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600000005

第5章

決疑生信第二

(嗟夫眾生疑多學寡。障重福輕。如無開導之文。豈解求生之法。今則假施問答。權設主賓。為決疑情。令生諦信耳)。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歸依西方三寶已竟。次乃決疑生信。普為眾生。無始至今。種種疑惑。各各在心。所以不肯求生淨土。縱欲求生。不知法門。多修雜善人天有漏華報因果。不出輪迴。受其生死。苦惱無量。為此四眾。今於諸聖教中。採摭眾生種種疑惑。一一釋之。稱讚疏云。因則唯修一日七日。果則永得阿[鞥-合+(白-日+田)]跋致。如是境界。駭人耳目。若佛在日。或正法中。眾生福勝。信智深厚。聞佛一說。諦信無疑。奈以像末法中有情福劣信智淺薄。聞如是法。便生疑謗。故釋迦世尊說此經時。即有十方十殑伽沙諸佛如來。現大神變。發誠諦言。證我世尊所說非謬。仍自今有無信之人。聞修西方淨土業者。撥之為邪謗法之愆。云何不怖。凡是三寶弟子。應須諦信佛語。如為臣者必信王言。若為子者必信父訓。若其不信。豈得名為忠臣孝子。若四眾等以佛為師。不信佛語。便非佛子。乃是魔民。如是之人。深可怖畏。而諸眾生所以不能深信經語有此疑者。皆由無明惑故。妄起顛倒。因疑惑故。墮三惡道。悔何所及。大眾當依佛語。如教修行。不得疑惑。所有我等無始至今。一切疑惑重罪業障。若不懺除。無由往生。宜各人人如救頭然。求哀禮懺。速令清淨未作之罪。不敢更作。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世自在王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十殑伽河沙數俱胝佛  南無東方現在一切諸佛  南無不動佛  南無山幢佛  南無大山佛  南無山光佛  南無妙幢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河沙。住在東方。自佛淨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圍遶。說誠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加用心。攝耳諦聽。疑障消除。身心解脫。願離三塗。求生九品。過去生死。劫石難量。未來輪迴。芥城何盡。惟願三心勵志。十念成功。此方生緣既謝。彼界妙境即現。祥雲後捧。淨侶前迎。剎那頃即得往生。僧祇劫常居安養。今則決疑生信。次第開陳問曰。稱讚疏云。如何口念心思即得往生西方淨土。答曰。心則緣佛境界。憶持不忘。口則稱佛名號。分明不亂。如是心口內外相應。若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成就八十億劫殊勝功德。一句尚爾。何況十句百句千句萬句。如是一日一月一年一生。行住坐臥。晝夜精勤。何罪垢而不消亡。何功德而不增長。何因不生極樂國。何緣不見彌陀佛。譬如嬰兒。或有所怖。發聲號呼。喚其父母。父母慈悲。聞子喚聲。諸事且置。急來救護。今時五濁惡世眾生。常被生老病死三塗等苦之所逼切。既覺知已。即生驚怖。以真實心。高聲稱念彼佛名號。以求救護。阿彌陀佛有天耳通。必定遠見。有也心通。必定遠知。佛之慈悲不同人間癡愛。父母等視。眾生猶如一子。決定親來。垂慈接引。所以然者。良以西方無量壽佛願力深重。常以光明名號。攝化眾生。我等佛子。今既與佛本願相應。理必如是。勿生疑慮。若諸眾生以志誠心。一念十念。一日七日。承佛願力。皆得往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當起勇猛心殷重心志誠心決定心不退轉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栴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菊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決疑集云。但見性悟道。復超生死。何須繫念。彼佛求生化方耶。

