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1500000006

第6章 无眠夜读(4)

《常语》,是潘少白的语录体文集。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多有诟病,认为满口道学,殊可厌。但那只是李越缦的个人品味,若不怀成见,潜心读下去,在道学的琐语之外,颇有耐得咀嚼的佳妙处。如卷上云:

草木盛时,风日雨露皆接为体,及其枯槁,皆能病之,此草木气机内仁不仁之别也。

这里的“草木气机内仁不仁之别”,系指内在生命质素的质量。

不仅草木之事有这般规律,联系到人生又何尝不如此。俗语说:少年之时人找病,人到暮年病找人,便是此理。青春的肌体有喷薄欲出的活力,迎头的风雨,恰如惬意的沐浴,在雨雾的蒸腾中,心中的躁郁正可得到淋漓的倾泄;而暮年之人,生命力退化了,生命如一豆炷火,微风便可将颤抖的焰光熄灭,老年人作一种退避与防范,乃是情理中事。所以,面对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激活自己的生命力和生活热情是头等要做的事。与其怨天尤人,使气斗狠,不如把恩怨、情仇、得失看得淡些,磨炼出坚强的承受力;与其事事寻找依靠与傍附,比如奢求金钱、权势和名利等绚烂的东西,不如平静地积蓄生命能量,使自己具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和强健的心智。

健康的体魄,可以在迎接物质的困窘和磨难中,更有生活的自立与自信;强健的心智,可以在抵御精神的侵害与污染中,更有内心的安妥与快乐。耕助不辍的农人,不仅积贮了稻谷,更获得了身心的健康,不会得“富贵病”和种种怪病;鲁迅那般心智强健的人,读了扶乩的书婊子的书,亦不会成为相士与嫖客,只会更深地洞悉世道人情,更好地关照人生。

之于社会,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不会直接制造弊端,关键在于社会的承接能力,这个道理乃不言而喻也。

陆放翁的随笔集《老学庵笔记》,对民俗风物有很个味的记述,堪可耽磨。最令我生出兴味的是卷八上的一段话:

北方民家言凶辄有相礼者,谓之白席,多鄙俚可笑。韩魏公自枢密归邺,赴一姻家礼席,偶取盘中一荔枝欲啖之,白席者遭唱言曰,资政吃荔枝,请众客同吃荔枝。魏公憎其喋喋,因置不复取,白席者又曰,资政恶发也,却请众客放下荔枝。魏公一笑。恶发犹云怒也。

魏公那一笑,是很尴尬的一笑:吃荔枝不可,不吃荔枝亦不可,一切都缘于在“白席”之上,有一群吃惯“白食”之人。

直截地说,无论在哪个年代,中国都有吃“白食”的人在。这是好逸恶劳的一群,凸现着人性中不劳而占有最俗恶的一面。在官场,官场身后,总有一帮“帮吃者”,依靠官人吃“白食”;即便盲人不吃,他们也要吃,一是他们吃出了习惯,二是吃“白食”已成了官场运作机制中的润滑油,没有这种“润滑”,机制中便会传出不谐和之音,官人只得在“白席”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径自白食,白食,白食下去世风便也一天一天颓败下去。

爱占便宜是人的一种天性,喜吃“白食”便是很自然的事。哪个官人不想吃“白食”呢?能不能吃得上,是地位的象征;能不能更多地吃上,是权力的象征。所以,事实上,在“白席”之前,官人很难有断然不食的决心;因而看一个官人做得好不好,其实很简单,就看他管住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嘴,在“白席”的色香味面前,有没有自控能力。

即便管住了自己的嘴,也还有吃“白食”之嫌,因为你仍奔走于“白席”之间,仍被食客包围着,俗语道:“裤兜子抹黄酱,不是屎也是屎”,你无法分辩清楚。

为了避免魏公那般的尴尬,其实很好办:离“白席”远一点。

这也许是幼稚天真之说。

11.读《郑板桥集》

读《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以其《十六通家书小引》为诱因。小引云:

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叙为!

