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1500000014

第14章

第十释异门

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真照夜途之长炬。截苦海之轻舟。诸师所发。已无余蕴。但诸经中。随时立教。逗根说义。时有差别。致生学者疑畏。今略为拈出。博采诸论。附以管见。会归一处。以便参攻

一刹土远近释 二身城大小释

三寿量多少释 四花轮大小释

五日月有无释 六二乘有无释

七妇女有无释 八发心大小释

九疑城胎生释 十五逆往生释

一刹土远近者。问大小本经。皆云西方。去此十万亿刹。观经独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二说谁正。释以远近无定故。故言亦远亦近。何故。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至某方几城几刹者。是从色身建立。身相虚故。是故所计方向道里。亦皆不实。不得言谁近谁远。如滇人言燕地远。是从滇计故。燕实无远。齐人言燕地近。是从齐计故。燕实无近。又如十步之地。蚁子即远。大象即近。不应言远是实。何故。是地不当从蚁计故。亦不应言近是实。何故。是地不当从象计故。又则计十步者。亦非是寔。何故。是地既不从蚁不从象。亦不当从人计故。智度论曰。随世俗所传。故说有方。方实不可得。问曰。何以言无方是方亦有亦常。如经中说。日出处是东方。日没处是西方。日行处是南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日有三分合。若前合。若今合。若后合。随方日分。初合是东方。南方西方亦如是。日不行处是无分。答曰。不然。须弥山在四域之中。日绕须弥。照四天下。郁怛罗越日中。是弗婆提日出。于弗婆提人。是东方。弗婆提日中。是阎浮提日出。于阎浮提人。是东方。是实无初。何以故。一切方皆东方。皆南方。皆西方。皆北方。汝言日出处是东方。日行处是南方。日没处是西方。日不行处是北方。是事不然。问曰。我说一国中方相。汝以四国为难。以是故。东方非无初。答曰。若一国中日与东方合。是为有边。有边故无常。无常故是不遍。以是故。但有方名而无实。是则方所尚不可得。岂有程途。然亦不废方所及程途故。何故。以不当从阎浮提计。亦可即阎浮提计故。如日虽非东西出没。亦可言东出西没故

二身城大小者。问声王经曰。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观经曰。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今计一海八万四千由旬。四海合三十三万六千由旬。身过其眼五百六十万由旬。计所住城。尚少于眼三十二万六千由旬。何况其身。不应身城悬绝如是。释海东疏中。亦有此问。疏曰。彼佛有众多城。随众大小。城亦大小。大城之中。示以大身。小城之中。现以小身。声王经言。十千由旬者。是与声闻俱住之城。当知。佛身相当而住。观经所说身高大者。当知。其城亦随广大。与诸大众俱住处。故先德云。法华中净光庄严土。唯演顿故。净名中众香佛土。纯菩萨故。所以彼佛但现高大之身。若安养土。顿渐俱谈。声闻菩萨。共为僧故。故使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之相。三十二相。通于生法。大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法身。大乘贤圣。方得见也。是故应以藏尘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藏尘尊特身。应以八万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八万尊特身。应以三十二尊特之相得四益者。佛为称机。现三十二尊特身。如毗卢遮那。声闻视听。隔于对颜。不妨菩萨。更见大身。何故。佛身随所被机。大小如日光随隙分大分小。而是日光无大小故

三寿量多少者。经云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又云。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既当入灭。即是有量。释。先德云。藏通补处彰佛有量。别圆补处。显佛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更无彼此。迭相见故。同一法身。一智慧故。菩萨机忘。如来应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前佛定灭。后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乃释云。若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众一故。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众多故。故知。全法界身。非生非灭。岂得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既非生灭。无量义成。且净佛刹中。摩刹水树。皆是佛身故。经中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智度论曰。众生甚多。若佛处处现身。众生不信。谓为幻化。心不敬重。有众生从人闻法。心不开悟。若从畜生闻法。则便信受。如本生经说。菩萨受畜生身。为人说法。人以说法希有故。无不信受。有人谓畜生。是有情之物。以树木无心。而有音声。则皆信受。以是故。水树禽鸟。皆是佛身变现故。若佛寿量有尽者。道场国土。及诸水鸟音声。亦应有尽。若有尽者。不应有补。若无尽者。不应言灭。如虚空分齐。非有分齐。非无分齐。以不思议智。照之可得

