其妙,一点儿都听不懂。好不容易找到个说话能够听得懂的,为他指明了路径,可是,当孟浩然沿着指明的路径走去时,却发现这巴地山多林密,人烟稀少,有时在山里面走出十好几里地,连户人家都看不到,这让吃饭和住宿又成了问题。

孟浩然一路前行,苦不堪言。更为糟糕的是,初冬时节一场绵绵的连阴雨不期而至,又把他在路上阻隔了十余日。好不容易盼到天放晴了,孟浩然背起行囊继续前行,可是往前只走了一天,便由巴地来到蜀地,蜀地土多石少,一路上满是泥泞。孟浩然踩着泥泞前行,走了一天,脚下的鞋子湿漉漉的,整个鞋面上都沾满了泥草,一天下来,也就只能走出几十里地,却把他累得腰酸腿痛,又困又乏。赶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孟浩然在路边的寨子里找了家小店宿了。

用热水泡完了脚,他从包裹里取了双干鞋换上,又让店家上些酒菜吃了。酒足饭饱之后,孟浩然走到窗前打开客舍的木窗,依窗远望,只见崔嵬的山影之上,碧空如洗,一轮皎月斜挂山间。孟浩然就着明丽的月色向远处的山下望去,只见山云晚低,溪流潺潺。

望着天上那一轮当空明月,孟浩然想到了遥隔万里的家乡。妻子儿子、父母兄弟一一展现在他眼前。乡音望断,青山万重,自己跑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夜静山寒,孟浩然关上店舍的木窗独倚窗前,他乡思难抑,赋诗一首:

途中遇晴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满是泥泞的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孟浩然只得在山寨的小店里住了几日,等到路面干得差不多,有了行人的脚印,这才又背起包裹上路前行。

从巴地来到蜀地之后,孟浩然一路在平原上西行,经广汉之后,再往南行几日,道路便又开始进入到山间穿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孟浩然每天翻山越岭,一直走到仲冬时节,他才终于远远看到了峨眉山巍峨高耸的山影。

然而再往前走,道路便在群壑峻岭中穿行。快到傍晚的时候,阴沉沉的天空竟然又零零星星地飘起雪来。疲惫的孟浩然住进了半山腰的一家客店。

蜀南山高水深,人烟稀少,但这里却是一条南北的交通要道。到了入冬时节,这条南北运输生丝、茶麻、盐卤的骡马古道好多地方都被大雪封了山,因为没有了骡马商队,所以,这里也就很少有人住店。等来年开了春,整个古道运转起来,这里的山间客店又会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孟浩然在客房里放好包裹,打开木窗向窗外望去,只是不大一会儿工夫,远远近近的山岭便笼上一层茫茫的白雪。孟浩然不由得担心起了后面的行程。

漫天的大雪一连下了十多天,给远远近近的山川道路都穿上一层洁白的银装。大雪封路,峨眉山虽然近在咫尺,但却一时也去不了,孟浩然便只好在这家客店住了下来。

时间长了,孟浩然便与客店的主人、僮仆相处得亲近和熟络起来。没事的时候,店里的小伙计便跑到浩然的房里来,孟浩然时常教他识字念书,小伙计也很殷勤,天天帮浩然打水扫地,彼此相处和谐。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挨了过去,转眼一年将尽。除夕之夜,店主人把火塘烧得旺旺的,并在火塘边摆上酒菜,孟浩然与客店的主人、僮仆围坐在火塘旁边,边吃边喝,讲说一年来的趣闻轶事,大家好不尽兴。吃完酒饭回到客房。孟浩然点亮灯烛,一人独坐窗前,遥思远在家乡的亲人,倍感孤独,想想过完今天,明天新的一年就又开始了。在这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孟浩然想到了妻子襄客、儿子仪甫,想到了父母兄弟,然而他却孤烛异乡,羁危万里,不由得感物伤怀,凄然落泪,他铺纸研墨,在这除夕之夜赋诗一首,表述心绪:

除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除夕之后,孟浩然还是住在山间旅店里,只到正月转暖,看到远处山上的积雪都已在渐渐消融,孟浩然这才离开客店,往峨眉山登临而去。

峨眉山自古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并传为道教始祖天真皇人论道之地,被道教列为第七洞天。到了唐朝,因为唐高祖李渊认为老子李耳是自己的祖先,所以大力支持道教,从而使峨眉山道教大为盛行。于是,无数的贤人隐士,志习老庄,来到峨眉山潜心修炼,崇尚清静无为,乞望借道成仙。唐朝时,峨眉山道观林立,只是到了唐朝后期,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峨眉山道教盛极而衰,最终变成了一座佛教名山。

