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2600000002

第2章

華嚴同教一乘策

住善住法真大師 師會 述

問。華嚴大宗。唯同別二教。(太)曰。一乘義者。分別有二。一者正乘。二者方便乘等。釋曰。斯則乘為兩種。教立二門。故云唯同別也)別義講解多同。(同謂唯一別教)但易簡特異。而多不從。(獨易簡說能弘義門教門三種之別。而多不從者。楊子云。不合乎先王之法者。君子不法也)若同教一義。或曰三種。(此即易簡。言三種者。一融會同。二和合同。三義相同)或曰四門。(此指會解。言四門者。一三一和合同。二同泯二乘同。三義類相似同。四同成一教同)言小異。大義不差。(頥菴謂。善住自指。若然者。同彼會三。故云小異旨意是一。故曰不差)而學者二三不知孰是。請諸少俊。愽採祖文。示其所歸。當公論是非。不可私其所黨。至祝至祝。

其一言通目。(內章具云。又言同者。眾多別義。一言(通)位中所含。即通成解行等)隨別取一義。(內章又曰。會義不同。多種法門。隨別取一義。餘無別相。故言同耳。釋曰。地論云。信地菩薩。乃至與不思議佛法。為一緣起)并同別中。各說同別等義。(各說同別者。具云別教之中亦有同別。由多即一。是其同也。為一中多。即是別也。同教之中亦有同別。一乘三乘同一善巧。是其同也。各為據機別。即是別也)非諸方所諍。不必辨也。

章初一別教。二同教。易簡釋曰。後同教門。直就法界本末融會。故下章云。此同教說諸乘等會融無二。同一法界。

評曰。此中引文不盡。(次云有其二門等)復錯亂宗因。(以宗為因。故云錯亂。如焚薪說)自言此是能弘門。非被機之教也(華藏若了一同一別。必不出此言也。書曰。若網在綱。有條而弗紊)。

迎福釋曰。此乃三一合說。則三乘一乘和合不異。又注曰。此約三一具。故名同。又揀非海具百川等。(云云會解注云。以初義具三一乘故。少異全收。以全收必約海具百川。故說少異。具三一。故。以法華為同教也)至相釋曰。經云。會三歸一。故同也。(問復入二章曰。會三歸一。乃教相也。豈將作同字之訓義哉。今云。至相釋曰。何耶。答。此約釋義。彼約釋文。不相違也)多義如彼。(妙趣章)又曰。今以理求通之。與同別趣也。今從至相(孟子曰。所願則學孔子也。又曰。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評曰。易簡將彼別教。此對同之別。(易簡曰。妙趣章云。別於三乘。故名別教)今取彼同。示此對別之同。義無舛也。(大師親謂。義豐(勒)成。例釋甚當)迎福亦曰。別義皆同。則亦與矣(會解第八云。別教名義。諸祖皆同。與者許也。語云吾與汝弗如也)。

清涼總相會通中。或分為四中云。三同教一乘。如法華等(大經疏二云。中間三教。存三泯二別。故開之為四。一別教小乘。如四阿含等。二同教三乘。如深密等。三同教一乘。如法華等。四別教一乘。如華嚴等)。

易簡釋教章攝益中同教一乘云。此即三乘一乘和合。屬同教攝。前別教一乘即是圓教。權教三乘即是始教。同教一乘即當終頓。故清涼玄文云。三同教一乘如法華。演義釋曰。即合終頓二教也(同教唯一。勢多變態。諒乎攝益。於五教中。前四當三乘教。後一當別教。三一和合當同教。今配分四。幾許誤哉)。

評曰。此師又指。此乃別教所不揀者也。(易簡曰。終頓二教亦是一乘。非此所揀)又曰。終頓二教。文雖不揀。常自逈異。(次曰。以華嚴中唯圓融具德故。至下教義攝益中。分為三類。一別教一乘。二權教三乘。三同教一乘。斯與終頓自別)故此指云。即當終頓。非圓教也。決擇其意中。亦曰終頓非後教也。餘義不錄(即當等者教門與義相為二也)。

迎福會解曰。要終頓二教同泯二故。名同教一乘也。注曰。此約終頓二教。泯二是同。非即合終頓為同也。正約終頓同無二乘。故云同教一乘也。又次義中注。若終頓自相同者。漸頓有異。安得是同。又曰。不是合終頓為同。但約同泯二。故名同也。又曰。近人皆云。終頓二教合為同教。漸頓自殊。將何可合耶(會解第八)。

