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400000016

第16章 历史的沉思——新中国三十年诗歌创作的回顾之二(3)

数年前,革命刚刚取得胜利,战争的硝烟消失之后,红旗、秧歌、腰鼓,土改翻身,保家卫国,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昂奋冲动之中。人们刚从艰苦的战斗环境中走来,除了一片通天的光明,的确看不清什么。似乎除了胜利,一切都来不及从容不迫地开始,即使是对已经开始了的,人们也都来不及从容不迫地体验。热情是充分的,又有新增生的历史使命感,于是产生了众多的空泛的配合任务的诗。现在人们正从狂欢中冷静下来,建设的前景吸引了诗人的视线,这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惊异的壮丽场面!人们依然是昂奋的,但创业的艰苦劳动使人们变得深沉而实际起来。

黄昏过后不是黑夜,一片片灯光亮过星光,这是邵燕祥《在大伙房水库工地上》的诗句。如今,大伙房水库的名字也许被更多的、更为宏伟的名字所超越;黄昏过后不是黑夜的景象在今天的中国也早已不是奇迹,但在当年,这情形不仅对于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邵燕祥,而且对于所有的从苦难中国走过来的中国诗人,都足以令他目乱心迷的。茫茫夜海的中国,何曾有过这样灯光灿烂的奇景!我们回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我们诗中最早响起的机器轰鸣,我们不能不记起这位当时相当年轻的诗人的努力。他把自己最早的两本诗集合集定名为《到远方去》是含有深意的,我们已经告别了战争,我们正奔向远方。那里,沸腾的建设生活正召唤我们的青春年华: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只是一片荒凉。

但是没有的都将全有,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

没有的都将全有,这正是单纯的、充满坚定信念的五十年代精神。那是《第一汽车厂工地的第二个雨季》,他的诗召唤着第一汽车厂的诞生;那是《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他的诗欢祝新中国第一条这样的送电线的架设;《我们的钻探船轰隆轰隆响》,他的诗预言了长江大桥的终将出现……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鲜奇异,一切都是第一次在我们的国土上涌现,这使我们的诗人禁不住要喊:《我们爱我们的土地》;仍然是邵燕祥的诗,他浮雕似地把建国初期工业战线的蓬勃景象永远地保存了下来:

从一个工业基地,

到别一个工业基地,

道路在我们脚下很长,

岗位也很多。

有些人到达了宿营地,

有些人正在出发;

有些人在工地遇到老战友,

有些人又要分手上路。

到处都是这样朝气蓬勃的动人景象。印刷工人李学鳌有一首著名的诗《每当我印好一幅新地图的时候》,就记述了建国初期我们国家飞跃发展的情景:昨天这儿还是一片空白,今天就出现一座工业城,明天当新地图上刚把这里添好新点、新线的时候,那边,又响起了震天的夯声……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我们的生活确是日新月异,旧中国太破败,停滞得也太久,我们似乎就是开天辟地的人。要是我们走进一座林场,我们就可能是第一批走进林场的人;要是我们飞越高空,我们就可能是第一批征服空中禁区的人。诗人们漫游在这获得新生的工地,他们感到了新生活在热情召唤:

我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处处看到喷吐珍珠的源泉。

记载下各民族生活的变迁,

岂不就是讴歌人民的诗篇。

热血在我的胸中鼓动:

激发我写出了所闻所见。

这是闻捷在《天山牧歌》的序诗中表达了诗人们的喜悦。还是那个邵燕祥,他形象地再现了那时节我们生活急速变化的节奏:我们正是在工棚周围筑起城市,在骆驼队旁边,让火车发出自豪的吼声。(《我们爱我们的土地》)因此,当一位诗人写到改造荒山的人们时,他要代表新的生活宣布:它告诉远近的人民,云彩上面有了人烟。当另一位诗人攀沿曾经是很荒凉的山脉时,他禁不住要向世界发出欢呼:我们攀登的山脉,不再是寂寞无人迹的了。生活确是以前所未有的惊人光彩展现在人们面前,它让人狂喜。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苦难,他们痛苦地追求,他们痴心地梦想,如今一下子向我们打开了它的过去被囚禁在黑暗中的百宝箱,它便让人爱不释手了。于是,当他们把目光投向这些他们钟爱的事物时,他们恨不得把它的一丝一毫都逼真地保存在他的诗的摄影机中,这个时候,他忘记了诗的特性——他甚至宁肯把诗当成了记录,详尽地再现那生活的真实的图景,为了满足他人,也为了满足自己。

