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1600000006

第6章 文事乱弹(6)

眼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疏浮躁,人们呼唤文学走向大地,青翠盎然,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像大地一样,厚实,深沉,阔大,无垠,而生机勃勃,涵蕴无限……

那也是我们文学的态度,也是我们文学所期望的风景……

9.有感于出品前的研讨

最近,海军作家李云良、王平几易其稿,创作出反映当代城市生活的20集电视连续剧《儿女情长》,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和上海永乐影视公司为此专门召开剧本讨论会,二十多位与会者中有著名的小说家、电视剧编导和文艺评论家。会上,发言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剧本进行评论,解剖“麻雀”,见仁见智,知无不言,坦率诚恳。诚如主持会议的海军文化部部长王兆海所说,这样的讨论对剧作和作者都很有意义,也超过了会议本身研讨的内容。由此,引发笔者的一点思考。

过去,我们常见的是一本书出版后举行座谈会,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播映后进行研讨,这样的讨论对创作和作者不无裨益(当然也有的太滥,太流于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作家、导演创作出作品,公之于世,希冀产生社会反响,反过来又从广大群众的反馈中得到启迪,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总结创作得失,对提高以后的创作会有帮助。但是,这类讨论会、座谈会,大多是在作品完成之后,一定程度上只能对作者往后的创作有意义。

如常言所说,电视、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所谓遗憾是指它作为成品投放到社会,再进行修改提炼十分难得,也有不少困难。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一部作品还没有进行具体操作(制作),包括影视艺术投入拍摄戏剧进行排练,甚至文学作品出版之时,能够吸收多方面的意见,包括请专家“会诊”,征求读者、观众的意见,对推出精品、提高质量,是极有好处的。我们常常看到或读到一些作品的题材构思都很有基础,却缺少震撼力,欠缺火候,缺少打磨,囿于作者的艺术眼光和创作的思维定势,缺少更上层楼的升华。有些作品是好作品但不优秀,是佳作但不是精品,不大气,留下了不应有的遗憾。现在人们习惯于在作品播出或出版之后,进行座谈研讨,然而,对于投拍数百万以至上千万的影视大制作,对于定位于出精品出力作的长篇文学创作来说,这种“马后炮”式的批评、研讨,不如变为事先在“半成品”时进行“专家会诊”,像讨论《儿女情长》那样,讨论剧本或讨论提纲,这样做的效果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而这与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与创作的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现并不矛盾。

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电视连续剧《儿女情长》写的是上海改革开放时代里弄人家普通平民生活,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的优良品德和精神情操,特别是普通人家的道德情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整合与追寻。作品的鲜明时代性和人物个性,使其犹如一块剔透浑圆的璞玉。作者之一李云良曾创作过不少小说和电视剧,导演石晓华也执导过一些得奖作品。在讨论会上,对专家们的建议和批评,甚至对细节、人物和场面“吹毛求疵”的推敲,作者和导演都采取“兼听则明”的态度,从善如流。上海市委宣传部、广电局的领导也是以普通与会者身份讨论本子,学术空气浓烈,成为一次电视剧投拍前的重要“会诊”。

繁荣创作,文艺评论对创作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文艺评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像《儿女情长》这样投拍前的研讨,以及影视界讨论脚本、观摩毛片、文学界手稿恳谈等,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至少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吹捧和评功摆好式的赞扬,是一个反拨,也是有益的借鉴。

10.“奖”的讲评

文坛的设奖,自何时始,不好考索,而近年更盛,动辄这奖那奖的,时有所闻。在有人看来,好像没有奖就没有业绩,没有成就,没有生机似的,奖似乎成了文坛的旗帜、风向标。本来,文学是个寂寞的事业,应是远离热闹喧哗,可是当文化快餐化流行化时尚的眼下,文学也变得不甘沉寂,难以自持了,在“奖”和各种名缰利索诱惑下,文学有时被其奴役;有的创作是为奖而作,为名声和名利而生;奖也成就了某些好名逐利者的目标,成为一种役使文学、颐指气使的大佬、阔佬。

对于各类奖的泛滥,圈内圈外都啧有烦言,也为正直者所诟病。严厉者认为,这个奖那个杯的,好像并没有做多少真正是为文学事业计,为文化事业做添薪加柴之工作。有人为奖弄得颜面丢尽,操守殆失,也有人却抱以平常心,因为大家精品,鸿篇巨制,并不是因奖而催生的,大师巨匠如鲁迅曹雪芹托尔斯泰,不也没有得过什么奖吗?