評曰。此亦非圓中之同。又非合終頓。是離之之存泯也。又將泯二是同。作同教得名所以。(已上按定其非)餘義可知也。如講時所辨。

清涼釋曰。始教存三故。別為一教。終頓泯二是同故。合為一教。下列四中云。三同教一乘。即合終頓二教也(演義抄第六)。

評曰。此乃泯二是同。出合為一教之所以。(文義煥然。宗因允當。清凉曰。仲尼傾蓋。伯牙輟絃。亦藉形聲矣。不面而傳。得旨繫表。意猶吾心。未知有也)非同教得名之因由也。(張家兒豈作李家子。然涉獵之譏。不可逃也)是故存三為一教。泯二為一教。與小圓為四。亦明曰同教一乘即合終頓。與迎福有異。自注云。然亦各自建立不必見疑(清凉與迎福。有異建立也)。

又曰。約圓融不融。分成二種。即實教頓教並皆不融。為同教一乘。(貞元一之上)善住自注云。此約理事無礙。對事事無礙揀也。問。若一向不融。何異頓實。答曰。若入圓收。理事無礙。必有事之無礙。何以故。由彰其無礙等四門皆別教故(玄文曰。今顯別教一乘。略顯四門。一所依體事。二攝歸真實。三彰其無礙。四周徧含融。釋曰。上之四門。初即法相。二即無相。三即同教。四即別教。若下同諸乘。通四無礙。皆別教分齊。法界三觀。其義一揆。詳之可見。若爾何謂非餘經法界釋。體勢縱橫。不可定準。故祖曰。此經所宗。諸經通體等)。

評曰。既曰不融為同。非泯二名同。不亦顯然乎。又此同教一乘。是合終頓。義亦明矣(已上躡(疏)印定)。

又曰。若自他相絕。則與眾生心。同一體故。無心外也。不壞能所。故能知也。自解曰。此通終頓二教。但同一體是頓教。兼不壞能所知義。即是終教。若總取雙絕雙存亦圓(教中)同教義也(地經云皆如實知。疏五十八云。審於事實。見理實故。亦非心外見法。亦非無境可知。若自他相絕。則與眾生心同一體故。無心外也。不壞能所。故能知也。又他心是總。餘皆是別。六相圓融。一乘之實知也。抄四十一云。皆如實下。總釋如實知義。有五教意。初通小乘初教。理實通人法二空故。二亦非心外下。通始終二教。唯識之義通二教故。三若自他相絕下。通於終頓兩教。相同一體。即是頓教。兼取不壞。能所知義。即是終教。又總取雙絕雙存亦圓中同教義故。四又他心是總下。六相圓融。唯屬(同)教一乘之別教義。釋曰。約教分別。故云有五教意等。若約融通。皆別教也)。

評曰。既稱總取。合二教也。亦圓教中。囗同非離之終頓。乃海具之江水。安得不醎。正同此間之同教一乘也(問。引文可爾。且四中同教。探玄果於共教分出。豈亦圓中同邪。答。太一曰。為成普(法)所成。法性論中三處入法界。法華等教。非圓中同。而何故圭山云。若約頓開。但悟至此。便入圓教也)。

密祖釋能所證義曰。能所無二。大乘終教也。能所俱泯。大乘頓教中證道也(願抄二後)。

觀祖曰。以能所歷然。證事法界。能所一相。證理法界。及事理無礙相即之門。能所俱泯。證事理無礙形奪無寄門。存亡無礙。全證事理無障礙門。與一全収。證事事無礙門(貞元一之下)。

評曰。能所存亡無礙。得非總取雙絕雙存圓中同教義乎。是乃同前密祖之終頓也。舉一全収。證事事無礙別教也。此前更不立圓中同。又於終頓之後。別有此門。義可見矣(作此評者。判存亡無礙。是猶入海江水也)。

密祖釋理事無礙中。至存泯同時。則曰邐迤有此三重。事理無礙之義方足。智者一一審之(揚雄吾子篇云。升東嶽而知眾山之邐迤也。况介丘乎。注云。邐迤猶[(白-日+田)/廾]眇)。

評曰。即前觀祖能所一相。所證事理無礙相即之門。一重也。(願鈔二釋俱存。現前故云即前等也)能所俱泯。證理事無礙形奪無寄門。二重也。(事理雙奪)存亡無礙。全證事理無障礙門。三重也。(為一事理無礙法界)如次前二祖取之。第三重。乃圓中之同。如日月矣。非合終頓乎。(二祖即清凉。第一重終教。第二重頓教。第三重。乃圓中同也)。

