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3200000003

第3章 序(3)

柴达木盆地的枸杞近年来成为名牌货,畅销国内外。据资料记载,此地盛产枸杞已经是年代久远的事了。可是,人们把它当成宝贝才是近十年的事。多少年来,这里的枸杞只好自生自灭,春来发芽,夏来结果,冬天落满一地,腐烂成腐殖质。来年再发芽、结果、腐烂……循环往复,年复一年。是谁最先结束了它自生自灭的无奈状态,将它变成柴达木的名牌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领域,成为健身强体的营养品?这个人也是英雄,平平淡淡的英雄。

我的目光又落到了遗址上的那些艳红闪亮的枸杞。我希望这残院的遗址永久地保留着,甚至有一天我们的后来人在它的上面盖一座圆拱形的建筑物,将它保护起来。再过数十年乃到数百年,人们不知道最初的格尔木是什么样儿,就到这座博物馆来参观。

当然,还有那些枸杞,最好也让它永久地留下来……

我从金峰路到了将军楼前。

静立在格尔木一隅僻静的楼院里,我望着这座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楼的简易楼,心潮起伏,感慨颇多。

这座瘦小的二层上楼是1957年前后修建起来的,今天看起来连内地农村许多人家的住房都比它阔。但是它在50年代来出现于格尔木街头时却是此地最豪华的建筑。据传说,那是为彭大将军修建的。当年彭大将军就任国防部长,走遍了祖国大地上的许多地方,1958年10月他也到了青藏高原上这个小城格尔木。他的老部属、后来被人们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少将,对彭大将军有特殊的感情,听说老首长要来格尔木,便特地给他修了这座小楼迎接他。但是,彭大将军来后并没有住在这座楼里,而是在一个招待所住下。慕生忠将军对彭老总的这种特殊感情源于他当年支持他修筑青藏公路。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我看到过这样一幅历史录像镜头:

拉萨八廓街。几个解放军官兵带着箩筐、麻袋向市场走去。

一伙荷枪的藏军尾随其后。狭窄的八廓街两旁是高高矮矮、破破烂烂的藏式小楼,每座小楼都是一个小商店,店前的地上还有不少摆摊的小商贩,摆满了青稞、牛羊肉、盐巴、皮货等各种食品及山货。解放军官兵止步在一个摊贩前,通过翻译讲了些什么,摊主怯生生地望了望后面荷枪的藏军,摇头不语:儿个官兵又走到一个卖羊肉的摊贩前,摊主一只手晃动着一块银元,另一只手比划了个“八”字,官兵们惊愣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走开了;在第三个摊贩前,几个官兵还不开口,藏兵就走上来对摊主瞪眼睛,官兵们两手空空地走去了。这时藏军走过来,对刚才解放军官兵问过的几个摊主,用藏语恶狠狠地说:“把东西统统送到军营去!”

以上镜头记录了1953年春发生在拉萨街头的事情。当时帝国主义势力挑唆西藏反动上层人物,胁迫藏族商人拒绝向解放军出售粮食、盐巴和燃料。我西藏驻军和党政机关三万多人的主副食供应不上,面临着断粮的危险。敌人断言:让共产党喝西北风,看他们在西藏能呆几天!

拉萨西藏工委办公室里。

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满脸都是沉重的表情,他对坐在对面的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慕生忠说:“眼下,拉萨的存粮将尽,我军驻藏人员每天靠四两粮食维持生活,艰难呀!”

张代表突然将话顿住,那是留给慕生忠一个思考、回味的空间。稍许,他才接着讲下去:“现在拉萨的困难太大了,一斤面粉要用一斤银子去买,我们吃的一斤面粉就是一斤银子的价,部队是靠吃银子过日子啊!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的批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斤面粉一斤银子,四两面粉就是四两银子!我们几万部队是靠吃银子过日子!”

张代表在反复讲了“吃银子”的话之后,又给慕生忠列了一份其它物资的价目表:一个银元等于八斤牛粪;一斤成盐等于八个银元。

慕生忠已经感觉到了要有重担落在自己肩上,他挺直了腰板,继续听张代表讲着:

“部队每天每人四两面食的现状也难以维持下去了。许多连队的战士是早上一碗汤,晚上汤一碗,年轻轻的小伙子,这样下去还不把身体搞垮了?听说不少战士已经饿得浮肿,泻肚,得了传染病……”

慕生忠心中的火已经被点燃起来,他终于按捺不住了,站起来向张代表请战:

“首长,你就直说吧,要我干什么,我会向前冲的!”

