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3700000004

第4章 宝贝心思知多少——爱他要先了解他(3)

孩子喜欢跟自己对着干、不喜欢和自己亲近,自己的待遇“一落千丈”,父母心中必然备感失落。但父母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那么,孩子的反抗并不是一件坏事。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2~5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然后请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的人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的人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专家由此得出结论: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这是他发展判断力和独立自主的好时机,应该得到父母的重视。如要求孩子事事听话,反而会阻碍孩子判断力的发展。

这个结论相信能使很多父母放下心来:孩子反抗实在不是什么大毛病,父母无需大惊小怪,也无须对孩子采取大规模的“镇压”。假如父母能够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并且支持他们那些“无伤大雅”的做法,相信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教导。

不过,假如孩子叛逆得有些过分,父母当然不能听之任之。比如,孩子不懂最基本的礼貌,经常对大人无礼顶撞;孩子将家里当作自己争取“独立”的战场,不停地破坏家里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孩子已经有暴力倾向,总是欺负别的小朋友……当孩子以“小霸王”的作风来显示自己的独立时,父母就不能袖手旁观了,而是要采取一定的“管制”手段。

对付孩子的叛逆、反抗,一定要懂得相应的技巧,不要采用强硬的手段。比如,不要以否定、批评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因为孩子正处于反抗期,你越是要改变他,他越是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对于一些原则性的事情或者有危险的事情,父母不妨先做出示范,让孩子知道怎样做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对于摆在家里的鱼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轻轻地摸是可以的,但敲打鱼缸是会出危险的。对于一些虽然无关原则,但父母认为有必要纠正的行为,则可以给孩子讲解或模拟出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的不同后果,让孩子有机会选择,这样孩子会更易于接受。比如,孩子喜欢摔玩具,每件玩具都难逃被“毁灭”的厄运。这时,妈妈就可以告诉孩子:“不玩之后,如果把玩具收起来,下一次就可以有完整的玩具玩;如果把玩具往地上摔,那么就只能让自己的玩具越来越少。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会静心考虑,权衡轻重。

每个孩子都有反抗期,对于父母来说,“压迫”不是目的,而是要引导孩子改正反抗期中的毛病,培养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反抗期虽然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父母能够打好这一“仗”,那么孩子和父母都将是最后的赢家。

父母小贴士

虽然被称为“第一反抗期”,但孩子的意图并非真的“反抗”,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这时父母要讲究态度和方法,不要采取强硬手段压迫孩子。否则,就会应了思想家布鲁诺那句话:“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5.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吗

什么样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智的爱呢?答案是:父母在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基础上付出的爱。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有娇纵的爱、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

天下最爱孩子者莫过于父母,最伟大的爱也莫过于父母之爱。这两句话我们都可以说得斩钉截铁,但如果说“父母的爱都是很理智、很高明的”,恐怕大家就不敢保证了。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之处:“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经常和他交流,生怕他受一点儿委屈……可当我用心地做完之后,还是觉得效果不尽理想,孩子还是时不时地出现情绪上、心理上的问题。我做了一切可以做的,但还是不敢说自己的爱很‘高明’。”父母有这样的困惑,其实很正常。这是因为,父母虽然用心,但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满足那些自认为是孩子的需求,而没有以孩子的身份思考过,他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话虽然是对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建议,但放在家庭教育中,其实也很贴切。对于父母来说,与其费尽心思琢磨怎样给孩子更多的“爱”,不如让自己“退”到一个小孩子的年纪上,切身感受一下孩子处在儿童阶段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父母真正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的时候,会发现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孩子最需要的是下面几种心理感受。

首先当然是被爱的感觉。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爱,这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能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这就提示天下的父母,爱孩子不要只表现在行动上,还要经常通过语言来表达。实际行动的爱可让孩子有所体会,但听到的爱则会让孩子有更直观的感受。中国的父母往往吝于口头表达自己的感情,总觉得把“爱”挂在嘴边是一件难为情、肉麻的事。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接受父母提供的“物质”,不一定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爱——他们还没有学会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只有经常听到父母说“爱自己”,多陪伴自己、多和自己有一些肢体接触,才能真正地从心底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无论父母身在何处、工作有多忙,只要有时间,就要通过语言向孩子表达“爱意”;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也请先抱抱孩子,给他一个有力的吻。

其次,孩子很需要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相信别人的,也无法和周围的人建立起真挚的情感。如果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话,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冷漠、刚愎自用的人。让孩子对外界有安全感,父母必须言而有信,做一个值得孩子信任的人。比如,你答应了今天要陪孩子,那么就不要再安排没完没了的工作;你许诺圣诞节送孩子一个新玩具,就一定不要推到元旦、春节。另外,父母教育孩子时,让孩子知道社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危言耸听,否则会使长大后的孩子“草木皆兵”,对任何人都难以信任。

有一则关于犹太人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说的是父亲让儿子站在窗台上往下跳,下面有父亲接着,所以不必畏惧会被摔伤。儿子跳了两次,都被父亲稳稳接住,毫发无损反而乐趣无穷。到第三次儿子要跳下的时候,父亲却没有伸出双臂,而是对儿子说:“这次我不会接住你,但你必须往下跳,你要重重地摔到地上。我要让你知道,以后的路很长,处处布满荆棘,你不能轻信别人。”儿子吓得脸色都变了,眼里开始泛起泪光。父亲又严厉地说:“我要给你个教训,让你记住,即使我是你的父亲,你也不能完全信任我。现在就往下跳吧!必须跳!”儿子没有办法,含着泪,颤抖着腿,眼睛一闭,痛苦地跳了下去。谁知,他并没有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摔在地上,而是稳稳地落在了父亲的手臂里。他不敢相信地睁开眼睛,看着父亲,父亲温柔地说道:“孩子,我要让你知道,虽然世间险恶,但仍然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我们去信任,尤其是你最亲近的人。”