真个是,问世间奖为何物,直教人为伊消得憔悴。当然,奖,也是仁者智者,贬褒不一,不知叫人如何说是好?

本人忝列过一些评委,对此类事有时属见惯不怪者,有时,却是未能免俗者,略知内情一二,所以,看到被评者和评者,其情其境,各有不同,也如同看西洋镜,千姿百态。评这选那,因为只是少数人有份,因为是有些利害关系,也因为有缝隙可钻,有空子可利用,也就有了对公平性公正性的质疑。也难怪,虽然有不少的评好选优,严格程序,严肃操作,也还正常,初衷与效果相统一,但更为严重的是,时下但凡与评选有关的,少有不是乱七八糟、有辱斯文的。评职称,选先进,进委员,当代表,连退休返聘什么的也走关系、托人情的,人为的因素,貌似公正而实际上被各种外因所左右的,并非少见。所以,评奖真正是在评水平,评能力,评客观,评公正,而评文学嘛,答案也是一两句话说不清的。

大概是觉察到这个奖那个奖的过于泛滥,过于自行其是,也过于无序,若干年前曾有过所谓的审批制,在相当一级意义上的奖,就有了个户口式的合法化了,可是民间的、小规模的、自筹资金的、天高皇帝远而鞭长莫及的,也时不时的出现,有的甚至于打着十分热闹的口号,这就有了一个评奖的市场多样而无序。

有些评奖,更多的是一种作秀,以评奖来获利,多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常常是这类做法为多——哪次有个老板出资金,其收益能有些赚头,几个人一撮合,拉上个某群众团体挂名,拉上个媒体作幌子,找个把领导者出场作道具,或者还有几位名人作背景,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盈利性的评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炉了。因为有这个供求市场,这样的奖还时时在我们身边现身,也时时被舆论所不屑。甚至于有工商执法部门,对这种黑户口式的评奖予以打击,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市场只要存在,这样的奖就一时半会儿消失不了。不信,看看那些报章杂志的犄角旮旯里,这类广告时有所见。

当然,从较规范的评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对文化的积累和人才奖掖工作。

如果,从几个评奖本身来看,我们不好就这样那样的奖项比个高下。但有些奖的设立,因背后主办者的不同、操作层面上的区别,而奖的着重点也有不同。

解放军总政治部每两年有个奖项丰富的“八一”文艺奖,仅名目来说,囊括了文学艺术门类的全部,意在为全军文艺方面进行大检阅。因着眼于推出新人新作,就有了新人奖、八一大奖以及文艺奖三大重点。从业余和专业的两大阵营中,共同来遴选出获奖者,这个虽不对称的要求,对于业余作者来说有点不公平,但因为她的着眼点是新人,是后起之秀,那么这个奖的意义就是本身设奖时就昭示了。好像没有其他的大奖对新人专门列出,但总政文艺奖的这个举措,应当是有眼光的。新人在前行中最需要的是扶持和提携,扶持有时是一种鼓励,有时是一种认可,有了奖的认可,可能比任何美妙的鼓励更为直接。

从文学本身的纯正性来说,中国作协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其他门类的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现时最高的专业性的奖项。四年一度的评选,也从全国的范围内,这个时间段和广泛性,多多少少成为人们特别是圈里人所关注的。也因为其专门性的要求,和参评者遴选的严格,在圈里圈外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她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可是,任何文学的纯正都是在相对意义上而言,文学的见仁见智容易成为任何评奖的一种议论的理由,文无第一的铁律,也成为对获奖者的批评甚至不满的理由。所以,这个奖每次开始,也就是对她议论的时候,当然,尽管如此,人们至少是大多数人还是期待这个评奖的。曾有过有关评奖的轶事,比如,有人为了这个奖进行过可笑的交易,这不奇怪;也有人冷漠这个奖,某个单位的领导,纯属小心眼,单位有人获得这个奖,按说应当是件好事,而他却颇是不屑,不在单位给予奖励不说,不在单位里像有些时候张扬成绩发印内部简报不说,还酸溜溜地去说东扯西,好像有什么名堂,弄得得奖者成了什么瘟疫似的,评职称调级也不认可。从另外角度看,得奖者也因人而异,在有些人那里,你得什么奖倒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谁在得奖。

