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600000028

第28章 科考(1)

雍正十年(1732),郑燮心事重重赴南京乡试。清初开科取士,仍袭明制,分童试、乡试、会试三种。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后才有殿试。乡试三年一科,定于子、午、卯、酉之年。江南行省(辖今之江苏、安徽两省)乡试于抚台衙门所在之地金陵举行。因江南省旧称南直隶,乡试也就俗称南闱了。郑燮记得确切,本届乡试于八月初九举行第一场,考时文,即八股文。十二日举行第二场,考论、诏、诰、表。八月十五日举行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然而,他的心态似乎仍然未能从丧妻的苦痛中解脱,一路之上,仍是茫然若失。

这一次,郑燮糊里糊涂,考得并不理想,但也没留多大遗憾。虽然是刚刚失去妻子,心绪烦乱,似乎很难完全进入角色,但是凭着扎实的基本功,他还是完成了各科。然而三场考下来,早已是身心疲惫。人显得更加的消瘦羸弱,青布长衫穿着,走在南京的街上,显得里面空空荡荡,活像一架骷髅。路人指指点点的议论,令他顾影自惭,更加的烦忧自卑。

关于此次乡试,郑燮似乎并没抱多大希望,诗词中也没留下只言片语。倒是趁着来到金陵之便,在这大明故都尽兴一游,倒是快事。从小喜好读史的郑燮,对于文物古迹情有独钟。城西的楚汉石头城、三国的周瑜宅、东晋的桃叶渡、三国的劳劳亭、南齐时的莫愁湖,还有那胭脂井、高座寺、明孝陵等,几乎每到一处都有词作,描述胜迹,思古叹幽,感慨万端,佳句连连。“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惊。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石头城》)。更有《白门杨柳花》《长干女儿》和《长干里》等写男欢女爱与市井里巷劳作生活的纪实性的诗歌。“缫丝织绣家家事,金凤银龙贡天子。……机上男儿百巧民,单衫布褐不遮身”,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风骨。其中一首《满江红·金陵怀古》更是写尽今古多少陈迹,化作凄凉烟雨悟醒世人:

淮水东头,问夜月何时是了。空照彻,飘零宫殿,凄凉华表。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只向棋盘闹。问几家输局几家赢,都秋草。 流不断,长江淼。拔不倒,钟山峭。剩古碑荒冢,淡鸦残照。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堕泪南朝庙。问孝陵松柏几多存?年年少。

文人的情怀总有超乎常人的底线。经过乡试的郑燮游了南京还不过瘾,索性又前往杭州一游。他此时的游兴与诗情正旺,似乎考试的结果早丢到了脑后。而且每有所见几乎都有诗作,可见散淡诗人的勤奋与激情。他首先观看了闻名天下的钱塘大潮。“银龙翻江截江入,万水争飞一江急。云雷风霆为先驱,潮头耸并青山立……”(《观潮行》),在诗中,他歌颂弄潮者,联想到苦难的人生,不禁感慨系之,也是针对自己的处境,发出自我慰藉之言:“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言语之间,充满了乐观的辨证。他的诗句,总是自己独到的语言与襟怀,时而雷霆万钧,时而阴柔缠绵。于狂放不羁中,写尽了男儿情怀。

夜晚,借着月光在西子湖荡舟,是他梦寐以求的。但见得“飞镜悬空,万叠秋山,一片晴湖。望远林灯火,乍明还灭;近堤人影,似有如无。马上提壶,沙边奏曲,芳草迷人卧莫扶……”他由此想到了青春年少时在扬州瘦西湖上月夜荡舟的情景。于是发出无限感叹:“十年梦破江都,奈梦里繁花费扫除……”

此次到杭州,郑燮仍客居庙中。韬光庵,有名的古庙,在灵隐山西北的巢枸坞内。相传乃唐长庆年间,四川著名诗僧韬光在此结庵,因而得名。郑燮摇着纸扇,从云林寺左首的罗汉城一路走来,轻快地攀登着曲曲折折的石磴,如同步步远离了尘世。周围遮天蔽日的全是竹子。置身在竹海里,他感到仿佛是在真州毛家桥,在那江边的小镇……光阴荏苒,转眼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这期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无论是欢乐、缠绵还是困顿、落魄,至少,自己还兴致不减当年地攀登在人生的路途,寻觅着生活的酸甜苦涩。如今的他,乡试之后的一介老秀才,刚刚失去了妻儿的苦命之人,前途何在,生活的乐趣究竟在哪里?他在幽静之中,突然感到了寂寞惆怅。

