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1300000028

第28章 这片多情的土地上(4)

“是那个春节引起的。”丁连长告诉我。

接着,丁连长给我讲了1998年除夕之夜发生在前哨班的事情。

除夕夜,前哨班的官兵早早吃完了饭,除了在岗楼值班站哨的战士外,大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看着看着,电视信号突然变弱了,最后干脆连一点声音图像都没有了。一检查,原来是太阳能电池板没电了。后方此时正是万家团圆之时,对比之下,一片漆黑的前哨班显得更加寒冷、寂寞。官兵们在黑暗中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有人提出用电台专用的充电式发电机试试看。大家搬出了那台发电机,试着手摇发电看电视,结果果然管用。于是,大家轮流不停地摇动充电器。虽然此时室外零下三四十度,但官兵们摇着沉重的发电机,个个都汗流浃背。结果,他们硬是靠着不停地摇动充电器看完了三个多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件事被中央电视台记者闻知并以专题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各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于是,信件雪片一般飞上了帕米尔高原。

在那个除夕之夜,坐在电视机前的你,能想到这一切吗?

署名“几名高三学生”在来信的最后这样写道:

……你们的负载是巨大的,强烈的紫外线,肆虐的风雪,缺氧……还有那份难以排遣的孤独与寂寞。在我们眼中,你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此时此刻,我们多么想踏上风雪帕米尔,在你们身边坐一坐,说说话。我们也会因此而变得圣洁……

也许有年轻人的冲动,但却无造作。

并且,我猜想写信的中学生,大概有几个清纯的女孩子。

乍见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军医刘忠银,我真不敢相信他只有二十七岁。

过早谢顶的刘忠银使他看上去有些老相。

我来到他的小小医务室的时候,他正在将一位塔吉克族老大爷送出门。他客气地让我先等一下。我看见他一直把老大爷送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营门,一边走边还向老大爷交待着什么。

趁着等他的时候,我把这个医务室匆匆浏览了一遍。房间不大,却整理得井井有条,桌子和药架擦得一尘不染,儿把椅子凳子都放在该放的地方。整间屋子,除了医疗器具,就是书。刘忠银的书很多,一个书架塞得满满当当,桌子上摞着儿本翻开的或夹着纸条的书,几乎全是医学类的。不过,我从他的书架上还发现了卢梭的《忏悔录》和司马迁的《史记》,这两本书立即使我对这间屋子的主人产生了一种亲近感。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抱歉地对我笑了笑,说了声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我说你的书真不少。

他说发的工资大部分买书了:

我看着他书架上的书,大概算了一下,说买这些书,得一万多块钱吧?”

“我有一个买书的账本,买一本,记一笔,记到一万三千多了说到这里,他摇了下头,说,“现在的书太贵了,随便一本都是三四十元。”

他从书架上随便抽出一本书递给我。我看了看封面,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西塞尔的《内科学》,翻开版权页,看到定价是240元。我就手把那书翻了翻,几乎每一页上都有他用红蓝两种颜色做的标注。

“这些书你都看吗?”把书还给他的时候,我指着那个满满当当的书架问。

“全看过。”

我惊呆了。

我想起了自己书架上那些买回后翻了儿页就被尘封了的书。

“本事不行,这是我请来的老刘忠银谦虚地说。

刘忠银的山东话很纯粹,但他的外形怎么也和“山东大汉”对不上,个不高,很瘦,特别足他头上稀稀落落的头发。

他脑袋的前半部分头发全掉光了,光秃秃的,很亮。他见我在注意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头。

他摸头的动作让我联想到白了头发的吕副参谋长。三十六岁的白发人,二十七岁的谢顶人,这也是帕米尔的特色吗?

“你当兵时头发就这样吗?”我问他。

“那时头发很多。”

“脱发跟海拔也有关系吗?”

“大概有吧,我们这里像我这样岁数的脱发的不少。”他说,“前几年有个潍坊的兵,在山上呆了两年就成了秃头,复员后回到老家,头发又长了出来,还满浓的。

“什么原因呢?”