在峨眉山上的一座道观内,住着参寥子在蜀地的道友。孟浩然来到峨眉山之后,被参寥子的蜀地好友安置在山上的道观内。

其实,在谯王李重福洛阳称帝失败之后,东都留守仅在洛阳就捕获了李重福党羽数百人,审讯月余,迟迟不能定案。于是,睿宗李旦便派中书侍郎兼太子侍读张说前去洛阳审理,全权处理李重福洛阳称帝之事。

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生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祖籍范阳,世居河东,后又移居洛阳。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张说刚二十出头,当时正值朝廷试策贤良方正,武则天临场策问,张说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后迁右补阙,参与崔湜负责编修的《三教珠英》。睿宗称帝之后,擢升为中书侍郎。

接到皇上李旦的圣旨,中书侍郎张说不敢怠慢。他带着一行人马离开京城长安,一路风尘仆仆赶往东都洛阳而去。

张说一行人紧走慢赶地来到洛阳,东都洛阳已到入冬时节,洛阳城外的山野里,枝枯叶落,举目望去,茫茫四野,一片萧然。

张说是个心性耿直、办事利落、很有主见之人。他一到洛阳,便忙着查阅案卷,一刻不闲。他用了整整一夜的时间来审讯张灵均和郑愔二人,二人全部如实地供述了罪状,弄清了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张说就已经对如何处理这些在押的人犯有了初步的打算。

这些洛阳在押的人犯中,郑愔和张说曾经同朝为官,算得上是老熟人。然而,这次谯王欲在洛阳称帝,郑愔作为这一事件的主谋之一,犯下了欺君犯上的不赦之罪,他若不死,那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还有洛阳的张灵均,如果没有他,谯王或许也不会这么犯糊涂,这个人也得死。还有严善思,对谯王称帝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的作用比起郑愔和张灵均,则要小多了,张说决定将他定罪流放。有了初步的决断之后,张说往长安向睿宗李旦写明奏书。李旦在长安与群臣商议之后,准奏依从。

将这几个主犯的罪定下来之后,其余那几百人怎么处理呢?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些从各地汇聚而来盲目追随拥立谯王的普通士子。如果自己下令把他们都给杀了,那就会有几百个家庭面临生离死别、支离破碎的境遇。其实,这些受人蛊惑盲目跟从的士子,说到底又有多大的罪呢?权衡再三,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张说做出决定,将其余因谯王称帝之事而关在洛阳的人,全部免罪释放。

不久,郑愔、张灵均二人被斩于洛阳东市。临刑之时,张灵均大义凛然,神态自若。而郑愔却吓得两股战战,两个行刑官提都提不住。气得张灵均对郑愔大声骂道:“吾与此人举事,宜其败也!”

张灵均说完,与郑愔二人双双人头落地。

处理完洛阳之事,张说回长安向睿宗李旦复命,睿宗李旦不但没有对张说予以责怪,反而对张说的处理结果表示十分赞赏。

景云二年(711)正月,张说被皇上李旦擢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孟浩然来到峨眉山后,从参寥子的道友那里,知道了朝廷对李重福洛阳称帝之事的处理结果,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彻底地放了下来。于是,归心似箭的孟浩然决定马上离开峨眉山,回自己的家乡去。

孟浩然自嘉州登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可谓是一日千里。数天之后,船过三峡,又过了一日,行出了夷陵竹东山,眼看过完了今天,很快就能进入汉江了,归乡心切的孟浩然欣喜激动不已。

又经过几日奔波,孟浩然自汉江溯流而上,来到了郢州。

望着眼前熟悉的山山水水,孟浩然热泪盈盈,万般感慨。

同类推荐
  •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国画大师张大千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国画大师张大千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卡内基自传

    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第一位现代工业巨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阶段。卡内基从小信差干起,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如今,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他的身后延续着成功的人生。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的外交活动。严格地讲,毛泽东在此期间的外交活动只能算是一种“民间外交”。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热门推荐
  • 念昔游三首

    念昔游三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屋

    老屋

    当年地主的房子被分给贫农,几十年后房子拆迁,贫农的后代和地主的后代都回到故乡,一个有几十年的居住权,一个却有房契,这一次房子该如何分?面对历史,为何所有人都要隐瞒真相?一清明前夕,我与吉林的堂兄云南的堂弟相约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胶东老家,别误会,不是为给先人扫墓祭祀,而是——正如那句著名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语录,“瓜分”我们先人当年闹土改分得老财的一幢房产。如此说是“五湖四海”与“革命目标”当不为过。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村里已没有五服内的近亲,我们三人便落脚在镇上的一家温泉旅馆。
  • 我比主角还凶猛

