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800000028

第28章

“第二个有利条件在于,经济工作,实际上也是一场战争。在国内,企业之间有竞争,在国际上,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厂长、经理们经营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薄弱。现在,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企业界正在把管理的重心由考虑内部和谐转向外部竞争。这个问题,对地方干部同样是新课题,军队干部相对说来还占优势,因为较量和对抗是军人的本行。

“第三个条件: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往无前、坚忍不拔的精神,而军队历来培养的就是这种素质。

“再从实践上来看,相当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是军人出身。

外国好些大公司的董事长都当过兵,国内也是如此。最近深圳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深圳成功的企业家之中,百分之六十是军人出身,百分之三十是科技干部,只有百分之十是其他成分。这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仅仅指五十年代,战争结束了,大批干部放下枪杆子搞经济,那是自然转化,很好理解。不,我指的是八十年代的企业家,是地方干部强调知识化、专业化的时候,居然有百分之六十的企业家出自军人。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因此,我想我们军队转业干部大可不必自卑,而应该充满自信地下来。当然,要了解我们的优势在何处。了解这一点,你在服役期间,就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学好军队的管理。不管你是搞军事的,还是搞政工的,你在部队是强的,下到地方后一般来说也是强的。……”

他的道理是如此朴素和晓畅。他象挑破一层窗纸那样轻而易举地推倒了把我们隔在此岸的高墙。我怀疑他是专攻“军转理论”的学者,虽然世界上还没有哪些大学和研究所设有这个专业。十多年前他设想写一本将孙子兵法用于经济管理的书,那时他就说过:“我这本书肯定畅销,因为每年都有一批军人转业到经济战线上来。”

十年后的一九八四年十月,他的著作《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果然出版了,书的扉页上写着:

献给:今天的军官和士兵,明天的企业管理者……好象他是专为迎接兵员大裁减、干部大转业的这一天而奉献了这本书似的。实际上,他在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无意留下的轨迹,恰好成为军队转入和平建军时期某种必然性的实证,成为大批军队干部“转型”的路标。他虽

然只是一个新兴企业的经理,却代表着策应我军大裁减的一个方面军,一个“第二战场。”

策应

一九八五年六月四日,李世俊在深圳听到广播: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我军将裁减员额一百万……他象一个策应方向的指挥员听到了统帅部发出的信号,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当天,他一个长途电话打到昆明,给迪的副总经理兼昆明分公司负责人赵安然:“听到广播没有?全军要大精简。请你马上与部队联系一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目前,至少可以帮他们办一期转业干部培卯班……”

当时,云南省军区恰好刚宣布一批干部转业,反正这批人闲着也是闲着,有这样的好亊,不防试试看。

约有五十名干部前来培训班“试试看”。坐下一听,被迷住了:他们视为畏途的经济管理,竟然如此新奇有趣,而且与军队的专业如此贴近!听课的人越来越多。课堂设在教导队院里,一些军事教员也溜达过来随便听听,一坐下就不想走了,一直听到底。省军区反映:教学质量之高,课堂纪律之好,超出想象。

课程的中心,是李世俊亲自讲授的“用兵法经营”。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有人还纳闷儿:这不是XX师的那个架线连长吗?转眼之间,他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学问?

其实,李世俊的专著已出版半年,企业界早已熟悉他的名字,不过是军旅中人未曾留意罢了。

李世俊确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兵。他以做一个合格的军人为荣耀,严格训练自己的意志和本领。一九六四年全军大比武,他和他所带的班都是军区的技术尖子,多次参加比赛。他也曾致力于装备器材的革新,研究出一套线路故障遥测手段,带人从师一直表演到大军区。不料在关键性的一次表演时遭遇大雨,雨水中电阻发生变化,遥测手段失灵了,连总参通信兵部的参谋也替他惋惜。

他信奉“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信条。还在当战士的时候,就读过有关孙子兵法的书籍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发现这两本书的问世时间相隔两千年,其精义却惊人地相似。于是他对中国的古典军事理论更加尊崇备至。虽然这个“想当元帅”的士兵做出了一切努力,“仕途”却总是不顺。由于父亲解放前做过国民党军的医官,他很晚才入党。他喜爱文学,又因发表过一篇被认为有问题的小说而影响了提升。于是,他日积月累的文韬武略只好暂时郁积胸中。

