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400000080

第80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2)

这是充满浪漫精神的理想,从这种热切的期望中,我们可以看到蔡元培这一代知识者与康有为梁启超那一代知识者心态的共同性。他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为想象中的过渡时代期待和祝祷,而又眼巴巴地看着船只在急浪中打游。中国总是在两头不到岸的境界中等待着和失望着。

可以把新文学运动看成是又一次的争取和等待。这是百年中国梦想的又一个组成部分。尽管文学在国人和当局者心目中是微小的,但文学家却把它视为匡时济世的伟大事业。几代知识者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而且以非常投人的精神在此后数十年中参与并与中国文学共同经历了举世震惊的文艺劫难。

五四文学运动是五四社会运动的派生物,也可以说,新文学运动是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具体化的结果。由社会性的救亡思想而深人到救亡必须启蒙民众而要启蒙民众必须改革文学使之能为普通民众所接受,这想法在当时的先进文学家中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庶几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文学革命的初因不是、至少不主要是文学,而首先是反抗封建桎梏和封建统治的社会反抗的功利行为。

胡适说到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时曾提到人们罕知的王照其人。这人的思想行为证实了戊戌维新和五四运动,政治斗争、思想革命与文学改造这些现象之间具有内在精神一致性。王照参加了戊戌变法,也是当时的一位领袖人物。变法失败后他是被通缉的要犯之一,被迫亡命日本。庚子乱后改装潜回并隐居于天津。他归国后思想有了大的转变,从妄冀富强之效出于策略之转移中觉悟过来,要从教育芸芸亿兆下手。认为富国治理的根本在最大多数的细民,不在少数英俊之士。他于是悉心创造官话字母,以求使文字语言能够切近民众。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胡适说:当时也有一班远见的人,眼见国家危亡,必须唤起那最大多数的民众来共同担负这个救国的责任。他们知道民众不能不教育,而中国的古文古字是不能做教育民众的利器的。

许多新文学运动的推动者,早时也热衷于科学救国,后来发现社会落后,民众愚钝,于是转而求以文学启发民心。这是救亡的一个选择,也是救亡与启蒙进而结合互相渗透的一个明证。从上引王照的例子可以看到当日维新主义者选择白话,与新文学运动参加者为新文学寻求适当工具其思考是同向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在同一个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终于获得共识。

基于上述,我们认只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基因是觉世维新和振兴国运,是由社会政治、思想变革的需要转向文学讨取药方。这构成新文学运动救亡、启蒙与艺术自立的创新之间的潜在矛盾,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自从五四最初十年结束之后,中国文学运动长时间动荡与不可挽回的倾斜,其原因在最初的文学梦想中即已种下。这是宿命,是不可逃避的。因为这是、也只能是属于中国的文学追求。

四、作为基本触媒的世纪末忧患

五四新文学运动继承了它的前身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基本思想,即有感于国势艰危,思以文学之力而起到强国新民的作用。康有为在1897年《日本书目志识语》中把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到最高度: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上一个世纪末兴起的小说界革命,是从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人手。梁启超同样重视小说在这方面的作用。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他认为不论从改良宗教、政治、风俗、学艺以及改造人的角度讲,小说的改革具有先行的决定作用,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那时的小说界革命或诗界革命除了注意到内容的革新有助于启发民智,同时也都注意到了白话的普及与运用,对于文学教化作用的价值。1901年《无锡白话报》刊登未署名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文章,明确举扬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的旗帜,把白话的作用提到极重要的位置,愚天下之具,莫文言;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认为白话是振兴国运的必要工具,文言兴而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意思是讲没有白话必将无国无民。

新文学的推动者在上述那些基本方面,完全认同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对于文学社会改造功能的重视,以及对白话提倡的热情几乎与近代先行者如出一辙。蔡元培指出近代以来人们由思想改革推进到文学改革,是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钱玄同等人更是对旧文学充满了怀疑精神,进而对之实行尖锐的批判。他在1918年致陈独秀书中说:旧文章内容,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文章,觉其句调银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将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五四新文学运动直接从近代先行者那里承继了百年梦想的理想精神。尽管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经历了至少两次幻灭的痛苦:百日维新之后的复仇性反扑和残酷镇压;辛亥革命之后的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的卷土重来。两次悲剧性经历使人们重新体验到思想上的幻灭和旧事物的顽强生命力一它可以借任何机会显示自己的韧性。但作为文学救国的另一轮尝试,五四新文学运动以似乎从未经受挫折的纯真热情开始了又一次投入。

