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600000053

第53章 梦醒(1)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片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诗是这么写的,可谓潇洒淋漓。但是实际生活并没有那么轻松愉快呀。回到兴化,何处安家?

郑燮风尘仆仆辞官归来,当他孤零零牵着毛驴站立在家乡的土地上,望着那兴化城中的一片青色的瓦屋,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人家做官告老还乡,都是前呼后拥,彰福显贵地不胜荣耀,而他却是身孤影单、两手空空。就有谣传说他郑燮是朝廷罢官而归!

破败的老屋早已变卖,妻女都是寄住在亲戚家中。好在堂弟郑墨倒是热情有加,亲热地把他迎进自己的屋中安脚。郑燮环顾左右,感到了十分的惭愧。在范县时,堂弟郑墨刚刚买下这所鹦鹉桥南的房产,郑燮便写信给堂弟,希望在他新宅附近再买一块地皮,盖几间屋子,作为自己晚年归老之所。如今看来,一切都成空想。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郑燮实实在在当了十多年的县令,钱都哪里去了?清正廉洁的他,所得有限的俸银除过花销,仅周济贫士、捐款修城所费银子竟数百两,再加上官场的应酬花销,归来真是山穷水尽。回到兴化老家,郑燮终日呆坐,郁郁寡欢,仿佛又成了当年的郑之本。

终于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扬州。秋日晴朗的日子,漫步在瘦西湖畔。眼前拱桥流水,画船风帆,碧水荡漾,岸柳轻烟……突然,一艘画船轻轻摇来,船上传来歌伎清脆悠扬的歌声,竟然是自己的一首小唱: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老爷,登船游湖可好?”

那歌伎召唤的声音,软绵亲切,如同唱曲儿一般令他无法推辞。于是登船就座,临风品茗、饮酒听曲。琵琶伴奏,唱的仍然还是他的《道情》十首。等到一曲终了,半壶酒干,船亦行至湖心,正当斜阳如金,晚霞似火。郑燮心中不胜喜悦,脸上脖根儿也是赤红。

“姑娘家住何处,为何总唱这板桥的道情小唱?”

“奴家本是这扬州城中花农之女。只因板桥道情讲的句句是真,声声有意,故客人都愿意听嘛。”

“是吗,那你说到底是白屋中的老书生好呢还是高科状元郎好?”

“那?当然还是状元郎好。”姑娘说得羞红了脸。

“那郑板桥又是怎样看呢?”郑燮又问。

“老夫子人家是火眼金睛看破红尘,指点世人迷津哩嘛。”

郑燮听得,哈哈大笑起来。

那姑娘被笑得莫名其妙,一时羞得满脸更红。低头径自拨弄弦子,不知如何是好。

笑声落下,郑燮即呆呆地愣在那里,连自己也不知道该再说点儿什么。一时只是饮酒,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说了。从此,他只能用画笔驱赶心中隐隐作痛的不快。好在扬州依然如故,画舫江鱼、酒楼茶肆、歌伎童子,还有名园文友……一切都还为他敞开着胸怀。

年岁、阅历、生理与环境,都影响到了他的情绪,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的创作。郑燮深感,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如今越过了急流险滩而逐渐趋于平静。他的诗词书画和他的生命轨迹一样,同样进入了一个淡泊、含蓄,也是深沉而耐人寻味的境地。

这天,他回到住屋,独自一人喝得半醉。眼瞅手中的空酒瓶子,就如同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自己还是身强力壮、风华尚茂。每日埋头于纸上笔耕,把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化作笔下的千株幽兰、万竿翠竹。那种勤勉潇洒与风流倜傥,依旧历历在目、令人陶醉。

“快备纸墨,我要作画!”

童子研墨铺纸,郑燮挥笔写下了回到扬州的第一幅墨竹。意犹未尽,便欣然题诗曰:

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唐人刘禹锡“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其中“二十年前旧板桥”,触发了辞官归来的郑燮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为了表明自己秉性依旧、好恶依旧、理想依旧的心迹,他特地刻了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以回敬那些势利小人和世态炎凉,也彰显他不畏权势、不爱金钱的高尚人格。

一次喝多了酒,他竟然公开宣示:“索我画我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还说:“我郑燮之画,有三不卖,达官贵人不卖、够了生活不卖、老子不喜欢不卖。”连大街上的儿童,都传唱着他的“三不卖歌”。有些盐商千方百计骗他的字画却弄不到手,可是那些农夫、小贩、工匠,倒是很容易求到他的画。他时常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此言一出,劳人岂不拍手称快!

