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3100000002

第2章

辩张仲景伤寒论

客有过予而问之曰:甚矣,伤寒之深奥,桂枝、麻黄二汤之难用也,服之而愈者,才一二;不愈而变重者,尝八九。仲景立法之大贤也,何其方之难凭,有如此哉!今人畏而不用,以参苏饮、和解散等平和之剂而代之,然亦未见其妙也。子盍与我言之。予曰:吁,难言也,请以经语证之。

经曰:冬气严寒,万类潜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以此言之,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桂枝、麻黄二汤,为当时之伤寒设,与过时之温暑者,有何预焉?夫受病之原则同,亦可均谓之伤寒。所发之时既异,治之则不可混也。请略陈之。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者,四时之正气也,以成生长收藏之用。风亦因四时之气,而成温凉寒热也。若气候严寒,风亦凛冽。天道和煦,风亦温暖。冬时坎水用事,天令闭藏,水冰地冻,风与寒相因,而成杀厉之气。人触冒之,腠理郁塞,乃有恶风恶寒之证。其余时月,则无此证也。仲景固知伤寒乃冬时杀厉之气所成,非比他病可缓,故其为言特详于此书而略于杂病也。倘能因名以求其实,则思过半矣。不幸此书传世久远,遗帙颇多。晋太医令王叔和得于散亡之余,诠次流传,其功博矣。惜乎以己论混经,未免穿凿附会。成无己氏因之,顺文注释,并无缺疑正误之言,以致将冬时伤寒之方,通解温暑,遗祸至今而未已也。温暑必别有方,今皆失而无征也。我朝宋景濂学士尝叹《伤寒论》非全书,得其旨哉!盖伤寒之国中人,必先入表。表者何?即足太阳寒水之经。此经行身之后,自头贯脊,乃有头疼脊强,恶寒之证。在他经,则无此证矣。况此经乃一身之纲维,为诸阳之主气,犹四通八达之衢,治之一差,其变有不可胜言者矣。故宜此二汤发散表中寒邪,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者是也。若以此汤通治春温夏热之病,则误之甚矣。曰:伤寒发于冬时,已闻命矣。邪之在表,为太阳经也。一经而有二药之分又何耶?曰:在经虽一,然则有荣卫之分焉。寒则伤荣,证乃恶寒发热而无汗,脉浮紧。盖浮为在表,紧为伤寒,有寒则见,无寒则不见也。当用麻黄汤轻扬之剂发而去之,寒邪退而汗出表和而愈矣。曰:紧脉固为矣。脉之缓者,亦用桂枝汤又何耶?曰:风则伤卫,卫伤则自汗。缘太阳受风,不能卫护,腠理疏而汗泄,所以脉见浮缓也。脉虽浮缓,其受寒则一,故亦宜桂枝辛温之药解散寒邪,腠理闭而汗止表和而愈。又有荣卫俱伤者,二汤又难用也,故复设大青龙汤。然此药难用,非庸俗得而识也。曰:温暑既无方法,治之则将奈何?脉证与伤寒有何分别?曰:温暑虽殊,亦冬时感受寒邪而不即散,在人身中伏藏,历二三时之久,天道大变,寒化为热。人在气交之中,亦随天地之气而化。观仲景以即病之伤寒与温暑时令为之名,岂无异哉!治之之方,亦必随时以用辛凉苦寒矣。安得概用冬时治寒辛温之方乎?今无其方者,盖散亡之也。经既称变为温,变为热,则已改易冬时之寒为温热矣,方亦不容不随时改更也。