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200000021

第21章 《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1)

礼乐文明是古代中国的标志。所谓“礼”指的是礼仪风俗教化。以礼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以德治国”的理想,最终落实在繁琐细密的礼仪上。关于“礼”的学问,主要集中在《礼记》《仪礼》《周礼》三部礼学经典中。其中《礼记》最受古人重视,从汉朝就是官学制定教材,而到了科举制时代也成为出题范围之一。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深感痛心,他在答齐景公问政时指出,治国之要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句话的大意是:社会上下各阶层都应该遵守自己所处位置的本分。具体而言,就是重新按照周礼的要求来为人处世。

按照儒家的传统观念,上古五帝采取的是禅让制,当时是“公天下”阶段,是高度理想化的大同世界。而后来君主从禅让变成了世袭,“家天下”时代开始了。原先“天下为公”的精神,也因大同世界的结束而沉沦。随着西周的灭亡,天下从此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境界远低于“大同世界”的“小康世界”。

三纲五常一直是封建礼教的核心内容。尽管每个时代的礼仪风俗各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没脱离这个范畴。不过,三纲五常虽贵为儒家伦理道德的大经大法,在现实中也不是绝对的。在古人的礼教中,“君为臣纲”与“为人臣之礼,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是并行不悖的。

1.为什么说《礼记》具有“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

人们常说的“诗书礼乐”与“封建礼教”中的“礼”,指的是礼仪风俗教化。每个时代的“礼”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精神可谓一脉相承。关于“礼”的学问,主要集中在《礼记》《仪礼》《周礼》三部礼学经典中。《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又叫《小戴礼记》,共49篇。这部经典是西汉学者汉戴圣所著。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华夏礼仪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他将战国至西汉的礼法制度与习俗观念变化都编写在《礼记》当中。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注解。从此以后,《礼记》一直是读书人必学之经典。因为在重视礼法的古代,“礼”之一字关系到全天下的长治久安。

以礼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其关键的成型期是商周之交。小邦周灭掉大邑商之后,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曾经无比强盛的殷商王朝在牧野之战中一败涂地。周人对战况进展之顺,也不免惊讶。目睹了强烈的兴亡反差后,周武王、周公旦等大政治家为不重蹈商纣王的覆辙,认真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后来代周成王摄政的周公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文明。以礼治国由此成为西周王朝与四方诸侯共同的意识形态。

周公制礼作乐,是以王道德政为核心。他将礼义道德视为立国之本。近代史学家王国维在其著作《殷周制度论》中点评道:“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由此可见,礼乐制度实际上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载体。古人倡导的“以德治国”,就是以礼仪风俗为载体。礼俗虽然不是硬性的王法,但它是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比王法对古代人更加重要。在主张“德主刑辅”的古中国社会里,法律政令往往也是源于“礼”。除了唯法是从的秦代以外,几乎所有的王朝统治者都致力于援礼入法,将礼治的精神贯彻到立法与执法层次。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繁琐而僵化的周礼,已经逐渐被各国诸侯所抛弃。除了孔夫子师生组成的儒家学派外,几乎没有人希望回复周朝礼治。尽管如此,“礼”依然主导着各国君臣的思维。他们不再严格恪守周礼,也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新礼。与此同时,在外交场合中,礼仪是各国使节共同遵守的规范。不少使节通过在“礼”上做文章,来试探对方的意图。

某一年,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出大臣范昭到齐国进行“友好访问”,以刺探情报。

齐景公热情款待晋使。酒宴正酣时,范昭突然说:“请让外臣用齐君喝过的酒樽。”

景公大度地说:“把我的酒樽满上,递给客人喝。”

范昭已饮,晏子下来:“换一个酒樽。”

酒樽和觯都齐了,范昭装醉,一脸不悦地起来跳舞,对齐太师说:“如果你能演奏周王室的乐曲,我给你跳舞。”

太师说:“我是失明之人,未学过周乐。”

范昭听后,马上快步离开。

齐景公埋怨道:“晋国是大国,派人来考察我国政事。你把晋国使者惹怒了,该怎么办?”

晏子说:“范昭并非不懂礼数,只是来刺探我国虚实,所以我拒绝了他。”

齐景公又问太师:“你为什么不给来客演奏周乐呢?”