四花轮大小者。小本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观经云。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大本云。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夫人世车轮。大不逾丈。纵复轮王千辐金轮。纵广不过一由旬何得大小相悬乃尔。释花轮大小。亦如身城。以众生机有大小故。身城水树。现有大小。莲华亦然。如初地化百佛刹。见佛百叶花。二地化千佛刹。即见千叶。三地万叶。四地亿叶。五地千亿。六地百千亿。七地百千亿那由他。八地百千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九地百千万亿阿僧祇国土微尘数。十地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微尘数。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见花亦尔。非是花有大小故。尝闻僧言。海边有阿育王舍利塔。众生见者。光明各异。有见无光者。有见光如细豆许者。有见如枣炬者。有见如指顶大者。有见大如斗者。如斗者千不一见。众生同一肉眼所见尚异。何况菩萨声闻。乃至人天等。功用悬绝。所感花轮。焉得不殊。如此土中。刹利贵种。飞楼杰阁。遍满城邑。寒微茕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不应难言大小悬殊。何故。是自福德所招故。宝池花相。应亦如是

五日月有无者。诸本或言。日月虚空。或言处空。而不运转。或不言有无。或直言无有。又经曰。彼佛光明普照佛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映蔽日月。诸声闻众。皆有身光。能照一寻。菩萨光照。极百千寻。二菩萨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虽有日月。如爝火之处太阳。岂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应无昼夜。何故。经言。昼夜六时。及与清旦食时等事。明知。亦是权说。借此昼夜。喻彼时分。非为实事。且昼夜往来者。是众生心明暗倾夺。感有此相。故净佛国土。不应有此。如忉利而上。尚不假明日月。何况极乐。纵令有者。亦是彼化国众生。色空见未尽。现有如是日月相故。而实佛土。无有日月。如大论曰。释迦文佛。更有净国土。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亦有不严净国。如释迦文佛。此随机感说。亦不妨说有故

六二乘有无者。问天亲菩萨无量寿偈曰。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乃至不闻二乘名。何况有实。是诸经中皆言。国土声闻不可称量。何故释。先德云。二乘生者。皆是临终。回小向大。以习小功深。闻佛所说。及风柯水响。皆演小故。暂证小果。渐次增进。至菩萨位。非是住小。是故说无二乘者。有二义。一是决定二乘不生。是寔无故。二是不住二乘。是毕竟无故。辟如二人同官郎署。一人官止于此。一人将迁。止郎署者。可以称郎。以无后官故。将迁官者。不定是即。以即毕竟改故。以是故净土不得言有二乘。以毕竟至菩萨位故

七妇女有无者。声王经中。阿弥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无女人。释。此亦化作。如化鹦鹉。海东疏曰。声王经。说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有父母者。是变化女。非寔报女。又复虽有父母。而非胎生。实是化生。假为父母。如彼经言。若四众能正受佛之名号。以此功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住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花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当知。父母假寄之耳。或说。声王经中。说有父母。是显彼佛所住秽土。是义不然。何故。彼经既说宝莲化生。又言。二菩萨侍立左右。此等悉是净土相。不异观经所说故。当知。彼经所说。提婆达多及魔王等。悉于净土。变化所作。不由此等为非净土。如化畜生非秽土故

八发心大小者。魏译三辈之中。皆有发菩提心。观经下品。直言十念。诸经互异。今欲知会者。诸经皆是发大菩提心。以为因故。何故。若是最初无大因者。其人虽复经耳。亦生疑难。何得顿闻顿信。是故当知。下品十念者。亦是宿植大因。后生退堕故。其临终遇善知识。如旱苗得雨。萌芽顿发故。若无因者。知识尚不得遇。何况信受。如聪慧贵游之士。多有愈闻愈不信者。即知。一闻顿念。非是小缘。不应以一生作恶。便谓此人无大因故。经云。世间人民。得闻阿弥陀名号。若慈心喜悦。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是累世尝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尝为菩萨。是故不论颛愚黠慧。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善根。发大菩提心故。何故。所谓善根者。不专言智慧。若复无根。如种焦谷。岂有芽出。如世间弈棋小事。有无知贱流。顿学顿精者。有智士习之。终身居末品者。即知是因。小枝无因。尚不得入。何况大法。是故若有信是希有难信之法者。是人即是大心菩萨故

九疑城胎生者。元魏译曰。若有众生。堕于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以此因缘。于五百岁。处花胎中。犹如苑观宫殿之想。不见佛。不闻法。是名胎生。魏译曰。不了佛智。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是故胎生。宋译曰。众生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妄生分别。深着世乐。人间福报。是故胎生。王氏本曰。若有众生。修诸功德。愿生彼刹。后复疑悔。不信有彼佛刹。不信作善得福。其人虽尔续有念心。暂信暂不信。临命终时。佛乃化现其身。令彼目见以心悔故。其过差少。亦生彼刹。是谓胎生。今按前二译。但不信自性。不了佛智。名胎生故。宋译则直言修善求生人天者为胎生。极乐国中。无胎生故。若王氏。则又以不信佛刹。不信罪福。暂信暂不信。为胎生。异前译中。闻名起信。及修习善本。二种往生。大约净土中。略言九品。广言千万品。亦不能尽。如今生人中者。种种福报。种种罪业。各各不同。是故诸译。虽互异。皆为实语。就中元魏译。旨趣尤奥。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顿了自心。不从他得。以入悟方能脱疑。是故未悟而修。终隔疑胎。胎以裹蔽为义。未悟之人。诸障未彻。合得是报。此等当在中下下上品摄。何故下品后二种。经历六劫十二劫。方得花开。此但五百岁故。若如王本。则信佛猛利。未若最后二种。又所生在其刹边地。不应五百岁得见佛故

