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500000004

第4章 重返北大(2)

江隆基听着听着,愧悔交加地狠狠拳击脑门,说:“这……这些……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我真是迂腐透顶!”张仲超说:“别急,还有机会。我刚刚开完紧急会议,明天在天安门广场要举行十万人的大示威大游行,”没等回答,又附耳悄声说,“明天的大会,由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亲自指挥,你去不去?”江愤然起身,拳头擂得山响,果决地说:“去!坚决去!”

18日清晨,江隆基早早地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由于《西乡报》必须在今天交稿,怀里还揣着一卷校样。天安门前人山人海,气氛凝重,群情激愤。据大会主席团的报告,参加者有北大、北师大等校和二百多个社会团体的十万多人。大会由徐谦、顾孟余、李大钊、陈启修等人组成主席团。主席台上髙悬着昨天受伤学生的血衣,上书“段祺瑞铁蹄下之血”八个大字。徐谦报吿开会宗旨,顾孟余发表演说,北师大代表控诉了昨天镇压学生的罪行。于一片激昂的口号声中,一致通过了“通电全国民众一致反对八国通牒”等八项决议,并决定立即组织北京国民反对各国侵略中国大同盟。

12时大会结束,开始分路游行。为不影响送校样,江隆基参加了去西城的一路,髙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行至兵马司玉带胡同,他与游行队伍分手,去交《西乡报》校样,当晚就住在那里。

第二天回到学校,才知道发生在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大院里的血腥镇压。政府大楼上的枪口居高临下地对着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李大钊在指挥学生退却时身负重伤,陈乔年也重负枪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已经鲜血淋淋,凶残的军警还不罢手,活活用刺刀捅死……

在这场大血案中,爱国学生受伤二百多人,惨死者四十一人,其中北大学生三人。在一长串死难烈士的名单中,最使江隆基悲恸不已、难舍难分的是他的同乡、好友、兄长张仲超。张是陕西三原人,由南开中学考入北大,而且也因家境困难而中途休过学。两人在北大一相识,就亲如兄弟。他早知道张是共产党,把他看作自己成长进步、追求真理的引路人。年仅二十三岁的张仲超昨日还是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今日却成了屠刀下的冤魂。在北大三院举行的万人追悼大会上,江隆基臂挽黑纱,抱着张的遗体,抚摸着血迹,痛哭至号啕。当天回来,在日记中写下“铁狮子胡同的流血让我真正知道了阶级斗争是怎么回事”,“看来欲达改造社会之目的,非起来斗争不可”的感言。涂涂抹抹写下许多,却又苦于文采不髙,未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一腔愤慨,直到三年以后,他在日本看到北大修建“三.一八”烈士纪念碑的报道,读到“死者烈士之身,不死者烈士之神。愤八国之通牒兮,竟杀身以成仁。唯烈士之碧血兮,共北大而长新”的碑文之后,心里才得到些许的安慰。

“三.一八”之后,段祺瑞被迫下台,张作霖取而代之。张一上台,便明令禁止学生从事政治活动,进一步制造白色恐怖,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局被迫转入地下,鲁迅先生遭通缉被迫南下厦门。白色恐怖下的北大风光不再,教职员工的日子捉襟见肘,甚至于“饥寒交迫”。政府的看家本领是克扣工资,有些是当年的江隆基并不完全了解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北大的事实:胡适1917年到北大时是副教授,月薪二百八十元,换算成年薪是三千三百六十元,比美国正教授的年薪高出近七百元;每月房租三元,饭费九元,所有开销加起来不到五十元,每月可存二百三十元,足够养活北京一个穷苦人家两年多。他给母亲写信说,一个半月的薪水足够办婚礼。但如此可观的薪俸却被北洋政府扣住不发,通常两三个月才能拿到半个月的薪水。鲁迅月薪三百元,两年才拿到半年的;顾颉刚当助教,月薪一百元,拖欠半年以上,导致他债台高筑。严寒的冬天里,教职工无火取暖。教授们的看家本领便是带上学生去请愿,去一次,能解决一点,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厉的制裁。华侨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仅1926年就从北大礼聘走林语堂、鲁迅、孙伏园、顾颉刚、张星烺、沈兼士、罗常培等一批教授学者。胡适没走,是因为他有丰厚的版税做支撑;月薪六百元的马寅初也经受不住,辞职回老家浙江大学出任教授了。学生的遭遇更惨,仅1926年就有一百五十五名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被一次性勒令退学,许多进步的学生南下参加北伐,“到黄埔去”成了流行北大的口号。

