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200000025

第25章 文章亮风节,专著见才华(12)

从晚清至现在,尚无一个书画评论家和收藏家,对宋湘的书法这样高度评价:“在清代中季,能与北派乃至全国书画坛鼎足而立的,宋湘是最有实力的一位。”虽然,漫长时间,书画诗词大手笔都在北方,以至“南不成派”,但宋湘一人却撑起南方半片天,与中国北方书坛鼎足而立,可见宋湘在中国书坛、诗坛的分量。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谢志峰何以收藏宋湘的书法特别多。

《宋湘先生翰墨》贵在全书都是谢志峰先生自己的藏品,而且包涵宋湘早、中、晚期的作品。最难得的是宋湘殿试考卷,使今人领略封建科举中魁的学问功底。它是宋湘翰墨中最难得的瑰宝,其价值远超黄金钞票。书中收集当代著名书法家杨奎章先生序,并有谢志峰收藏鉴赏心得《论宋湘及其书法艺术》。谢志峰写道:“历来书以人传,任何书法家,原来都是在学术、词章、释教、绘画等方面得名,然后才有人收藏他们的书法手迹。这是历史所证实的,从来没有纯粹的书法家。如果纯粹是写得一手好字,笔笔都是古人法,句句都是别人言,自身没有或缺乏文学修养,那顶多只是‘字匠’而已,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这就是谢志峰从论宋湘书法艺术中,得出来的对书法鉴赏的原则和要领。如果离开宋湘诗词和学术成就谈宋湘书法,必然会坠入“瞎子摸象”的尴尬局面。谢志峰评价宋湘书法所以极成功,就是把宋湘词章书法浑然一体进行评价。

所以,文人字如文人画一般,必然诗中有字,字中有诗。不像现在媒体报道的那样,不是残疾人,却有牙齿咬着笔写字的“书法家”,有脚趾夹着笔写字的“书法家”,至于被那些媒体捧到天上的“字匠”,则更加花样百出,令人啼笑皆非。

《宋湘先生翰墨》不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宋湘的书法在书坛中所占的地位,而且把诗与法,两者融于一体进行分析。赋予书法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把书法家和“字匠”进行严格的区别,使读者从中汲取新的知识与养分。

我相信,当读者详细阅读了《宋湘先生翰墨》一书中,杨奎章先生写的序言和谢志峰先生的论文后,会有更大的启迪。正如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在《宋湘先生翰墨》一书首发仪式时写给谢志峰先生贺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11.《宋湘先生翰墨》序

杨奎章

谢志峰先生,广东梅县人,在广州市从事政法工作30多年。我与他由相识到相知,并不是因为同乡或在工作中打过交道,而是在文化活动中结下了缘谊。我在广州市文化局工作亦垂30多年,志峰是广州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于文物研究颇有心得,对广州市的文物保护及管理提出过许多积极建议和意见,这对文化局的工作无疑是一种支持。他常说:“政法工作是我的本职,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收藏和研究文物是我业余生活中陶冶情操,涵养性灵的余暇之事。”他以政法工作为职志,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深切体会到,要搞好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问题和根本任务,是要切实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其中包括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修养。这决不是什么“玩物丧志”,而是格物励志;不是什么“厚古薄今”,而是茹古涵今。正因此,他在从政之余,热心社会工作,是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会长,潜心于历史文物的搜集收藏和研究。

经年积累的知识,书画文物的摩挲濡染,使他对民族传统文化有较深厚的认识和见解,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物鉴定研究的学术性文章。近两年来,还先后编写出版了《宋元明清嘉应诗人录》、《瓷砚赏析》两本专著。现又计划出版《宋湘先生翰墨》一书,要我为之作序。我素爱书法,从童年至青少年时代,即对宋湘诗词书法留下深刻的印记,但缺乏系统研究和赏析,今被作者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一片赤诚所感动,乃欣然命笔,写点个人感受吧。

志峰将所收藏或见到的宋湘早、中、晚期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编辑成册,集宋湘书法艺术之大成,实属难能可贵。