张代表只好长话短说了:“给拉萨运粮。眼下给拉萨送给养的惟一的补给线,是从四川雅安雇用牦牛驮运,往返3000里,一年才能走一个来回。昂贵的运费加上路途的损耗,吃到战士嘴里就是‘金子’了。我们已经请示过中央了,委托西北局组建西藏运输总队,由你负责这项工作,从青藏方向给拉萨运粮。”

慕生忠与西藏有缘分,这是他第二次为西藏的事业奋斗了。

1951年春天,慕生忠结束了前半牛戎马倥偬的生活,脱下军装,出任修建天兰(天水至兰州)铁路副总指挥,正准备为新中国的建没奉献智慧和力气时,西北局一纸调令,要他和范明率兵进藏。组织上明确告诉他,他们既是和平解放西藏,又是支援西藏的和平建设。慕生患的大军跋涉到黄河源头,翻越了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踏进羌塘大草原,解放了藏北重镇黑河(今那曲)。

慕生忠与西藏有缘,与青藏线有缘。不过,这次运粮他不打算走第一次进藏的路线,那条路上的沼泽地太多,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他要另选一条线。他知道国家和西藏工委一直有一个想法,从西北方面修一条进藏的公路。1951年,他进军西藏时,西北军区副政委甘泗淇同志更明确指出:“要作将来在青藏高原上修筑一条公路的准备。”这次运粮说不定能踏测出一条路线来。

慕生忠在兰州紧张地忙乎着运输总队的事,他先后三次派人从内蒙、宁夏、甘肃、绥远等省购买了2.8万峰骆驼(据资料记载当时全国骆驼的总拥有量约20万峰)。经西北局批准,西藏运输总队成立,确切地说是骆驼运输总队。总队长王宝珊,政委慕生忠,副总队长张子霖,副政委任启明。总部设在青海香日德。那时从西宁坐汽车能颠簸到香日德。那是国民党时期马步芳派人修的一条汽车便道,年久失修,已经被沙石淹没。

近4000名民工,拉着骆驼,踏上了漫漫征途。每峰骆驼驮着八袋面粉或别的粮食,约400斤重,一律用蛋黄色油布包裹,捆绑得紧紧砸砸,以防雨雪打湿。可以想象得出,那长长的驼队是何等的壮观,有气势!茫茫荒原上,是一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整齐的长蛇阵;盘山道上,是一条弯曲有致、迂回前行的活动着的链子;饮水时,所有的骆驼将头扎进河里,“嗞嗞嗞”的喝水声响彻好几里路;在一大片草原上小憩,骆驼卧地,绿草染上了浓浓的驼色。

骆驼走路的速度很慢,但是它善于走夜路,且不会迷路——当然牵头驼的人要带好路,这样后面拉骆驼的人骑在驼峰上,裹着皮袄,缩着脑袋睡觉,也不会出什么问题。驼队经常遇到冰川、沙漠,有时在冰川上一走就是几天,骆驼吃不上草,天气又冷,便大批大批的死亡。因此,后来进藏的人便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进藏不用愁,驼骨当路标。”后来修筑的青藏公路的不少路段,都和骆驼道相吻合。有人说,这近三万峰骆驼踏出了青藏公路的雏形。

慕生忠的这个骆驼运输总队,是分批分期往西藏运粮食的,最前面的驼队走了一趟后便建立了许多站,留几个人住在站上,以便解决后面运粮队的吃住等问题。格尔木站的建立经过非常有意思。

第一批驼工把粮食送到西藏返回香日德后,慕生忠和他们聊天,问大家有些什么见闻和感受。他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路况,让后面的运粮人少走弯路。一个牵骆驼的民工告诉他:有个叫“格里峁”的地方,地势很平,从那往南走进昆仑山,有一条山沟,一直可以穿过山。

