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600000032

第32章 科考(5)

郑燮嚼着饭菜就想起勖宗上人。那位胡须满面的青崖和尚,更是渊博健谈,敦厚有趣。另外还有一位,虽不是出家之人,但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即是在西山筑庐守墓的满族画家图牧山。至于那些名门之后,所谓政治上的新秀,如大学士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宰相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等,都和他交游、唱和,也有着亲密的接触,但那毕竟不是莫逆之谊,终究也还是难以平等地世俗应酬。只有在同这几位学养深厚的高僧交往之天地里,他才感到自我本真的存在,感到自己依然是个读书人,是个书画家诗人。才感觉没有企图,不察言观色,没有拘束,没有忌讳,能够纵情挥洒,放言高论。

这回在瓮山,郑燮经不住无方上人诚心挽留,索性便住了不少日子。每日纳凉避暑,读书念经,参禅问道,作诗绘画,最是开心舒坦。大约直至秋凉,依然恋恋不舍。

松梢雁影度清秋,云淡山空古寺幽。蟋蟀乱鸣黄叶径,瓜棚半倒夕阳楼。客来招饮欣同出,僧去烹茶又小留。寄语长安车马道,观鱼濠上是天游。(《瓮山示无方上人》)

此后,他还应邀前去拜访了西郊万安山的法海寺诗僧仁公兄。后又同起林上人一同切磋学问。这位浙江奉化出家在外的仁公和尚,同样是布衣麻鞋。郑燮评价他是:“湛深经典,谈吐隽妙,悲天悯人,德行均好。”

也是多年不见,仁公方丈还是康健如初。法海寺的悄静依然,已是初秋时节,山中气候开始见凉。“参差殿宇密遮山,鸦雀无声树影闲。门外秋风敲落叶,错疑人扣紫金环……”他所作《法海寺访仁公》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心境与感受。

十一

深秋,郑燮赴香山卧佛寺拜会高僧青崖。青崖和尚,江苏盐城人,俗姓丁。他可是传奇的人物。七岁即有出世之念。父母奇之,乃遍访虎丘、天台、灵隐诸山,参询尊宿,终修成正果。他这个人,赤颜雪髯,声若洪钟,最喜交友,更得皇家重待。雍正十二年(1734),世宗召见,青崖应对尘旨,皇帝大悦,遂赐紫衣四袭,住持卧佛名寺。

郑燮进得山门,但见青崖和尚身披红袈裟双手合十立在莎罗树下恭候。殿前这两株老树,乃唐代建寺时所栽,据说是来自西域的。眼下三围多粗,仍然根深叶茂。青崖和尚是大学者,同无方上人相比,这一个终日手不释卷,那一位总在菜圃中忙碌。同是参禅高僧,形式不同而已。此时骤雨初霁,崖下挂起瀑布,后殿金色铜铸卧佛与挂满枝头的樱桃更是赏心悦目,郑燮即兴吟诗一首,作为见面之礼赠与青崖和尚:

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桃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紫衣郑重君恩在,御墨淋漓象教宗。透脱儒书千万轴,遂令禅事得真空。

“好诗,好诗。可否书录留下墨宝?”

郑燮挥笔才写,就听身后有声。回头一看,竟是晴岚与虚亭两位好友。郑燮喜出望外。晴岚,即张若霭,大名鼎鼎的三朝相国张廷玉之子。而虚亭者,即鄂容安,是大学士鄂尔泰的长子。这位雍正十一年(1733)的进士,当是郑燮学兄。三才子在卧佛寺不期而遇,皆是惊喜不已。

“没想到吧?此乃神仙天意,乃我卧佛寺盛事!”