答曰。通昧他心聖凡安測知。非正遍授記應難。真修行人當自審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不得無礙辯才。證法華三時。能如天台智者。不宗說皆通行解兼備。能如忠國師壽禪。不此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勸往生。蓋是自利利他。豈肯悞人自悞。況大雄讚歎。金口叮嚀。希從昔賢。仰稟佛勑。定不謬悞。又當自忖量。臨命終時。生死去住。定得自在。不自無始來惡業重障。定不現前。不此一報身定脫輪迴。不天上人間。十方世界隨意寄託。定無滯礙。不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然。莫以一時貢高却致。永劫沈墜。自失善利。將復尤誰。嗚呼哀哉。何嗟及矣。古德云。有為雖偽弃之。則功行不成。無為雖真趣之。則聖果難尅。剎那悟道。要須長劫煉磨。頓悟一心。必假圓修萬行。誠哉是言也。今則末世悠悠之徒。學寡疑多。妄肆臆說。自悞悞人。所謂可憐愍者。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命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功德佛  南無紅燄幢王佛  南無遊步功德佛  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南無闘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十方皆淨土  云何獨指西

答曰

願強教主勝  諸經共讚推

(十疑論第四云。問曰。等是念佛。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何須偏念西方阿彌陀佛。答曰。凡夫無智。不敢自專之。用佛語故。偏念阿彌陀佛。云何用佛語。云釋迦大師一代聖教。處處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觀經等。七十六種因緣。殷勤指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未若彌陀佛國處處經論勸令往生。是故偏念也。如隨願往生經云。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何故偏讚西方彌陀淨土。專遣往生。佛告普廣。閻浮眾生心多濁亂。為此偏讚西方一佛淨土。使諸眾生專心一境。易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寬。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故華嚴經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又云。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剎佛。身無有二)。

問曰

自疑宿業重  十念功德微

答曰

千年萬株木  一火變成灰

(十疑論第八。問曰。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無惡不造。云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三界結業之事。云何可通。答曰。眾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能逢。何可論十念成就。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為重。十念為輕者。今以道理三種。校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云何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緣。三者在決定。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虗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虗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而暗頓滅。豈以久來之暗。不能滅耶。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暗。心緣虗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磣。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皷。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磣而不肯出也。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劒。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一豆火焚。少時即盡。又如有人一生已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虗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又云。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為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者。此定不可。又那先經云。國王問那先沙門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終時念佛。死後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曰。如持百枚大石置於船上。因船故不沒人。雖有本惡。一時念佛。不入泥犁中。其小名沒者。不置船上。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又何疑也)。

問曰

具縛凡夫輩  焉能生彼池

答曰

自力經多劫  佛威頃刻時

(十疑論第五。問曰。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土。出過三界。具縛凡夫云何得生。答曰。有二種緣。一者自力。二者他力。故十住婆沙論云。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在於五濁惡世。於無量佛時。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此難無數塵沙。說不可盡。略述其五。一者外道相似善。亂菩薩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三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者聲聞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曰不過數里。極大辛苦。謂自力也。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修念佛三昧。願生淨土。乘阿彌陀願力攝持。決定得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萬里。謂他力也。若言具縛凡夫。不得生者。同跛人義也。論又云。劣夫從輪王。一日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輪王力也。今則舉自心之信。足登釋迦之教船。展方便之輕帆。安精進之正[木*(刀/巴)]。從眾聖引迎之路。乘彌陀願力之風。泛念佛三昧之法流。到極樂淨方之彼岸矣)。

問曰

天宮樂不少  何須堅勸西

答曰

五衰并十劣  不是久長時

(慈恩通讚云。問曰。慈氏天宮快樂不少。勝侶頗多。何須堅勸往生西方。答曰。若論兜率。即勝人間。乃並西方。全成微劣。勝劣既異。彼此各殊。勸生西方。捨劣求勝也。勝劣有異者。淨土十勝。天宮十劣。淨土十勝者。一化主所居勝。二所化命長勝。三國非界繫勝。四淨方無欲勝。五女子不居勝。六修行不退勝。七淨方非穢勝。八國土莊嚴勝。九念佛攝情勝。十十念往生勝。天宮十劣者。一所居國土劣。二所化壽促劣。三界繫攝屬劣。四彼天有欲劣。五男女雜居劣。六修行有退劣。七穢方非淨劣。八國土莊嚴劣。九善念攝情劣。十修行勞苦劣。又雖壽四千歲。己命欲終時。有五衰相現。一則頭上華萎。一則腋下汙出。三則起坐不定。四則氣力衰微。諸天勉。其眷屬。五則多諸掉舉。有斯十劣五衰。所以勸生彼國。又問曰。諸天妙樂。壽劫長遠。足得修行。人中積善。亦自超越。乃至於修羅龍鬼三塗惡趣。正可拔苦。利生何必。專務求生極樂耶。答曰。欲界諸天躭著妙樂。醉於放酒。視東忘西。貪迷放逸者多。發心修善者少。福盡即墮。如箭射空。色界諸天雖獨行無交。而未盡形累。無色界天亦不出輪迴。經中判為難地。傳大士云。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又楞嚴經說。十種仙類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報盡還來。散入諸趣。唯有淨土一門侶聖賢。於剎那超三界。而常樂故。云國非界繫勝也(出寂照集))。