“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在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三百年后,历史学家邓拓先生的即兴咏诵也传递出了当时扬州人的心声。

过去的那些老友,今天都在哪里?自从郑燮赴任,大家的消息倒是不时地传来,也有短暂相见的。但总是聚少离多,消息也往往失真,造成了不少的误解。还有的十年间音讯全无,只能在梦中重温旧情。如今归来,又回到了朋友的圈子中间,证实了许多的谣传,也得到了不少的新闻。往往又是悲喜交加,令他欲哭无泪。

首先是六十四岁的高翔去世。这位比郑燮年长五岁的老兄,从小志存高远,像是一只不合群的孤雁,终究要飞离红尘。在这茫茫人世间,又少了一位知心的朋友,画坛又少了一位天才的画家。他为之深深地哀痛。多少年来,这位扬州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一直是守着故土。除了在瘦西湖畔呆坐着观望日出月落,就是到蜀冈北麓为石涛恩师扫墓。到了晚年,就干脆离群索居在他的“弹指阁”里,过起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清汤寡水,清心寡欲,闭目塞听,心如止水,兴来写山绘梅,兴去复入神游……

“避客年来高凤冈,叩门从不出书堂。想因误读香山句,纸阁芦帘对孟光。”

静夜独处,眼前便呈现寒山瘦水与枯枝淡梅,禁不住地就吟诵着这首当地流传的《扬州竹枝词》来。这是专写高翔的一首。据说晚年的高翔正如当年的石涛,远离尘俗与市井的喧闹,常年闭门谢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悟艺、作画。

一个天真聪慧的英俊少年的身影,像风筝一样飘在他的想象天幕上。那就是少年时期的高翔。当时石涛老病孤独,隐居在扬州城外大涤草堂。而这位瘦高而热情的少年才子年仅十六七岁,正是天真烂漫,对人生充满了憧憬又不无叛逆。他勇敢地来到孤独无助的石涛老人身边,向这位倔强的老画师恳切求教。少年细细地品读着眼前这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深感是一本艺术的大书,更是人格伟岸的大树。

“作画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一代宗师的教诲,注入了青年高翔的艺术灵魂。

“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雪后坟。”

这是石涛老人在世时自题的《墓门图》。如同杜鹃啼血的诗句,深深地打动了高翔的心。他从此更加地痴迷于阅读石涛这本跨越了两个王朝的难得的大书,同时也悉心地守护着这棵根深叶茂但又孤独无双的大树。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这首沉重的题画诗,正是郑燮与石涛精神相通的体现。

如今高翔远去了,去到九天之上拜会他魂牵梦绕的石涛上人了,郑燮为他而深深地感到了一丝欣慰。

还是在潍县任上,郑燮曾经作《梅兰竹菊》四条屏。那四首题画诗,可谓是画坛咏四君子诗歌的一绝。

玉骨冰肌品最高,冷淡清癯任挥毫。等闲着上胭脂水,却是红梅不是桃。

如今这一首咏梅诗又令他想到了好友李方膺。

随着高翔的离去,接踵而去的竟是装满了一池愁水的“秋池”李方膺。李方膺同高翔不同,他大部分的时间在外地做官,而罢官之后则寓居金陵而并非扬州。但扬州无可替代的艺术氛围却一直牢牢地牵着他这个南通人的心。作为公认的“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艺术追求与感情的归宿从来没有离开过扬州。当他每每回到扬州,他就和郑燮、李鱓、金农如同松竹梅菊一样地紧紧相拥,成了形影不离的密友。他们饮酒品茗,吟诗作画,携伎游湖,彻夜长谈,有寻不尽的乐子、说不完的知心话题。他们不光是气息相投,艺术观点一致,更有着仕途上相类似的遭遇及不见容于世俗的切肤之痛。

于是,同病相怜人,他们嬉笑怒骂,他们评说历史、抨击现实、怒斥贪腐、褒扬圣贤,友谊之外更有志同道合的亲密维系。在郑燮看来,官宦子弟的李方膺之晚境,可是远不及草民出身的高翔那般刚烈悲壮。身为宦游之人,晚年的李方膺寄居金陵闹市,却是穷愁潦倒、贫病交加、孤苦伶仃,更像是一片枯黄寂寞的树叶瑟缩在秋风之中。他勉强地依附在清王朝这棵貌似根深叶茂、实质上根基已经开始腐朽的大树之上。

