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7400000006

第6章 纪事三

五代史王延传延拜中书舍人权知贡举吏部尚书

卢文纪与故相崔协有隙时协子颀方举进士文纪

谓延曰吾尝誉子于朝贡举选士无以虚名取人昔

有越人善泅生子方晬其母浮之水上人怪而问之

则曰其父善泅子必能之若是可乎延退而笑曰卢

公之言为崔协也恨其父遂及其子耶明年选颀甲

蜀梼杌王建武成二年宴于行宫谓左右曰得一二

人如韩信而将之中原不足平也宗佶跪曰臣虽不

才自顾可策取兵部郎中张扶进曰陛下雄才大略

尚不能得岐陇尺寸之土宗佶小子狂妄愿陛下无

以中原为意宗佶憾之谕庖人置堇而毒杀之

马令南唐书王舆传舆除浙西节度使从让皇至润

州移镇鄂州监军甄庭坚与舆不囗或告庭坚交通

境外烈祖使中使系庭坚于大理舆先知之密见庭

坚曰可乘轻舟自归阙庭无与中使遇庭坚惧从其

计遂获免由是僚属称其长者

郭昭庆传昭庆以才名自居皇朝诸公亦推其辞藻

徐铉徐锴尤嫉之锴前通谒而不署名衔昭庆怒乃

诟而掷之由是有隙昭庆之居与客将李师义为邻

而师义与锴为姻娅锴因令师义召昭庆饮潜置鸩

于酒昭庆饮之不疑诘旦入朝及阶而化扶出遂绝

诸窍皆出血

十国春秋吴越武肃王世家宝正四年八月唐赐乌

昭遇自尽先是昭遇之来使也与供奉官韩玫有隙

昭遇每以国事私于我见王辄拜舞称臣谓王为殿

下使还玫具述其事又王常寓书枢密使安重诲云

吴越王致书于某官执事辞甚倨嫚而重诲复多要

求不克心衔之至是奏昭遇失使臣之礼遂有是命

因诬王大不敬

荆南高保寅传保寅文献王子晋天福七年以荫授

太子舍人赐绯宋兴保勖既袭荆南节镇命保寅入

觐汴京太祖召对便殿慰藉甚至授掌书记遣还保

寅语保勖曰真主出世天将混一区宇兄宜首率诸

国奉土归朝无为他人取富贵资保勖不听及宋将

慕容延钊等征武陵道出荆口保寅奉牛酒犒军太

祖嘉其功驿召赴阙除将作监充内作坊使赐第一

区俄知宿州开宝五年知怀州历司农卫尉二卿是

州本隶河阳时赵普为帅与保寅素有隙事多抑制

寅心不能平疏请罢支郡之制宋太宗从之

宋史郭从义传赵思绾之叛以从义为永兴军节度

说思绾令降执之斩于市初思绾之叛也巡检使乔

守温遁去姬妾悉入思绾思绾败从义尽取之守温

诣从义求其爱妾虽不敢拒而心衔焉遂发守温逃

走事坐弃市人皆冤之

张延通传开宝中延通为西川兵马都监太祖以蜀

寇未平命同内客省使丁德裕引进副使王班内臣

张屿领兵屯蜀部德裕颇专恣延通面质其短德裕

衔之又与张屿不协延通亦为和解之德裕疑延通

与屿为党益不悦会太祖征太原有使自行在至备

言太祖当盛暑躬冒矢石劳顿万状延通曰主上勤

劳若此而吾辈日享安乐盖言不自安也德裕不答

会张屿先归阙太祖赐与甚厚延通德裕继至则召

延通顾问而待德裕稍薄德裕颇疑惧遂奏延通尝

对众言涉指斥且多不法事指屿为党太祖怒即收

延通张屿及王班下御史台鞫之延通等引伏太祖

始欲舍之及引问延通抗对不逊遂斩之屿班井内

臣王仁吉并杖脊屿配流沙门岛班许州仁吉西囗

务时开宝二年也

李处耘传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

为都监师至襄州衢肆鬻饼者率减少倍取军人之

直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

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延钊所部少校司义舍

于荆州客将王氏家使酒凶恣王氏诉于处耘处耘

召义呵责义又谮处耘于延钊至白湖处耘望见军

人入民舍良久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钊圉

人也乃鞭其背延钊怒斩之由是大不协更相论奏

朝议以延钊宿将贳其过谪处耘为淄州刺史处耘

惧不敢自明在州数年卒

卢多逊传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

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未几普出镇河阳太宗践祚

普入为少保数年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

适知泽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

普由是愤怒初普出镇河阳上言自诉云外人谓臣

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

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太祖手封其书藏于宫中至是普复密奏臣开国旧

臣为权幸所沮因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诉之事上