还就自己多年摩挲研习所得,加以诠说。文笔不入俗套,观点不随波逐流,对全面了解宋湘书法的风格特点、美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文章。为引起岭南诗词书法界重视对宋湘诗词书法的欣赏和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宋湘(公元1756年——1826年)出生于嘉应州上半园堡白渡前村(今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宋步云,任私塾教师,乃一代贫儒。宋湘自幼受庭教,天赋极高,9岁即取纸笔为文,大受长辈赞许。在梅县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和山歌民谣极盛的文化氛围陶冶下,他的诗书禀赋得到很好的培育和发挥,因而早有“广东才子”之誉。

他的诗,植根民间,贴近生活,不事雕饰,直抒胸臆,内容丰富,技巧圆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或点染山川美景,或刻划民情风物,或揭露时政弊端,或描写灾荒战乱、或感念民生疾苦,或抒发人生抱负,其风格雄浑苍劲,奔放淋漓。《清史列传》称其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推为“岭南一大家”。《茶村诗话》更认为“洵足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诗如其人,书法亦如其人。他的书法,多写本人诗作,融诗情书法于一体,笔酣墨饱,雄劲道健,以柔为刚,精气内涵,气韵生动,如古木苍藤,生机盎然;又如秋云在天,舒卷自如。特别是晚年的书法作品,笔力深透,元气淋漓,达到至高的艺术境界,被誉为“红杏风流人不及,米家一落江湖”(李蟠:《岭南书风》)。这里特别要提到他晚年在汉阳龟山占琴台,用竹叶蘸墨题壁,首先挥腕仰首写下“高山流水”四字巨匾,气韵苍古,腕力雄劲。

继而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伯牙琴台题壁》诗,横亘数丈,高达丈余。笔力深透,结体雄浑,气势奔放,清劲潇洒。如行云流水。诗情笔意,浑然一体,给人以荡魂慑魄的艺术享受!记得80年代初,我率广州粤剧团赴京作汇报演出。当时叶帅正在西山养疴。一天晚上,我偕红线女同志前往探望,叶帅坐在轮椅上在大厅里接待我们。大厅墙壁上高悬四条屏《伯牙琴台题壁》拓印堂轴,四壁生辉,诗情墨妙,光彩照人。想见叶帅日夕观摩欣赏,磊落襟怀,高标风格,今古共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历久弥珍,光照万代!

目下,学术界正重视开展“岭南文化”的研究,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有过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华民族文化七彩缤纷的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花。如岭南诗坛,盛唐时有张九龄(曲江)为代表,“首创清淡诗派”,被认为“岭南诗派”的创始者。明、清的“前五子”和“后五子”,开岭南一代诗风,特别是明中叶的陈(献章)、黄(佐)、丘(睿)三家,至清末的黄遵宪。丘逢甲倡“诗界革命”,继承和发扬了“岭南诗派”现实主义和革新精神。书法方面,岭南书坛始于明代的陈献章、湛若水、释函昰,清代鼎盛期的黎简(二樵)、宋湘。晚清的康有为、梁启超,乃至现代的侯过、容庚、商承祚等,他们既是学者、诗人,又是书法名家。志峰先生提出“书以人传,人以文重”的看法,我是赞同的,因为是正确的。书法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传统艺术,而且是一种高超、优雅、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艺术,必须也必然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否则徒具形式,缺乏神韵。即使形似,缺乏神似,更乏创意,迹近临摹,是很难称得上成“家”的。至于蔑视传统,信笔涂鸦,或效颦东洋,脱离传统,美曰“创新”,更非正途。

由于地域的辽阔,历史的局限,历代岭南人才辈出,但在全国往往不以名传。屈大均有“未出梅关名已香”之评,宋湘的诗更被推崇为雄直诗风的代表。新加坡著名老派诗人潘受有诗赞曰:“南国诗风多霸气,粗枝大叶胜菰蒲”。霸者,“月始生魄然也”。霸气者,气魄也,生气勃勃也。作为传统诗词姐妹艺术的岭南书派,我认为亦不妨作如是观,而其中的突出代表者当推诗人兼书法家宋湘。我认为谢志峰先生《宋湘先生翰墨》一书的出版,对宋湘乃至岭南诗风、岭南书艺的研究,对于丰富岭南文库、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是很有裨益的。

