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0800000033

第33章 雾(2)

修子拉着小雨迎了上去,很快她们发现有一批记者模祥的人也呼啦啦冲了过去,抢在了她们的前头,这些人准确地将张高氏严严地围住,将她和她那钉着商标的儿子隔开。亮光嚓嚓一阵猛闪,摄像机在不停地转,这些人是什么时候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连修子也说不清楚,也就是说在她们等待张高氏的同时,这些人也在等待,在她们的四周不动声色地悄悄迂回,伺机出动,跟打伏击战似的。

张大用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被挤出来的他显出了慌乱,先用英国话喊:“NO!NO!”又用醋熘普通话说“请让一让”,最后换了老家语调:“恁想干啥!”没人理他。

被袭击的张高氏显出了处变不惊的镇定,她站在众人面前,冷冷地看着黑糊糊逼过来的镜头,看着一张张充满职业的冷漠的脸,没有任何恐惧和退缩,修子和小雨被挤到张大用前面,同样不能靠近,张高氏完全成了人众中的孤岛,修子紧张地拨拉着众人,企图挤进去,但是做不到。张大用看到修子和小雨来接,大松了一口气,也不像刚才那般焦躁了,对小雨说,你是雇来的翻译吧?

小雨说是。

张大用说,日本人还很热情,来了这么多人。

小雨把脸转到一边,她不喜欢这个陪母亲来讨公道的张大用。

前面有人问张高氏这次到日本来,受助于哪个社会团体,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问的人操一口流利汉语,简单明了,显示出了日本记者的功底。

张高氏目光直视前方,对记者的提问呈明显的不合作态度。

记者又问,你的丈夫和家乡人对你到日本的行为采取什么态度?

张高氏仍是无动于衷。

小雨真怕张高氏张嘴,她知道,张高氏一旦张口回答第一个问题,就会紧接着跟上第二个,第三个,五花八门的问题会一直问下去,把人问得言辞穷尽,尴尬难堪,就像是一层层剥你的衣服,不把你彻底剥光,绝不算完一样。日本的政治家们很有对付记者的方法,最根本的一招就是不张嘴,想不到张高氏也有此韬略,这倒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

张高氏的眼神发直,小雨看到,老太太的目光在一个大而精美的广告上定格。广告上的面碗热腾腾地冒着气,面上的叉烧肉、绿豆苗清晰而逼真……

她把一切归结于那场雾,那场突如其来的铺天盖地的雾。

张英是在黎明的时刻醒来的。她嗅到了一股腥腥的湿润气息,是平原上的雾特有的气息。张英感到脸上有水,身上潮乎乎的,她活动了一下腰身,抬眼望,周围一片茫茫的白,一切都像浸泡在水里。

什么时候睡着的已经记不清,只记得为了摆脱日本军的巡逻队,他们一路急奔,蹚过刷马河,来到了这片麦地。依着李金荣的意思还得往前走,至少要穿过北面那条公路才可以休息。但是霍文玉走不动了,他说再不歇他的脚就要让他疼死了。张英也说歇歇,都到下半夜了,料不会有什么事。李金荣看了看左前方黑沉沉的公路,听了听身后的水流声,要说什么,就在李金荣犹豫的一刹那,张英和霍文玉两个人躺在地上就呼呼地睡着了。

现在,醒来的张英坐在田埂上,面对着浓雾一脸茫然。她紧了紧腰间的皮带,皮带的环扣发出叮当的声音。

皮带是她离开县大队到根据地参加培训时郭队长送的。郭队长是县大队二分队的队长,是张英的救命恩人。郭队长把皮带给张英的时候告诉她,这是缴获的鬼子物件,是一条地道的军用皮带,系上它才像个八路女干部。张英接过那条皮带,心里突然冒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脸有点红……古铜色的带子,沉甸甸的,柔软而坚韧,闪亮的铜别扣,威风又气派,张英在郭队长的目光下把皮带扎上了,张英立刻就变得很老练,很有水平。

来到根据地,张英发现培训班的同学并不是谁都有皮带,穿花袄、穿土布对襟褂和缅裆裤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系皮带的张英在学员中就显得很精神,很出色。张英想将来抗战胜利了,她也要系着它,不解下来,就像培训队给他们上课的女老师上衣口袋里老别着一杆钢笔一样,很学问很进步。张英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在身上别钢笔,至今为止,她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根据地十五天的培训毕竟太短,十五天以后她和其他学员将被分配到敌人后方去,分散到各个村落,配合部队做群众工作,粉碎敌人“五一”大扫荡。其实她对革命的许多事情,包括自己的名字“张英”还很陌生,也只是在根据地,她才知道有延安,知道除了县大队以外还有八路军和新四军。

