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200000022

第22章 文章亮风节,专著见才华(9)

第四次争论是1930年,广东建设厅出版的《建设周报》37期,刊登介绍客家风俗的短文中有这样一段:“吾粤客人,各属皆有,分大种小种二类。大种语言啁啾,不甚开化;小种则语言文化,取法本地人……”令客家朝野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大为愤慨,并推派代表向当局交涉,当时广东省主席陈铭枢亦是客家人,他亲自出面调解,命令该周报公开道歉。这次交手,大大推动学术界开展客家研究的气氛。全国各地许多客籍著名学者都积极参加了讨论,有不少学者还实地考察客家历史、文化,产生了一批客家研究的论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直教授的《客人对》和罗香林教授的《客家研究导论》,尤其是以罗教授的《客家研究导论》最具代表性,此书不仅集前人客家研究之大成,而且作出开创性的建树。这是近百年客家学争论的产物,应得到尊重和肯定。

程:如此看来,客家人在旧中国长期受歧视,客家人创造的辉煌文化和功绩不被重视。客家研究,每次都被逼上梁山。你对这四次客家学的大争论有何评价?

谢:每次争论,都对客家研究向前推进一步,都有一批传世的学术著作,都涌现出一批这方面权威性的学者,并使更多的客家人和更多的中外人士,对客家人的源流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每次争论都是被迫上马应战的,这就使每次论战都拘于“自辩”的思维圈子,无法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以大视野、大广角审视问题。这一历史局限性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苛求客家史学界的前辈。

2.客家学研究的热与冷

程:请问谢先生如何评价当前的客家研究热?

谢:我认为,客家研究热的出现,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无论是国内的客家人,还是海外的客家人,他们都成立了许多客家学研究的社团,创办了各类客家学研究的刊物,发表了许多文章,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令人高兴和鼓舞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客家研究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等客家人相对集中的地区以及台、港、澳和海外,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在升温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正视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程:谢先生你认为当前主要有哪些倾向?

谢:依我看,存在的问题无非是三种倾向:第一种是因循守旧,在先人和前辈成果面前却步,不敢越雷池半步。例如,罗香林教授的《客家研究源流考》,无疑是客家研究的重要成果,我们应倍加珍视。但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资料的限制,这本书也受到历史的局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英国教士艮贝尔氏和美国学者韩廷敦两人著作的影响。外国学者都把客家作为一个民族来研究,因此,对当时客家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的东西。今天看来,对罗香林教授的著述有某些质疑,甚至有某方面的否定,也是正常的、允许的。不能说这就是离经叛道。当今,国运昌隆,时逢盛世,有从未有过的宽松环境,应该创造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因循守旧,抱住前人的学术论点不求前进的人,是没有出息的。第二种是与因循守旧相对应的在研究中的自我否定。试图全盘否定前人研究的成果,并断言:“历史上并不存在客家人中原南迁史”。逆历史潮流而论,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种是自我膨胀,“大客家”味道浓厚。说客家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提出“没有客家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你们知道这些话是日本学者讲的吗?这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有害而无益。我也不同意把文学著作的书名署作“客家魂”、“客家圣典”。著作优秀与否只能靠内容,不能靠书名的堂皇和耸人听闻。在中国只有民族魂,只有中华民族历史的圣典,这个信念,不能有半点含糊。

程:这两本书的内容反映不错。

谢:那就更不需要靠书名哗众取宠了。在客家研究中,要防止“自我膨胀”的学风。把世界上一切好事都拉到自己头上,好像光芒四射,其实给人一种夜郎自大的感觉,局外人看了反感。学术、历史都是科学,必须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抢滩头、立门户、扯旗帜、树中心,都是自我膨胀的表现。有时头脑热了,就要用冰袋敷一敷,有好处,可以降温嘛。我们提倡“百家争鸣”,不是“乱鸣”,提倡直言,不能妄言。客家学研究一定要有个法度,离开法度,就谈不上科学了。我说的这些,并不否定多年来客家研究的成果。如《客家人》、《客家风华》、《梅县客家方言志》、《锦绣梅州》、《梅县客家风情》等一大批专著,都是这十多年来客家学研究的成果,嘉应大学主编的《客家研究》丛刊,影响更为广泛。我这个人喜欢直言,当然也是一家之言,是成绩,就肯定,是不足,甚至缺点,就要言明,不要搞“难得糊涂”。只有正视问题,客家学的研究才能科学地拓展新的领域,完成新时期客家研究的历史重任。这里我还要重复一句,在客家学研究中,一定要定准位置,切实要防止超民族超历史的危险倾向。