一年后的4月,蒋介石在上海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南呼北应,张作霖在北京悍然绞杀了李大钊等十九位革命者,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破裂。李大钊的英勇就义彻底地清醒了江隆基,1927年7月,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本来应该是由张仲超做介绍人的,此时只能改由同是陕西籍的张翼唐介绍。政治上有了依靠,生活上却是捉襟见肘,父亲已经几个月没有给他兑付“袁大头”了。忍饥挨饿修满了预科的学分,但他清醒地意识到再无力读本科了,便约好几个同学,打算南下黄埔投奔革命去。他把这一想法写信告诉在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系读书的哥哥,江裕基回信说,他在东京每月有二百六十日元的助学金,节省着花,可以维持两个人的基本生活,劝弟弟来日本继续读书。这样也好,他对张翼唐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就要打到它的内部去,我找到了机会。”机会有了,却没有路费,在国务院任职的西乡老乡薛祥绥给他一张一百元国债券,他兑换成八十块现大洋,同年9月,从天津大沽港乘船出发,东渡日本了。

满打满算,江隆基在北大求学仅仅两年。尽管如此,在其后二十多年的生涯中,他对北大一往情深,无时不在眷恋着母校。这里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有蔡元培倡导的科学与民主风气,“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囊括大典,罗册众家”,有一大批进步爱国、深孚众望的教授学者;这里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课堂,有陈独秀、李大钊的讲坛,有毛泽东工作和学习过的图书馆;有胡适、马叙伦、杨昌济、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李四光等名教授以及鲁迅先生的书房。在这里,江隆基学到了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髙深学问”,还从一个耿直激进的青年变成了革命者,奠定了人生的基石和理想的目标。

在此次赴任以前,江隆基又把鲁迅先生作于1925年的《我观北大》一文找出来仔细研读了一遍,还是觉得只有鲁迅的话最能表达自己对北大的感受和认知——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仅据我所感得的说,则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在生长者,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北大是中国的希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不能没有北大。

所不同者,当年他去的北大在沙滩红楼,现在校本部已经迁到原燕京大学所在的燕园了。

还有,当年他是去读书,想追随马寅初研究中国经济,现在却是要与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学者一起共事了。

吉普车开至校门口,校办负责人叫司机停了一下,请江隆基下车,指着古典式的大门上悬挂的校牌介绍说:“搬过来后,大家认为应该请人写个新校牌。请谁?提了好几个争议很大,马老拍的板,就请毛主席写。大家说那要你马老出面,他出了个主意,叫学生会以全体学生的名义致信毛主席,请求写。信发出后没多久,毛主席就写好派人送来了,放大后制成这个横匾,原件存在档案馆。”江隆基随着介绍仰首品味着崭新的校牌,嘴里连声说着“好”,内心却骤然升起沉重的使命感:亲自题写校牌意味着毛主席对北京大学寄予厚望,自己将以怎样的工作来回报毛主席的期望呢?

之后,吉普车绕过秋波荡漾、绿树环抱的未名湖畔,直接开到燕南园57号。这是北大为江校长准备的住宅。就那么几件简单的行李,年轻的校办负责人没费什么劲,三五下就全部拎进了房间。他一一将各房间的门推开,只见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暗红色的木质地板揩抹得油亮发光。会客室里摆了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周围十来把木靠背椅。他又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热水冷水都有,回头来说:“有热水,你们先洗一下休息,我回去再准备几样东西。”

