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700000034

第34章 美国的出版自由(2)

任何力量越被集中使用于一个方向,它的效果就越大。这条普通自然规律已经被实验向观察者证明,而一些微不足道的暴君,也利用他们的比实验更为可靠的本能,一直感到这个规律在发挥作用。

在法国,报刊兼有两种不同的集中。

首先,报刊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一个地点上;其次,可以说是集中在几个人手里,因为它的机构数量很少。

用这种方式在一个人人多疑的国家建立起来的权力,就会产生接近无限的影响力。它一般与政府为敌,政府或许能跟它达成或长或短的休战协定,但要和它长期共处却是很难的。

我方才提到的两种集中,在美国则一个也不存在。

美国不存在大城市,人力和物力在广大国土的各处呈分散状分布,人类智慧之光是在各地交互辉映,而不是从一个共同的中心向四外散射。在任何方面,美国人都没有规定思想的总方针和工作的总方针的习惯。

这一切表现都要归因于美国的地方环境,而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法律在这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在美国,既不要求报刊进行注册,又不向印刷业发放执照,更不知保证金是什么东西。

所以,在这里创办报刊既简单又容易,只要有不多的订户,就足以应付报刊的开销,因此美国定期期刊和半定期期刊的种类多得令人不敢相信。一些很有教养的美国人,认为这种出版力量的过度分散就是导致报刊影响力小的原因。所以,美国政治学有一项原理:增加报刊的样数是冲淡报刊影响的唯一办法。我真不明白,如此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为什么还没有在我们法国推广?我很容易理解,那些想凭借报刊进行革命的人,要使报刊界只存在几个强大机构的意图。然而,为什么现存秩序的官方维护者和现行法律的天然支持者,他们会相信把报刊集中起来就可以减弱报刊的影响力?这我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我认为,欧洲各国政府用来对付报刊的办法好像和中世纪骑士对付敌人的方法一样:它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集中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而它们把武器提供给自己的敌人,就是为了在对抗敌人时取得更大的光荣。

在美国,基本上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的报纸。在这么多的斗士中间,要想建立秩序和统一行动是不可能的。结果现状就是,每个人都独树一帜,各显本领。在美国,不会出现所有报纸联合起来支持或反对政府的情况,而且它们在攻击政府和为政府辩解时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所以,报纸在美国很难汇成能够冲击或冲垮牢固的大坝的洪流。报刊力量的这种不集中,还带来了另外一些十分明显的后果:一方面,在美国办报很容易,因此人人都可以办报;另一方面,因为存在竞争,任何报纸都很难获得巨大的效益,致使精明强干的实业家在此类事业面前止步。最后,即使办报是生财的方法,然而因为报刊的数量过多,有天才的文人也不容易致富。所以美国的报人基本上地位都不高,受的教育较低,思路不敏。众所周知,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多数决定一切,由多数制定每个人应该遵守的行动守则。把这些共同习惯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宗旨。于是就因此产生了律师业的宗旨、法院的宗旨等。在法国,报业的宗旨是,用猛烈的,然而又高尚并经常是雄辩的方法探讨国家大事。偶尔没有经常这样坚持下去,那只是证明所有的规律都有例外。而美国报人的宗旨是,用粗暴的、十分朴实的、直奔主题的方式刺激他们所反对的人的情感,而不用道理让人悔悟,甚至不惜攻击人家的隐私,揭露他们的弱点和毛病。

我们应该对这样滥用思想自由的做法表示惋惜。我以后还有机会来谈报纸给美国人民的爱好和道德造成的影响,但我现在的题目是只谈政界,因此对这种影响只能顺便说一下。必须承认,对出版界采取这种放任态度的政治效果,曾对维持公共安宁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避免失去他们为了自己利益而去鼓动大众激情的最强有力武器,已在同胞们的思想里占有地位的人都不敢在报纸发表文章[1]。从这可以看出,报上发表的个人意见,在读者的眼里通常是一点都不重要的。读者想从报纸看到的是有关事实的报道。只有在报道改变或歪曲真相时,撰稿人的观点才会发生某种影响。

虽然报纸只能做到这些,然而它在美国依旧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权力。它使政治生活的信息在这个辽阔国家的各地传播。它常常瞪着眼睛不断地对政治的秘密动力进行观察,使搞政治活动的人被依次推上舆论的法庭。它会把人们的注意力集结到某种主义或学说的周围,并给政党树立了旗帜。它令那些彼此对话,却没见过面的政党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从而能够不断接触。当大量的报纸行进在同一道路上时,久而久之,它们的影响就会变得几乎无法抗拒,即使一直被另一个方面控制的舆论,最终也会在它们的打击中屈服。

在美国,每一家报纸都各有一点权力,而期刊的权力比报纸的还大,仅位于最有权威的人民之下。(A)

