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4300000003

第3章

焦炷辯惑

通教乾慧焦炷根性判攝誠難今昔人師互相拒執今憑經論考究諸文用判指歸啟發蒙學分四初示文二疑難三伸釋四料揀。

初示文者

經出大品論出智論如常所引玅玄問云大論三處明初焰約別圓皆取發真為初焰通教何意取乾慧為初焰答別圓各逗一種根性故用發真為初焰通教為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含容取乾慧爾若鈍者八人見地是初焰利者於乾慧即能斷結故是初焰問利人應無十地答備有以根利故不制位爾。

二疑難者

通教乾慧焦炷若以三通根性如何判之若是因果俱通當教之人應在八人見地斷惑不應乾慧地中斷結始曰因通果不通被接之者上根三地四地方論被接竝無一人在於初地若是因果俱不通者亦不應在通教焦炷進退無從如何判攝。

三伸釋者

初師云若明通教以名摩訶衍故須曉含容之旨此有於二一者名含容二者義含容名含容者摩訶衍梵語也含大多勝語既含三一言摩訶衍者。

實通別圓三教之都名也二義含容者於中又有二義一者機教含容二者經論含容乃非被接及藉通人直是衍門三教故云通別通圓專據玅玄及四念處含容之文評曰精義無二至當歸一若但云含容則義無所歸且通教焦炷於三通中必竟是何根性進退無從規矩咸失次師囗囗囗囗文乃有標釋結三標云通別通圓囗囗囗別圓因果皆與通異等凡涉一板許也文末結云此是通教通別圓之義於釋文中引三文為證第三乃引焦炷文也此藉通人明如日矣玅玄中通教為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等秪由直爾別圓各逗一種根性唯此通教兼含別圓二根性並本一人故云含容爾評曰既在乾慧斷惑如何得是因果俱不通人況焦炷者具歷十地豈得判云是藉通者不曉文理強生穿鑿爾或有判為借別名通若是借別名通三借之中為屬何借不假委斥是非可見今正意者且通教乾慧明焦炷三根通性如何收攝當知須通被接及通當教兩種根性葢緣大師玅玄位玅中釋通教竟後料簡中先問通教八地破無明將別接通答之次即問云別圓皆取發真為初焰通教何意取乾慧為初焰便即答云別圓為逗一種根性故以發真為初焰通教為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故含容取乾慧大師問答之意焦炷須通被接及當教者據通教斷見正在八人見地由通教根性之多有利根菩薩於乾慧伏道位中便能斷見所以大師判云通教為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故含容取乾慧既云多種根性又云別圓入通驗知須通被接根性明矣若爾且玄文中秪云所謂別圓入通故含容取乾慧如何秪通被接不通藉通開導人耶答既云乾慧焦炷秪可通乎被接不可通乎藉通開導何者葢緣藉通開導人在前教中不曾斷惑便歸後教如輔行云若從乾慧性地來者別教十信圓教五品驗知藉通開導人於前教中不曾斷惑所以不通藉通開導人也若然者被接之人最極利者上根秪應三地四地如何乾慧焦炷亦是被接耶答玅玄既云利者乾慧斷結鈍者八人見地且八人見地尚得云是上根被接況在乾慧伏道斷結豈不得是被接根性耶不可將通教正斷惑位而妨乾慧利根被接也次乾慧焦炷亦通當教因果俱通人者因妙玄位妙云利者乾慧斷結鈍者八人見地因此遂即問云利人應無十地耶答備有已根利故不制位耳荊溪點云問利人應無十地等者利人既於初地斷見應二地至四地斷思六七地成佛豈無十地耶準此玄籤問答之文利人既具歷乾慧等十地成佛驗知乾慧焦炷須是亦通通當教中因果俱通人也得此之意乾慧焦炷須通被接及以當教義有二途應須兩存。

四料揀

問乾慧焦炷須通被接當教兩種根性者且秪一乾慧斷結如何見得須通被接當教兩種根性耶。

答斷惑位次雖同不妨自有利鈍接不接異且如通教秪一八人見地斷見上根至此三地四地受接當教至此不受接名如荊溪云利者爾前接入中道鈍者直至法華方乃被會驗知乾慧斷惑雖同不妨利鈍接不接異。

問乾慧焦炷既通被接當教兩種根性且當教乾慧不受接人與八人上根受接何者為利若云八人受接利者大師自云利者乾慧斷結鈍者八人見地若云八人受接者鈍荊溪那云利者爾前接入中道鈍者直至法華方乃被會。

答自有接不接分利鈍自有斷惑前後分利鈍。

問若不許焦炷是借別名通者何故止觀破思假中先明通當教次明借別名通於借別名通中別為菩薩立忍名天台問云三乘共斷其義已顯用何為據更獨開菩薩地耶。

答大論三處判焦炷有三種菩薩斷惑乾慧是伏道尚得為初焰今取八人真斷為初焰有何不可若據問意自問通教已有三乘共位其義已顯何故更獨開菩薩立忍答中却引大論三處焦炷之文為答莫也。

乾慧焦炷是借別名通耶。

答文顯義顯人猶不知焦炷之人自於乾慧斷結若借別名通八人地方斷見位次進否不同那云焦炷是借別名通今止觀乃是況釋之文問意者葢由通教已有十地何故復借別位以名通教獨開菩薩之位是以天台即引焦炷況云大論三處焦炷亦皆是菩薩之位乾慧伏道尚得為初焰今取八人真斷為菩薩斷惑位有何不可此是大師將大論焦炷況釋借別皆是菩薩之位如何便謂乾慧焦炷即是借別名通。

借別名通

通教三借經論所出不同疏記伸明伏斷位次進否佛世滅後化意幽玄文相該羅古今莫辯今試明之科分四意初究所出二辯佛世三明滅後四釋疑妨。

初究所出者

經出大品論出大論祖文所出在止觀第六破思假中妙玄第四位玅之中備引經論之文以明三借之旨茲不委出至下伸明。

二辯佛世者

然佛世中須明借別名通此為何意況通教中自有十地何須借別舊云通教須借別者以由大品之中佛為別機正說別法通機忽起如來即將別法以對通機說之斯葢佛世借別名通其意如此爾評曰若將別法對通機說者莫也如來差機說法不善鑑機作此說之誠難取信今謂通教雖有十地須借別位者皆是如來悉檀赴物俯順物機其由機緣宜將別法作通說之佛智鑑知為機故說借別名通良在茲矣。