恰在这时,一张报纸改变了他的道路。一九七四年五月,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日本特别重视对孙子思想的研究。一名叫大桥武夫的企业家著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据说,他的公司应用这种理论后,效率大大提高,业务飞跃发展。

犹如一道电光,在他眼前哗地打开一片天外之天。他看到了我国古代兵法应用于军事领域以外的巨大价值和广阔前途。这一线闪电下稍纵即逝的天外之天,引得他苦苦摸索了十年;这消息又如一记闷雷,沉重地敲击着这个热血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孙子兵法是中国的瑰宝,竟然在外国人手里开出奇异新花。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有何颜面!

读到这则消息的中国人何止成千上万,却极少有人象这个小连长这样热血沸腾,奇想联翩。那时的中国,几乎无“经营”可言。人们在忙于“内战”。李世俊曾作为军代表到工厂“支左”,生产瘫痪的景象令人心寒。然而他有一个朴素的预感:久乱必治。到那时,人们归根结底要生产,要经营。他决定现在就开始研究,为日后的经济复兴写一本书。他象一个进城赶集的农民,要赶早市,必须头天夜里出发。

立志研究孙子的人竟然找不到一本《孙子兵法》。他借来郭化若著的《孙子兵法新编》,之后又借一本《十一家注孙子》,两本书共计四十万字,全部一字不漏地抄下来。后来,他终于买到了一本《孙子兵法》。熟读之余,又涉猎了《孙膑兵法》、《史纪纲要》、《市场学》、《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奥秘》、大学工业管理的全套教材、“哈佛管理丛书”等兵书、史书和经济理论著作。仅一套“哈佛管理丛书”,全文四百万字,他就做了五十万字的笔记。

一九七九年打完仗以后,大批年轻干部提拔上来,已经当了八年连长的李世俊不能不转业了。若在几年以前,他会认为这是极大的不幸,而现在,用个不雅的比方,转业对于他等于把王八扔到大海里了。一开始,他被分配到司法部门当宣传干部,他主动要求到工厂去。他说:“如今我们国家的政工干部多如牛毛,最缺的是经济管理人才。我个人在这方面有点兴趣。”于是,他被分到一个不景气的小厂当了名厂办秘书。就这,还带点照顾性质,人家并不欢迎。

从零开始。他不怕从零开始。相反,他倒愿意从零开始摸清工厂的每一根经络。

工厂有个金工车间,已经连续四个月完不成任务,拖了全厂的后腿。厂领导想改组车间班子。李世俊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保证三个月改变面貌。他是有信心的。此前,他曾参加过一个月的管理知识短训班,回来后厂里安排他给中层干部讲一课。干部们笑起来:我们搞了几十年的人还没给你讲课,你倒要给我们讲课!你才当I几天老百姓?李世俊不管它,讲了十分钟,再没人笑了…"、邸时他大多还是用军队管理的例子,人们觉得很新奇,很受启发。到车间后,李世俊把自己多年研究的收获用于实践,果然立见成效,车间形势迅速好转。这位“大兵显示了实力,三个月后即被提为厂办副主任,开始直接参政了。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工厂推广用兵法管理生产经营,产值、利润连年翻番。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二年,上缴利润由十七万增至七十一万元。

一九八二年,全国经济培训中心在昆明举办经济管理师资培训班,李世俊作为预选的“苗子”被送去学习。这时,我国经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政策指引下,正处在改革浪潮中,对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苏联那一套管理理论已不满足,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管理经验蜂拥而入,令人眼花缭乱。中国该走什么路?大家都在摸索。一天,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凌阁在训练班上介绍了日本专家村山孚的《中国古代思想和日本企业家》。多数学员头一次接触这个课题,议论纷纷。

下课后,李世俊遇到凌教授,说:“我研究这个课题已经多年,准备写一本书,摸一摸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

教授大为惊讶,当场考问。李世俊用他那不紧不慢的“云南普通话”,提纲挈领,条分缕析,讲得头头是道。教授激动地嚷道:“你为什么不写?!”