夫温病欲出,值天时和煦,自内达表,脉反见于右关不浮紧而微数。曰,恶寒否乎?曰:伤寒自冬月风寒而成,外则有恶寒恶风之证。既名为温,则无此证矣。曰:然则子之言何所据乎?曰:据乎经耳。经曰:太阳病,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不恶寒则病非因外来,渴则明其自内达表。曰:春夏之病,亦有头疼恶寒、脉浮紧者何也?曰:此非冬时所受之寒,乃冒非时暴寒之气耳。或温暑将发,又受暴寒,虽有恶寒脉浮之证,未若冬时之甚也,宜辛凉之药通其内外而解之,断不可用桂枝之剂矣。曰:温热与伤寒治之不同,既闻命矣。敢问伤寒之在三阳则为热邪,既传三阴则为阴证矣,法以热治,固其宜也。三阴篇以四逆散凉药以治四逆,大承气汤以治少阴,其故又何耶?呜呼,此盖叔和以残缺之经作全书诠次,将传经阴证与直中阴经之阴证混同立论,所以遗祸至今而未已也。姑略陈之。盖风寒之国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皆无定体,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亦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二三经而止者,或有终始只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初入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证者,或有直中阴经而成寒证者,缘经无明文,后人有妄治之失。若夫自三阳传次三阴之阴证,外虽有厥逆,内则热邪耳。若不发热,四肢便厥冷而恶寒者,此则直中阴经之寒证也。自叔和立说之混,使后人蒙害者伙矣。夫太阳受邪,行尽三阳气分,传次三阴血分,则热入深矣。热入既深,表虽厥冷,真热邪也。经云:亢则害,承乃制。热极反兼寒化也。若先热后厥者,传经之阴证也。经云: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是也。故宜四逆散、承气汤,看微甚而治之。如其初病便厥,但寒无热,此则直中阴经之寒证也,急宜四逆辈以温之。经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尚何疑哉!又有日传二经为两感者,传经未终而毙矣。病有标本,治有逆从,岂可概论之乎?曰:阴证之不同,已闻命矣。尝读刘守真书云:伤寒无阴证,人伤于寒则为热病,热病乃汗病也。造化汗液,皆阳气也。遍考《内经》、《灵枢》诸篇,并无寒证,乃杂病也,叔和误入之耳。守真高明之士,亦私淑仲景者,而议论之异又何耶?曰:虽守真之明达,盖亦因《伤寒论》以桂枝、麻黄汤通治寒暑之误而有是说。故叮咛云:天道温热之时,用桂枝汤必加凉药于其中,免致黄生斑出之患。若知此汤自与冬时即病之伤寒设,不与过时之温暑设,则无此论矣。观其晚年悟道,着《病机气宜保命集》,其中羌活汤辛凉之药,以治非时伤寒,其妙如神,足可补仲景之遗亡,何其高哉!夫《内经》言伤寒即为热病而无寒者,语其常也。仲景之论有寒有热者,言其变也。合常与变而无遗者也。所谓道并行而不悖,而反相为用也。此其所以为医家万世之准绳标的也欤。客唯而退,遂请着其说于上云。