五四新文学运动作为漫长的结束恶梦的求索途中又一次新的亢奋,至今还留给我们以青春奔放的印象。巴黎和会的丧权辱国,不过是民族积愤的干柴之上一点火星的引燃。作为一个契机,由受损害的民族自尊而激起了对于中国漫长封建历史的反思,以打倒孔家店为标志的对于封建主义的批判,以引进科学民主为标志的向着现代文明的认同感,都是基于唤醒国民的心智,重新铸造民魂的救亡与启蒙融为一体的文学实现。

新文学的设计和创立成为反抗全部旧秩序的手段的试验地和突破口。它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批判精神是这一运动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庞大旧秩序的彻底怀疑和反叛精神是新的思想家园的精髓。后来的坚信不疑以及坂依经典、迷信个人是国民性格的软化和退化。因为是上一个世纪末悲剧心态的延伸,它成了世纪忧患的新文学的灵魂。救亡的焦躁与启蒙的崇高感交汇而为新文学总体精神的悲凉气氛。深刻的怀疑,严峻的思考,悲愤的吶喊,决然的反抗,综合构成了五四新文学的先天的悲怆风格。

因为它深受西方个性解放和民主思想的启悟,因此在它的展开中又糅之以自由奔放的情调。最初的新文学的成熟作品,大抵都充满了反抗精神,而当这一精神附着具体的形象,则往往表现为颠狂性的。《狂人日记》中疯子语言体现了现实的真实性;郭沫若的《凤凰涅樂》和《天狗》的语言也是狂放不羁的。它们在非常规的疯狂状态中,传达出特殊时代的基本精神。整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几乎都不是轻松明丽的。

即使如湖畔那一伙年轻的专做爱情诗的诗人,在他们那些纯情的歌唱中,那种青春追求始终为反抗、牺牲、争取的悲凉氛围所笼罩。爱情在当时的中国不是一种青春的权利和享受,而是抗争中的使命。它是情感的,甚至要以情感的牺牲为代价。巴金的《家》并没有那种对于青春的陶醉与追恋的轻松甜美,也是无所不在地充斥着反抗、憎恶,甚至愤怒和死亡。即使是朱自清的抒情散文《背影》,父亲跨过铁轨那一刹那的印象,是中国儿女对中国父辈的苦难悲凉所摄取的永恒的镜头。《背影》中有重大的人性因素,但中国社会赋予一代人衰老的背影的凭吊至少是同样的浓重。

中国新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就是在这样严肃而充满使命的气氛中掀开的。1919年《新青年》发表宣言,首先高扬的就是怀疑和反抗的精神,认为要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要抛弃旧观念而创造新思想以树立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针对中国社会的久远苦难,《新青年》为未来中国画出了一幅多彩的理想蓝图: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劳动的、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希望那虚伪的、保守的、消极的、束缚的……渐渐减少,至于消灭。它几乎把能够想到的美好词语堆积起来,用来表达我们的未来。想象力有多么丰富,这些描绘未来的词汇就有多么丰富。这一切,后来就化为中国文学长久追求的目标。

《新青年》以浪漫派的情调向世人宣示它对旧势力的反抗精神,它在关于罪案的答辩之中说: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仁当然直言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仁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国粹和旧文学。

这一番话画出了当时弄潮人的另一种心态,即他们对一切旧物的批判和反对的基本态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新文学的浪漫精神。对于他们,一切新的都要召唤,一切旧的都要推倒。他们不在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争取到这些,以及他们是否有可能摒弃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那些生命力持久而顽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

这从一个崭新的层面表达了中国知识者面对的选择的困境:他们既无力在一个运动中推倒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统治,他们对自己所呼唤和争取的一切甚至也来不及弄清楚。但由于社会苦难和民族衰落的积郁,他们没有充分准备便投人了一场壮烈而且是力量悬殊的抗争。他们普遍具有急于求成的紧迫焦灼的心境,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赶上世界的潮流,以缩短中国和外部世界的距离。于是他们希望速效和速胜。

前面引述过的蔡元培说的至少应以十年的工作抵欧洲各国的百年便是一例。无独有偶,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也谈到,虽然落后国家产生了文学新潮,但先进国家所经历的文学进程,它还要反复一遍。不同的是,这个反复是快速的,这快速和落后的程度可以说是反比例的。越是落后的国度,这种进化中的反复来得越快,回顾这短短十年间中国文学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出西欧二百年中的历史在这里很快地反复了一番,西欧两个世纪所经历过了的文学上的种种动向,都在中国很匆促地而又很杂乱地出现过来。1932年刘半农在《新编白话诗稿序》中曾经感慨从五四到那时的短短十五年光景,他们那一辈人都被挤成三代以上的人,当年新鲜的东西也都不觉地变成了古董。