写!是时候了。李世俊昼夜不停,一鼓作气,写出了《用兵法管理》的长篇论文。云南省《企业管理动态》破例为这个小人物开设专号,全文发表,引起企业界的注目。全国企协秘书长潘永烈认为极有价值,建议他展开论述,写成专著。

一九八三年底,他完成了《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十二万字的初稿,并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师杨先举、云南省企协秘书长覃家瑞的帮助下改定。一九八四年四月,昆明厂长、经理研究会和广东省厂长研究会作为内部书刊,发行一万册,一一售而空。同年十月,经全国六家出版社投标后,广西出版社争得版权,一次印行十万册,又被抢购一空。

有人认为:此书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看了此书,连称:“很受启发!很受启发!感谢作者为我国做了一件好事。”另一位副主任张彦林则要推荐这本书参加一九八七年中国企协年会的评选。

同类推荐
  • 懂得去爱

    懂得去爱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来到山脚下。在缆车站,导游问我们爬山还是乘车,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来爬山的,乘缆车的不是好汉!大家同意了。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抬头一看,山上一片葱绿。我恨不得一下子爬到山顶。我仿佛像笼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下在冲到很前面,比导游还快很多。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三清山玩。
  • 断残集

    断残集

    《断残集》是郁达夫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南行杂记、街灯、感伤的行旅、在寒风里、马蜂的毒刺等文章。
  •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着重清理并剖析了“清”美文化精神的典型现象和发生机制,进而对中古以来的“清俊风骨”等观念作出辨析,并对“平淡”美论和“逸品”现象进行了透视。本书选取关键性的美学思想问题为透视点,特别注意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与相关理论领域的会通现象。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错嫁新娘

    错嫁新娘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她叫水无忧,如水一般,盼能无忧。天地万物只是心中影万紫千红只是耳中听她是一个无忧的瞎子直到有一天,无忧不再无忧,紧锁着眉头精妆待嫁,天地万物失了影,万紫千红失了声离了家,别了亲,她还能是无忧吗?风步雍,一个被最亲最爱的人背叛而将自己束之高阁的男人,能容得下她的残吗?妹妹的好意,愿在出嫁当天与她换夫,嫁给世界上最好脾气的西门昊天天错?人错?已注定!在命运之神关注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是否真能改变?****…………………………****…………………………****…………………………****换夫新娘番外篇--风修衣《错嫁宫主》她是幽然宫的七宫主,并非东国皇宫里的七公主--这男人到底怎么一回事?她已经一再的声明,她不是他要找的人,他是脑袋秀逗了还是选择性失聪?“在下风修衣,是替妹妹风开心来完成婚约的”。从头到尾,他只会说这句话。老天--有没有谁可以告诉她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紫皇山狂风堡的堡主--他是武林人人敬之的破邪--他是最疼妹妹的可怜大哥--为了妹妹一时兴起找来的麻烦,他承担后果,愿娶皇女七公主怎知未娶回七公主,却娶回了七宫主--一个顽皮人儿的小小玩笑,将两个原本无缘见面的人送作堆天错,人错?或许,将错就就?————————————分界线————————————换夫新娘番外篇——风开心《顽皮毒医》好心给雷亲——所以说,好人是做不得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她当了二十年的祸害,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似神仙。难得好心一回结果报应来了——圆滚滚的,米粒那么小的,火红色的,甜甜的——明明是给了楼下那位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为什么会在他的身上?呃——在他的肚子里?瞧他俊脸红通通,双眼迷朦朦,身体轻颤颤,该不会是服下了她亲制的招牌药丸极乐丹了吧等等,等等——这位大哥,要女人请找别人去什么?来不及了?她才不管呢。木头人,还不快死出来,她就快被人家吃干抹净了****…………………………****…………………………****…………………………****换夫新娘之无忧——————————已完结。(V章二十万字左右)换夫新娘续之晨笑—————————已完结。(V章八万字左右)换夫新娘番外篇——风修衣《错嫁宫主》————————已完结。(十万字左右)
  • 只此一剑