治伤寒用药大略

凡证有头疼恶寒,皆是伤寒,无则皆否也,何则?盖伤寒则恶寒,伤食则恶食,理固然也,但在冬时恶寒为甚。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恶寒殊甚。其余时月,虽有恶寒亦微,未若冬时之恶寒为甚也。虽四时皆有伤寒,治之不可一概论也。冬时气寒,腠理微密,非辛甘温不可,故以桂枝等汤以治之。然风与寒常相因。寒则伤荣,恶寒头痛,脉浮紧而无汗,则用麻黄汤开发腠理以散邪,得汗即愈。风则伤卫,头痛恶风,脉浮缓而自汗,则用桂枝汤充塞腠理以散邪,汗止即愈。经云辛甘发散为阳者是也。若夫荣卫俱伤,又非此二汤所以治也,须大青龙汤。然此汤大峻,又非庸俗所可拟也。予亦有代之者。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必宜用辛温散之。

其非冬时亦有恶寒头疼之证,皆宜辛凉之剂通表里,和之则愈矣。若以冬时所用桂枝辛温之药通治之,则杀人多矣。曰:辛凉者何?羌活冲和汤是也。兼能代大青龙汤,为至稳。呜呼,一方可代三方,危险之药如坦夷,其神乎?但庸俗辈所未知也。过此则少阳阳明二经,在乎半表半里,肌肉之间,脉亦不浮不沉。外证在阳明,则有目疼鼻干,不得眠之证,脉似洪而长,以葛根汤、解肌汤、升麻汤之类治之。在少阳,则胸胁痛而耳聋,脉见弦数,以小柴胡汤加减而和之。(本方有加减法。)此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余尝以小柴胡汤加葛根、芍药治少阳阳明合病如拾芥,但不使世俗知此奇妙耳。过此不已,则传阳明之本。为入里。大便作实,其外证悉罢,谓无头痛恶寒也。脉见沉实不浮,谵语恶寒,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干而渴,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乙承气汤选用。或曰:邪既入里而作实,无非大黄苦寒之药除下之,何其用方之杂 也?余曰:传来非一,治之乃殊耳。病有三焦俱伤者,则痞、满、燥、实俱全矣,则宜大承气汤,浓朴苦寒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则有燥、实、坚三证,故用调胃承气汤,以甘草和中,芒硝润燥,大黄泄实,不用枳实、浓朴以伤上焦虚无氤氲轻清之元气,调胃之名,于此立矣。上焦受伤,则为痞、实,用小承气汤,枳实、浓朴除痞,大黄以泄实,去芒硝则不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若夫大柴胡汤,则有表邪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只得以此汤通表里而缓治之。犹有老弱及血气两虚之人,不宜用此。三阳之邪在里为患,春、夏、秋有不头痛恶寒而反渴者,此则温病也。暑病亦然,比之温病,犹加热也,治宜加减小柴胡汤。盖此汤春可治温,夏宜治暑,秋能润肺。又宜升麻葛根汤、解肌汤、败毒散。中暑而渴者,小柴胡石膏汤、人参白虎汤,看渴微甚而用之,无不效。经曰: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

若夫阴证,则别有法,不在此例矣。

伤寒言证不言病

夫伤寒言证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焉。如妇以证奸,赃以证盗,刃以证杀,不容辞而无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肾在人身中,藏而不见者。

若夫口、鼻、舌、耳、目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能知之?盖有诸中,必形诸外。肝有病则目不能视,心有病则舌不能言,脾有病则口不知味,肺有病则鼻不闻香,肾有病则耳不听声,以此言之,则证亦亲切矣。况风寒之中人,受之必有经络部分,一或伤之,本经之证见矣。更能以脉参之,庶无差忒矣。吾故曰伤寒言证耳。如太阳伤寒,为表之表,其经行身之后,从头下至足,则头项痛,腰脊强之证见于项背也。恶寒证亦在表。盖伤寒恶寒,伤风恶风。太阳为寒水之经,凡见恶寒便为在表,最为的当。传至阳明之经,则不恶寒,便不宜发表。如有一毫头痛恶寒,尚在太阳,便是表证未罢,不可攻里。故戒曰:发表不开,不可攻里。此事不明,杀人至速。又曰:凡呕者,不可下。经曰: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攻之为逆。心下硬者,不可下。切宜仔细。阳明经为表之里,其经行身之前,夹鼻络于目,故目痛,鼻干不眠。少阳经行身之侧,为半表半里,始于目锐 ,循胁络于耳,交于膻中两乳正中,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病之易见,盖如此盒饭诊脉以参之。若太阳经则有二证,一为伤寒,一为伤风。脉浮紧,恶寒无汗,为伤寒。脉浮为在表,紧为有寒。表受寒邪而未入里,宜麻黄汤辛甘温之剂以发之。(冬用正药,三时用羌活汤。)此皆有恶寒头痛,为在太阳之表,尚未传入里,通宜发而散之。若在阳明则脉微洪而长,按之皮肤之下,肌肉之间,此非表非里而为在经。或渴,用葛根汤以解肌。少阳经则脉弦数,不浮不沉,在乎半表半里之间,宜小柴胡汤以和之。(有加减法。)此二经者,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也。中之下即肌肉之下,筋骨之间也。脉按之沉数有力,则为热入阳明之本,宜大柴胡汤、三承气汤,看燥结微甚而下之。前之所云恶寒头痛俱通治。脉不浮而沉实有力,此为表证罢而里证具,宜泄去其胃中实热而愈矣。若老弱产虚,或带表证必须下者,皆用大柴胡汤。脉若沉迟,微弱无力,则又为阴证也,宜温而不宜下也,谨之。

