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800000043

第43章 外公迎来第四次人生大磨难(1)

第一节大动乱的前奏

外公自己说他的一生遇到四个难关,前三个难关都是发生在革命时期,前面已经写了。第四个难关却是发生在建设时期,即“文化大革命”中。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发生?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一场这样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事情。但从最直观的原因来看,是毛泽东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资产阶级就在党内,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不变色,因此要来一场这样的“大革命”。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谈论矛盾问题时,就认为,在我们中国,人民群众也有同修正主义的矛盾,我们过去叫它做右倾机会主义,现在看,叫做中国的修正主义。

毛泽东对于国内“修正主义”的忧虑并不是从这时开始,早在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后,毛泽东就提出了批判修正主义的任务,并且认为在党内有部分人有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又有一部分人有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这些人比较危险”。又说:“我党有大批知识分子新党员(青年团员就更多),其中有一部分确实具有相当严重的修正主义思想。”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丹麦共产党主席耶斯佩森,在谈话中,他把彭德怀说成是中国的“修正主义”,从而把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同“修正主义”等同起来。1962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两党矛盾加剧。毛泽东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说:“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苏联的修正主义者,我们应当看作反面教员,从他们那里吸取教训”。从而在事实上提出了中国“防修”的问题。

八届十中全会后的国内“防修斗争”,从两个方面逐步开展起来。一是抓农村四清,城市五反斗争;二是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毛泽东在1963年9月27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搞十条,搞四清,城市搞五反,实际上是国内反修正主义”,“反修也要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文学、艺术、戏剧、电影等等都应该抓一下。”

从1963年到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基层单位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这一运动是在阶级斗争观点指导下进行的。1963年2月中下旬,毛泽东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推荐了湖南、河北抓阶级斗争进行“四清”的经验,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5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9月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规定运动要抓的要点中,“阶级斗争是基本的”,要“以阶级斗争为纲”。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讲话提出“如果中国出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中央怎么办?”强调“要特别警惕象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表明他对中央出修正主义的疑虑。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央政治工作会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在指导思想上又发展了“左”的错误,强调社教运动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断言,整个过渡时期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认为在社、区、县、地、甚至省和中央各部门都存在着一些反对搞社会主义的人。这就为后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党的各级领导核心提供了根据,从而使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具体化了,为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进一步作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在全国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批判。这种批判首先是对文艺界开始的。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了江青等组织写的《“有鬼无害”论》。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舞台上都是帝王将相、家员丫环。”“推陈出新,出什么?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11月又批评说:“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隹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帝王将相部、才子隹人部、或者外国死人部。”

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宣部文艺处编印的关于上海举行的故事会材料上,写下著名的“两个批示”中的第一个批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各个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小。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这个批示不切实际地把文艺工作的问题夸大得很严重,给在文艺界进行“左”的批判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并被江青、康生等利用,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

接着,发生了“迎春晚会”事件。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64年2月3日为庆祝春节举行了晚会。会上有的表演低级、庸俗,有人对此提出正当的批评。这本是具体问题,却使一些人误以为文艺界问题确实十分严重。3月下旬,中宣部召集文联各协会党组成员、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五十余人,连续开了三次会,进行讨论。会议认为,“这件事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当前阶级斗争在文艺队伍中的反映,是剧协领导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暴露”。并认为,“类似‘迎春晚会’这种事和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其他协会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因此,“有必要在文联和各协会全体干部中,进行一次整风学习,使坏事变好事。”4月,全国文联各协会开始了整风学习,检查了文艺工作中的问题。5月8日,中宣部文艺处写出一份《关于各协会整风情况的报告》(草稿)。江青将这份尚未经中宣部部务会讨论的报告草稿要去,直接送给毛泽东。6月27日,毛泽东在草稿上做了“两个批示”中的第二个批示:“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这一个批示,对文化战线的形势估计,比第一个批示更加不切合实际,它对文艺界是震动很大的。7月2日,中宣部召开文联各协会和文化部负责人会议,贯彻毛泽东的第二个批示。根据批示,文化部及文艺界各协会和文化部直属的文艺单位进行第二次整风。这次整风持续到1965年4月,长达十个月之久,对齐燕铭、夏衍、田汉等一批文艺界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批判。

这种在文艺界开始的批判运动,后来又扩大到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教育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先后在报纸上点名批判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论、“综合经济论”,周谷城的“时代精神汇合论”,翦伯赞的“让步政策论”,孙冶方的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和利润的经济理论观点等。并且把学术问题完全等同于政治问题,根据学术观点定罪,戴政治帽子等。这种批判破坏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妨碍了党的文艺事业和学术工作的健康发展,伤害了知识分子。