    我比主角还凶猛

    孟轲穿越到自己的书中,却很惶恐!因为在他的书里,这座江湖充满了血雨腥风!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掌出游龙…有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剑开天门……有位道法无双的前辈逆天改命……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主角!等等,我叫‘孟轲?’在我书中,那个年轻一辈中最有望在剑道上超越‘老剑圣’的年轻剑客?呵呵,谁敢惹我?小心我一剑捅死你个龟孙儿!什么?魔教教主?天命主角?你敢让我先捅两刀吗?呸!两剑!刹那间,两袖青龙之绝技嗷啸寰宇,震撼苍穹!——书友群:893061259欢迎来撩!
  • 我只想享受人生

    我只想享受人生

    他是金融之神,先定一个2300亿的小目标。打造自己超级商业帝国,享受美好人生。新书,重生金融危机横扫全球
  • 迷月刀

    迷月刀

    武林世家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神秘势力横出江湖,欲一统江湖。从不踏足江湖的迷月刀一家却屡次出现。他们之间有何关联……复仇之路坎坷艰辛,到最后难免一场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男神借我一个抱抱

    男神借我一个抱抱

    婚礼篇:婚礼上,牧师问出了问题,只是迟迟得不到新娘的回应,下头议论纷纷,某男神紧张的看着某女,“宝贝儿,为什么不说话,你不愿意嫁给我吗?”某女满头大汗委屈地对他嘟嘴,指着圆鼓鼓的肚皮道,“烨,你儿子说他要参加你的婚礼,他要出来了!”说完,眼皮一翻,晕了过去。宁琛烨赶紧抱起她往医院跑去,婚礼什么的……等儿子出来了再说!!作者被吓哭了。!!!请假n天
  • 魔鬼的思维

    魔鬼的思维

    《魔鬼的思维》是京派作家唐文杰高智商犯罪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次股市操纵事件后,身为孤儿的金融骄子林凡彪在面对被禁入证券市场及养母猝然离世时,感觉再一次被世界抛弃,在生活和情感双双跌入谷底时,林凡彪策划了一个邪恶而且极端的行动。林凡彪召集了一众与他一样事业遭受过重击的市井之徒,精心策划了一场“高科技”银行抢劫案,在正邪力量的对抗中,是逍遥法外,还是终究难逃法网?“金融孤儿”林凡彪,市井老炮佘入俭,悲情父亲程济生,变节阿sir薛庆,硅谷“苦行僧”龙从云,混血导爷白克难……几个生活在不同世界、似乎永远不会有交集的人聚集在一起,策划和实施了一场惊动一时的银行劫案,他们的人生曾面临绝望,如今却疯狂底掠夺钱财,侵蚀自己的心性,或许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或许是希望给予子女更好的物质条件,或许是希望创造出更为出色的技术,或许只是希望不埋没了自己的“天赋”……在欲望的魔鬼思维驱使下,他们是否会落入自己亲手创造的深渊中,无法自救。
  • 快穿之天庭太子妃

    快穿之天庭太子妃

    第一世,她是丞相嫡女,他是东宫太子,自小便有着婚约,只不过她的心上人并非他,他只好默默陪伴。第二世,她是孤儿,一只大白虎将她养大,打小生活在深山中,救了被毒蛇咬的他,至此一见倾心。第三世,她是一个带发尼姑,他是道观里的常客,她为他还了俗,却不知是劫是缘。第四世,她是一个杀手,她的任务是杀他,可她却爱上了他,她该何去何从?第五世,她是神医之女,他是和她一同长大的将军,只是,青梅竹马的感情会一直存在吗?第六世,她是凛月教的小师妹,他是碚清教的大弟子,他们之间隔着血海深仇,伤了心,毁了容才知爱着。第七世,她是九重天上白茗宫的七公主,他是秦寰宫的太子,他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亦是他的太子妃……
  • 巫师简史

    巫师简史

    巫师,土匪,曾经是湘西这个神奇舞台上的主要演员。本书以湘西巫师赵天国和土匪首领龙大榜的命运纠葛为主线,以民间视角展开宏大叙事,讲述了湘西清末以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悲壮地表现了个人在时代洪流裹挟中的命运沉浮,堪称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宏著。小说的结局是,巫师与匪首会合在解放军的牢狱里,过去一直势不两立的两人如今也和解了,他们发现,其实他们是相反相成、互为因果,就像生活的两面,离了谁都不行,否则日子便会暗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