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500000035

第35章 从写实向着虚幻的全方位转移(2)

关于这里所叙述的一切,田间坚持认为他写的是现实的事。他说:“现在故事的主要地点,是在长城附近的一个地区,一个县城,一座高山旁边。第四部我写到延安、黄河和西柏坡,因为这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和当时的斗争有重要的关系。石不烂在寻找人间乐园的途程中,所经历的地方当然是很多的,所经历的斗争自然也是不少的,因为篇幅关系,我没有一一记述。”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的是一座臆造的天堂,那里的人物是仙人而不是真人。

现在来听《乐园颂》的结尾,这是田间式的“欢乐颂”,但也可能是一曲云中的仙乐:

乐园的三个姐妹,

一个手上花一朵。

蓝妮把一朵红花,

插在岩石之上。

黑妮把一朵白花,

插在天池之上。

金花把一朵金花,

插在蓝天之上。

新的歌更新的歌,

红鹰要来背上,

他背上父亲唱的歌,

他背上母亲唱的歌

一支号角一挂车,

去攀折美丽的桂树,

他更

向灿烂的星空飞去!

向乐园的最高顶飞去!

当然,人们也可以不必过于责备诗人的幻想,因为那个时代的诗人是不能离开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的。那时,不只是诗人本身,就连从上到下的许多人都被这种虚幻的“现实”所激动着。因为,当时就确认是“一天等于二十”的共产主义很快就要实现或竟然已经实现,认为这是浪漫主义时代。

但是,人们要是仔细地考察一下田间的创作,的确可以发现,不仅是由于当时时代的整个气氛的影响,就其局部来说,在以来被诗人们所充分重视的现实生活的进展和发展过程,被诗人严重地忽视了。在田间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模糊的,多半总是人仙不辨的飘在半空的形象,是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形象。而故事的情节则是破碎的,或者说,作为叙事诗,几乎找不出一条情节发展的脉络来。特别是那些人赶车通往乐园的过程——这在过去曾是非常重视的诗的责任之所在也被粗疏地忽略了。例如在《金不换》讲实现高级社非常的轻而易举:“车子赶到高级社,轰隆一声换了人。”这就是对于改天换地的巨变的描写。而农民征服自然的斗争,也被写得非常的草率:“劈山迎来红日,筑堤拦住河水,擒来一个老龙王,捉来一条闪电”,“你是一座金山,金山上石头不烂;再把石门打开,车子赶进乐园”。这样的一些描写,对比第一部中石不烂把女儿装上大车,赶进朱桂棠家里,以及在那里各人的心理状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说,就显得过于抽象和过于简略了。

诗人说自己的激情产生于的“大跃进”,但即使是对的描写,也是很不具体而甚为虚空而不实际的,为了掩饰作者对客观事物变化认识的贫乏,《金不换》里他搬动了许多随意性的形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好呀,好呀丰的景象,石头村摇身一变,化作一个美姑娘。登上一座金桥,骑在金牛背上,果林像一把宝伞,擎在她的手上。”

“石头村”是怎么变的?他不写,他只是说“摇身一变”,出来就是一位“美姑娘”,美姑娘怎么美,他也不写。他就用一连串抽象的比喻,如登金桥,骑金牛,手里举着宝伞等,用这样的一些浮华的形象来说明石头村在里的“巨变”。

所以,从现实来反映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在田间的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充斥着对主观臆想的人间乐园、地上天堂的繁缛的渲染,而现实生活的真实色彩,已经被他的这些虚幻的笔墨剥落得不可辨认。我们甚至听不到“大跃进”那狂热的呼喊,更看不到在这表面的热烈背后暗藏的危机,田间由于离开了现实社会生活的土地而只是沉湎于他自己臆造的天国之中,他无法弥合这些形象与生活真实之间的断裂层。于是我们读他的作品,感受到的也是这样一座没有矛盾、没有纷扰,更没有任何阴影的透明而洁净的水晶宫,琼楼玉宇般的世界。“不用去访桃花源,桃花源已在身边”,这是一个纯粹的神话世界,生活在这座乐园里的人,个个都飘飘欲仙。蓝妮“好似月中丹桂”,“劳动王国一女仙”;金娃宣布要“做个云中人”。诗人也宣布“诗是阶级一颗星,皎皎挂在高山顶,揩净长城千里沙,点起碧空万盏灯”。这是绝对净化的彻底光明的天空,是神仙世界。

田间的创作当然是一个极端的典型,这些诗篇的出现并不偶然,它们是整个空想和狂热时代的必然产物。他的创作典型地概括了诗歌创作根本的转变,这就是由写实而转向虚幻的全方位的转移。诗歌经过了在现实的世界里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同样是“宽广”的世界——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