觀祖釋事理無礙曰。會法性者。以是同教一乘義理分齊故(演義第七云。又十對中。唯會法性。以是同教一乘義分齊故)。

評曰。此蓋後三教。並揀於權。總是一乘。開之為同別。(貞元曰。實教大乘亦名一乘。即後三教合名為實。就實教中。約圓融不融。分成二種。即實教頓教。並皆不融。為同教一乘。唯第五教圓融具德。名別教一乘)此事理無礙。是同教一乘之義理分齊故。(圭山云。已當大乘同教之趣致)故一一會前終頓能揀權三之義也。(清凉云。三乘一乘別。今但會一乘等)以同教一乘是該取頓實故也(太一曰。此中所明如來藏佛性。雖約諸義。差別不同。皆是同教一乘義也。何以故。為成普法故。普法所成故)。

密祖又曰。具此十門。方名理事無礙。又曰。當同教大乘之極致。後觀別教等(觀註)。

評曰。即前清涼存亡無礙全證之事理無礙門。此大乘亦名一乘。故理義正齊。不必疑也。後觀別教。此觀同教。何疑之有。次前即言。是同教一乘之義理分齊。可為良證(貞元一之上曰。實教大乘。亦名一乘)。

觀祖又曰。實教大乘。亦名一乘。謂會三歸一。唯有一乘法故。即後三教合為一實。即今性相二宗。有多差別。略列十條。此能揀十義。亦即此經中同教之義。密祖亦曰。即華嚴同教義(演義六曰。此經同經者。三摩娑釋。依主得名。補盧沙聲。屬聲受稱。此經之同教也。大抄四云。即華嚴中同教之義)。

評曰。此亦後三合為一實。開二即同別。開三即圓終頓也。是以為四。即但有同別。是合取頓實。即圓中之同也。以一乘三乘小乘三宗不同。一乘有二故(配五教者。後三一乘宗。始教三乘宗。愚法小乘宗。如貞元等說)。

此上釋合後三也。合為一乘。後段釋開後三也。則唯後一中。自有同別。不取終頓。以一乘唯有同別。無餘乘故。故成三一也(此上白書。乃善住新加入。問。清凉義分齊中。合後三。開同別邪。答。仰觀文意。直以後一。該取終頓作同。故云圓教攝。即太一謂。一乘即一乘也。若約影前二者。即攝前四教。為一方便。故太一謂。即有二義。通說一乘等。全同教章行位中也)。

或五則終頓圓。若後一自開同別。則離之之終頓。非合之之終頓。亦以一乘三乘小乘不同。(此中圓教為一乘。宗始終頓為三乘宗。愚法為小乘宗。如教章等說。終頓二教。進退雖殊。然皆不違梁攝論也)終頓各詮雙存俱泯。偏而非圓。若取終頓。全同四中。(白書順明。此中反顯)此理顯然。宜深思之。若將四教作五教通。開合不分。偏圓難辨。(如會解釋分四曰。非即合終頓)但見理事無礙之言。便名終教。如法華等。理事無礙一宗所収。大乘一發。判為偏淺。(多謂華藏。余親問頤菴云。亦兼前人。若爾如符真曰。今理事無礙。是同教一乘。即終教無性真如。楞伽思益法華涅槃等一百餘部實教大乘所詮極理。未敢評定)若謂圭山之言而不通者。(略抄曰。漸宗所依之經者。是法華涅槃等第四五時中所說法性實理。是結會始教之終極。故名終教。釋曰。且約一期漸教說也)豈不礙他漸中之圓。(演義五云。華嚴之圓。是頓中之圓。法華之圓。是漸中之圓。漸頓之義。二經則異。圓教化法。二經不殊等)宗意別意。在於一乘等語乎。(要問上云。法華經宗義。是一乘經也。教章云。法華別意。正在一乘)況吾宗未甞局判一教而作一教。以深為淺。吾祖誡。之甚明。可深體之。可深思之(清凉云。一經容有多教等)。

清涼曰。一同教一乘。同頓同實故(此下皆義理分齊疏抄)。

易簡釋曰。清涼玄文義理分齊中。同頓同實。及圓融具德。乃教下曲分義門。與以教攝乘。義意亦別。指總相會通同別。并乘教開合同別。乃曰皆明教門。非是義相(以教攝乘中記文)。