3.客家文化的定位

程:关于客家文化,有的说属于岭南文化圈,有的说属岭东文化圈,莫衷一是,可否谈谈你的看法?

谢:确实,在研究客家文化方面,有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客家民系,是汉族中的一支,有6000多万人口,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台湾、香港等18个省区,还有近500万人口散居在世界各地。其语言、民风、民俗、意念等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可以说,大都基本保持着客家文化的传统内涵。特别是语言为文化的母体。“能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讲客家话,是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在广东,有粤语、潮语、客家语,虽然关系甚为密切,但不同的语言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层面,不同语言就有不同文化个性的色彩。粤语、潮语的口头语与普通话的文字可以说完全大相径庭。由口头语变成文字语,须要通过“翻译”。客家话的口头语与文字语也有差异,但比之粤语、潮语则简单的多。特别是梅县的客家话,和普通话更为接近。因此,客家的语言、风俗都有其自身的个性。客家文化我认为既不属于岭南文化,更不是岭东文化,而是跨地域的民系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文化定位一定要明确。你的长篇小说《围龙》就是客家民系文化一个历史层面的缩影。

4.民系文化的特征

程:谢先生,我很认同你把客家文化定位于民系文化,现在,我想请教,民系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谢:我这里说的客家民系文化其涵盖面是非常广博的。

因此,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客家文化,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客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根远在中州,魂系中华。客家先民经历了近2000年的辗转迁移,与人和自然的搏击,不断开辟自己生存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就是客家文化。也就是说在中华民族大文化圈的包容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民系文化。至于你要我回答具体特征,是否可以概括成如下几点,供大家商讨:

首先,语言特色是决定民系存在的带根本性的客观条件,前面说了,语言是民系文化的母体。而客家话的母体是古汉语。而且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明、清以来中外语言学家普遍所认同了的。当然,母语在迁徙中也必然受到当地土著语或周边语系的混化。形成今天的“客语”,它是我国八大方言中的一种。我们称客家话为“阿姆话”,就是包涵母体文化的意思。流传近2000年的客家,随着人口的迁移,散居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仍保留大同小异的口音。因此,尽管跨地区或散居在世界各地,但一听“阿姆话”,彼此间就得到沟通、认同。

其次是民俗、民风。这里包括了客家地区的婚、丧、寿、喜、祭祀、节庆等等民俗和客家人兴学重教,崇文尚武,讲究卫生,礼仪待客,善唱山歌,信奉汉化佛教等等,以及妇女保留天足,从不裹足,守节操等民风,在客家地区,保留了更多母系社会的痕迹。

再次是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如梅县唐代的灵光寺、千佛塔,江西章水、贡水汇合处的古城堡,唐代长汀古城门(惠吉门)、宁化的石壁、连城的永隆桥。又如反映客家文化之乡,重教兴学的始建于宋、元、明、清的梅州学宫、兴宁学宫、长乐学宫、粲花馆、桂岭书院、东山书院等。再如历代名人故居,唐代张九龄故居、黄遵宪的“人境庐”,丘逢甲故居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

还有民居民宅,也是客家民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围龙屋、圆楼等是客家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它与北京四合院等并列为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体现了客家人客居他乡时集族而居、同心合力的氏族精神。体现了天圆地方,河图洛书“八卦图”的意念,说明植根于中原洛河。又如府第式民居,三堂式、五堂式甚至十堂式,这与古代中原地区豪强大户的府第建筑形式,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