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表因感悟即留承宗京师未

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贪固权

位不能决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

美事闻太宗怒下诏数其不忠之罪责授守兵部尚

书明日以多逊属吏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

蒙卫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杂事滕中正杂治之

狱具诏流崖州

谈录太祖朝昭宪皇后因不豫召韩王普至卧榻前

问官家万年千载之后宝位当继与谁普曰晋王素

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岁后合是晋王继统

仍上一札子论之昭宪密缄题署藏之于宫内时韩

王为相寻出镇襄阳洎太祖晏驾太宗嗣位忽有言

曰若还普在中书朕亦不得此位卢多逊闻之遂奉

旨密加诬谮将不利于韩王遽召归授太子太保散

官班中日负忧恐遂扣中贵密达太宗云昭宪皇后

寝疾时臣曾上一札子论事昭宪缄藏在宫中乞赐

寻觅果于宫中寻得太宗大喜方与韩王忠赤是时

上元登楼观灯忽有宣旨召赵普赴宴左右皆愕然

缘太子太保散官无例赴宴乃奏曰赵普值上辛在

太庙宿斋太宗曰速差官替来少顷召至太宗便指

于见任沈相公上座乃顾谓赵曰世间奸邪信有之

朕欲卿为相来日便入中书卢相闻之惶骇不已翌

日卢遂告赵曰圣上有此宣示如何赵曰某今入相

公必不可同处相公欲得保全但请上章乞退必无

虑耳沈相寻乞致仕卢乃上章云陛下若不赐主张

微臣必遭毒手太宗怒使令罢相赵乃奏云乞除卢

兵部尚书罢相太宗不允乃以所上章示于韩王自

后以秦王事谪于朱崖所以至今皆言卢遭赵之毒

手耳

厚德录张文懿公士逊在相位陈尧佐罢参知政事

有挟怨上言尧佐欲反复有诬谏官阴附宗室者逊

置二奏上前且言憸言动摇朝廷若一开奸萌则臣

亦不能自保矣上悟置告者于法诬谏官事亦寝

邻几杂志王文穆罗相知杭州朝士送诗唯陈从易

学士云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冀公称

重之杨文公在馆中文穆或继至必径出他所亦然

几类爰晁故事文穆去举朝皆有诗独文公不作文

穆辞日奏真庙传宣令作诗迁延不送

谈苑丁谓在崖州方奕棋其子哭而入云适闻有中

使渡海将至矣谓笑曰此王钦若使人来吓我尔使

至谢恩毕乃传宣抚问

真宗将立明肃皇后令丁谓谕旨于杨大年令作册

文丁云不忧不富贵大年答曰如此富贵亦不愿王

旦相罕接见宾客惟大年来则对榻卧谈卒时属其

家事一付大年丁晋公来求婚大年令绝之

吕申公作相宋郑公参知政事吕素不悦范希文一

日希文答元昊书录本奏呈吕在中书自语曰岂有

边将与叛臣通书又云奏本如此又不知真所与书

中何所言也以此激宋宋明日上殿果入札子论希

文交通叛臣既而中书将上吕公读讫仁宗沈吟久

之遍顾大臣无有对者仁宗曰范仲淹莫不至如此

吕公徐应曰擅答书不得无罪然谓之有他心则非

也宋公色沮无辞明日宋公出知扬州又二年希文

作参知政事宋尚在扬极怀忧挠以长书谢过云为

憸人所使其后宋公作相荐范纯仁试馆职纯仁尚

以父前故辞不愿举

闻见前录祖无择字择之蔡州人少从穆伯长为古

文后登甲科嘉佑中与王介甫同为知制诰择之为

先进时词臣许受润笔物介甫因辞一人之馈不获

义不受以其物置舍人院梁上介甫以母忧去择之

取为本院公用介甫闻而恶之以为不廉熙宁二年

介甫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权倾天下时择之

以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介甫密谕监司

求择之罪监司承风旨以赃滥闻于朝廷遣御史王

子韶按治子韶小人也摄择之下狱锻炼无所得坐

送宾客酒三百小瓶责节度副使安置元丰中复秘

书监集贤院学士移知光化军以卒士大夫冤之同

时有知明州光禄卿苗振监司亦因观望发其赃罪

朝廷遣崇文院校书张载按治载字子厚所谓横渠

先生者悉平反之罪止罚金其幸不幸有若此者也

韩持国大资知颍昌府时彦以状元及第为签判初

见持国怒曰状元无官耶自此呼时彦签判云彦终

身衔之

宋史唐肃传肃子询以太常博士知归州用翰林学

士吴育荐为御史未至丧母服除育方参政事宰相

贾昌朝与询有亲嫌育数与昌朝言询用故事当罢

御史昌朝欲留询不得已以知庐州凡官外徙者皆

放朝辞而询独不用比入见中丞张方平乃奏留询

育争不能得询由是怨育而附昌朝

吕嘉问传初市易隶三司嘉问恃势陵使薛向出其

上曾布代向怀不能平会神宗出手札询布布访于

魏继宗继宗愤嘉问掠其功列其与初议异者布得

实具上嘉问多收悉干赏挟官府而为兼并之事神

宗将委布考之安石言二人有私忿于是诏布与吕

惠卿同治惠卿故憾布至三司召继宗及市贾问状

其辞同乃胁继宗使诬布语言增加继宗不从布言