从小引中,透见板桥为人之朴质古道,为文之诚实洒脱,给人以逼人的魅力。

今人作文者众,有不少人,每草草写上几篇,便仓促成集,再匆匆乞名人要人作序,以序托文名。我有买书癖,见坊间新著如林,很是欣喜;再一看书的序,名家赫然莅止,称誉之词凿凿,便将书买下。回头展卷,却不堪卒读,便弃之屋隅。我的藏书中,有不少的次劣货,概因为此。序之于书,正如人之眼,是极该珍惜的;被虚荣名利假借得久了,便失了清澈和坦诚,便让人感到惋惜,甚至生出厌恶。所以,读到板桥小引,便被吸引,自是情理中事。

板桥集中,最甘醇处,是其论读书作文之道的书信。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他认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板桥所系,即对好书,须耐久展玩,其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无可穷尽。其旨已属不新,但他把匆匆读书,比作“如看场中美色”,却如雨后新竹出,生动特辟。今之市井“美人”,脂粉味浓,观其皮相皆美艳无比,欲辨美人真假,那匆促一瞥便很靠不住。若为真“美人”,欲赏其丰韵,亦非匆促一瞥所能及,眼观总不如心仪是也。所以,读书之趣,不在眼读,而在心读。

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中,对堂弟郑墨决意学诗之事,板桥手示曰:“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吾弟欲从事于此,可以终岁不作,不可一字苟吟。”这是很有分量也很苛刻的话。而鲁迅谈文章写作,也曾说过:选材要严,挖掘要深,行笔要洁。概文章大家均严格地遵奉着这样的原则,以致文章不朽。

但以这样的原则为圭臬作文,作为文人,须有大毅力,耐得住大寂寞,有一颗向佛的心。这要吃很多的苦头啊!目下,追求物质的人多起来,文人也有些贬值,文人的心难免要浮摆;好在报章杂志林立,发表文章不太难,得一些虚名也容易,这对文人是个安慰。但寻求安慰之途有多种,何必依仗穷酸的文途?所以,要做文人,还要有大理想,还要把境界超拔起来,还要磨出好文章。好文章是文人的命根子啊!做不出好文章,莫不如做个好商人,好商人不也很让人尊敬么?

郑板桥对于“文章”,有他极个性的主张。他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体“圣贤天地之心,万物生民之命”,不是徒托空言就能为社稷民生解决问题的。只有“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晰圣贤之精义,描摩英杰之风猷”,这才够得上“文章”。此外,一切都是不必要的,没有多大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他说:

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大乘法易而有功,小乘法劳而无谓。五经、左、史、庄、骚、贾、董、匡、刘、诸葛武乡侯、韩、柳、欧、曾之文,曹操、陶潜、李、杜之诗,所谓大乘法也。理明词畅,以达天地万物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六朝靡丽,徐、度、江、鲍、任、沈,小乘法也。取青配紫,用七谐三,一字不合,一句不酬,拈断黄须,翻空二酉,究何与于圣贤天地之心,万物生民之命?

他把“文章”的品位以佛教的大乘、小乘作比,崇大乘而黜小乘,崇六经而黜百家,很显然是他儒家思想的体现。他还不止一次破口大骂一班不务经世之学的文人才子:“凡所谓锦绣才子者,皆天下之废物也!”并说:“古人以文章经世,吾辈所谓风花雪月而已。逐光景,慕毅色,穷嗟困,伤老大,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骚坛词客尔,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板桥的话,不无偏激处,但做文章,着眼经国大业,反映时代大潮;贴近万物生民,歌咏百姓勤劳;不做浮飘文章,不无病呻吟,不自哀自怜,当应俯身掬心而取之。

另,看不起“锦绣才子”者,非板桥一人,历来为世人诟病。这并非公允:文章不一定都要经世,不经世的文章,只要不谬,便对人伦世情有滋润的作用在,“锦绣才子”便仍有存在的必要。但,若“锦绣才子”入世一些,感情“粗砺”一些;而一些陷入物欲声色、渐渐走向感情荒漠的所谓世人,心中多一些“锦绣”之气,我们的世界可能会更美好些。