为了贯彻毛泽东关于文艺特别是戏剧工作批示的精神,提倡戏剧改革,提倡京剧等老的戏种多演现代戏,在周恩来、彭真的关心和领导下,文化部于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参加观摩演出的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28个剧种,两千多人,演出了《芦荡火种》、《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节振国》、《红嫂》《红色娘子军》、《草原英雄小姐妹》、《智取威虎山》、《洪湖赤卫队》、《红岩》、《李双双》等剧目37个,显示了京剧现代戏创作的丰硕成果。文化部长茅盾在开幕词中说:今天这样多的京剧团集中北京演出,舞台上既没有帝王将相,也没有才子隹人,都是新时代的工农兵形象,这在京剧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也是戏曲历史上所没有过的。外公也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他说:我们要立定志向,努力工作,保证我们的后代不出修正主义,保证资本主义在我国永远不能复辟。大会期间,毛泽东观看了《智取威虎山》等戏。

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之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成立了由彭真、陆定一、康生、周扬、吴冷西组成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彭真为组长,外公为副组长。原先,毛泽东提名外公当组长,外公以“见事迟”为由婉言推辞,并建议由彭真任组长。外公作这种推辞,内在里是他对于这“文化”的“命”不知怎么个“革”法,对当时在文艺界及学术界的批判运动感到迷茫,难以认同。虽然他对我国当时知识分子队伍状况的估计和认识受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影响“曾经是偏‘左’的”,但他仍觉得文艺和学术的问题应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来解决,而不主张用打棍子、戴帽子的方式来处理。他的这一观点很快在对于吴晗的《海瑞罢官》问题上直接表达出来,由此也就决定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将遭到深重的厄运。

对思想文化领域批判运动“左”的错误,党中央的一部分领导人有所觉察。1965年3月,***主持中央书记处专门研究了文艺界整风问题,想把文艺界的整风批判运动停下来。邓小平在会上说:“有的人就是想靠批判别人出名,踏着别人肩膀自己上台。”会议的纪要指出,1964年以来的批判运动“过火”了,阻碍了创作繁荣,要赶紧“刹车”。但是,由于江青、康生乘机作祟,批判运动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不断升级。到1965年11月,又开始了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围饶这场批判,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外公正是在这场风波中首当其冲,被打入茫茫冤海,蒙受屈辱和苦难。

第二节风波骤起诛杀京剧《海瑞罢官》

当我动笔写下外公的这段不堪回首的磨难时,不禁想起了读过的一部书——《历史在这里沉思》序言中的一段话:

灾难突然降临了,整个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浩劫之中……曾经繁衍了中华民族和哺育了光辉灿烂的伟大祖国冤魂萦绕,冤狱遍地,浸透了人民的血和泪……

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倒退了,沉思了。

这里所说的“灾难”,就是那场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十年之久的大动乱、大悲剧——“文化大革命”。

是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在这里癫疯、沉沦,在这里流血、呻吟……

外公自“文革”发端起就处于这股政治漩涡的中心,首当其冲,惨遭迫害和打击。

当初,有谁料想到会有一场灾难猝然而至呢?

1965年11月的一天,外公因头一天工作到深夜,所以起得稍稍迟了些。起来后,他习惯地翻阅起当天送来的报纸。他大半辈子都与新闻工作有不解之缘,所以报纸是天天都要看的。

他一份一份认真地看着,对于社论、政论文章看得更是仔细。当他又打开一份报纸,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他的眼帘,他不禁一怔。

这是一份11月10日上海出的《文汇报》,在它的显著位置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长篇文章,文章作者署名:姚文元。

外公读着读着,皱起了眉头,他赶忙摘下眼镜,用手绢擦了擦镜片,又戴上,急促地看了下去。愈往下看,他的眉头便皱得愈紧。

他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神色变得严峻。

他放下报纸,略一思索,便奔向电话机。他拨通了几个电话,向有关部门的人士讯问这篇文章的发表是怎么一回事,是否打过招呼。

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是呀,连他这个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副组长都不知道,还有谁能知道呢?

这越发使他感觉这件事情的蹊跷。

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制造的内幕,大家都感到震惊,包括主管新闻出版工作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

这岂不是一件咄咄怪事!

人们不禁要问:《海瑞罢官》是咋回事?姚文元的文章又是咋回事呢?