张英原来叫张鱼儿,生她那天爹在滹沱河里逮了一盆小麦穗鱼,娘在灶台上烙了一摞玉米面薄饼子,全家人兴致勃勃地等着吃饼子裹小鱼儿。小鱼儿刚熟,她就落生了,让娘一点儿准备也没有,爹指着她说这就是一条滹陀河里捞来的小鱼儿,于是她就叫了鱼儿。后来爹死了,娘也死了,两个兄弟也死了,是被日本人活埋的。那天县大队正好从村里过,见她还有一口气,郭队长就把她从死人坑里挖出来,从此她就跟上了县大队的二分队,铁了心要打日本为爹娘报仇。不久县大队把她送到了八路军涉县根据地,接受培训,培训班女老师在登记的时候,将张鱼儿改做了张英,老师说“张英”是一个很有生气,很有时代感的名字,一听就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女革命干部。

老师叫李英。

从此,没了张鱼儿,有了一个张英。

大雾中的张英顺着麦垄爬了几步,看见了霍文玉和李金荣。霍文玉的脚昨天晚上让河边的苇子茬扎烂了,此刻正抱着伤脚龇牙咧嘴。李金荣从霍文玉的裤脚上撕下一块,让霍文玉包了,霍文玉包了半天包不上,李金荣看不过眼,拽过霍文玉的脚三下五除二地缠,疼得霍文玉不住地哼哼。张英看见霍文玉的脚白嫩得出奇,比姑娘的脚还秀气,心想,到底是读书的,连脚也长得很文明。李金荣告诉他们,黎明时候顺着公路过去了一队日本兵,大约是一个小队。霍文玉问有危险没有,李金荣说没事,常规的巡逻罢了。

李金荣是个聪明能干的人,人活络也英俊,在县大队当侦察员,听得懂日本话,也有些保长朋友,跟谁,不论男女,都喜欢钩肩搭背,喜欢攀亲带故,认下的干姐干妈干妹子,不下几十。张英不待见李金荣,尤其不待见他那双眼睛,那双眼睛太水,总是滴溜溜乱转,转到女人身上带钩。女人们喜欢他,爱跟他打情骂俏,爱没大没小地开些很过头的玩笑,抗战前李金荣是窦庄的货郎,走街串巷,对平原几十里内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熟得不能再熟了,参加革命后,各村都有他坚固的“根据地”,有一回鬼子包围了刘各庄,将李金荣围在其中,李金荣是从老赵家新媳妇被窝里跑出去的,新郎官还帮着他跳窗户……

霍文玉是保定师范的学生,小白脸,一介文弱书生,文弱并不等于没有激情,他抗日的热情毫不比苦大仇深的张英差,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是他常说的话。这些话张英不会说,李金荣也不会说,这都是文化人的语言,可霍文玉能说,并且拍着胸脯说得慷慨激昂。霍文玉也在根据地参加了培训,跟张英一起分回县大队,李金荣奉郭队长命令来接应他们,他们在临州东边的娘娘顶会合,所要到的目的地是离此三十里外的尚村。

雾大,是极好的掩护,齐腰的麦子藏不住人,有了雾就大不一样了。霍文玉说借着雾气可以沿着公路走,这样他的脚会轻松一些,赶早饭前说不定就能到尚村。李金荣说还是走河堤,沿河安全,西边二里是王庄,要是没情况,他们可以在王庄美美睡个大半天,赶天黑从王庄出发,上半夜到尚村没问题。张英问李金荣在王庄是不是有熟人,李金荣斜着眼睛瞄着张英说当然有,张英看着李金荣那眼神越来越不正经,就不再理他,李金荣得寸进尺,说王庄的熟人长得跟张英一样,柳叶眉,杏核眼……

张英“呸”地啐了一口。

听了李金荣的建议大家就沿着河堤走,右手是大田,左手是河道,真有情况,可藏可退,百无一失。四周死一样的静,三步以外什么也看不清楚,空气中有水滴漂浮,黏湿而闷热,张英用手拨拉着那些乳白色的黏稠,背着行李卷走在前面,中间是一瘸一拐的霍文玉,李金荣掂着枪和他们拉开了一段距离。

