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1500000037

第37章 胡须趣谈(2)

三、专制帝王和民主总统的“胡子故事”发生在俄国和美国最高统治者身上的“胡子故事”,饶有趣味,值得一说。

在古代的俄罗斯,胡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在伊凡雷帝时代,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大都留有胡须,尤其喜欢留那种浓密的像铲子一样的方形胡须。当时人们甚至可以从胡须的样式来判断某一男子的职业,例如,店员留的是整齐的短胡子,商人留的是大胡子,官吏留的是楔形胡子。后来,彼得大帝执政后,锐意改革,然而他改革的第一个措施,却是从生活习俗着手,具体说来,就是拿胡子“开刀”。他不仅带头剃掉胡须,还颁布法令,指责蓄留胡子是愚昧的,不卫生的,勒令全体国民一律“剪须”。彼得大帝本人就曾亲自惩罚过那些“留须”大臣,他用剪刀把大臣们的胡须毫不留情地乱剪一通,极少数不愿剪须的则罚以重金;就是在以重金保留胡子后,胸前还得佩带“胡子丑陋和不卫生”的标志,称为“蓄须章”——根据留须长度交纳一年税款的牌证。对蓄须税率全国有统一的标准,胡须成了当时沙俄国库收入的一大来源。彼得大帝的改革有得有失,他崇尚和引进西方文明与科学技术,使俄国的近代工业开始崛起,成为当时欧洲屈指可数的强国之一,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他在全国开展“剪胡须”运动并以此作为改革措施,粗暴地剥夺了人民的蓄须自由,却显得野蛮而专制,故难免被后人传为笑柄。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由于颁布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废除奴隶制以及成功地指挥南北战争、统一全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那一脸连鬓的“带子胡须”与其瘦削的脸型和谐配搭,构成他那威严中透着仁慈、清癯中不乏坚韧的鲜明形象,受到美国人民世世代代的热爱和崇敬。然而他却并非年轻时就留胡子,而是到中年以后参加竞选才蓄须的。关于林肯的胡子,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有趣故事。

在林肯总统的故居里,他的画像旁边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亲爱的先生:

我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非常希望您能当选美国总统。我有四个哥哥,他们中有两人已决定投您的票。如果您能把胡子留起来,我铝让另外两个哥哥也选您。您的脸太瘦了,如果留起胡子就会更好看。

所有女人都喜欢胡子,那时她们也会让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一定会当选总统。

格雷西1860牟10月15日在收到小格雷西的信后,林肯立即回了一封信。我亲爱的小妹妹:

收到你15目的来信,非常高兴……关于胡子,我从来没有留过,如果我从现在起留胡子,你认为人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可笑?忠实地祝福你亚·林肯第二年2月,当选总统的林肯在前往白宫就职途中,特地在小女孩居住的小城韦斯特菲尔德车站停了下来。他对欢迎的人群说:“这里有我的一个小朋友。我的胡子就是为她留的。如果她在这儿,我要和她谈谈。她叫格雷西。”这时,小格雷西跑到林肯面前,林肯把她抱了起来,亲吻她的面颊,小格雷西高兴地抚摸他的又浓又密的胡子。

林肯对她笑着说:“你看,我让它为你长出来了。”事实证明,这位十一岁小女孩的审美观是独具慧眼的,林肯瘦削的脸庞配上浓黑的胡子不仅好看得多,而且更有风度。透过这个小小的“胡子故事”,林肯的富于人情味与和蔼可亲,他的未泯的童心与幽默感,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中甚至可以看出这位美国总统平易近人、从善如流的民主风范。