“缺氧吧。”刘忠银说,笑一笑,像是在开玩笑。

我们谈话是在午休时间,官兵们都在午休,营区里静悄悄的,风忽高忽低地唱着混混沌沌的歌。

我想让他谈点自己的事迹,他显得很为难,他说确实想不起来有什么可说的。

“就说说你是怎样给当地老百姓治病的。”我引导说。

“就那点事,他们一定给你说过了。”他说,大概意识到这样说有失礼貌,他又补充说,“当医生的,救死扶伤,那些都是我该做的,

我就向他请教有关髙原医学的一些问题,他的话匣子这才打开了。谈到他眼下正在做的工作,他滔滔不绝。他说在类似红其拉甫防这样的高寒边远地区,医疗设施、药品都相对匮乏,中医的针灸可大有作为。他说治疗实践证明,计灸治疗胆囊炎效果明显,对缓解高原急性肺炎也有作用。眼下,他正在探索用针灸治疗高原肺水肿。说到这儿,他再三叮咛我,他眼下只是在探索,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这项工作,他希望我替他保密,千万不要写到文章里,免得贻笑大方。

我注意到,在我们整整一个中午的交谈中,他始终没有用“研究”这个词,一个高原边防连队的普通军医小心翼翼地规避了这个过于学术味、过于文化味的用语。

他知趣地把自己定位在一定的位置上。

与这样的人交谈,对自己是一种提升。

对于这样一位普通军医,帕米尔高原用巨大的热情拥抱了他。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红其拉甫防区的63户塔吉克牧民联名向塔什库尔干县委、县政府写信,为他们的“道克特”(塔吉克语中的“医生”——笔者注)刘忠银请功。

63户,不要认为这是个小数字,在红其拉甫边防连防区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是总人口的100%。

随便走进一间塔吉克牧民的石屋或毡房吧,那里有刘忠银军医的说不完的故事。

六十多岁的阿依娜莎老太太忘不了1999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的心脏病突然犯了,望着屋外的漫天大雪,她想忍到天亮再去找边防连的刘医生。可是胸口越来越难受,呼吸急促,脸色发青。眼看捱不到天明了,儿子只好骑着马往边防连赶。见了刘忠银,说明了情况,刘忠银二话没说,立即备了一匹马,背起药箱,和老人的儿子一起走进了茫茫风雪。赶到老人的房子时,老人已经十分危险。刘忠银认真地为老人听了诊,切了脉,认定是心脏病突发,并伴有肺炎,马上为老人针灸、服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老太太的病情终于缓解了。刘忠银返回连队时,地上的积雪巳有二尺多厚,风雪还在不停地刮着。来时是顺风,还好些,归途逆风,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大雪茫茫,掩盖了周围地形的参照物,走出十几里,又迷了路。此时,马死活不走了,他只好从马背上下来,拉着马,趟着雪一步一步往前摸。后来,连里派出十几个人在公路上迎着了他。回到连里,已经午夜两点了冬日的黑夜留给牧民们的记忆太多了。

同类推荐
  • 美好的七年

    美好的七年

    过去七年间,埃特加·凯雷特有很多担忧:儿子列夫出生在恐怖袭击的中心特拉维夫;父亲生病了;他经常做关于伊朗总统的噩梦;还有一个穷追不舍的电话销售员大概一直到他死的那天都会推销产品给他。但从黑暗、荒诞的生活中诞生了许多有趣、温柔和沉思的文章。凯雷特在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趣 和深刻之间自由转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反复无常,人类是如何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寻找善的。
  • 迷离世事左右看

    迷离世事左右看

    社会的疯狂稍加收敛,尘埃还没有完全落定,我的身份发生了小小改变。后来看,这个小小的改变将是我另一种生活的起点。我由最底层的平民跻身于权力部门,进入当时的人民公社。小小公社本来没啥值得挂齿,人们喜欢将县级最高官员说成七品芝麻官。受县级辖制的公社诚如当下的乡镇,只能称作九品沙粒官。何况我只是个九品官可以随意指拨的小听差。然而,怪异的时局给了权力特异的功能。刚刚还微如草芥,看村头的脸色行事,一跨入那个门槛转眼间身价看涨,村头竟然看我的脸色行事。
  • 意思