不可共事惠卿既执政前狱遂成布得罪嘉问亦出

知常州

后山谈丛杜正献公丁文简公为河东宣抚河阳节

度判官桂逊公惠公之子上书言事历诋执政至惠

公曰至于臣父亦出遭逢谓其非德选也进奏院报

至正献戏文简曰贤郎亦要牢笼文简深衔之其后

二公同在政府人言苏子美进奏院祠神事正献避

嫌不与文简论以深文子美坐废为民从坐者数千

人皆名士大夫也正献亦罢去一言之谑贻祸一时

故不可不慎也

避暑录话张安道与欧阳文忠素不相能庆历初杜

祁公韩富范四人在朝欲有所为文忠为谏官协佐

之而前日吕申公所用人多不然于是诸人皆以朋

党罢去而安道继为中丞颇弹击以前事二人遂交

怨盖趋操各有主也嘉佑初安道守成都文忠为翰

林苏明允父子自眉州走成都将求知安道安道曰

吾何足以为重其欧阳永督乎不以其隙为嫌也乃

为作书办装使人送之京师谒文忠文忠得明允父

子所著书亦不以安道荐之非其类大喜曰后来文

章当在此即极力推誉天下于是高此两人子瞻兄

弟后出入四十余年虽物议于二人各不同而亦未

尝敢有纤毫轻重于其间也

闻见前录韩魏公自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知扬

州王荆公初及第为佥判每读书至达旦略假寐日

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少年疑夜饮

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

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魏公后知荆公

之贤欲收之门下荆公初不屈如召试馆职不就之

类是也故荆公熙宁日录中短魏公为多每曰韩公

但形相好耳作画虎图诗诋之至荆公作相行新法

魏公言其不便神宗感悟欲罢其法荆公怒甚取魏

公章送条例司疏驳颁天下又诬吕申公有言藩镇

大臣将兴晋阳之师除君侧之恶自草申公谪词昭

着其事因以摇魏公赖神宗之明眷礼魏公终始不

替魏公薨帝震悼亲制墓碑恩意甚厚荆公有挽诗

云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灵輀犹不忘魏公

少年之语也

李承之待制奇士苏子瞻所谓李六丈人豪也为童

子时论其父纬之功于朝久不报自诣漏舍以状白

丞相韩魏公公曰君果读书自当取科名不用纷纷

论赏也承之云先人功罪未辨深恐先犬马填沟壑

无以见于地下故忍痛自言若欲求官稍识字第二

人及第固不难魏公王尧臣榜第二人登科承之故

云公闻其语矍然或云魏公德量服一世独于承之

终身不能平

李承之在仁宗朝官州县因邸吏报包拯拜参政或

曰朝廷自此多事矣承之正色曰包公无能为今知

鄞县王安石者眼多白甚似王敦他日乱天下者此

人也后荆公相神宗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为述承之深诋之至吕献可中丞死承之

以诗哭之有好进贤须退忠臣死国忧吾生竟何益

愿下九泉游之句荆公之党吕惠卿益怒之未有以

发也会承之上章自叙仁宗留其章禁中惠卿坚请

颁之惠卿因节略文意以天生微臣实为陛下等语

故上意遂有愚弄人主之责终其身不至大用

龙川别志范文正公笃于忠亮虽喜功名而不为朋

党早岁排吕许公勇于立事其徒因之矫厉过直公

亦不喜也自睦州还朝出镇西事恐许公不为之地

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雠而去其后以参知政事

安抚陜西许公既老居郑相遇于途文正身历中书

知事之难惟有悔过之语于是许公欣然相与语终

日许公问何为亟去朝廷文正言欲经制西事耳许

公曰经制西事莫如在朝廷之便文正为之愕然故

欧阳公为文正神道碑言二公晚年欢然相得由此

故也后生不知皆咎欧阳公予见张公言之乃信

过庭录文正尝指吕申公之失文正出帅陜吕欲疏

远之及韩夏二公悉改除节钺盖换武则不能在朝

廷也文正知其意思上章辞之而不受

挥麈余话章俞者郇公之族子早岁不自拘检妻之

母杨氏年少而寡俞与之通已而有娠生子初产之

时杨氏欲不举杨氏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贮水缄置

其内遣人持以还俞俞得之云此儿五行甚佳将大

吾门雇乳者谨视之既长登第始与东坡先生缔交

后送其出守湖州诗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

爱水云乡以为讥己由是怨之其子入政府俞尚无

恙尝犯法以年八十勿论事见神宗实录绍圣间相

天下坡渡海盖修报也所谓燕国夫人墓独处而无

祔者即杨氏也

元丰末章子厚为门下侍郎以本官知汝州时钱穆

父为中书舍人行告词云鞅鞅非少主之臣悻悻无

大臣之操子厚固怨之矣元佑间穆父在翰林诏书

中有不容群枉规欲动摇以指子厚尤以切齿绍圣

初子厚入相例遭斥逐穆父既出国门蔡元度饯别

因颂其前联云公知子厚不可撩拨何故诋之如是