評曰。此兄常曰。但是義相。非為機教門。以一圓教。豈有二種修證。故此揀云。乃教下義門。是義相也。不同二處。皆明教門矣(二處者。總相會通。與乘教開合)。

迎福釋曰。三此中同教。要圓教與終頓二教。義類相似。故云同也。

評曰。迎福老人。聰明愽達。當今諸方。放出一頭地者也。(歐陽集曰。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父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此論似涉無稽。何邪(尚書云。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注稽考。庸用也)。

清涼釋曰。言同教者。謂終頓二教。雖說一性一相。無二無三(演義五云。言無二亦無三者。古有多說。大乘法師云。二即第二。三即第三。以菩薩乘勝故。為第一等)。

評曰。此正同教自相也。理應更曰。言思斯絕。以影在下文不言耳。無二無三。非泯二乎。問曰。彼頓實。安知合彼為同教邪。答。祖曰下同同教。釋此言也。如次引云(下引演義四十四)。

又曰。不辨圓融具德事事無礙。故非別教。

評曰。揀非別教也。既非別即同明矣。不亦即終頓非別乎。

又曰。而別教中有一性一相事理無礙。言思斯絕。同彼二教(以約揀權。且收頓實。即法華等了義大乘。並名同教一乘)。

評曰。此示能同。即別教中彰其無礙也。非別有同教同彼也。今能所同義。不同昔人。可深體之。良以同彼。故取之也。義如下引。(昔謂同教同彼。今乃合彼為同。故有異也)問。信滿成佛。行布十地。同前諸教。能同名同。豈非同教同彼耶。答。彼約一乘同三乘方便。引彼令捨權入實。不待該而是圓(章曰。以此經中安立諸位。有二善巧。一約相就門。分位前後。寄同三乘。引彼方便。是同教也。二約禮就法。前後相入。圓融自在。異彼三乘。是別教也。釋曰。探玄云。前約同教。攝彼中根。今顯別教。彼斯上達。此之謂也)今約所詮事理無礙。是一該取二教所詮。入圓成此。彰其無礙。如浩然氣。(孟子公孫章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同雌雄風。(文選風賦。此所謂大王之雄風。庶人之雌風也)總斯二風。以為一氣。浩然之外。無別雌雄。雌雄之外。寧有浩然。事理無礙。(能同也。合浩然氣)同存絕即泯。(終頓也。合雌雄風)總斯存泯。為事理無得。(同教大乘之極致也。合總斯二風以為一氣)道理亦爾。豈二事理無礙。分能所耶。(合浩然之外已下)章家約引權機。此文該取偏法。機教相須。宛然凾蓋。然皆別教一乘。同前教耳。第二義中。廣引祖據。可却觀之。

又通難曰。以別該同。皆圓教攝。(以別教一乘。該取終頓。為圓中同。故云圓攝)抄曰。猶彼江水入海亦醎(具云。謂有難言。既同頓同實。何異頓實。故此通云。即此同中。必有別義。如事理無礙。必有事事無礙等)。

評曰。既俟別該。即偏教之終頓。非能同別教也。又言。江水入海。非自海水。即終頓為此之事理無礙明矣。指圓教攝。即總取雙絕雙存圓教中同教也。當知該之之終頓。非離之之終頓。入海之江水。非未入之水矣。開為終頓。則各得存絕即泯之一門。該而合之。則具得存絕即泯同時全入之事理無礙門也。(弼師曰。謂此同教。但於別教法體之內。約於一分。似頓實義。立為同教。體不離別。非別教外。直以終頓。便名同教等。則與今天壤也。况更承襲)即所謂同教一乘之義理分齊。同教之極致也。豈別有事理無礙。同彼事理無礙乎。若本與同之圓。豈可復言圓教攝也(該取偏法。有理有文。以圓攝圓。文理俱絕)。

又曰。圓教有二。一同教。二別教。別即不共。不共頓實。同教者。同頓同實。若下同同教一乘等(注疏六十一云。上之十門。初一小教。次三涉權。次三就實。後三約圓中不共。若下同諸乘。通十無礙。一部大宗。不獨此品。(即十地品)演義四十四云。上之十門下。約教教分別。即具五教。涉權是始教。就實通二。一即終教。終教亦名實教故。其攝相歸性。亦通頓教。以後三教皆同一乘。並揀於權。頓亦名實。後三圓融。即是圓教。而言不共者。圓教有二。一同教。二別教。別即不共。不共頓實故。二同教者。同頓同實故。今顯是別。故云不共。若下同諸乘下。約融通說。若下同同教一乘。即收次三。就實。若同於三乘。亦收前四。以其圓教如海包含無不具故。釋曰。下同諸乘。通十無礙。仰觀疏意。即是全收別教該攝門也。今答卷約同教釋者。且取非即圓通。然法真大師圭山前身也)。