霍文玉说,雾真大。

张英说,真大。

李金荣严厉地呵斥他们,不要出声。他的呵斥比张英和霍文玉的声音还大,张英没有跟他继续争辩,张英当时很困,脑子有点犯迷糊。

就是到了后来,到了几十年后,张英也还是想不明白那天发生的情景,她一直怀疑走在前面的自己是否处在半睡半醒的状态,如果说她不清醒,那么霍文玉呢,李金荣呢,张英很后悔没问问他们那时在干什么。没有机会了……

与日本人的相遇是出乎意料的,在河堤上,张英和对面而来的鬼子几乎撞了个正着,双方都吓了一跳,鬼子张大了眼睛,没反应过来,张英下意识地“啊”了一声,退后半步,后边的霍文玉毫无准备地扑到她的身上。张英看到眼前的鬼子是两个,一个是细高姚,戴眼镜,一个是五短身材,黝黑皮肤,两人的身后还有人影在晃动。

遭遇了鬼子的部队!

还没容张英细想,戴眼镜的鬼子已经端起刺刀,“呀”的一声捅了过来。

张英感觉到一道寒光,凉风直扑脸面,眼前的雾忽地变得迷乱,她本能地一闪,刀尖擦着她的肩膀而过。另一个矮个儿的刺刀不失时机地从她的侧面扎过来,这是她没有防范的,在刀就要刺进她身体的刹那,李金荣的枪响了,矮个儿鬼子应声倒下。戴眼镜鬼子一愣,这时张英听到李金荣的命令:下堤,钻麦地!

张英弯腰就势一滚,从堤上滑下来,没容她站起,那个戴眼镜的鬼子也跟着扑下来,从后头一把抓住张英,两个人在麦田里厮打翻液起来。

来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鬼子……

都是从雾里出来的。

这场讨厌的雾掩藏了张英们,也掩藏了日本人,因为雾的缘故使双方近距离相遇,产生了一场恶战。

雾到下午才散。

张英和霍文玉被日本人关进王庄的一个土窖里,背靠背地绑着,动弹不得。土窖潮湿肮脏,有股子呛鼻的粪尿味和烂白菜味,让人一阵阵头晕。张英的手割了很深很深一条口子,露着白骨,是用手攥住了敌人刺刀的缘故,要不那把刀就会刺穿她的胸膛。当然她也没让那个戴眼镜的鬼子占了便宜,她把他的胳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李金荣的腿和肚子都挨了枪,否则他绝不会落到日本人手里。敌人在捆李金荣的时候他用鬼子话对他们说了些什么,两个鬼子先是发愣,接着像架大爷一样把他架走了,只把张英和霍文玉弄到土窖来。张英不知道敌人会把他们怎么样,也不知道李金荣在哪儿,但有一点她很清楚,日本人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他们是抗日的干部,他们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给了日本人,她身上那根皮带,表明了她不是一般的妇女。

霍文玉用头抵着墙在轻轻地哭泣。张英问霍文玉哭什么,霍文玉说他的脚疼。张英看到霍文王的脚全肿了,连着小腿肚子肿得透亮,不像腿,像冻坏了的大萝卜。张英说,你不是脚疼,你是害怕了。

霍文玉没有吭声。

张英说,其实我也怕,待会儿会更疼……

霍文玉说要是敌人动他这条伤腿,他怕吃不住劲儿。

张英说,吃不住劲儿能怎么样呢。

霍文玉说,是啊,也没什么好说的,咱们知道什么呢,咱们什么也不知道,到现在还没到达目的地和组织接上头,就是如实说了,日本人也不信。过了许久,霍文玉又说,我今年二十一。

张英说,我十七。

霍文玉说,我妈就我一个儿子,我就担心我妈。

张英说,我屋里谁也没了,一只黄狗,朝鬼子叫唤,也给打死了。

霍文玉说,死一定很疼。

……

霍文玉说,要像文天祥那样死也值,在十字路口当众砍头,千百年后人们还记得,还是个话题,说不定老百姓还会给咱们立个碑……就怕咱们死了没人知道,悄没声的,三个大活人从根据地出来就没了结果,别人以为咱们当了逃兵,其实咱们是死了,当了没人知道的文天祥……