安全感不仅来自于对别人的信任,还来源于自信。孩子拥有自信,就敢于大胆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学习新的事物,敢于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别人交流。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一面对陌生人就会羞怯、不敢说话,这不就是缺少安全感的体现吗?所以,父母除了要用自己坚强有力的臂弯给孩子安全感之外,还要教他如何自信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再次,孩子需要一种规则。可能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喜欢的是无拘无束,不喜欢有人管着自己。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刚来到世界上不久、对很多事物都还缺乏了解的孩子来说,规则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规定了生活的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因此,父母可以放心大胆地给孩子“设限”,给孩子设置一些符合常规的、社会认可的限制,这同时也是给孩子传授融洽地与社会相处的本领。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自己做,别人的东西不能乱碰。当孩子听到这两个规则时,首先他会放心大胆地支配、触碰属于自己的事物,其次他会约束自己不乱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孩子,既会因独立受到别人的赞赏,也会因为懂礼貌而得到大家的喜爱。

另外,孩子还需要新的学习经验。对于孩子来说,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不是他们的意愿。相反,不断地探索、接触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本领,对他们来说才是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假如父母事事包办,孩子就无法成长、发展,当然也不会感觉到快乐。父母要知道,孩子也是需要责任感的,让他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

除此之外,孩子的内心需要还包括得到别人的尊重、平等地和他人相处、隐私得到保护,等等。

父母小贴士

很多父母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看作一场“拔河”比赛,必须要和对方反着来,结果不是自己赢、就是孩子赢。实际上,真正良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站在一条船上,体会孩子的需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同类推荐
  •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赵希斌专著的《大夏书系: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了如何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优化师生和亲子关系等问题,探讨了使教育和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大夏书系: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中呈现的大量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成为桥梁,帮助我们将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 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 哈佛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

    哈佛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

    本书从男孩的品格、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勇敢精神、气度、抗挫能力、自控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奇葩心理学:教你应对复杂人性的技术

    日常生活中,奇葩无处不在:自恋、完美主义、自我否定、焦虑、强迫症、依赖、社交恐惧、情感勒索……大多数看似正常的人,实际上内心都存在着失序和冲突。面对这些人,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本书来自几千个沟通案例,提供与各种问题人格沟通的技巧和全方位的应对策略,教你迅速把握对方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蔽心理,通过顺利、有效的沟通,让对方的决策和行为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让你梦境还原的288个解梦游戏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让你梦境还原的288个解梦游戏

    本书每一章都搭配了真实的梦境分析,使读者不仅能够了解解梦的方法,更能够学会如何解梦,学会如何去运用不同的解梦方法。
热门推荐
  • 新移民计划

    新移民计划

    简介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想知道内容写的是什么,你得一章接着一章往下看??
  • 星际匪王

    星际匪王

    他,一个从匪窝里走出的少年,面对家族落败,流离失所,仇人追杀,在生死之间,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平定内乱,抗击异族,从匪帮继承人在到一名人类英雄,成就了他一代匪王的史诗人生。
  • 创业12条天规

    创业12条天规

    全面揭示关乎创业成败、企业存亡的关键法则让想创业却不知道怎么做的人走出事业的第一步,让在创业的人赚到钱并基业长青的12条铁律。
  • 末世清理者

    末世清理者

    未曾想到能有一天在陌生的环境中醒来绑架?并不是,而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丧尸横行的末世真的以为会很好玩,很有趣,可实际看见了底层人的生活现状,发展停滞的地区这很糟糕虽然喜欢摸鱼,但貌似有能力改变就试一下吧说做就做是挺好的,可会发生什么事就预想不到了
  • 守护神陈灵传

    守护神陈灵传

    守护者一族相传是神灵选中种族,他们庇护着守护者大陆,大陆上的人们繁衍生息,无论是妖兽还是异族都有生存的权利,但在守护者纪元三万零五百年,魔教拜天教图谋不轨,设计暗杀守护者,又把守护者一族全部覆灭,自此大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史称混乱纪元,天才少年陈灵横空出世,在见识到拜天教的恶行之后,痛恨不已,便立誓要铲除此魔教,让大陆生灵不再受到拜天教的荼毒。
  • 一梦不舍

    一梦不舍

    一本比较现实的小说。愿所有女孩都比洛十一幸运。
  • 听说夫人要复仇

    听说夫人要复仇

    他问她:“你不爱我,为什么想要嫁给我。”她一点也不掩饰:“为了你们家雄厚的实力。”他冷笑:“倒是挺直白。”她是曾经被赶出家门的人。她爱过的人,弃她如敝履,而她要嫁的人,似乎只打算冷眼看着她在逆境中求生。这个世界,对她从来都不够温情。但是时间久了,她渐渐发现,她这位夫君对她似乎还不错
  • 韩忠献公遗事

    韩忠献公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本书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实用性强。共分7章:日常交际、时尚生活、饮食、运动和休闲、交通工具、快乐闲谈和情绪情感。本书对具有中低层次英语水平的读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大有帮助。
  • 诡影之主

    诡影之主

    【此书不走寻常路,脑洞大开,你们看到后面,千万别丢手机】我穿越了~我入赘了~我还是个废物~我竟然无意之间,改变了世界~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我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