以后,随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提倡,以及革命运动的深入,中国新诗体现了一个以写普通劳动群众翻身解放的变革为主题的时代。真实的充满血泪的故事,普通人的痛苦抗争的经历,个人投身到集体的奋斗中所获得的力量,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变迁的时代。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张志民的《死不着》、《王九诉苦》,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李冰的《赵巧儿》均属此类。但是,随着“浪漫主义”潮流的兴起,以李冰的《巫山神女》和田间的《赶车后传》的出现为标志,事实作了这样的宣布:诗歌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史诗时代”已经结束。

在整个当代诗歌的发展中,不论诗歌演变的潮流如何,有时重在写实,有时重在表达理想;有时可以亦步亦趋地追随生活,有时则完全沉浸在对于并不存在的幻境中。但是,诗歌难以摆脱对于当代政治的依附状态,当人们用诗歌写实的时候,人们是想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曾脱离对于现实政治的热情;当诗歌离开现实的土地去作神话世界的逍遥游时,从根本上说,人们是在用远离生活的方式在另一状态下图解现行的政治,为那些现行政治观念的形象化作艰苦的努力。李冰写《巫山神女》,意在歌颂当时的改造自然的斗争(是对“大跃进”的现实的折射),试图说明:人间已经变成了天上,巫山比瑶池更为可爱。田间写《赶车后传》,可以说是意在解释“人民公社是天堂”七个字,目的在于用精神上的幻影,为现实的政治目标服务,用众多的形象来图解那些既定的观念。

正是由于诗人紧密地配合着概念的变异,因此,他们诗中的形象也就频繁地变异。由于他们不断引进新概念,因而造成了形象体系紊乱的局面。田间于写成的《赶车传》第六部有“毛主席著作无价宝,搭起这座通天桥,打开书来红旗飘”,“水啊农业的命脉”。在生活面前,诗人已经失去了真知灼见,他自己不会思考,也不会判断,他不是独立的。因而,他无法讲出生活的真相,他只能跟随着各种各样的口号和概念的提出,用自己的诗句对此加以诠释。,他用力地歌颂天堂在地面的实现,到了底提出阶级斗争的观念,他只好“吸收”这个思想,但又无力改变原有的观念,于是出现了形象的“混杂”

“杂糅”。以《海棠歌》一诗为例,此诗写于,正是“大跃进”之后一片没有矛盾和纷争的光明世界,《海棠歌》唱出了“飞桥、高架、天梯、向上”的乐观的歌,并且说:“人说公社是天堂,我说公社胜天堂。”表现的是那时的狂热情绪。但此诗改于,于是又杂糅进阶级斗争的内容,“天堂”上面终于出现了斗争的意向:“你像一颗红印章,捏在社员的手上……不能让牛鬼蛇神,偷去我们的红印章。”由于离开了生活的实际,诗句变成了不同时期不同政治观念的演绎。

要是拿田间和艾青相比,田间没有艾青那样地被生活所驱逐,他是幸运的。但是,正因为田间处在曲折而多变的生活潮流之中,他作为诗人的存在,很难回避现实生活向他提出的各种要求,诗人也要不断地适应和反映它。田间发展着,“跟随时代”前进着,他写着各式各样的诗,一会儿配合这个,一会儿配合那个,同一首诗可以是天堂,又可以是天堂上面的阶级斗争。田间在这样的不断适应中,使自己丧失了独立的见解。从这点上看,田间是不幸的。

而艾青由于长期的封闭,他并没有像田间那样可以从“现实主义”变成“浪漫主义”。艾青封闭着,他被封闭的时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冬眠”了将近二十,醒来时,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田间却变化再三。艾青曾经变做“化石”,却正如他的诗说的,经过了多少亿,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的,依然栩栩如生(鱼化石)。当他被发现,立即有了新鲜的生命,他唱出的歌依然是那样新鲜而富有生命力:“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田间没有成为“化石”,他不断地运动着,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许不是田间一人的不幸,我们将以此来进行总结,希望当我们生活着并运动着的时候,减少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

同类推荐
  • 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虽然命运多舛,情路坎坷,却没有埋没她的热情和文采,她用短短31年的生命,用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留给世人近百万字的作品,令人赞佩!《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汇集了作者的经典散文、经典书信等作品。这些经典作品能打动亿万读者的心灵,值得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小说家张楚的一本散文集,由“野草在唱歌”“窥书窥心”“风行水上”“人与事”4辑27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对读书交友的回望、对创作历程的回顾;语言流畅平和,平和之中又饱含深情。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 曹禺探知录