张英说,俺爹俺娘俺村那么多人都死了,不是也没人记着他们。

霍文玉小声说,我不想死。

张英说,我也不想,可这回是死定了。

霍文玉说……能不能不死……

张英没有说话,她想,霍文玉,有着一肚子的学问,有着一双女人一样秀美的脚,真死了,那脚也就死了,可惜了。又想到了李金荣,她不知道李金荣在被逮住的时候为什么要说日本话,敌人将李金荣单独提出,为的是什么,张英感到了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撕裂,内心深处存在着隐隐的不安。张英明白再没有比死更简单的结局了,张英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毕竟,死不如活着,活着还可以系表现革命的皮带,还能见到郭队长,死了两眼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怕半死不活……

天上有个好月亮,月光透过破窗照进土窖,照在张英和霍文玉身上,轻轻地抚摸着他们,张英将身子轻轻地靠在霍文玉满是汗湿的脊背上。霍文玉没有反应,他难得地睡着了,他那张布满泪痕脏兮兮的脸,在睡梦中渗出了无限的恐惧。

这一夜,张英没有合眼。

第二天早晨,鬼子把他们押到一座祠堂里,李金荣已经先他们而至,李金荣半趴半跪地倒在地上,蜷着身子,身下是一摊血迹,一条大狼狗,近在咫尺地蹲在他的对面,吐着舌头,哈哈地喘着气。见到张英,李金荣什么也没说,他甚至没有改变一下他别扭的姿势。

同类推荐
  • 舞者

    舞者

    马驰觉得,他参加这次“隆城之夏”活动,纯属马槽里添了一张驴嘴“隆城之夏”是影视编剧们的聚会,说白了,盛夏酷暑中为各路编剧提供一次避暑休闲的机会而已马驰是写小说的,像他这种级别的小说作者,全国数以百计,没有多大名堂因为写小说,马驰成为一家不大的行业性文学刊物编辑,飘在京城混一口饭吃。
  • 女巫友

    女巫友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晚唱

    晚唱

    吃晚饭的时候,吴晓娜说,老刘,你看……咱们是不是……该给咱冬冬找个媳妇啦!刘春阳一愣,伸向菜盘的筷子也突然停住了。吴晓娜说这話的时候,儿子冬冬就坐在饭桌的一边。他不关心他们在说些什么,他的胃口总是好的出奇,每次吃饭,如果没人适时地对他加以阻止,他好像能永远不停地吃下去。吴晓娜这么说,刘春阳能说什么呢。再怎么说,冬冬也是他们的儿子啊!一提起冬冬,刘春阳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他怎么就先天的脑子不好使呢?这些年为了他的脑病,他们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有点名气的脑病专科医院,冬冬的病却没有丝毫改变。
  • 红发女人

    红发女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举重若轻之作,帕慕克首次尝试“写一部更短的小说”,尽管这个故事已经酝酿了三十年——它始于1988年夏天,帕慕克在住处附近遇到的一对情同父子的挖井人。 掘井取水的过程,也是向着记忆的幽暗深处一路挖掘的旅程。失去父亲、做了挖井学徒的少年杰姆,在多年以后渐渐变成一个衣食无忧的商人。他平静的中年生活之下,却埋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去。直到有一天,他试图遗忘的往事终于将他吞没。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是宽容我们的一切,还是教会我们服从?或许,在尝试了所有的自由之后,我们只想重新寻找一个意义、一个中心,一个能对自己说“不”的人。十六岁的高中生杰姆在暑假来到伊斯坦布尔郊区的恩格然小镇,跟随挖井师傅马哈茂德挖井。因为长期找不到水,劳作变得格外枯燥。不过,马哈茂德师傅和杰姆也渐渐变得像一对父子那样亲近。就在这个夏天,一位红发女人短暂地出现在杰姆的生活中。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杰姆仓皇逃离小镇。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他不断地阅读和寻找两个古代传说。他发现,这些古老的故事仍然在神秘地牵引着自己的命运。三十年后,杰姆已成为建筑公司老板,过上富足而平静的中年生活。他再度回到了恩格然,并发现了他试图忘记的一切……
  • 流过岁月的杀意

    流过岁月的杀意

    “别过来!”顾荣带着哭腔央求着。他死趴在地上,怎么也不肯来,眼珠子还不忘盯着我们。突然,他的眼光变得迷离,呆呆地瞪:前方,面容开始扭曲,嘴里嘟囔着:“315……315……”我在一起奇特的案件中结识了半边先生。这位神奇的业余侦探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不可思议的侦察技巧和无与伦比的推理才能,令我叹服。之后,半边先生邀我做其助手,我便有幸与他共事了五年。这五年,实在是最美妙的时光,也是我一生的荣耀所在。那是2007年12月末,圣诞刚过,元旦将至的日子。C县公安局发来邀请,希望半边协助调查一起陈年案件。
热门推荐
  •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攻略:男神,求拥抱!

