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3800000019

第19章 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青藏风景线系列之三(5)

“看景致”八成与这些从昆仑山下来的战士有关,便留了个心眼,暗暗地点了个数,我们从招待所到医院的门口顶多走了十来分钟,先后有5辆汽车停下,跳下了14个“便衣警察”。

这当儿,我身后的公路上又响起轮胎磨擦地面的刺耳声音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前面传来,我抬头望去,正是刚才亮着灯光的地方簇拥着密密匝匝的人头。噢,那是个篮球场,一场球赛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笑声、掌声、起哄声不时地暴起,在夜空里旋转、荡漾开来。

我们快步走上去,站在篮球架下,大校指指球场两边的观众,说:

“你们,男左女右,分庭抗礼!”

我看了看,可不,北边是清一色的女士,她们穿得花花绿绿,好不惹人: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各种颜色的花衬衫、贴身合体的女军服……我真不敢相信,世界屋脊上的昆仑山下还会有这么一个多姿多彩的小天地!

南边,那些小伙子们显得精神焕发,跃跃欲试,他们成排成队地站着,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起哄。不知是哪位想出人头地的小伙子不时地吹着口哨,那哨音像从云头上传下来一样遥远、洪亮。我看见刚才从汽车上跳下来的那十来个青年人满脸挂汗地挤在人群里……

女人的存在因为男人的出现而格外辉煌;男人的潇洒因为女人的抬举而更加诱人。

这就是辩证法吗?

“女儿国”和“男子汉世界”此刻在这个篮球场上得到了最和谐、最得体的统一。

球场休息。南边的观众终于忍耐不住了,终于有一位不安分守己分子扬起了能震落星星的嗓门:

“北边的小姐们,来上一个好不好!”

这个男高音引出的是一阵掀天吼地的附和。

对面的女性们开始只是捂着嘴吃吃地笑,谁也不响应“来一个”。后来,男子汉们逼得越来越紧,一次又一次地加油,女士们感到再用笑声来应付太降低身分了。时势造英雄。

只见一个女兵站出来,举起胳膊,把拇指和无名指一捏,说:

“咱们唱《你可听见妹妹的歌》!”

她起了个头,女伴们就跟上唱了。有的不会唱,被她硬拽着哼哼:

武警哥哥守哨所,你可听见妹妹的歌?

溪水带着妹的问候,唱一曲祝愿的歌。

……

大校笑盈盈地说:“得!小伙子的目的达到了。只要女士们开了口,就别打算休息。”

我听出点味儿,他所指的“看景致”大概就要在这儿揭底了。

大校给我讲起了这里面的原因……

弄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孤独、寂寞的青藏线人突然开悟似的萌发了一个想法:“高原以外的世界早就进入了‘卡拉OK’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像地鼠一样成年累月地悄不声地在高原上生活?难道青藏线人就配夜夜在这没有电灯的土屋里蒙头大睡?走,到‘小上海’过周末去!”

“小上海”指的是格尔木。这个连内地的县城都不如的小镇由于出现在荒漠的戈壁滩上,身价翻番提高。

从一轮架在雪山垭口的夕阳扫描着高原迟迟不肯沉没的某个黄昏开始,驻扎在上下昆仑山公路沿线的战士们,像冲破栅栏的山鹿一样拥向格尔木。格尔木,是他们向往的天国。

这是不是味意着青藏线军人的又一次解放?

漫漫4000里公路,除了拉萨,就数格尔木最风流。这里有不夜城里的霓虹灯和飘散在霓虹灯下淡淡的、浓浓的女人的发油味、香脂味……

兵们在扑向这个彩色的夜世界之前,对自己精心地进行了一番“设计”:脱下了军装,换上了在内地早已过时而在世界屋脊上则刚刚时兴起来的那种甲克;皮鞋也是那种在箱底压了好些年,只有每年回内地探亲时才穿出来的,从军需股价拨来的军品黑皮鞋,自然,头发上也要上些油、脸上也要涂一层霜……

开初,他们像夜游子一样在格尔木城里晃悠,就是见不到他们想看的人:女人。他们没有失望,照样每个周末都下来。要知道,每次搭汽车不容易呀,从星期六的午饭后就开始站在公路中间拦车。可是有些司机真他妈的缺德,不停车不说,还冲着你一直开来,等到保险杠快挨着你了,猛的来一脚“急刹”,把车停下,头从车窗伸出来,大骂一声:“你他妈的还要命不?”然后,吐一口唾沫,挂上档走了。后来兵们学精了,手里拿着几个大团结摇晃着拦车,真管用,没有不停车的司机。见钱眼开,偏僻的青藏线上也没逃脱这个“公理”。

代价啊!这个周末过得能轻松吗?

