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9200000001

第1章 编者的话

六月,贾宏图先生来电话,他的声音带来北方的风。我建议他把几年前出版的两大本《我们的故事》重新精选成一本,既可以节省阅读的时间成本,又能低价面世,让广大读者特别是老知青们方便分享。我说,趁着现在精力还行,再为老知青做点事多好。

好!宏图先生一口答应。没过多久,我便收到了他的精选稿,他从《我们的故事》中精选了50篇,又做了一些补充。《我们的故事》两本书700多页,120多个知青人物故事。宏图收集釆写的这些知青故事,是他数十年的心血,退休之后终于有时间成书,便一气呵成。那时侯,人们一窝蜂地为商人写作时,宏图先生却不计名利执着于为巳经解甲归田的老知青写作。这些文字虽不是“披阅十载”、“字字看来皆是血”,却是带着他的体温和心跳,是被作家梁晓声称为“第一等的情怀”之作。

在那个微雨的午后,我怀着一种期待阅读,那些滚烫的文字,让我又一次看见了他永不退休的激情与思考。我与宏图先生三度合作,每次阅读都唤起我“连自己也烧在里面”(鲁迅语)的激情。《我们的故事》是我在2008年编辑出版的,那时候京津沪杭西安济南等各大城市的媒体都有连载和报道。那一年《我们的故事》在上海美术馆签售,那里正逢陈丹青、李斌、潘蘅生、刘孔喜等老知青们的画展。那天,仿佛是“我们”的一次盛大聚会,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的知青们,都巳是两鬓苍苍,可是眼睛里还存有一丝那个远逝年代的光辉。知青们围着宏图,签售的队伍一直排到二楼,有些老知青还拉着宏图讲自己的故事,那时我感到“我们的故事”还要讲下去。

果然,时隔一年,我们又出版了《我们的故事》续集。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知青问题,我编辑了一些知青作家的书。每读这些文字,常常热泪奔涌,我看到了千百万知青人还在,心未死,中国知青巳经成为当今思想最解放、追求自由最坚定的群体。我们把这本新作定名《青春1968》,因为1968巳经成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代名词。那一年2000万知青奔赴农村,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事件。政府为了甩掉失业的大包袱,将这些本该读书深造的年轻人推到农村,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一直持续到1977年。“文革”十年,整个中国教育停顿,有的地区因初中生全部上山下乡,停办了高中。有人说,2000万知青成为“文革”的牺牲品与四个现代化的废品。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灾难。

贾宏图就是1968年的知青,他下乡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在下乡前后,他和知青们一样接触到现实,亲眼看见了文化被文盲嘲笑,知识被愚昧扼杀,民主更被彻底坐压,眼看着青春、理想、人生抱负都付诸东流,知青们渐渐觉醒。1978年底各地知青返城请愿成为最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督促中央“认清”不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的政治后果,从而推动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所以,知识青年又成了结束文革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先遣部队。

所以,不说1968,就说不清楚新中国历史,甚至说不清楚中国的改革开放。

宏图先生是最早开始反思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代知青命运的作家之一,他似乎通过写作探寻着自己的精神血缘。他在对一个个知青案例的釆访、写作中“反思和审视自己”,他非常坦荡地解剖自己一“由于当年的愚昧无知、狂妄自大、胆怯懦弱、自私和利己,使自己和别人的命运雪上加霜。也许上帝都会原谅我们在那个特殊时代的错误,但我们还是应该毫不回避地记录下来,那可能是我们的后代最为珍贵的人生宝鉴。”宏图的反思,说出的是一代知青这辈子要说的心里话。

有一个知青叫金学和,他能诗文善歌舞爱助人,还在窗台上试验早熟的小麦品种,他是知青们的精神领袖。在一次搬运木头时,他为救战友被原木砸死,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但那是“一次人为的事件”,宏图自此开始反思:“他的死是否值得。”

那个年代,中国的教育就是“革命”、“斗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许多歌曲、许多文章、许多英雄事迹都号召人们奉献、牺牲。所以,当公社号召去大江里捞木头,上海知识青年金训华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队的羊群落水了,又有天津女知青张勇为救羊而牺牲。木头、羊群和人,孰轻孰重,在今天连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而在那个年代,人们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属性。