有一段时间,这类描写新事物的记实的诗盛行。没有提炼的详尽的过程描写和情节交待的诗作到处可见,甚至以诗的语言拙笨地跟在事件的背后作新闻的记述,罗列现象,分类排比。要是有人把这样的倾向说成是现实主义精神的加强,那实在是一种误会。但事实是:这样的诗得到了肯定,有些作品被《诗选》选入。一首诗,写空军奉命空投支援进藏部队,它挨次写命令传到飞行团、命令下达到领航员、命令下达到机械员、命令下达到空投员、命令下达到场站,然后,飞机方才起飞;接着又写起飞之后由平稳到遇险的过程,最后才空投成功。这种办法对诗来说是犯忌的。诗重视通过诗人的自我来再现优美的感情,总是冷漠于对具体事物作客观的叙说;而这首诗里,叙说却不厌其烦,这是典型的写过程的现实主义。还有一首诗,写边境小镇的街日,它只看重现象的罗列,从带着露水的香蕉椰子,到堆得高高的菠萝,木盆鱼篓里的海鱼、池鱼——有的像银键一样白,有的长着骆驼形状的背脊,有的扬起尾巴要跳到盆子外边去;他用这样拙笨的办法一让诗爬行的办法,来表现他所看到的兴旺发达的生活:

小摊的主人们用不着叫卖,

拿秤的主妇已经忙得喘不过气,

最后想留下一条金色的鲤鱼下酒,

一个开山的矿工却硬要买回家去……

街日的景象远不只这些,只是刚刚开头,而后,买花衣的,买钢笔的,幸福地笑着又去买书籍的,唱山歌的,倚着刚买来的新农具笑眯眯地看着书皮上的毛主席的……诗人一口气写到了街日的尾声,但是,事情还未了结:四面八方还有人群涌来赶晚集。

我们不愿不顾历史条件地责备那时并没有太多经验的作者,问题是,这样没完没了地罗列生活中的好气象,并不是个别诗人偶然犯下的过失,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五四以来我们不是出现过很多杰出的诗人吗?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这些卓有成绩的诗人何曾这样地再现过现实?我们那时有一种错觉,我们以为只要拥有了新生活,我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拥有了不包括前人经验的现实主义的新手法。有一首诗在当时是十分有名的,其毛病与此完全一样。诗中主人翁有一双受苦受难的手,又有一双斗争和创造幸福的手。用一双手概括一代人的生活变迁,这本来是这首近一百五十行长诗的基本目的,但作者的方法不是提炼的和综合的办法,而是以描写历史进程的方法平面地铺展开来,——加以列举:二十二年啊,你就用这双手,放过财主的牛和马,拉过财主的车和船,拖秃了多少财主的锄头,磨钟了多少财主的刀镰。你就用这双手,更深半夜里替同伴们盖被,休息的时候便修筐擦锹。你就用这双手,把大山削平,让河水改流!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但是,正由于我们对现实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诗当成了表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工具,而不是确认诗的行写情感的基本职能。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由于我们的诗人太迷恋于新生活的新异和光彩,而又太过急切地去把握并表现它,加上我们对于五四以来新诗传统的褒贬扬抻存在着片面性,因而建国初期诗歌在表现新生活新事物(这是应当肯定的)的同时,已经开始产生平庸地临摹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弊病。

人们热爱生活,但不可照搬生活人诗。建国初期的诗创作一开始就由于观念上的错误而出现了诗与现实的关系过于直接和生硬的偏差。人们没有具体地分析过这个弊病产生的原因,只是一般地谴责过公式化。在50年代,尽管没有条件对灰色平庸的摹写现实的倾向作出纠正那时缺乏艺术民主的气氛,但是有的文章已经提出了对我们颇有启发的见解。这里有一段话,可以认为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在祖国早晨的太阳光下,伟大建设工作是紧张的,生活是沸腾的,我在默诵着郭沫若大气磅礴、冲击力旺盛的《晨安》和《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我们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时代的声音,一片强烈的色彩,一团动人肺腑的欣欣向荣的气氛。郭沫若抓住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写出了那些辉煌的诗篇,而我们呢,我们应当怎样地深人到现实生活里去,抓住它的脉搏,叫它成为自己诗篇的节奏呢?这一段话是臧克家说的,不难看出,50年代中叶的臧克家,还保留着进取的锐气。深人到现实生活里去,不是把生活当作书本来照抄、照搬,而是抓住它的脉搏,使它化为诗篇的节奏,只有这个,才是我们深人生活的目的这对诗人是绝对重要的。

