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1000000004

第4章

鬼真君曰:五脏之病,必以寸关尺为凭,七府之症,亦以寸关尺为据,然不分析其精微,又何能尽知其玄妙。试观其寸口也,左寸见浮,风热上越而头痛;右寸见浮,咽喉中燥而鼻塞;左寸见芤,胸难藏血而呕吐;右寸见芤,胃多瘀血而痛疼;左寸见滑,热痰入心而舌强;右寸见滑,热痰入肺而鼻折;左寸见实,火焚心而面赤;右寸见实,火生胃而唾干;左寸见弦,风入体必多头痛;右寸见弦,风入肠定有筋挛;左寸见紧,邪盛而心痛;右寸见紧,气嗽而肺伤;左寸见洪,心胸起热闷之烧;右寸见洪,头脑生炎蒸之楚;左寸见微,心寒而虚弱何辞;右寸见微,气冷而崩陷难免;左寸见沉,心君失相火之助;右寸见沉,肺金招寒气之侵;左寸见涩,心脉火郁而未舒;右寸见涩,肺金金郁而莫达。

左寸见迟,膻中虚乏而难以卫心;右寸见迟,上焦损伤而难以生气;左寸见伏,气匿于胁间;右寸见伏,气积于脘内;左寸见濡,膀胱水畜而不消;右寸见濡,皮毛汗泄而未止;左寸见弱,无血以养心;右寸见弱,乏气以生胃;左寸见大,心经血燥而怔忡;右寸见大,肺经血干而闭结;左寸见小,惊悸时生;右寸见小,怯弱日甚;左寸见虚,心中恍惚;右寸见虚,胃内衰微;左寸见细,运行乏力;右寸见细,言语无神;左寸见微,包络有寒邪之入;右寸见微,胸脘有阴气之招;左寸见急,心疼不免;右寸见急,喉痛安辞;左寸见短,三焦之气怯;右寸见短,再宿之食难消;左寸见代,心痛勿讶;右寸见代,痰塞何妨;左寸见结,邪搏于心包;右寸见结,邪蟠于胃脘;左寸见促,积聚有烦闷之苦;右寸见促,留滞兴痞满之忧;左寸见革,心气散漫而不收;右寸见革,肺气飞跃而不返;左寸见动,欢娱妊子之祥;右寸见动,饮食伤气之兆;左寸见毛,心火动而将刑肺金;右寸见毛,肺火起而将克肝木;左寸见钩,心气安而魂梦适;右寸见钩,肺气肃而膀胱通;左寸见坚,邪犯心而呼号;右寸见坚,邪侵肺而咳嗽;左寸见躁,无血养神;右寸见躁,无精定魄;左寸见搏,火太过而焚心;右寸见搏,火太过而烁肺;左寸见石,阴寒直捣于膻中;右寸见石,冷气逼居于脘内;左寸见散,心有无可奈何之象;右寸见散,肺有但出无入之悲。

试观其关中也,左关见浮肝犯风而眼赤;右关见浮胃入风而渴生;左寸见芤必肝伤而失血;右关见芤必肠毒而便脓;左关见滑,头目肿痛堪嗟;右关见滑,脾胃热焚甚苦;左关见实,痎癖可征;右关见实,心腹多痛;左关见弦,肝旺生风;右关见弦,脾崩不食;左关见紧,筋脉急拘;右关见紧,嘈杂呕吐;左关见洪,眼目生花;右关见洪,心腹结痛;左关见沉,必阴寒之癖积;右关见沉,定冷气之难安;左关见涩,风寒邪闭因气郁有余;右关见涩,饮食伤残实血虚之不足;左关见迟,两胁多寒;右关见迟,中焦微冷;左关见伏,关格收藏;右关见伏,霍乱吐泻;左关见濡,瘅症将成;右关见濡,水臌可畏;左关见弱,筋痿宜防;右关见弱,气短须补;左关见数,肝火盛而目红;右关见数,胃火旺而口渴;左关见大,怒气伤肝;右关见大,狂阳伤胃;左关见小,肝胆气衰;右关见小,脾胃血少;左关见虚,必益其血;右关见虚,须补其津;左关见微,温其下元之惫;右关见微,暖其气海之寒;左关见细,虑脚膝之酸;右关见细,恐肚腹之泻;左关见急,肝痛而不能眠;右关见急,脾伤而自难卧;左关见代,肝绝而痛则无妨;右关见代,肝绝而安则无救;左关见结,胸满而痰结于中;右关见结,脾伤而气滞于下;左关见促,肝无肾水之滋;右关见促,脾无肾火之养;左关见革,气脱于木旺之时;右关见革,气脱于土崩之侯;左关见动,两胁有气痛之愁;右关见动,中焦有火焚之惧;左关见毛,肝木旺而生风;右关见毛,胃土盛而动火;左关见耎,无病之人;右关见耎,加餐之客;左关见钩肝血之足;右关见钩,脾气之安;左关见静,优游享无事之福;右关见静,舒畅享强食之愉;左关见石,筋得寒而拘挛;右关见石,胃因冷而泄泻;左关见坚,邪必留恋于经络;右关见坚,邪必会聚于脏腑;左关见躁,必苦血干而多怒;右关见躁,必苦液涸而善呕;左关见搏,防太盛之中风;右关见搏,虑过旺之狂病;左关见散,筋迟而不能收;右关见散,肢懈而不能举。