厥分寒热辩

或曰: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凡脾胃有热,手足必热,脾胃有寒,手足必冷,理之常也。惟伤寒乃有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之论,何邪?曰:胃寒则手足冷,胃热则手足热,此病之常也。

若夫极则变,不可以常道拘也。盖亢则害,承乃制。火气亢极,反兼水化,故有此象耳。阴阳反复,病之逆从,未可以常理论也。凡经言厥逆,厥冷,厥寒,手足寒冷等,皆变文耳,不可以论轻重。

若言四肢则有异也,亦未可纯为寒证。若厥冷直至臂胫以上,则为真寒无疑矣,急用姜、附等药温之,少缓则难疗矣。谓其寒上过乎肘,下过乎膝,非内有真寒达于四肢而何?然更当与脉并所兼之证参之,庶乎其无误也。凡看伤寒,不可以厥逆便断为寒,必须以脉兼证参之,方知端的。如手足厥逆,兼之以腹痛腹满,泄利清白,小便亦清,口不渴,恶寒战栗,面如刀刮,皆寒证也。若腹痛后重,泄利稠粘,小便赤涩,渴而好饮,皆热证也。宜详审之。

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

同类推荐
  • 御药院方

    御药院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运甓记

    六十种曲运甓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氏医案

    许氏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清元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太清元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喜欢你好多年

    我喜欢你好多年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喜欢着的那个人,他永远不可能喜欢上你,他不曾给你任何一个眼神暗示,不曾对你暧昧对你微笑,反而在你面前无所顾忌地谈及对另一个人的喜欢,那么你,还有告白的勇气吗?这本书收录了十五个短篇故事。是我将对你的执念深藏不露的那些年,写给你的静默无声的情书。
  •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在小小说界里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作家陈勇,已经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为自己的家乡,为年轻人谱写了一曲曲赞歌。作家很多处都描写了老~江河的如画美景。像“此时的老~江河,水天一色,被黑夜融化了”(《鱼鹰》);“雨中的老~江河,一片灰蒙蒙的,这是老~江河最寂寞的颜色”(《水嫂》);“旭日东升的老江河,渔船碧水相映,白云与渔民共影”(《水姐》);“傍晚时分,老江河神奇莫测,气象万千。晚霞的光芒,依然将江面上细小的波纹映得熠熠生辉,几只洁白的鸟儿舒展双翼,自由地翱翔在江天之间”(《吹萨克斯的男孩》)等等,这样描写老江河美景的句子俯拾皆是。
  • 季少宠妻:总裁,你老婆又跑了

    季少宠妻:总裁,你老婆又跑了

    宋言乔知道,自己落入了他设下的温柔陷阱,可是她却管不住自己的心。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大道途行

    大道途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轮回百世终为人,慕阳成了天武大陆唯一的修真者。五行聚,天地开。这是一个缔造传奇的时代,这也是属于他的时代。大道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老公大人,超给力

