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3700000010

第10章 雕塑品格,给孩子打好心理底子(2)

很多父母心疼孩子,家里的活舍不得分给孩子一点儿,自己多累都要把家务全部包揽在身上,孩子则在旁边悠闲地玩耍;孩子吃饭时把桌子上的碗碰翻了,妈妈却怪自己没放好;孩子绊倒了,父母赶快哄,动不动就说“地板坏、坏地板”;孩子第二天去春游,妈妈替孩子整理吃的、用的还不算,还要一早上叫三次,生怕孩子迟到……也许很多父母认为这很正常,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这是在剥夺孩子的责任感,把孩子肩上的责任统统挑到了自己肩上。一位西方儿童心理学家针对这一现象,曾经大发感慨:“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到他稍微有能力了,他就要逐渐承担自己人生中的责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人格和人品方面的也十分重要。父母必须给孩子提供正确、良好的引导,让孩子有意识地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多多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儿童节——妈妈要带他到游乐场去玩了。和以往不同的是,妈妈不再到一处买一张票,而是将碰碰车、划船、旋转木马等好多票一下子买齐了,并交给多多保管。多多握着一堆票,兴高采烈地“征服”着每一个地方。

谁知,才玩到一半的时候,却发现原本攥在手里的票不见了。他摸遍了全身,还到自己走过的路上仔细找了一遍,但还是没有找到。看着多多那急切又渴望的眼神,妈妈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再重新给多多买票。她故作轻松地说:“找不到就算了。妈妈今天带的钱只够买今天的票,找不到就下次再玩。下次多多一定要记得把票拿好。”多多虽然有些不开心,但还是顺从地点了点头。

暑假来临的时候,在多多的央求下,妈妈又带他来到游乐场。还是老规矩,妈妈买了很多票,让多多负责看管。这一次,多多很细心、很尽责,他把票放在最深的那个口袋里,在玩一些比较“刺激”的游戏时,还会紧紧捂住自己的小口袋。妈妈看了,很是安慰,心想上次那一课总算没有白上。

生活中,很多父母不会将票据等东西交给孩子看管;偶尔让孩子负责一件事,孩子搞砸了,自己就忍不住会去训斥孩子。这样的话,孩子不是没有机会“负责”,就是“负责”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给孩子分配一定的责任,但不要强求他必须做到完美。假如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只要告诉他下一次做好就可以了,不要为了宽慰孩子而为他找借口,否则孩子再次遇到委屈的时候,就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想法。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尤其要抓住孩子犯错的机会进行教育。这时,父母如果能够不包庇、不袒护,让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想办法弥补错误,会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一课。

1920年的一天,一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很生气,向他索赔12美元。在那个年代,12美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较大的开支。男孩自知闯了祸,回到家后对父亲说出了事情经过。谁知,父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平静地说:“既然你打碎了人家的玻璃,就要自己去赔偿。”男孩有些为难:“可是我哪有那么多钱赔给人家呢?”父亲想了想,拿出12美元说:“我可以先把钱借给你,但一年之后你必须还给我。”男孩有了“外债”,不得不开始打工赚钱,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攒够了12美元。他拿到12美元的这一天,异常兴奋且激动,他很郑重地将钱交到了父亲手里。从这时开始,男孩知道了什么叫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时候教会他尽责的意识,就是在慢慢地为他的成功铺路。

父母小贴士

正如一艘船的承载量越大,就暗示着这艘船越大、越坚固一样,一个人所能承担的责任越多,就说明他的实力越强。而父母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将孩子保护起来,而是放手让他去承担责任,让他在负责任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

4.给孩子一支“避雷针”,教他疏导坏情绪

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John D.Mayer)提出了“情商”这个词。情商是什么呢?就是情绪商数、情绪智力、情绪智能、情绪智慧。情商高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商低的人,很容易情绪失控,具体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易怒、急躁、固执、自负。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是全家人的“开心果”。不过,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会瞬间变成“小恶魔”,让父母既惊讶又不知所措。这些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就属于情商比较低的孩子。情商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反应十分简单,缺乏幽默感,不会开玩笑,对于满意的事情沉默不语,对不满意的事情总喜欢通过吵架、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面对很小的事情也沉不住气,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发泄情绪;小脾气很火爆,像颗“不定时炸弹”,一碰就炸;在发脾气的时候难以自控,骂人、砸东西、打人都做得出来;情绪来了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全部或其中几点描述,那么就得多加注意,应该好好培养一下孩子的情商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根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就能使得建筑物等避免雷击。这个效应被人们运用到心理学当中,就是“避雷针效应”。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引导和处理,就能规避事情坏的一面。其实,提高孩子情商的关键,就是教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学会疏导不良情绪。

第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孩子常常因为一些事情感到焦虑、急躁,因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对于小一点儿的孩子来说,可能会为不想刷牙、吵着要玩具等事情发火,这时父母可以直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不再纠结于眼前的事;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有可能为挨了批评、想要的东西没得到而发脾气,这时父母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教会他:对于已经发生、不能改变的事情要尽快忘记,多想一些开心的事。