试观其尺下也,浮见尺左,水亏而双耳齐聋;浮见尺右,火旺而大肠自秘;芤见尺左,小遗多脓血之灾;芤见尺右,大便下赤红之叹;滑见尺左,水入腰而作楚;滑见尺右,痰流足以成灾;实见尺左,膀胱水闭而不通;实见尺右,尿沥火涩而难出;弦见尺左,腰腹重滞生疼;弦见尺右,肾脏风邪作耗;紧见尺左,耳似蝉鸣;紧见尺右,脐同虫咬;洪见尺左,水熬干而消渴;洪见尺右,火炎上而梦遗;微见尺左,盗汗淋漓;微见尺右,肠鸣泄泻;沉见尺左,精冷如冰;沉见尺右,腰寒若水;涩见尺左,阴寒疝结;涩见尺右,逆冷肠崩;迟见尺左,下焦寒冷;迟见尺右,小腹阴凝;伏见尺左,阳气不升;伏见尺右,阴气更闭;濡见尺左,寒湿侵肾;濡见尺右,冷痿中腰;弱见尺左,双足骨酸;弱见尺右,双腿气乏;大见尺左,肾涸于遗精;大见尺右,命残于作用。

小见尺左,水耗无多;小见尺右,火衰不旺;虚见尺左,心肾不交;虚见尺右,水火皆乏;微见尺左,冷入关元;微见尺右,寒通腹里;细见尺左,髓冷胫枯;细见尺右,命寒精泄;数见尺左,水少而火沸为痰;数见尺右,火炎而水随作喘;急见尺左,痛入阴丸;急见尺右,疼添小腹;短见尺左,自无延龄之福;短见尺右,定含怯战之羞;代见尺左,精败欲绝;代见尺右,火息将亡;结见尺左,邪袭水而不散;结见尺右,邪袭火而不离;促见尺左,髓耗而足不行步;促见尺右,火衰而气不通心;革见尺左,玉关不闭;革见尺右,河车俱焚;动见尺左,定然魂梦多遗;动见尺右,定然阳强不倒;毛见尺左,精耗而龙火将兴;毛见尺右,焰腾而命门自热;耎见尺左,肾弱相宜;耎见尺右,火衰当助;钩见尺左,阴平之士;钩见尺右,守真无疑;石见尺左,精无倾失之慨;石见尺右,阳有退藏之庆;坚见尺左,邪入于骨髓;坚见尺右,邪居于腰膝;躁见尺左,肾难上交于心;躁见尺右,阳且高越于膈;搏见尺左,膀胱有热闭之淋;搏见尺右,咽喉长疮蛾之肿;散见尺左,肾水欲绝于须臾;散见尺右,元阳将逃于顷刻。

陈士铎曰:脉有兼见以观其变,必有独现以显其常,常变之道不可不分观之也。鬼真君先言其变,示变之宜知也,再言其常,示常之宜谙也。知常而后达变,又宁至有治常之失哉。

又曰:脉不分观部位,则病情不可得而知,此寸关尺必须分观其脉也。

又曰:脉有寸关尺无脉,而脉见于列缺之间者。世人以为反关脉也,此乃经脉虚而络脉盛也,经脉虚故不现于寸关尺三部,络脉盛故现于列缺之间。盖直行为经,而旁行为络,列缺正络脉之穴也,在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属肺经之络,别走阳明之络也。此中原有动脉,宜细动不宜大动,今寸关尺三部无脉,而此处之脉大动,亦现三部之象,是阳胜于阴也,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正言反关脉也。亦当分观其动,以别疾病耳。