三明滅後

二初明止觀借意二明玅玄借意初明止觀借意者止觀因明四教破思假有四一三藏家破思位二通家破思位三別名名通家共位四別名名通家菩薩位然止觀借意正為伸通經論故如輔行云此是大師伸通經論有此判者屬借別名名通位也何者若定屬通不應地前而立伏位若定屬別不應行向屬四善根乃至四地共斷見惑亦復如是故立此式示後學者使古今異說泠然可見以此究之佛世悉檀被物故借止觀為伸通經論故借然止觀明借究其開章二三莫辨如何明之舊云止觀具有三借初借一教始終五十二位三乘共乾慧外凡為十信性地內凡為三十心八人見地是別初地等次單借十地亦是三乘共如止觀云若借此別名判三人通位者則初地斷見惑等輔行點云若借下單借別十地名通十地三借一教始終別為菩薩立忍具有三借其文顯矣復自疑云既有三借何故止觀前開章中共有四科初二科明藏通當教破思假未論借別於第三第四二科秪明兩借者何即自答云據止觀文須論三借葢緣前之二借雖借一教始終及單借十地並是三乘位故同為一科不開為兩評曰天台開科秪有兩借何云三借不究開章致茲錯說初借既借一教始終三乘人共何須又借十地三乘共耶此有兩失待下正意自見其非今明正意者究其止觀開章乃有四科初三藏次通教三借別名通家共位四借別名名通家菩薩於第三借別科中乃云三借別名名通家共位四借別名名通家菩薩位止觀明文秪是兩借初借一教始終三乘共次借一教始終別為菩薩中間一節既不別標大科驗非一借所止觀云若借此別名之文但是判上借一教始終斷惑位次故止觀云若借此別名判三人通位者初地斷見惑二地斷欲界一兩品思三地斷六品思乃至結云例前可知既是判一教始終斷惑位次秪在前第一借別名通共位中攝文旨泠然開章顯著何得謬言須明三借今為點出其義照然二明玅玄借意者妙玄因明位妙引妙經三草二木以明六位正明小樹位即是通教三乘之位先明三乘共十地位次簡名別義通故有借別名通文也且妙玄明借究其開章一借二借意稍難知舊人判云妙玄乃有二借文中顯云初就三乘共位中菩薩別立忍名而義通此是初一借二用別教名名別義通是第二借初乃單借十地就三乘共位中別為菩薩立忍名次借一教始終單為菩薩立忍名兩借明矣評曰若其兩借皆為菩薩立忍莫也繁重不原文旨自任臆談今為出之使無疑壅究其開章秪有一借何者初就三乘共位中別為菩薩立忍名而義通此之一科即是當教三乘共位別為菩薩立忍則非一借次科用別教名名別義通方是借義如文云二用別名名通者即是十信三十心十地之名也鐵輪位於通義即是乾慧地伏忍也三十心即望性地柔順忍等此則方是正明借別名通以此究之秪有一借不可固違。

四釋疑妨

問止觀中借別名通家共位乃借一教始終三乘人共及乎妙玄用別教名名別義通亦借一教始終何故別為菩薩不通二乘者何。

答兩處化意不同若止觀借一教始終通三乘共者斯葢佛世法輪之下被機而說由通教三乘中自有此一種根性宜聞別教始終之法佛即為說俯順機緣若玅玄正為菩薩立忍故借是以唯在菩薩不通二乘況通二乘不立忍名當知忍名從菩薩立一教始終別為菩薩也。

問妙玄借一教始終但歷一地斷見如文云八人見地即是初歡喜地何故止觀借別始終而經三地四地斷見者何如文云八人為初地十五心為二地十六心為三地此三地皆不出觀而斷見惑四忍為初地四智為二地比忍為三地比智為四地此四地皆不出觀而斷見惑彼此皆借一教始終所明斷見歷位不同者何。

答所出不同根性有異若妙玄但歷一地斷見者出大品經如玅玄引經證先示其意八人見地即是初歡喜地得無生忍故大品云須陀洹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若止觀具歷三地四地亦出大品根性有定不定異妙玄一地斷見者是定根性止觀歷三四地者是不定人如輔行云四別名名通菩薩位者此單約菩薩故修觀斷見不定也。

問止觀明借別名通正用三地或以四地而斷見惑古師亦用三地或四地斷見何故妙玄破古師云通教見地本是無間之道不出觀證須陀洹豈得初地斷見乃至三地或云四地耶古師斷見亦用三地或四地與今宗同大師何意全不許耶。

答今家借別名通雖然具歷三地四地斷見乃是別教歡喜等三地四地具如止觀單為菩薩借中說古人不曉乃謂通當教中乾慧等三地四地斷見所說之義既乃教旨位次不同有此不便妙玄故即破云但通教見地本是無間之道不出觀證須陀洹豈得初地斷見乃至三地或云四地耶古人既不合將通當教乾慧等三地四地斷見又是出觀有此二失故為所破豈與今同。

問三地四地斷見正是通當教止觀何以判作借別名通而斥古曰此師不解經意今言經借別義顯通耳若爾既不許古師通教用兩地斷見者且今家明通教斷見復用三四兩地又與古師斷惑何異耶。

答今家若就通當教論正是三四兩地斷見止觀破古判作借別名通者即不是通當教八人見地兩位乃是大品經中借別名通經文從歡喜地至第三四地古人不曉此經是借別名通謬判為通當教故止觀遂即破云此師不解經意何以得知是借別名通經文故輔行點云若定屬通不應地前而立伏位若定屬別不應行向屬四善根乃至四地共斷見惑經說如此是借別名通古師判作當教是以為今所破。

二即習氣

原夫習氣言者乃是正使餘殘名義體相所出經論委說已明雖以諸家章藻紛然盡以三家之習為要其如二即之義未能造其淵源今陳短見略分為三初辯塵沙即習次辯無明即習三料揀釋疑。

初辯塵沙即習

三初徵問次敘斥三今意初徵問者三惑習氣其義已定復明塵沙即習者何然塵沙既不牽生又非障理何須論其即習之義又復塵沙即習當時如來法輪之下被機之相其相云何耶次敘斥者玅宗云淨名中斥身子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畏生死故五欲得便既畏生死乃指塵沙為結習耳評曰淨名疏顯云天女呵云若於佛法有分別者為不如法既有分別則是見惑又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故有思惑文旨泠然身子去華是別見別思何云是塵沙耶三今意者所明塵沙即習此約菩薩對二乘說若在菩薩邊說是塵沙在二乘邊將塵沙作習氣說正是覆相耳如羅漢不識赤鹽之事羅漢不識乃是塵沙覆相乃云習氣未盡是故不識由是知之於聲聞人說為習氣大乘實說習即塵沙如大論云聲聞經中說為習氣大乘實說習即別惑斯之謂矣。

