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1900000022

第22章

辩惑篇第二之六

周祖废二教已更立通道观诏

周帝宇文邕

武帝。猜忌黑衣受法黄老。欲留道法摈灭佛宗。佥议攸同咸遵释教。帝置情日久殊非本图。会道安法师上二教论无闻道法。意弥不伏。无奈理通众口义难独留。遂二教俱除愤发于内。未逾经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苞空有理极幽玄。但岐路既分派源逾远。淳离朴散形器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久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赜玄文。所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俾夫玩培塿者。识嵩岱之隆崛。守碛礰者。悟渤澥之泓澄。不亦可乎。所司量置员数。俸力务异恒式。主者施行

于时员置百二十人监护。吏力各有差。并选择李门人有名当世者。着衣冠笏履。名通道观学士。有前沙门京兆樊普旷者。彭享谲诡调笑动人。帝颇重之。召入通道。虽被抑退。常翦发留须。帝问何事去留。旷曰。臣学陛下。二教虽除犹存通道。须为俗饰故留。发非俗教故遣。帝曰。俗有留发上加以冠。何言非教。旷曰。无发之士岂是教乎。臣预除之。加冠何损。帝笑之。自尔常净剃发着冠缨领。人有问者曰。我患热也。云云

周祖平齐召僧叙废立抗拒事

沙门释惠远

周武帝。以齐承光二年春东平高氏。召前修大德并赴殿集。帝升御座序废立义云。朕受天命宁一区宇。世弘三教其风逾远。考定至理多愆陶化。今并废之。然其六经儒教文弘政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存立。且自真佛无像遥敬表心。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向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故须除荡。故凡是经像皆毁灭之。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治。朕意如此。诸大德谓理何如。于时沙门大统等五百余人。咸以王威震赫决谏难从。关内已除义非孤立。众各默然下敕催答。并相顾无色。俯首垂泪。有慧远法师。声名光价。乃自惟曰。佛法之寄四众是依。岂以杜言谓能通理。遂出对曰。陛下统临大域得一居尊。随俗致词宪章三教。诏云。真佛无像。诚如天旨。但耳目生灵。赖经闻佛藉像表真。今若废之无以兴敬。帝曰。虚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经像。远曰。汉明已前经像未至。此土含生何故不知虚空真佛。帝时无答。远曰。若不藉经教自知有法者。三皇已前未有文字。人应自知五常等法。当时诸人何为但识其母不识其父。同于禽兽。帝又无答。远曰。若以形像无情。事之无福故须废者。国家七庙之像。岂是有情而妄相尊事。帝不答此难。乃云。佛经外国之法。此国不须。废而不用。七庙上代所立。朕亦不以为是。将同废之。远曰。若以外国之经非此用者。仲尼所说出自鲁国秦晋之地。亦应废而不行。又以七庙为非将欲废者。则是不尊祖考。祖考不尊则昭穆失序。昭穆失序则五经无用。前存儒教其义安在。若尔则三教同废。将何治国。帝曰。鲁邦之与秦晋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故不类佛经七庙之难。帝无以通。远曰。若以秦鲁同遵一化。经教通行者。震旦之与天竺国界虽殊。莫不同在阎浮四海之内轮王一化。何不同遵佛经而今独废。帝又无答。远曰。诏云。退僧还家崇孝养者。孔经亦云。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行。何必还家。帝曰。父母恩重交资色养。弃亲向疏未成至孝。远曰。若如是言。陛下左右皆有二亲。何不放之。乃使长役五年不见父母。帝曰。朕亦依番上下得归侍奉。远曰。佛亦听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养。故目连乞食饷母。如来担棺临葬。此理大通。未可独废。帝又无答。远抗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于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远曰。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当共陛下同趣阿鼻。何处有乐可得。帝理屈。言前所图意盛更无所答。但云。僧等且还。有司录取论僧姓字。帝已行虐三年。关陇佛法诛除略尽。既克齐境还准毁之。尔时魏齐东川佛法崇盛。见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刮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帝以为得志于天下也。未盈一年。疠气内蒸身疮外发。恶相已显。无悔可销。遂隐于云阳宫。才经七日寻尔倾崩。天元嗣历。于东西二京立陟岵寺。罚菩萨僧用开佛化。不久帝崩国运移革至隋高祖方始大通。如后所显。近见大唐吏部尚书唐临冥报记云。外祖隋文仆射齐公。亲见文帝问死者还活人云。初死见周武帝云。为我相闻大隋天子。昔与我共食仓库玉帛。亦我储之。我今为灭佛法极受大苦。可为我作功德也。文帝出敕。普及天下人。出一钱为之追福焉