宏图先生是个非常敏锐也非常有分寸的人,这和他多年从政并在新闻岗位工作有关。他出任过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化厅长、《黑龙江日报》社社长,也许有些话他并没有说,但是只要沿着他的追问稍一思考我们就会明白,那些年轻的生命,无论死的光荣还是死得其所,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最大的悲剧,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一个社会需要有见义勇为、甘于奉献,但更需要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贾宏图的分寸就在这里,他绝不会说:先定契约,后谈奉献,不定契约就不奉献。他只能一次次扪心自问一我们时代造就了许多这样的英雄,英雄舍己救人的事迹不容置疑,但造成英雄的条件是值得反思的。这些年,因为事故还不断涌现英雄,一些人总是把丧事当作喜事办。因为出了英雄,其他就微不足道了。这是更大的悲剧。这样的悲剧还让它演下去吗?……

尽管死亡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他们的死,是否死得其所?时常使我苦苦地思索,夜不能寐……

《青春1968》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与事。1968浓缩了一个时代的青春、热血、盲从和莫名的仇恨,它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长的阴影。当年被骗了青春和命运,而今又看见那些鼓吹别人奉献自己贪污腐败的人,老知青们不禁要问:我们献了青春献终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可换来的是什么?我们还要为明天付出多少代价?人们在愤怒之余便是躁动不安,因为失去了安全感。所以我们就看见,地铁门刚一打开,上面的人还没下来,下面的人就往上拥;飞机尚未停稳,人们就慌乱地打开行李箱;开车的路上,常有追尾;只要是排队,就有人加塞儿、破坏规则……人与人充满着戒备、猜疑,甚至仇恨。

对于那段知青历史,宏图非常清醒,这一代人眨眼就会过去,身体在衰退,思想能力与写作冲动都在减弱,如果不抓紧抢救第一手资料,那就真正对不起祖国对不起历史,也对不起自己失去的青春。所以他一直坚持写知青的故事,探索这一段中国历史,《青春1968》,是对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抢修。

在《青春1968》中,我们能感受到宏图的一种努力、一种抵抗,抵抗生命的自然进程。这种抵抗与不屈依然保留着1968的影子,这代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至今依然像当年一样满腔热血,绝不甘心沉沦,哪怕熬干最后一滴血,也要用生命的余辉发出最后的声音一独立表达自己的历史,传承中国知青记忆。

现在,我又一次编辑知青的故事,那些年轻的容颜不断地在案头浮现,他们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到自己多么幸运!宏图先生笔下的知识青年牺牲的时候,我还在哈尔滨读小学。或许当年我吃的哪一个馒头,就是他们种的麦子。我多么幸运!我是1975年下乡的小知青,1977年就通过刚刚恢复的高考重返城市。我也救过山火,也差点被机器绞死,但是我活着回来了。

回来了,我最想说的就是:热爱生命,热爱这个世界。比起那些逝去的生命,所有活着回来的知青都是幸运的。翻开宏图带给我们的故事,你心里升起的是满足,是珍惜,是爱。我想,这也是宏图最后的表达。

宏图先生历尽沧桑,不论在哪里,他从未放弃对知青历史的追问。他依然在不断地釆写知青、回访知青、救助知青和知青的遗孤。过去如此,未来也将如此,这巳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他年轻时候在北大荒种麦子一样,他现在依然每日耕耘,为我们播种精神的麦子。

萌娘

2014.12.7 北京

同类推荐
  • 北大经典课

    北大经典课

    本书收录了上百篇经典作品,凝聚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精髓,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充分呈现出经典文学作品的不朽魅力。书中遴选季羡林、朱光潜、胡适、老舍等北大名师的名言作引开篇,在北大学者的引导与点评中,吟咏绵绵古韵,重温民国经典,观赏异域风情,追寻生活之美。上完这一课,从此爱上经典,让我们在诗词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吧。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只有允许那些巨大灵魂作为向导的人,才能听见前路传来的歌声。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到金宇澄的上海,“城市”一辑的文章始于文学文本,终于文化探讨。“她们”一辑是关于女性的表达与被表达,“人民”一辑的目光则投向底层文学。三个维度,不仅仅是蒐集旧作,更是新的展望。《追随巨大的灵魂》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城市”为题,探讨文学如何书写城市,并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研究,包括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书写、金宇澄与吴亮对上海的书写等,同时也探讨更宏观的文学写作与城市现代性的问题;第二部分以“她们”为题,主要是对女性性别意识、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第三部分以“人民”为题,探究关于社会普通民众的“底层文学”,也有对现实主义写作等问题的探讨。此外,作者对上海的文学与文化也给予了一种特别的关注和思考。
  • 沙上的卜辞Ⅰ