这种情景在五四过后半个多世纪的开放的文学十年中又重复了一遍。这十年政治上的相对宽松,社会从严重的教条约束中,得到一种改善性的准自由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面对这个社会因禁锢而生成的愚昧落后与周围世界形成的巨大反差,百年苦难滋长的文学忧患得到弥漫性发展,在高速竞技般展示的节日欢乐的背面,不难看出这一代中国人的失落感,那里施展了一种沉痛悲凉之感。

这乃是万事不如人的蒙羞垢耻心态借助文学的创新以求平衡的实践。最近十年社会文化现实中的诸多方面都有这种表现,但文学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朦胧诗之后,有新生代乃至新新生代。所谓第三代或第四代诗人或批评家,所谓第五代导演或画家,文学艺术和诗人们都老得很快。不觉间原先的弄潮儿变成了保守的前辈,甚至成了打倒的对象。评论界更是不断推出新潮。人们惊呼被创新的狗追赶得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是由于文学蒙受的苦难最严重,而文学家也能最敏感地感到这种氛围。面对相距数十年在中国重复出现这种巨大的创造热情所包蕴的悲凉情怀,从而表现出近于疯狂的文学创新的旋舞,不难看出这是由于挣脱苦难而爆发的补偿快感的刺激,是由于长久的饥渴过后的失常欲求的驱使。中国文学在此种情态和环境中产生的追求新鲜刺激,浮躁喧嚣,不由自主地摹仿以及由于急功近利、求成心切所造成的粗糙和肤浅,都是这种心态下易于产生也不难理解的弊端。

五、从思想革命到工具革命

在充分宣扬的文学救亡的支配下,中国文学的变革呈现出饱满的热情投入精神。初生的文学一开始就进入了反抗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大破坏和大建设的热潮中。作为文学运动的精神思想支柱,胡适从纷繁的现实情态中,将此归纳为人的文学和活的文学两大内容。这可以认为是对五四新文学精神的较为精赅的把握。

活的文学重点在文学的运载工具的改革上。即从以脱离民众口语和社会现实的文言作为工具,转变到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作为工具上来。白话的提倡以及它对文言的战胜所具有的价值和功绩,是逐渐被认识到的。相当时间流传过的提倡白话文是形式主义的谬误,只是到了最近数年才得到辨析。

同类推荐
  • 夜生活手记

    夜生活手记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王祥夫长篇散文共七篇,均为未出版的新作。从这些散文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散文的美妙之处,尤其是作者擅长白描手法,能于不动声色中令人渐入佳境。散文集中所收的《中年的风景》《书边随笔》《我漫游四方》《夜生活手记》等篇,多为作者从周边的普通人的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之美,一事一物,由小及大,引导读者领悟中华民族文化之美好处,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王祥夫先生还画得一手好画,本文集将作者的文字和绘画融为一体,充分显现出一种中国文人式的“文化散文”的韵味。
  • 工作六十年

    工作六十年

    1958年6月下旬,我从部队转业来到算是第二故乡的太原市。到市人事局报到,接待我的军转办干部征求我对分配单位的意见。由于我在早两年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认为是缘于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学校工作所致,渴望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当时,全国已掀起大跃进和大炼钢铁运动序幕,各行各业单位都急需增加人员,我提出希望分配到太原钢铁公司当工人。军转办干部让我先休息两星期,在家等待分配。未分配工作前,我住在二哥家。当时二哥在山西省公路局工作,但仍住在原来工作单位华北工程局的职工家属宿舍。是一座解放后新建的三层楼房,是该局科长以上干部的家属宿舍。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一位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真实还原了西方刻板印象之外的阿拉伯人,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和渴望,他们面对作者和其他外国记者时保有的朴实的善意和真挚的情感。作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和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的国际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了五天四夜,一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这一段惊险的经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和人性考验促使作者从一个怀抱新闻梦想的姑娘迅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
  •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为最果夕日的代表作诗集。全书收录“蓝色的诗”“早晨”“行星的诗”“首都高速公路的诗”“月亮表面的诗”“兔子移民”等43首。她的诗,关注底层人物,关注生命之原动力与涌动的热血。她不害怕孤独,关注孤独的人群,呐喊着、怒吼着:“你要幸福!”她的写作关注人心、关注爱与无能、关注生命的希望,带来勇气与爱。
热门推荐
  • 今嫁

    今嫁

    新书《宝眷》已发布,小可爱们快来呀~~姜零染活的很惨。短短五年亲尝夫君背叛,外室上位,亲儿夭折,胞兄惨死的滋味儿。而这一切的不幸是她的夫君带给她的!所以,她亲手了结了那个男人,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短暂凄苦的一生。可睁开眼,她没在黄泉喝汤,而是回到了花红犹新的婚房里...
  • 大王令我来巡山