第二种方法是让孩子明白该有的规矩。比如,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孩子吵着要妈妈陪他玩,得不到满足之后就大发脾气。这时,妈妈就要明确告诉他,什么时候可以陪他玩,什么时候他必须安静地等待或自己玩。对于有思考能力的孩子,妈妈应该告诉他们,在看到妈妈忙碌时,就应该想到不能吵闹。孩子对事情的要求降低了,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因为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了。

第三种方法是教给孩子更多技能,并赋予他承受失败的勇气。有些孩子比较要强,或者性格天生急躁,有时因一件事情做不好,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就立刻“怒火中烧”。教这样的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是要从源头抓起:一是要让孩子学会更多本领,不要什么事都插手帮他做;二是要让孩子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因为一时没做好就方寸大乱,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能逐渐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事情了。

凡凡今年4岁,是一个很喜欢探索外界的男孩。不过,凡凡的脾气不大好,只要有什么事做不好,就竖眉毛、瞪眼睛、噘嘴巴。

这天是周六,早上吃完饭,凡凡在自己的房间里摆积木。他决定挑战一个比较难的“高楼”。但就在他摆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积木突然倒塌了。凡凡气得大喊了一声,一下把积木推倒了。妈妈在隔壁听到动静,走过来一看,凡凡正坐在地上生闷气,还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妈妈就没说什么。

下午,妈妈提议去楼下玩篮球,凡凡高兴极了,抱上球就冲了出去。可到了篮球场没多久,凡凡的小脸儿又阴沉了下来。原来,妈妈传过来的球,凡凡没几个能稳稳地接住的,都落到了地上。凡凡一生气,抱起球,发狠似的扔到了不远处的草丛里。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凡凡。于是,她蹲下来,看着凡凡说道:“凡凡,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开心吗?”凡凡噘着小嘴不吭声。妈妈继续说道:“让我来猜一猜。凡凡上午不开心,是因为积木总不听话,一直掉下来;现在不开心,是因为篮球不听话,老是落到地上。对吗?”凡凡点了点头。“还记得妈妈给你讲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吗?爱迪生试了1000多次,这1000多次电灯都不听他的话,但他没有生气,也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尝试,最后终于成功了。凡凡现在也是这样,球掉了几次都没关系,不生气、继续拿起来投,才是聪明的孩子。”凡凡认真地听着,终于露出了一个笑脸:“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生气了。等我投100次、1000次,我也能投好!”

父母教孩子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是为了让孩子的心智更加成熟。不过,凡事都不能太过,否则就会矫枉过正。如果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的确需要发泄情绪,父母也不能一味地要求他忍住。在该收的时候教孩子收敛情绪,在该放的时候教孩子合理发泄情绪,这样才最有益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父母小贴士

不良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毒药,长期摧残孩子的身体,因此必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孩子学会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让孩子学会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提高情商。双管齐下,孩子才更容易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快乐豁达的人。

5.培育一个专心做事的小孩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标上,必能有所成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成功的人,可能不那么优秀,但一定是一个做事非常专心的人。专注意味着效率,专注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有力保障。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什么能持久的。让他安心地看图画书,看不了两分钟就开始抠桌角玩;给他讲故事,刚讲了两句人就跑了;连玩个玩具小汽车都超不过五分钟,更别提完成一个复杂的拼图了……

这种不专注的表现虽然很让人发愁,但是父母也不用看得过于严重,孩子能够被周围的事物不断吸引,是他对外界好奇、急于探索的表现。只是因为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一定明了自己应该干什么、想得到什么,所以才会东张西望、顾此失彼。在父母眼里,可能没有注意到好的这一面,而只注意到了孩子不专心的表现。

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即使是出于对外界的探索,孩子还是应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总是表现得很浮躁、不踏实,将来很可能会什么事情都做得“虎头蛇尾”。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首先,父母要明白,越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越好。因为“专注”也是一种习惯,孩子一旦养成半途而废、三心二意的毛病,就不好改正了。所以,父母不要因为爱孩子,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地给他买玩具和书籍。否则,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会在翻翻这本书、摸摸那个玩具中被消磨掉了。最好的做法,是只给孩子买两三个玩具供他玩耍。另外,一次只给他买一本书,如果他想要新书,就要问问他:“这本书看完了吗?可不可以给妈妈讲一讲,它好不好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件事没做完的时候,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通过一件件这样的小事,孩子的专注力就能被慢慢培养起来。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还要为其提供足够的独立空间,让他去摸索和学习,而不要随便代劳。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往往能够很专注,父母也不要随便去打扰。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的事情做到一半时插手,孩子自然就会失去做完的耐心,使得做事虎头蛇尾。从孩子1岁左右,会玩玩具、能自己摸索事物开始,父母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了。这个阶段,孩子刚开始接触外界,行动还不是很灵活,所以思维容易集中,往往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比如,孩子刚看到一个玩具时,往往很专注地盯着它看,直到看清楚它的样子,能够稳稳地拿起来、操作它;刚学拿勺子吃饭时,他可能为了不让饭掉出去而一次次地尝试,直到能够将饭平稳地送到自己口中。这时,父母宁可看着孩子“费劲”,也不要伸手替他做,否则就会打断孩子,使他的思维和行动都被迫中断。经常被打扰的孩子,当然就难以集中注意力了。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让孩子自己行动,他才能形成专注地、独立地完成事情的习惯。