又曰:寸关尺分上中下也,心肺居上而以寸观之,象天也;肝脾居中而以关观之,象人也;肾居下而以尺观之,象地也。医道必须统天地人以论医,则医无剩义,脉诀亦必合天地人以示法,则法无遁情。非好作广大之语也,实有不如此则其法不为备耳。

又曰:寸关尺分上中下切之,是矣。然其中有上而兼中者,有中而兼下者,有中而兼上下者,又不可不知之也。如寸脉浮而连于关,关脉数而连于尺,如关脉大而连于寸尺者是也。此又当合寸关尺而同观,又不可专主于寸而不及于关,专主于关而不及于尺,又在临症切脉而变通之也。

又曰:脉宜分观以别虚实,然亦有合寸关尺以分虚实者,大约左之寸关尺齐旺者,乃外感居多,右之寸关尺齐旺者,乃内伤居多,非但左寸旺为外感,右寸旺为内伤也。

又曰:寸关尺分观之后,又宜合观,不分观不知其细,不合观不得其合。故分观之时,当以一指切其脉,合观之时,又当以三指切其脉也。

又曰:看寸关尺三部之脉,当先切关脉,而后看寸脉,而后看尺脉,左右相同。

又曰:今人看脉,男先看左,女先看右,男女之脉何尝有异,正不必如此拘拘也。

又曰:凡人之脉,贵有胃气。胃气者,平气也,毋论寸关尺,下指之时觉有平和之象,即是有胃气也,非独右关平和始有胃气耳。

又曰:脾与胃为表里,胃病则脾必病,脾病则胃亦病,病则安有胃气哉。故脾脉与胃脉同观,所以脾胃之脉皆在右关切之耳。

又曰:胃旺而脉愈微,胃衰而脉愈盛。故右关太旺,反是胃气之虚也。然而右关之旺,又由左关之旺也,左关旺而右关不能衰,此木来克土之象,又不可不知也。

又曰:三部之脉,前人以尺脉为根,似乎切脉重在尺也,不知本实先拔,固然枝叶难荣,然而过于摧残,如狂风大雨拔木折枝,根亦随竭,此脉必统三部而观之也。

又曰:寸关尺各有内外之分,尺外尺里、关外关里、寸外寸里皆从左右以分内外,而非上下以分内外也。余注内经,已详哉言之矣。而鬼真君不言及此者,盖举要以示人耳。

又曰:脉分三部,上寸也,中关也,下尺也。寸之内又分左右左,寸候心而包络膻中统其内,右寸候肺而胸脘咽喉统其内;关之内又分左右,左关候肝而胆胁膈则统其内,右关候脾而胃则统其内;尺之内又分左右,左尺候肾中之水,而小肠膀胱小腹股膝统其内,右尺候肾中之火,而大肠腰胫胻统其内;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异,上焦属于寸,中焦属于关,下焦属于尺,不可于右肾候之也,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不属于右肾而不得不候之于右肾也,部位既明切脉自无疑。

又曰:鬼真君所分部位,一皆准于内经,与王叔和所定大相悬殊,世人见之未有不惊异者也。然而鬼真君正恐人惊异,单言五脏而不言七腑,铎虑部位不明,又将何以诊脉,故于前条细列以问世,第推鬼真君之意,但知五脏之脉,正不必又及七腑之脉也,铎重言之,似乎饶舌矣。

又曰:五脏各有表里,心则与小肠为表里也,肝则与胆为表里也,肺则与大肠为表里也,脾则与胃为表里也,肾则与膀胱为表里也,表病则里病,原相关切,故治里正所以治表也,何必分表是表,而不属之脏,里是里,而不属于腑也。