評曰。既言下同同教一乘。則收次三門唯識。則同教一乘是。終頓何不得稱此名邪。既曰收之。是海具之江。水不同長江也。然海中江乃収長江同味耳。別教同彼。言下同也。

又曰。若同三乘。亦収前四。自注云。乃前四門唯識。非四教也。

評曰。別教一乘。下同諸乘。(自下至不待該例顯)既不所同。是三。能同亦三。(能例)當知。別教下同終頓。不應便非是圓。却俟該而入圓也。(所例)以本非江水。故不待入。本非不融。故不待該。(約宗因以釋成能同。一性一相。是有法。不待該為宗。因云。本非不融故。同踰如自海水。自海水是有法。不待入為宗。因云。本非江(水))蓋後三教並揀於權。合為一實。皆是一乘。開即為二。謂同別也。有開之之終頓。非圓中之同。(為次義本)今將合之入圓。故說該耳。(以別該同皆圓教攝)而抄又曰。如海包含。無不具故。則總収諸教。會三歸一。得非廣乎(彈會解也。問。人謂會三唯是法華。如何。答。非獨法華也。何者。祖云。若引機以會同。同同具十。豈亦法華為能會。若爾。探玄何謂。華嚴無權可會。涅槃會前諸權。答。彼約化儀。非此之比。豈不乖(害。)猶南行者至於郢。北面不見冥山者。去之遠也。若剉法真此語。得不異於江淹夢筆也。問。心識中設以法華為能攝。何失。答。則違清凉華嚴疏。初列屬所攝也。若爾。稱性極談一乘要軌。可謂會三歸一不。答。賢首雖云引彼三乘。清凉云開權(實。)如。約相就門。皆別教也。問。已知能會非獨法華。且群修多羅得名同教一乘。為因華嚴該耶。為因法華會耶。答。若因法華者。則有宗因通局過。以諸宗皆說法華會三歸一故。若謂此約會歸華嚴。異諸宗者。則有自因為力過。以假華嚴故。問。畢竟如何。答。凡名同教一乘者。必因圓該。故云為彼所目。從彼所流一乘。攝方便同頓同實等。其間雖通說別說不同。然皆別教該耳。問。章初同教。豈亦圓該釋。是亦方便中分。方便中融。成機欲性。入法界中。是知法華等經。要依圓該。方名同教。若非圓該。就彼自宗。非圓教攝。應立量云。諸經是有法。名同教一乘為宗。因云。圓該故。同喻。如百川。百川是有法。亦名鹹味。為宗。因云。海具(故)名醎味。圓該故名一乘。此上言該者。以別該同之該。非該攝門之該也。諸賢到此。幸冀留神。懷前識以標玄。存所存之必當。則吾未如之何也。已矣)總會諸權。以入一實。得非為人之教門乎。(彈易簡)同頓同實。又同三乘。前後互出。(前該頓實。此同三乘。故云互出)前明揀權。未収溝洫。(包氏注論語曰。方里為井。井間有溝。溝深四尺。十里為城。城間有洫。洫廣深八尺之也)且同頓實。況復影在前文全収中耶。(前云。語其橫收。全收五教)此文揀収具明。(別即不共。不共頓實故。同教者。同頓同實故)但揀頓實。異於前文。(今云。別即不共。不共頓實。前云別教一乘。唯圓融具德)而前文又曰。尚非三四。前後相仍。全同教章分相中也。又知不共。非唯不共二乘。乃權實三乘皆不共也。(探玄云。如力士經。大般若等諸大乘中。於中雖有權實不同。皆具三乘)揀則三一不同。同則三一和合。亦斯義也。

全収諸教宗。迎福曰。四此中全揀前四。不攝於圓。約別教說。若此中全収。圓必攝四。約同教義說。故行願抄作此指也。此約圓教収前四教。同成一教。故云同也。故下抄亦云。若同於三乘。亦収前四。以同教如海包含。無不具故。然上四義収攝同教。體勢略盡。有同此類。以義収之。則無所濫涉矣。又餘三義。諸祖共有同頓同實。清涼新加。唯約一乘深義說也。又泯二是同。乃目法華等。餘三皆華嚴也。