乾隆十九年(1754),也就是高翔逝世后第二年秋天,当钟山明孝陵上的梧桐树开始被秋风染黄,李方膺这片病羸的枯叶,突然预感到自己的人生就要落幕,便想到了落叶归根。于是他央求人们把自己由金陵抬回南通老家……是年九月三日,李方膺撒手人寰,是年五十九岁。他得的哪里是什么要命的大病!郑燮太了解李方膺了,他那是心病呀,真正的不治之症。医家的诊断,证明了郑燮的判断。

留得根科大,何愁叶短稀。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这是他当初歌咏兰花的题诗,如今用以悼念李方膺倒是十分的贴切。

“铁杆铜皮碧玉枝,庭前老树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

郑燮默默地吟诵着李方膺这首著名的题画诗。在艺术上,他同郑燮一样地强调标新创异,自立门户。主张宁愿师法自然,绝不落人窠臼。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倔强守诚的挚友,竟然就这样早早地不辞而别。郑燮禁不住潸然泪下。

“怀奇负气。”郑燮念叨着。

难道这不也是对板桥你心病的诊断吗。同样的嫉恶如仇,同样的桀骜不驯,同样的宦海遭际以至打击与波折……看来终究还是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呀!

好在还有李鱓、汪士慎、金农、黄慎几位老兄健在。老友相聚,仿佛所有的话都已经讲完,剩下的就只有相对无语。

“啊哦,近日可好?”

“尚好,仁兄可好?”

“还好。你呢?”

“精神还行吧。腰腿可是硬朗?”

“唉,老眼昏花,腰酸腿疼,可是大不如从前啦。”

如此云云。当着他们一个个地弯腰曲背,被童子或弟子搀扶着进门,拱手问候,嘻嘻哈哈一阵,然后就座,随即便是咳嗽打盹儿,最后陷于沉默。如此这般。酒也是仔细抿着喝,茶则是慢慢地呷,一颗花生米,放进嘴里要嚼老半天。油炸的小鱼儿,最多也就能吃半条。更是很少谈及字画什么的,随口吟诗倒是常事,但所谓艺术仿佛已是隔世之事。

每逢此时,郑燮就不胜感慨。严寒酷暑,不单在每个人的鬓边增添了霜雪的颜色,在每一张脸上雕琢出曲曲折折的沟回,更在心灵和性情上,打下了无法抚平的烙印。

他们聚会的这个地方,正是李鱓的“浮沤馆”。宅院坐落在扬州城南砚池岸边,回到扬州的郑燮眼下就应邀借住于此。

待买田庄然后归,此生无分到荆扉。借君十亩堪栽秫,赁我三间好下帏。柳线软拖波细细,秧针青惹燕飞飞。梦中长与先生会,草阁南津旧钓矶。

郑燮这首日后所写的《怀李鱓》真是这一时候的境况与心情的写照,也是“浮沤馆”周围优美环境的纪实。

汪士慎的左眼竟然失明!一个画家的眼睛那该是多么的重要呀。大约已有七八年了吧,他用视力模糊的右眼勉强度日。如今,这位面色憔悴的忠厚老友就坐在自己面前,紧闭着双目,却是面带微笑。泰然处之的安详,令郑燮大为吃惊。这哪里是从前那个机敏而灵动的汪士慎,简直就是一尊金农笔下参禅打坐的瘦羸达摩。算来也是六十八岁的老翁。命运并没有击败这貌似衰弱的汉子,他仍旧整天不停手地写字作画。那老到的笔墨,苍劲的线条和高古韵致,浑然融入了一生的深情与大爱。

一椽深巷住,半榻乱书横。欲与寒梅友,还同野鹤行。自怜闲处老,安用占浮名。

郑燮吟诵这位仁兄的《岁暮自嘲》。一旁的金农听得,竟然鼓起掌来,还问汪士慎说:

“仁兄呀,你清贫半世,老天可是有所不公。如是一个好人,竟然还要无端摘去一盏心灯,却何以又如此的豁达?”

汪士慎笑而不语。沉吟半晌这才调侃地说:“衰龄忽尔丧明,然无所痛惜,从此不复见碌碌寻常人,觉可喜也。”

一语即出,四座哗然。

好逗乐子的金农摸着脑袋敏感地问:“唉,老兄呀,你可得说清楚,在座的哪个是碌碌之人。”

汪士慎笑而不语。大伙儿更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汪士慎和金农的关系。到了一起,就是斗嘴。

“哎,我说左盲生,看你近来的书法可是有些不同凡响呀,成了脱缰的野马,疯狂矣!”