慕生忠记住了这个“格里峁”,他和运输总队的几个头头脑脑们查地图,找“格里峁”。这张地图是马步芳时期留下来的军用地图,慕生忠们几乎把眼珠子瞪出来了,就是没有“格里峁”。这一点也不奇怪,地图上不可能把每一个小地方都标出来的。就在这时候,保不准就是那个“格里峁”哩!慕生忠把“噶尔穆”、“格里峁”这两个地方在嘴里咀嚼了又咀嚼,终于品出了些味儿,说:“没错,音同字不同,很可能是同一个地方。这样吧,咱们在香日德附近找些闯荡世界的当地人了解一下,掌握更多更详细的情况。”

他们找了些牧民调查,证实“格里峁”就是“噶尔穆”。牧民们进一步提供了“噶尔穆”的一些情况,那三个字是蒙古语名字,翻译成汉语就是河流密集的地方,沿河稀稀落落地住着一些蒙古族牧民。好几年前,突然又来了一帮哈萨克族牧民,他们落地未生根就又游牧走了,据说是上了昆仑山。

这次调查使运输总队的头头们眼前豁亮,信心大增,往西藏运粮有了新的门路和动力了。慕生忠对同伴们说:“既然‘噶尔穆’这地方有水,又住着牧民,从那里上山又不算太困难,我们为啥不在那里建立一个大站,就让它做我们的又一个大本营。”对慕生忠的这个意见,其他几个领导都投了赞成票。

这个“格里峁”就是后来人们一直叫到今天的“格尔木”。

去格尔木建站的小分队在当年的夏天,带着香日德灿烂的阳光出发了。

毕竟有前面骆驼队踩踏出来的“路”,他们省去了不少麻烦,很顺利地跋涉到了昆仑山下。这里果然是一片一眼收不尽的大戈壁,从山中漫流下来一条又一条的河流,这些河淌到比较平缓的地段又分流成许多小河,真是一时难以数清。使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从香日德出发时他们掌握的“情节”是,这儿有蒙古族牧民,可是现在没有人畜的影子。管它呢,“格里峁”在哪儿不重要,没有牧民也没有关系,只要有水,有这块难得的开阔平坦的地势,我们就能在这儿建站。

他们找了个地势较高的土质干燥的地方,撑起了两顶帐篷,安营扎寨。

这两顶帐篷就是格尔木历史上的第一代建筑。也是按慕生忠的设想建立的格尔术站,骆驼站。

小分队很快用他们带来的电台与香日德方面取得了联系。总部除了对建站的成功表示祝贺外,还要求他们做好人员、骆驼的安全工作,并且要妥善保管所带的粮食和骆驼饲料,准备接待后面即将到来的骆驼队。

这样,那两顶帐篷只撑了几天,就又撑起了四顶帐篷,共六顶帐篷。小分队建站不是为了自身在这亘古荒原上求生存,而是进藏路上的一个驿站,长途跋涉者歇脚的家。

小分队的人员在帐篷里住了两天就感悟到了总部要他们注意安全的提醒是多么的重要和有预见性。白天,这荒原上倒也显得风平浪静,可是一到夜里就不安宁了。荒郊野岭是狼群出没的地方,自从六顶帐篷出现在这里后,狼们就馋得伸长了舌头,开初几天夜里,它们先是绕着帐篷,远远地“侦察”,并不敢靠近。后来,胆子就大了,夜幕一降临狼们就成群结伙地围着帐篷,蹲在地上,怪声怪气地哭嚎。一夜间,帐篷周围满是绿不绿、蓝不蓝的阴森森的狼眼。小分队的人员夜里小解都不敢出帐篷。

他们点起篝火,熊熊燃烧起来。狼怕火,通天而烧的火吓得狼逃窜而散。但是,篝火一熄,狼们又围了上来……

那时候,小分队不可能造院墙,没有材料,也没有精力。他们便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儿里外的地方遍地是红柳,它们的根与枝杆埋在沙土里,形成了遍地的沙包。他们便砍红柳,用骆驼运到住地。没有几天,六顶帐篷就被一圈高高的红柳围了个严严实实,四四方方,约一亩地,很像一座城堡。城堡上还用装着豆料的麻袋垒起一座碉堡,架起机枪,夜里大家轮流站岗,防御狼群袭击。