同类推荐
  • 和白乐天

    和白乐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eatrice

    Beat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劝读十则

    劝读十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诀

    书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嫡女归

    嫡女归

    沈薇,一朝穿越,成为被继妹推入池塘,被继母以养病为名送到乡下老宅的小可怜。不怕不怕,咱可以劫富济贫。她的发家史其实就是一笔笔打劫史,她也很委屈好不好,送上门来的银子难不成不要?本以为能做个娇滴滴的软妹子,怎么在女魔头的路上越走越远呢?什么?继母阴谋阳谋算计?来吧,来吧,姐有智慧,但姐不跟你玩,姐直接动手,在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什么?爹爹偏心?我可是你的亲闺女啊,你那娇妻便是死了不是还能换个更年轻的吗?你闺女我的血管里可是流着和你一样的血呢。啥?祖母也偏心?祖母啊,我爹是您从外头抱来的吧?不然咋这么不待见您儿子的亲闺女呢只是墙头上那只小谁你哪家的呀?“你就是那沈家的病秧子?”他戏谑。似乎和外界传闻的不一样哦,那,是嫁呢?嫁呢?还是嫁呢?且看她这个伪闺秀如何覆手翻云搅动天下风云。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8(纵横三国卷2):帝国末日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8(纵横三国卷2):帝国末日

    在这一册里,汤小团三人组亲眼见证了光武帝刘秀开创的东汉一步步走向崩溃,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最终将帝国推向了末日。他们将在险象环生中继续追寻祝融神弓的踪迹。
  • 错爱三十六计

    错爱三十六计

    江婧意外失足落水,穿越到姚偌宸的身体。若想活着回到人间,江婧必须完成姚偌宸的心愿——嫁给一生所爱的男人。繁花迷人眼,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 后宫:勤妃传

    后宫:勤妃传

    女主穿成小秀女,宫斗类型的宠文,性格懒散好吃,却被康熙封为了“勤妃”,女主表示:我内心是崩溃的。而且……康熙这九个儿子居然都是问题儿童?于是女主走上了纠正问题儿童的养儿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在本书中,郎咸平教授谈兴甚浓,兴致盎然,语言大胆诙谐,而且看问题一针见血,直达事件最真实层面。从3.14事件中CNN对中国的诋毁、到汶川大地震的众志成城;从大众对奥运经济的过度期盼到奥运礼仪的中华风采;还有海峡两岸对台湾现状的真实解读,功夫熊猫凸显的文化融合以及诸葛亮能否成为优秀的企业家;郎教授都做了最真切的解读,全部都是在电视、平面媒体上闻所未闻的观点,这是在郎教授对东西两种文化体系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并且从社会民众中的普遍的小细节中展示出大事件的根本趋势,令读者有醍醐灌顶的痛快淋漓之感。
  • 混沌修灵

    混沌修灵

    从虎口逃脱的孤儿孙天宝,还没有从失去养父的阴影中完全站起来却发现了现代文明以外的新世界,一路受到守护兽的庇护,寻找世界的起源并在世界的退化中进化……
  • 从虚空中爆炸

    从虚空中爆炸

    我叫李灵,我是阳光少年,我受过专业训练,从来不会自闭…
  • 战神吴起(三)

    战神吴起(三)

    十七楚国除王族之外,最有势力的族姓,为昭、景、屈三家。列国间常常传言,楚国朝廷上的大臣,是昭四景三屈二半,意思是楚国朝廷的十个人中有四个姓昭,三个姓景,两个半姓屈,还有半个算是别的姓氏。昭、景、屈三大姓的子弟往往刚及成年,就能做上大夫这等地位尊崇的大臣。景寿就很年轻,看上去只有二十余岁。年轻的上大夫景寿礼仪娴熟,对客人十分殷勤周到,先让吴起等人在客馆舒服地歇息了几天,换了冠服车马,这才向楚国的都城驰行而来。吴起出逃时,仅三乘驷车、九个人。而此刻,楚国派来护送吴起的各种车辆竟达百余乘,从者千余人。
  • 爆宠小医妃:妖孽榻上来

    爆宠小医妃:妖孽榻上来

    她二十一世纪古武世家传人,一朝身死,却穿越到一个王府的娇弱大小姐身上,本以为要平淡的过完这一生,谁知娇弱小姐竟还肩负重任?本想占了人家身体就帮她一把呗,大不了干完大事再拍拍屁股走,可谁知途中碰到这个看似优雅实则腹黑的货,不仅遭到智商情商的双层碾压,最后还被坑的渣都不剩(甜宠虐齐全,一生一世一双人)
  • 我有相思冠山河

    我有相思冠山河

    “夜池溟,按照这后宫的规矩,就算你再厌恶我,也要陪在我身边!”接踵而来的窒息好似要了她的命。在夜池溟的眼里,她永远是害死他青梅竹马的罪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