    意思

    这是一本写给光阴的书。轻缓而清淡的细节,清澈而质朴的情感,组成了系列关于时间流淌过乡村生活的故事。乡村生活,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作者在这样的记忆里,叙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秩序、情感秩序。秩序里那种规律性的东西,随着乡村的消失,迁移到当下人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了起来。以眺望远方的方式,守望已逝的乡愁。作者文笔清丽,叙述视角巧妙,故事中蕴含着清灵的哲思。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囊括了朱自清先生最精华的散文名篇,有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祭、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朱自清少见的诗歌和文论名作等等,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和精粹,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先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布局方面,主要以先生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对其各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划分。这样不仅全面展现了先生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风格的转变,解读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创作心路。
热门推荐
  • 女主的炮灰日常

    女主的炮灰日常

    "人死了还有重生的环节?一开始香尧语以为只是APP的穿越游戏,结果竟然是真的。每个女主都具有光环,但香尧语都是下场悲惨的炮灰女主。为了不被抹杀,她不仅要改变命运,还要征服留魂大人和她一起做任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女配要倒追

    快穿之女配要倒追

    凌斐为了复活,拼了。嗯?怎么第一个位面就死了,咳咳,是一个意外哈!。“什么?你居然要我脚踏两只船?”系统:【放心都是同一个人】“哦~这我就放心了”某日里男神1:“好啊!敢背着我有别的男人了。”凌斐(面如死灰):完了男神2:“你怎么能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凌斐:偶~不,谁能救救我。............作者新手,请爱护,我会尽量写好一点的,若是不喜欢,好的右转不送。
  • 母戒

    母戒

    不是能力者?别怕,戒指里有。没有尸核?别怕,戒指里也有。靠着重活一世的优势,他得到了非同一般的机缘。这次他不会再像前世一样,在社会的最底层打滚。这一次他会走在所有人的前面,那些伤害过他的人,这次他会一一的亲手解决;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也会用自己的力量拉他们一把。
  • 苦杏仁味

    苦杏仁味

    运输化学危险品的卡车跌落山涧,附近水库一旦被污染,市区将面临重大危险。这场事故不仅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更牵连出官商的种种利益纠葛。关键时刻,是奋不顾身还是明哲保身?值得铭刻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当初的抉择。项亦成问:“是不是有股味道?谁有感觉?”那些人反应不一,多数表情茫然,个别敏感点的下意识地抽鼻子。“苦杏仁味。”项亦成说,“有那种感觉吗?”有人下意识地摇头。空气中似乎有股汽油味,除此之外就是山野里雨水季节的那种气息,有点霉,有点潮湿。安监局局长吴鹏给项亦成递上一副口罩。
  • 我若于心

    我若于心

    【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相似度百分之八十】我们都在高中懵懂的期间,对异性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可当新鲜感一过,等待女孩的将会是什么?是在无数个的黑夜中哭泣,是在无声的后悔中难过,是在无休止的思念中想念他……祝福所有高中女孩不被感情所欺负,不被渣男所蒙骗。ps:简介无能,本文微虐。
  •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伍尔夫文集)

    《弗勒希:一条狗的传记》,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 人生如谷

    人生如谷

    本书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文艺评论家、诗评家李国文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收录了李国文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内容广泛,涵盖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游历各地的见闻与感受,对人生的理解与体悟,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独到的针砭评说。其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 故事会(2016年10月下)

    故事会(2016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本书包括:【我要转学】“这几天,妈妈每天都到校门口等我,见了我,妈妈就抱着我使劲地哭。爸,我怕看见妈妈哭,我要转学!县一中妈妈认识,我要转到妈妈找不到的学校……”【一笔善款】听老王如此一说,那个劫匪“扑通”跪在地上,连扇嘴巴,哭着说:“大叔,我错了,我也是为了孩子想不到其他办法,听大夫说你家得到了善款,这才起了异心,我这就去自首。”……等等内容。
  • 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