    快穿攻略:男神,求拥抱!

    【1V1】高冷皇帝,面无表情道:“离朕远点。”萌系学霸捏着手中黑水笔,乖乖开口:“我妈说了,要好好学习,不准早恋。”……顾叶一朝绑定系统,诡异场面争相上映。以男神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一米的圈儿。圈内是乐土,圈外是地狱。寻寻觅觅,原来男神就是我方水晶的存在啊!有了我方水晶的强势保护……瘪三小鬼,我就问你敢不敢入塔强杀!系统六六:【宿主勇敢上,我是您坚强的后盾。】
  • 国际大案

    国际大案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其意指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理解历史作为把握人生现实的一本教材。本书旨在“观复而知新”,主要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理论性、教育性于一体:一是探秘中外法律文化,感悟先贤的才智思辨与法理智慧,挖掘经典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息;二是揭秘历史大案要案,还原案件真相,洞察不为人知的内幕细节;三是解密传奇人物,体悟人生起伏,透视传奇背后的风云变幻。本书着重介绍国际大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全面分析案件产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使读者重温案件发生、处理的背景和过程,知往鉴今,探究历史和文化新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下维护司法正义的司法方式。
  • 苏粒的丑男人

    苏粒的丑男人

    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安城的苏粒,肤白貌美大长腿,红唇烈焰性子野,家里还是富二代。未婚先孕;家族破产;美貌被毁……看她如何涅火重生!唐时小心翼翼守护了苏粒十三年,终于等来了苏粒一句:“你的优秀配得起我的骄傲!”苏粒等了唐时九年,终于明白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谈及宋朝,现代人的态度很明显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人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另一类人则大爱宋朝,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就是宋朝。而汉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从军事威力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在宋朝,取代宵禁,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大放异彩。同时,士大夫阶层出现,“寒俊”崛起,成为文明传播扩散的重要一环。那些在乡不在仕的人也成为文化的骑手,使风雅成为宋代的一时之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我们向自身文化寻找,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源头,都当推宋朝。特别是宋代士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通过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一直为后世所追慕。《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一书,致力于用最好的文笔,最严谨的态度,讲述宋朝的人文风物,还原宋朝的真实面目于大众。真的宋朝,超乎你的想象。
  • 巫师自远方来

    巫师自远方来

    (新书《我必将加冕为王》已经发布,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流浪骑士的小侍从,到对世界一无所知的穿越者,他披上斗篷,拿起法杖,在这个黑暗笼罩的时代,行走在理智和疯狂的边缘,当起了外来的异乡人法师……书友群:维姆帕尔学院(六五四二零五九三八)
  • 素履子

    素履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怪谈:扶桑异闻录(全集)

    全怪谈:扶桑异闻录(全集)

    在创作《全怪谈》时,作者并不满足于搜集本国那些妇孺皆知的经典志怪传说,还特别善于挖掘和记录一个个小范围流传的怪谈。此外,他还把目光转向了国外,中国、朝鲜地区的鬼怪故事也成了他钟爱的素材。这些故事,有的短小精致,有的细思极恐,有的曲折离奇,题材丰富,风格迥异。每一个故事,读来皆让人细思极恐、回味悠长。犹如沧海拾珠,弥足珍贵。
  • 出语惊人

    出语惊人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宿主有毒,系统Hold不住

    宿主有毒,系统Hold不住

    “宿主,你在干嘛?”系统一脸懵逼状的看着这不按套路来的宿主,内心极度崩溃。洛罂扬起邪恶笑意:“救人啊~看不出来?”⊙▽⊙宿主跪求不闹!能放开那快要奄奄一息的男主吗?我是让你救人,而不是杀了他呀!还有还有,能先给旁边的女主解绑吗?╥﹏╥自家宿主不按套路出牌肿么破?作为系统好无力...... 请不要拿别家大大的书做对比,本豆玻璃心,受不鸟刺激,不喜欢的请默默走开,若是在本文中发现断掉的章节那一定是本豆“兽性大发”写了些带颜色的东西被封了~等本豆修改解封便可以看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