周高祖巡邺除殄佛法有前僧任道林上表请开法事

周建德六年十一月四日。上临邺宫新殿。内史宇文昂上士李德林。收上书人表。于时任道林以表上之。上士览表曰。君二教也。圣主机辩特难酬答。可思审之。对曰。主上锋辩名流十方。林亦早闻。正以闻辩故来。得辩无爽云云。乃引入。上阶御座西立。诏曰。卿既上事助匡治政。朕甚嘉尚。可条别自申。勿广词费。林乃上安抚齐余省减赋役事。帝备纳之。又曰。林原誓弘佛道。向且专论俗政。似欲谄附君人。其实天心护法。自释氏弘训。权应无方智方高奇。广宣正法。救兹五浊特拔三有。人中天上六道四生。莫不归依回向受其开悟。自汉至今。踰五百载。王公卿士遵奉传通。及至大周顿令废绝。陛下治袭前王化承后帝。何容偏于佛教独不师古。如其非善先贤久灭。如言有益陛下。可行废佛之义。臣所未晓。诏曰。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汉魏晋世似有若无。五胡乱治风化方盛。朕非五胡心无敬事。既非正教所以废之。奏曰。佛教东传时过七代。刘渊篡晋元非中夏。以非正朔称为五胡。其汉魏晋世佛化已弘。宋赵符燕久习崇盛。陛下耻同五胡盛修佛法。请如汉魏不绝其宗

诏曰。佛义虽广朕亦尝览。言多虚大语好浮奢。罪则喜推过去。无福则指未来。事者无征行之多惑。论其劝善未殊古礼。研其断恶何异俗律。昔尝为废所以暂学。决知非益所以除之。奏曰。理深语大。非近情所测。时远事深。宁小机欲辩。岂以一世之局见。而拒久远之通议。封迷忽悟不亦过乎。是以佛理极于法界。教体通于外内。谈行自他俱益辩果。常乐无为树德恩隆。天地授道广利无边。见奇则神通自在。布化则万国同归。救度则怨亲等济。慈爱则有识无伤。戒除外恶定止心非。慧照古今智穷万物。若家家行此则民无不治。国国修之则兵戈无用。今离不行何处求益。因重奏曰。臣闻孝者至天之道。顺者极地之养。所以通神明光四海。百行之本孰先孝者。昔世道将倾魏室崩坏。太祖奋威补天夷难。创启王业。陛下因斯鸿绪遂登皇极。君临四海德加天下。追惟莫大终身无报。何有信己心智执固自解。倚恃爪牙任纵王力。残坏太祖所立寺庙。毁破太祖所事灵像。休废太祖所奉法教。退落太祖所敬师尊。且父母床几尚不敢损亏。况父之亲事辄能轻坏。国祚延促弗由于佛。政治兴毁何关于法。岂信一时之虑招万世之讥。愚臣冒死特为不可

诏曰。孝道之义宁非至极。若专守执惟利一身。是使大智权方反常合道。汤武伐主仁智不非。尾生守信祸至身灭。事若有益假违要行。傥非合理虽顺必剪。不可护己一名令四海怀惑。外乖太祖内润黔元

令沙门还俗省侍父母。成天下之孝。各各自活不恼他人。使率土护利。舍戎从夏六合同一。即是扬名万代以显太祖。即孝之终也。何得言非

奏曰。若言坏佛有益毁僧益民。昔太祖康曰玄鉴万理智括千途。必佛法损化即寻除荡。宁肯积年奉敬兴遍天下。又佛法存日损处是何。自破已来成何利润。若实无益宁非不孝。诏曰。法兴有时道亦难准。制由上行王者作则。纵有小利尚须休废。况佛无益理不可容。何者敬事无征招感无效。自救无聊何能益国。自废已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若事有益。太祖存日屡尝讨齐。何不见获。朕坏佛法。若是违害亦可亡身。既平东夏。明知有益。废之合理义无更兴