此外,是客家饮食文化。主食大米、蕃薯、芋头、客家菜最具自身特色的是盐局鸡、酿豆腐、梅菜扣大肉。小食有仙人板、味窖板等。在饮食形式上,喜欢坐大八仙桌,用大酒壶、大酒碗。这些都受中原粗犷质朴遗风的影响。

最后,是经济。这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客家经济,是开垦型的自然经济。这与客家人的不断迁徙、开发、繁衍、发展有很大关系。同时,华侨经济,也对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但客家地区处在八分山一分地的自然环境,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占了主导地位。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冲破了山区经济的困惑,使客家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繁荣,作为包容了文化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亦必将有更大的飞跃。

5.主流文化与支流文化

程:谢先生,从你平时闲聊与著述,知道你非常重视主流文化。读你编著的《宋元明清嘉应诗人录》,即使谈及乡梓,你也抓主流文化紧紧不放。里面收集的82位诗人,就是对客家文化主流非常热爱,非常重视的成果。

谢:对于主流文化研究和宣传,我还做得很不够。研究客家文化一样需要把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明确界定。否则,主次颠倒,不但不能研究出成果,客家的历史文化就不能繁荣发展。甚至会出现文化新断层的危险。从我接触到的客家文化来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研究和宣传主流文化是取得很大成绩的,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抓主旋律的宣传,抓精品文化的创作,还是颇有成效的。但在某些文化领域,亦有主次倒置的现象。如对历史文化的宣传,就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李文固,本来就是清末民间俗才,却硬说是明末清初的秀才。我在孩童时,就听过祖辈们讲述了不少李文固那些无聊庸俗的故事,现在我们都置历史于不顾,连篇累牍地宣传,甚至拍成电视片,这是对历史的嘲弄。其实,我们客家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风流人物,如唐代的宰相张九龄,宋代的大学士罗孟郊,明朝一代名臣李士淳,清中广东才子宋湘,南汉史专家吴兰修,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近代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诗歌革命的旗手黄遵宪,杰出爱国志士丘逢甲,爱国侨领罗芳伯、姚德胜、张弼士,辛亥革命名将邓仲元,红军将领朱去卿,抗日英雄谢晋元。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在文化、科学、艺术界有蒲风、张资平、林风眠、潘毓刚、李国豪、李国平等等。可以说是群星闪耀。为什么我们不举起如椽大笔逐个宣传?另外,文艺的创作,要多搞一些恢宏大器的、反映历史和时代的精品,不要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客家文化,就是客家山歌。当然客家山歌也要,但不是唯一的。去年全国戏剧节,我看了汉剧《蝴蝶梦》,反映很好!总之我认为,只有摆正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位置,宣传主流文化,才能弘扬客家精神,为后人树立榜样的目标。

程:我认同主流文化的研究、宣传确实很重要,否则就会使客家文化失却它原有的壮丽与辉煌。

谢:因此,一定要重视主流文化的“含金量”。“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按现在时髦话说就是“知识经济”,古人尚且知道文化和知识的含金量。举个例子,我最近和梅州市委副书记何正拔同志到阴那山看“粲花馆”遗址,我收藏了当年粲花馆的一批历史文物。据考证,粲花馆是清初潮州总兵吴六奇的部将李鼓创办的,李士淳亦曾在此执教,课士育才在当时影响很大。粲花馆是按兰亭模式建筑,曲水流觞,奇石兀突,乃一大人文景观。何正拔同志认为很有必要重修粲花馆。我非常支持,答应将收藏粲花馆的文物捐献。文化之乡的梅县,应该有更多的文化景观吸引游客,展示客家文化之乡的历史风采。我们要知道,客家地区的文化积淀是十分深厚的,文化宝藏是非常丰富的。只有不断挖掘和宣扬主流文化,才能使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更具高品位的含金量,这样才能跨过黄河,走向世界。

6.客家人的界定

程:我在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围龙》中,把客家的界定划得宽,美其名日“大写的客家人”。不知谢先生有何看法?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世事纷纭说赖琏