1995年元旦之晨——论宋湘及其书法艺术

谢志峰

浅谈宋湘其人

宋湘,在清代中叶是广东诗坛、书坛一代巨擘,被誉为广东才子。在民间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我童年时代,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很注意发现和收藏宋湘的诗词、书法,为我今天研究他的书法艺术,有了较多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广东梅县白渡创赋乡的一个山村。父亲步云,以教书为生。宋湘幼承家学,读书用功勤奋,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朴素的山村度过的。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13岁时参加嘉应州在仙岩寺举行的童子试,初露锋芒,名列榜首。后来因为山乡的师资未能使他感到满足,于是只身离乡别井来到省城广州,进入有名的越秀书院就读。他聪慧过人,每作课艺辄获贴堂,同学、教师均极为惊佩。由于家境贫寒,间亦赖卖文为生。直到公元1792年,即乾隆五十七年,37岁时始中广东乡试解元。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但第二年进京赴考进士,却未能考中。落榜后,没有回广东,他的业师南海陈鹤翔正任北京附近的三河县令,邀芷湾到任所暂住,一住三年,埋头苦读,准备应试下一科进士,可惜再试依然榜上无名。芷湾为了自我奋发,又回到北京,考取了镶黄旗官学教习,靠每月两千钱、二石米的薪俸生活,边教书,边学习,在北京度过了六七年清贫而艰难的岁月。写了《不易居斋诗集》,以记其事。

他对人生充满信心,在《孤鹊诗》中云:“晴干听天时,欢喜付人世”。同时又在《种花三首》诗中,书怀立志要考取功名的心迹:“同时所种花,南黄北青了。青者岂不喜,阴多露亦少。黄者岂不怜?脉炼气深老。不信待他日,花开看谁好。人生立功名,岂在迟与早。”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功不负人,一点不假。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43岁的宋湘第四次应试进士,考中己未科二甲第11名进士,并选进翰林院庶吉士,终于如愿以偿。是年10月,他告假南归奔丧,回到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宋湘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聘,出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他以过人的才气,严谨的治学精神,备受伊氏赏识,伊知府是福建汀州客家人,两人感情甚笃。惠州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之地,州治的西湖(丰湖和鳄湖合称为西湖),曾是苏氏居停之所,湖上的山、水、桥、台、寺观均曾留下这位文豪徜徉的足迹。每逢东坡生辰,伊氏必邀芷湾一起设坛吟咏,然后濡毫相赠(见笔者所藏伊秉绶与宋湘设坛拜祭苏东坡诗原迹),以文会友,成为莫逆之交。宋湘在丰湖书院任教期间,惠州西湖的旖旎风光,淳厚朴素的风土人情,以及苏东坡等历代名人留下的遗迹,时刻触动着宋湘的诗情,可以说是诗思泉涌,写下了大量反映当地民情风俗、山水秀色的诗歌,除《丰湖漫草》、《丰湖续草》两卷诗外,还在惠州留下了许多墨宝。如《丰湖书院》的巨匾及门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相传是以草秆写成。将离去时,他在丰湖澄观楼墙壁上以蔗渣作笔,即兴题壁,留下了告别湖山、湖水、湖风、湖花、湖月的《湖上五别诗》并序。写出了他离别惠州时,对西湖一草一木的依恋深情。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冬,宋湘来到省城广州,回到了他青年时代读书的越秀书院,担任院长。九年冬(公元1804年),回北京销假,翌年春又参加庶吉士散馆考试,获二等,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了他第二次长达九年的优游燕台的“清贵”生活。除嘉庆十二、十三年先后被派往四川、贵州担任乡试主考外,在翰林院,历任文渊阁校理、成安官总裁、国吏馆总篡、文颖馆总篡、教习庶吉士等职。宋湘在京华生活,最为满意的是将九年间的诗作,编成《燕台剩沈》诗集,其中有诗句云:“十载朝官诗一部,半因花事半衔杯”,这是他在京为官淡泊生活的写照。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宋湘被外放为云南曲靖府知府。这时宋湘已58岁,万里南行,由帝京历天府四川、贵州,而远道边陲。亦可想见其仕途之艰辛。后来曾先后护理广南、永昌、大理、莫南府等诸府和统制迤西道、迤南道,在云南为官13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躬行素志,开设书院,培育人才,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革耕作,切切实实不辞劳苦地做一个亲民清官。不仅在吏治方面,而在书法、诗歌方面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诗作更丰,内容更深沉,风格更雄直,格调更清新,编成《滇蹄集》三卷,这是他一生中诗词创作最重要的时期。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热门推荐
  • 我要当天帝