太师答:“成周的音乐是天子专属音乐。如果演奏的话,必定是诸侯起舞。如今范昭只是晋臣,却想以天子之乐配舞,这不合礼制,所以我不演奏。”

果然,范昭回去复命时对晋平公说:“我们不能讨伐齐国。我想试探齐君,被晏子识破了。我想触犯其礼仪,被太师看穿了。齐国君臣很明智,攻齐没有胜算。”

一场战祸就这样被两句话给打消了。

范昭装作借着酒劲提出无理要求。齐景公一方面是缺乏警惕性,一方面也是平时随意惯了,以为摆出好客姿态就能巩固齐晋友好关系。结果在气势上被对方压倒。

晏子和太师则不管范昭有没有一脸不悦,坚决回绝其无理要求,却又保持了不卑不亢的分寸。两人内心坚定,头脑清晰,所以没有屈服于范昭的无理要求,反而占据了上风。于是,范昭只能落荒而逃,赶紧回去制止晋平公的行动。

从这一案例中可知,春秋各国的统治阶层人士都受过严格的礼仪教育。范昭与晏子都十分精通礼学。范昭通过打破正常礼仪来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能力。而晏子很巧妙地用礼仪来化解对方的无礼行为。两人不光是拼礼学知识储备,也在斗智斗勇。在外交场合,任何无礼举动与不当之举,都可能造成国际纠纷。因此,需要外交官员慎之又慎,注意说话做事的分寸。如果心中缺乏“以礼而动”的意识就无法做好这点。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在另一个案例中,齐鲁彼此以礼相待,成就一段两国友好的佳话。

某年,齐景公出于外交考虑,曾将泰山以北的数百村社的领土赠与鲁国。晏子出使鲁国负责交割。子服昭伯本该作为鲁国代表接受齐国赠地,但他没有收下所有的土地。

晏子对此不解,便问:“敝国国君赠与贵国土地,是出于大公无私之心。不知贵国因何不愿收下全部赠地?”

子服昭伯答道:“敝国国君说:‘诸侯间的来往一定要礼让。本国应该态度谦卑,这是礼义的外在表现。馈赠友邦的礼物要厚重,而友邦馈赠的东西要少受取,这是礼义的实践。礼义有了规范的形式,又付诸于实践。这样两国的友谊才能长久。’况且在下曾听过一句话——君子不夺人之爱,不能尽享他人之忠。因此,敝国不能全部收下贵国的好意。”

晏子回国复命,把事情的原委上告。齐景公笑着说:“没想到鲁君居然这么客气啊!”

谁知晏子肃然地说:“臣听说诸侯搞外交的通病是,大国贪图威名,小国贪图实利。眼下鲁国摆出谦卑不贪的姿态,推辞唾手可得的实利,而不打算多讨好处,举止廉洁而不做苟得之事,躬行道义不做苟合之事,不尽取他人所爱之物,不尽享他人的忠心,以此巩固与邻国的交情。然而,鲁君不同于世俗做派,能免于列国诸侯的通病。”

齐景公高兴地说:“寡人喜欢鲁君这样的人,所以赠与他土地。现在看来,鲁君行事果然高风亮节,寡人要派使者向他祝贺。”

晏子却摇摇头说:“不可!君上因自己高兴而赠予鲁国土地,又特意庆贺鲁君推辞赠地之举。如此一来,两国的交情就会不亲密,您赠送土地给鲁国也不算有德义了。”

齐景公点头道:“好。”

于是,齐国提高了对鲁国的赠品规格,使其待遇超过其他诸侯,而对其外交礼节的隆重程度也不同于对寻常宾客的规格。这样一来,齐鲁两国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礼记·礼运》有言:“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事,协于分艺。”

这段话的大意是:礼仪是以天地为效法对象,用于指导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中国人眼中,尤其是饱读诗书的儒家士子,将“以礼治国”视为维护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只要君臣上下贫富贵贱都能恪守礼义,就能建立一个人人讲道德、无处不和睦的理想国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儒家一直向全社会推广礼学,而《礼记》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2.孔子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礼仪?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到过齐国。齐景公以礼相待,并向他请教该如何治国。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听后十分高兴,感慨道:“夫子讲得真好呀!倘若一国之君不像君,文武众臣不像臣,父亲没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没有儿子的样子。虽然国库的粟米再多,寡人又能吃得上吗?”

由于这句话,孔夫子和儒家曾经遭遇过十分严厉的批评。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学者抨击孔子是鼓吹君主专制的罪魁祸首——在他们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教,在本质上是宣扬君主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其他人只能安安心心做君主的忠臣顺民。

这其实是一个脱离了具体语境而造成的误解。

在当时的背景下,各诸侯国都不遵守周礼,人们在剧烈的时代变迁中寻找新出路,但后来战国时的新思想与新秩序还远远没有形成,思古情结依然十分强大。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他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大家都抛弃了周礼,只要能恢复周礼的秩序,天下自然可以安定。基于这个观点,孔子在回答齐景公的问题时,说了那八个字。

从本质上说,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社会上下各阶层都应该遵守自己所处位置的本分。具体而言,就是重新按照周礼的要求来为人处世。