次辯無明即習

四初來意次立疑三異解四正途初來意者一家所辯無明即習者何葢由大論中云聲聞經中說為習氣大乘實說習即別惑又止觀云於小乘中習非正使大乘實說習即別惑然大論因見淨名經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之文是故乃云大乘實說習即別惑緣為二乘之人但斷正使不斷習氣所以論文得其大小兩乘化意故作此說致使今宗學者故有無明即習之說良在茲焉次立疑者身子去華迦葉聞琴起舞然此二人皆是無明別惑所動何故迦葉知是菩薩淨妙五欲身子不知者何又復迦葉既聞琴好樂起舞何以身子嫌惡去華如此好惡不同者何三畢解者或曰知不知者以由聲色不同有詮辯無詮辯異故迦葉起舞是聲塵有詮辯故知身子去華是色塵無詮辯故不知若二人好惡不同附其宿習以說迦葉前世甞為樂官今生故聞琴起舞身子過去曾作毒蛇故惡華嗔毒猶在次曰二人行力有淺深故迦葉頭陀既久行力功深故知是事身子但樂多聞行力猶弱是故不知若以好惡不同者身子乃是分別生死涅槃則屬別見迦葉聞琴起舞乃屬別思既然見思不同是則好惡有異此之二說自昔先達皆作此見若知今意義則不然至下點之諸滯自遣四正途者究其二人大旨非謂二人好惡不同知不知異若迦葉聞琴起舞豈唯一人迦葉十二頭陀苦行尚乃起舞況諸聲聞迦葉起舞諸聲聞亦然今但舉迦葉者且以迦葉為言端耳如大樹緊那羅經云弦歌一動聲振大千須彌山王涌沒低昂一切聲聞皆從座起猶如舞戲既云一切聲聞豈秪迦葉若身子去華者何獨身子一人身子智慧第一尚乃去華況諸聲聞身子去華者諸聲聞亦爾今但舉身子者且以身子為其言端如淨名經云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既云一切弟子豈秪身子得此文意知則俱知不知則俱不知好則俱好惡則俱惡以由皆是別惑所動故今且舉迦葉身子二人頭角之者以為言端耳。

三料揀釋疑

問大論云聲聞經中說為習氣大乘實說習即別惑此約大教覆相二乘人說故有無明即習若爾俱舍那云塵沙即是習氣又正理論云故不染汙無知亦名習氣且此二論皆是小乘秪應談其習氣如何却談即習莫違大論文耶。

答此之二論雖是小乘既是法華開顯之後說則不妨若在佛世被機故則不可云其即習有妨方等覆相化意故。

問身子為華所著如來覆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迦葉聞琴起舞而不覆相作習氣說者何耶。

答雖皆別惑好惡不同故有覆相不覆相之別若迦葉聞琴既好樂起舞故不覆相若身子為華所著嫌惡其華謂不如法故盡神力不能去之所以如來覆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

問塵沙既不牽生障理何須覆相明其即習耶。

答雖不牽生障理而須覆相者以由塵沙是其別惑二乘若知見思之外更有塵沙別惑則憚教不受有妨鹿苑化事故須覆相。

問方等迦葉聞琴起舞大海揚波須彌低昂還實動否若不動者文旨顯然若其實動須彌山入水八萬四千餘繕那出水亦爾安得動耶。

答或曰實動以由一切山河大地冥暗色空皆是八識心之所造如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畫師即無明心也如此之說義恐不然今謂還是不動緣二乘人至方等會事識已亡業識當情坐無明頭自見其動若諸菩薩及凡夫等所見山河還是不動例如世人怯弱氣運見屋倒轉佗人見之實不曾動其例宛爾。

問身子去華既有分別正是別見淨名那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故有思惑耶。

答雖有別見別思二名其體是一心有分別謂之別見華所著身故曰思惑是故疏云若於佛法有分別者為不如法既有分別則是見惑又云結習未盡華則著身故有思惑一往分之故有二名其實別見別思其體是同皆無明耳。

合身尊特

光明文句因釋經中佛住廣約四教伸之至通教佛乃云丈六尊特合身雙住真中由此一文古今異論非但部教化用幽微抑亦合身之相難辯先達說者雖多盡是逐文生解今欲抉其眾滯科分四意伸之初部教偏局次敘斥舊解三正示合身四料揀釋妨。

初部教偏局者

大師光明疏云丈六身佛住真諦也丈六尊特合身雙住真中尊特身佛雙住俗中法身佛住中道也應先疑云若據天台七疏通經唯光明文句說合身尊特不於諸部中明者何且四教中唯通教中明合身義其餘三教不明者何須知大師釋諸經部化用不同且如法華及十六觀經獨一圓教涅槃雖四非但四教俱知常住前之三教即施即廢淨名雖四以大斥小且無序分請觀音疏但明菩薩因行別行玄疏純一圓實驗知大師雖釋諸經皆不可明合身之義唯此光明四教並談故釋此部明佛住理以辯合身然四教中唯通教說者葢緣此教大乘初門正通實相傍通化城是以通佛所住之理雙住真中能住之佛是故須明合身之義餘之三教既無此意合身之義是則不論。

次敘斥舊解者

且徵問云今來通教大師謂之丈六尊特合身佛未審合身之相其相云何耶初師云通教合身之義見但空者唯覩丈六見不但空者乃覩尊特此約利鈍兩機所見不同是故須明合身之義評曰且鈍根見但空者唯覩丈六還見尊特否若見尊特那云唯覩丈六若云不見那云合身利根見不空者例此可見次師云若通教合身正當衍門被接之者因聞中道法性之理是故如來於劣應上為現勝相令尋此相而得法身故法華疏云帶老比丘像現尊特身即通教佛相又曰若尊特佛與丈六佛共放光者通義也所言合者葢言一身雙現兩相非謂即劣是勝評曰若謂劣身之上現起尊特身謂之合者且未現時唯見劣身不見尊特若現起了唯見尊特不見劣身還是單見合義何在三師云應知合身所見者在正接時耳如通教八地聞中九地修中既未證中歸於後教是以由存當教所證真諦之解故見生身復能聞修中道有業識解故見尊特秪一佛身真中兩解交際在懷是故佛身雙含兩相故名合身評曰既聞中點示已屬後教之人何故復存通教之解尚見生身況復灼然要見合身尊特之相宛同戲劇之談安足議耶。