12.爱情,忧郁的母语

此为1994年9月6日,天气阴沉。

在阴沉的天气,人的身心均不很舒畅;腰肢酸涩,走起路来,不跛亦踱;心里则有一层很厚的忧郁。便想排解的办法。

在凡常人家,有两种好的排解法:一是蒙头大睡,一是吆三呼四,围桌聚酌。从了几年文之后,这两种清享,都已无福消受了。首先是没有了以前无忧无虑的心境,夜里都常被失眠困扰,昼间便更难以入梦乡。其次,与人聚酌,与情趣相投者,才喝出“杯里乾坤”的晴朗和妖媚;与感知相悖者举杯,“酒里日月”总灰黯不堪。自己知道这是臭毛病,但心性使然,不好改变。又,在眼下,友人们都在忙“生计”,应急的酒,便不易喝起来。就干脆不喝。

排遣忧郁的方法,则只有一途,便是读一本喜读的书。

桌上本有一本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却正巧被一位小友借去了。案头无读得下去的书,心里倍感凄惶,就到街上去,奔小城那家唯一的书店。架上上眼的书很少,只一本《戴望舒名作欣赏》差强人意,便有些犹豫;对“名作欣赏”类的著作,我颇不以为然,对作品的体验是极个人化的,别人的感觉总归是别人的感觉,此其一;其二,是已有一本全编的戴氏诗集,只是亦被人借去,归期尚远。再看那书价,不太厚的一本册子,13.5元,价颇不菲,便坚决地走出书店的门。

走到街上,看到雾下得愈来愈浓,陌生人的面孔便更陌生,心头的忧郁就又加了几分。猛地转回书店,买下了那本《戴望舒名作欣赏》。

回到案边,只读戴氏的诗,任那些密密麻麻的赏析文字,如无言的蚁,从眼下自行溜过。戴氏的诗,我是读过两遍的,但奇怪地,从来没有这一刻更强烈地扣动我的心弦。他的诗是忧郁的,正契合了此刻他的读者的心情。以前读之,是怀着一种仰视的赏玩的姿态,总有些隔膜隐隐地挡在中间;今天,是在平等层面上的心灵交融,感到那个忧郁麻脸的戴望舒就坐在忧郁的微胖的我的身边。因为我们都忧郁着,开启了心灵对话的空间,忧郁便稀释了。

于是,把一本书读得有生命了,觅到一个与书对应的心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温床。此一得也。

戴氏的诗是属象征派的,女性的意象,被他运用得比女性本身更妩媚: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这样的女性,是让人从心底生出爱怜的。作为读书人,爱诗中这个意象的如梦般摇曳的女性,比爱自己的女人更多几分神清意爽的味道。我私心认为,男人看女人有“三性”,即:知性、感性和神性。知性,是抽象的概念的常识化的女人,这只是对性别符号的认知;感性,是对女性的实际体验,有强烈的现实的占有性;神性,包括对女性本体的圣化和对女性感情的圣化。“感性”的泛滥,会使女人沦为器具,亦会降低男人的生命、人格的档次,而对女性的圣化的那一轮“神性”的晕光,会让男人重新体验到女性那“太息一般”的美好,这是男人的自我拯救。戴氏的诗,正是唤醒男人沉睡的对女性“神性”感悟的嘤嘤笛音。此二得也。

戴氏的忧郁,在他的爱情诗中氤氲得最为浓厚,沉吟之余,便大胆地想;忧郁的母语,是不是就是爱情呢?当一个人爱的时刻,心被激情充盈,眼前一片空茫,不知在朝着怎样的人生盛境走下去,“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当一个人失去爱的时候,感到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意义,心里有莫名的悲哀、凄楚和无奈。所以,爱情其实是一种忧郁的情绪,而被忧郁包裹的心是脆弱的、机敏的,是受不得外界的刺激的。于是,对感情的过于执著,便是一种伤害,首先是伤害了自己,其次是伤害了所爱的人。在爱情场中人,能够明白这一点,是有益处的。此三得也。

戴氏的诗读完了,天气依旧阴沉,但心灵的天空却已晴朗无云。那本书随手送给了身边的一个青年,青年很感激。他并不知道,此书在版本上对我的无意义;它只是我在阴沉天气里买的一瓶可口的酒,酒喝完了,瓶子自然就扔掉了。

13.过严谨的生活

在写作《复活》以前,托尔斯泰写了一个篇幅较短、却在他后期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并一度被禁止发行的小说,便是《克里采奏鸣曲》。这篇小说虽远远不能与托翁的长篇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及《复活》相比,但我对它的阅读兴趣却远远超过托翁的其他任何著作。前后曾读过四遍。