十五逆往生者。大经曰。唯除造五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观经则五逆十恶。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当知。大经拣五逆者。以诽谤故。何故。入净土以信为导师。诽谤是信之贼。如水无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不能容故。如风无所不入但不入石。以石自不堪入故。诽谤之人。烧正法如猛焰。障佛智如铁壁。是故法海慧风。无因得受。观经。拣诽谤不拣五逆者。义同文异。以五逆虽至恶。尚无决定不信之见。不应拣故。然有大心之人。始或不信。后因启发。猛省前失。如韩昌黎。始斥佛骨。后归依大颠。张无尽。初诋佛书。欲着无佛论。后观净名经。大有省发。卒为宗门龙象。尤是法中希有之事。是故儒林英特。或有谬听先入。误谤佛法。但速图改悔。即是盛事。不应以谤为障难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爱情微微凉

    爱情微微凉

    她穷尽一生爱着的男人,却将她打入了爱情的万劫不复之地。“顾凉辰,我怀孕了,你的。”“就算是我的种,也给我马上打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本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市,1981年河北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乡文化长和县政府秘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
  • 千金为聘

    千金为聘

    前世,她穿越而来,才智过人,却失算人心,错将鱼目当珍珠,屈打而亡;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穿越的那一刻,暗暗发誓,上辈子负她害她之人,定要血债血偿!父亲伪善,卖女求荣,断你财路,毁你命根!后母虚伪,嫡妹蛮横,庶妹阴险,撕毁美人皮,送你们上绝路!渣男竟然敢求亲!好,拿起金算盘,十座玉山、百家店铺、外加千两黄金!原以为吓怕求嫁之人,却没有想到一个男人许她千金为聘,乱了,全乱套了……新书《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火热连载中,希望筒子们多多支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片龙鳞

    我有一片龙鳞

    他无意间获得一片龙鳞,拥有了超级体力,百毒不侵,内部自成空间,从此走上了户外探险的直播之路。深海,原始森林,流传着诡异传说的无人之地,都将划入他的探险名单中。他的探险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探险界的第一人。
  • 第一偏宠

    第一偏宠

    她以为,在娘亲离开的那一天,她便已经失去了一切,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的身后,还站着太多太多心疼她的人,不论她怎样阴狠毒辣,也不管她是否无情无义,他们始终相信她,并给予她最大的宽容与宠爱,甚至为了她的心愿,为了她的自私,为了她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什么也不问,给她一人以偏爱。顾晓捂着胸口,源源不断地鲜血地从胸口流出,看着眼前那张挂着阴狠的笑容的脸,顾晓嘴角轻扯,耳边厮杀声还在不断地传来,她嘴角微张,声音却极小,那人听不清,头微微垂下,愈发贴近顾晓,顾晓眼睑微垂,手心握着的最后一颗丹药被捏成粉末,趁着她的靠近一把洒向她的眼睛:我怎能将你留下,成为他的负担......
  • 心如渊海

    心如渊海

    我的母亲总说:“大海是生命之源。”万物有始有终,生命既源自于海,便也消亡于海。在我十二岁生日的那年,父母为我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海上生日宴,我们高兴的乘着轮船徜徉于大海之上,从星空往下看,像极了一叶扁舟的旅行。可谁也不曾料到,船会沉。后来海水淹没了整个船身,是父母让我先一步上了救生艇,我才逃过一劫。再次上船,是十年后,那时候我是作为宋言的女伴,参加了一个晚宴。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男人,一个像书里走出来的儒雅公子,他无数次的闯进我的视野,带着浅浅的笑靥。我被他的温柔和优雅所打败,甘之如饴。只是我没有想到,遇见他,仅仅是一场阴谋的开始……(先甜后虐,慎入。)
  •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记录了徐国良从普通士兵到大校,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过程:当战士时下粪池掏粪,忍受恶臭的沼气;当班长时,十天练就爬杆技术;当指导员时,长年坚持睡班排,与战士同训练同劳动,身先士卒;当团政委时亲率部队抢险救灾,一夜行军八十里;当警备区政委时,率先改革干部提拔制度,使基层官兵有了干部提拔的推荐权、表决权,增加了干部提拔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