    老公大人,超给力

    港城轰动,手眼通天的秦五爷因为弄丢藏了五年的宝贝,疯了。三年后“叔叔你好,我叫王胖锅。”小包子替妈咪去相亲,做自我介绍。这时亲爹出场,一把拎起胖儿子:“我还没死你就想找后爹了?”相亲者看着来人,哆哆嗦嗦:“五爷?您不是姓秦吗?”愤怒的小包子晃腿:“我美人妈咪说了我随我爸姓,他叫王八蛋!”夜里,秦五爷噗通跪在榴莲上:“老婆求求你,给儿子改个姓吧!”美人凉飕飕一句话:“谁是你老婆?五爷老眼昏花认错人了吧。”好!一个榴莲不够!再来一个!
  • 雨夜杀凶

    雨夜杀凶

    我见到顾潜鳞的时候是中午十一点。警察局外正下着倾盆大雨,顾潜鳞坐在他那间刑侦队大队长的办公室里,探员林东站在他的面前。我叫卓曦同,是一个侦探推理小说作家。顾潜鳞是我在一次偶然遭遇的案件中相识的,之后便成了不错的朋友,而顾潜鳞也经常邀请我参与他的探案工作。就在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他侦破一起杀人案件的小说,拿到稿费之后便约好请他吃饭,而时间就定在今天中午,所以即使是最讨厌的大雨天,我依然准时来到顾潜鳞的办公室。
  • 黄泉客栈

    黄泉客栈

    夜风凛冽,像是刀锋不断切割着几个前行人的脸颊,带头走在前面的中年汉子扬起头喝了一口酒囊里的烧刀子,才说:“还有多久到?”“本来过了半山就该到那地方了,但这里鬼得邪乎,有点摸不准了。”一个留着鼠须的猥琐男子在后面说。“废物!”中年汉子露出了一排黄板牙,他扫了扫身上的灰尘,落满了一层污垢的衣衫露出了本来面目,竟是一身紫衣捕头的官服,男子身后三人穿着蓝衣捕装,最后一人则衣衫褴褛,手脚戴着铁镣,是一个囚犯。月光微移,照在几人屁股后面,那里有一口黑漆漆的棺材。
  • 天诛道灭

    天诛道灭

    “既然你们要我死,那就一起死吧!”豪华别墅中,一个被逼迫到极限的年轻男子,神色中满是疯狂!“献祭!我凌渡虚以灵魂为祭!召唤伟大的远古神袛之力!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轰隆隆!”一片充满着无尽星辰,被无数神袛膜拜的神国中央,一个身着青袍的男子,瞬间睁开了眼睛。星辰日月,在他双眼睁开的刹那,黯然失色。“青天在上!”……天诛书友群:14613340,欢迎大家加入。【乘风御剑新书发布,已完成剑噬天下、无上真身、星神祭、求败、一剑凌尘、纵剑天下,以及传记诸天祭等多部小说,信誉保证,诚邀诸位继续品阅。】
  • 溯江而上,顺流而下

    溯江而上,顺流而下

    钱塘江在浙江省内古称之江、浙江、渐江。这三个命名中,我更喜欢之江两字。它曲折却又不乏舒展,简单又深具诗意。之江源头在哪里?自杭州始,倒溯之江流域,自地图上看,这条江在建德的梅城镇茅草垄村有个三江汇合点,这三条江是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在此汇合。若追溯新安江源头则是安徽休宁县六股尖的冯村河。而追溯兰江上游则是衢江(另一支流是乌溪江)—常山江—马金溪—直到齐溪镇里秧田村的齐溪。从建德的梅城镇茅草垄村兰江与富春江(桐江)的交汇点上溯到常山齐溪镇里秧田村莲花尖,流程250余公里。在流程上新安江上游全长比兰江上游全长长了60公里。
  • 星河深处初半夏

    星河深处初半夏

    “dawn”是电竞的神话,是所有电竞粉崇拜和信仰的人。可在一天之内,关于“dawn”的所有赛事都消失不见,“dawn”就这样被人们所遗忘,可那份信念依然在他们心中烙印,似乎那个曾经夺下数次世界电竞赛冠军的“dawn”依然在身边。而T盟战队却在那时再此燃烧起人们心中那颗热爱电竞的心,“dawn”回归又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