    大王令我来巡山

    一觉醒来,林宁发现自己成了一名“高贵”的山贼二代。只是因为手无缚鸡之力,无法继承大位,只能由他彪悍无匹的未婚妻来继承。
  • 瓦罐里的星斗

    瓦罐里的星斗

    克里木看着母亲一步一步走出大门。母亲的神情怪怪的,她基本上是在半走半退,亦步亦趋地挪动着脚步。看看挪到大门口,又回过头来,疑惑地看看。似乎在审察,看看儿子在干啥,有没有起身的迹象。克里木没有起身,就在母亲回头的前一刻,他有所察觉似的,把头低下了,目光投进一个瓦罐里,专心地看着。身边,地面上落满了阳光,暖烘烘的,几只黑蚂蚁在阳光地里打转,好像被这么毒烈的日头烤晒着,它们已经昏头转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程了,就急咻咻打着转。克里木看见一只很大的蚂蚁爬上了瓦罐,在罐口那里打转转。
  • 黄金渔场

    黄金渔场

    PS:开了新书,《妖魔哪里走》,请大家移步去看看。****爱蓝天,爱绿树,更爱波澜浩瀚的大海。浅海鱼,深海鱼,龙虾还有大海蟹,吃货的世界怎么能少了海鲜?快艇,游艇,海钓艇,还有巡航艇,其实豪华游轮才是王道。家里养着棕熊、白熊和浣熊,渔场还有海豚、白鲸和海獭,神马海狸、黑足雪貂、格陵兰小海豹,我的渔场应有尽有!没事闲坐钓鱼台,呼朋唤友赌珍珠。开上游艇逛七海,沉船宝藏我来捞。大家好,我是秦时鸥,我用笔记录我在加拿大渔场的悠闲生活。
  • 大宋首富

    大宋首富

    苏小财回到神秘的农村老宅,发现地下室还有一间暗门,推开之后,走入了无尽的黑暗,点不着火,也打不亮光,渐渐失去意识……醒来之后,竟然漂浮在水面上,一群人站在高大的木拱桥上,正在打捞他!木拱桥如虹,木质商船来往如梭,纤夫们正在拉船,吆着低沉的号子,河岸边,骑驴的、步行的、乘驴车的、吆喝的小贩……这里怎么这么面熟?苏小财想了许久,这不是一幅画吗?自己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图》中?既然桥下可以穿过来,不知道能否穿回去呢?苏小财正在思量,就被两个巡街的铺兵带走了……
  •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世间之中有无数个选择,无论是正还是反,错一步满盘结输。现代女穿越古代,本以为可以避免选择的难题,却又陷入选择的困境。当婚恋、感情、友情遭遇选择的时候,她无奈、困惑甚至随意的处之,但放弃的随波逐浪,带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究竟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墨芊想选择平淡,但是命运却令她不断地波折。
  • 三星妖姬(下)

    三星妖姬(下)

    黎斯一行七人为了各自的目的来到十方山,还未进入内山就已经接连死去两人。剩下的五人成功进入了内山的邢天城,不想在圣礼祭宴上,古族族长暴毙身亡,黎斯等人被捕……阿木身穿银白披风从空冷的星宫走出。第七城已经集齐了护送圣少女的队伍,总共十四人,最前面是兀鹰、班西、云眼和侍从。稍后是一顶红蓝包皮的小轿以及两名轿夫。再往后是四名抬着五百斤石钟的古族力士。
  • 归尘店铺

    归尘店铺

    有这么一个店,专门存放着各种东西,有吸血鬼的宝石,精灵的树叶,还有修仙士的裙子等。而这些东西都在等待着有缘人来带走。----------------另一种版本介绍--------------他,强大俊美,他是一家神秘的店的店长,俊美的他为何要待在这样一家店呢?她,温柔可爱,像一个小太阳一般,她是锦鲤高中生,也是一家神秘店的店员,她又是为何要待在这样的店呢?----------题外话-----------女主和男主有缘分所以会在一起的!这类的小说我很早就想写,但是又怕扑街,这次终于打起精神开了一篇这种类型的文章,如果有些的不好请多多包涵。
  • 穿越情缘之玉面飞狐

    穿越情缘之玉面飞狐

    晨晨是医院实习的医科生,无意中闯入了宋朝,卷入了一场两国之间的暗战。玉面飞狐--卓不凡,风一般的男子,大内六扇门中最优秀的特工。机缘之下晨晨介入了他的生活,与大内六扇门中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不见硝烟的战争。文中的友情、爱情、兄弟情,将会带你进入一个不一样的江湖。
  • 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们要求孩子“完美无缺”的同时,何不扪心自问:“这样要求孩子,我自己做到了吗?”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从大量耳闻目睹的生活实例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首。本书旨在为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指点迷津,引导广大父母走出教育误区,帮助他们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