三正示合身者

當知通教但有合身之名義不可求其合身之相狀也此由吾祖光明疏中因釋經中佛住兩字約四教釋至通教佛乃云丈六尊特合身雙住真中由此通教乃大乘初門此教有其近遠兩通正通實相傍通化城正為菩薩傍為二乘餘六是摩訶衍故此教利根菩薩受別圓接於空見不空有此諸義所以教主雙住真中故曰合身吾祖天台得此通教教旨之義是故須明合身尊特人不曉之欲求其相者遠矣但由教旨化意不明致生錯解若得此意其義皎然。

四料揀釋妨

問今明合身尊特正約通教是大乘初門有利根菩薩受別圓接故明合身尊特何故文句明四佛成道至通教乃云帶老比丘像現尊特身若爾通教佛祇斷習氣如何能現尊特身耶。

答雖約四教增勝以說異於三藏八十老比丘身還取通後別圓義說故云帶老比丘像現尊特身非實有也。

問通教凡明尊特為約四正說耶三接說耶若是四正通當教中不詮中道並無尊特之名若是三接四教儀中明通當教始終十地至第十地那云機緣若熟以一念相應慧頓斷殘習坐七寶菩提樹下以天衣為座現帶劣勝應身成佛耶。

答此文雖約四證今云帶劣勝應者此約通教大乘初門取通後義教旨說耳。

問文句云帶老比丘像現尊特身四教儀帶劣勝應身此之二文與合身尊特同異云何耶。

答文句等文釋佛成道乃有四教增勝不同故有帶老比丘現尊特身別光明合身釋佛住理通佛既乃雙住真中能住之佛須約丈六尊特合身而釋兩處文旨生起不同用與有異。

問別佛雙住俗中此俗為建立俗生死俗耶生死俗乃為所破建立俗菩薩所住出假化物皆非佛住此義云何耶。

答別佛所住俗諦此非生死之俗亦非建立之俗乃三諦中俗諦耳以別教中有其教證二道地前是俗登地是中是以別佛雙住俗中。

事理二定

經云如來遊於法性疏中乃曰出敘經王由是定有事理之疑說有入出之妨今輙考論梗槩科分四意伸之初經疏相違次敘疑異解三正判事理四料揀釋妨。

初經疏相違者

然金光明一經為是定中說出定說若謂出定者經云遊於法性正是入定說經若是入定疏云入遊法性出敘經王於此二途如何判耶當知此經還是在定而說經中既云爾時如來遊於無量甚深法性豈非是定中說若無量義經乃說後入定如云佛說此經已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若法華乃先定後說經云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唯此光明與諸經異一經始終在定而說如疏云一經首尾出定中說又此經末菩提樹神方請出定唯願世尊為我現身爾時世尊從三昧起而讚歎言善哉善哉等自非在定不應經末請佛現身若爾新譯經中序品何云爾時薄伽梵於日晡時從三昧起莫是出定而說是經須知此經在定中說今新譯經云出定者附前三教偏機所見若圓人所見始終在定。

次敘疑異解者

此經所入之定事理言之如何分判事定應須身心俱寂閉目藏睛儼然不動豈可復起禮塔理定則無出入之相上至諸佛下至蠕動無不理定豈得是耶或曰此經乃是理定如經中云爾時如來遊於無量甚深法性既言法性豈非理定耶或曰一言定者乃有三種不同一者理定佛及一切眾生皆住此定二者身儀定身不動搖口無言說端坐默然三者照理定則始終住定照理而說以由照即是說乃是照不妨寂寂不妨照今此光明一經以此三定言之乃照理定也是故樹神經末請佛為我現身此是如來所入照理定也然此兩說義則不然始欲評之恐繁文旨若得下文正意其義自見否臧。

三正判事理

分三初法體總論次修性別辯三的示體相初法體總論者然此一經所遊法性以法體言之不當分其事理既言法性亦不可分迷悟縛脫因果之殊如云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若不分而分不妨分乎事理以由所遊法性不出事理兩種三千所以言者眾生有迷中之事理諸佛有悟中之事理若分而不分乃非事非理也次修性別辯者金光明所遊之定若以性德言之不分而分是乎理定若分而不分則不當事理迷悟因果之殊上至諸佛下至蜎飛無不皆遊此定但眾生在迷日用不知故屬理定若以修德言之是乎事定此取如來能入邊說不取所入法性邊論如云修德三如來為能遊性德三如來為所遊以此而知修能尅果今取能入判屬事定若以自行化他判之如來自行所證至理寂絕則無出入亦無前後能所泯然彼此何有約化他說乃屬於事由其如來慈悲導物俯順機緣示遊法性欲使眾生上行下効依而修之故天台云佛常在定而群機扣佛佛欲應之故示軌儀三的示體相分二初辯體次辯相初辯體者然此一經所入之定體是於何此定體者諸法實相是也今此定體何指實相此如荊溪云此十如是權實正體亦大車體亦寶所體今境是體以由實相即法性異名如云華嚴法界方等實相等皆法性異名通為諸經作體今所入定乃指實相為體於五章中即是辯體一章法性既即實相亦指實相得為定體耳次辯相者此經所入之相其相云何所言相者乃覽而可別曰相所言定者定主其靜慧主其明又定則是止慧即是觀如來入此定相者如文句云身之本源湛若虗空心之理性究竟常寂又如經云靜然安不動等然此之定非七方便人之所能入是以經云過諸菩薩也然此之定以定慧兩門言之乃定門所攝以事理為言則屬於事六度中乃是禪定一度地持九種大禪中則是第九清淨大禪諸波羅蜜中是禪波羅蜜攝五章中是宗一章。