    我要当天帝

    开天古树下,林修远盘膝而坐,身前横着一杆戮仙长枪,肩头一只报丧的乌鸦。当林修远睁开眼睛时,乌鸦鸣叫出声,留给敌人的只有毁灭。林修远:“杀戮非我本意,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想镇压一世当天帝的帅小伙。”书友群:243686947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精准做事

    精准做事

    一个人的做事方法,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要想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安身立命,扬名立万,就需要在做事上有独到的技巧和方法,这些诀窍总结起来就是“精准”。人生的成功看似艰难神秘,其实本质上都大可归纳为:精准些许运气=成功。做事“精准”,是指做事到位。具体到生活工作中就包括:创造能力到位、协调能力到位、策划能力到位、执行能力到位等。一本教你按照更好的逻辑和思维做事的书,每一次精准做事,都是在打造你的话语权,让你更受欢迎。
  • 会做才有好人缘:8大人际法则提升社交力

    会做才有好人缘:8大人际法则提升社交力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好人缘是必不可少的。拥有好人缘是让生活更顺遂,让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而想要获得好人缘,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呢?本书从人们在社交中常遇到的问题入手,归纳总结了提升社交力的8大法则。仔细阅读本书,并且在生活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你就一定能够成为人见人爱、魅力十足的社交高手。
  •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子在川上

    子在川上

    本书收入阿袁的9个中短篇小说,《长门赋》《郑袖的梨园》《鱼肠剑》《汤梨的革命》《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姹紫嫣红》等。作品多反映高校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情感与生活,女博士、大龄女、恨嫁女……揭示她们学术之外世俗生活的,为我们撬开象牙塔的一角,展示不一样的高校人生与情感。浓厚的古诗词功底,在作品中应用得恰到好处,机俏的语言,活泼中透露着古典之风,文雅之气。深得评论界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与喜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影后归来:华丽的复仇

    影后归来:华丽的复仇

    她在最绚丽的时刻被最信任的人推下了万丈深渊,那里阴暗无比,伸手不见五指。她接受整整三年的痛苦,终于华丽蜕变,让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女人。从一个最不起眼的练习生做起,凭借自己的实力重达事业最高点,展露她足以倾倒众生的魅力。“你到底是谁?!!”冷厉的眸光如一把冰刃,令人惧怕。她微微一笑,转身道:“华丽的……复仇者。”
  • 明史不忍细看

    明史不忍细看

    《明史不忍细看》以明清正史及相关史料笔记为线索,针对大明王朝经历土木堡惊变后,由盛而衰最后走向覆灭的诸多历史问题,展开了较为客观、中肯的互证式研究和评说。《明史不忍细看》主要以皇帝、权宦、奸佞及其他文臣武将的政治作为和君臣关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正评反批,论述了明朝日见衰亡与辽东满洲迅速崛起,以及农民战争兴衰根源,涉及中期皇权之争和崇祯刚愎治国问题、内阁与边将明争暗斗、李自成张献忠难成大事的症结、明末官员士大夫不同政治选择等问题,比较全面、集中地概括了明清交替的社会秩序断裂与重建的血色现实:圣手无济大明劫,君臣猜疑留残局。救时大才终见弃,亏节贰臣装糊涂。
  • 北地佳人行

    北地佳人行

    父亲曾是前朝大将,遭人迫害后隐姓埋名,临终前将伸冤和抚养幼弟的重任交与她。她努力寻求生计,却再三受到权贵欺辱,幼弟亦因此惨遭不幸。万念俱灰,她决定进宫伸冤,讨回公道。几经周折,她成为皇帝身边的公文女官。在宫中邂逅对她一见钟情的侍卫曹钰,怎料谣言纷起,曹钰终是舍弃了她。曹钰的婚礼上,她恍然打开心结,注意到一直在默默守护自己的皇帝。都道情到浓时情转薄,见过后宫的失宠嫔妃,她会不会重蹈她们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