穆父愀然曰鬼劈口矣元度曰后来代言之际何故

又及之穆父笑曰那鬼又来劈一劈了去

东轩笔录刘攽刘恕同在馆中攽一日问恕曰前日

闻君猛雨中往州西何耶恕曰我访丁君闲冷无人

过从我故冒雨往见也攽曰丁方判刑部子得非有

所请求耶恕勃然大怒至于诟骂攽曰我偶与子戏

耳何忿之深也然终不解同列亦惘然莫测异时方

知是日恕实有请求于丁攽初不知囗中其讳耳

吕惠卿与王荆公相失惠卿服除荆公为宫使居锺

山以启讲和荆公谢之今具载于此吕书曰惠卿启

合及相从疑有殊于天属析虽或使殆不自于人为

然以情论形则已析者宜难于复合以道致命则自

天者讵知其不如人某叨蒙一臂之交谬意同心之

列忘怀履坦失戒同巇关弓之泣非疏碾足之辞未

已而溢言皆达茀气并生既莫知其所终兹不疑于

有敌而门墙责善数移两解之书殿陛对休亲奉再

和之诏固其愿也方且图之重罹苫块之忧遂稽竿

牍之献然以言乎昔则一朝之过不足害平生之欢

以言乎今则八年之间亦将随教化之改内省凉薄

尚无细故之嫌仰揆高明夫何旧恶之念恭惟观文

特进相公知德之奥达命之情亲疏冥于所同憎爱

融于不有冰炭之息豁然傥示于至恩桑榆之收继

此请图于改事侧躬以待唯命之从荆公答曰安石

启与公同心以至异意皆缘国事岂有他哉同朝纷

纷公独助我则我何憾于公人或言公吾无预焉则

公亦何尤于我趍时便事吾不知其说焉考实论情

公亦宜照于此开谕重悉览之怅然昔之在我诚无

细故之疑今之在公尚何旧恶足念然公以壮烈方

进为于圣世而某薾然衰疾将待尽于山林趍舍异

事则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之愈也趍召想在朝夕唯

良食自爱荆公巽言自解如此

刘攽王介同为开封府试官举人有用畜字者介谓

音犯主上嫌名攽谓礼部先未尝定此名为讳不可

用以黜落因纷争不已而介以恶语侵攽攽不校既

而御史张戬程灏并弹之遂皆赎金御史中丞吕公

着又以为议罪太轻遂夺其主判其实中丞不乐攽

也谢表略曰弩射市薄命难逃飘瓦在前忮心不

校又曰在矢人之术惟恐不伤而田主之牛夺之已

甚盖谓是也

闻见前录朱寿昌者少不知母所在弃官走天下求

之刺血书佛经志甚苦熙宁初见于同州迎以归朝

士多以诗美之苏内翰子瞻诗云感君离合我酸心

此事今无古或闻王荆公荐李定为台官定常不持

母服台谏给舍俱论其不孝不可用内翰因寿昌作

诗贬定故曰此事今无古或闻也后定为御史中丞

言内翰多作诗贬上自知湖州赴诏狱小人必欲杀

之张文定范忠宣二公上疏救不报天下知其不免

矣内翰狱中作诗寄黄门公子由云与君世世为兄

弟更结来生未断因或上闻上览之凄然卒赦之以

团练副使安置黄州

王荆公弟安国者字平甫尤正直有文一日荆公与

吕惠卿论新法平甫吹笛于内荆公遣人谕曰请学

士放郑声平甫即应之曰愿相公远佞人惠卿深衔

之后荆公罢竟为惠卿所陷放归田里卒以穷死

王介甫与苏子瞻初无隙吕惠卿忌子瞻才高辄间

之神宗欲以子瞻为同修起居注介甫难之又意子

瞻文士不晓吏事故用为开封府推官以困之子瞻

益论事无讳拟廷试策献万言书论时政甚危介甫

滋不悦子瞻

绍圣初哲宗亲政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范丞相纯

仁与清臣论事不合范公求去帝不许范公坚辞帝

不得已除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

挥麈后录蔡持正之父黄裳任陈州录事参军年逾

七十陈恭公自元台出为郡守见其老不任职挥之

令去黄裳犹豫间恭公云倘不自列当具奏牍窜斥

黄裳即上挂冠之请以太子右赞善大夫致仕今之

通直郎也卜居于陈力教二子持正与硕苦贫困饘

粥不继久之持正登第黄裳临终戒之必报陈氏其

后持正登政路恭公之子世儒以群婢杀其所生坐

狱而世儒知而不发持正并坐神宗云执中止一子

留以存祭祀如何持正云五刑之赎三千其罪莫大

于不孝其可赦耶竟置极典世儒子后以娶宗女补

武官

挥麈余话富文忠公再相王荆公为参知政事始用

事与文忠不协文忠力丐去以使相判河南府上章

自劾继改亳州

扪虱新话老苏初来京师以所著权书衡论投欧阳

公一时称其文章王荆公时已知制诰独不善之以

其纵横有战国气习屡诋于众故明允恶荆公甚于

仇雠会张安道亦为荆公所拟明允遂作辨奸论以

荆公比王衍卢杞密献安道而不敢示荆公荆公后

微闻之因不乐子瞻兄弟

宋史安焘传焘为门下侍郎越岁章惇拜相焘与惇

布衣交觊其助己焘不肯少下阳翟民盖渐有财讼

而与谏官来之卲交通开封得其事惇右之卲欲薄

其罪焘不可复欲并劾开封焘又不可遂与惇隙明

堂斋祠为仪仗使后官有绝驰道穿仗而过者焘方

举劾谏官常安民又言教坊不当于相国寺作乐帝

怒欲逐安民焘为救释惇遂谮其相表里出知郑州

徙大名

黄履传哲宗即位为翰林学士履素与蔡确章惇邢

恕相交结每确惇有所嫌恶则使恕道风旨于履履

即排击之

玉照新志蔡襄在昭陵朝与欧公齐名一时英宗即

位韩懿公当国首荐二公同登政府先是君谟守泉

南日晋江令章拱之在任不法君谟按以赃罪坐废

终身拱之既讼冤于朝又撰造君谟乞不立厚陵为

皇子疏刊板印售中人得之遂干乙览英宗大怒君