说起来还真得感谢格尔木的女士们,包括驻军医院的医护人员。终于有一天她们揣摸到了这些兵们寂寞的、渴求色彩的心情,不知是哪位勇敢者最先把自己打扮一番,出现在兵们的面前。有了带头人,就会有跟随者。“女队”在迅速的扩大,像滚雪球一样,在周末的小城里“散步”……再后来,双方没有任何相约,就把“场地”挪到了驻军医院的篮球场上,那儿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进行友谊赛……

理解!难能可贵的理解。高原上的女人最能理解高原上的男人;高原上的男人也最能知道高原上的女人的圣洁。

他们以纯朴而珍贵的情感尽情地驾驭着昆仑山漫涨的夜潮。无疑他们也是敢把一切污秽踩在足下的战士。

我和大校颇有兴趣地看着这只有在昆仑山下才能看到的“景致”。它不是蒙古族的那达慕,也不是苗族的踩山节,更不是傣族的泼水节……它就是青藏线上的兵们在军营外搞的一个“相思会”。

篮球赛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或者说尽管球赛仍在继续,但是观众已经无心看球了。他们在拉歌、唱歌。有意思的是:

男同胞们以绝对的优势夺去了拉歌权,女士们只有招架之力而没完没了的唱歌,唱歌……

看着这情景,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历史镜头一五道梁兵站,60年代初某年的最后的一天。

夜幕笼罩着寂寞荒野。鹅毛大雪像撕不断的棉絮飞飘着,似乎要把可可西里草原埋没。

一片丘陵地上悄然卧着几排半埋在地下的油毡帐房。毡房前后的雪地上没有人迹,每间房里都亮着昏黄的煤油灯。雪的映衬给这米黄的色调罩上一层耀眼的光圈。

兵站院内靠东南角的一间油毡房里住着两位到高原演出的女演员。这两个“仙女”的下凡,使昔日此时早就一片漆黑的地方,今夜变得灯火通明,小伙子谁也不肯睡觉。

五道梁兵站是青藏公路沿线最艰苦的兵站之一,这个位于昆仑山和风火山之间夹缝地上的兵站,海拔4700米,气候极为恶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最冷的时候气温可到摄氏零下40度。水源奇缺,做饭都要到上百里外的地方担冰化水。过往的车队不到万不得已不在这儿停留。站上布置的一间女客房据说从来没有女人住过。

女人不到这儿来呀!

可想而知,今晚这两位会唱歌的女演员会把多少男人的心涛搅乱,从而招来一场完全预料得到的轩然大波。

全兵站的窗户都闪烁着灿灿灯光,那是一双双瞪圆了的眼睛啊!它们在渴求春风的爱抚,期待夏雨的慰藉。

几个大胆的战士终于走了出来,向那间帐房靠近。雪地上留下了一行洁净的脚印。

一群战士跟了上来。

没有比理解更能使战士们得到不仅仅是安慰,而是促人奋进的力量了。两位女文工团员从帐房里出来,笑盈盈地邀请大家屋里坐。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这是真心话。但是没有一个人进去。那儿毕竟是一个在世界屋脊上难以看到的另一个世界呀,怎敢轻易涉足。

不敢进又不愿意退,就这么僵着。

有个战士悄声说:“欢迎二位给我们唱支歌。”

“可以呀,请进,请进。”她们再次邀请。

“不,屋里太小,我们人多。”

可不,黑压压的人头已经把帐房围得水泄不通了。女文工团员们受感动了,这是战士们对她俩的信赖啊!