这并不说明我的欣赏品位低下,而是这篇东西既短而又最能代表托尔斯泰的艺术精神。托翁是一个对生活把有极端严肃精神的人,他作品的宗教气息、说教气息很浓。他除了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形象——用小说“说教”外,甚至迫不急待地用论文的形式直接“说教”。而《克里采奏鸣曲》是他形象“说教”中,最简洁、最激昂、最让人容易接受的一篇。

同类推荐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人生如谷

    人生如谷

    本书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艺评论家、诗评家李国文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收录了李国文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内容广泛,涵盖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游历各地的见闻与感受,对人生的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独到的针砭评说。其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
  •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创意写作的兴起:纵观创意写作(1975—2008)

    美苏冷战以苏联瓦解美国的胜利告终。美国之战胜苏联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新。本书重点研究高等教育写作训练体系转变与文学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美国战后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作为作为理解战后美国文学线索,解读创意写作的奥秘。来自于爱荷华写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大量不断成长中的超过350个创意写作工坊的大量实例,汇成一部文学史巨著,让您开卷有益。
  • 赤岸:邓小平在晋冀鲁豫

    赤岸:邓小平在晋冀鲁豫

    赤岸是一个小山村的名字。她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脉深深的皱褶里,像蜂巢一样,简单又丰富,默默地悬挂在高高的崖壁上,浸润着风雨,黏附着阳光。小村的脚下有一条河,叫漳河。漳河浩浩而下,哗哗作响,喧响在历史里,流淌在《诗经》里,于是,就有了采桑人杨柳依依的柔媚,就有了楚霸王破釜沉舟的豪壮。漳河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条大河,她和黄河一起,哺育了广袤的中原文化。
热门推荐
  • 云起风散在梧溪

    云起风散在梧溪

    想写一个女孩:有点小可爱,圆圆的脸蛋,一双爱笑的眼睛微微扬起,似整个盛夏的暖阳尽收眸里。想写一个男孩:有点小帅气,好看的侧颜,一对浅浅的酒窝轻轻晕开,如半缕三秋的清风极致润雅。课改第一天。他笑着说,我的笔坏了,你们谁借我?许是那对浅浅的酒窝时隐时现,又许是那天午后阳光正好,他侧脸而笑蛊惑了她的心。她伸手把自己的一支很喜欢的笔递给了他。他笑答,谢谢,伸手把笔壳扔进远处的垃圾桶。她:……他:谢谢,我只想要笔芯。还扬了扬手中的奥博笔。从此,她喜欢上了奥博笔。许多年后,云起不知道,喜欢写奥博笔,是一种纪念,还是已然,纯粹成了一种习惯。
  •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降龙镇的那些人

    降龙镇的那些人

    小城傍着一条河,顺着河西行往上游走,离小城十来里有一座大水库。水库边上青山脚下原有一小村叫降龙村,因修水库,深山坳里的几村山民被迁移出山,合并移民到降龙村。降龙村人顿时多了起来,降龙村也升格成了降龙镇,有了东南西北四条街。小镇变成了几千人的大镇,镇上人烟稠密。降龙镇的人大多源自深山老林,深山老林里的人被大山养出一股彪悍豪爽之气。一二十年过去,这股根深蒂固的彪悍豪爽气不但未消,反而传给了后人。本来,人一上百就必有不同凡响的人物崭露头角,露了头角的人就不同他人,成了名人。
  • 元故宫遗录

    元故宫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齐世篇

    齐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系统之宿主又开挂了

    快穿系统之宿主又开挂了

    【女主很强,1v1,男主一开始就在】三千世界崩坏,各种穿越者、重生者肆无忌惮的夺取位面女主的气运,从而导致位面秩序紊乱。各位面的“天”纷纷团结起来,建立了史上第一个位面管理局。管理局从各位面中选出优秀的任务者,附着在位面女主身上,帮助“天”夺回气运。她,一名不知来历的女子,突然出现在低级位面。因其强大的灵魂之力而被系统选中,在各位面中穿梭。对此,穿越者和重生者深恶痛绝:小姐姐是魔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