奏曰。自国立政惟贵于道。制化养民宁高于德。止见道消国丧。未有兵强祚久。是以虐纣恃众祸倾帝业。周武修德福集皇基。夫差骄战遂至灭身。勾践以道危而更安。以此论之。何关坏佛退僧方平东夏。直是毁佛。当此托定之时。偶然斯会。妄谓坏法有益。若尔汤伐有夏。文王灭崇。武王诛纣。秦并天下。赤汉灭项。此等诸君岂由坏佛。自后交论讥毁人法。或以抗礼君亲。或谓妄称佛性。或讥辩析色心。或重见作非业。或指身本阴阳。林皆随难消解。帝虽构难重叠三番五番穷理尽性。林则无疑不遣。有难斯通。帝曰。卿言业不乖理。凡有入圣之期。性非业外。道有通凡之趣。此则道无不在凡圣该通。是则教无孔释虚崇。如是之言。形通道俗。徒加剃剪之饰。是知帝王即是如来。宜停丈六。王公即是菩萨。省事文殊。耆年可为上座。不用宾头。仁惠真为檀度。岂假弃国。和平第一精僧。宁劳布萨。贞谨即成木叉。何必受戒。俭约实是少欲。无假头陀。蔬食至好长斋。岂烦断谷。放任妙同无我。何藉解空。忘功全逼大乘。宁希波若。文武直是二智。不观空有。权谋径成巧便。岂待变化。加官真为授记。无谢证果。爵禄交获天堂。何待上界。罚戮见感地狱。不指泥犁。以民为子。可谓大慈。四海为家。即同法界。治政以理。何异救物。安乐百姓。宁殊拔苦。剪罚残害。理是降魔。君临天下。真成得道。汪汪何殊净土。济济岂谢迦维。卿怀异见妄生偏执。即事而言何处非道

奏曰。伏承圣旨。义博言深融道混俗移专散执。乃令触处乘真有情俱道物我咸适千徒齐一。美则美矣。愚臣尚疑。若使至道惟一。则无二可融。若理恒外内。则自可常别。若一而非一。则半是半非。二而无二。则乍道乍俗。是则缁素错乱儒释失序。外内交杂上下参伦。何直远沈清化。亦是近惑民俗。是以阴阳同气生杀恒殊。天地齐形高卑常异。不可以其俱形而使地动天静。或者见其并气。而令阴生阳杀。即事永无此理。虚言难可成用。所以形齐气一。可得言同。生杀高卑义无不别。故使同而不同。一而不一。道俗之理有齐无与。无为自别。又若王名虽一凡圣天殊。形事微同宽狭全异。是故儒释与无始俱兴。道俗共天地同化。若欲泯之为一。正可以道废俗。如其俱益于世。则两理幽显齐明。今则兴一废一。真成不可

诏曰。卿言道俗天殊全乖内外。亦可道应自道无预于俗。释应自释莫依于儒。道若惟道。道何所利。佛若独佛。化有何功。故道俗相资儒释更显。卿不因朕言。卿欲何论。是以内外抑扬废兴彼此。今国法不行王法所断。废兴在数常理无违。义无常兴废有何咎

奏曰。仰承圣旨。如披云睹日。伏听敕训。实如圣说。道不自道非俗不显。佛不自佛惟王能兴。是以释教东传时经五百。弘通法化要依王力。方知道藉人弘神由物感。佛之盛毁功归圣旨。道有兴废义无恒久。法有隐显理难常存。比来已废义无即行。休断既久兴期次及。与废更迭理自应机。并从世运。不亦宜乎

诏曰。帝王之法善决取舍明断去就。审鉴同异妙察非常。朕于释教。以潜思于府内。校量于今古。验之以行事。算之以得失。理非常而不要。文高奇而无用。非无端而弃废。何爱憎于儒释

奏曰。弘法之本。必留心于达人通化之首。要存志于正道。勿见忤己以恶者。怀之以疏隔。容己以美者。欢心以亲近。是则自感于所见。自乱于所闻。不可数闻有谤正之言。遂便信纳从唱而和乘生是非。寻讨愆短日怀憎薄。是则以伪移真。众声惑志。故令当疏者更进之。当亲者更远之。遂使谈论偏驳取舍专非。斯乃害真之祸患。丧德之妖累。于是帝不答。乃更开异途以发论端。问曰。朕闻君子举厝必合于礼。明哲动止要应于机。比频赐卿食。言不饮酒食肉。且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肌之膳。古今同味。卿何独鄙。若身居丧服。礼制不食。即如今赐自可得食。可食不食岂非过耶

奏曰。贪财喜色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恶。割情从道前贤所叹。抑欲崇德往哲同嗟。况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可为非

诏曰。肉由害命。断之且然。酒不损生。何为顿制。若使无损。计罪无过言非。饮浆食饭亦应得罪。而实不尔。酒何偏断

奏曰。结戒随事得罪据心。肉体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损过由弊神。余处生过。过生由酒。断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谓酒体是罪

诏曰。罪有遮性。酒体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饮不醉。又不弊神。亦不生罪。此人饮酒应不得罪。斯则能饮无过。不能招咎。何关断酒以成戒善。可谓能饮耐酒常名持戒。少饮即醉是大罪人

奏曰。制过防非本为生善。戒是止善身口无违。缘中止息遮性两断。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乱神。未破饮戒。实理非罪。正以饮生罪。酒外违遮。教缘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饮犹非持戒