四、中外名人与胡须胡须者,凡男性人皆有之,平凡之至,当然不会因为是名人,其胡须就比老百姓的有什么特异之处,高贵之处。只不过因为名人知名度高,“出镜率”高,相对而言也就更注重仪表,胡须的或蓄或除,样式如何,也就比之一般人更为讲究;还因为名人(包括他们的照片和画像)为公众所熟悉,他们的胡须也就自然地成为公众记忆中的典型特征。换言之,人们之所以闭上眼睛就能从脑海中浮现出某些名人的容貌来,这与这些名人颇具特色而又“深人人心”的胡须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的近现代政治与文化名人中,不少人的胡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留连腮大胡子的如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沈钧儒、李济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国画大师张大千,“隐士儒宗”马一浮等,都以银须冉冉而成其耆宿风范。留“山羊胡子”,须髯飘逸、风神潇洒者,则首推翻译家兼文学家林琴南,国画家齐白石、丰子恺等。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文学家鲁迅、茅盾,教育家蔡元培、陈嘉庚,则在上唇留一排小胡子,精神矍铄而又各具个性。这里要特别提到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可以说他的胡子也是最“硬”的,而且几乎从不修饰,人家劝他修剪,他回答说:“胡子粗长了,那是它自身的年纪的老大。”胡须如刷,目光如炬,加上他的横眉冷对,真是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至于前面提到过的美髯公周恩来,在抗战后期直至后来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的漫长政治生涯中,在所有场合露面时都不再留有胡须,不过依然美男子伟人风采。自毛泽东始,中国历届领导人也都是不留胡须的,这似乎成为一个“传统”。而1955年授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与十名大将中,则唯有贺龙一人例外地留着独具个性的小胡子,故人称“贺胡子”,其余19人均无髭须。

在近现代外国名人中,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法国作家雨果、巴尔扎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印度诗人泰戈尔,英国戏剧家肖伯纳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等,都是著名的络腮大胡子,或称连鬓长须。

他们是满够资格的洋“美髯公”。列宁的胡须下颏那一绺修剪得体,在讲演时随下腭前倾,与他的演讲风度和谈吐机锋十分和谐。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胡须则只留上髭而呈八字分开,且向前微翘,形状特异。

另一位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上唇八字胡看上去酷似展翅欲飞的蝙蝠。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丰茂的胡须从双颊垂下,犹如两把对称的刷子“兜”着整个腮帮。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上唇胡须分为左、中、右三茬,左右两茬翘向两边,极富幽默感,使人想起他“幽默大师”的雅号。俄国作家高尔基那“马克西姆”式的独特胡须,长在上颏而略向下弯,与他略带忧郁的神情配合默契。被称为“硬汉”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一脸尖如刺猬的络腮胡配上黝黑粗犷的面庞,正是他硬汉性格的写照。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棕刷式胡须,“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的浅草式胡髭,也都很有个性特点。

在“二战”的“三巨头”中,罗斯福和邱吉尔是不留胡须的,惟有身着元帅服的斯大林配上他那留在上颏的一排乌黑整齐的小胡子,显得格外威严。而他的死对头希特勒的小胡子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希特勒同样留在上颏的胡髭不是一排而只是鼻翼下的一小撮黑毛,看上去给人以滑稽的感觉。电影大师卓别林专门编导了一部讽刺喜剧《大独裁者》,由卓别林亲自扮演主角。他在化妆时特别突出了那一撮小胡子的面部特征,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演,将“大独裁者”颇带神经质的歇斯底里,以及小丑式狂妄与市侩式滑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影射希特勒,观者无不忍俊不禁暗暗叫绝。这种绝妙的艺术效果,与剧中人物那一撮独特的小胡子所刻画的典型形象是分不开的。

胡须作为男性相貌、表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是胡须类型相同的人,也只能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不会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比如同是连腮大胡子,我们绝对不会把“雄狮般丰茂的一头棕发”与睿智型浓密胡须浑然一体的马克思,同贵族式络腮长须飘在胸前的托尔斯泰混为一人:同是上颏小胡子,如前所述,斯大林与希特勒则“泾滑分明”不容混淆。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千差万别,世界才榴外地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胡须所构成的异彩纷呈的“人物世界”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虽然胡须在生理上几乎没有什么功用,细如发丝的胡须也似乎“微”不足道;然而,透刘这小小胡须,我们却可以见“微”而知著,从中窥见各种才同类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心路轨迹与身份类型;甚至在一定的特定情况下,胡须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成茭民族气节的符号,政治抱负的标识,我们也就能从中窥见宦有人格魅力与个性色彩的极为丰富的内涵。这事儿,初看走来似乎匪夷所思;细想起来,却又使人兴昧盎然。看来,聂胡须之观察与“研究”,还并非“无聊”之举,而是一件霸有趣味又有价值的事情呢。