    沙上的卜辞Ⅰ

    耿占春,8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理论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隐喻》(1993),《观察者的幻象》(1995),《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2002),《失去象征的世界》(2008)。多种随笔著作《痛苦》(1993),《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沙上的卜辞》(2008)等。另有社会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批评家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的全部诗作+所有译诗,不仅包括了一位传奇诗人和他所有传奇的诗,还囊括了雨果、普希金、叶赛宁、波德莱尔、洛尔迦等大师珍贵译作,是一部完整展现戴望舒创作轨迹、艺术风格、翻译成就的诗歌全集。它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在诗歌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历程,有利于你对戴望舒及其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隽永、意味深长,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哀伤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我能召唤人机

    我能召唤人机

    新书:《龙虎大宋》【和平精英】以“刺激”为名,征战世界冠军!
  • 浮生,余生

    浮生,余生

    他,如修罗般的战神,她,是无依无靠而来的人。如果此生不能相守,我愿与你一同死去,共待来生,遍寻你。
  • 遇见你刚刚好

    遇见你刚刚好

    90后旗舰小说家,讲述最有诗意最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一个中英混血儿和一个美籍小提琴家,由一次街头的偶然相遇并一见钟情,到互相克服各种阻碍,最终走在一起,成为恋人……整个故事有如童话一般,简单又纯真,充满诗意和张力。这世上真的有爱情吗?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此书告诉我们,这世界不但有爱情,还有纯粹的爱情。你要相信,总有一个人,正在人海中焦急地寻觅着你的踪迹,兴许明天就会带上一颗赤诚的心与你相遇。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 Peg Woffington

    Peg Woffing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我只有晴天

    我只有晴天

    微风习习,裙角轻轻拂动,心却是死海般无一丝波澜,如同江城这夏季般的夜晚,空气清凉的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亦可以让人窒息。抬头望着满载星辰的夜空,那轮残月宁静、孤寂,唯美只属于童话罢了。一抹妖娆般倩影,浓黑瀑布般长发垂在身后,远远望去便能看到着装婚纱的女子,落寞。“郝宇,你为何这样对我?!”一声凄凉的悲鸣,划破苍穹,打破寂静的深夜,几秒过后,便恢复如初。脑海中,星星闪闪地播放着一幕幕既留恋着爱的味道又充满恨得影像图片,有郝宇还有他。决定远离这纷纷扰扰的乱世,抬起头又望了望天空,依旧如往常那般静美,仿佛又回到那个夏天。
  • 死界魔尊

    死界魔尊

    天塌地陷,魔尊陨落。少年杨明意外身亡来到死后的世界,捡到了一个魔神,从此,死界之中又多了一道提刀的身影。
  • 代梅窗前的男人

    代梅窗前的男人

    链条转动的声音,咝咝的声音,很显然,是上足了机油来的,一定骑起来又轻又快,就像一个人拥有着刚喝了蜂蜜的嗓子,更像她脚下的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刚请街头上修拉链的金师傅修过,上足了润滑油,也是又轻又快的。金师傅不仅会修拉链,连摩托车汽车都会修,整条街坊,只要家里有什么坏了,都会去找他,看他那样子,是飞机也会修的样子。三轮车停下来了,咔嚓一声,支架也支起来了,嗤的一声连锁也锁上了。
  • 洞玄灵宝钟磬威仪经

    洞玄灵宝钟磬威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秘密(卫斯理珍藏版)

    大秘密(卫斯理珍藏版)

    现任的十二天官将老十二天官亲笔书写的江湖纪录交给卫斯理和白素,中途却出了一点小状况。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卫斯理前往寻找儿时好友铁蛋,发现铁大将军与老十二天官竟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事件更涉及当时权倾天下的领袖。当年,领袖对追剿老十二天官下了一道模稜两可的密令,铁大将军久久也未能揣摩出真正的意思。直至他遇见老十二天官,赫然知道了一个有关领袖的大秘密……真正的秘密,只有一个人知。而真正的秘密有时会泄露,唯一的原因,是由于秘密的拥有者,自己出卖了自己,自己首先把秘密说给了另外一个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