問曰

兜率祈生好  內院更無迴

答曰

誰如師子覺  外院尚躭迷

(十疑論第七云。問曰。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何須求生西方。答曰。求生兜率。理若相似。若約比校。大有優劣。先論二種。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受。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彌陀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二者如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眾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恒河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也。又聞西國傳云。有三菩薩修兜率。一名無著。二名世親。三名師子覺。約云。先生兜率。見彌勒者。即來相報。師子覺先亡。數年無報。次世親亡。三年乃來報云。天宮日長。我生兜率。禮彌勒佛。聽其說法。即來相報。已三年也。問師子覺如何。云生兜率外院。戀著天樂。即不曾見佛。且以菩薩而修兜率。猶有戀著。不見佛者。此輪迴根本。是知兜率難修有墜。非比西方易修無墜也。又白蓮集先師讚毀疑第四云。問曰。慈恩法師千佛一數。製上生經疏讚。內院云。生天宮有七易。生淨土有十難。聖師所說必不悞人。未審如何和會。答曰。爾只知慈恩上生疏。不知慈恩通讚疏。彼通讚疏云。淨土有十勝。天宮有十劣。却勸人求生淨土。聖師製述豈自相違。蓋為演教隨機各示方便。此與世尊親說彌陀等經勸生西方。又說上生經。勸生內院。意旨何異耶。眾生機緣不同。佛土攝受亦異。譬如有人生緣在南。具舟欲往吳越。治裝問程。智者應酬所問。豈可却讚陸地之便。稱秦蜀之利哉。如此則只增惑亂。不應利益。通方達士隨願知歸。淺見狐疑。強生矛楯。所謂醍醐上昧。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藥。普勸後人。勿以管見窺天蠡心測海。疑謗佛土。自結苦因。深誡之哉。深誡之哉。又即司空大師念佛三昧儀云。興宗皇帝御書問曰。西方極樂世界。今世凡夫合求生不。余忝對曰。夫人居浮世。如客寄旅亭。設得盡百年。亦如經一瞬。根被六塵外坌。識遭三火內焚。況無實樂可貪。縱有虗華何戀。是故西賢東哲繼武聯蹤。攷攷厭處於塵寰。念念忻趣於佛境。或上祈慈氏。願往天宮。西禱彌陀。求生淨土。皆超凡之捷徑。俱入聖之要門。若就彼境以論。則一處見異。報化雙彰。或約自心面辨。則二義說殊。易難兩具。非此兜率定化定易。非彼淨土定報定難。謂兜率經中說有他方來會諸大菩薩住天冠中故。若欲求生化兜率天。〔則〕有七易。若欲求生報兜率天。則具多難。以兜率天通報通化故。求生者有易有難。西方淨土亦有二種。一化淨土。經許凡夫二乘生故。二報淨土。論說女人二乘無故。若欲求生報佛淨土。准上生經疏。則有十難。若欲求生化佛淨土。准諸經說。還有十易。一彌陀願重得生易。(經諸經)二極樂不逆得生易。(無量壽經)三十方諸佛攝受易。(稱讚淨土經)四東方一佛助成易。(藥師本願經)五二大聖者來迎易。(無量壽經)六八大菩薩引去易。(亦藥師經)七奉行十願得生易。(華嚴經行願品)八書寫一經得生易。(決定光明經)九散善迴向得生易。(大寶積經)十少時念佛得生易。(十六觀經)以極樂上通報通化故。求生者有易有難。今我皇帝陛下。生在人中。獲居王位。將今世果。驗前世因。必已曾發大菩提心。必已曾修大菩薩行。雖境強情逸。時時應有於虧違。而信逼志堅。念念常思其善利。早年已曾分受菩薩戒。今歲再曾全受近住戒。兼常念八菩薩。亦恒持大悲心。又於諸處廣作善利。建寺即經。齋僧作福。若直求生報佛淨土。是則實難。若秖求生西方化土願見化身無量壽佛。理甚相應。不為越分。以經疏說。若受佛戒。經於一日乃至七日。供佛筵僧。起塔建寺。書經造像念八菩薩。持大悲心。迴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皆得。如願徃生。生已即得見無量壽佛及八菩薩。於無上道。更不退轉。更不復墮三惡道中。其間苦惱一切並無。富貴莊嚴不可勝說。唯願專信勤持。無得懷疑。擬進擬退。(自餘凡庶例此知之))。