在美国出版自由的环境下形成的见解往往比在其他地方受检查制度影响形成的见解更坚定

在美国,政坛新人永远不断地出现并被民主制度推出去管理国家事务,因而政府的施政难以始终如一和按部就班。然而,该国政府的总方向与其他大多数国家相比却显得更为稳定,而支配社会的主要舆论同样比其他国家持久。当一个思想占领了人们的头脑之后,无论它是否合理,再想把它从头脑里赶走就很困难了。

同样的事实在欧洲的英国也出现过。在过去一百多年中,这个国家曾存在过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大的思想自由和更牢不可破的偏见。

在我看来,这个现象应该归咎于那个貌似有责任阻止这个现象产生的事实,即出版自由。在实行这种自由的国家,高傲和自信对见解的影响程度完全相等。人们会喜欢一种见解,是由于这一见解在他们看来是正确,并且是由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会支持一种见解,不只是由于它是真实的,更是由于它是属于自己的。

此外还有另外的几个原因。

一位伟人讲过:无知处于知晓的两端。不过如果说自信处于两端,而怀疑居于中间,也许更为正确。事实上,人类的智力发展可以被认为有三个总是前后相连的不同阶段。

这三个阶段表现为:一个人先是对某事坚信不疑,此时他往往是由于没有深入调查便接纳了它;当异议产生时,他便会产生怀疑;最后,他一般会克服所有的怀疑,从而又开始相信。而他在后一次去认识真理时便不是随随便便和马马虎虎的,而是切切实实地去考察真理,并紧随真理之光行进[2]。

当出版自由发现人们位于智力发展的首个阶段时,它不得不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听任他们遵循自己不经深思熟虑就坚信不疑的习惯,只能试着渐渐地改变他们轻信的对象。所以,在整个智力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理性只能一次认识一点地往前发展,然而被认识的那一点也在不断改变。最早突然接受出版自由的那一代人正值爆发革命的时期,于是,他们就要有点苦头吃了!

不久之后,一批新的思想又紧接着出现。人们因为有了以往经验,便在怀疑和普遍不信任中探索。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总是停留在以下两个阶段之一:一个是相信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另一个是不能确知该信什么。

只有很少人有能力达到拥有来自真知的深思熟虑的自信,能够冲破怀疑的干扰,并主宰这种自信的那个阶段。

然而,也有人曾经指出,在宗教狂热鼎沸的时代,人们还可能改变他们的信仰,但在人们普遍怀疑的时代,人人却对自己的信条坚信不疑。这种情形同样出现在出版自由盛行时的政治中。在互相质疑和轮番角逐的所有社会理论中,如果有一个被人采纳并给予保护,也只是因为人们不相信会有比它更好的,而不是因为人们相信它是好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不会轻易为自己的见解付出生命,然而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所以,殉道者和变节者都一样少见。

再给这个理由增加一个更加强而有力的理由:当人们怀疑某种见解时,因为本能和物质利益比见解更容易看到、感觉到,也更能持久,所以人们最终总是要通过自己的本能和物质利益来判断。

民主制度的治理与贵族制度的治理相比,究竟哪个好?这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民主制度会使一些人感到不快,而贵族制度则会使另一些人受压迫。你富了,我就穷了——这是一个真理,并且它自行成立而且无须讨论。

注释

[1]他们只会在向人民呼吁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极少数情况下,如在答复恶意的诽谤和解释事实的真相时,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2]不过,我还不知道这种深思熟虑的自信和对这种自信的主宰,是否曾经通过理性信念的鼓舞把人的热心和信心提高到一定高度。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公务员

    做最好的公务员

    本书以“最好”这两个字为核心,从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实际出发,告诉我们“最好的公务员”应该“想什么,如何想”,“做什么,如何做”,“学什么,如何学”,“超越什么,如何超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公务员在所有复杂和困难面前摆脱困惑,把工作做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更满意,前程更坦荡,提供了行动指南。
  •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论述,遵循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这一主线,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等核心内容、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升工作能力非常实用的指导性读物。
  •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本书作者致力于台湾问题研究已有40余年,并亲身参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全书客观清晰地评述了1990年李登辉上台直到马英九当政后的两岸关系现状和岛内政局的发展演变,包括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颇具参考价值。内容涉及台湾政治、历史、经济、社会到两岸关系、美台关系等,对台湾问题产生的背景由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台湾问题的实质和不同阶段特点,“台独”分裂的危害和两岸统一的前景,都能够从战略高度和历史眼光进行较深入的理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见解,都有一定的前瞻性。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本书指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还是第一代社会学家,多数社会思想家缺乏理解战争的理论工具。除了少数例外,笃信社会进步的学者对战争这一大规模暴力冲突现象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将战争视为边缘或过时的现象。直至20世纪,大部分社会理论家对现代世界抱有过分乐观的展望,对战争与暴力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社会理论志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但对战争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其大的缺陷。由此,本书倡议重新审视战争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热门推荐
  • 玉帝叫我来直播