北大与燕京大学刚刚合并,校址燕园据说原是皇家园林,紧邻颐和园和圆明园,园内古建筑始终保持着皇宫气魄。燕南园是园中之园,一抹土坡上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园内鲜花簇拥,曲径通幽。这片住宅是燕大专为老教授们建造的,中西合璧的格局,一律的青屋瓦舍,但每一栋的设计又不尽相同。几十栋建筑错落有致地摆开,单个皆成独立小院又不设围墙,四面开门,从每一道门里出去,都有一处小巧玲珑的花园。无论什么时候从哪个角度看去,都给人以高雅、恬静、幽深乃至神秘的感觉,使人想到这里不愧是出思想、出学问、出大部头著作的地方。有资格住燕南园的人,自然是各个学术领域里的泰斗。

分给江隆基的57号是座“匚”形建筑,大小十余间,西侧有走廊贯通。走廊的一侧,又开有几间小房。天真无邪的小曼高兴得鹿羔似的,出这门进那门,东瞧瞧西瞅瞅,故意将木地板踩踏得噔噔直响。自己看了一圈,又拉起刚刚学步的小召说:“走,去看看咱俩住哪间?找个没蚊子的。”拉手走得太快,小召跌倒,哭了。宋超忙过来哄劝说:“不哭不哭,姐姐也是……蛮蛮,小蛮子,看好妹妹。”小曼是谐音,原来就叫蛮蛮,爸爸干脆叫她小蛮子。这孩子出生在延安的窑洞里,没有奶水,是靠小米粥和老乡的山羊奶喂大的,个子没长高,却有顽强的性格,因此父母叫她“小蛮子”“蛮蛮”,嘴也会说,五岁时能对着麦克风讲话,代表保育院的小朋友欢迎参加西北地区教育会议的叔叔阿姨们。那次会议是江隆基主持召开的,保育院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小曼的欢迎词曾引起不小的轰动,那张照片由宋超宝贝似的保存着。

这么好的房子,小曼在梦里也没梦到过。只是难为了做父母的,两口子抬着箱子,摆这间不像样子,摆那间难成体统,就是一间摆一个,也还空着几间呢。转来转去,除公家配置的木床木桌木椅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好填充,古朴典雅的住宅显得空空荡荡,徒有四壁。

妻子不悦,讷讷地念叨着:“这怎么能行?这像什么样子?空空荡荡的……人来人往的……”

丈夫说:“咱来是为工作,不是为摆阔给人家看。在北大这种环境,咱这种土八路能摆得起阔吗……我收拾办公桌,你出去看看食堂在什么地方。午饭就在灶上买着吃,孩子也锇了。”

宋超出门,当午的阳光从浓密的树梢间投下斑斑亮光,抬眼望了望密布的树林,也不知往哪里走,只得朝进来的路上寻寻觅觅。她记得燕南园的路口上有两块石碑。出路口曲里拐弯地走了一程,发觉不对,又看见校门口了,便回头朝一条斜路走去,一直走到一座古老得像座庙似的二层楼下,门口挂着“办公楼”的小牌,便决定进楼再去麻烦接他们的校办负责人。

按说她也算个老资格的共产党员,转战晋察冀和陕北十多年,见过彭德怀、贺龙、徐特立等大人物,可是一脚踏进北大校园,看见这异样的环境异样的氛围,竟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和怯弱感。双脚迈进办公楼的当儿,心在突突地跳,脸也有些发热。她立住擦了把汗,稳了稳情绪,踏实脚步上了楼梯,寻到一间大办公室门口。听见里面有人在饶有兴致地议论着什么,似乎这种有高没低的谈论已经持续很久了。她侧身闪了一下,只听到了这么几句——

校办负责人:“……一路无话,不像刚到任的领导问这问那,好像想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我提醒诸位,这位新校长面孔很严肃,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看来是那种很难套近乎的领导,诸位以后说话办事,可得留点神儿哪。”

―阵唏嘘。

有人问:“那夫人呢?”