問曰

彌勒龍華會  逢期亦出離

答曰

五十六萬載  終是下生遲

(念佛鏡。問曰。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何以不願求生。云何求生彌陀淨土。答曰。彌勒未下生來。不可待得。何以得知。上生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然始下生。又下生經云。海水減至三千由旬。彌勒乃出。准法王本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二千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今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歸依西方。早證道果矣)。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普光佛  南無普明佛  南無普淨佛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南無栴檀光佛  南無摩尼幢佛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  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  南無大悲光佛  南無慈力王佛  南無慈藏佛  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廣莊嚴王佛  南無金剛華佛  南無寶盖照空自在王佛  南無空虗寶華光佛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  南無不動智光佛  南無降伏諸魔王佛  南無才光明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彌勒仙光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厭苦生極樂  豈是有慈悲

答曰

欲得治他病  先須還自醫

(十疑論第一云。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秖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天台智者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自強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貪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豈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也)。

問曰

臨終佛現處  邪正如何知

答曰

天魔不敢現  是佛更休疑

(白蓮集云。問曰。善境現時。其事不定。或邪或正。臨終現時。如何辨明。苟若不識。如何去取。答曰。念佛往生之人。得諸佛護念。故魔不敢現。現者定是佛境故。稱揚諸佛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諷誦念。其人當得無量之福。永當遠離三塗之厄。臨命終時。一心信樂。念不忘捨。阿彌陀佛將諸比丘往人前。魔終不能毀壞斯等正覺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興立大悲。誓度一切無量眾生。亦復護持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問曰

無量人將化  彌陀豈遍知

答曰

如月處虗空  處處蒙光輝

(龍舒文云。問曰。修行精進者。臨終之時。佛與菩薩來迎。且如十方世界。有無量眾生精進焉。能皆知期。而往迎乎。答曰。佛身如月。影現眾水。水清而現。故無前後去來。故古人云。大願聖人從淨土來。來實無來。深心凡夫。往淨土去。去實無去。彼不來此。此不往彼。而凡聖會遇。兩得交際。彌陀光明如大圓月。徧現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金體。月非趣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捨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矣)。

問曰

西方十萬億  路遠恐難歸

答曰

夢魂遊萬里  何況仗佛威

(十疑論第九云。問曰。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丈劣弱。云何可到。答曰。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生淨土。所以觀經云。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生彼。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雖在牀。而心意識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異也。生淨亦亦爾。動念即生。不須疑也。又彌陀鈔。間曰。觀經云。西方不遠。且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今云不遠者何也。答曰。有二義。一往生不遠。觀經云。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彼國。二相迎不遠。經云。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又遠近相對信念。即近不信。即遠也)。

問曰

若負殺生債  冤業豈能離

答曰

往生成佛後  同度更無疑

(龍舒文云。問曰。人平生為惡。殺害眾生。苦虗人民。臨死念佛。亦得往生。其所殺所害之眾生。懷冤枉之心。何時而可解乎。答曰。生淨土得道之後。皆能度脫一切怨親。豈不勝怨怨相報彼此無出期者乎)。