同类推荐
  • 骨相篇

    骨相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耳書

    耳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稗琐缀

    清稗琐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笺记

    花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行为艺术者

    行为艺术者

    他们没能认出我来,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心里自然是很庆幸。但多少也有点沮丧。事先我不是没想过,一旦他们认出我来,场面一准会变得很喜剧。他们全都朝我聚拢来,一面爆笑不止,一面扯掉我头上的这顶烂草帽,肩上背着的这个泡沫箱子,以及身上穿的这件皱巴巴的蓝布罩衫和这条下半截沾满泥星的黑布罩裤,甚至脚上的这双面子破损的旧解放鞋。一定会是这样的。他们人多手杂,有的扯头,有的扯脚,场面喧闹而混乱。也许女同学还会举着湿纸巾,抹掉我额上画的皱纹,脸上擦的黑面泥,再掏出梳子,梳理我头顶上被草帽压乱的头发,且故意梳出一个滑稽的大分头来。
  • 我的哑巴老公

    我的哑巴老公

    “老婆,跟我回家!”男人一脸无辜、深情款款!不装可怜怎么办?老婆孩子就要跟别的男人跑了!谁叫他从前卑鄙可恶!把亲老婆推上手术台!女人冷笑:“我们认识吗?”想复合!没门!想要孩子!狗洞都没有!女人换脸换身份,男人也各种换身份,装厨师,装孙子,要的就是两个字:复合!
  • 临江雪:子阁情

    临江雪:子阁情

    瓶梅清风,诗酒人生。家与国,江湖与朝堂。这一场风花雪月,你说若是无关情爱,亦或是更甚于情爱,是否能更如雪般纯粹。世家之争的勾心斗角和武林的尔虞我诈究竟何处更精彩。不求功成名就,但求热血四方。不求富胜之道,予你三生之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轮回你重生

    我轮回你重生

    什么?加菲变成薛定谔的猫了?啊?伍花肉不叫伍花肉,那叫什么?干嘛?为什么要把林莫的专炸金手指系统炸了?奇葩,大坏蛋没有了呆毛就不叫大坏蛋了?哇!狐不狸抓的兔子是雄的,因为雄兔脚扑朔啦,雌兔眼迷离呀!
  • 头条乱君心

    头条乱君心

    一朝昏迷醒来,专业娱记出身的陆芙姜不仅沦落宫中成了前来和亲的公主,还不幸撞见皇上的秘密,简直祸不单行。为了自身安全和自由着想,在各种威逼利诱下她只得含泪上任御用“金牌包打听”,IOS认证专业狗仔队!平日躲遍无数墙角,窥遍朝中一切猛料,一心狗腿向皇上。可是为何腹黑皇上看她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幽默曲折,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喜好。
  • 城市·大演奏厅(下)

    城市·大演奏厅(下)

    我亲耳听到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但昭义夫妇曾经去了一趟西藏。他们很虔诚地在寺庙出入,到了布达拉宫时,在一个大殿里,有一尊菩萨圣像前围了好多人。高红霞跟一位学生家长见这么多人围着,便好奇地过去看个究竟。这时候,有人劝她们也试试运气。所谓运气,就是人们不断地往菩萨身上抛哈达。如果将哈达抛起来能挂到菩萨的肩头或手臂上,就是预示着会有好运降临的。可是,哈达太轻了,往上抛的人都抛不高,离佛像手臂还差一大截呢!轮到高红霞时,只见她一仰头,将手中的哈达往上一抛,那哈达就像被一股气浪顶着直往上空飞飘而去,一直飘升到了菩萨的头上方,竟然挂在了菩萨面部的那颗痣上。这一下子令在场所有人惊呆了!随后,人们为高红霞欢呼起来:肯定要有鸿运降临了!
  •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屿小记

    花屿小记

    张宗子早已在散文爱好者中负有盛名,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同名人张岱张宗子。《花屿小记》书名来自杜甫的诗句“花屿读书床”,收录了张宗子近年来的数十篇读书随笔。都是与读书有关的文字,有记人、记书的,有读书随感,有购书经历,有考证事物的,还有为前贤挑错的,还有类似传记或小说的文字,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充满着人文的气质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心旌神摇,美不胜收。
  • 爱上你是我的罪无可恕

    爱上你是我的罪无可恕

    她为了他众叛亲离,却被他狠狠利用,无情抛弃。他说:“你不是很爱我吗?替我坐五年牢吧,等你出狱,我就娶你。”她出狱后,却得知他早已结婚。她和他的儿子,喊别人叫妈妈。等他终于悔悟,想跟她复合时,她的心已经冰封。