在春秋乱世之中,礼乐征伐从诸侯出,周天子被各诸侯国架空。而在各国内部,卿大夫又常常把诸侯给架空。甚至在卿大夫家族内部,家臣以下克上的情形也并不罕见。例如,孔子所在的鲁国。鲁国宗室分支——三桓家族把持朝政,鲁君被架空。孔子为了帮鲁君恢复君主应有的权威,发起了轰动一时的“隳三都”行动。由于三桓的强烈反弹,孔子不得不离开鲁国。而孔子不喜欢的阳虎,先是以家臣身份控制了三桓家族,后来又辅佐鲁君,最终也被三桓排挤到外国。

这段经历使得孔子对“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种礼仪失序现象深恶痛绝。所以,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告诉齐景公,若想治理好国家,应该为礼仪等级秩序“正名”。让君、臣、父、子都名实相符,摆正自己在礼仪等级中的位置,各尽其职。

由此可知,孔子在这句话中涉及的礼仪,其实是古典礼治社会的基本纲领。换言之,就是凌驾于无数烦琐细致的具体礼仪之上的“礼学宪法”。《礼记》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孔子师生谈礼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礼”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有一天,孔子以来宾身份参与蜡祭。蜡祭是古代年终(腊月)最大的祭祀典礼。每到腊月,古人就会到山林湖泽围猎,以猎获的飞禽走兽作为祭祀祖宗的祭品。

祭礼完毕后,孔子在宫外的高台上散步,一步一叹息。他的学生言堰问缘故,孔子说自己是在感叹鲁君的失礼,并顺便回顾了“礼”的发展史。听了老师一番大论后,言偃不禁问道:“夫子,‘礼’真有那么大的重要性吗?”

孔子郑重地回答:“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谓“礼”,是古代先王用来上承天道,以治理人间社会万象的。所以,失去了礼就会死亡,得到了礼才能生存。有那么夸张吗?在孔子眼中,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他又向学生做了细致地讲解。这些内容都被后人收录到了《礼记》的《礼运》篇中。

孔子致力于复兴周礼,曾经多方学礼。例如,去周天子所在的洛阳王畿出差时,拜访了守藏室之史老子。老子虽然学问精深且熟悉周礼,但对孔子热衷于礼的态度不以为然。

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他的意思是:孔子所问的“礼”,已经过时了,如今礼崩乐坏已成定局,倡导周礼的前人与他们的骨头一样都腐烂了,只剩下他们的言论还传世。况且,君子应当顺应时势,假如有时运的话,就驾着车入朝做官;倘若生不逢时,则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行。总之,老子认为复古周礼毫无必要,孔子不应该将已经被社会各界都抛弃的周礼当成放之四海皆准的大经大法。这件事表明了道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在礼学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

孔子称赞老子的学问与为人像龙一样深不可测,却对其治国主张持保留态度。在他看来,礼依然应该是国家社会的大经大法。孔子认为,礼是对天地之道的效法,能够参验于鬼神。主宰万事万物的天地之道,是通过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等礼仪来贯彻的。按照礼仪去生活,就能耳濡目染地学习天地之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得到君子。因此,历代圣人都以礼昭示天下,这样才能使得世界步入正轨。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这回真正透彻理解阳明心学!逐字逐句讲透《传习录》,无需半点古文基础,从源头读懂阳明心学。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是学习“阳明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继《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大学中庸〉》之后,他集众儒家学说之所长,完成了这部《传习录》解读之作。对于《传习录》中的每一句话,华杉都指明其出处,并结合历代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逐一讲解。
  •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天才炼丹师

    天才炼丹师

    她,二十一世纪的绝色杀手,人称‘阎王’,在她手中没有能够活过她指定的时辰,一件神秘事件,她魂归地府,灵魂穿越成为异世大陆赫赫有名的轩辕家族的废物四小姐。她,轩辕家族的四小姐,天生一张鬼脸,奇丑无比,不能契灵,不能召唤,不能炼药,天生废材,受尽凌辱后最终被抛弃,坠入山崖……灵魂交替,锋芒毕现,她得机缘,成为绝世丹药师!他,如天神一般的王者,俊美非凡,却甘心情愿的守护在她身边,成为她的护身符!片段欣赏:炼药大会上,某绝色美人笑意盈盈的把玩着手中的药丸,看着他们为了她手中的丹药打得头破血流,笑意更浓。“四小姐,求你把仙药赐给我吧,我愿意用我们家的镇宅之宝换你的仙药!”“四小姐,求你将仙药赐给我吧,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四小姐……”轩辕:你长得太过于俊美,不符合我选夫的标准!他(龙……)你若是嫌我太俊美配不上你,我毁容,你可愿嫁给我?轩辕:……他:天才契灵师,年轻俊美,眼高一切,性格冷漠他:双系召唤师,年轻俊美,热情如火。他:天才驭兽师,年轻俊美,能让所有的魔兽都臣服他,性情古怪。……【本文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结局,全新构思,简介无能,喜欢的亲就跳坑吧,丫丫坑品保证,绝不弃坑!】
  • 重生之侯妃卜天下