“只要同志们愿意听,我们就高兴唱。”

这话太中听了。帐房周围响起无法遏制的掌声。雪水河里的浪头何时这么暴响过?

她们脱掉皮大衣,活泼得像两只小鹿一样站在大家面前。

军装就是演出服,金边肩章闪着豪光。一曲《敖包相会》,一曲《歌唱二郎山》,一曲《三杯美酒敬亲人》,一曲《十送红军》……

唱完一支,掌声四起;掌声暂息,歌声又起……已经分不清是独唱、合唱,还是二重唱了。悠悠的歌声震荡着昆仑山。

唱者不累,听者不厌。

战士们一点也不饶过这两个歌手;两个歌手恨不能把会唱的歌儿都倾诉在昆仑山里。

谁也不知道月儿什么时候悄悄地从东天移到了西天。

怪?飘着雪花的夜晚怎么冷不丁有了月亮……

第二天一大早,战士们爬出热乎乎的被窝,在兵站门口两侧排成长长的队伍,欢送两位女演员,今天她们要乘车去格尔木。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的面。冰冷的高原风把战士们热乎乎的脸庞吹得古板、麻木,好像他们已经预感到今天会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发生。

女演员始终没有出毡房。自发欢送的队伍乱了……

后来,兵站的管理员出来恶狠狠地说:

“还等个啥?都是你们捅的漏子,把‘娘娘’给弄病了,两个人一起发高烧说胡话,医生正给她们打吊针呢!”

战士们全都“瓷”起来了,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像做了贼一样可怜,像杀了人一样恐慌,谁也不说话。

又下雪了,满天是碎纸片似的雪沫。那是老天爷的泪珠吗?

整整30年。

没有一条小路不被折断,没有一朵鲜花不被吹残。然而,今天的故事和昨天的故事为什么那么相似?现实与历史重叠了。是喜还是悲?我在思忖着。

也许我是从昨天的五道梁走过来的,今天格尔木的这个场面才那么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没有任何责备我们战士的意思,他们像昆仑山巅四季不化的积雪一样圣洁。他们大都十八九岁,最大的也就是20岁刚出头。他们是我们的下一代啊!

我仍在思忖。

一个个问号睡在我心田,挠着我不安然。渐渐,那问号从我心中站起来,爬出我的眼眶,两行泪迹……大校还在那儿笑着,很开心。他没有老,还是20多年前握着加油枪的那个兵……

任何一个新故事的诞生都是从历史的旧迹中演变而来的。历史不会消失,社会却向前迈进。1987年,西藏、青海两省(区)政府授予青藏公路“文明运输线”的荣誉称号。

我对大校理解了,对青藏高原上的男兵女兵都理解了。

7.“幸福院”里苦涩泪

凉秋未至,格尔木路旁杨树的嫩叶已过早地凋零。燃烧了一个夏天的太阳,被秋风摁在池塘里淬火。我来到幸福院。

千万别误会。这个坐落在昆仑山下的“幸福院”绝对不是内地那种聚集着无依无靠的老人们的幸福院,而是管线团官兵们度“七夕”的临时场所。

管线团是个“游牧部落”,整个团队分成若干个小分队驻守在4000里青藏线上,管理着地下输油管道,使西藏前进缺不得的汽油、柴油、航油等源源不断地、安全地流向拉萨。小分队是不能携家带口的,所以军官们的家都安在格尔木的大本营,他们像没有钟点的戈壁黄羊群一样时断时续地回到草地——格尔木探妻,有时三月半年也难得见上一回妻子儿女的面。不少妻子望着六月盖着白雪的昆仑山感叹:“我们从内地随军到了军营,名义上结束了两地分居生活,实际上又开始了新的两地分居。”妻子们把这称之为“随军不随夫”。

她们思念远方的丈夫,总是独自沉吟:让我变作一缕风吧,我真想追上他那奔跑的旅程。

不知是哪位先生费心地起了这么个诗意横溢的名字。本意也许不坏,实则使那些苦酸的心田又平添了几分忧郁。落日太烫,朝霞太嫩,高原人的爱情难道注定要这般吗?