三人听得,更觉稀奇。正高兴,却见小僧引入一人,竟然是李鱓。郑燮更是喜出望外。听说仁兄六月已经进京,但一直未能相见,不料他竟躲在这里潜心作画。

“板桥先生,接着写,接着写。”青崖和尚说。

郑燮写完落款,李鱓帮着盖上图章。那两位饱学之士便仔细地欣赏起郑燮这一幅新创作的诗词墨宝来。

“青崖大师,您瞧瞧起首句,‘山中卧佛何时起’,似问非问,似动非动,妙,甚妙,看来这千年的卧佛一朝遇到了知音。”

张若霭用折扇轻轻拍打掌心,嘴里啧啧有声。

“诗作是妙,可评得更妙!”

青崖和尚赤红的面容,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李鱓更是感到得意。郑燮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虚亭说:“看来郑燮老弟也是遇到了知音。”

青崖和尚展开新近所作《杂花册》十二页,请大家观赏。说话之间,素食已经备好。大家入座。三位仁兄,非要郑燮坐在青崖高僧身边主宾席上。郑燮推脱不过,只好从命。见到桌上一盘新摘的樱桃,如同水红的玛瑙,虚亭伸开手指捡起一颗,说:“‘寺里樱桃此日红’,这末了一个‘红’字,着实令人垂涎欲滴。”

“板桥今日此诗与李鱓之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坐在此处,凭窗瞭望,才可见得‘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之妙哩。”

三位听着青崖和尚的话,都急忙起身来到他身后观看。便见敞轩之外,果然一幅清润宜人的图画,那阵阵凉意伴着悦耳水声,赏心养目,令人神清气爽。

“嗯,果真是‘透脱儒书千万轴,遂令禅事得真空’!板桥老弟,你说是吗?”

也就在此时,雄心勃勃的乾隆皇帝却是无心游山赏景,更无心谈文赏艺,他坐在紫禁城中的金銮宝殿上苦思冥想,要做一个对得起列祖列宗的有大作为的好皇上。他想到了父亲雍正苦心推行新政的成败得失,想到他老人家苦心孤诣同天下读书人的冲突与误解,以致那至今无法消除的怨恨……这是皇家与天下士子心头的一个死结。看来收复人心,可谓至上,而得天下士子之心,更是至上之上。父亲得罪的是官员中的清流,正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与代言人。英姿勃发的乾隆皇帝决定,秉承父亲雍正皇帝的遗意,在例行科考殿试之外,于保和殿亲试博学鸿词。他要破格选用汉族读书人中的饱学有识之士。这是对汉人的一种礼遇,也是对清流官员的一种安抚。努力赢得汉族读书人的心,远比取悦于平民百姓重要。特别是要消除人们心中的反抗情绪,读书人之归顺乃当务之急。

皇上旨意诏布天下。于是秋高气爽的北京城中,一时到处都可看到趾高气扬的莘莘学子。他们是由各省总督、巡抚和各部大臣保举的名士才子。于是酒肆茶楼、街谈巷议,到处都传说着这些应举者的传奇故事。

十二

金冬心与杭世骏即在其中。他们二位的到来,给郑燮的客居生活增加了无限的欢乐与色彩。

三位老友异地重逢,自然少不了宴饮雅集。书画的创作与磋商砥砺自然又是一个小小的高潮。文人的生活情趣,自然又得到了友情的滋养。是年九月,廷试博学鸿词科,取十五人。杭世骏榜上有名,金冬心名落孙山。

此刻,落选的金冬心却在专心作画。他笔下的花卉与人物,甚是有趣。兰花的欢艳繁荣自不必说,那正是他内心的热烈外泄。而那独处山野的孤傲人物,更是淡定闲适,禅意盎然。在郑燮看来,那无论是苦行僧还是打坐参禅的老和尚,都是冬心自家遁世理想的化身。年过半百的金冬心伏案作画时,那一大把络腮胡子显得更旺、更密,本身就像一幅参禅的妙画。而秃顶的下方,那脑后细而短的滑稽发辫,把他的头颅衬托得弥勒佛一般浑然厚重。当他行走的时候,从宽阔佝偻的后背望去,那袍衫与从不离身的曲折藤杖般配,则使他那原本矮墩墩的身材,显得更加臃肿而老态龙钟。从他作画的聚精会神,看不出他是来应考求取功名而败将下来之人,倒像是云游的和尚一样漫无目的、散漫得意。