問曰

臨終十念往  何假預修持

答曰

人生有壽夭  十橫恐難知

(慈恩通讚云。問曰。臨終作善。便得往生。何假預前修諸勝業。答曰。人生壽夭。難測短長。或即病困昏迷。或即非時奄逝。既闕生前之善。難逃後世之殃。預作善緣。恐防斯咎。群疑論云。十種命終。不得念佛。一則善友未必相遇。二則或疾苦纏身。不遑念佛。三或偏風失語。不得稱名。四或狂亂失心。注想難尅。五或俄逢水火。不暇志誠。六或輙遇豺狼。無其善友。七或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或飽食過多。昏迷致命。九或軍作。闘戰。奄爾輪迴。十或忽墮高巖。傷中身命。如此不得待臨終十念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  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幡勝王佛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無妙音勝佛  南無常光幢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曇鉢羅華殊勝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毗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  南無寶海佛  南無寶英佛  南無寶成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寶幢幡佛  南無寶光明佛  南無阿閦佛  南無大光明佛  南無無量音佛  南無大名稱佛  南無得天安隱佛  南無正音聲佛  南無無限淨佛  南無月音佛  南無無限名稱佛  南無月光佛  南無無垢光佛  南無淨光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蓮苞住胎日  苦樂定難知

答曰

如在夜摩天  妙樂不思議

(白蓮集云。問曰未審花中受苦受樂耶。答曰。花中住處。如忉利天夜摩天所受快樂故。寶積經第十八云。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八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宮殿之內。遊戱歡樂。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

問曰

智者心是佛  愚人愛往西

答曰

根緣有利鈍  演教各隨機

(寂照集云。問曰。六祖壇經云。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真佛。西方願東。東方願西。悟人在處一種。誌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愛往西方。若果是真正法門。何故二大士排遣。答曰。佛說法有隱顯。教有權實。人根有利鈍。祖師有抑揚。譬如受疾不同。處方還異。今有病熱發黃。方大狂亂。有善醫者。必以寒藥治之。豈可却讚乳石桂附有除寒起廢之功耶。有偏見人。聞寒藥有治熱之功。遂云乳石桂附永不可用。豈不謬哉。祖師單傳心印。誌公方讚大乘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佛法雙亡。不立文字。當時人尚未信受。豈可又教人念佛求生也。圓機達士固自無疑。求法初心定生猶豫。但得意忘言。融通了解。自無矛楯也)。

問曰

無想是泥洹  有想即為癡

答曰

誰留十六觀  佛語敢生疑

(白蓮集云。問曰。般舟經云。是我心作佛。是我心見佛。心有想為癡。無想是泥洹。今起想想佛。豈不為癡耶。答曰。機差教別。聖意難思。遮表多門。文旨非一。或就理遮。情隨有想。而皆非或簡境對治。約行須明違順。順即善淨之想。違即惡染之想。若淨想想善。則善境現。若染想想惡。則惡境現。故方等賢護經云。惡欲想女。夢見於女。善欲想佛。夢見於佛。令謂二想同名。則善惡天隔。不可聞想。一槩厭之。若苟厭之。則違佛謗法。違佛則非為佛子謗法則入十方泥犁。可不慎乎。況此觀行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一切凡夫成聖。元胎安得輕易而不遵哉)。