谟几陷不测魏公力为营救事见司马公齐记及欧

公奏事录记之甚详君谟终不自安乞补外出官杭

州故魏公与君谟帖云尚抑柄用此当轴者之愧也

亲笔今藏吕子和平叔处

名臣言行录外集苏轼奏状云臣素疾程颐之奸未

尝假以辞色又吕陶言明堂降赦臣寮称贺讫而两

省官欲往奠司马光时程颐言曰子于是日哭则不

歌岂可贺赦才了却往吊丧坐客有难之曰子于是

日哭则不歌却不言歌则不哭今贺赦了却往吊丧

于礼无害轼遂以鄙语戏颐众皆大笑结怨之端盖

自此始又语录云国忌行香伊川令供素馔子瞻诘

之曰正叔不好佛胡为食素先生曰礼居丧不饮酒

不食肉忌日丧之余也子瞻令具肉食曰为刘氏左

袒于是范淳夫辈食素秦黄辈食肉又鲜于绰传信

录云旧例行香斋筵两制以上及台谏官破蔬馔然

以囗粝遂轮为食会此皆用肉食矣元佑初正叔以

食肉为非是议为素食众多不从一日门人范淳夫

当排食遂具蔬馔子瞻因以鄙语戏正叔正叔门人

朱公掞辈衔之遂立敌矣是后蔬馔亦不行又语录

云时申公为相凡事有疑必质于伊川进退人材二

苏疑伊川有力故极诋之

三省进呈先生服除欲与馆职判检院帘中以其不

靖令只与西监颐初在经筵归其门者甚盛而苏轼

在翰林亦多附之者遂有洛党蜀党之论二党道不

同互相非毁竟为蜀党所挤苏辙执政纔进禀便云

但恐不肯靖帘中是其说故颐不复得召

挥麈余话曾文肃初与蔡元长兄弟皆临川王氏之

亲党后来位势既隆遂为雠敌崇宁初文肃为元长

攘其相位文肃以观文守南徐时元度帅维扬赴镇

过郡元度开燕甚勤自为口号云并居二府同事三

朝怅契阔于当年喜逢迎于斯地又云对掌紫枢参

大政同扶赫日上中天谬为恭敬如是而中实不然

已而兴狱文肃遂迁衡阳

詹大和坚老来京师省试罢坐微累下大理时李传

正端初为少卿初入之时坚老哀鸣曰某远方举人

不幸抵此祈公怜之端初怒操俚谈诟曰子觜尖如

此诚奸人也因困辱之已而榜出奏名所犯既轻在

法应释得以无事自此各不相闻后十余年端初为

淮南路转运副使既及瓜坚老自郎官出为代端初

固忘之而坚老心未能平也相见各叙昧生平而已

既再见端初颇省其面目犹不记首事因曰郎中若

有素者岂尝解后朝路中耶风采堂堂非曩日比也

坚老答曰风采堂堂固非某所自见但不知比往时

觜不尖否端初愧怍而寤

避暑录话崇宁二年霍侍郎端友榜吾为省试点检

官安枢密处厚为主文与先君善一见以子弟待吾

处厚前坐绍圣间从官放归田里至是以兵部尚书

召还朝尝中夜召吾语因曰吾更祸重矣将何以善

后吾曰君不闻蔺相如廉颇郭汾阳李临淮张保皋

郑年事乎缙绅之祸连结不解非特各敝其身国亦

敝矣公但能一切忘旧怨以李文饶为戒祸何从及

处厚意动矍然起执吾手步庭下时正月望夜月正

中仰视星斗灿然以手指天曰此实吾心因问此六

人大略曰四人者吾知之独不知保皋与年为何事

吾言杜牧之所书新史略载之矣还坐室中取唐书

检示久之曰吾未有策题便当着此以信吾志遂论

六人以策进士

挥麈后录钱昂治郡有声以材能称于崇观间尝帅

秦州时童贯初得幸为熙河措置边事恃宠骄倨将

迎不暇独昂未尝加礼昂短小精悍老而矍铄一日

赴天宁开启待贯之来久之方至昂问之曰太尉何

来暮耶贯曰偶以所乘骡小而难骑动必跳跃适方

欲据鞍忽盘旋庭中甚久以此迟迟昂曰太尉之骡

雄耶雌耶贯对曰雄者也昂曰既尔难奈何不若阉

之贯虽一时愧怒而莫能报其后贯大用事卒致迁

刘斯立跂忠肃同老之子克家能文自号学易老人

有集行于世政和中以忠肃在党籍屏居东平杜门

却扫息交绝游人罕识其面有戚里子王宣赞者来

为州钤辖家饶财多声妓重义好客廨舍适同里巷

闻斯立之贤有愿交之意托人寄声欲致一饭之款

斯立从之且并招斯立所厚善者预席从郡中假侑

觞之人极其欢洽有李延年者尝坐法失官亦居是

邦愿厕其间王君距之延年大不平适往京师理雪

时王黼为中司延年与之有旧因往谒之黼问东平

近有何事延年即以王君开燕为言黼又询席间有

何说延年云广坐中及宫闱二月九日之事客退黼

遣吏以纸授延年令笔其语延年出于不虞宛转其

词黼见之怒云当先送大理寺延年惶恐迎合以迁

就之且引坐客李禔为证黼即以上闻诏付廷尉鞫

治遣吏捕斯立于郓方以忠肃讳日饭僧佛寺就斋

所禽赴天狱锻炼讯掠极其苦楚惟禔抵谰不承方

欲移理间斯立之犹子长言闻斯立之困辱年少气

锐遂自陈言从己出狱具长言置刑窜海岛斯立编

管寿春府席间宾主既皆坐罪下至奔走执事倡优

侍姬悉皆决杖延年诏复元官此亦一客不得食而

然然比之秦邸狱冤则尤为酷焉禔清臣子斯立王

定国婿也

闲燕常谈李端行字圣达毗陵人崇宁间太学屡中

魁选声名籍甚大观丁亥岁诸路贡士群试李士英

作魁圣达第二意不中之尝曰天下清气无南北之

异但吴中清气十分锺于人河朔清气为鹅梨占了

八分以士英河内人故也士英衔之其后士英拜相

圣达方为太傅坐小累罢坎壈失志而死

墨庄漫录崔鶠德符颍昌阳翟人宣和中监西京洛

南稻田务时中宦容佐掌宫钥于洛郡僚事之惟恐

不及惟德符不肯见之容极衔之德符一日送客于

会节园时梅花已残与饮梅下已而容奏陈以会节

园为景华御苑德符初不知也明年暮春复骑瘠马

从老兵径入园中梅下哦诗曰去年白玉花结子深

林间小憩藉清影低颦啄微酸故人不复见春色今