虽然,有人利用评奖营私,但当一些人高高兴兴手举奖杯,把这个荣誉与该当感谢的人们分享时,众多的人们都想到这个奖可以带来多么多的实惠呀。于是,争夺战就又有了更庞大的队伍。有些奖特设组织奖,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了。前者是以学术性见长的图书类的最高奖,而后者以组织一个系统工程,完成一个时效性强的,而政治性突出的,文学艺术类的政绩上的认可。这两个奖好像是每两年一次。

自90年代开始也有了五六届了。因工程奖的多项性,各类参与者们都可分到一杯羹,皆大欢喜式的庆典,对获奖者们有着节日的快乐和庆幸。而图书奖的学理性,以其厚重独创和原创性见长。现在,又有了新的衡量标尺,选题的优势和撰写的严谨是一方面,现在又提出了要有读者反映的硬指标,要看发行量和市场的认可度。从受众的角度来要求选评对象,规范评价的标准,这是一大改革,也是一个进步。

奖,真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因为有奖,而产生获奖的创作,甚至有得奖专业户;因为有奖,而提高了有关人士的待遇,本来文化就十分的清苦;因为有奖,而刺激了创作,某种意义上刺激也是繁荣的第一步。这杂糅不一、孰好孰坏的因由,让人辨析这个奖那个奖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有些难度,因此,对它的诟病,对它的指三道四,也有对它的感激与膜拜,形成了一道驳杂的风景。尽管如此,如若某一天,我们真正没有了这奖那奖的,我们是否会有点不习惯,我们会怀念那给我们有许多实惠许多思索的奖,尽管有时候,她的名声有点不太好。

如果认可我们对这些奖的依赖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话,那么,我们能否再增加透明度,规范其评奖的严肃性,或者,把群众性的选票参与作为基本的标准。如果没有这样的广泛群众的参与,任何奖都可能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的东西。也同文学创作一样,群众是一汪活水的源头,没有这个机制,就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奖了。听说有关方面已经注意到了大多数人的这个诉求,若是,这奖那奖庶几有了新面貌和希望。

11.那墙头上的眼睛

前几天,到浙江宁海去参加了“徐霞客开游节”。宁海人颇为精明,利用古人徐霞客在游记中写的从宁海开始漫游之句作文章,举办了天下游、宁海始的活动。宁海是一个丘陵地区,在浙江东部算不得发达,除了有名的天明山南溪温泉外,其他的名胜在浙江不一定能排上号,可是,宁海人做徐霞客的文章,把他的游记开篇与旅游开节联系起来,还在申请徐霞客当年出游的日期5月19日为全国旅游节,在视旅游为时尚、为新经济生长点的时下,这样的思路不得不让人佩服。

那天的开幕式简朴庄重,出席的各方人士包括领导,都集合在露天的广场上。正午的阳光热烈而强劲,在例行程序之后,有当地的民间艺术表演。人们十分钟情的越剧、方言腔和民俗昧极浓的民间戏以及农民业余演出队的管乐队、彩船队和少年武术表演,轮流登场,吸引了在骄阳烈日下仍热情高涨的成千上万观众。大概举办者为了突出这次活动的群众性、民间性,开幕式上的表演都是当地传统节目,没有眼下一些奢华的歌舞和动辄请大腕名家们助阵的场面,选择的地点也是街头的露天广场。演员们在表演时,不断有工作人员跟上去占场子、腾地方。有一个节目是把当地祭祀敬祖用的一尊建筑模型装在木轮车上,来回在场地上转动,车上面还有一个木轮,吊着四名小演员,随着木轮车的前行上下翻滚。木轮车的前面引导的和上面翻滚的小孩都来自农家,也可能有的来自同一家庭,因此他们一出场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边看边评,指指点点,会心的一笑,自然的掌声,一切都十分自然而随意。观众同演员没有距离,甚至可以直接过去摩挲道具,场面颇具亲和力。也许是举办者们想以这样的场面来突出这次活动群众的参与性,突出它的民间性吧。从当场的效果看,我以为这个目的达到了。

同类推荐
  • 《砚耕塘诗稿》作品评论集

    《砚耕塘诗稿》作品评论集

    很多人都在谈论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或者说除了血缘上的父子,两个相差20多岁的人应该以一种什么身份或方式把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我的父亲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
  •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选编,收入2015年中国价值散文30余篇,包括韩小蕙、朱以撒、王充闾、刘庆邦、莫言、余华、刘心武、柯云路、周国平、车前子等名家新作,全面展现了2015年度散文创作风貌。
  • 茅盾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茅盾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5至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林家铺子》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的倒闭的过程,揭示了民族商业走向破产的厄运。1959年,文学家夏衍将其改编成剧本,同名电影成为银幕经典。《茅盾散文选: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本书是茅盾散文精选集。茅盾先生说:“这些文章,就好像日记账,文字之不美丽,自不待言;又无非是平凡人生的速写,更说不上有什么玄妙的意境。读者倘若看看现在社会的一角,或许尚能隐约窥见少许,但倘要作为散文读,恐怕会失望。”这些文章是他一生的记事簿,亦是大千世界的速写本,是中国现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 纸上民国