四料揀釋妨

問既是事定應須閉目藏晴儼然不動捨身品中何起禮塔耶。

答尚在定中說此一經何妨禮塔既約圓論住定說不妨默寂不妨照寂照二法兩不相妨。

問今約能遊判為事定何不就所遊邊判為理定耶。

答此義不可若約所遊理定一切眾生皆然何往不通今此經中既云爾時如來遊於無量甚深法性又云過諸菩薩所行清淨豈與眾生是同耶。

問諸經或先入定後說或先說後入定唯此一經始終在定說者何耶。

答若準如來常樂住定何前後也但由機緣宜樂不同悉檀被物故示軌儀也。

問樹神明見如來始終在定說經何故經末復請出定為我現身耶。

答化儀當然經初既云遊於法性是故經末須當請出非謂樹神定中不見佛也。

問辯體中既指實相為體於五章中乃是辯體一章何故辯相中又判為宗一章攝者何耶。

答辯體之中約所遊邊說是性三如來乃屬辯體章攝辯相中判為宗者取能遊邊論是修德三如來宗以因果為義是故相屬宗攝耳。

信相得益

大權菩薩迹示多途或作聲聞緣覺之身或現長者居士之相凡聖難測位次叵知信相發起光明為揚懺摩壽量疏文解釋義旨幽微壽量疑決已破無明懺悔釋似云非真擊前深後淺真似莫分今因講至斯文略點大猷可了何者葢由信相壽量品中因疑如來八十之短壽即感四佛降室舉山斤海滴之長量決其信相之短疑迹疑既除深達報法圓解三身即破無明顯法性理位次判之正當圓住及至懺悔品中信相夢見金鼓見有一人似婆羅門天台釋云似位機興知非真擊若其然者壽量品中已入圓住何故懺品乃云知非真擊耶前深後淺如何判之舊人或云事之在前夢之在後良由壽量品中疑如來應身短量此則似機而扣於佛然後感其四佛舉長決短破惑入真至懺悔中夢金鼓者乃是夢前懷疑之事故云似位機興知非真擊斥曰決疑已竟何須復夢金鼓者何或云一言似者三種不同一曰相似次曰真似三曰隣極之似今信相稱似者乃當真似之似非是前深後淺還成次第斥曰真似之似從初住已去疏文顯云似位機興知非真擊既非真擊應在住前何謂是真似之似耶或曰信相懷疑之後四佛未決之前夢見金鼓然後四佛為決方破無明經家取其三周法譬之便故敘在壽量品後其實夢事在前今為發其懺悔生起是故然爾斥曰天台解釋乃是讖本並無三周之語新譯雖有非今所用安得妄指今謂判之應知信相得益次第泠然非顛倒爾以由未破無明之前在於室中因懷疑故感得其夢斯乃似機將當破惑天台故云似位機興知非真擊因疑之故即感四佛降其室內舉其長量以決短疑疑除惑落圓顯三身入圓初住非至懺品方得其夢今至懺品始云夢見金鼓者夢雖在前述之在後據其正夢在懷疑後未決答前決疑之後方破無明次出王城述前之夢今於未決答前信相須夢者此有兩義一者懷疑發起四佛往答以顯經宗二者得夢生後懺悔滅惡生善以為經用信相示夢非無旨哉以此究之夢在於前述在於後其義明矣若不知者如何遣之達者細詳深有所以若爾信相王城感夢次日即往耆山對說夢事如經云昨夜所夢至心憶持又云過夜至且出王舍城即不曾見四佛決答何謂夢之在前述之在後須知還是疑猶未決之前感得其夢後方四佛降室決之今懺悔品云昨夜所夢者為欲顯其得夢之後次即述夢生起次第義便是故懺品不述四佛決答之意所云夢之在前述之在後不無意焉此義難曉學者當須思之究之。

光明定題

金光明三字題名由法譬二途難定雖明之者眾而精之者寡但由不曉料揀之文致以互相執諍無已今欲抉明粗分四意初通示本文次立疑敘斥三今意扶宗四料揀釋妨。

初通示本文者

光明玄中釋名章乃有五科一通別二翻譯三譬喻四附文釋五當體釋於譬喻釋中引舊師約譬釋題隨名局解斥云蹙靈鳳於鳩巢回神龍於兔窟等第四依文立名者上來舉譬多是義推依文立名顯然可解何者義推疎遠依文親近以己情推度是故言疎彼義例此是故言遠用佛口說是故言親即此經文是故言近豈可弃親近而從疎遠耶(云云)又云而不用此標名義推譬喻無有一文無而強用有而不遵第五當體釋云俗本無名隨真立名何者劫初廓然萬物無字聖人仰則真法俯立俗號(云云)問舊云此經從譬得名云何矯異而依文耶答非今就文而害於譬若苟執譬復害於文義有二途應須兩存故前云義推疎遠依文親近若鈍根人以譬擬法若利根人即法作譬(云云)。

次立疑敘斥者

金光明三字為題是法耶法譬耶若是法譬者且如來遊於無量甚深法性定中即便唱云是金光明何得有譬若是法者玄文料揀何云若鈍根人以譬擬法若利根人即法作譬耶然敘斥淨覺云此金光明一往須云單譬為題以七種分利且據現名若從所解則法譬俱全神智云金光明者從譬立名也以經文云是金光明此金光明玄義中云即法作譬以譬擬法應知經云是此二字乃專指召金光明爾乃至云利根親近鈍根疎遠雖有親疎一不可廢雖則兩存秪一譬喻評此二說語異意同竝皆判云題從譬喻作此定之略有二失一者違文二者背義初違文者玄文顯云上來舉譬多是義推依文立名顯然可解何得固違判為單譬二背義者葢由古師單約譬喻以釋經題隨名局解不知法相圓融自在譬法不周是故斥云蹙靈鳳於鳩巢回神龍於兔窟豈非弃親近而從疎遠耶。

三今意扶宗者

四明云金光明題乃是單法良以如來入遊法性即便唱云是金光明不云法性如金光明豈非直指法性為名下料揀云法譬兩存者佛說茲典既被二根故通經者釋三字題亦須兩說赴其利鈍四明此意其義幽遠人多迷之遂乃破云前云單法為題後乃復存兩說斯乃不顧前後自語相違作此破者今返詰云天台玄文上文既云上來舉譬多是義推依文立名顯然可解下料揀文復云兩存莫也亦是自語相違如此釋義意欲評斥四明不意返斥天台爾今謂應知四明之說即天台之意非有異爾單法題名彌為可信如玄文云今言法性之法可尊可貴名(去聲)法性為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為明即金光明之法門也菩薩入此法門從法為名即是金光明菩薩佛究竟此法門即有金燄光明如來等文旨若此豈非經題從單法立若下大師料揀文云義有二途應須兩存者以由大師因約當體釋後而對古師有此問答葢緣古師判此經題謂之單譬天台釋之定為單法是以問云舊云此經從譬立名云何矯異而依文耶答非今就文而害於譬若苟執譬復害於文義有二途應須兩存然此答文不出兩意一者依文定題二者約義收機且依文安題者即是玄文利根之人即法作譬言依文者即玄文云始從序品終乎讚佛品品之中若不說金光明名即說金光明事或一品說名不說事或一品說事不說名或一品名事兼明或一品名事獨說或一品重說名重說事故知品品不空篇篇悉有準此文意依文立名單法明矣二約義收機者即是玄文鈍根之人以譬擬法由鈍根人雖聞如來唱金光明三字之法不能直作法性而解自作世金譬喻解之即非佛作譬喻而唱若利根人直作法解安有譬喻其鈍根者自作譬解是故文云鈍根之人以譬擬法雖云以譬擬法即非經題通於譬喻大師所云義有二途應須兩存四明乃云佛說茲典既被二根故通經者釋三字題須存兩說赴其利鈍故四明意與天台同今云約義收機者斯言有在。