野狼们见这伙人采取如此“超拔”的办法对付它们,再也不敢在他们身上打主意了,夹起尾巴,逃之天天。

队员们给这座用红柳垒起来的帐篷城,起了个名字,叫“红柳城”。

“红柳城”就是今天格尔小最初的选点,也是最初的规模。

五十年代末,我在格尔木当兵时就考证过“红柳城”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最初的那两顶帐篷撑在何处。当时,老格尔术人尚多,我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个“遗址”。它就在老格尔木转盘路口望柳庄附近,也就是今天青藏兵站部指挥所的斜对面。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小文:《两顶帐篷的旧址》,发表在1963年3月10日《青海日报》上。

1953年10月,格尔木站正式成立。这是最早的格尔木城,也是今天格尔木市的雏形。我们应该世世代代记着格尔木站的几位领导人吧:

政治委员、任启明;站长、刘奉学;副站长、吴葆昆;政治协理员、赵建忠;行政管理员、张震寰;财务会计、翁恩显;事务员、许鼎臣。

他们足名副其实的第一代格尔木人!

在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下任启明。他是个老战士,当年已经49岁了。从解放战争胜利后5年多以来,他一直都在青藏高原上奔波着。1951年进藏时就有他,对沿途的地形有所了解。这时候他的职务是西藏军区驻兰州办事处的副处长。

格尔木站不仅担负着骆驼运输的后勤保障任务,后来还成为修筑青藏公路的大本营。慕生忠将军作为修路的总指挥,正是从这里开始了描绘并修筑举世闻名的横跨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格尔木和慕生忠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格尔木是慕生忠的骄傲!

同类推荐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 你出现在,我诗里的每一页

    你出现在,我诗里的每一页

    《你出现在,我诗里的每一页》——收录的是戴望舒创作和翻译的经典诗歌,以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特点的散文作品。内容或是抒发个人的情感,或是表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或是表现超越个人情感的高层次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或是描写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全书意境朦胧,语言节奏感强,诗体富于散文美,风格哀婉清新,展现了戴望舒诗文的独特艺术价值。
  •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走得越久,我们离自己越远。我们身负重壳努力向前爬行,殊不知只是为了取悦别人;我们自认为在努力奋斗,殊不知只是在满足无限的欲望;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寻找到一把可以安放灵魂的躺椅,殊不知是踏入了另一个浮躁的世界;终,只换来一身疲倦,一副充满了浮躁与不安的皮囊。其实,单纯才是我们对抗这复杂世界的好的武器。在《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本书里:关于爱情,拔叔这样说——爱情就像老物件一样,可遇不可求。关于灵魂,拔叔这样说——把自己好的一面留给值得珍惜的一瞬间。关于生活,拔叔这样说——做自己所爱,想自己所想。关于人生,拔叔这样说——不是为了比谁死得更奢华,而是为了赋予人生以更多尊严和勇气。关于梦想,拔叔这样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的文字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这些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反刍,让人无不为之震动。东东枪说,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热门推荐
  • 家有姐姐洛天依

    家有姐姐洛天依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写得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多多支持!!!正文:本书不像其他v家小说一样当天依哥哥,而是当她弟弟,给你们个不一样的西游体验,啊不是,是奇妙的体验。随缘更新(2021.4.24)
  •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X秩序