    曹禺探知录

    《曹禺探知录》是作者田本相多年对曹禺研究的相关文章的结集,也是对曹禺及其剧作的探知的记录。《曹禺探知录》分为七个部分,即从相关曹禺研究的论文,曹禺剧作的演出剧评,与天津读者谈曹禺,曹禺学术会议开幕词,怀念曹禺,曹禺论作序言,到创作纪念曹禺的剧作《弥留之际》。作者详细阐述了曹禺研究的三个阶段,即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讨论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成就;诗化现实主义;纪念曹禺的百年诞辰时,以“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来概括曹禺的成就,以及纪念文章。
  •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当代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深入挖掘人性的内涵,反映生命的壮美、人情的冷暖、人性的本真,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爱,颂扬真善美。这里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既有家庭创业经历、也有人与疾病、厄运做斗争的故事;既有社会生活中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也有教子育女的成功典范。这些家庭故事中,有反映人间真情的悲欢离合,那些属于人类的真爱真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穷苦欧皇

    网游之穷苦欧皇

    【2020最毒的剧情游戏小说】杨景天喜获天选眷顾,无论什么boss都不在话下!可当得知这只有7天使用权还需要“收费”时,杨景天才明白自己需要付出更多更多才能“还清”。一款游戏一个世界!一个远超地球的5维空间!一场利用与被利用者之间的较量!陆地称霸、深海探索、魔界降临、神族杀戮!作为当事人以及唯一受害者杨景天有话要说:那个精灵你给我出来!我信了你的鬼,漂亮妹子坏的很!女人的嘴,骗人的鬼!我服了~救救小伙子吧!太古好黑,里面人说话还不好听!
  • 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父母的话,是植入孩子心中的一粒种子,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一生。有效的亲子对话,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大有帮助。本书以大量鲜活的实例,详尽介绍了父母在各种情况下与孩子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是一本家庭常用、实用的教子必备书。
  • 竹若怜

    竹若怜

    “我问你,竹子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心,就不懂感情?我恨你…”无论多少次在梦中,他总能看见那个女孩跪倒在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可是当他真正明白时,他却已经失去了她…(ps:此文超虐,不适者勿入。)
  •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君少暴宠:老婆,领个证

    君少暴宠:老婆,领个证

    她看他,冷面冷心外加暴力狂。他看她,装纯装伤外加装可怜。他用强权娶了她,她被迫嫁给了他都说他是言市最酷最冷最多金的男人,被万千女人追捧,活的像个国王!!可是,那个对老婆鞍前马后,狗腿的让人想狂揍的男人,到底是谁?
  • 有趣的力学

    有趣的力学

    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力打交道。本文将通过讲述我们身边关于力的一系列故事,来加深我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 此去经年,眉目成书

    此去经年,眉目成书

    人生的匆忙中,一开始总是会错过。可鼓起勇气重装上阵时,发现那个你以为已经错过的还在等待着你,我想没有人会再重蹈覆辙。失与是一样的,她小的时候,之所以不回信是因为胆怯因为害羞,因为她没发去像沈风词一样什么都不顾忌的去爱。这世上最纯净的是青春里的爱恋,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以我喜欢你为理由对你好。她大胆求爱却看到他身边处处围着优秀的女孩时,清高的她开始渐渐自卑,这是一种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觉,而她是默默承受默默消化。沈风词从未对哪个女孩有过想法,同学只是同学,这是失与最最放在心里的安慰。她来上海,绝不是来吃醋的,是来全部去沈风词的世界里。这句话是云闪闪说的。黄浦江外,那句“上海繁华,灯火通明,而我喜欢你。”是失与后来才将这句曾经发了疯怕他看到的话,晚了三年才亲口告诉他的。
  • 药妻镇宅

    药妻镇宅

    【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身心健康干净有保障,喜欢就跳吧。】一场意外让她身陷异世,一不小心她误食药王,又一场阴谋害她负罪逃亡,倒霉透顶孤立无援,她偏偏还偷了不该偷的人……水云冉以为死定了,却柳暗花明天都猛掉馅饼,一纸协议她成了威名赫赫的倚天山庄庄主夫人!可惜,冒牌夫人不好当……婆婆寂寞爱捣乱!姑舅姨母狡诈狠!表姐表妹娇美媚!充数小叔阴险毒!偌大的山庄,就没个让她省心的,尤其那庄主……“夫人,打从拜堂那刻起,为夫的所有就有夫人的一半,你不知道吗?”日子鸡飞狗跳惊惊险险,倒也别有滋味,庄主不要脸了点但够强大,综合起来水云冉很心动,觉得冒牌转正很不错,却可惜……她这么想,他这么想,其他人却不这么想!阴谋算计层出不穷,只因她是活药王,能治百病解百毒使人青春永驻长生不死?
  • 见字如面:中国名家经典收藏版

    见字如面:中国名家经典收藏版

    家书,不仅是维持父子间亲情的一件信物,同时,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血液文化。家书,在一张纸上,记载的既是真实的时代发展,也闪耀着父母给孩子传递的自身感悟与智慧。本书选取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守仁、曾国藩、梁启超、林则徐的家书,希望读者能够从这四位人物给自己子女的家书中,读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子女的期许。
  • 二胎生活123

    二胎生活123

    身处80后的二胎生活,自己的选择自己走,根本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也许不经意的某个瞬间就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颗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