    只此一剑

    一人一生一剑,本是孤身的剑客立下的誓言。当看到那铁蹄下麻木的少年,手中的剑不由自主地斩去,不再一人。当华发苍然,时光荏苒,握剑的手变得老皱无力,另一只年轻的手扶住了剑柄,不止一生。只此一剑。 以上是比较朦胧模糊(中二)的简介。 以下是通俗点的。 流浪在外的无名山庄剑客肖一剑,偶然救了个孩子,居然莫名奇妙收为了徒弟。 本想安安静静继续潇潇洒洒的生活的肖一剑却被卷入了当权者的谋划之中。 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战火纷飞下的阴谋诡计,儿女情长武林纷争...... 这一切肖一剑都经历着面对着,渐渐地承受着成熟着,最后———— ———— 一剑相向。
  • 大灾变之万能转化器

    大灾变之万能转化器

    苍穹突然破碎,撒下无数流光,以及无比庞大的不知名能量涌入地球,转瞬之间灾变四起!在这人间鬼蜮的时刻,所有生物都在发生异变进化……!丧尸、僵尸、鬼怪、凶兽、异能者、古武者分分出现施虐大地!同时一小部分人或动植物,在滔天的气运之下被流光砸中,获得无上机缘逆天改命,踏上了无尽的征途……!
  • 香宋词

    香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等风吹来那片叶

    等风吹来那片叶

    女主人公方若晨为了高中的萧尧的一句承诺,远赴外地寻他,可不料他早已结婚成家。她伤心过,堕落过,但是随后机缘巧合结识了警察任言和上司子轩。她渐渐地走出了阴影,这时好友王忆佳跑来投靠自己,对任言一见如故,满心欢喜。萧尧的戏耍挑逗,任言的体贴温存,子轩的霸道蛮横,她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敬请期待…
  • 大侠周锐写中国:书

    大侠周锐写中国:书

    华光学校中美丽的鹅池好不热闹,只见一只矫若惊龙的白鹅在水中写出了“不可以吃鱼”,一时间惊呆四座。此神鹅的主人白鹅友邀请书法老师百里长缨共赴书法圣地——兰亭,参加书法界的“兰亭论书”活动;著名记者郦怀琛和神偷魏强因为报上的一则消息,试图去探寻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各路高人,心怀叵测,纷纷踏上从兰亭到云门寺的文化探险之旅,兰亭真迹确实流落人间吗?快来书中揭晓答案吧!
  • 外嫁女人的故事

    外嫁女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外嫁女人的故事。周若琳是在欧洲留学的中国女孩,在当地男子菲利浦的热烈追求下,出了校门就进入了家庭。在和菲利浦的生活中虽有摩擦,但也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而当若琳意外怀孕后,他们的生活却起了波澜,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开始显现,在经过长久的痛苦纠结后,他们的婚姻该何去何从?而彭家慧是一名国内的中年离婚妇女,通过中介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将近二十岁的公司主管艾瑞克。嫁到异国他乡,新的生活从此开始了。彭家慧生活稳定后就把国内的儿子接了出来,她一心为了儿子,不但和老公的家人相处不好,并且希望从老公那里得到更多的钱,她对钱的过分看重引起了老公的反感和戒心,两人展开了一场争夺财产大战。。。。。。外嫁中的爱,有温暖,有失落,有激情也有恐惧。而生活中有了各种摩擦,更加之中西文化观念上地冲突,这份爱能撑多久呢?
  • 苏轼文集3

    苏轼文集3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碗

    《碗》是金宇澄继《回望》之后的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一老友在聚会上追忆三十年前的岁月,引发了一场千里赴约的温故之旅。在历史的斑驳印记中,辨认早已碎裂消失的苍凉青春。非虚构的记录与三十年前的小说相互映照,小说笔法与真实事件相互渗透,展现文学技艺的世故与讲究。 “姑娘,你长得多像你妈妈。” 三十年前,在农场,上海青年小英死于井中。三十年后,一名女孩忽然出现,原来,她就是小英的女儿——小英生前,从东北赶回上海,秘密生下了一名女婴。面对年轻的生命,这些历史的幸存者们才终于面对不愿追述的往事,并且承认:曾经至为重要的东西都已经纷纷碎裂、消失。只有青春的回忆,和早逝的同伴一起,无法平静,不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