“幸福院”白天黑夜都有久别后强烈的吻,但是更多的却是分别时的伤心泪……

车队。飞轮。

格尔木南郊雪水河上的小木桥被沉重、缓慢的车轮辗得嘎吱作响。又一个车队上线,车速慢得像站住了似的。

每一个车门的窗口都伸出一个戴着军帽的头,还有一只不情愿地摆动着的手。

路边站着一行女性,有的手里还牵着孩子,个别的怀里抱着孩子。她们原地站着不动,只是目送着那一只只渐渐远去了的手。短暂的相聚被那手带去了。

车影从女性们的泪眼里消失,地平线上只留下了昆仑山那看起来矮矮的峰影……

不知是哪个娃子忍耐不住狂喊了一声:“爸爸——”妈妈们那一直含在眼眶里的泪水这时淌下挂在了脸蛋上。但是,仍然没有人哭出声。她们只是静静地站着、站着,风吹拂着她们的头发,吹拂着她们的心……

哭得太伤心,哭得太别扭,哭得太含蓄。

为什么不放声嚎哭呢,把昆仑山都惊动?

这是怯弱的女子的哭呀!

我由兵站部宣传科王鹏带着,站在小桥旁路边的一个沙包上,目睹了这出“妻子送郎出征”的悲壮场面。我看出来了,她们谁都恨不得将那缓缓滚动的车轮抱住。可是,她们只能原地站着,任车轮从心上碾过……我的心里一直很沉,一连三天都没缓过劲来。

我能理解。因为这小桥是一条分界线,桥以南是男子汉的世界,他们可以尽情地闯荡事业,追求理想;桥以北的“幸福院”里才是女人的小天地,那里有她们的思念,她们的泪水,她们的怨恨……

有为数不少的丈夫就是与妻子在小桥分手以后再也没有回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宿营地”……

王鹏在回招待所的路上,对我讲了一段含满人情哲理的、像诗一样的话:没有女人的男子汉世界是没帆的船;没有男性的女人天地是错了位的音符。

我用惊愕的目光打量着王鹏:20多岁的小青年竟然说出了这样成熟而又圆滑的话?

难怪,小王的爱人在敦煌,他前几年作为兵站部的派出代表,长期住在格尔木,每年都要在“幸福院”里度“七夕”的。

“幸福”的人一旦伤心起来,那是撕肝裂肺的痛苦。

这是尽人皆知的消息了:小李“五一”结婚,地点:“幸福院”。

同类推荐
  •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本书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著作之一,收集了高翔先生新时期以来公开发表在诸多学术媒体的论文30余篇,分为东北现代文学研究,文艺生态学思想研究、学术传播研究、文学与美学研究等四部分。高翔先生是东北现当代文学研究耕耘最久的学者,在搜集研读东北文学史料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书“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编就是这些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本文集最鲜明的特色。如,他对伪满时期的刊物《新青年》(沈阳),仔细辨析其政治上的附逆及部分文学作品的媚敌与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学之间的较大反差,揭示了在伪满洲国政治高压下的双文化选择,并抓住典型个案深入挖掘,展开重要的文学问题的思考。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小说家与小说

    小说家与小说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的又一经典力作。本书以小说家的生平时间为主要线索,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开始,详尽解读了近五百年来的八十多位优秀小说家与他们的作品。小说家们的生平影响了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又是对每一位小说家思想的真实映射,布鲁姆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品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属于小说家的世界。本书评价了近八十位有影响的小说家和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到20世纪后期美国华裔女作家,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四百年间小说艺术的流变。布鲁姆教授以资深读者的品位和独到眼光,带领我们走进小说家笔下那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点评其艺术价值,分析各位作家所受影响和流派渊源,将阅读体验引向更深层次。
  • 静地乐土

    静地乐土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置县取名汾阳,隋改静乐称用至今。这是一方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这是一方希望的土地,每一眼不屈的老窑洞,每一块苍凉的梯田,都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 生活的别致

    生活的别致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有母亲对女儿的舐犊情深,有游子魂牵梦萦的故乡情结,有点赞繁华都市的情韵,有开卷有益的书香情思,有回归自然的览胜情境,有大块朵颐的美食情趣,还有朋友之间的友情、生活情事的点点感怀。全书一百多篇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人生的领悟,充满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拯救不一样的人生