評曰。迎福老以海具百川。說全収之義。與章初少異。(會解云。以初義具三一乘故。少異全收)不知將章初海印一乘。並所詮中一乘為百川邪。不百川非海而何。(莊子疏云。凡百川谷)又曰。共三一以法華為同教。又不揀泯二是同之一乘。目法華義。(差當曰。所以不揀第二義者。但由第一與第四但少異。故須當揀。而四教中泯二為同。於共教中分出。但泯始教二乘。歸法華終頓之同。與第一義具三一(義)天隔。故章中三是諸教。一是圓教。第二義所泯。是始教中二泯為一。是終頓之一。雖同是法華。義勢天遠)又曰。餘三皆華嚴。華嚴非海乎。或似自語前却。(注云。共三一以法華為同教。結云泯二是同目法華等。餘三皆華嚴。故云前却)又曰。然上四義収攝同教。體勢略盡。若曰旨意是一曰盡。此四豈非是一。若云祖文出處略盡。莫未盡否。又唯將全収。作同教釋。(差當云。圭峯决以全收門。只作同教意)又曰。収前四教同成一教。故云同也。此作得名所以。不知自何而來也(既無自來奮私知也)。

圭峯曰。全收諸教宗同教緣起義。亦指大疏玄談全收之義(行願抄具云。然此華嚴圓宗。具別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義。上性起門。即別教義。逈異諸教故。上緣起門。即同教義。普攝諸教故。大疏玄談。全揀全收。全揀諸宗。即別教性起義。全收諸宗。即同教緣起義。釋曰。約教分別也。故云華嚴圓宗具別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義等。答。卷作釋。即以所收為同教一乘。故云即是方便前之四教謂之諸教等。會解到此。便謂同成一教。從此得名。別立一門。若非法真降迹出現。演說教門。而我何由得至此地。所感之恩。彌深彌厚也)。

評曰。此作同教釋。則是方便故。(章曰。若約同教即攝前諸教。是此方便故)賢首圓教或五也。(章曰。於圓內或具五教。以攝方便故)且取非即圓通義也。(內章曰。若橫依方便進趣法門。即有二義。通說一乘釋曰標也。一(由)究竟一乘教成。何以故。從一乘流故。又為一乘教所目故。二與彼圓一乘。為方便故。釋曰列也。故說一乘非即圓通自在義也。釋曰結也)既曰全收諸教。即前之四教。謂之諸教。清涼曰。圓必攝四。若爾即教章所詮差別。攝前之同教。亦即教章之初同教。以此同教。始自一乘。終至多乘。無不包故。(問。此之分齊。與諸文不同如何。答。雖知同教皆由圓該教章之初。兼用宗義。是故分二。已去文中。一乘皆是圓教。太一曰。依法華經。三乘一乘約界分體相。方便究竟不同故。又曰。依攝論。一乘三乘小乘。於教門中。成機欲性。顯法本末不同故)亦即賢首總收十門。唯心之同。(探玄十三云。上來十門唯識道理。於中初三門。約初教說。次四門。約終頓教說。後三門。約圓教中別教說。總具十門。約同教說。問。復古記云。前五總融為同教如何。答。第五圓教。猶金剛齊。餘方悉轉。此地不動。今作此說。則孰為別教。若爾。豈異笑菴同成一教。易簡普收諸教。則亦濫有奴無主過也。細思)清涼曰。如海包含。無不具故。則同頓同實之義。亦是此義。下文亦說三乘故。章中前曰華嚴一乘。後曰圓之同教。(如行位差別)非海而何。(會解謂初義具三一少異全收。非也)至相亦曰。會三歸一。故如同也。三即諸教故。如初義已辨。(所攝之乘。既唯一勝方便。能攝之教。豈合有多門。故上云亦即等也)彥和可常共取至相。此義釋章初二門。但不用同。與今有異。(華(嚴)笑菴。不以孔目與章初是同。遂與法真碩異)義苑亦指此同章初之義。此有深理。昔可尚也。安更有詞。(義苑曰。若會三歸一屬於同。若稱性融通。法本如是。一屬於別。此與孔目同等)此義祖語稍多。然又易見。不多云也。