    世事纷纭说赖琏

    大陆解放之后,赖琏长时间待在美国,办过报,教过书,但都不是很如意。1953年,他进入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任中文组组长,做起了一名国际公务员,1967年退休,应台北《中国时报》之邀,为国际问题专栏撰稿,1978年定居台湾,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83年逝世。对于自己在联合国工作这一段经历,赖琏写有一些回忆文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一些世界政要的描写,他用白描的手法写他们,往往寥寥几笔,一个人物就生动的浮现出来,甚至还有几分漫画的色彩,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他是属于世界的:“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热门推荐
  • 重生女首富:娇养摄政王

    重生女首富:娇养摄政王

    少年谢珩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列国权贵胆颤心惊,日日跪求神明收了这小阎王。直到某天半夜。有人看见谢小阎王被关在门外,低头哄着门里那人:“阿酒乖,把门开开,老子回家给你跪算盘!”片刻后,门开了。那姑娘把他摁在墙上亲:“长兄,你乖一点,我给你买条街!”小阎王低眉含笑任撩拨,一点脾气也没有。朝野上下震惊不已:哪路神仙下凡?您辛苦了!女首富温酒重生回到十五岁,被卖到谢家冲喜,成了他的小弟妹。每天必做的事:摁住长兄!温酒说:“砍人不好,我们换个爱好。”后来,洞房花烛夜。谢小阎王绑了温酒的新郎,递给她一把刀,“捅完这一刀,老子娶你!”
  • 神权鉴之起源贤者

    神权鉴之起源贤者

    传说中,在遥远的过去,灰暗之潮吞噬了世界,起源之神竭尽力量保留下最后一方净土。
  • 九月有喜

    九月有喜

    众人都道周靖安出身豪门,海归学霸,有钱有颜可谓人生赢家。只有尹慕昭知他亲爹不疼后妈歹毒,还有个异母弟弟虎视眈眈。两人相恋,有不怀好意者质疑尹慕昭贪图富贵,目的不纯。周靖安大方表示,贪心的是我,是我贪图她的善良,她的家世,她的一切。暖心婚礼策划师和冷漠富二代的治愈故事。水平有限,欢迎大家温柔指正。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古今中外,道不尽、说不清的,也就惟有一"情"字。爱情说穿了,也不过相识,相知,相守,最后相与分离,然而就是这简单如方程式般的"爱情进程",却使得红尘中众多"痴儿女"兜兜转转,竞相折腰。我渴求一个爱我的人,给他我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我那无附不羁的身体,我如此温柔的心,还有我的自由。"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可真做到了如此地步,生命中也就少了一半的乐趣,生活必定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哪里还有一点意思。对于爱情,人人尝到的滋味不尽相同,然而讲出来,欢喜是众人皆同,无外乎皆在欢喜;悲伤却是泪落如雨,却又哽咽难言。
  • 兽血修真

    兽血修真

    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人类在不知何时起开始,经历无数代人先人的努力和积累,在这个世界里摸索出了从兽血中修练的功法和传承。
  • 奇才

    奇才

    《奇才》一书分析了少数极其成功的连续突破性创新者——爱因斯坦、富兰克林、埃隆·马斯克、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玛丽·居里和乔布斯。他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突破。这些创新者不只聪明勤奋,还极度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障碍。除此之外,他们还满怀激情、理想主义,正是这些让他们经受住批评、毁灭性的失败,并忍受着远离人群的生活。当然这些特质并不一定能让他们变成天才或高产的创新者,但在《奇才》中,创新学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梅利莎指出,理想主义、智力超群、自信……这些人格特质的特殊组合,却能变成强大的创新力。只要组合得当,这些不稳定、混乱的特质就会变成奇思妙想的大脑。
  • 狼兵归来

    狼兵归来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日为狼兵,终身为狼兵!若有战,召必回!作者扣扣,2564957029书友群【736943469】
  • 流萤逐

    流萤逐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等级划分:萤火、星辰、皓月、灿阳
  • 一瓦微霜经年

    一瓦微霜经年

    尘世和喧嚣隐地和宁静遇见你之后的每一天有你之处,便是晴天若我是黑暗,我们便可以一起坠入深渊我会抱紧你
  •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从西方现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两方面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其中,西方现当代艺术选取了21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选取了29篇文章,两者结合而来,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配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