我们丝毫不怀疑诗人对于生活的钟情,但是,动人的生活是否只有这样一种动人的(要是可以称之为动人的话)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呢?当时,人们没有这样想过,他们只是对已经开始的生活很满意,也没有怀疑过他们对这种生活加以表述的方式。当然这是作为一种倾向存在的,并非所有的诗人都如此。有的诗人同样热情地抒写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激情,然而并没有罗列现实,他知道提炼:

我爱我们祖国美丽的早晨,

每天,我看见的不是童话的梦境,

而是真实的人类奇迹,

在这辽阔纵横的土地上发生。

昨天,这里是丛草、湿水、泥泞,

今天,这里是钻探机、起重机、建设工棚。

(阮章竞:《祖国的早晨》)

诗人这种对于生活的感情,不仅是真挚的,而且也可以认为是深刻的,之所以可以认为是深刻的,在于他们完全了解这种生活的获得是多么不易: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记忆,

知道胜利的获得并不容易。

红色的火光在平原上升腾,

把沉沉入睡的黑夜惊醒,

那是灾难的可怕的形象:

敌人在烧我们的村庄!

一个热炕,一碗锅边

贴熟的玉蜀黍饼子的香甜,

一家大小的欢快的团聚,

比起饥饿,寒冷和流离,

谁能说不该唱赞美的歌;

(何其芳:《讨论宪法草案以后》)

对于苦难太深重、噩梦太多的人,他于幸福极易满足。什么幸福?玉米贴饼的香味加上一家的团聚,这就足够了。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就值得诗人献上唱不尽的颂歌。那时候,人们的思想比现在单纯得多,也纯真得多,他们认为新的生活一开了头,那光明、欢乐、幸福便是永恒的;他们不会想到苦难和黑暗,他们永别了忧伤。一位诗人由拖拉机下地引起的狂喜,而认定这种狂喜是永远的,从今天,到永远,苦日子永不再回还!从今天,到永远,幸福日子无边沿!又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句几乎可以代表全中国兄弟民族那种无忧无虑的幸福感:

我快乐,我歌唱,

打从那一天起,我永别了忧伤。

我就整天整天地,

放开我紧缩过的心,纵情歌唱。

((壮族)凌永宁:《我快乐、我歌唱》)

一阵欢乐的旋风,掠过清澈见底的溪流,我们窥见了孩子般的天真和狂喜,那种真挚的、噙着泪水的狂喜。不需要由谁来号召,新时代的开始,必然带来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这种诗的主题的兴起,以及它后来的发展,无疑地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对于中国新诗的新阶段说来,颂歌题材的兴起是与诗的政治性的加强紧密联系的。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是党的颂歌的典范作品,它又是政治抒情诗盛行的先声。政治抒情诗繁荣的现象,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高度政治化所带来的崭新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有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开始是人们真诚的对于新生活的欢呼,继而是声势浩大的反右派斗争,后来是三面红旗运动与大跃进,我们的社会生活处在一种兴奋和狂热之中,人们忘掉了一切地流汗,喊口号,放卫星,的确是史无前例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大跃进引起的弊端和危机的显露,出现了一些议论,于是反右倾,政治运动又一度兴起。进入60年代,国际反帝反修的斗争使得本来就紧张的社会生活进一步笼罩着革命的气氛,那时我们经常召开大会,也经常游行,红旗漫卷,口号连天。这样的气氛使得诗歌的情调弃绝了柔和而变为刚强,弃绝了委婉而代之以雄健了。

同类推荐
  • 芋香

    芋香

    我和隋唐是同村人,都住在一个四面环山,中间低洼的地方。我住中庄,隋唐住下庄。在同一条河里吃水,在同一座山上捡柴,在同一处庙中烧香。我俩的村庄叫散岔。
  •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冯至先生的近百篇散文随笔作品,内容涵盖了从自然散文到杂文、文艺杂论等多种不同风格却又各具特色的文章。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代读者全面了解冯至的散文随笔创作及其一生的文艺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作序。
  • 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合集:废名经典文藏(全集)

    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合集:废名经典文藏(全集)