四料揀釋妨

問若云金光明是法非譬者經中那云譬如寶樹在人家中耶。

答能所不同金光明三字是所譬之法以寶樹為能譬之譬經中即便結云是金光明亦復如是此乃提法合譬耳。

問此經是法非譬者玄文那云以金為名名葢眾寶之上既在眾寶之上豈非世金為譬耶。

答此文正敘五章中釋名故云以金為名秪緣世金亦本無名隨真立號且如劫初廓然萬物皆無名字聖人仰則真法俯立俗號是知世金從真而立在眾寶上此三字題定是單法即非譬喻葢緣法性可尊可貴無可為名強指法性名(去聲)之為金豈見文云在眾寶上便謂世金況玄文云此法性可尊可貴名法性為金既云名法性為金豈非單法也。

問三字之題既是單法何故玄文復存譬喻耶。

答天台用譬對古而立與古不同古師立譬譬法不周為今所破蹙靈鳳於鳩巢等今宗用譬譬法周廣略則十種三法廣則無量是故今家對古而立譬喻釋也。

問此經三字既是單法何故附文釋後却云如稻稈斧柯象步城經等為例者何耶。

答此是以事例事稻稈經等明稻稈等譬喻之事金光明乃明法性之事如玄文云或說金光明事指所說事仍即為名要見立題附文而立。

問若謂是單法者真諦所譯七卷之文却有三周既有譬喻一周何云局單法耶。

答天台所釋乃是讖文即無此義真諦所譯雖有三周非今所用況彼雖有譬喻乃是別文非干總題也。

評經王說

大覺世尊方等會上住法性定唱出經王三德之理玄微一經之義深遠始則真諦製疏解釋次乃天台造疏伸通此經稱王難辯其旨故光明疏云三藏云三德攝三涅槃正斷二乘斷見般若正遣凡夫有著華嚴正化始行菩薩今經通為八位人故稱王也乃至破云作此偏說無智之人於諸經起慢此義不可今言經王者若取文為經即是三種俗諦若取理為經即是三種真諦若取文理合為經即是三種中道若說餘諦是經而非王若說中道是經復是王於九種經中而得自在因此之文乃有九種之經以明經王之旨其文雖顯人尚莫知故孤山四明角立於先神智霅川翼張於後究其文意義皆未然四明乃將七種二諦以明經王孤山專據取字以為義本霅川直以五種三諦消釋疏文神智以理內理外三諦而辨其旨互相貶駮皆是臆談未合經旨評品是非諸家委出茲不復辯但直扶宗而已自古迄今辯其經王符合文意者唯天竺慈雲法師判作破古消王是文之意耳以由真諦三藏謂唯光明得稱經王餘經不可葢諸大乘經三德不具被機不足各談一德各被一機如華嚴但有法身一德般若但有般若一德涅槃但有解脫一德不得為王唯光明中三德具足通被八位人故被機義足得稱經王因作此解是以天台破云作此偏說無智之人於諸經起慢此義不可然後乃云今言經王者若取文為經即是三種俗諦若取理為經即是三種真諦若取文理合為經即是三種中道乃至云於九種經中而得自在然三真三俗三中者乃是華嚴般若涅槃三部之中三種三諦故云九種經中而得自在不同真諦直將三德配對三部其義則偏故為所破今則不爾三部之中部部各三皆得為王作此究之破古消王文義顯矣若爾今此正明經王何故但明三部經王不說光明本部此有三意一者古師已許光明得為經王故不須說二者玄文已辯故至疏中更不重說即便指云經王上已說三者疏中約三部消王竟然後例云法性為金光明之王亦復如是例顯三部皆得稱王故不復辯若爾既以三中為王秪應於六種經中自在何云於九種經中而得自在良由能所合論是故云爾三中為王是能自在三真三俗是所自在亦是中道之體遮照統攝非但於真俗自在亦於中經而得自在如今大國之王非唯於他國自在亦於本國自在若爾經王經體同異云何此須揀判然王之與體大同小異同則皆取中道一性為王為體異則王取自在為義須攝真俗中邊無礙也體取主質之義但指二諦所依極理而說若爾且光明經顯云是金光明諸經之王得稱為王其義可見華嚴般若涅槃並無經王之語那云三部皆得稱王此則非妨疏中顯自判云但經王是一隨緣設教名字不同華嚴云法身方等為實相乃至云法性亦爾宜聞大品佛母為王餘名廢息宜聞法華寶所為王餘名廢息但是隨機唱名不同無非皆是經王一法作此判之可謂上不違佛經之旨下不增長眾生我慢非天台莫能窮其旨非慈雲莫能究其意錄示後昆為規鑑耳。

六能辯惑

一家所明壽量六能之義最幽由是兩記各立不同致使後學評量無已或取孤山而非法智或是法智而斥孤山及於言下探頤旨歸猶尚遲疑殊無所措余因講次研詳兩記之言欲合疏文實乃難偏扶樹今陳短見錄記未來故使臨文以無疑壅欲伸斯義大分為六初正示文旨立難次略辯三身單複三通約三身對部四修性體用伸釋五的辯應用六能六料揀諸文疑妨。

初正示文旨立難者

光明疏明三身壽量至應身中乃云應身者應同物身為身也應同連持為壽也應同長短為量也智與體冥能起大用如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能為身為非身能為常壽為無常壽能為無量能為有量有量有二義一為無量之量二為有量之量如七百阿僧祇及八十等是有量之量如山斤海滴實有齊限凡夫所不知阿彌陀實有期限人天莫數此是有量之無量應佛皆為兩量逐物隨緣參差長短觀經疏文亦爾然立難者天台七疏通經三明壽量何故秪於光明觀經以辯六能法華亦明三身壽量而不明者何耶。

次略辯三身單複者

一家所明三身有單有複若法報單而應身複者是修性義以由理體法身在迷報身未曾起行造修是故言單應身未能解脫隨機起其勝劣兩應長短兩量是故言複若法身複報應單者是體用義自報之智起行造修破惑顯理智與境冥故乃言複報應二身解脫隨機是故言單若爾報身複法應單為是何義若是體用不應法身單若是修性不合報身複須知此意不可以修性體用收之非但氣類而不相當抑亦教門亦無此義。

三通約三身對部者

光明是釋迦應身壽量因信相疑釋迦如來八十短量四佛舉山斤海滴以決短疑雖長短不同並是釋迦應身壽量十六觀經是彌陀應身壽量經題云觀無量壽佛應身明矣法華是釋迦自報壽量如經文云久修業所得慧光照無量光明疏文特引此經證自報壽量涅槃是釋迦法身壽量如法華文句云實無量而言無量如涅槃云唯佛與佛其壽無量是也釋迦法身壽量明矣。