    重生之侯妃卜天下

    成亲一年,他亲手做局,想要置她于死地。魂穿重生,这一次她要亲手扼住命运的咽喉,逆风翻盘。应简远,侯府公子,深藏不露,背着应家的命运与秘密,在朝局艰险中步步为营,企望左右天下未来。卿云衣,来自卜算世家,两度魂穿,化身被厌弃的侯妃,她要重新调整布局,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下。拿到生存权、办节庆、救应家、破局护主……她很聪明,却大胆乖张。本以为一切如常,她只是改了性情,却不知何时陷落入她的温柔情网。有她之前,应简远的棋盘上只有权力与利益;有她之后,她受到的每一分伤害都在重创他的心灵,入骨入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渐渐相爱的两个人,在彼此试探和调整中前行,要走过多少考验,要一起闯荡多少故事,才能真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朝局大势又将带他们走到哪里呢?剧情|隐藏双洁|智商在线|完美结局
  • 回忆护国讨袁

    回忆护国讨袁

    根据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定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出版计划,我社拟安排再版《回忆护国讨袁》一书。《回忆护国讨袁》一书曾于1985年12月以《护国讨袁亲历记》之名初版,为护国战争七十周年纪念专辑。内容主要以四个方面为中心:1.护国战役即护国讨袁前后的经历;2.四川讨袁的战役经过;3.护国之役在贵州的一些事件;4.有关陆荣廷的讨袁事件等。收入本书的文章,都属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录。最后附有重要的电文、地图照片及《护国讨袁大事记》。此次作为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系列之一种出版,内容未作改动。
  • 名柯同人:寂静之森

    名柯同人:寂静之森

    本片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以及社会环境描写最多,主人生哲学和宿命论的文学精品,不解释,仔细看就是了。一个人失去了什么东西,至始至终只有他一个人最清楚不过。我想写出一个为敢于反抗“宿命”而献身,互相伤害对方,不惜忍辱负重前行,最终却发现自己沦陷于名为“宿命”的沼泽之中不可自拔,原谅命运也原谅自己的集体成长故事。
  •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当代社会交往的变革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类型、特征和方式;第四章: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第五章: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 杨小阳的假期

    杨小阳的假期

    杨小阳是一个10岁的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东海边上的一个小渔村里。他的爸爸叫杨大海,妈妈叫王海秀,反正都和海有关,因为他们两人都是渔民的后代。杨小阳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渔民。爸爸妈妈出海打鱼的时候,杨小阳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小渔村里生活,或者他有时还跑到姥姥姥爷住的另一个小渔村玩儿。既然杨小阳的爸爸妈妈的名字都和海有关,杨小阳的名字也该和海有关啊,怎么看上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呢?告诉你吧,杨小阳的名字和海关系可大啦。
  • 最强系统抽奖

    最强系统抽奖

    穿越异界!成为了系统执掌师。有无穷无尽的系统。发布任务:十年内建立一座无上祖朝。这有点难办?没事!怕国家没有高手坐镇?没事!我有天庭和西方极乐世界。手下十万天兵天将!十万佛陀。盘古撑天!三千魔神做大道!跟鸿钧论道,情圣泡妞,黄帝治国!…………统领诸天万界!莫敢不从,战威无可敌。如果世间还有主宰!那便是~我——主宰之王!
  • 天外飞来个超级科技

    天外飞来个超级科技

    假如你捡到了一个阿拉丁神灯后,你想做什么?假如你捡到了一个比阿拉丁神灯还要厉害的东西呢?江平远说:我想思考哲学,为什么会有神灯这种东西……
  • 一品驭兽妃:误惹地狱邪王

    一品驭兽妃:误惹地狱邪王

    她,北堂府的嫡系长女,却是天下皆知的废物。当泠敛的眸子再度睁开,那个天真的丑女,早已更换。殊不知,被人称为废物、草包、无盐女的那层伪装之下,是如何的风华绝代,势力冲天。人前,她天真可爱装无辜,阴谋阳谋一并用;她看似纯真、无害,实则内心口蜜腹剑,腹黑的本领让人膛目结舌。天才炼丹师,驭兽师,炼器师……当这在那一层层光环剥开之际,那尊贵的血统任谁敢小觊。他,是令世人闻风丧胆的邪君,身份扑朔迷离,腹黑妖孽的黑暗势力统治者:你的命是本尊的,本尊让你生,你便生,本尊让你死,你便死。北堂泠眨眨眸子,笑的漫不经心:我若死之前,必然拉你一起下地狱。从此,天上地下,生死相随,唯尔独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