“十年不肯由科甲……”他也想做个安贫乐道的散淡之人,像父亲与陆老夫子那样终老乡里。但一家老少,要吃要穿,终是熬不过贫困,眼下不得不重新走上科甲之路,这也是万般无奈,这也是逼上梁山呀!他想着,站下来喘口气,抬手抹去脸上的汗珠,嘴角浮出无奈的苦笑。

然而,出世又能怎样?如今的世道……想当年,为反抗明成祖而满门遭到戕害的方孝孺与御史大夫景清,还有那被李自成下令下了油锅的胖福王……而李闯王的下场又是怎样?生生死死,成成败败,你争我夺,唉,人生竟是这样的艰难龌龊!他的情绪,依然没有从那亡国之都的悲惨故事中跳出。“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他玩味着自己词中的句子。南明终于没有逃过覆亡的命运!自己这一生,是不是也注定了要在这运道中打转?

如今走在通往韬光庵的崎岖山道上,阳光不知何时暗淡下来。多愁善感的诗人怎能不联想到自己的未来……科举、仕途,必然比山径更崎岖……你不得不硬着头皮,朝前走去。他感到了双腿有些疲乏无力。

韬光庵,这座徒有其名,实则早已被人遗忘了的偏远破败的古庙,终于到了。庙宇依着山势,建筑在悬崖的上面。

“施主从何而来?”

“余本兴化人,自南京而来。”

“潮来潮去,世事无常,汝将何往?”

“潮起潮落,人生多艰。来向师父求教。”

“潮起如山,潮落无踪,四大皆空,多艰又有何妨。”

“师父所言极是,无妨无妨,阿弥陀佛。”

才进山门,同白髯老僧几句对话,就使郑燮感到了超然宽慰。老方丈那洪钟般的话语,如同来自虚空,一下把他引入了超然物外的佛境。

在高高的庙门台阶上,老方丈双手合十,双目紧闭,仿佛是一尊弥勒佛像。秋光之下,他身上的袈裟黑乎乎像铁又似铜,点点滴滴的油渍如同岁月的锈斑。但是面容却是红润光泽,这令郑燮十分的惊异。

庙里并无旁人,庙宇也无旁屋,大殿即是僧舍。郑燮被引入,坐在了禅垫之上。深秋山中已凉,地上生着炉火,烧煮着一壶山泉。老方丈亲自沏茶,二人相向坐饮。一杯清茶下咽,顿觉神清气爽。郑燮目光扫视庙堂,除去泥塑的神像之外,几乎空空如也。但见香案上摆着古瓶、古书,还供着一捧盛开的野花,为布满尘灰的庙堂增添了一抹生机。

花气伴着香雾在庙堂中缭绕。一只蜜蜂循香而来,在老方丈头上盘旋。见他若无其事,那蜜蜂更加大胆,竟然落在了那光光的头顶。老方丈依然无动于衷。郑燮看得出神,老人家显然在闭关修行,不食人间烟火。宾主入定,他老人家即闭目不语。外面不时传来一两声归鸟鸣唱,夹杂山风抖擞着树叶的声响,庙院更加显得清净安宁。

“师父高寿,何时在此修行?”

不知过了多久,郑燮问道。他只是想打破这难以忍受的空寂。

“阿弥陀佛,我已经十年不出山门,外面的世事一无所知。”

老和尚显然是不愿意回答他的俗问。

郑燮感觉尴尬。不在一境,沟通不易。他想着自己游过的名山,江西的庐山,燕京的西山,无方上人,勖宗上人……都是那样随和,并不像这位老僧,仿佛在另一世界。郑燮努力感悟这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乐趣。他开始羡慕老方丈的追求,甚至梦想着过着同一种生活。静虚之中,诗人默然吟诵: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这种超脱与简单的境界,难道不是求之不得?