这次举荐金农进京应试的是浙中学使帅兰皋,而最先赏识冬心诗与字的则是归安县令裘思芹。当郑燮寄寓焦山苦读时,金冬心则应聘为裘县令家中教习。他的才华与见地在友人面前得到了充分展示。人世沧桑中早已心灰意冷的金冬心本已无意应试,习惯于漫游四方的他,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入仕心切。自从大病一场,他不再想着步入宦海的牢笼了,命中注定的归宿不可违抗。他感到自己这匹未曾遇到伯乐的老马,由于腿疾而早已化作了一只老鹰,只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而很难在朝堂上卑躬屈膝。但是,他终究还是来了。一来是想看看老友郑燮,二来是拜访京中的旧友,赏玩他们收藏的古董、字画。

他的进京如同出游,照例不是一人,而是一个亲热的集体。他好像是一只游船的舵手,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船工水手。他们分工明确,各执其事,维持着游船的航行。等到达目的地后,在旅舍或临时的寓所里安顿下来,他的团队就又似乎成了一个手工作坊,立即开始了各种艺术品的生产和经营。善于裱褙的裱褙,善于制砚的制砚,善于理琴的、唱曲儿的,善于制作灯笼的……大家各展其能,自食其力,其乐陶陶。

郑燮发现,在这诸多侍从中,自然少不了他所溺爱的彭郎。这个俊美的兰陵少年,本名叫作“陈彭”,冬心爱称他为“幼篯”,常常寸步不离地陪伴他的身边。因此,这也常常成为冬心朋友们羡慕和谈论的对象,更是郑燮艳羡不已。眼下,郑燮来到了他们的临时住所。一进门,在忙碌的人群里,他一眼就看见彭郎正为冬心捶背。他便击掌吟诵道:

“画船三度见同来,岂止萧郎解爱才。身似花枝心似铁,天生小史伴于怀。”

冬心闻讯,忙招手欢迎。那彭郎却是羞得满脸通红,连连埋怨板桥先生不该取笑人家。

郑燮故意说:“彭郎差矣,此乃张铁珊诗呀,并非板桥吾言。”

彭郎脸上顿时绯红若桃花。冬心则丝毫不显尴尬,而是起身掀髯,呵呵大笑道:“彭郎如此不弃不离,也是冬心前世造化。诸君如何慕妒,我也没有办法呀。”

彭郎轻推他的胳膊,撒着娇地跑去沏茶了。

郑燮很羡慕冬心的潇洒散淡心境。在京华,他像到任何地方那样,安顿了自己的“家”,就悠然自得地享受起属于他自己的诸多喜好。

卖字、卖砚、卖精巧的宫灯。仔仔细细地鉴别着各种由没落府邸流落出来的珍贵器物。讨价还价,争辩真伪,叙述一件件古物的渊源……从早到晚,兴致勃勃、痴不思醒、其乐融融。这些日子,郑燮整天同金农泡在一起,耳熏目染,对古玩字画,也是略微知晓。他发现金冬心的眼睛,发着幽暗的蓝光。这是不同于汉人的色目后裔的明显标志。尽管冬心并不承认自己是什么色目人种,但是他的豪放不羁的个性、出奇聪明的头脑和对于经商与鉴古的特别喜好,都似乎在证明着他的神秘身世的不同凡响。