清涼全曰。大海必攝百川。同一醎味。圓必攝四。圓以貫之。亦圓教攝。尚非三四等。有其所通。無其所病。圭山大抄。指全收為一。是別教。(大疏云。初總為一。謂圓教攝於前四。一一同圓。注云。海中百川無非海等。大抄五云。言一一同圓者。謂應難云。既攝前四。何殊小乘。及法相等。故今釋云。圓教攝四之時。一一同圓。尚非終頓。何況初二。故注中舉喻意云。如海中百川。滴滴皆具十德。及百川之味。不同江河。雖千萬里。終無海中之一德)又曰。統收不異曰一。運載含容曰乘。(願抄第六)章門探玄等亦爾圓教或一。餘相盡故。一切三乘。本來悉是一乘法等故。則全收是別。義亦可見。(莊子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亦不難乎)不能廣辨。過吾門者。熟聞之矣。況孔目問答。此之同別。文義如雲。(選西都賦曰。冠蓋如雲。注云。如雲言多也)然二師既但此之三四。且亦逢場作戲耳(清凉曰。若有過不說。是非渾和。豈唯掩傳者之明。實乃壅學人之路。是以法真具錄諸祖微言。秉真立破。義苑才吐。便自成溪。然亦不獲已而為之。豈好辨也)。

此後二章當時失入卷內。遂不達寶塔之手。因復入之。

祖曰。一乘教義分齊。云何一乘教。有二種。一共教。二不共教。圓教一乘所明諸義。文文句句皆具一切。此是不共教。二共教者。則小乘三乘教。名字雖同。意皆別異(要問上一乘分齊義)。

評曰。祖言別即不共。(地經抄四十四。前已具引)又曰。逈異餘宗。(圓覺略抄第八)又曰。不共二乘。(疏九十五曰。普賢智境。即是舉勝不共二乘。名為揀劣)又曰。不共三乘小乘同。(孔目四十明章)又曰。別於三乘。(章初)此皆敻絕逈異不共。以解別也。然其所自。蓋出智論。太一首由。諸祖靡有不從。其唯圓融具德。乃目普法之自體。非釋別名之訓義也。又祖曰。餘經是共教。一乘三乘小乘共依故。(要問二十六)又曰。二乘共有名數共同。(要問二十一)又指成不成等四句。則曰。是一乘共教。非別教也。(要問二眾生作佛義)皆以共釋同。蓋共者教也。又曰。三一和合。(教章)同一善巧。(妙趣章)故名同教。此乃以合釋同。同者合也。則三乘為教。一乘為義。和合不離。攝成益也。又同者輩也。齊也。此言流輩相齊也。祖曰。同教門者。則與三乘義同。但由智回向故。入一乘(孔目二真如章)又曰。依一乘教分。與終教相同。(要問十修道總別義)又曰。同教者同頓同實。下同諸乘。又曰。文雖是同。意皆別異。(上句孔目十地章。下句要問一乘義)皆言三一宗差。法門同也。又說法華漸同華嚴。(教章)此以流輩相齊。以釋同也。此中法華。即圓中同爾。又曰。今以理求通。與同義無別趣。蓋以同猶通也。故有通教一乘。(妙趣曰。前德已述通別二教。而未見釋相)亦言是一法門。通彼三一。達乎二宗。如曰上件法門。攝下諸教。頓屬其上。分本教義。漸從其末。義通一乘三乘小乘。何以故。為彼圓教所目故。(孔目一)又曰。此義在三乘。亦通一乘說。(孔目三緣起章)又曰。此文在三乘。亦通一乘用。(要問三十五三性三無性)又曰。此又在一乘。通彼三乘用。(要問四十四悔過法義)此以通釋同也。然其濫觴。(家語)皆智論之共教。共即同故。太一用之。諸祖同遵。豈有異致。故知諸文同教之名。釋訓不出三一共通和合。流輩相齊。故名同也。釋訓既爾。諸文互成。今欲示義。且作此耳。其會三歸一。乃教相也。由彼教中詮顯此理。知其是同。可釋迴三入一教之名義也。豈有將會三歸一。作同字之。

一乘宗。是則一乘還有同別。亦順三宗。故一乘中。無二同教對一別也。是則頓實。屬三則權。屬一則實。離偏而合圓也。蓋以教海之中接引物機。有多方便。句數不同。前代諸德各述一門。(如古今立教)五祖籠絡。結成教網。故有開合。縱成多教。皆初圓中漸次開也。苟爾。亦圓之始小邪。答。實爾。總之別也。又何離偏而合圓邪。機有普別。智有三一。得向異故。是故卷舒。不曰一端。舒而常卷。卷又即舒舒。卷自在。為華嚴教網之大宗也(卷舒者。地論二云。舒則徧至阿僧祇世界。卷則還入常光)。