    纸上民国

    本书作者是《新文学史料》主编,与史料打交道多年,因此有关现代作家的人与事十分稔熟,民国文坛旧事,品评文学大家,写来如数家珍。难得是作者颇多创见。全书貌似信笔闲话,却也不失为一部严肃的、有分量的现代文学史。
  • 岁月静美

    岁月静美

    你渐然领略了世界的美丽与丑陋。让你打开心门,欢喜迎接爱情的入驻,也让你强颜坚忍,凝望另一个背影的决绝和消泯。这是一本中篇小说集,讲述我们都曾经历的年轻时光。
热门推荐
  • 答茅鹿门知县二

    答茅鹿门知县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III) 圣
  • 被霸总盯上以后

    被霸总盯上以后

    简介:刁仟陌,大龄不婚主义者。原以为会潇洒的过完这辈子,谁成想一次意外,惹上了一头腹黑的狼。先是被领结婚证,后又各种纠缠。天呐!哪路神仙能告诉她,怎样才能让这位霸总离她远点?“你喜欢我哪儿,我改还不成吗?”“你的全部,我都喜欢。除非你死了,我绝不会放手。”“……”
  • 剩男笔记之忘了单身多少年2

    剩男笔记之忘了单身多少年2

    《剩男笔记2》承接《深圳六年》第三卷《剩男笔记-忘了单身多少年》,目前已经构思了两个大章节内容。不摆脱单身就不停止更新。
  • 百分百罪恶吞噬

    百分百罪恶吞噬

    背负着诅咒之名的少年在获得“祸难”之力的继承后开启了对生存与坚强的探索,几方纷争,仇恨,罪恶,死亡,杀戮,一切皆是吾等力量之源,善意与邪恶,毁灭与存在。您准备好说出内心的忏悔吗?
  • 无限穿越之我为龙

    无限穿越之我为龙

    当一个孤独者穿越到异世界成为龙,当一个无能的人类变为立志掌控维度空间的巨龙,精彩的瞬间将在此刻绽放!(前期剧情沙雕,无脑可看系列,后期主保护世界和征服世界并与另一拥有系统的勇者斗智斗勇的一个故事)欢迎加入我的书友群,qq群号:945693931
  • 炽天之龙

    炽天之龙

    这本书已经草草完结,但可以为新书做好完美的铺垫。新书剧情类似于科幻,但奇幻成分更多。奉上简介,虽然我不太会写简介——我有一剑,所到之处必有王座相随;我有一人,所过之处必有依恋。最热血的屠兽之旅,最惨烈的神话之战,最孤独的前进,最强大的武器,从电磁轨道炮到超级战略核潜艇,从超远程狙击枪到王座之剑,从北斗天基动能武器到超级穿梭机,一切尽在本书!人类不会知道,玉龙雪山下镇压着太古的巨龙;挪威冰海,北海巨妖无声蛰伏;三峡之城,巨龙撞坝;澳大利亚,比蒙破土;太阳耀斑,烛龙正在重生。来自《山海经》亦或是《淮南子》的神话志怪传说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更让人惊骇的是,这一切都有人在幕后推动。这是个悲哀的时代,但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英雄。那一日降临了,本书的主角——烛龙将从太阳出发,绕地球一周,是为审判日。那日火雨降临,地上的一切都将被烧灼殆尽,那日,哪怕众神都无法拯救自己。
  • 葬仙之旅

    葬仙之旅

    紫秋拥有一双能够看穿过去的眼睛,他通过这双眼睛看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也看到了一些失传的秘术!他一生凄苦,与妻子经历了三世,每一次的结局都很惨,无一例外,全都与仙有关,可偏偏自己又不能修仙。无奈之下只有将修仙界毁灭,拉入地狱。这样下一次再和妻子投胎,世上就不会再有仙,他们肯定能厮守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神级鬼将

    网游之神级鬼将

    本书已完结,当初写得仓促,后来果真遇到了很多问题,勉强继续已无意义,目前正筹备新书中,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