郑燮面对冬心发呆遐想之时,门里却走进一位手捧古董的顾客。他拿的似乎是一件精致的元青花瓷器。金冬心抬头见得,眼睛骤然一亮,闪烁出火苗一样的蓝色光彩。此刻,呈现在板桥面前的,就完全不是一个疯狂诗人、一个矜持的书法家、一个接受当今皇上考试而刚刚落选之人,而完全就是一个专营古董的精明胡商。郑燮努力地想象,何以像他这样有真知灼见、有操守志趣的学者,独独对那些象征着门第与财富,却也极容易招致纷争的身外之物如此的痴迷和固执。然而,无论如何,这个充满内心矛盾的人,依然是郑燮敬重而要好的朋友。

也就在这时,方才金榜题名的杭世骏到了。原来,那元青花是他为朋友特意招来的古董宝物,作为一种安慰,甚或是某种愧疚的弥补。他故意随后出现,向郑燮拱手致意,又狡黠地望着痴情的冬心兄。杭世骏是典型的风流才子,但并非是世家出身。在贫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并没有丝毫门第的自卑。他性情爽直,言谈尖刻,时常与人争论,甚至当面指责对方的过错,但对于朋友却总是诚挚而满腔热情。郑燮佩服他的苦学与善辩和几乎过目不忘的超人记忆。在这方面,他们二人可谓是英雄所见,难分高下,于是相互都很赏识,也很敬重,但也不无某种难以言说的掩饰与客套。

特别是作诗填词,杭世骏有着比郑燮似乎更强的自负。所不同的是,他的这种自负,有时几乎表现为情不自禁的直白与傲慢,因此招致的妒忌与非议也要更多。

“吾遇杜韩当北面;若苏则兄事之。”这是杭世骏的狂言。郑燮倒是没有如此的傲慢。但他能够理解甚至欣赏他的自信,其实郑燮自己骨子里又何尝不是一个才高而自负之人。作诗填词,的确是没有权威,唯有自我的自由奔放。

令郑燮更钦佩的是,这位仁兄在经学与史学方面,也有着特别的积累与见地。当郑燮得知他获取了博学鸿词科殿试的第一等成绩,并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羡慕。他甚至深信以这个杭州人的学识与魄力,会像春雷一般扫除学术界的沉闷守旧积习,足以扭转空洞、雕琢而陈腐的文风。然而,在金冬心的眼里,此刻那只精美的元青花的瓷瓶,似乎比皇帝的殿试更为重要。由于杭世骏的面子,他以最低的价格买得瓷瓶。他此刻正心花怒放地围着几案把玩着它,用衣袖仔细小心地擦拭,借着日光,欣赏那精美的图案,仿佛他的生命,就是因那宝贝古董而存在似的,满脸绽开了孩童似的笑纹。

此日,三位好友相聚,很快就忘记了不同的处境与命运,友谊的热浪湮没了一切。他们畅叙对饮,谈诗鉴古,一醉方休。

同类推荐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 黑夜

    黑夜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的代表作,回忆了他少年时代与家人在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两所集中营的真实遭遇。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却愈演愈烈。始终以为“集中营”只是谣言的匈牙利犹太人,包括威塞尔一家人被送往集中营。威塞尔的父母和妹妹相继死去。威塞尔见证了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苦难,无数信念和生命在眼前化为烟尘。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仍然心存希望。《黑夜》让我们看见了残忍和慈悲的极限,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勇气。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甲午英魂邓世昌

    甲午英魂邓世昌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1943年11月,在开往日本的一艘破旧货船的甲板上,一个男孩在爸爸的怀里冷得直打哆嗦。他在曼谷的家被日本士兵洗劫一空,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一周之后,他爸爸由于帮助在缅甸的英国军队而被以叛国罪处死,本吉成了孤儿。在东京孤儿院,他同饥饿、寒冷、孤独作斗争。尽管命运的悲惨,他还是想要读书。牢记爸爸临别时的嘱托,12岁的本吉逃离了孤儿院,成为神户街头的流浪儿。而后凭借着他的聪慧机智,加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历险与传奇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做最好的面试官