同类推荐
  • THE BOOK OF PROGNOSTICS

    THE BOOK OF PROGNOS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堂闲话

    玉堂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摭言

    唐摭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花女

    金花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炮灰要奋斗

    快穿之炮灰要奋斗

    某女,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绑定了个装逼又坑爹的系统,穿越到各个世界的炮灰身上,为他们实现各种愿望,斗男主斗女主,玩得不亦乐乎,还时不时地被某个不靠谱的系统坑一把。某女:被坑得次数多了,也便成了精。系统:难道不是因为智商不在线?好吧,前期弱小,后期强大,成长的路上各种撩(作),且看这对坑逼的宿主和系统,如何在各个世界努力奋斗,最终被收入囊中的故事!群号:721876988,小伙伴们可以进来玩O(∩_∩)O哈哈~
  • 皇室千金哪里逃

    皇室千金哪里逃

    【新文《exo就是喜欢你》已发,求支持!阅读地址:】他为了她买下了一座学校,只为封住悠悠之口;他为了她买下了一个庄园,只为种她喜欢的红玉帘;他为了她不惜以兄妹相称,只为了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多年之后,他依然记当初那些温暖的片段。【“身份证呢?”“没有!”“在哪上学?”“没有户口,辍学了!”若伊瞥了皇甫少轩一眼:“我是黑户!”不到一天时间,一张身份证摆在自己的面前,上面赫然大字——皇甫若伊!若伊带着笑意望着对面的皇甫少轩,轻声问道:“那么,皇甫若伊跟皇甫少轩是什么关系呢?”“……?”“那么我是你的姐姐还是你的妹妹呢?”皇甫少轩不屑地瞧了她一眼:“让你姓皇甫家的姓是对你的恩赐!也不是白给你用的。而是要付出代价的!”】
  • 铁面歌女

    铁面歌女

    陆毅、于荣光、张娜拉、蒋林静领衔主演,陆毅转型挑战反面角色,韩国喜剧小天后张娜拉潜心发愤之作,一部融惊悚、悬疑、爱情于一体的同名小说,一部用爱情来复仇的民园传奇,一部灰姑娘浴火重生的辛酸奋斗史,一部催人泪下的苦情大剧。一座种满玫瑰的神秘庄园,一个戴着面具的神秘女人,一曲缠绵悱恻的苦恋之歌,一部悬疑重重的惊悚长篇。该剧作讲述的是,民国年间,上海滩一座神秘的玫瑰庄园里接连不断发生的扑朔迷离的怪事。海飞称,这是一部女性在寻爱路上的辛酸爱情史,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与挣扎贯穿全剧始终,兄弟反目,夫妻成仇;在阴谋中前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故事流向悬疑重重,每一个故事都扣人心弦。
  • 名人传记丛书:毕加索

    名人传记丛书:毕加索

    名人传记丛书——毕加索——女人们造就的绘画大师:“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留下传说

    留下传说

    高考前三天至亲逝去,让本是传奇的他心灰意冷。十年之后,他低调归来,谁知道还真的被人当成了软柿子?
  • 至尊灵气师:天帝盛世毒宠

    至尊灵气师:天帝盛世毒宠

    再次回归,天现异象,千家三小姐脱胎换骨,锋芒尽显,震惊朝野。痴呆无知没头脑?大可试试,烧得你面目全非。灵气,一团色彩而已,不用时间不花精力,功力自涨,一夜升两级。“不吻我,你想中毒身亡?不洞房,你想七窍流血?”说完,他欺身下去,许她一世恩宠。
  • 鸿蒙天地

    鸿蒙天地

    一个走投无路的家伙,看了一场神仙打架,重生异界后,得了一把牛逼的大剑,于是开始狂傲的叫嚣,却不想由此逐渐的揭开了鸿蒙天地的神秘面纱。鸿蒙天地,无极宇宙之最高空间,其下无数混沌宇宙,星空,世界,位面。入鸿蒙天地,即得长生不死,纪元尽时,宇宙崩,天地毁,而自身不灭!
  • 维白

    维白

    我才不会告诉你这是个沙雕故事呢(??﹏??)
  • 藏在脂肪里的蚂蚁

    藏在脂肪里的蚂蚁

    每个行走在都市里的人们,都渴望有一个人住进自己的心里,像是蚁酸般吞噬心灵,寻寻觅觅找一个爱自己,懂自己,呵护自己,但谁又能懂你神经质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