“夫人嘛,还算漂亮也年轻,相差至少有十来岁。说话河北口音,是属于精明干练的那一类女性,听说也是个老延安。”

有人推测:“说不准是抗大的女学员。抗战时期投奔延安的都走这条路,有位老延安亲自对我讲过,当时延安的男女比例是八比一……”

“哈哈哈哈……”

宋超干咳了两声,推门直入,立定在他们面前,弄得四五个年轻人好不尴尬好不难堪,一时手足无措。还是那位负责人老练些,出面介绍说:“啊啊,这位就是江校长的夫人宋、宋超老师……宋老师,你坐。”

宋超并没落座,也许受刚才一点闲言碎语对心理因素的刺激,便把找食堂的话题改口说成一件请求:“隆基同志有晚上学习办公的习惯,经常熬夜,还会见客人,常有领导往来。家里的办公用具显然不够,能不能再配备一些?”听到是这,几个年轻人顿时松了口气。负责人正经回答说:“这件事已经研究过了,也通知总务处了,再配些沙发、茶几、书橱、文件柜等,就按马校长的标准,下午用汽车送好不好?”

宋超微微点头表示首肯。又问还有什么事要办,她才问教工食堂在哪儿。这样,校办负责人又带她去食堂买了些吃食,一起来到57号。

二次进门,校办负责人环顾左右,斟酌说:“看看怎么摆放?下午叫总务处来几个工人,一次摆到位,大件儿挪一下不容易。”

同类推荐
  •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说:“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合时宜的传记不是主观臆测,而是用传主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人生。作者用冷淡的眼光,以《小团圆》《我的姐姐张爱玲》为底本,讲述了才女佳人张爱玲的一生。历史中过往来去的人物在《小团圆》里实现了团圆,张爱玲的一生在《张爱玲:花自飘零》中得到了圆满。
  •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2016年希拉里再度竞选美国总统。对于这位毁誉之间的女人,本书无意将希拉里推上神坛,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多元的希拉里,还原一个政治生命遭遇大选滑铁卢之后,她的痛苦、隐忍、奋进、不满和幸福。
  • 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为官有道

    为官有道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观览数千年来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云人物,从中遴选出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事件270余例,从正面阐述为官者所应具备的修养德行,从反面来揭示为官者所应摒弃的歪风邪念。通过正反比照,彰显为官者应有的规范。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
热门推荐
  • 小餐馆赚大钱

    小餐馆赚大钱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素来被称为“百业之首”。即使在经济萧条的境况下,餐饮业也不会凋敝。这个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行业,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目光。本书概括了餐饮业精英多年的成功经营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开餐馆必备的知识,其中包括小餐馆的投资决策和准备、选址和布局、菜单设计、员工的招聘与管理、采购工作、厨房管理、营销策略、成本管理等内容。当你读完本书后,你就具有了开办小餐馆必备的基本知识,为开一家赚钱的小餐馆进行了充分的热身。请你在经过慎重思考、认真准备后,摩拳擦掌大干一番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The Rainbow Serpent (A Kulipari Novel #2)
  • 极品悍女六小姐

    极品悍女六小姐

    她,修真界奇葩,紫溟拥有者,据说得紫溟者,方能一统六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遭至六界至尊轰杀,灵魂被吸入黑洞,附身于灵武大陆四大家族的夜家六小姐身上。她,灵武大陆夜家六小姐,五个月能言,六个月能走,七个月就开始识字,六年看遍夜家藏书,奈何身中剧毒,导致全身经脉堵塞,无法吸收灵气,更不能修炼斗气,被家族抛弃。父母身陨后,毒发身亡,与修真界奇葩的灵魂融合。当两者灵魂融合,一个全新的紫落现身于人世,将会掀起怎样的浪潮?将以何种姿态立于六界之上?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柯一梦孟奈何

    南柯一梦孟奈何

    她原是奈河桥上的孟婆因助他往生触犯天条囚困在奈何桥七千年坏掉的眼泪致喝下孟婆汤的人残留前世记忆故事,就从她委派彼岸花的花灵——孟奈何,去人间消除残留记忆开始......
  • 快穿:宿主你男人又黑化了

    快穿:宿主你男人又黑化了

    岑予一吐槽自家系统太垃圾,别人快穿不是公主,就是豪门贵女,再不济也是个人吧!怎么到她这儿,就变成了得了癌症的猪和妨碍道路建设的树呢?
  •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交际学》内容简介: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21世纪,什么最难得,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际网,每个人都期望成为人才,而人才的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人脉网,而促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的交际手腕,与上司交流需要机会,与同事沟通需要技巧,与朋友攀谈需要口才,求人办事、化解矛盾、加薪晋升……这些都需要你具备高超的交际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