“是嘛,那叫狂草,懂不懂?看不清,就满纸跑野马。”

“左盲生?”郑燮认真地说,“难道汪兄又有新名号?”

“可不是,左眼失明的人嘛。”金农解释道。

“嗯,不错,精当、自嘲,还有深意。”

“岂止仁兄自嘲。”金农认真地说,“一个人眼睛失明,倒是可以打开心眼看世界了。心眼比俗眼更尖锐,摄入的事物比俗眼见到的宽阔真实。”

同类推荐
  • 晁德仁(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晁德仁(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对大连市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得主的创作成就的总结。本书是其中的一本,书以传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实”三个部分。“苦乐人生”中,他回顾了自己创作和追求艺术的历程。“慧眼识珠”收录了《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评论家对其作品的鉴赏品评,使读者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认识。“春华秋实”是作者的作品集锦,充分展现了晁德仁的艺术成就,“艺术年表”以年代为线索,记录了作者各时期的作品、个人成就、艺术交流活动等。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热门推荐
  • 高冷老公太傲娇

    高冷老公太傲娇

    “偷生我的孩子?”“不,那不是你的孩子……”三年前顾若清离开出走,回来之后带回一个小奶宝,对顾君邵说:“不是你的孩子!”不到一年,顾若清怀二胎,还声称自己怀了三胞胎,对顾君邵说:“不是你的孩子!”男人双眸微眯,捏住顾若清的下巴,“骗过我一次,还想骗第二次?”
  • 枪支架玫瑰

    枪支架玫瑰

    *时代未来,瞎编乱造,玄幻魔法*女主是小骗子一个,之后会在学校,还会在T台摇曳生姿*两人天雷勾地火
  • 英雄行走人间

    英雄行走人间

    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英雄!阿卡纳议会的英雄们掌握着各种匪夷所思的能力,拥有着最高智慧的女英雄NO.10命运之轮将英雄的能力分成了十三个型,称为十三法则!生命法则,治愈恢复。长生法则,开发肉身力量突破极限。死亡法则,杀伐和破灭。灾难法则,散播瘟疫疾病,削弱敌人。灵魂法则,念动力和灵魂攻击。时间法则,时间。空间法则,空间。元素法则,地水火风光暗。预言法则,预知判断。造物法则,制造万物。变化法则,变身。支配法则,操纵重力,温度,爆炸,还有各种武器。罪恶法则,用情感战斗。你,会选择哪道法则?哪道法则选择了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的诺言

    风的诺言

    程逸;天赋极强、却又玩世不恭的搞笑男主角。庞琪;身世显赫、却又寄人篱下的可爱女主角。是偶然的一次相遇让他们形影不离,,还是十年前的偶遇让他们注定永恒相依。历经磨难的他们会在一起吗。。。幸福到底在何方、其实、它一直在你身边。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网游之史上第一骷髅

    刚进游戏就被系统劈死,甚至连自己百分之一百二帅气的人物模板都变成了弱鸡炮灰骷髅兵……何小毛:“系统,你想闹哪样?”系统:“不好意思出bug了,我的锅。”
  • 优古堂诗话

    优古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白狐:位面维护者

    快穿白狐:位面维护者

    时渺是一只九尾白狐,因末法时代的到来而,主动归附天道,幸得以存活。不过她也成了末法时代唯一的幸存者。时渺跟天道做了协议,她帮天道稳定位面法则,不让位面崩溃,天道给予她各种积分和功德。时渺便成了:位面维护者。时渺平生三大爱好:美食,美人以及虐渣“正所谓颜值即正义也,就算你说我颜狗,我也认了,我是颜狗我骄傲”时渺一路,吃尽各国美食,看尽各路美人,顺带将老爱找死的妖艳贱货收拾了。本文虐渣为主,言情为辅,谨慎食用,勿喷
  • 游霸的灵气复苏

    游霸的灵气复苏

    当游戏投影现实,是否还能够保持单纯游玩的初心?当副本改变世界走向,是否还能够无悔地做出选择?游戏与现实的碰撞,神话和新生的交锋,黑暗之中更有着魑魅魍魉垂涎着人间...我熬夜爆肝,只为探索出人类的未来...新书《我真不是第一》已经发布了,仙侠世界的真实游戏,欢迎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