四修性體用伸釋者

葢由光明觀經是體用義故明六能法華乃屬修性是故不明何以知之法華是修性義如經云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又云久修業所得慧光照無量報智既未冥境法報則單應身雖有長短兩量二應猶複是以不明六能若光明因信相疑應身之短量四佛舉應身之長量決信相之短疑觀經因韋提希樂生淨土如來為說十六妙觀經題無量必對有量此之二經是體用義智與境冥能起大用應用之上有長有短故辯六能耳。

五應用的辯

六能分三初二家建立次評品是非三正途伸釋初二家建立者初四明以非身常壽無量對上三能以能為身無常壽有量對下三能身即生身有分齊相故名為身非身是報無分齊相故曰非身小般若云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乃他受用身也此二應用乃依真中二理而住機依事業二識而見若別圓兩教是上三能藏通兩教是下三能故知常身徧應三土若無常身唯應同居若能為下明應徧三土初雙明報應二有量下單示應身次孤山以淨穢兩土分對六能以能為身常壽無量為上三能以非身無常壽有量為下三能二有下約伏疑釋成應疑云夫應之為義機熟則生機盡則滅乃是有量何得向云能為無量耶故此釋云實如所問但有量有長短二義長者人天莫數故云能為無量故請觀音疏云一生身無量此則有量之無量也二法身無量此是無量之無量也次評品是非者然四明若以真中分對六能者且信相既是圓人理合見上三能常壽何得却疑八十無常壽耶又復涅槃會上別圓二佛為入滅否若言入滅別圓正是常壽那忽入滅若不入滅別圓乃留舍利誰云不滅況復山斤海滴之壽判作無常此深不可以非身對上三能者義亦不然無著論釋小般經非身作法身以釋安可以法身為上三能耶其失甚眾且略而評之孤山之說以釋伏疑消文美則美矣善則未善何者以淨土彌陀為上三能以淨土釋迦為下三能如此說義則兩佛合論六能是則釋迦有缺上三能之過彌陀有欠下三能之失然此二師乃皆哲匠安輙評之但佛法公論不偏朋黨是故然耳三正途伸釋者六能對句釋伏疑消文盡依孤山但淨穢對論此則不爾今以彌陀釋迦二佛皆有上下三能故以彌陀淨土無量之壽為上三能以彌陀不嚴淨國為下三能釋迦則以山斤海滴淨土之壽為上三能以無常八十穢土之壽為下三能故大論三十六云當知釋迦文佛更有清淨國土如阿彌陀佛國土阿彌陀佛亦有不嚴淨國土如釋迦文佛國土準此文意兩土聖人各有淨穢二國並有上下三能。

六料揀諸文疑妨

問六能三對初之兩句既曰能為身非身正約身相何不許四明真中之義約身相辯六能耶。

答此則以身從壽而說與四明真中義則不同以由文云能為身者即能為常身云非身者即非常之身非謂即是勝劣兩應之身也。

問若謂六能唯就同居而說不許應徧三土之言者莫也大用不周耶。

答若論從體起用以寂光理土為體下之三土屬用今辯六能唯就同居者以同居明其長短兩量故須辯之若法性土中不明壽量故不辯也。

問若謂法華是修性義非體用義不辯六能者經中既云我實成佛已來正是從體起用那云法華非體用義不明六能耶。

答今云約修性義不明六能者此約最初起修而說若經文云成佛已來者能成是智所成是理還屬自報是修性攝但今日法華座席果上說因非體用也。

問法華是修性義既無長短兩量是故不明六能若爾文句那云應身同緣緣長同長緣促同促云云自彼於我何為此文亦明長短兩量何不明六能耶。

答此是通途釋應身義何謂應身故即釋云應身同緣緣長同長緣促同促非是法華明其穢土短量淨土長量故云長短。

問若不許四明真中義者妙玄那云大即大乘常壽小即小乘無常之壽此文正是真中分大小何不許四明之說耶。

答此約教旨以說藏通兩教灰斷無常齊業緣不談後報故曰無常別圓二教有本之應能化復作化化化無窮故曰常壽此約教旨釋義此文非辯六能與四明事業二識以見勝劣不同耳。

接正如佛

玅玄明通教別為菩薩立忍名至第十地引大品云是則十地菩薩當知為如佛地籤即釋云十地猶受菩薩之名復名為佛地者以佛地邊有菩薩地名故知始終皆有菩薩位以此之故通教乃有如佛之談非唯當教立忍如佛及借別名通亦然若被接者既破無明能起八相亦名如佛文義散廣化意幽深講者為難學者叵曉今欲評之略分四意初究教旨次辯當教三明被接四釋疑妨。

初究教旨者

四教之中唯於通教而辯如佛其意若何舊人判云藏教三祇百劫歷劫時長別教所明恒沙劫數圓實教中雖云不歷僧祇獲法身於等覺位入重玄門經百千劫此三教者歷劫時長不明如佛唯通教十地即生可到故明如佛評曰若謂通教不明劫數故有如佛者如此之說出何經論及以祖文且如佛之文本出大品及以大論天台釋此祇云大品明十地菩薩為如佛荊溪釋此亦祇云十地邊有菩薩地名為如佛即不曾云通教不明劫數明如佛當知此說一任胸臆之談既無經論祖文為據安可承信今謂所明如佛者須存通別二義通則四教俱可立其如佛別則唯在通教可論且通四教者如大品明三種初發至圓教中云有菩薩初發心即坐道場為如佛籤文釋云若入圓教借使住前亦得通名坐道場也即是相似觀行為如佛也為異別教故在初住圓教尚爾藏別例然別為通教者以由通教三乘共行十地別為菩薩立其忍名故明如佛餘教無此故不明之以此伸通實無難事古人何僻將此為疑今略指之煥然可了。

次辯當教者

若據通教中第十正當佛地却云如佛者何耶舊人或云如者似也以此菩薩有前五相似於果佛故云如佛評曰四教菩薩亦應皆有前之五相其餘三教何不明如佛耶或曰如者同也以此菩薩至於佛地習氣將盡自謂成佛既未開顯恐妨化意是以教主以如佛之名覆相說之由此通教果上無人是故然爾評曰圓教亦明如佛莫覆相說耶若言覆相圓實之教何須覆之若不覆相何明如佛不原化意致茲錯說今意言通教至第十地名如佛者葢通教始終十地既別為菩薩立忍至第十地猶受忍名當知忍名從因受稱況復菩薩既是因人於生死中教化眾生能忍勞苦從忍立名雖至十地猶名菩薩復名如佛若三乘共行十地菩薩秪在九地不至十地若至十地從果受名自名佛地不名如佛今此十地既不通三乘別在菩薩立忍名故第十地以因對果從因受名猶名菩薩復云如佛故釋籤云十地猶受菩薩之名復名為佛地者以佛地邊有菩薩地又輔行云十佛地邊有菩薩位故云如佛特下邊之一字者由第十地正當佛地今既別為菩薩立忍此第十地秪名菩薩雖同一位而分兩途是以菩薩受如佛稱得此根性教旨化意如佛之名如觀掌果驗舊之說謬妄可知。