已阑绕树寻履迹空余土花班徘徊而去次日容见

地有马迹问园吏吏以崔对容怒其轻己遂劾奏鶠

径入御苑以此罪废累年

贤奕编傅忠肃公察未廷试蔡京辅政卖弄威权胁

制中外且阳示含容诱以附己坚欲以女妻公遣其

子与术士数辈踵视公又托其姻与公相见不从识

者谓公年少有气识未易量也京衔之

挥麈后录温益字禹弼徽考以端邸旧僚即位未久

擢尹开封府曾文肃为山陵使益为顿递使梓宫次

板桥以人众柱折几陷时外祖空青公侍文肃为山

陵所主管文字偶问左右曰顿递使何在不虞益之

在旁忽应曰益在斯由是怨外祖入骨髓时蔡元长

已有中禁之授使运力为引重至于斥文肃于上前

元长大感之遂以为中书侍郎兴大狱欲挤文肃父

子于死地赖上保全之得免未几益卒于位后元长

复用其子万石为阁学士以报之

冯囗济川雷观公达靖康中俱为学官于京师皆蜀

士也而观以上书得之囗实先达焉一日囗出策题

问诸生经旨观摘其疵讦之于稠人中曰自王安石

曲学邪说之行蔡京挟之济其奸遂乱天下今日岂

可尚习其余论耶囗曰子去岁为学生尝以书属我

求为蔡氏馆客岂忘之耶前牍尚存诪张为幻乃尔

是犹同浴而讥裸裎也二人大忿坐是论列皆绌为

监当

云麓漫抄绍兴初陕西五路惟熙河曲端将兵二十

万时鄜延路安抚使王公庶忽承曲命来议事王委

政路分兵官卜某自将数千人到鄜延留月余不得

见有将官谭元猷年少气锐与卜言曰安抚过熙河

不还我将迎之卜执不可谭自以二千骑行密得王

师所寓之地径至其前王甚惊谭语其故且恐有他

意王悟遂上马径回曲闻之亦不追王公归而憾之

未几被召遂治曲反状下狱以火逼杀之

宋史宗室士传士字立之郇康王仲御子数言

事忤秦桧及岳飞被诬士力辩曰中原未靖祸及

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他

桧大怒讽言者论士交通飞踪迹诡秘事切圣躬

遂夺官中丞万俟复希旨连击之谪居于建

赵鼎传绍兴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兼知

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

军马浚在江上尝遣其属吕祉入奏事所言夸大鼎

每抑之上谓鼎曰他日张浚与卿不和必吕祉也后

浚因论事语意微侵鼎鼎言臣初与浚如兄弟因吕

祉离间遂尔暌异今浚成功当使展尽底蕴浚当留

臣当去上曰俟浚归议之浚常奏乞幸建康而鼎与

折彦质请回跸临安暨浚还乞乘胜攻河南且罢刘

光世军政鼎言擒豫固易耳然得河南能保金人不

内侵乎光世累世为将无故而罢之恐人心不安浚

滋不悦鼎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

宗室不弃传不弃字德夫太宗之裔绍兴中为江东

转运判官秦桧忌四川宣抚使郑刚中以不弃能制

之除太府少卿四川宣抚司总领官初赵开总蜀赋

宣抚司文移率用申状不弃至官用张宪成故事以

平牒见刚中愕然久之始悟其不隶己遂有隙不弃

欲尽取宣抚司所储刚中不与不弃怒刚中辟利州

转运使王陟兼本司参议不弃劾罢之二人愈不相

能桧并召还刚中在蜀服用颇逾制不弃复文致其

事桧乃罢刚中升不弃敷文阁待制知临安府

张孝祥传孝祥为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初孝祥登

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

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

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

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提举江州

癸辛杂识施宿字武子湖州长兴人父元之绍兴张

榜干道间为左司谏宿晚为淮东仓曹时有故旧在

言路因书遗以番葡萄归院相会出以荐酒有问知

所自憾其不己致也劾之无以蔽罪宿尝以其父所

注坡诗刻之仓司有所识傅字汉孺湖州人穷乏

相投善欧书遂俾书之锓板以赒其归因摭此事坐

以赃私

宋史留正传正为相韩胄浸谋预政数诣都堂正

使省吏谕之曰此非知阁日往来之地冑怒而退

会经筵晚讲赐坐正执奏以为非上不怿侍御史黄

度论马大同罪正拟度补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

正请推恩随龙人上曰朕未见父母可恩及下人耶

积数事失上意胄从而间之八月手诏正以少师

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

癸辛杂识马华父光祖知高沙日戍军叛华父抚谕

不从遂藏身后圃乱荷中获免其家人散走藏匿华

父之妻则匿于都吏之家遂为所污赵信国自维扬

提兵至郡讨叛令王克仁入城抚谕遂诛首谋者百

余人赵遂系吏者缠以麻囗渍之以油用大竿称于

通衢而燃之华父惭怒以赵为彰其家丑遂构大怨

其后华父开江阃遂辟王容之子某为溧水令俾觇