    本套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杜甫论》;《桥(上下)》;《阿赖耶识论》;《莫须有先生传》;《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新诗讲义》;《美学讲义(上下)》、《杜甫的诗》;《鲁迅研究上中下》;《谈“阿Q正传”》;《跟青年谈鲁迅》;《新民歌讲稿》;《枣》;《桃园》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中下)》共16册。《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桃园》也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到《桃园》的时候,废名写得很熟了,精心构建了一个“桃源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颇为晦涩,是一本表面充满美与爱,实际上在讲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抗之后的悲剧性结局,是一本让人能体会到痛苦的书,书中象征与隐喻随处可见,在废名的著作中很少见。
  • 红杜鹃白杜鹃

    红杜鹃白杜鹃

    生长过红军的土地,是红色的。红军走过的路,镶嵌在褐色的大地上,走进去,一步一步的,走向历史的深处,寻找生命之轻。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热门推荐
  • 兵器博览(走进科学)

    兵器博览(走进科学)

    《兵器博览》无疑讲的是世界各国的兵器,它们的型号、枪口直径,以及各自呈现的功能。为各国的战场上做出巨大贡献。
  • 心情的风景

    心情的风景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游历各地对于山川风物、古今人物所抒写的随笔、散记的选集,都近年来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名人的逸闻趣事、历史文化名城的传说与典故,读来耐人寻味,容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些文章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有深度,观点新颖,文笔优美,语言流畅,可读性强。
  • 漫威世界中的死亡骑士

    漫威世界中的死亡骑士

    这是个自诩(强迫)为巫妖王继任者的小小的死亡骑士在漫威这个喜闻乐见(多灾多难)的宇宙之中,散布巫妖王的荣光的故事。除了作者是个纯正的人类(亡灵),并随身携带着一座恢宏的冰川堡垒(抽风系统)之外,这是个十分正经的漫威故事。
  • 爱情光阴里的阴差阳错

    爱情光阴里的阴差阳错

    光阴里,谁出现了,谁消失了,谁先,谁后,仿佛都会改变人生~~~可现实是,没有改变,所以这才是人生~
  • 天涯明月

    天涯明月

    九月的天空雷声大作,偌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阳台的玻璃上,又依次像条水蛇般蜿蜒而下,勾勒出一幅朦胧的画。江晓川站在窗前,嘴里叼着棵烟,嬉皮笑脸地看着对面楼上贴出的一张大标语,红纸上几个黑体大字赫然醒目:蟊贼再来,阉了再埋!后面是一连串硕大、触目惊心的感叹号。江晓川心里想象着一个男人望着狼藉不堪的房间暴跳如雷的样子,嘿嘿笑出了声。又傻站了一会儿,他抬腕看了看表,转身进了房间打开电脑。
  • 武侠之我有个系统

    武侠之我有个系统

    “是否抽取基础剑法?”,“是”,“抽取成功,获得基础剑法(入门)”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鲜美杂菌

    鲜美杂菌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轻松快乐入厨房,美味营养又健康。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就地取材,为你呈上飘香扑鼻的美食。
  • 一念终笙路(大结局)

    一念终笙路(大结局)

    【推荐本人新文】http://m.pgsk.com/a/441179/《超大牌恋人》——看被陷害入狱的蒙蒙出狱后怎样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一首殇恋曲,一念情几许;一番彼身误,一生寻爱路。★★★★★★路家是军人世家,而路钧笙的父亲几十年前弃军从商,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由路钧笙接管后,更是将这个神话推上了顶峰。这样一个天骄之子,曾让一个女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这个女人生于小康之家,模样确有几分姿色,却也算不得倾国倾城。传说,他为她在高寒之夜,点燃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烟花。那晚,从沉睡中惊醒的人们看见整个天空笼罩着一片烟雾,缭绕不散。听说,他为她一掷千金,购回一艘游轮作为婚宴场地。游轮入港那天,阴雨连绵,海风沁凉咸涩,看热闹的人群排了几十里。………………可一个灯火通明的晚上,这个平凡的女人手握短枪,将一颗尖锐的子弹射进神话般男子的左胸膛,人们说那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心!是阴谋还是爱情?最终,她又为何蜷缩着身子低喃:究竟是我无心还是你无情?
  • 剑徒之路

    剑徒之路

    谁说没有丹药就不能精进?谁说不会炼器就没有神兵?谁说挫于制符就没有战斗力?所谓一剑破万法,在于信心。。。当危险来临,你唯一的依靠只有剑,而不是其他。。。全订群号--964227244,普通群号85333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