同类推荐
  •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有这样25个人,要么他们的名字让你如雷贯耳,要么他们的作品让你如雷贯耳。李健、刘若英、孟非、林青霞、汪涵、陈道明、吴秀波、史铁生、麦家碧张充和、韩再芬、老树、阿城……其实你还不够了解他们,真正打动你的是他们的植物系属性,拒绝嘈杂和喧哗,静水深流在自己的河道。他们呈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不喧嚣、不攀比、不攻击、不急功近利,像一株植物自然生长。这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他们找到自己,并与自己和解。于是任生活匆忙、人心浮躁,他们内心有自顾自的坚持,在这个浮躁快速的社会中专注地、慢慢地、简单地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 雨中等候

    雨中等候

    东奔西走多年我丢了钥匙、行李、金钱还丢了穿心的初恋。你却一刻都不曾离开过,故乡我是用心爱你的,至最终想把身体也交给你,就安静地躺在你的一角,虽还是断壁残垣,可天空仍飘着儿时的炊烟,还可以听着你的唠叨。一切啊,都是那么美好,这已经够了,但大家又相约回到以前,并按照亲邻的范本,重新演绎一回各自的角色。
  •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讲述辩论艺术的传世原著,简体中文版全球首次出版。叔本华认为,无论主张是对还是错,所谓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大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因之,必须让争论成为一种艺术。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为此,叔本华以西方先哲的辩证与逻辑为出发点,归纳出38种辩论招式,涵盖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领域,以绝妙的方式引领读者理解辩论的艺术。全书妙语如珠、睿见迭出,读来饶富兴味。本书位列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从每一种辩论技巧的解析,到具体的应用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篇幅精当、睿见迭出。无论你想学习逻辑严密的滔滔辩才,抑或想在思想的砥砺中找寻真理,本书都极为适用。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热门推荐
  • 我爱你,曾低如尘埃

    我爱你,曾低如尘埃

    一场意外,一个阴谋,她成了害他心爱妹妹成了植物人的凶手,被他亲自送入监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真心红楼

    真心红楼

    千红本事千红苦,万艳需悼泪万觞。今辈或说知红楼,自心如心莫唐哭。作者在遍览前贤成果基础上细读文本,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慎密精研,从哲学的高度、史学家的眼光来重构《红楼梦》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众多新的见解。
  • 夜游记

    夜游记

    写的是一好吃赖做的大龄青年,有一天,在输光了之后,就大醉了一场,不经意间,也就踢到了一只白老鼠----
  • 快穿养娃记

    快穿养娃记

    别人穿越是为了吃香喝辣的,而我快穿却是给孩子们当老妈子的。说起来都是泪,各种黑化的孩子,真是难带。
  • 客栈武林

    客栈武林

    一间平凡的客栈对面突然冒出了看上去无比豪奢的对手,但这样的豪奢的客栈真的适合开在这样的小镇上吗?
  • 末世重生之如何成为金大腿

    末世重生之如何成为金大腿

    夏小雨从来都没想过自己还能再来一次,面对即将到来的灾变,她这一次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哪怕是没有金大腿给自己抱也无所谓,她可以自己成为金大腿。不在攀附其他人,不再无止境的寻求保护,这样的保护就是慢性自杀,她必须要变得强大起来才有资格活下去,否则结局可能就跟前世一样的下场。1没有丧尸2男女主1V1双洁3升级流爽文,强强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盛世凰谋之后宫升职记

    盛世凰谋之后宫升职记

    一见君子误终身。她孑然一身时遇见他,她想,若有回报之时,她必定竭尽全力。深宫再相逢,情愫暗生,从此天涯相随。他要这天下,她就帮他得这天下!他要盛世,她就帮他铸这盛世繁荣!从草芥宫女,到九天之凰,她和他,并肩!
  • 成为万界鸿蒙至尊

    成为万界鸿蒙至尊

    两个鸿蒙便存在的鸿蒙古神,因度大道境的雷劫,而大道怕两人威胁自己的位置便下阴手,让两个渡劫失败,却不想反而使两人关系更加亲近,同生共死,最后成为了混沌世界为二的鸿蒙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