赵过将甘心焉赵公知之遂首以外执政一札举之

且为宛转料理改秩马知其故遂劾去之其后建清

溪诸贤祠凡仕于江淮者皆在祀列独信国之父忠

肃公方不得预焉

金史孟浩传浩与田囗皆在尚书省囗为吏部侍郎

浩为左司员外郎既典选善铨量人物分别贤否所

引用皆君子而蔡松年曹望之许霖皆小人求与囗

相结囗薄其为人拒之松年蔡靖子靖将兵不能守

燕山终败宋国囗颇以此讥斥松年松年初事宗弼

于行台省以微巧得宗弼意宗弼当国引为刑部员

外郎望之为尚书省都事霖为省令史皆怨囗等时

时毁短之于宗弼凡与囗善者皆指以为朋党韩企

先疾病宗弼往问之是日囗在企先所闻宗弼至知

其恶己乃自屏以避宗弼曰丞相年老且疾病谁可

继丞相者企先举囗而宗弼先入松年谮言谓企先

曰此辈可诛囗闻汗流浃背

萧仲恭传仲恭子拱归兰子山治猛安事是时萧恭

张九坐语禁中事得罪拱至兰子山与客会语及之

有阿纳与拱有隙乃诬拱言张九无罪被诛语涉怨

谤海陵遣使鞫之戒传者曰此子狂妄宜有此语不

然彼中安得知此事使者不复问拱但榜掠其左验

使如告语证之拱遂见杀

大传海陵疑左副元帅撤离喝以为行台左丞相

使伺察之诏军事不令撤离喝与闻撤离喝不知

海陵意旨每与争军事不能得遂与有隙海陵

竟杀撤离喝召入朝拜尚书右丞封神麓郡王

尼庞古钞兀传钞兀迁西北路招讨使改东北路钞

兀与完颜思敬有隙思敬为东京留守奉诏至招讨

司钞兀不出饯世宗闻之遣使切责之曰卿本大

扎也起身细微受国厚恩累历重任乃以私憾不饯

诏使当内省自讼后勿复尔朕不能再三曲恕汝也

既而思敬为平章政事北路招讨使钞兀以私取诸

部进马事觉被逮将走京师钞兀为人尚气次海滨

县慨然曰吾岂能为思敬辱哉遂缢而死

元史敬俨传俨御史台为都事中丞何某与执政有

隙省议欲核台选之当否俨曰迩者省除吏千余人

台亦当分别之耶语闻议遂寝

韩若愚传若愚拜参议中书省事丞相铁木迭儿复

入相以旧憾诬若愚罪欲杀之帝不从复奏夺其官

除名归乡里

张养浩传养浩为右司都事其县达鲁花赤尝与之

有隙时方求选养浩为白宰相授以美职

明通纪陈友谅沔阳渔家子尝为县吏不乐会徐寿

辉倪文俊兵起慨然往从之初为文俊簿书掾未几

亦领兵为元帅因隙袭杀文俊并其军自称平章寿

辉不能制

明外史汤和传和沈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先守常州

时尝请事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据屋

脊坐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论封功臣

以和征闽时放遣陈友定余孽八郡复扰师还为秀

兰山贼所袭失二指挥故不封公伐蜀还面数其逗

挠罪顿首谢乃已其封信公也犹数其常州时过失

镌之券

陕西通志吕楠高陵人霍文敏为宗伯与夏贵溪有

隙楠两解之两人不知反以为党会庙灾自陈遂致

延休堂漫录伍文定为常州推官以简伉忤提学御

史陈琳左迁起为嘉兴府同知而陈亦来为郡守相

见握手道旧故若平生彼此各无芥蒂时两贤之

列朝诗集皇甫濂字子约嘉靖甲辰进士除工部都

水主事监薪厂贾人子纳女于司空依倚为奸利子

约按其罪不少贳司空心衔之榷关荆州已得代案

前事内计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稍迁兴化府同知

卢楠字少梗为人跅好使酒骂坐尝为具召邑令

有他事日昃乃至楠醉卧不能具宾主礼令心衔之

楠尝醉榜其役夫旬日役夫夜压于墙陨令擒治楠

当楠抵坐系狱里中儿为狱吏素恨楠笞之数百谋

以土囊压杀之他吏觉之得不死

陕西通志刘储秀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时陶仲文

方幸秀独不礼旦题桃符于仓场门有六部七尚书

独愧鹓班之句仲文衔之寻改兵部尚书有复套议

时严嵩方借复套事构陷夏言因与仲文交构上前

有旨罢归

永陵编年史嘉靖九年山西巡按赵镗驰巡抚张瀚

甬道瀚衔之讦镗镗亦讦瀚帝怒皆夺官按核

吴江县志徐师曾为翰林时严嵩执政师曾意不乐

阁试题寒塘宿雁图师曾因以诗见意云秋深阳鸟

宿平芜谁对寒汀绘此图日暮江南眠最稳天空沙

际影仍孤刷毛自分霜华老敛翮那思风力扶但愿

衡阳得飞去不愁云路稻粱无嵩得诗衔之未几出

为给事

明外史王锡爵传万历五年锡爵以詹事掌翰林院

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要同馆

十余人诣居正求解居正不纳锡爵独造丧次切言

之居正勃萃下拜索刀作刎颈状曰尔杀我径入不

顾中行等既受杖锡爵持之大恸明年进礼部右侍

郎居正甫归治丧九卿急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旋

乞省亲去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