《海瑞罢官》是北京市副长、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的明史专家吴晗所写的一个新编历史剧本,1961年1月发表于《北京文艺》,并由北京京剧团首次演出。

《海瑞罢官》是怎样写起来的?对吴晗来说,是由凑巧的机会促成的。而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由于响应毛泽东的号召。

同类推荐
  • 马云创业语录

    马云创业语录

    毋庸置疑,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今天的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创业的成功已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的确,马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马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查漏补缺”,从而获得创业的成功。
  • 名人传记丛书:成吉思汗

    名人传记丛书:成吉思汗

    名人传记丛书——成吉思汗——让地球颤抖的一代天骄:“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

    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何塞普·佩普·瓜迪奥拉是一个备受赞誉的防守型中场,他在巴塞罗那度过了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伟大的约翰·克鲁伊夫的“梦之队”成员,代表赢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的首个欧洲冠军杯。退役后,瓜迪奥拉成为了教练,于2008年接替里杰卡尔德成为巴萨一队主帅。在他的第一个赛季,他带领球队获得三冠王,问鼎西甲联赛、国王杯和欧洲冠军联赛——成为欧冠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教头。接下来的赛季中,俱乐部完成了六冠王的伟业,踢出了世人所见过的最美妙的足球。本书详细讲述了瓜迪奥拉如何带领巴萨踢出漂亮足球并且赢得一个又一个的冠军,揭秘瓜迪奥拉离开巴萨的真实原因以及签约拜仁的具体过程……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本书分为荀攸、吕蒙、诸葛亮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聚散两依依

    聚散两依依

    1979年,经过了八年的爱情长跑后,琼瑶终于和相识了十六年的平鑫涛结婚,同年,她创作了小说《聚散两依依》,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魂梦相依、聚散缱绻的心路历程,显然也正是她和平鑫涛之间爱情的真实写照。盼云嫁入钟家没多久,先生便过世,在宠物店里买狗,遇见了风流倜傥的高寒。而后一次同学聚会上,高寒认识了清纯可爱的可慧。在一次到访钟家时,再次见到了盼云,对盼云心生爱慕。虽然盼云心里也爱着高寒,但顾虑到可慧也爱高寒,这令盼云陷入了迷茫纠结中……命运里的缘浅情深,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 快穿之暗黑boss超凶

    快穿之暗黑boss超凶

    【1v1】叶瑶:“我只是路过……”病娇校医:“既然路过我的世界,那么就留在我心里吧”霸道总裁:“就算全世界女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爱上你。”嗯,真香。“我不喜欢这个世界,但喜欢你。”吸血鬼亲王捻着一缕发丝,呢喃细语。暴戾君王:“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朕不仅要这江山,更要你!”遥远的星际间传来男人磁性的嗓音:“阿瑶,我带你回家。”
  • 娇蛮皇后的九十九种哄法

    娇蛮皇后的九十九种哄法

    一个凶残暴躁的女人试图用诡计上位,却不小心搞错了对象的故事。—论家世,论品性,贵族千金里面童糖一个都打不过!但要论厚脸皮,全城的女人加起来也没她强!—片段试读:童糖不怒反笑,“那殿下还不够了解臣妾。妾远比你想得更难相处。”言墨泽没想到她会这么说,一时竟找不到语言反驳。童糖虽然是端端正正地跪着,但说话语气可不是那么回事儿。前些天在殿前的那小白兔像是装的一样,这会儿披着的羊皮剥了下来,立刻露出凶狠的獠牙。“夫君,我今日不是来跟你求饶的,而是来跟你坦白的。”“你喊谁夫君?我不是你夫君!”“相公。”“滚!”
  • 洪荒兽神

    洪荒兽神

    蛮荒骷髅震天舒醒,一时间九州震惊;第一凶地天墓山,到底埋葬过多少英雄豪杰,埋葬过多少惊天巨神,却阻挡不了叶千锋的醒来;神陨山,神陨之地,却成了叶千锋的后花园;洪荒异种出世,天下皆惊,却尽数归于叶千锋;修者之路,弱肉强食,成神之路,难难难,谈笑间,叶千锋却成就了亘古天地间第一兽神!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我在豪门当保洁的那些年

    我在豪门当保洁的那些年

    这是一个打工人当保洁的故事
  • 圣贤的礼物

    圣贤的礼物

    它讲述的是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故事:为了给爱人买圣诞礼物,他们不惜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买来表链,丈夫却卖掉祖传的金表买来玳瑁发梳。这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这也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圣贤的礼物(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为欧·亨利的一个短篇小说集,除《圣贤的礼物》外,还收录了《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等深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
  • 走向太空

    走向太空

    人们对神秘的太空一直都很向往,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对探索扣了解太空充满了兴趣。本书从宇宙的产生、太空世界的物质、奇特的宇宙空间和现象、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之旅、未来的太空建设等方面切入,为阅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太空世界。
  • 铸剑风云录

    铸剑风云录

    世间最懂剑之人非铸剑师莫属,而铸剑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材料以及手法亦为之关键,任何一样差之一毫,成品却能差之千里。所以一直有一种说法,世上没有两把一模一样的剑。天地有情尽白发,人间无情了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