夜深。一阵山风吹来,庙门外的帘子,呼啦啦抖着。原先昏暗的灯火,此刻倒明亮许多。灯影之下,老方丈诵经之音清晰可辨。这样的氛围之中,郑燮感到惬意。心中那些烦乱的记忆,梦魇似的都开始消散……仿佛自己也成了出家的和尚。什么北京、南京、杭州,什么酒肆、茶楼、伎馆,醉生梦死的日子,妻儿老小的期盼、歌伎与童子的包围,砑笺、纨扇、题诗、作画,饮酒、应酬……他的脑子里,早已一片空白。

“……待我富贵来,鬓发短且稀。莫以新花枝,诮此蘼芜非。”这是从前的诗句。凡俗的生活中,谁不期盼富贵,妻子是怀着富贵的希望而去的,她希望丈夫在科举的路上走出结果……可最终还是没有看到令人绽开笑容的结果。

庙堂外的山风,渐渐地猛烈起来,庙檐四角的铃子摇响得刺耳。隐隐地传来钱塘江隆隆的潮声,老方丈的心绪似乎有些烦乱。这些凡俗之音,扰乱了他的禅境。他回到了凡间,开始招待郑燮品茶,吃着庙点—— 一种黑乎乎的野菜团子。

也许是一天没有进食,郑燮嚼着菜团,感到格外香甜。于是他突发奇想:既然妻子已去,家还有什么意义?何不就势遁入佛境,终日养鱼、种花、耕地……诗曰:

……饮我食我复导我,茅屋数间山侧左,分屋而居分地耕,夜灯共此琉璃火;我已无家不愿归,请来了此前生果……

如此痴心妄想,即陪那老方丈打坐而眠。来日清晨,老方丈起身极早。郑燮随之攀上石楼,遥望旭日冉冉升起。茫茫雾中,红润润金乌浮于其上,发出万丈光芒。等到霞光辉煌、云雾飘散,市景、湖光、江水,渐次呈现一幅水墨丹青。老方丈依然双手合十,眯眼凝视远方。钱塘江与西湖,仿佛就像他腰间的一个线穿的葫芦。山寺肃穆与人寰熙攘,站在石楼上的两人心绪截然不同。“庐山烟雨浙江潮”,郑燮心中感叹,入了秋季,观潮的人,就像潮水一样涌来,人们究竟要从那汹涌的潮水中感受什么、寻觅什么?

钱塘江潮,传说是春秋时代冤死的吴、越名将伍子胥与文种的英灵为宣泄悲愤,驱使海鲸、海蟒兴风作浪,冲刷江岸,祸及百姓。郑燮从小就听父亲和陆先生讲述这个凄婉悲壮的故事。眼下突然面对,那雷霆万钧的阵势使他灵魂震颤。在艺术家眼中,那就更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而是人事的写照。想到自己将要在这江潮般的宦海之中沉浮,郑燮不胜惆怅。

观景的人们拥挤不堪。那么多的饮食男女,除了寻求感官刺激,谁又能够看到,千百年来的汹涌澎湃,造成沿岸民众多大的惊恐与灾难。郑燮抚摸着那冰冷坚硬的石塘,想到八百年前吴越王为了抗拒江潮而引领军民修筑石塘的悲壮场景……江涛怒号,江风助虐,修筑石塘的工程无法奠基。吴越王钱镠急中生智,命令锻造三千铁箭,遂令水军架起强弩凭楼射潮,致使神灵震动,江潮骤退,欢声动地,塘基得以奠定。壮怀激烈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于一代明君与一个朝代的怀念。

眼下的郑燮,书生的瘦羸之躯,站立在这古老石塘堤坝上,遥望江潮,心中也是狂潮涌动。他感到了宣泄的兴奋。当年,须发飞白的伍子胥,烈马般的刚强性格决定了他的忠诚可鉴。一心要助吴伐楚,终得一胜。不料狭隘平庸的吴王夫差,竟被胜利冲昏头脑。伍子胥奋力诤谏,提醒要防勾践死灰复燃,竟被夫差赐剑自刎。结果转瞬之间,勾践隐忍崛起,吴国灭了,夫差惨死之际,放声悲鸣曰:“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夫差败亡前的悔恨与自省,更是醒世之鸣。可悲的夫差,千悔万悔,悔当初没听信伍子胥的逆耳忠谏。临危之时,他当然更不敢奢望范蠡、文种会接纳自己的忠告。但他还是要呼喊:“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无意之间竟道出了胜王的通病、千古的定律。这是多么富于哲理的历史典故,就附着在眼前这狂潮之上,时时地提醒着人们。

也许是汲取了历史的铁血之训,功臣范蠡后来消失于江湖,至今不知下落。功成之时积极遁世,淡出名利纷争,成为世间一谜。在人们的脑海中,范蠡,这个难得清醒的智者谋士,永远都是那么沉稳、理智。他功成身退,乘着一叶扁舟,智慧地遨游在俗眼看不到的山湖迷雾之中。断然不像城府不深的伍子胥,冤死之后,还要借着江潮发出震怒喧嚣,结果是骚扰百姓世代不得安宁。而另一位历史人物,功高盖世的将军文种,虽然也有警觉,称病不朝。勾践到底狐疑,前往探视,得知其言有诈,便暗示他自杀,并故意遗剑于座。文将军会意,遂仰天长叹刎颈自戕。印证了那千古的定律、难逾的铁训。