    做最好的面试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很多招聘工作往往不够理想:用人迫在眉睫,可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面试中表现不错的人,可实际工作以后却不能胜任。那么,招聘工作如何开展才最好呢——这就是《做最好的面试官》要探讨的问题。无论作为企业招聘工作参考,还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个人学习,《做最好的面试官》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相信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益处!本书由刘翠编著。
  • 腹黑世子的倾城冷妃

    腹黑世子的倾城冷妃

    “小姐,世子爷又上门求亲了!”“就说你家小姐已经嫁了!”某人破门而入:“什么时候嫁的?我怎么不知道?”她是堂堂将军府万人宠爱的小姐,却没想到被一世子爷天天上门逼婚。逼婚就逼婚,你丫逼婚不成就要抢人?真当将军府是摆设?成亲前夜,她悄然离开,某人万里追妻,她要杀人,他悠然递刀,她要放火,他先一步点火!某日:“世子爷,请自重!”某女被按在床上,动弹不得,双眼狠狠看着某人。世子爷放下红帐,邪魅一笑:“本世子有多重,娘子一试便知~”
  • 头号婚宠:总裁追妻日常

    头号婚宠:总裁追妻日常

    她意外撞破一场续谋已久贩卖人口事件,在逃跑的过程中被他救下,本以为这会是一场注定的缘分,谁料,不过是一张巨大的网,而她,深陷其中却不自知......
  • 田园美景秀色

    田园美景秀色

    一次意外,在发表研究生论文大赛的路上心脏疼痛,仿佛有着什么隐隐牵扯,陷入昏暗之前,眼前越过的是大好河山,良人浅浅,再次睁开眼,已是不一样的人事。善良淳朴的秦家一家人,走过大好河山的孙大夫,古怪热情的外祖一家无不给了秦暖异世一个安稳的居所。当然,秦暖用自己前生所学一点点帮秦家改变,带着秀狸村的人慢慢致富,生活富足。这一切还要从秦暖来到秀狸村那天心脏剧烈疼痛带来的变化说起。直到走进传说中的秀狸山,秦暖才发现自己的心脏又开始了隐隐作痛,,她察觉自己好像感受到了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自己往大山深处走去,一路上对周边的活的生物都能清晰的感觉到。秦暖想着或许有不一样了,直到她遇着那只漂亮的五彩狐狸。一人一兽就这样冥冥中有了联系,至少秦暖能听到狐狸心里的声音,而这只漂亮的五彩狐狸也对秦暖这个几岁的孩子很是亲切。甚至带着秦暖领略了它的领地。这里它是王,没有人能进入的地方。……一次偶然,去秀狸山看望狐狸时却发现原本富贵却显冷清的的狐狸洞里出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尸体”,狐狸把他拖拉回洞。此后一件件事儿围绕着他发生,仿佛他的出现是一个出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飞鸟集·新月集(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飞鸟集·新月集(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飞鸟集》与《新月集》是文学巨匠泰戈尔最具美感和欣赏性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和散文集之一。白太和黑夜、海洋和河流、自由和背叛、哲学和宗教,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读者在读完后探寻真理和智慧,是他诸多文集中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对陶冶他们的情操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书为《飞鸟集》与《新月集》的合订本,由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郑振铎翻译,附录中收录了泰戈尔生平、泰戈尔访华记及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万古龙尊

    万古龙尊

    一个没有武魂的少年林尘,意外获取龙魂之后,一步步走向逆天通神之路,也走上复仇之路,最终诛神杀魔,成就无上神尊。
  • 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

    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

    《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融文化与心理学于一炉,既富于形象性、趣味性又具有学术价值。是一套非常有品味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文学是人学”,而西方经典爱情小说可谓是爱情心理学的“百科全书”。文学名著中所提供的爱情心理学案例,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具有现实生活的爱情往往所不具备的丰富、强烈和多彩。《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西方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爱情案例,呈现出了西方经典爱情小说所达到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深度和广度。
  • Medical Essays

    Medical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