    X秩序

    本故事中的人物与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姻缘错位命中定

    姻缘错位命中定

    有些姻缘是天定的,就算跨越时空!当遇到命中注定……将开展不一样的异世爱恋
  • 废柴相公

    废柴相公

    新文《契约娘子》我,苏莺,贪图美色,一时不查,错嫁某人——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他,林少廷,林家三少爷,脸俊、人废、性子赖,五岁便已是我未来夫君。我有真心一颗,却不知如何相付,爱情是一条路,走到底才知归处。他有柔情似水,却不知几分真假,相处越久越觉他不是他,谁是林三?谁是苏莺?从孤儿穿越成千金小姐,我只想做一个小女子,享受平淡的生活,有钱有男人。而他则是用平淡做伪装,隐藏了太多的秘密,我只当不知,却也知道平静的日子终是要结束的。慕容璟,临月国名盛一时的第一皇子莲太子,却遭遇流放,他,他是……相遇,相爱,分离,两相休弃,一场情爱竟是如此疲惫,当我要放弃的时候,却又在别人的一场“戏”中遇见了同为座客的他……★林三——俊当初面色蜡黄拖着鼻涕的孩童如今竟变得玉树临风,清风一笑集万千风华。长发如墨如丝,薄唇轻抿,美目流离,眉飞入鬓……★林三——废新郎坐轿,新婚之夜一杯交杯酒不省人事,罢了罢了。玉郎三少,文不及其姐,武不及其兄,风流富少,坊间出了名的花花公子,罢了罢了。不务正业,一事无成,散漫随性,不思上进,喝涩茶看色书,嗯嗯……他不行?不能做罢!★林三——赖(有心耍赖便是懒字,大家意会,意会!)说好婚期回来,结果再见面便是大婚之夜。从容坦然,各种议论如清风过耳,不惊不扰,继承家业“不想”,入仕考举“不愿”。一块四角儿麻糖就想赌了我的嘴,倒是次次得逞……片段一:“快说,我的清白给了你,你的清白给了谁?”“你。”“满街都是你的传闻,群众反映说你天天上花楼,你怎么解释?世人都不敢说每天溜河边儿从没湿过鞋,你敢说你每天逛花楼从没失过身?”“没有,呵呵,玉郎三少名声在外,风流而已,尚不下流。娘子多虑了。”“你怎么证明?”我好歹是法制社会穿来的,断然不能上演家庭暴力,进一步逼问,合理合法地采集证据。什么风流下流的,你是好运遇到我这样讲道理的娘子,如果娶的是那河东狮,管叫你泪流!他敛眉假作思索了一翻,似在拼命回想证据,良久,方说道:“……那要不再来一次?你再感受感受。”“……”这无赖——我喜欢。片段二:
  • 每个人都是强者

    每个人都是强者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个人可以决定你的成败,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若想一辈子平庸,那你就要习惯于接受失败,你若想使自己变得杰出,那你就要向成功进发。本书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变得一生富有,备受人尊敬;有的人却变的穷困潦倒,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给的。成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 首席前夫请移步!

    首席前夫请移步!

    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她被亲爹卖了救弟,为了让自己跳出火坑,早日自由,她与虎谋皮,做了一笔交易。“这就是你的爱?满腹心机,步步为营地算计我?”游之霆脸色阴沉盯着罗梓蕴,冷酷着决定,“这个孩子你打也要打,不打也要打!”她怎么敢不打呢,游少,你有你最爱的人,而她只有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罗梓蕴,回到我身边来。”辗转几年,他一改冷酷模样,语笑晏晏向她告白。她抿唇轻笑,淡淡摇头:“游少,一个连杀死自己亲生孩子都不眨眼的人,我怎么敢再招惹呢?”
  • 证剑诸天

    证剑诸天

    武功如道法,练武就是修道,武学最后追求的就是求道。随着武功越高,陆寻发现“道”就在眼前。思过崖顶,他是林平之。襄阳城外,他是尹志平。我即是我,历万劫成剑仙。
  • 我能无限复活

    我能无限复活

    能够无限复活的陈墨只要被杀死,就能掌握杀死自己的武技和功法,于是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来啊,有本事就杀了我啊!”“同样的招式对我是不管用的!”“你的武技很不错,不过下一秒,它就是我的了!”……PS1:本书风格风(逗)趣(比)幽(沙)默(雕),没有一言不合杀人全家,不喜欢的话尽管喷,帮我把人气顶上去,毕竟当不能一个人上,亏不能一个人吃,诶嘿~PS2:不死,不代表无敌,这点请了解,谢谢!
  • 君心唯有夜寒知

    君心唯有夜寒知

    深秋的雨打着屋檐,夜里万千宫阙静默在这秋雨里,我收了伞,递给身后的宫人,然后步入殿内。进殿内时,里面悄然无声,只余两个宫人随侍,而陛下正披衣起身,坐在昏暗的灯烛之后。他时常这样,在深夜里醒来,独坐着直到天晓。见我这样从殿外来,他觉察出异样:“出什么事了?”我跪在地砖上,抬眼去看他,这些年里,他苍老得十分快,分明还是壮年,却已是两鬓斑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