    玉帝叫我来直播

    莫明:“老子是奉玉皇大帝法旨下凡装逼的,谁也别拦我!谁也别拦我!"
  • 智能偃甲

    智能偃甲

    叶昊,无业游民,因一醉鬼开车,撞上了天。重生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部手机让他从一个平凡的穷孩子走向新世界的巅峰!
  • 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

    北京“成长杯”中学生外语大赛颁奖会在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中闭幕。一等奖获得者刘京生还没离开座位,就被几个记者围住了。好在她这几年多次在市、区一些比赛中获奖,也当然多次遇到过记者围人这样的场面,虽然不能像一些明星大腕在记者面前那样从容自若,应对如流,但也不慌张,不结巴。一位和她比较熟悉的记者说她不仅知识水平提高了,就连应变能力也增强了。刘京生的妈妈大胖手捧鲜花,早已等候在门口。刘京生一出门,她就兴高采烈地迎上前,搂着女儿亲了一口。与大胖同来的还有刘京生熟悉的孙姨、陈开阳大姐、她的好朋友陈北阳。
  • 万界外挂供应商

    万界外挂供应商

    有这么一家神奇的小店,不卖灵丹妙药,却能吸引无数修士,不卖阵图法器,却让无数大能挤破脑袋,在诸天万界卖外挂,在玄幻异界开小店,掠夺主角机缘,镇压上古天帝!‘’路明非,你想要力量吗?血统增强外挂了解一下?‘’“张楚岚,想知道真正的阳五雷有多强吗,这个威力翻倍外挂正好适合你。”‘“东方月初,只要你把虚空之眼交给我,涂山,我罩了!” “什么,你们说我小店的外挂太牛逼,违反天道法则?不好意思,天道在我眼里,算个啥?我秦明,就是要逆天而行!”本书读者群群聊号码636301200
  • 宠爱物语:首席校草是女生

    宠爱物语:首席校草是女生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打了一架后…“来,乖,吃饭啊。”林间暧把勺子喂到他嘴边。伍奜恭淡淡瞥了一眼,没诚意,不吃。林间暧把碗往桌上一跺:“不吃?不吃拉倒,饿死你算了。”伍奜恭慌了,连忙哄到:“兼爱,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 “凭啥我们俩犯了一样的错,就我一个人要写检讨啊!”林间爱气的直跺脚,“她上面绝对有人。” 伍奜恭听了,淡淡的挑了挑眉,伸手把她拉过来,扑倒在床上:“现在你上面也有人了。” * “别碰我,小心脏了你的手。”林间暧头一次用这么平淡的语气说出这么决绝的话,“我们俩就这样吧,分开吧,这样对谁都好。” 可是兼爱,你知道的,我没有你不行的啊!
  • 九叔是抠神

    九叔是抠神

    新书《生活处处是硬币》已发!!!【2019上巳节灵异征文参赛作品】穿越民国遇到了九叔,九叔不穷,但是特抠……!绑定了一个葵花宝典系统,什么?凌波微步居然是东北大秧歌的十字步?屠龙刀居然是铅笔刀?六脉神剑居然还要用,剪子包袱锤作为驱动的基石?好吧,早就无力吐槽的白小白,接受了这个葵花宝典系统……!
  • 替嫁弃女:仙医有毒

    替嫁弃女:仙医有毒

    她生而非人,一朝身死,再睁眼,竟成了体弱多病的农门娇女。身世成谜,家徒四壁。面对这穷到即将吃土的日子,云翎决定撸起袖子挣钱养家。结果钱还没挣,神秘亲人就先找上门来,要她替嫁!据说,骊王容貌倾城,眉眼皆可入画,可惜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性格偏激,行为乖戾,还善食人心!婚后,某女打量着眼前的白面汤圆,心想传闻果然不可尽信。直到后来被吃干抹净,某女才意识到,汤圆是白面的没错,然而问题它是芝麻馅的!#传闻不可尽信之骊王版#本以娶了朵身娇体柔易推倒的小白花,那曾想,小白花嘴里长着食人花的獠牙!亏得本王牙口好,不然谁下得去嘴?
  • The Battle of Life 人生的战斗(III)(英文版)

    The Battle of Life 人生的战斗(III)(英文版)

    The Battle of Life: A Love Story is a novella by Charles Dickens, first published in 1846. It is the fourth of his five "Christmas Books"/ It's the 4th of his five "Christmas Books", coming after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and followed by 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 Battl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five Christmas Books that has no supernatural or explicitly religious elements. (One scene takes place at Christmas time, but it is not the final scene.) The story bears some resemblance to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in two respects: it has a non-urban setting, and it is resolved with a romantic twist. It is even less of a social novel than is Cricket. As is typical with Dickens, the ending is a happy one. The setting is an English village that stands on the site of an historic battle. Some characters refer to the battle as a metaphor for the struggles of life, hence the title.
  •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