沈鲤传万历二十九年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廷

推阁臣诏鲤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一贯

以士心夙附鲤深忌之贻书李三才曰归德公来必

夺吾位将何以备之鲤邑名归德欲风鲤辞召命也

三才答书言鲤忠实无他肠劝一贯同心一贯由此

并憾三才

同类推荐
  • 哭建州李员外

    哭建州李员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粤客谈咸丰七年国耻

    粤客谈咸丰七年国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ark Lady of the Sonnets

    Dark Lady of the Sonn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首席体验师

    首席体验师

    本文讲的是地产大亨的独生女大学毕业后的首份工作冒险记。
  • 从遮天开始签到

    从遮天开始签到

    于九龙拉棺之日,泰山五色祭坛之上签到,奖励:至尊骨!于荧惑古星大雷音寺签到,奖励无上功法:神象镇狱劲!于青铜仙殿之中签到,奖励:鸿蒙母气源根!……穿越遮天世界,踏遍绝地,战遍星空。无敌的传说,从九龙拉棺开始!
  • 盛宠:第一嫡女

    盛宠:第一嫡女

    一场伏杀,她穿越而来,庵中隐居三年,成长为长生门门主,却偏偏有些不长眼的,敢太岁头上动土。太子退婚?谢谢啊!相府千金使绊子?姐心情好,小惩大戒。什么,看上姐的男人?找死!
  • 夏蜂

    夏蜂

    本书精选弋舟的12篇短篇小说。弋舟的小说容纳了对生命最敏锐的觉察,他作品中的人物庄严、孤独、犹疑,保存了梦想的活力及现实中精神的闪电。他在文本中建立了一个个有秩序的心灵体,他们的故事则是人物在这世界的深刻划痕,那蜿蜒跌宕的情节或可称之为命运的轨迹。这12篇短篇小说,便可以让我们一窥弋舟小说的艺术特色。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扑克巫师

    扑克巫师

    太监了(*/?\*)不要看ヽ(≧Д≦)ノ
  • 我用美食拯救世界

    我用美食拯救世界

    她用美食拯救世界!意外得到美食系统后,隋意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救世之旅,从家常菜肴到顶尖灵食,从养老厨师到餐饮之王,她以美食开启了巅峰人生。以热爱与奋斗前进,以智慧与勇气辅助,这是一个厨神崛起的故事!————慢穿+美食+奋斗
  •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

    此中文译本所依藏文原本,是1990年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霍康·索朗边巴等编辑的《更敦群培著作》中所收录的《龙树意趣庄严论》,本译文保留了霍康等编者的段落分段,并在每个段落之前用数字编号,方便读者前后翻阅、查找。文中方括号[]内文字是译者为方便读者顺畅阅读,而根据上下文语义所添加。藏文原本没有脚注,此中译本中出现的脚注都由译者所加。除正文外,本书附录的“藏文版本和译本”、“补充阅读”、“更敦群培生平”是译者为方便读者更深入了解《龙树意趣庄严论》相关情况而撰写的。希望读者能藉此获悉此书的流通历史与现况,对此书所阐述的佛教教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作者更敦群培作为佛法传承者和传播者的经历有所了解。
  • 犹太之商道

    犹太之商道

    如果说犹太人的事业,是企业,是金钱,是偏执狂们在创造着财富,那么托起当今犹太民族心灵中太阳和神的人,正是这些身价不凡的犹太商人、财富帝国里的金融企业明星,他们以其独特的成功商法,赚取利润的绝妙手段,巨额的资财,震撼着整个商业世界。今天,我们来研究犹太人精深奇特的经商之道,近乎偏执与狂热的犹太精神文化,第一流的情报意识,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如何占得先机、获取利润的,又是如何在经营之路上建立起了自己商业的霸权的。犹太商人是商人中的智者,更是商人中的魔鬼,他们能从零开始最终成为亿万级的富翁。
  • 杀手娘亲腹黑娃

    杀手娘亲腹黑娃

    朝代更迭?管我p事!江湖纷争?管我鸟事!五国争霸?跟我有关系吗?抢夺圣子?抢……什么?我儿子就是圣子?谁敢动我儿子一根汗毛,老娘削死他!一个爱钱的娘,俩个爱美食的娃;一个爱美男的娘,俩个爱美女胸前大馒头的娃;一个精彩搞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