三明被接者

輔行云若被接者至此既破一品無明亦能八相如彼八相故云如佛然破接者雖通三根今論如佛既在十地故今且從下根判之以由此人受別圓接已破無明得八相果此則以圓初住為其能如通教果佛反為所如葢止觀中將破一品無明者得稱佛果而接於通別圓地住雖有八相不受果名通中九地二觀為因至第十地八相為果若被接者破一品無明亦得八相仍從舊說故亦名果果名既從舊說八相亦乃反如故云如彼八相得如佛名此之一義一往似乎難明細詳實無淵旨。

四釋疑妨

問今明如佛唯出大品餘經不說者何。

答通別之異通而言之非局大品諸經之中凡明通教十地皆明如佛如瓔珞經亦有此義別而言之通教十地文出大品天台大師凡明通教多引大品是故然爾。

問大品經中秪明通教如佛荊溪得經何意而立被接如佛。

答葢由通教有利根菩薩受別圓接準其教旨及以根性故立接證二種如佛。

同类推荐
  •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宫闱典宦寺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宦寺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底拾遗

    花底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2017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2017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刘庆邦、鲁敏、王祥夫、邵丽、张悦然等20位作家的20篇佳作,题材丰富,构思精巧,细节生动,语言凝练,无论表现祖孙三代直面戏里戏外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平常男女出家与还俗的纠结,还是不经意间聚在一起喝酒,自说自话,然后各走各路的一女两男,一个男人听另一个男人倾诉情感经历,等等,在再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方面,展示出优良的品质。本书由小说界选家从全国多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7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
  • 枭宠娇妻:总裁,我拒绝

    枭宠娇妻:总裁,我拒绝

    她一心爱着商家大少,甚至不惜放弃千金生活,甘愿作为他心爱之人的骨髓供养,也要嫁给他,只是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都没打动他那颗心,甚至在她要临盆之际,杀她骨肉,取她骨髓,只为了她心爱之人做移植。这一次换她,不要他。
  • 浆果冻

    浆果冻

    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被凌少捡了回去,成了NURT2实验的第一试验品,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成功的改变了她对第22对DNA。*文中所有和实验有关的内容均不可当真安晴天生生的貌美,被凌少捡了回去,但她也有着非比常人的体质和秘密。天生白化病似乎只是为了隐藏一切黑暗中的东西。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拐个男神当老公

    快穿之拐个男神当老公

    【1v1甜宠】白妩活这一生,实在是可怜。二十岁英年早逝,她还没来得及谈恋爱呢!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魔师之无限穿越

    魔师之无限穿越

    骚年东辰化身为魔术师穿临各个位面留下无数奇迹传说。“辰哥,我想要那圆圆的月亮。”东辰只手一挥,洒下点点星光。一个白白的小球出现在他的手中。“唉,这世间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得不到的,无敌的寂寞你岂能懂”
  • 邪颜

    邪颜

    林来仪,二十一世纪的集团总裁,孤儿身份。因为小时候亲眼目睹父母之间的爱情破裂,所以她从来不相信爱情。却因为被一个差不多年龄大小的女孩儿所救而相信了友情。却不想,最后却死在了这份相信上。天不亡她,穿越时空,她成为了天凤王朝的公主,身份尊贵。却不想因为天生体弱让人大做文章,被皇帝送至皇宫中的一处荒岛,无人问津,自生自灭。她林来仪,虽然生得一副残破的病弱身躯,却有着一颗不似常人的心态。她不畏惧生死,更怕感情方面带来的挫折。原本以为穿越异世有父有母的她会很幸福的生活着,却不想,穿越换来的却是这样让她更为痛苦的结果。小小的她没有能力保护她想要保护的人,最终导致她们在自己面前死去。她发誓,宁可负天下人亦不让天下人负她。这辈子,既然老天爷重新给了她生命,那么她会留着这具苟延残喘的身体,好好的活着。但她绝对不会这么窝囊的活着,她要让那些抛弃和轻视她的人看清楚,她林来仪不是普通人。就是快死了,也绝对不让任何人低看她一眼。这一辈子,她要站在世界的巅峰,俯瞰大地。亲亲朋友们多多支持吧,这文是女强文,但是再强女主也是有弱点的。喜欢的就支持收藏留言吧。谢谢大家了。倾城新坑《风云皇后》简介:一场邂逅,演绎了一段感人心扉的爱情;一个女子,演绎了一段世人震惊的传奇;重重误会,幸运的邂逅成为痛苦的源头;风云女子,却因他的无情走远心痛难耐;曾经最美,却再难让时光倒退回到过去;他的温柔,不再为诺言般永远为她绽放;风云皇后,从此任风云掩盖她满身光华;她,穿越而来,带着前世满身的光华,投生天佑王朝,降生当朝定安王爷府。出生当晚,金光普照着整个天佑京都,定安王爷喜得此女,兴奋自然不言而喻,故取名倾城,随父姓沐。他,天佑最尊贵的皇帝,冷酷无情心狠手辣是他的保护色。微服出巡散心的他遇上了女扮男装的‘他’,竟会彼此交心。回宫的他被迫娶了名门闺媛,当再次寻‘他’时,为何‘他’却人间蒸发?当这无情帝王遇上传奇倾城,他们之间将会上演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本文男配无数,当美男一一现身时,亲们可以踊跃报名领养,先来先得。(注:给点神秘感,这里就不给你们一一介绍美男的性格特征了)推荐文文:《夺吻》晗晗的现代文,贴近我们的生活,绝对精彩十足。《凤厨邪女》依然悠然的玄幻文,绝对让你大饱眼福。《恶女御夫》莲子儿《红颜独憔悴》苍寞寞《弃妃反休夫》七月紫音《邪恶小娘子》
  • 豪门溺宠:陆少的千亿宠妻

    豪门溺宠:陆少的千亿宠妻

    她以为她在复仇路上捡到的是个软柿子,谁知竟然是只小狼狗!这只小狼狗不但有权有势!黑夜里更是大野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