問曰

女人論中說  不許生蓮池

答曰

蓮池纔到者  轉女化男兒

(白蓮集云。問曰。論士女人及根缺不生。此云何通。答曰。此界女人求者得生。生彼國時。轉為男子)。

問曰

亦有修行者  不樂見阿彌

答曰

宿無緣種故  障重有何疑

(白蓮集云。問曰。亦有人不樂生極樂者何也。答曰。宿無緣種故。執見分別故。不樂也)。

問曰

設如不信敬  毀謗有何非

答曰

阻他求生者  多劫墮泥犁

(大乘懺悔儀第三卷云。問曰。設爾不信。有何過失。答曰。稱揚諸佛功德經云。其有不信。讚歎稱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而毀謗者。是人命終。具足五劫。墮阿鼻獄。具受眾苦。又作餓鬼百千萬劫。乃至畜生百千萬劫。常為刀等之所害也。(出得字號)又大彌陀經云。其有人民。男子女人聞阿彌陀佛聲不信。有者不信經語。不信有比丘僧。心生狐疑。都無所信者。皆故從惡道中。來生愚癡。不解宿命。殃惡未盡。尚未當度脫。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又甘露疏云。徵驗傳說。大歷年中。衡州有一夫。曰張瑗。以謗毀故。病而身爛。每至日晚。見金剛力士身長三丈許。著大坑中。受極苦惱。經於數旬。作牛吼聲。舌墮而卒。瑗有兄弟數人。為喜其謗。總皆身爛舌墮。相次而終。此類甚多。不能具述。經傳所說深可怖畏)。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日光佛  南無無量寶佛  南無蓮華最尊佛  南無身尊佛  南無金光佛  南無梵自在王佛  南無金光明佛  南無金海佛  南無龍自在王佛  南無一切花香自在王佛  南無樹王佛  南無勇猛執持牢仗棄捨戰闘佛  南無內豐珠光佛  南無無量香光佛  南無師子響佛  南無大強精進勇力佛  南無過去堅住佛  南無皷音王佛  南無日月英佛  南無超出眾華佛  南無世燈明佛  南無休多易寧佛  南無寶輪佛  南無常滅度佛  南無淨覺佛  南無無量寶華明佛  南無須彌步佛  南無寶蓮華佛  南無一切眾寶普集佛  南無法輪眾寶普集豐盈佛  南無樹王豐長佛  南無圍遶特尊德淨佛  南無無垢光佛  南無日光佛  敬禮過去無數劫諸佛大師海德如來  敬禮無量無邊盡虗空界無生法身菩薩 無漏色身菩薩 發心菩薩 無邊身菩薩  敬禮興正法馬鳴菩薩  敬禮與像法龍樹菩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問答。已經開示。疑障消除。心意泰然。已信之後。更不再疑。從今已去。至於往生。願弟子(某甲)等。承是懺悔。所生功德。速生淨土。同成佛果。受無盡樂。

(使楷切)。

(音例)。

(布火切)。

[木*(刀/巴)]

(徒可切)。

(音舜)。

處三

(上音杵下居止也。准此)。

(音掩)。

(音皇)。

(音柴)。

傷中

(下去)。

(食尹切)。

同类推荐
  • Colonel Starbottle's Client

    Colonel Starbottle's Cli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迦叶本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莲叶

    莲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送僧归国清寺

    送僧归国清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始夏南园思旧里

    始夏南园思旧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 娶悍妇

    娶悍妇

    这一世本想助你享尽荣华富贵,却那知命里坎坷,一头是黎民百姓,一头是前世旧爱。你本是扶不起的阿斗,又如何担这江山社稷!唉!罢罢罢!含泪咬牙再负你这一回!……初成亲时,李晋只要一想起家里那恶婆娘,当着众家兄弟也要骂一声,“悍妇!”到后头功成名就,有人凑上来进言道,“将军少年英才只可惜家中悍妇当道,既不遵三从也不循四德,倒不如将她休弃,再娶那名媛淑女?”燕岐晟闻言勃然大怒,一枪柄戳在人肋下,“噗……”“休得多言,还不快快退下,若是这话儿有一字半句传入我夫人耳中,必将取尔狗命!”若是让夫人听到,借此喜喜欢欢将我扫地出门,我岂不是大大的冤枉!“将军,何故如此惧内?”“笑话!本将军怎么惧内了?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本将军品性高洁如何能发达之后抛弃原配正妻……”对!必是这样……我……我就是……就是可怜那恶婆娘年老色衰,又……又性子执拗,除了我还有谁要她去!恶婆娘穆红鸾这厢端坐上方,低头轻轻撇着茶沫,喝一口放下,失望叹道,“怎么就不听人言呢!休了我多好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绣女侠传