郑燮想着,便觉夫差罹难前的哀鸣,仍伴着涛声缭绕于自己耳际,如哭如号,若万箭穿心。历史的无情,源自政治的无耻。政治的无耻,出自人心的贪婪。在皇权与功利面前,什么仁义礼智、忠信节义统统苍白无力。同样是剑,原本忠君报国的武器,到了伍子胥与文将军手中,便成了招魂的无常。一代两君主,佩的都是这属镂之剑,一代两忠臣,一吴,一越,却同死在这属镂剑上。历史繁衍着,却又如车轮一般,旋转在同一个轨道中。郑燮想到了当朝的年羹尧,想到了许多有功于朝廷,却因一语不慎而身败名裂的汉族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同类推荐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四大美人·春秋五霸·天启六君子·竹林七贤(经典珍藏)

    四大美人·春秋五霸·天启六君子·竹林七贤(经典珍藏)

    《四大美人·春秋五霸·天启六君子·竹林七贤(经典珍藏)》涉及多个不同的主要人物,围绕这些人物的,又是一段段起伏曲折的历史。“四大美人”象征着人与生俱来的对美丽的追求。“春秋五霸”象征着对英雄的讴歌。“天启六君子”颂扬了一种在黑暗强权统治下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铮铮风骨。“七贤”的故事则体现了在两千多年森严的礼教约束下的个性大解放和思想大爆发。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由的一次彻底的尝试。
  •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顾先生的专属软萌妻

    顾先生的专属软萌妻

    田蜜蜜这辈子自翊聪明过人,偏偏栽在隔壁那个姓顾的手上。姓顾的这个人不仅爱说骚话,也老爱搞些骚操作。她发过毒誓的,这辈子绝对不沾男人的。顾冬:那你流什么口水?把嘴给我闭上。
  • For Now and Forever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For Now and Forever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Emily Mitchell, 35, living and working in New York City, has struggled through a string of failed relationships. When her boyfriend of 7 years takes her out for their long-awaited anniversary dinner, Emily is sure that this time will be different, that this time she will finally get the ring.When he gives her a small bottle of perfume instead, Emily knows the time has come to break up with him—and for her entire life to have a fresh start.
  • 常言道

    常言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识人用人管人并不难

    识人用人管人并不难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定要有识人、用人的能力,并且不断提高管人的技巧。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管理者,既需要有‘才智’,又需要有‘直觉’;既需要有‘理性’,又需要有‘感情’;既要分析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张易山编著的《识人用人管人并不难》都有一定的实用性、仿效性或借鉴性。从本书中,您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如何使用人才、管理人才,并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愿此书成为您管理生涯中的一盏明灯,为您的前程增添一份永恒的光亮!
  • 牙医门诊日记

    牙医门诊日记

    本书是一位牙科主任医师的日记随笔,她用个人的眼光打量着门诊室的一切,呈现了一个个故事:既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尤其是口腔医学知识,又有医患之间的矛盾、争执与谅解,以及作者自己的种种感悟,同时还展现了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致与敏感,一个医者所具有的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
  • 别对我笑

    别对我笑

    苏檬这个月第五次在飞机上见到翟霁时,不禁怀疑他是不是走了后门要走了自己的航班计划表。两人结婚后偶然间发现翟霁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翻来一看竟是去年一整年的计划表。苏檬:这是什么?翟霁一把抢过扔进身后的抽屉里。苏檬大惊:你你你……我就说怎么总在飞机上遇见你。翟霁挑了挑眉:不走后门怎么追你?
  • 樱花树下的咏叹调

    樱花树下的咏叹调

    繁茂的法国梧桐树下,凌妖妖慵懒地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微微抬头,眯着眼,看着对面繁盛妖娆的樱花树,丰润的唇微扬着。洛无痕斜靠在她身旁的树干上,修长的双腿交叠,一手拿着打开的书,一手推推鼻梁上的眼镜。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拾荒人的梦想

    拾荒人的梦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拾荒人的梦想》、《军礼》、《逆向思维的人》、《编外女兵》、《留言条》、《我有房子了》、《羊与狼的故事》、《苍鹰之死》、《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