如果孩子的精神已经很容易涣散、精力不容易集中,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设定目标的方法提高他的专注力。这方面,“洛克定律”可以给父母一些指导。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高级感:活出你想要的幸福模样

    高级感:活出你想要的幸福模样

    难道结了婚,就一定能幸福吗?难道生儿育女,人生才圆满吗?难道只有努力到无能为力,才可以活得有意义吗?……你想要生活是什么样子,它就呈现什么样子。而永远可以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富足的人,才能活出高级的人生。王薇华真正把人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幸福模样,她结合自身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幸福学研究和自身经验,写进这本幸福书里,带我们重新审视: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爱得这么累、努力地这么累?为什么我们向着幸福奔跑,却总是望尘莫及?……所谓高级感,就是为自己而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别人向世界和社会委曲求全的时候,能够坚持做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很多人的自由、理想、追求和自我会慢慢受锢于世俗牢笼,凑合将就地过一生。希望你可以,骄傲地活着,任何时候都别放弃自己。
  • FBI心理分析术

    FBI心理分析术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FBI行为分析专家研究发现:细微又真实的身体反应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遗传,最终继承下来的本能反应。FBI行为分析专家将这些不会“作假”的身体反应,整理成了具有典型意义并且能够用来洞察人心的解读技巧,并使用高科技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被心理学界认可的“心理分析术”。本书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FBI洞察人心的“心理分析术”全数倒出,学习本书中所讲的知识,不仅会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你洞察人心,起到保护自己、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还可以赋予你预测他人行动的超能力。
  • 戒了吧!焦虑症:写给年轻人的焦虑心理学

    戒了吧!焦虑症:写给年轻人的焦虑心理学

    都市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焦虑的种类繁多,就像是一场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极长的流行性感冒,还会随着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恶化而不断蔓延,给我们平添了许多困扰和不必要的担心。如果发现及时可以将其遏制在开始萌芽的阶段,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就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的变成不治之症,而且恶化迅速,根治缓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焦虑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感情、感觉和行为组成的。更好地理解你的焦虑和担忧的关键,就需要分别检查所有这些焦虑的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焦虑和担忧如何表现出来,你就可以努力减少它们。焦虑症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道枷锁,打开后你就能重见光明。请像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爱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 心理孙权

    心理孙权

    碧眼紫髯、生性谨慎,在豪迈奔放的孙氏儿郎中他是异类;临危即位、枭雄环伺,父兄留下的大业在他肩上分外沉重;知人善任,示弱克强,终于赢来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孙权是三国时代是最好命的君主,但有谁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界之机战天下

    异界之机战天下

    罗德,一个普通的宅男,爱吹牛,爱打游戏,却不料意外收获一台神秘的机甲,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世神”之路!来到异界大陆,他凭借发明机甲的逆天技能成为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面对国家与国家、贵族与平民之间血腥而残酷争斗,他又该如何逆转乾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法与勇士

    魔法与勇士

    一个悲催的大学生由于车祸意外穿越,在这个存在着魔法与战气的大陆一步步变强,探索魔法的奥秘。然而这一切是偶然又不是偶然,背后仿佛有一只巨大的手掌在推动着,是诸神之战还是世界之争?且看凯文一步步揭开真相,踏上巅峰。
  • 乡土风情录

    乡土风情录

    回不去的小时候,和那些年的乡土风情,深埋在我的记忆中,借几许文字,把它记载
  • 重生之一品王妃不好惹

    重生之一品王妃不好惹

    前世左丞相独女花溅雨被渣男陷害,被渣男渣女联合陷害,落得尸骨无存、家破人亡的地步。今朝带着满腔恨意重生,而且还是重生在了和渣男的婚礼上。花溅雨冷笑,紧握信物,带着生死相随的姐妹逃婚,意外的和夜王结识。花溅雨一心复仇,夜王就伴她左右。两人携手,并肩作战。原本以为夜王只是为了皇权。却不想,夜王助她,是因为……文案废。直接上正文1V1宠文。
  • 咱家天帝要修仙

    咱家天帝要修仙

    第五卷持续更新中……天帝误入轮回台后,在凡间现身,失去仙法的他,如何在茫茫人海,找到那个为祸三界的神界叛徒?他何时才能恢复法力?失踪许久的师兄究竟在哪里?他何时才能记起曾经的自己,忆起真爱呢?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可直接前往第五卷,不用担心接不上之前剧情哦!
  • 安乐集

    安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罗之忍者传

    斗罗之忍者传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穿越者在斗罗中作威作福的故事。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冲突为主线,描写了四段基于不同人生哲理的婚恋故事。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心理过程。作者文笔辛辣而滑稽,富有喜剧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间生活和世态人情,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