    拯救不一样的人生

    一个博士的野心,改变了一群孩子的命运。校园里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被当做了实验品。博士研究的药物控制着他们,同时也给了他们人类不能拥有的力量,但是他们却因此受到折磨,不得不配合博士的研究。但是他们却转悲为喜,将博士的利用转化为自己的力量。这群孩子拥有了人类不可以拥有的力量,却被当做了是人类生存的威胁。
  • 山海,皆可平

    山海,皆可平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皆可平。十行里作为蛊师行走江湖十余年,在江湖上也是有响当当的名号的,只是前十余年都是她一个人走过的,后来捡到个抱着黑猫的少年,从此行走江湖的路上多了个少年和黑猫。“有我陪着才叫做行走天涯,你一个人那叫瞎溜达。”
  •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社会主义是在探索中向前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俄国士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时间段,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不能把不同时间段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曲折的。
  • 九渊之一城柳色

    九渊之一城柳色

    “你不要对我有非分之想!”“你明知道我对你只有非分之想!”喜欢上师父,但是他却另有所爱,为什么身边的人都欲言又止奇奇怪怪的,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事情?百年之前又发生了什么恩怨纠葛?“泽泱,我这里好痛,你当初说让我放过你,你如今也放过我吧。”“不怕,只是去下凡历个劫,回来就是上神了。”“泽泱,这是我能给你做的最后的事情了。还有,你忘了我吧。”
  • 总裁大人,分手吧

    总裁大人,分手吧

    “总裁大人,分手吧!拜托了!”“不分,滚!”“为什么要纠缠一个不爱你的人呢,分手吧!”“尤钱钱你搞清楚,现在是你在纠缠我!”“那你分手我不就不纠缠你了么!”尤钱钱可怜巴巴地望着眼前一脸冷酷的男人,委屈极了。“我就不!”尤钱钱无奈地叹了口气,她大概是遇到这世上最难缠的boss了。可她还不知道的是,她遇上的,是世上最爱她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爱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当男人不爱时,女人的死缠烂打,只是一场闹剧,只会自取其辱。当女人不爱时,男人的穷追不舍,只是一场笑话,只有后悔莫及。五年前,某男指着某女,“白水心,我宁愿成为江城的头号大渣男,宁愿被人戳穿脊梁骨,也不会娶你这个心机女的!”五年后,某萌宝眨着和某男如出一辙的黑眸说道:“南叔叔,你是大坏银,竟然拐骗我和我妈咪,我要打电话给警察叔叔来抓你!哼!我不会让你这个大坏银给我当爹地的,我妈咪也不会喜欢你这个老腊肉,金叔叔可比你帅多了,还会做饭----”某男窘,惊的下巴都掉下来了。果然是自已的亲生女儿啊,不仅长相随他这个俊美无俦的老爹,就连这毒舌的嘴巴也遗传了他。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喜马拉雅狂想

    喜马拉雅狂想

    本书围绕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以来,从晚更新世进入全新世,亦即冰后期,具有2500余年为周期的全球性递变,已为世界有关科学界公认。基于这一背景,就寒带、温带、热带地区将发生的灾变和应对措施展开科学幻想——主人公穿越时空帷幕,寻求通过打通喜马拉雅山墙来解决这一灾变环境,情节生动曲折,内容丰厚扎实,故事性强且极富警示意义。
  • 冷情总裁叛逆妻

    冷情总裁叛逆妻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她倾尽半生,本以为是救赎却跌进一个报复的陷阱。丈夫外遇不断,小三、小四接连挑衅。不是意外的意外流产、车祸接踵而至她该何去何从。褚一航说:澜儿回来吧!她说:我虽不是良驹,也厌恶吃回头草!更何况我欠他的是一条命。汪承瑾说:离婚?想都别想!这辈子就算是死你都得是汪太太。她说:好吧!那我如你所愿好了!阴谋,报复,身世不明的孩子……当一切尘埃落尽,谁才是她的良人?本文一女多男,有宠有虐,结局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