    红绣女侠传

    抗击“永乐扫北”明军屠村的第一人。一个女英雄,在非常的历史背景中出现,做出的侠义之举,可歌可涕,悲壮,壮烈。拼杀,揭开着悲壮的一幕,战场,惨烈。恶魔,可憎的影子。逆施,魔道的怪物,与恶魔为伍。英俊的小将军,历程悲壮,充满传奇,流传在一个民间真实传说的故事,述说着扫北的残酷。苦难的女侠,把正义,把侠义肝肠,把悲壮,把宝贵的生命,血洒在战场,洒在人间的正义。残酷的军队,没有人性,历史罕见,却又是真实事情。流血的战争,流血的拼杀,流血变成血河。不能忘记的女侠,终于结束恶魔。五个侠女的人生,共同述说着一个故事,共同展示着武林的纷争。
  • 面食世家

    面食世家

    就在董啸狂奔在网络文学作家路上时,突如其来的重大意外,让他不得不回归家乡,接掌家族传承千年的小面馆。素料,表面繁华的家族面馆,已然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看面食世家第39代传人,如何破釜沉舟、绝地逢生、碾压对手,借势华夏大陆改革开放东风、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大背景大趋势,由一家面馆生意出发,打造出旗下包括面食、调味品、风电、太阳能、农业种值、食品调味品研发、机械制造、电影院、酒店、城市休闲广场、电影拍摄制作、日用消费品、出版发行、养殖等十四大业务的商业帝国,把传承千年的华夏面食推向世界,发扬光大。
  • 外星男绑架之谜(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1908-2011)第十卷)

    外星男绑架之谜(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1908-2011)第十卷)

    本书选入1980一2011年中国优秀儿童侦探小说作品6篇,这些作品以儿童侦探为叙事视角,将童话和科幻的元素融入其中,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作品中营造的神秘、悬疑和惊险的氛围,以及侦探与罪犯较量时表现出的高超的逻辑能力、卓越的胆识及高度的责任感是吸引小读者的魅力所在。
  • 空间灵泉之第一酒妃

    空间灵泉之第一酒妃

    刚刚大学毕业的叶琼,在刚刚传承了家族的空间灵泉之后却倒霉的碰上了网络上最流行的,但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穿越,一觉醒来看到自己竟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己还变了一个样,到是把叶琼给吓了一跳。接着她吸收了原主的所有记忆之后,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她这是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一个名叫景朝的架空朝代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没爹没娘,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弟弟的小农女身上......(推荐新文:替嫁茶女:妖孽夫君,不好惹,欢迎大家来支持,围观)
  • 下手轻一点:傲娇少主的诱惑

    下手轻一点:傲娇少主的诱惑

    (美人如花系列之空谷幽兰—莫言空谷有佳人)青楼包间内,她跌进一个温热的怀抱,撞进一双漆黑灼热的眸,旖旎气氛萦绕满室,怔愣间已被人占了便宜,她狠狠抹嘴,长剑出鞘,“敢占我便宜,本座剥了你的皮!”大婚之日,她素手一挥,一纸休书扔至他的面上后决然离去,他气怒看着她挺直的背脊,冷笑:“想逃离我?这辈子你都妄想!”一张面具掩去她倾城的容颜,一个青涩纯澈的温润男子,一场金风玉露的相逢;一本神秘的秘笈引人趋之若鹜,一系列奇门秘药层出不穷,一桩昔年往事自岁月深处的迷烟中渐渐揭开面纱。当面具底下的绝美容颜显露在人前时,江湖上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 正牌亡灵法师

    正牌亡灵法师

    灰蒙蒙的平原上,两群不同阵营的亡灵仆从杀做一团。一道耀眼的圣光自天而降,轰在了圣阶亡灵法师查理克丝身上。“你有骨龙,还有无数亡灵仆从……为什么还能施展圣光?”陈风嘴角微扬:“不会光明系魔法的亡灵法师,不是一个合格的亡灵法师。”“你……你……”“噗……”查理克丝吐血而亡。
  • 穿越之神女夫人

    穿越之神女夫人

    “主子不好啦!神女大人把马场的马都放跑了!”“嗯。”“主子!神女大人抢了太子的冰糖葫芦,太子正哭着要找皇帝告状!“嗯。”“报!主子,北疆国国师又来了,神女大人正在……”“来人!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